云南马铃薯种薯病害问题及防治对策

云南马铃薯种薯病害问题及防治对策

一、云南马铃薯种薯面临的病害问题和防治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田甲佳,刘良燕[1](2021)在《马铃薯主要真菌病害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马铃薯是继小麦、稻谷和玉米后的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扩大马铃薯种植范围是新时期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新途径。但是,在马铃薯种植生长过程中,会遇到真菌病害,一旦被感染,危害极其严重。文章主要对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和枯萎病四种真菌病害进行综述,描述了其主要危害和症状,阐述了致病菌,总结了化学、生物等防治方法,最后对此研究做出展望。

张烁[2](2021)在《中国马铃薯种植区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中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马铃薯耐旱、耐贫瘠,已成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柱产业。马铃薯能够长距离运输和较长时间储藏,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马铃薯种植规模扩大,出现了盲目扩种、跟风种植、恶性竞争等问题。因此,本研究以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为导向,运用核密度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等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研究了马铃薯区域格局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定量分析与空间叠置的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马铃薯种植区划指标及空间差异分析和种植区域划分,得出以下结论:1.1990-2016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集中分布在4大热点区域,整体呈现由“单核心+外围小中心”向“双核心+外围小中心”的演变趋势。种植热点区域分别是以甘肃南部为核心的西北地区,以云贵川渝为核心的西南地区,以内蒙古中部为核心的华北地区和以黑龙江为核心的东北地区。其中,西北和西南地区核密度增加,逐渐发展为“核心区”。华北和东北地区核密度逐渐下降。2.中国马铃薯种植的空间分布表现为显着集聚,集聚程度先减后增,主要表现出高-高、低-高和低-低集聚类型。东北和华北地区马铃薯种植的集聚程度逐渐下降,西北和西南地区集聚程度逐渐提高。高-高集聚区由相对分散分布逐渐向西北和西南地区集中,低-低集聚区基本分布在华东地区,呈现继续向东南沿海和华北地区延伸的趋势,低-高集聚区逐渐由分散分布向西北地区集中并且呈现继续向四川中部延伸的趋势;3.中国马铃薯区域格局演变主要受气候、劳动力投入和技术水平等要素的影响。其中劳动力投入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程度最大。短期内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会因时间和空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差异较小。4.综合考虑自然和经济因素,构建了中国马铃薯种植区划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马铃薯种植区划方案。共选取11个区划指标,分别代表水温条件、土壤肥力状况、地形地貌和马铃薯空间集聚度,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指标为平均气温4-29℃、最低气温≥4℃、最高气温≤29℃、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有机质含量,降水量、地形地貌、种植核密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为辅助指标,进一步分析了各项指标的时空分布情况。基于上述区划指标体系,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制定马铃薯种植区划方案。将中国划分为8个马铃薯种植区,并分析了各区域基本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

田丹丹[3](2021)在《黑龙江省马铃薯疮痂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优化》文中研究表明马铃薯被认为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且所含热量低,符合现在健康饮食的要求,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我国也在2015年将马铃薯纳入主粮行列。但由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Common Scab,PCS)造成马铃薯品质下降引起消费者和厂商的排斥,导致的经济损失日益严重。且现在还缺乏解决马铃薯疮痂病的有效的措施。近年来由于生物制剂的使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很小且对病原菌有较强的针对性而备受关注。本试验以黑龙江地区主要病原菌Stretpomyces scabies为靶标病原菌,从黑龙江五个发病地区的土壤中分离得到纯化出57株潜在生防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初筛获得30株拮抗菌株,采用牛津杯法进行复筛,选取拮抗菌中发酵上清液拮抗效果较好的AMCC102004菌株进行进一步的生防试验并对其进行系统鉴定。对该生防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在盆栽试验中,AMCC102004菌株的生防效率达到51.52%。盆栽试验结果表明AMCC102004菌株能够降低马铃薯的发病率、发病系数和病情指数,对由Stretpomyces scabies引起的马铃薯疮痂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采用多相分类法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系统鉴定,包括形态学鉴定、Biolog系统分析以及16S r DNA分子鉴定,初步鉴定AMCC102004菌株为高地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对生防菌高地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AMCC102004菌株进行发酵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小麦麸皮为碳源,豆粕粉为氮源,氯化钠为无机盐,再以该培养基进行各因素最适水平试验,试验表明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分别为2.000%的小麦麸皮、2.000%的豆粕粉、0.300%的氯化钠、初始p H为7.500、接种量为2.000%、培养温度为32.000℃,发酵24.000 h。进行PB试验选取氮源、初始p H、发酵时长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预测在豆粕粉含量为2.076%、初始p H为7.422、发酵时间为24.105 h时具有最大菌体量3.260×109CFU/m L。经验证,在此条件下的发酵菌体量为3.36×109CFU/m L,与模型的预测值相差3.07%,为优化前的10.800倍。

梁静思[4](2021)在《马铃薯“合作88”重要性状遗传定位及单倍型基因组组装》文中提出中国是马铃薯种植和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一,西南地区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对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精准扶贫具有重要意义。合作88是具野生型细胞质的同源四倍体马铃薯,具优良的植物学和农艺学特性,是西南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在云南省有多年种植历史。前期调查发现,近年合作88卷叶病毒病(PLRV)、紫顶病(PPT)发病呈上升趋势,伴随着植株和种薯退化,产量整体水平持续降低。本研究首先通过分析合作88亲本和500份自交分离群体后代的PLRV抗性、PPT抗性和产量3个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离规律,接着基于全基因组水平大规模开发与PLRV抗/感、PPT抗/感及产量高/低极端分离群体特异性SNP,并构建3个重要性状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和QTL定位。随后基于全基因组水平开发合作88及50份孤雌生殖降倍材料SNP位点并进行过滤,对第3(4)套单倍型分型和组装,最后进行基因组分析和注释。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昆明、大理和昭通3个地区分别种植合作88亲本及500份自交分离群体后代,并持续统计PLRV、PPT症状和产量。结果表明500份自交分离群体后代PLRV症状在3个地区均呈正态分布,亲本位于2级,性状分离较明显。根据表型推测,PLRV抗性基因的基因型为DDdd,染色体呈完全均衡式分离或存在随机分离。对3个地方PLRV症状进行差异分析发现,大理和昭通之间差异不显着(P=0.224>0.05),昆明和大理(P=0.029<0.05)昆明和昭通(P=0.041<0.05)差异显着。DAS-ELISA验证表明,PLRV在田间存在潜伏侵染和复合侵染现象。PPT症状为0级的植株在3个种植地的500份自交分离群体后代中数量最多,为优势群体,亲本合作88位于0级,后代群体性状分离明显。PPT抗性基因的基因型为Dddd,染色体随机分离。昆明和大理(P=0.046<0.05)、昆明和昭通(P=0.032<0.05)差异显着,大理和昭通(P=0.307>0.05)差异不显着。在3个地方中,500份自交分离群体产量均呈正偏态分布,对3个地方的产量进行差异性分析表明,昆明和昭通差异不显着(P=0.237>0.05),昆明和大理(P=0.039<0.05)和大理和昭通(P=0.021<0.05)差异显着。2.基于PLRV抗/感、PPT抗/感和产量高/低极端分离群体为作图群体,在全基因组水平检测SNP,共挖掘到1789个与PLRV关联的SNP位点,1208个与PPT关联的SNP位点和1955个与产量相关的SNP位点。利用Join Map 4.0构建了抗PLRV高密度遗传图谱总长5599.6 c M,标记间平均距离3.13 c M,检测出4个与PLRV抗病相关的QTL,其中Pa PLRV.1和Pa PLRV.2为主效QTL,位于Chr11_1、Chr1_1,遗传贡献率分别为11.94%和10.88%。抗PPT遗传图谱总长为5031.7 c M,标记间平均距离4.17 c M,并检测出5个PPT抗性QTL,其中Pa PPT.1和Pa PPT.2为主效QTL,分别位于Chr9_2和Chr5_2,可分别解释16.46%和13.51%的表型变异。通过将QTL定位于合作基因组中,发现Pa PPT.3的区间非常短,仅3226bp。随后,通过同源注释发现该区域与5个功能未鉴定的假定蛋白同源性较高,其中2个存在于芽孢杆菌,3个存在于番茄中,可能与合作88(PPT症状0级)对PPT的抗性有关。最后,利用1955个与产量相关的SNP标记构建遗传图谱,遗传图谱总长度为5551.3 c M,标记间平均距离2.84 c M,共计检测到12个与高产相关的QTL,其中Pa PY.1、Pa PY.2和Pa PY.3为主效QTL,分别位于Chr7_2、Chr5_1和Chr11_1,3个主效QTL的遗传贡献率分别为14.87%、13.59%和10.53%。3.基于全基因组检测亲本合作88和50份孤雌生殖降倍群体的SNP位点,发现合作88中共27,079,353个SNP位点,16,021,336个孤雌生殖降倍群体共有SNP位点,共获11,058,017个四倍体合作88特有SNP,映射这些SNP在合作88测序原始数据中的reads,共获得219,833,378条reads作为第3(4)套单倍型的原始数据进行无参组装。结果发现,SOAPdenovo2的无参组装效果更佳,组装总序列(Chr3)长度为1,949,177,985 bp,Scaffold N50为1,334,921 bp,GC含量35.75%。随后把得到的Scaffold Mapping至DM的12条染色体中。同时第1套(Chr1)和第2套(Chr2)单倍型通过以RH为参考基因组获得。整合3套单倍型数据,获得大小为2,389,047,388 bp的合作88三倍体水平基因组草图,基因组平均GC含量35.58%。随后对基因组进行注释,共获得450,854个注释序列,其中9,142个注释为第3(4)套单倍型所特有。本研究在二倍体水平进一步完善了马铃薯抗PLRV以及产量决定位点定位,首次分析了合作88抗植原体病害的抗性遗传机制,并将抗PPT基因精细定位于Chr 3_1中(总长度3226 bp)。另外,通过差异SNP挖掘和无参组装,本研究也初步得到了3倍体水平马铃薯合作88基因组草图,其结果可较好地用于种质资源创新和分子设计育种,也有利于推进高原特色主粮生产的“绿色革命”。

仲乃琴,蔡冬清,赵盼[5](2020)在《我国高原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文中研究说明马铃薯是我国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贫困山区的主要农作物和重要支柱产业。目前,这两大区域的马铃薯生产存在病虫害高发难防、化肥高施低效、种薯繁育体系不完善、市场范围狭窄等关键共性问题,严重制约当地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文章以云南昭通、甘肃定西等地为例,从生态特点、区位优势及精准扶贫需求等方面分析了云贵高原、黄土高原两大贫困区域发展高值种薯产业的优势和必要性,提出推广抗病品种、引进绿色高效施肥和病虫害防控技术、完善专业化和规模化种薯繁育基地、拓展种薯市场是落实高原地区马铃薯产业扶贫的有效措施。

苏燕[6](2020)在《广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过程中的病害调查及病原检测》文中认为随着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主粮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马铃薯年产量逐年上升,但病害问题也日益凸显。目前已报道超过40种病毒和多种病原菌可侵染马铃薯。为了解广西马铃薯脱毒种薯在本土化繁育过程中的病害发生情况,评估脱毒种薯本土化繁育技术的应用效果,本研究调查了广西桂林、贺州、玉林、南宁、崇左和钦州等主要马铃薯冬作区的马铃薯种薯在本土化繁育和生产过程中的病害发生情况,并分析了水旱轮作和旱地轮作两种种植模式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对马铃薯病害发生的影响,同时对比调查了非脱毒马铃薯的病害发生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马铃薯脱毒种薯与非脱毒种薯的病毒病发病率差异显着,脱毒种薯的病毒病发病率普遍低于3%,而非脱毒种薯的病毒病发病率普遍高于30%。从种薯级别上看,田间病毒病发病率:商品薯>G4种薯>G3种薯>G2种薯。在各马铃薯主产区共采集了疑似病毒病症状的马铃薯样品332份,其中来自于脱毒种薯种植区的样品290份,来自于非脱毒种薯种植区的样品42份。每份样品均进行了17种马铃薯病毒的检测。结果检测出9种病毒,病毒种类及其检出率如下:马铃薯Y病毒(37.65%)、马铃薯卷叶病毒(21.69%)、马铃薯S病毒(18.37%)、马铃薯M病毒(4.81%)、马铃薯A病毒(4.81%)、马铃薯X病毒(3.31%)、马铃薯V病毒(6.02%)、马铃薯H病毒(2.41%)、马铃薯黄矮病毒(1.81%),其中马铃薯V病毒和马铃薯黄矮病毒属病毒为首次在广西检出。针对马铃薯病原病毒检测中核酸提取耗时费力的问题,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可快速提取病毒核酸的试管捕获法和试纸捕获法,可为广西脱毒马铃薯本土化繁育和生产过程中的病毒检测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技术支持。广西脱毒马铃薯本土化繁育和生产过程中的早疫病、马铃薯黑胫病和马铃薯青枯病等病害发生率普遍低于1%,多呈聚集发生。本研究抽取马铃薯真菌性病害样品12份和细菌性病害样品15份,分别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镜检结果显示,真菌性病害样品的病原主要为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茄链格孢。细菌性病害样品分离出的病原细菌经16S r DNA测序鉴定为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黑腐果胶杆菌。此外,分别采集水旱轮作与旱地轮作的马铃薯根际土壤样品及马铃薯病株块茎样品,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品中的细菌16S r DNA的V3-V4区域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水旱轮作模式下的马铃薯根际土壤样品间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显着高于旱地轮作模式下的马铃薯根际土壤样品间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且两种种植模式下的健株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均高于病株根际细菌群落多结构样性。提示水旱轮作模式可能通过提高马铃薯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来提高马铃薯抗病性。

张卫[7](2020)在《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是我国典型的马铃薯冬作区,开发冬闲田发展马铃薯产业空间大。近几年,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其它先进省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大力推进广西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提高马铃薯总体单产水平,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补足、补齐产业短板,提升马铃薯附加值,对优化广西粮食生产结构、加快精准扶贫助农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等方法,从国家宏观政策和马铃薯主粮化的大背景出发,针对广西马铃薯产业现状,包括种植区域布局、生产状况、脱毒种薯繁育、品种推广、栽培技术、栽培模式、加工、贸易、消费状况等方面,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全面、系统地分析广西马铃薯的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化经营各环节以及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推进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广西有适宜的气候条件、耕地资源、区位优势、栽培技术,但区域分布不平衡,加工发展滞后、种薯繁育不足,不易发展规模化种植以及易发生自然灾害与病虫害等。广西应该抓住机遇,精确布局各产业带。以满足春季鲜薯供应淡季需求、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发展马铃薯深加工为目标,升级产业规模、水平,补足、补齐产业条,创建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和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加强自然灾害及病虫害防控,完善全产业链扶持政策,推进产业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促进一二三产产业融合,构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马铃薯产业。

董岩[8](2020)在《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乌兰察布市地处国际公认的马铃薯黄金产业带,所生产的马铃薯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目前,乌兰察布市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种薯、商品薯和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马铃薯是乌兰察布市的特色产业,是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我国对马铃薯产业的大力发展,各省市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也面临新的挑战。提升马铃薯产业竞争力成为乌兰察布市的迫切需求,研究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竞争力,有利于明确乌兰察布市当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有助于分析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对提升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并对乌兰察布市的3个旗县中的15个行政村进行抽样调查,了解马铃薯的生产现状,然后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来全面分析产业现状,同时,借鉴前人的马铃薯及其他产业竞争力研究,构建马铃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基于统计数据和因子分析法对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以期明确乌兰察布市在12个马铃薯主产地区中的综合竞争力状况,经过计算得出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竞争力综合排名第二,具有一定的优势,接着结合现状分析和3个公共因子的得分情况,得出目前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缺乏优质种薯、仓储条件不完善、加工转化率低、缺乏马铃薯深加工技术、品牌效应不显着、马铃薯市场信息服务滞后等问题,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为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提出相关建议。

张春雨[9](2020)在《马铃薯种质资源疮痂病抗性评价及转录组分析》文中认为疮痂病是目前国内危害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传统防治措施不能有效防治疮痂病,抗病育种是解决疮痂病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本研究利用黑龙江省普遍发生的马铃薯疮痂病致病菌Streptomyce.scabies(s.scabies),采用盆栽鉴定法初步明确了118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抗性类型,结合块茎表型性状与疮痂病抗性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种质资源的抗性类型,筛选出两份不同抗性类型的二倍体马铃薯,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进行了疮痂病菌胁迫下块茎表达谱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注释分析,对疮痂病抗性基因进行了挖掘,以期为疮痂病分子育种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四倍体材料中得到7份高抗种质资源、68份中抗种质资源、30份感病种质资源、5份高感种质资源、7份重感种质资源;二倍体材料中得到1份高抗种质资源、2份中抗种质资源、1份感病种质资源、1份重感种质资源。2.对118份种质资源块茎表型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疮痂病指数与皮孔密度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即皮孔密度越大,疮痂指数越大,疮痂病抗性等级越低,抗性越差;疮痂指数与表皮光滑度存在极显着负相关关关系,即表皮越光滑,疮痂指数越小,疮痂病抗病等级越高,抗性越好;疮痂指数与表皮颜色之间存在极显着负相关关系,即表皮颜色由白色到紫色,疮痂指数越来越小,抗性越好;疮痂指数与薯肉颜色存在显着负相关关关系,即薯肉颜色由白色到紫色,疮痂指数越来越小,抗性越好;薯型、芽眼深浅与疮痂病指数之间不存在显着相关性。3.对抗病品种鉴定6515个差异表达基因,感病品种鉴定出6069个差异表达基因,二者上调表达差异基因较多且抗病品种多于感病品种。4.抗病品种差异基因参与的代谢途径主要有:“植物与病原菌互作”和“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感病品种差异基因参与的代谢途径主要有:“植物与病原菌互作”和“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类胡萝卜素基因的差异表达,影响了块茎表皮和薯肉中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从而影响了疮痂病的抗性水平。5.WRKY,MYB,AP2/ERF转录因子家族转录因子主要参与响应疮痂病胁迫反应;对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相关基因进行筛选,获得10个候选基因。

金荣莹[10](2020)在《基于SCOR模型的H公司马铃薯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一体化,我国的生鲜农产品流通速度越来越快,不同运作模式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对我国农业的产业化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不断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促使大家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越发地重视。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在农产品供应链上企业存在缺乏供应链管理知识、信息技术不完善、物流技术落后等问题,导致农产品供应质量不受保障,农产品价值下降。加上企业在农产品品质的管控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及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间由于利息冲突而导致的合作关系破裂,不但会对农户收益造成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农产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对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进行管控、保障高质量农产品的供给,成为关系到人们生活的关键问题,对控制农产品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的供应端为目标,以研究农产品供应链风险为主线,结合H公司马铃薯产业供应链的实际情况,基于SCOR模型,从计划、采购、生产、配送、退回五个流程着手。对H公司马铃薯供应链的风险进行识别,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价模型,并对模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价,最后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分析并优化H公司的内部流程,对公司的发展进行科学管理,旨在对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和参考建议。

二、云南马铃薯种薯面临的病害问题和防治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马铃薯种薯面临的病害问题和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马铃薯主要真菌病害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马铃薯晚疫病
    1.1 危害及症状
    1.2 晚疫病病原菌
    1.3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研究
        1.3.1 化学防治
        1.3.2 生物防治
        1.3.3 选育抗病品种
        1.3.4 加强综合管理
2 马铃薯早疫病
    2.1 危害及症状
    2.2 早疫病病原菌
    2.3 早疫病的防治研究
        2.3.1 化学防治
        2.3.2 生物防治
        2.3.3 选育抗病品种
        2.3.4 加强管理
3 马铃薯黑痣病
    3.1 危害及症状
    3.2 黑痣病病原菌
    3.3 黑痣病的防治研究
        3.3.1 化学防治
        3.3.2 生物防治
        3.3.3 选育抗病品种
        3.3.4 加强管理
4 马铃薯枯萎病
    4.1 危害及症状
    4.2 枯萎病病原菌
    4.3 枯萎病的防治研究
        4.3.1 化学防治
        4.3.2 生物防治
        4.3.3 选育抗病品种
        4.3.4 加强管理
5 研究展望

(2)中国马铃薯种植区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文献综述
        1.5.1 马铃薯布局因素研究进展
        1.5.2 马铃薯区划指标研究进展
        1.5.3 马铃薯区划方法研究进展
    1.6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自然地域分异理论
    2.2 农业资源配置理论
    2.3 农业区划的分区方法
        2.3.1 定性分析分区法
        2.3.2 定量分析分区法
第三章 中国马铃薯区域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1.1 研究方法
        3.1.2 数据来源
        3.1.3 变量选取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马铃薯种植面积
        3.2.2 马铃薯格局演变
        3.2.3 马铃薯空间自相关分析
    3.3 马铃薯区域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空间分样本回归
        3.3.2 时间分样本回归
        3.3.3 空间与时间分样本回归
    3.4 本章结论
第四章 中国马铃薯种植区划指标及空间差异分析
    4.1 指标构建原则与分析方法
    4.2 区划指标体系
    4.3 区划指标的空间差异分析
        4.3.1 水温条件
        4.3.2 土壤肥力
        4.3.3 地形地貌
        4.3.4 空间集聚度
        4.3.5 政策因素
    4.4 本章结论
第五章 中国马铃薯种植区划与区域特征分析
    5.1 区划原则与方法
    5.2 区划方案
    5.3 区域特征
        5.3.1 东北及坝上区
        5.3.2 西北区
        5.3.3 华北及黄土高原区
        5.3.4 长江中下游区
        5.3.5 华南区
        5.3.6 西南区
        5.3.7 横断山区
        5.3.8 青藏区
    5.4 本章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作者简历

(3)黑龙江省马铃薯疮痂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马铃薯种植情况
    1.2 马铃薯疮痂病概述
        1.2.1 马铃薯疮痂病
        1.2.2 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
        1.2.3 马铃薯疮痂病致病因子
    1.3 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
        1.3.1 农艺措施
        1.3.2 化学防治
        1.3.2.1 化学拌种
        1.3.2.2 土壤熏蒸
        1.3.2.3 化学诱抗剂
        1.3.3 抗性品种
        1.3.4 生物防治
    1.4 芽孢杆菌属
    1.5 微生物发酵的影响因素
        1.5.1 培养基组成对发酵的影响
        1.5.2 发酵条件对发酵的影响
        1.5.3 微生物发酵的优化方法
        1.5.3.1 筛选试验设计:Plackett-Burman设计法
        1.5.3.2 显着因素最佳水平的确定响应面分析法(RSM)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土壤样品
        2.1.2 试验菌株
        2.1.3 马铃薯种薯
        2.1.4 培养基
        2.1.5 试验药品
        2.1.6 试验仪器
        2.1.7 引物序列
    2.2 试验方法
        2.2.1 拮抗菌的筛选
        2.2.1.1 芽孢杆菌的筛选
        2.2.1.2 病原菌孢子悬浮液准备
        2.2.1.3 生防菌的初筛
        2.2.1.4 生防菌的复筛
        2.2.2 生防菌的系统鉴定
        2.2.2.1 形态鉴定
        2.2.2.2 Biolog生理生化鉴定
        2.2.2.3 分子鉴定
        2.2.3 盆栽试验
        2.2.3.1 病原菌与生防菌的准备
        2.2.3.2 种薯催芽
        2.2.3.3 盆栽试验
        2.2.3.4 盆栽试验数据处理
        2.2.4 发酵条件优化
        2.2.4.1 种子液制备
        2.2.4.2 生长曲线绘制
        2.2.4.3 最优碳源筛选
        2.2.4.4 最优氮源筛选
        2.2.4.5 最优无机盐筛选
        2.2.4.6 最佳碳源用量
        2.2.4.7 最佳氮源用量
        2.2.4.8 最佳无机盐用量
        2.2.4.9 最佳初始pH
        2.2.4.10 最佳接种量
        2.2.4.11 最佳发酵温度
        2.2.4.12 最佳发酵时间
        2.2.4.13 Plackett-Burman试验
        2.2.4.14 最陡爬坡试验
        2.2.4.15 响应面试验(RSM)
        2.2.4.16 模型验证与发酵优化验证
3 结果与分析
    3.1 拮抗菌的筛选
        3.1.1 拮抗菌初筛
        3.1.2 拮抗菌复筛
    3.2 生防菌的系统鉴定
        3.2.1 生防菌的形态鉴定
        3.2.2 Biolog鉴定分析
        3.2.3 分子鉴定
    3.3 盆栽试验验证生防菌生防效果
    3.4 生防菌的发酵优化
        3.4.1 生长曲线测定
        3.4.2 最优碳源的选择
        3.4.3 最优氮源的选择
        3.4.4 最优无机盐的选择
        3.4.5 最佳碳源用量的选择
        3.4.6 最佳氮源用量的选择
        3.4.7 最佳无机盐用量的选择
        3.4.8 最佳初始pH的选择
        3.4.9 最佳接种量的选择
        3.4.10 最佳发酵温度的选择
        3.4.11 最佳发酵时长的选择
        3.4.12 Plackett-Burman试验
        3.4.13 最陡爬坡试验
        3.4.14 响应面试验(RSM)
        3.4.15 模型验证与发酵优化验证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马铃薯“合作88”重要性状遗传定位及单倍型基因组组装(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术语及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马铃薯产业概括
        1.1.1 国内外马铃薯的产业发展情况及云南省种植概况
        1.1.2 马铃薯合作88概况
    1.2 马铃薯自交分离群体的构建
        1.2.1 构建自交分离群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2 自交分离群体构建方法
        1.2.3 自交分离群体的遗传规律
    1.3 多倍体基因组组装策略,同源多倍体组装难点
        1.3.1 多倍体基因组组装策略及难点
        1.3.2 目前已完成组装的马铃薯基因组
    1.4 基于全基因组的马铃薯性状决定位点挖掘及关联分析
        1.4.1 马铃薯的重要性状
        1.4.2 基于全基因组分子标记开发辅助育种
        1.4.3 马铃薯重要性状与基因型关联分析的原理、方法及研究进展
        1.4.4 遗传图谱构建及QTL定位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合作88自交分离群体后代的构建及遗传分析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休眠期的打破
        2.3.2 种植策略
        2.3.3 田间性状调查的指标
    2.4 实验结果
        2.4.1 合作88自交分离群体后代抗PLRV分离特点
        2.4.2 合作88自交分离群体后代抗PPT分离特点
        2.4.3 合作88自交分离群体后代产量分离特点
    2.5 讨论
第3章 SNP的开发、遗传图谱的构建及QTL定位
    3.1 前言
    3.2 作图群体
    3.3 实验方法
        3.3.1 DNA提取和基因组测序
        3.3.2 测序数据的质控、过滤及有参组装
        3.3.3 基于全基因组SNP标记的开发
        3.3.4 遗传图谱的构建和QTL定位
    3.4 实验结果
        3.4.1 基于全基因组水平SNP标记的开发
        3.4.2 遗传图谱的构建和QTL定位
    3.5 讨论
第4章 合作88单倍型分型、组装和注释
    4.1 前言
    4.2 实验数据
    4.3 实验方法
        4.3.1 合作88孤雌生殖材料倍性检测
        4.3.2 DNA提取和基因组测序
        4.3.3 测序数据的质控、过滤及有参组装
        4.3.4 基于全基因组SNP标记的开发
        4.3.5 合作88单倍型分离
        4.3.6 3个软件对单倍型的组装
        4.3.7 注释
    4.4 实验结果
        4.4.1 倍性鉴定
        4.4.2 单倍型分离
        4.4.3 单倍型的组装
        4.4.4 合作88组装效果评估
        4.4.5 注释
    4.5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我国高原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原马铃薯种薯产业扶贫的优势和必要性
    1.1 高原地区气候冷凉,病毒性退化慢,是繁育马铃薯优质种薯的理想地区
    1.2 高原地区机械化程度低,马铃薯生产成本高,发展种薯比商品薯更具竞争优势
    1.3 区位优势突出,种薯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
2 发展马铃薯种薯产业面临的关键问题
    2.1 病虫害常年高发,有效防控措施缺乏,严重影响种薯质量的提升
    2.2 化肥高施低效不仅拉高了生产成本,而且造成面源污染
    2.3 规模化、标准化种薯繁育基地缺少,种薯质量监测体系不健全,质量标准认定有待规范
    2.4 种薯销售渠道单一,价格波动大,国际市场拓展乏力
3 马铃薯种薯产业问题的解决方案
    3.1 加强优质多抗马铃薯新品种培育和推广是病害防治的基础
    3.2 引进病虫害有效防控措施是树立种薯品牌的必要途径
    3.3 发展先进肥料技术是提高种植收益的有效措施
    3.4 完善种薯质检平台、改善窖藏条件是打造优质种薯品牌的根本保障
    3.5 进一步拓展种薯销售渠道是巩固高原地区扶贫成果的希望所在

(6)广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过程中的病害调查及病原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马铃薯病害研究进展
        1.1.1 马铃薯病毒病
        1.1.2 马铃薯真菌性病害
        1.1.3 马铃薯细菌性病害
    1.2 马铃薯种薯生产
    1.3 植物病原物检测技术
        1.3.1 传统生物学检测技术
        1.3.2 电镜检测技术
        1.3.3 免疫检测技术
        1.3.4 基于核酸的检测技术
        1.3.5 深度测序技术
    1.4 核酸提取方法
        1.4.1 CTAB法
        1.4.2 SDS法
        1.4.3 Trizol法
        1.4.4 试剂盒法
        1.4.5 试管捕获法
        1.4.6 试纸捕获法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样品来源及调查地情况
        2.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田间调查方法
        2.2.2 病害样品采集
        2.2.3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2.4 病原菌的分离
        2.2.5 核酸提取
        2.2.6 cDNA的合成
        2.2.7 普通PCR反应
        2.2.8 生物信息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马铃薯脱毒种薯原原种雾培温室和繁育基地马铃薯病害发生情况
        3.1.1 温室、田间病害表观发病率及病原检出情况
        3.1.2 各主栽品种发病情况
    3.2 马铃薯病毒检测试剂盒的组装、优化及评价
    3.3 马铃薯脱毒种薯应用效果
    3.4 水旱轮作模式下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3.4.1 马铃薯根际土壤样品与病株块茎样品细菌多样性评价
        3.4.2 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分析
        3.4.3 马铃薯病株块茎细菌群落组成分析
4 讨论
    4.1 使用马铃薯脱毒种薯进行生产的意义
    4.2 水旱轮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马铃薯病害发生的影响
5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马铃薯与马铃薯产业概述
        1.2.2 世界马铃薯产业研究概况
        1.2.3 中国马铃薯产业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内外及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2.1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2.1.1 生产
        2.1.2 消费
        2.1.3 贸易与加工
    2.2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2.2.1 生产
        2.2.2 消费
        2.2.3 贸易与加工
    2.3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2.3.1 生产
        2.3.2 加工、贮藏及贸易
        2.3.3 育种与栽培
        2.3.4 消费
    2.4 马铃薯种植意愿与消费意愿调查
        2.4.1 调查方法
        2.4.2 种植意愿调查
        2.4.3 消费意愿调查
第三章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劣势分析
    3.1 主粮化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新要求
    3.2 主粮化背景下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1 缺乏种薯繁育基地,脱毒种薯应用率低
        3.2.2 优良品种少,缺乏加工型品种
        3.2.3 机械化、规模化程度不高
        3.2.4 高产栽培新技术推广不够
        3.2.5 科研条件薄弱
        3.2.6 缺乏精深加工
        3.2.7 冷链物流设施缺乏,贮藏调控能力弱
        3.2.8 缺少大型专业市场
        3.2.9 效益不稳定,影响马铃薯的发展规模
        3.2.10 自然灾害频发
    3.3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
        3.3.1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3.3.2 具备良好的栽培基础
        3.3.3 节令优势
        3.3.4 气候优势
        3.3.5 区位优势
        3.3.6 土地资源优势
    3.4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劣势
        3.4.1 种薯繁育先天条件不足
        3.4.2 规模化种植推进有难度
        3.4.3 自然灾害威胁
        3.4.4 易发生病虫害
        3.4.5 外部竞争压力大
        3.4.6 种植成本较高
        3.4.7 加工发展严重滞后
第四章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做好顶层设计,精准定位,精确布局
        4.1.1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涉农部门协同合作
        4.1.2 精准定位、精确布局
        4.1.3 抓好优势区建设
        4.1.4 抓种植面积扩增
        4.1.5 多元发展,多方发力
        4.1.6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4.2 加强基础研究,加速品种选育
        4.2.1 加强基础研究
        4.2.2 根据不同产业带进行品种选育
    4.3 合理布局,扩展加工产业链
        4.3.1 合理布局,填补空档
        4.3.2 扩大加工型马铃薯种植
        4.3.3 实现初加工
        4.3.4 大力推进精深加工
        4.3.5 推动广西特色马铃薯主食产品研发
        4.3.6 建设绿色加工体系
    4.4 健全脱毒种薯良种繁育体系,扩大脱毒种薯覆盖率
        4.4.1 加强脱毒种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4.4.2 建立种薯质量监测和检测体系
        4.4.3 建设脱毒良种繁育基地
        4.4.4 扩大脱毒种薯覆盖率
    4.5 科技引领,多种形式推广先进栽培技术
        4.5.1 科技引领,健全栽培技术体系
        4.5.2 大力推广先进技术
        4.5.3 强化技术培训
        4.5.4 示范带动
    4.6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机械化的投入力度
    4.7 提高自然灾害及病虫害防控能力
        4.7.1 抓好防霜抗冻工作
        4.7.2 做好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
        4.7.3 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
    4.8 产业扶持全覆盖,保障薯农收益
        4.8.1 财政扶持全面覆盖
        4.8.2 普及农业保险,降低生产风险
        4.8.3 试点马铃薯目标价格保险,保障农民收益
    4.9 健全销售网络
        4.9.1 建立东盟营销网络
        4.9.2 利用节令优势大力拓展外省市场
        4.9.3 积极推广订单式、合同式生产
        4.9.4 推进信息大数据平台建设
        4.9.5 抓好农民营销队伍建设
    4.10 强化马铃薯主粮化消费宣传引导
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
    5.1 结论
    5.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1 马铃薯种植意愿调查表
附录2 马铃薯消费意愿调查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马铃薯产业
        2.1.2 产业竞争力
        2.1.3 马铃薯产业竞争力
    2.2 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资源禀赋理论
        2.2.3 竞争优势理论
3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3.1 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3.2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3.2.1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种植现状
        3.2.2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仓储现状
        3.2.3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加工现状
        3.2.4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销售现状
        3.2.5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科研现状
        3.2.6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主食化发展进程
4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竞争力分析
    4.1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分析
        4.1.1 生产要素分析
        4.1.2 需求条件分析
        4.1.3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4.1.4 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
        4.1.5 政府对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的影响
        4.1.6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机遇
    4.2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构建
        4.2.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4.2.2 指标的构建与计算方法
5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竞争力分析
    5.1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介绍
    5.2 样本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5.3 样本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5.4 数据的检验
    5.5 实证分析过程
    5.6 实证结果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3 展望与不足
        6.3.1 展望
        6.3.2 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9)马铃薯种质资源疮痂病抗性评价及转录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马铃薯生产现状概述
    1.2 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与危害
    1.3 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
        1.3.1 农业防治
        1.3.2 化学防治
        1.3.3 生物防治
        1.3.4 选育抗病品种
    1.4 植物抗性与表型性状的研究
        1.4.1 植物表型性状对抗病性的影响
    1.5 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1.5.1 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1.5.2 马铃薯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马铃薯种质资源
        2.1.2 供试菌株
        2.1.3 供试培养基
    2.2 试验方法
        2.2.1 供试菌株的繁殖与接种体的制备
        2.2.2 盆栽接种鉴定
        2.2.3 马铃薯块茎表型性状调查
        2.2.4 转录组测序
3 结果与分析
    3.1 马铃薯疮痂病抗病性鉴定
    3.2 马铃薯抗疮痂病的块茎表型性状
        3.2.1 马铃薯疮痂病抗性与表皮皮孔密度的关系
        3.2.2 马铃薯疮痂病抗性与块茎部分表型性状的相关性
    3.3 疮痂病菌侵染马铃薯块茎的转录组分析
        3.3.1 RNA-seq数据整体分析
        3.3.2 RNA-seq样品基因表达量总体分布
        3.3.3 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
        3.3.4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析
        3.3.5 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KEGG分析
        3.3.6 差异表达基因的转录因子(TF)分析
        3.3.7 响应疮痂病菌胁迫的候选基因筛选
        3.3.8 相关差异表达基因qRT-PCR验证
4 讨论
    4.1 种质资源的疮痂病抗性鉴定
    4.2 马铃薯块茎表型性状与疮痂病抗性的关系
    4.3 疮痂病菌胁迫下马铃薯块茎转录组学分析
    4.4 马铃薯响应疮痂病胁迫候选基因挖掘
    4.5 研究展望
5 结论
    5.1 马铃薯种质资源盆栽抗性鉴定
    5.2 马铃薯块茎表型性状与疮痂病抗性的关系
    5.3 马铃薯疮痂病菌胁迫下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基于SCOR模型的H公司马铃薯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以及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
        二、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供应链相关理论
        一、供应链的内涵
        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理论
    第二节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一、SCOR模型简介
        二、供应链风险管理
        三、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及过程
第三章 H公司马铃薯供应链的风险识别与分析
    第一节 H公司概况
        一、公司背景
        二、公司内外环境
    第二节 马铃薯的生产和流通模式
        一、传统模式
        二、现代模式
        三、H公司马铃薯生产和流通模式
    第三节 基于SCOR模式的H公司供应链风险识别与分析
        一、H公司计划流程风险因素分析
        二、H公司农资采购流程风险因素分析
        三、H公司生产流程风险因素分析
        四、H公司配送流程风险因素分析
        五、H公司退回流程风险因素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COR模型的H公司供应链风险体系建立及评价
    第一节 H公司供应链风险评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H公司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二、H公司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的建立
    第二节 H公司供应链风险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样本选取
        二、构建多级指标模型
        三、构建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第三节 H公司供应链判断矩阵的建立及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一、判断矩阵的建立
        二、各项指标权重的确定
    第四节 H公司马铃薯供应链风险的模糊评价
        一、H公司马铃薯供应链风险综合评价的步骤
        二、H公司马铃薯供应链风险的综合评价
        三、H公司马铃薯供应链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H公司马铃薯供应链风险控制对策
    第一节 H公司供应链风险的一般控制措施
        一、概率导向型的风险控制
        二、损失导向型的风险控制
    第二节 H公司马铃薯供应链风险控制
        一、计划风险管理措施
        二、采购风险的控制
        三、生产风险的控制
        四、配送风险的控制
        五、退货风险的控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总结
        二、不足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H公司马铃薯供应链风险因素权重确定调查表
    附录 B H公司马铃薯供应链风险指标隶属度调查表
致谢

四、云南马铃薯种薯面临的病害问题和防治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马铃薯主要真菌病害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J]. 田甲佳,刘良燕. 中国马铃薯, 2021(05)
  • [2]中国马铃薯种植区划研究[D]. 张烁.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3]黑龙江省马铃薯疮痂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优化[D]. 田丹丹.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4]马铃薯“合作88”重要性状遗传定位及单倍型基因组组装[D]. 梁静思.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我国高原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J]. 仲乃琴,蔡冬清,赵盼.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10)
  • [6]广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过程中的病害调查及病原检测[D]. 苏燕. 广西大学, 2020(07)
  • [7]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张卫. 广西大学, 2020(07)
  • [8]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竞争力研究[D]. 董岩.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9]马铃薯种质资源疮痂病抗性评价及转录组分析[D]. 张春雨.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10)
  • [10]基于SCOR模型的H公司马铃薯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D]. 金荣莹.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云南马铃薯种薯病害问题及防治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