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早熟苹果品种Morish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中早熟苹果品种Morish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中早熟苹果品种摩里士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琼[1](2020)在《秦皇岛市果品观光采摘园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文中研究指明果品观光采摘是休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果树资源进行产业融合的重要抓手,对果树产区的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秦皇岛市果树资源丰富,果品采摘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考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总结归纳等方法,对国内、外果品观光采摘业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调查了秦皇岛市的10种主栽果树的分布和种植情况,对秦皇岛市21家省级采摘园走访调查,以其为例对秦皇岛市果品观光采摘园的经营规模、品种结构、采摘时间、收益情况、消费者需求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对比核实。通过调查,得知果品观光采摘的从业人员,多从事简单劳动,整体素质和从业能力距离产业要求相差较大,观光采摘园的亮点主要是新鲜果品和采摘体验,但基础设施不完善、采摘种类不丰富、采摘季节不连续等因素限制了观光采摘园的发展。虽然秦皇岛在客源、资源、气候、市场等多方面的具有优势,在政府的引导下果农积极性较高,但也存在缺少统一规划、规范性不够,同质化较严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较低、高水平不多,宣传意识不足、品牌度不高等诸多问题。为使秦皇岛市的果品观光采摘业得到良性发展,本文针对存在问题和需求导向,提出了发展建议:一是做好规划、统一协调;二是引进品种、完善结构;三是科技支撑、提档升级;四是培育品牌、突出特色。针对产业现状提出了发展展望:一是果品观光采摘园的品牌化、区域化将日渐明显;二是果品生产质量标准将逐步规范;三是适宜采摘的新品种将不断涌现;四是各地区设施技术应用将大力发展;五是新颖宣传方式将广泛应用。并总结出适宜在本地区发展采摘的主要树种和品种,旨在为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丁林静[2](2019)在《基于SSR标记的苹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苹果(Malus×dometica Borkh)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其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国是世界上苹果属植物的起源演化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近五十年来从国外引进了一些的苹果品种,也通过杂交、芽变选种,实生选种和诱变育种等多种育种方式选育出了大量各具特色的苹果品种。但我们对一些苹果品种的来源、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等缺乏清晰的认识与了解。本研究对300个苹果品种果实重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了解我国苹果种质资源果实重要性状遗传变异情况,并绘制出3个族系中主要品种的亲缘系谱。同时用85个SSR标记分析了所收集的159份苹果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以期为评价和挖掘苹果种质资源及苹果育种亲本的选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在这300个育成的苹果品种中,国外选育的品种有152个,占50.67%,我国选育的品种有148个,占49.33%。根据品种来源分类,杂交获得的品种最多(149个,49.67%),其次是芽变品种(90个,30.00%)、实生选育品种(32个,10.67%)和诱变品种(1个,0.33%),其中不知道品种来源的有28个,占9.337%。本研究对300个苹果在物候期、果皮颜色、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果实硬度六个果实重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了解我国苹果种质资源果实重要性状遗传变异情况,并绘制出金冠、富士和嘎啦3个族系中主要品种的亲缘系谱。通过系谱分析发现,不同地理来源或者植物学性状差异较大的亲本组合选育出的杂种后代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2)通过8个苹果品种对85对SSR引物进行筛选,最终选取15对多态性较高、带型较清楚、分辨率较高的引物来分析159份苹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56.47%的引物可以成功扩增出特异的SSR标记条带;38.82%的引物具有多态性。15对SSR引物在159份苹果材料中共扩增得到98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平均扩增得到6.53个等位基因。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6-0.72,平均0.64。各位点的Shannon’s信息指数(Ⅰ)变化范围为0.92-1.66,平均值为1.37。不同数据表明15对SSR引物能有效地揭示苹果159个种源的遗传多样性。(3)采用MEGA6.0软件对43份砧木、116份栽培品种和159份全部品种分别做了聚类分析。苹果砧木品种聚类分析表明:苹果砧木可分为六个类群。大部分与传统分类相符,但也有不少存在差异的现象,推测这种现象与野生资源的传播和相互融合有关。本实验中,变叶海棠同Nic29、M9-T337、PAJAM2归为一类。栽培苹果品种聚类分析表明:栽培品种可分为五个类群。绝大部分系谱相同或相近的品种聚在一起,个别品种分布在其他组中,红肉果、寿红分别单独归为一类群。全部的苹果种质资源聚类分析表明:种质资源分为六大类。类群Ⅰ中的寿红品种与其他三个没有亲缘关系却被聚在一起,表明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之间也可能有复杂的遗传多样性。

蔡洋洋[3](2018)在《苹果新品种‘伊美’综合性状评价》文中研究说明‘伊美’是2012年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从新西兰引进的苹果新品种,2012-2017年经过连续的观察与试验研究,发现‘伊美’苹果品种具有脆、硬、糖度高的显着特点。本研究以我国苹果主栽品种‘富士’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最新培育的‘瑞阳’作为对照品种,系统评价‘伊美’品种的综合性状。主要包括:植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果实经济性状,抗病性以及该品种在陕西几个地区的栽培表现,同时研究该品种提高品质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以便为推广该品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项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伊美’在白水县表现树势中庸,树体比‘富士’和‘瑞阳’较小;新梢年生长量较小。萌芽率、成枝力均高于对照品种‘富士’和‘瑞阳’;‘伊美’易形成中、短结果枝。2.‘伊美’果个大,果实硬、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对照品种,风味浓郁,耐贮藏,综合果实内在品质优,推广前景好。3.‘伊美’对褐斑病高抗,病情指数与‘瑞阳’接近,低于‘富士’;腐烂病发病率低,低于‘富士’;但白粉病病情指数高于对照品种‘富士’和‘瑞阳’,在栽培过程中应加强其白粉病的防治。4.开展三个县4个不同采样点‘伊美’品种品质研究,品质表现最好的是澄城县海亮公司,其次是白水苹果试验站和林皋镇,旬邑县由于树体年龄较小,有等进一步观察研究。5.‘伊美’品种用‘富士’和‘瑞阳’授粉花朵座果率最高;用‘瑞雪’授粉得到的果实果形端正,‘浓果25’和‘嘎拉’作为授粉树得到的果实风味佳;‘粉红女士’和‘吴起楸子’作为授粉树坐果率最低。6.4组叶面肥的喷施与对照相比均显着提高了果实内在品质,综合分析果实品质处理Ⅱ效果最好;处理Ⅰ与处理Ⅳ效果较好;处理Ⅲ效果次之。

刘荣荣[4](2014)在《不同成熟期苹果品种品质评价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果实品质性状是果树重要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本研究于2013年1月份至12月份,通过对白水苹果试验站资源圃中37个苹果品质资源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测定各品种的单果重、果实色泽(L、a、b)、果形指数、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糖酸比、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等11个果实内外在品质指标进行显着性分析,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37个品种的11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并得到了如下主要结论:1.选用的苹果品种成熟期范围为7月26日至10月27日,早熟品种从7月22日至8月10日,共6个,包括秦阳、摩里士、松本锦、信浓红、GS48、华玉;中熟品种从8月15日至8月27日,共7个,包括金世纪、红盖露、太平洋嘎啦、华硕、华星、蜜脆、R7;中晚熟品种从9月7日至9月28日,共16个,包括新红星、华苹1号、玉华早富、华红、华冠、昌红、皮诺娃、凉香、新世界、乔纳金、金冠、千秋、望山红、秋红嘎拉、太平洋玫瑰、卡米欧;晚熟品种从10月18日至10月27日,共8个,包括秦冠、长富2号、王林、陕富6号、岩富10号、礼泉短富、秦富1号、粉红女士。2.通过对不同成熟期苹果品种内外在品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筛选出适宜在渭北地区种植的早熟品种有GS48,中熟品种包括金世纪、R7和太平洋嘎啦;中晚熟品种有秋红嘎啦、望山红、华红、新世界和凉香;晚熟品种有岩富10号和王林。3.对测定的11个果实品质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了4个特征值>1的综合指标,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2.604%,基本概括了这些性状的总体信息量,第1主成分主要涵盖的是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和糖酸比;第2主成分主要反映的是L、a、b值;第3主成分主要涵盖的是单果重、果形指数和维生素C含量;第4主成分主要反映的是可溶性固形物。

李燕[5](2011)在《苹果主要生产品种和砧木对褐斑病和斑点病的抗性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近二十年,中国苹果面积和产量提高了近十倍,苹果生产对于改善生态、提高农民收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苹果的早期落叶病发生严重,尤其是褐斑病和斑点病的危害更加突出。目前我国对该病的防治主要以农药防治为主,这既不经济又不环保,还累积病原菌的抗药性。至此,选育抗褐斑病和斑点病的品种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本研究选取69个苹果品种和39个砧木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其褐斑病和斑点病的抗性情况进行调查鉴定,分析品种间、所属品系间及两种病害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为抗病育种奠定基础。选取‘秦冠’(较抗)和‘富士’(感病)在离体接褐斑病病菌后分不同的时间段测PPO、POD、SOD、CAT和PAL酶活性的变化,比较接种前后、不同的时间段及不同品种的相对酶活性差别,研究苹果受褐斑病病菌诱导后启动的抗性相关反应。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69个苹果主要生产品种和39个砧木品种在抗褐斑病和斑点病上表现差异显着,抗病品种较少,同时抗俩种病的品种更少,‘秦冠’、‘甜黄魁’、‘印度(Indo)’、‘扎矮76’和‘青岛598’对两种病害均具有抗性。(2)族系间对比,‘国光系’对褐斑病和斑点病表现较抗,而‘桔苹系’和‘元帅系’对两种病表现为较感,‘CG系’对褐斑病和斑点病表现高感。(3)褐斑病和斑点病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718,证明两种病存在共同抗性因子。(4)后代抗性遗传表现出与亲本的极大相关性,而且有超亲趋势和偏母本遗传趋势。(5)接种后的相对酶活性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达到峰值后再降低。(6)‘秦冠’离体接种褐斑病病菌后相对酶活性均高于‘富士’。(7)POD和PAL相对酶活性变化幅度‘秦冠’明显高于‘富士’,POD和PAL在抗褐斑病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的苹果栽培中,70%以上的是‘富士系’和‘M26’,其次是‘SH系’(占矮化苹果总面积的15%)。‘富士系’和‘M26’在我国的立地条件和栽培模式下都表现为不抗褐斑病和斑点病,而‘SH系’中,既有抗病株系也有感病株系。本实验鉴定出的抗褐斑病和斑点病的‘秦冠’、‘甜黄魁’、‘印度(Indo)’、‘扎矮76’和‘青岛598’等,可作为潜在推广品种,或作为育种资源加以利用。虽然对两种病害同时具备抗性的品种很少,但生产上或育种中,应首先考虑对褐斑病和斑点病具有抗性的品种。

刘峰[6](2010)在《河北省苹果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河北省是苹果主产大省之一,到2007年底,全省苹果种植面积250千公顷,产量247.88万吨,苹果栽培面积居全国第三位,产量低于山东、陕西和河南三省,居全国第四位,苹果产业已成为河北省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但是近年来,随着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的迅速扩大和快速增长,苹果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河北省苹果产业发展出现了诸多障碍,如何充分发挥河北省苹果产业的优势,如何发展河北省现代苹果产业,对发展河北省现代农业,促进河北省苹果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河北省近年来苹果产业发展现状的评价,从苹果生产规模、苹果种植品种及区域布局、苹果优质生产基地建设、苹果产品加工以及苹果出口几个层面,对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得出苹果生产规模增长较慢,苹果种植区域布局不尽合理、品种结构单一,采后处理、加工能力较低,苹果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苹果出口能力较弱是目前河北省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法,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对影响河北省苹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科学分析。从苹果生产成本角度入手,分析苹果生产的成本构成;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苹果种植与其他农作物种植的成本收益,分析了种植苹果的机会成本,为农户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居民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居民水果消费偏好及行为特征,了解居民消费行为的特点。对果农采用新栽培模式的意愿和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树苗价格及家庭收入对果农是否采用新栽培模式具有显着影响。通过对“三优一体”栽培模式的分析得出,此模式下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成本收益率明显提高,应大力推广“三优一体”新栽培模式。从宏观影响因素出发,分析价格、流通体制变迁、产业化模式等因素对苹果产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优势产业化模式对苹果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最后,结合河北省苹果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技术扶持、产业化经营、市场需求导向三个层面提出了河北省苹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林建安[7](2010)在《中国苹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苹果是全球食用最广泛的、名副其实的世界性水果品种,栽培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苹果的生产历史悠久,生态资源得天独厚,1992年中国苹果产量首次超过美国,名列世界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苹果生产大国。并且中国苹果是中国果业的第一大品牌,在果品生产中居第一位。中国苹果制品以浓缩苹果汁为主,虽然中国的苹果加工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猛,产量每年以15%的速度持续增长,成为世界最大的浓缩苹果汁生产国。中国苹果产品在出口创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本研究以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和技术差距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方法,对苹果产品的生产、出口贸易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中国苹果产品在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中国苹果产品出口贸易提供战略选择和对策建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际和国内市场对水果需求的不断增加,苹果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也迅速提高。从1978年到2001年,中国苹果生产出现了两个快速增长期、一个调整期。从2001年开始,中国苹果产销总体形势好转,据农业部统计,2007年中国苹果总产量为2785.99万吨,占世界苹果产量的42.8%。可以预见今后中国苹果产量朝增长趋势发展,但增长态势趋于缓慢。在苹果生产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后,苹果加工业的发展对整个苹果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浓缩苹果汁生产国。但由于中国苹果加工业起步较晚、加工品种少、加工设备差以及技术力量弱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加工规模小,加工效益低的问题。在加工产品销售方面,由于国内企业缺乏有序竞争,致使中国浓缩苹果汁在国外的销售价格一跌再跌,还容易引起国际贸易争端;另外还存在包装不规范、贮藏条件差、保质期短、运输工具简单等制约因素,造成出口能力较弱。2008年中国浓缩苹果汁出口受到经济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明显,基本特征是出口量明显下降、出口额相对增加、出口价格大幅度波动。虽然中国是苹果生产大国,近年来中国苹果出口贸易有了较快增长,但是出口量所占生产总量的比例很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远远低于中国苹果的主要竞争国,与世界苹果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中国苹果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抗击市场风险能力较低;中国出口苹果产品加工技术滞后;中国出口苹果产品品种组成不合理;中国苹果产品质量安全不高;中国出口苹果产品营销策略落后,这些因素制约着中国苹果产品的出口贸易。但是与其他主要苹果生产国相比,中国苹果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总量规模优势、生态资源优势、成本价格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经济全球化给中国苹果产品出口贸易带来新的机遇,促进中国苹果产业的出口贸易必须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成为世界苹果的生产大国,出口强国。具体的对策有:完善信息服务系统,采取多种策略促进市场多元化;加快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高苹果科技水平;推动苹果生产专业化,促进出口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政府监管,提高苹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苹果出口预警机制。

王怡[8](2007)在《中国苹果市场整合研究》文中指出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苹果市场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经济转轨过程的市场发育和市场运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对于市场的研究也由此显得日益迫切。中国苹果市场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市场运行状况如何?许多学者对转型时期的中国农产品市场的研究表明多数农产品市场存在长期整合,但短期是不整合的。这些研究多数是以价格信息来判断市场整合的,认为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对于不同地区的市场,如果市场价格随着时间保持同步变化,那么可以把地区市场看成是一个整合的市场。但是,事实上这一假设已经受到实践的挑战,流通领域的集中日益导致市场力量的形成和扩大,大型流通企业(如超市)有大规模库存能力、可供压缩的利润空间,有交叉补贴的能力,也有多商品多地区通盘考虑后的定价策略。因此,表面上的市场价格不整合不能简单归因于政府干预,也不能简单归因于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行为主体由于自身的定价策略,在短期内有可能通过改变产品的交易数量对市场做出反应,而产品价格在短期内并不遵循其他市场的波动规律。因此,对市场整合的研究不仅从价格上考虑,而且考察产品数量上的变化,有可能更全面地考察市场整合。这是一个一般性的问题,不仅仅涉及苹果市场,因此具有更普遍的意义。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出现的新情况,考虑苹果自身的市场环境及流通特征,本文对我国苹果市场拟研究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苹果主产省内各市场之间价格上是否存在长期整合和短期整合关系?(2)我国苹果省际市场之间是否存在短期整合关系和长期整合关系?其价格波动是一个怎样的关系?苹果市场的流通呈现一个怎样的特征?(3)苹果流通领域的集中日益导致市场力量的形成和扩大,是否构成了对价格方法验证市场整合关系的实质影响?(4)现阶段影响苹果市场整合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本文在分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Panel Data模型等方法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研究共分十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本文要研究的问题,说明研究目标、研究假说,对研究框架以及技术路线进行描述,并提出本文研究的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主要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简要回顾,介绍市场整合有关理论,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有关市场整合的研究方法,总结国内外现有有关市场整合和我国苹果市场的实证研究,并对相关研究作出简要评述。第三章重点阐述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同时详细介绍了实证研究中所使用的Panel Data模型、协整检验法、误差修正模型(VEC Model)和格兰杰因果关系(Granger Causality)检验等方法。第四章分析了我国苹果的市场状况,介绍了我国苹果的生产供给、品种结构、区域分布以及苹果的消费需求,并概述了我国苹果的国际贸易状况。第五章详细阐述了中国苹果流通体制的变化及交通运输的发展。主要介绍中国苹果流通体制的变化以及苹果价格管理体制演变,并简要分析了影响苹果价格的主要因素。同时对苹果流通渠道的发展变化以及我国交通、通讯业的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第六章至第九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第六章是对中国苹果主产省内市场整合关系的实证研究。认为省内各市场之间在价格上存在长期整合程度,但短期整合程度低于长期整合程度。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省内市场之间短期整合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苹果生产量较大的地区,果品价值的实现对果农收入具有重要的影响,果农对市场价格比较关注,价格反应比较灵敏。第七章是对中国省际市场之间整合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随着市场运行机制的健全、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中国苹果市场的整合程度在长期内呈现整合的趋势,但由于受交通运输、销售渠道相对稳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短期整合关系在价格上并不明显。在市场间苹果的贸易量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我国苹果市场就因果关系而言并不是简单的供给市场引起需求市场的变化,而既可能是需求方引起供给方的价格变化,也有可能是供给方引起需求方的变化。第八章主要是从蛛网模型角度出发,运用Panel Data模型对中国苹果市场的总体运行效率做出考量,并考察苹果市场的重要流通特征。从时间序列上来看,在苹果的主产省,苹果生产作为当地支柱产业的地位突出,果农对于苹果市场的行情有敏感的反应,价格信息传导具有效率。但是由于苹果生长的客观规律,苹果生产的特点使得果农面对的市场风险较大。在运销顺畅的情况下,各地苹果产量与市场价格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说明中国苹果产区较集中,销区分散,苹果的跨省流通已经成为苹果供应的重要特征。第九章是对不同流通渠道的市场整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南京集贸市场与烟台集贸市场不但存在长期整合关系且存在短期整合关系,但南京苏果超市与烟台集贸市场之间只存在长期整合关系,不存在短期整合关系;短期内烟台与南京集市价格互为因果关系,但与超市却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流通环节的集中,市场主体的数量减少、市场力量增加是一个必然的客观趋势,由于市场主体的自愿选择,短期内产品价格并不遵循其他市场上的价格波动规律,价格整合程度可能降低。第十章是全文小结,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结论,并从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周广文[9](2006)在《西北地区果树生态适应性评价与区域布局优化调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是在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结构调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资源分析的方法,充分考虑果树栽培区的生产实践并结合果树生态适应性,对果树生产区的气候背景、地质土壤背景和优质果品产业化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了该地区果树生产结构面临的问题,确定了区划和调整与优化原则以及依据,确定区域目标并进行了详细的区域划分,提出了各区域内的发展方向,为西北地区优质果品生产和果树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分析,有以下结论:1、首次对西北地区优质果树种植按气候背景、地质和土壤背景进行划分。并划分成4带15分区。4带是指:干旱落叶果树带;温带落叶果树带;高寒落叶果树带;常绿、落叶果树混交带。15分区指:(1)宁夏平原果树栽培分区(2)河西走廊果树栽培分区;(3)吐鲁番哈密优质葡萄分区;(4)伊梨河谷果树栽培分区(5)库尔勒优质香梨分区;(6)喀什三角洲果树栽培分区;(7)昆仑山北坡果树栽培分区;(8)陕北丘陵优质红枣分区;(9)渭北高原优质苹果、梨分区;(10)陇东高原果树栽培分区;(11)陇中丘陵果树栽培分区;(12)固原山地果树栽培分区;(13)关中平原特色果树分区;(14)陕南常绿落叶果树混交分区;(15)青海高寒果树栽培分区。2、通过研究,优质果树分区的基本气候条件有六项,分别为:(1)0-7.2℃的温度时数;(2)年平均气温;(3)1月份平均气温;(4)年降水量;(5)年均日照时数;(6)绝对最低气温;3、通过对西北地区地质、土壤背景的综合分析,从而揭示了优质果品和地质背景的宏观关联性,同时通过对西北地区土壤类型的分布特征和土壤肥力的综合分析,指出了优质果品适宜的土壤条件,并结合对各优质果树区的分区描述,提出了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4、通过布局与优化研究,提出了:西北地区无公害果树发展思路;西北地区观光果园的发展展望;西北地区保护地果树发展方向;西北地区果树产业化发展趋势。5、通过对15个优质果树分区的气候、土壤、立地条件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各自的发展方向。

刘英杰[10](2005)在《中国苹果产业经济研究》文中提出苹果是世界上食用最广泛的水果品种,栽培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具有悠久的苹果生产历史和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人力资源和市场条件,苹果产量于1992年首次超过美国,并一直名列世界首位。中国苹果产业在出口创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本研究将苹果产业发展置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食物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中,根据苹果生产及其加工的需要,以产业理论、市场均衡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采用比较分析法、产业竞争力评估方法、特尔斐调查法、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以及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从苹果生产供给、消费需求、市场流通、价格政策、加工、国际贸易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中国苹果产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国际贸易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发展提供战略选择和对策建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际和国内市场对水果需求的不断增加,苹果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也迅速提高。从1978年到2001年,中国苹果生产出现了两个快速增长期、一个调整期。从2001年开始,中国苹果产销总体形势好转,苹果生产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栽培面积渐趋于合理,苹果进入产业化发展新阶段。随着苹果产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居民食物结构的调整,苹果消费也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城乡和地区差异十分明显。影响苹果的消费因素主要有人口数量、收入水平、销售价格、消费偏好、消费的可替代性、加工水平以及可获得性等。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苹果的消费量在食物和水果消费中的比例仍然呈上升趋势。按照现有的苹果生产和消费趋势,根据模型分析,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的空间巨大,苹果生产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年均增长速度。 在苹果生产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后,苹果加工业的发展对整个苹果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中国苹果加工业虽经二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建成了一批浓缩苹果汁加工厂,苹果酒生产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由于起步较晚、加工品种少、加工设备差以及技术力量弱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加工规模小,加工效益低的问题。在加工产品销售方面,由于国内企业缺乏有序竞争,致使中国浓缩苹果汁在国外的销售价格一跌再跌,还容易引起国际贸易争端;另外还存在包装不规范、贮藏条件差、保质期短、运输工具简单等制约因素,造成出口能力较弱。 中国苹果的流通体制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多渠道自由经营阶段及供销社为主体的计划管理阶段,发展为目前的多样化阶段。伴随着流通体制的变迁,中国苹果价格管理体制大体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果品价格在全国尚未实行统一计划管理的随行就市议价阶段。二是主要果品的价格计划管理阶段(1956—1984年),价格管理的范围比购销管理的范围更宽。三是从1984年起到现在,苹果退出了计划管理,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这种价格上的放活,对1984年以后苹果大幅度增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苹果国际贸易有了较快增长,但与世界第一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存在苹果生产水平低、苹果品质差、加工薄弱、标准化生产缺乏、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低和销售组织不力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中国苹果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进口依赖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出的竞争优势等指标研究表明,中国苹果的国际竞争优势也有了提高,但是提高的速度不快,提升的空间依然很大。与其他主要苹果生产国相比,中国苹果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总量规模

二、中早熟苹果品种摩里士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早熟苹果品种摩里士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秦皇岛市果品观光采摘园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立题背景
    1.2 立题意义
        1.2.1 改变传统产业结构
        1.2.2 增加果品销售新渠道
        1.2.3 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3 研究方法
        1.3.1 查询文献
        1.3.2 实地考察
        1.3.3 调查问卷
        1.3.4 统计分析
        1.3.5 总结归纳
第二章 果品观光采摘业的发展概况
    2.1 国外果品观光采摘业的发展历程
        2.1.1 政府主导的“绿色农业”(日本)
        2.1.2 行业协会的“专业农场”(法国)
        2.1.3 全民参与的“市民农园”(德国)
        2.1.4 产业联合的“休闲庄园”(澳大利亚)
    2.2 我国果品观光采摘业的发展概况
        2.2.1 起源于台湾
        2.2.2 方兴于大陆
第三章 秦皇岛市果品观光采摘园现状
    3.1 果品种植情况
        3.1.1 主要树种和品种
        3.1.2 面积产量和产值
        3.1.3 县区的种植情况
    3.2 采摘园规模与分布
    3.3 采摘园分类及案例
        3.3.1 单一果品采摘模式
        3.3.2 家庭农场模式
        3.3.3 果品产销合作社模式
        3.3.4 休闲观光园模式
    3.4 采摘园经营情况
        3.4.1 采摘果品的种类和季节
        3.4.2 主要水果的果实成熟期
        3.4.3 设施技术应用情况
        3.4.4 采摘园经营情况
        3.4.5 采摘园人员配置情况
    3.5 市场对采摘园的需求情况
第四章 秦皇岛市发展果品观光采摘的优势与问题
    4.1 优势分析
        4.1.1 旅游名城,客源充足
        4.1.2 气候特殊,资源丰富
        4.1.3 政府支持,果农积极
    4.2 存在问题
        4.2.1 缺少统一规划,规范性不够
        4.2.2 同质化较严重,特色不明显
        4.2.3 科技含量较低,高水平不多
        4.2.4 宣传意识不足,品牌度不高
第五章 秦皇岛市果品观光采摘园发展建议
    5.1 做好规划,统一协调
    5.2 引进品种,完善结构
    5.3 科技支撑,提档升级
    5.4 培育品牌,突出特色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1.1 行业发展具有明显优势
        6.1.2 经营现状存在诸多问题
        6.1.3 多方举措促进良性发展
    6.2 发展展望
        6.2.1 果品观光采摘园的品牌化、区域化将日渐明显
        6.2.2 果品生产质量标准将逐步规范
        6.2.3 适宜采摘的新品种将不断涌现
        6.2.4 各地区设施技术应用将大力发展
        6.2.5 新颖宣传方式将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适合采摘的主要树种和品种
    1.苹果
    2.梨
    3.桃
    4.葡萄
    5.樱桃
    6.其他

(2)基于SSR标记的苹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苹果的起源和进化
    1.2 苹果重要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1.2.1 苹果果实成熟期的研究
        1.2.2 果实品质的研究
        1.2.2.1 果实外观品质
        1.2.2.2 果实内在品质
    1.3 分子标记在果树研究中的应用
        1.3.1 分子标记的类型
        1.3.2 分子标记在果树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1.3.2.1 品种鉴定
        1.3.2.2 构建遗传图谱
        1.3.2.3 分析遗传多样性
        1.3.2.4 分子标记
        1.3.2.5 系谱分析
        1.3.3 SSR分子标记的优点
    1.4 果树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苹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系谱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材料
        2.2.2 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苹果果实重要经济性状的结果与分析
        2.3.1.1 果实成熟期
        2.3.1.2 果皮颜色
        2.3.1.3 苹果单果重
        2.3.1.4 果实硬度
        2.3.1.5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2.3.1.6 可滴定酸含量
        2.3.2 苹果主要品种的系谱分析
        2.3.2.1 骨干亲本
        2.3.2.2 金冠
        2.3.2.3 嘎拉
        2.3.2.4 富士
    2.4 结论与讨论
        2.4.1 讨论
        2.4.2 结论
第三章 基于SSR标记的苹果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品种
        3.2.2 主要仪器设备
        3.2.3 主要药品和试剂
        3.2.4 方法
        3.2.4.1 苹果基因组DNA的提取
        3.2.4.2 DNA的质量及纯度检测
        3.2.4.3 PCR的扩增
        3.2.4.4 引物筛选
        3.2.4.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2.4.6 SSR分子数据统计
        3.2.4.7 SSR分子标记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基因组DNA的质量检测
        3.3.2 SSR引物的筛选与多态性
        3.3.3 苹果品种亲缘关系SSR聚类分析
        3.3.3.1 苹果砧木亲缘关系聚类分析
        3.3.3.2 栽培品种的聚类分析
        3.3.3.3 所有苹果资源的聚类分析
    3.4 结论与讨论
        3.4.1 讨论
        3.4.2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3)苹果新品种‘伊美’综合性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苹果栽植现状
        1.1.1 国外苹果栽植现状
        1.1.2 国内苹果栽植现状
    1.2 我国苹果品种现状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我国苹果品种现状概况
        1.2.2 我国苹果品种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苹果品种综合性状评价
        1.3.1 植物学性状评价
        1.3.2 生物学形状评价
        1.3.3 栽培性状评价
        1.3.4 果实经济性状评价
        1.3.5 不同区域果实品质差异分析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本研究的依据
        1.4.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测定方法
        2.2.1 物候期观察、植物学特性调查
        2.2.2 生物学特性评价
        2.2.3 果实品质评价
        2.2.4 人工授粉
        2.2.5 叶面肥处理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伊美’主要物候期记录
    3.2 ‘伊美’植物学特性观察
    3.3 ‘伊美’生物学特性评价
        3.3.1 ‘伊美’生长习性调查结果
        3.3.2 ‘伊美’结果习性调查结果
        3.3.3 ‘伊美’3种常见病害抗性情况
    3.4 ‘伊美’果实主要经济性状评价
        3.4.1 ‘伊美’果实外观质量
        3.4.2 ‘伊美’果实内在品质
        3.4.3 ‘伊美’果实贮藏性
    3.5 ‘伊美’不同地区果实主要经济性状评价
        3.5.1 ‘伊美’不同地区不套袋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3.5.2 ‘伊美’不同地区套袋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3.6 ‘伊美’品种提高品质技术研究
        3.6.1 授粉品种的选择研究
        3.6.2 叶面肥喷施对‘伊美’果实品质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伊美’物候期、植物学性状评价
    4.2 ‘伊美’生物学性状评价
    4.3 ‘伊美’果实主要经济形状评价
    4.4 ‘伊美’不同地区果实品质差异分析
    4.5 ‘伊美’部分栽培性状研究
        4.5.1 授粉树的选择研究
        4.5.2 叶面肥喷施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4)不同成熟期苹果品种品质评价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苹果品种
    1.2 果实品质的研究
        1.2.1 果实外观品质
        1.2.2 果实内在品质
    1.3 果实品质评价方法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2.1.2 试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2.2 测定调查指标与方法
        2 2.1 果实品质测定方法
    2.3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成熟期苹果品种的采收期
    3.2 早熟苹果品种品质比较分析
        3.2.1 早熟品种外观品质比较分析
        3.2.2 早熟品种内在品质比较分析
    3.3 中熟苹果品种品质比较分析
        3.3.1 中熟品种外观品质比较分析
        3.3.2 中熟品种内在品质比较分析
    3.4 中晚熟苹果品种品质比较分析
        3.4.1 中晚熟品种外观品质比较分析
        3.4.2 中晚熟品种内在品质比较分析
    3.5 晚熟苹果品种品质比较分析
        3.5.1 晚熟品种外观品质比较分析
        3.5.2 晚熟品种内在品质比较分析
    3.6 不同苹果品种果实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3.7 不同苹果品种果实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苹果主要生产品种和砧木对褐斑病和斑点病的抗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中国苹果的生产现状
    1.2 中国砧木的利用现状
    1.3 苹果对早期落叶病的抗性研究
        1.3.1 苹果早期落叶病的发现及危害
        1.3.2 褐斑病的发病原因及其症状
        1.3.3 斑点病的发病原因及其症状
        1.3.4 褐斑病和斑点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1.4 抗病机理研究
        1.4.1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研究现状
        1.4.2 植物诱导后其相关酶活性与植物抗性的关系
    1.5 抗性相关蛋白研究进展
    1.6 种质抗性育种及抗病性研究技术现状
        1.6.1 抗性育种及抗病性研究技术现状
    1.7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苹果主要生产品种及砧木对褐斑病和斑点病的抗性评价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调查材料及时间
        2.1.2 调查鉴定方法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苹果主要生产品种对褐斑病和斑点病的抗性鉴定评价及差异性分析
        2.2.2 苹果砧木对褐斑病和斑点病的抗性鉴定评价及差异性分析
        2.2.3 苹果褐斑病和斑点病抗性相关性分析
        2.2.4 部分苹果品种抗褐斑病和斑点病的遗传趋势分析
    2.3 结论
第三章 ‘秦冠’和‘富士’叶片接种褐斑病病菌前后相关代谢酶变化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相对SOD 酶活性在接褐斑病病菌后变化分析
        3.2.2 相对POD 酶活性在接褐斑病病菌后变化分析
        3.2.3 相对PAL 酶活性在接褐斑病病菌后变化分析
        3.2.4 相对PPO 酶活性在接褐斑病病菌后变化分析
        3.2.5 相对CAT 酶活性在接褐斑病病菌后变化分析
    3.3 结论
第四章 讨论
    4.1 苹果主栽品种和砧木对褐斑病和斑点病抗性
    4.2 ‘秦冠’和‘富士’离体接种褐斑病病菌后相关酶活性变化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河北省苹果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简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河北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2.1 世界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2.1.1 世界苹果生产概况
        2.1.2 世界苹果加工概况
        2.1.3 世界苹果贸易概况
    2.2 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2.2.1 我国苹果生产概况
        2.2.2 我国苹果加工概况
        2.2.3 我国苹果贸易概况
    2.3 河北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2.3.1 栽培面积与产量
        2.3.2 生产区域布局
        2.3.3 品种结构
        2.3.4 优质生产基地及品牌建设
        2.3.5 苹果出口
3 河北省苹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生产能力偏低
        3.1.1 栽培面积占全国比重下降
        3.1.2 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1.3 与苹果生产大省存在一定差距
    3.2 区域布局不尽合理
    3.3 品种不完全符合市场要求
    3.4 采后处理水平较低
        3.4.1 商品化处理与贮藏能力较低
        3.4.2 加工水平较低
    3.5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
    3.6 出口能力不足
4 影响河北省苹果产业发展的因素
    4.1 生产成本对苹果生产的影响
        4.1.1 苹果生产的成本构成
        4.1.2 苹果生产的机会成本
    4.2 居民消费对苹果生产的影响
        4.2.1 居民水果消费行为的基本特征
        4.2.2 居民消费特征对苹果生产的要求
    4.3 栽培模式创新对苹果生产的影响
        4.3.1 “三优一体”栽培模式的内涵
        4.3.2 果农采用新栽培模式的实证分析
        4.3.3 采用新模式的效果评价
    4.4 产业化经营对苹果产业发展的影响
    4.5 制度变迁对苹果产业发展的影响
        4.5.1 苹果流通管理体制、价格管理体制的演变
        4.5.2 苹果流通体制、价格管理体制演变对苹果产业的影响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技术扶持策略
        5.2.2 产业化发展策略
        5.2.3 市场需求导向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7)中国苹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2 中国苹果产品生产
    2.1 世界苹果产品生产
    2.2 中国苹果产品生产
        2.2.1 中国苹果种植
        2.2.2 中国苹果产区分布
        2.2.3 中国苹果主要品种分布
    2.3 中国苹果汁产品生产
3 中国苹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3.1 世界苹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3.2 中国苹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机遇和自身优势
        3.2.1 中国苹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机遇
        3.2.2 中国苹果产品出口贸易的自身优势
    3.3 中国苹果产品出口贸易规摸
    3.4 中国苹果产品出口品种结构
    3.5 中国苹果产品出口国别结构
4 中国苹果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4.1 中国苹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4.1.1 中国苹果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抗击市场风险能力较低
        4.1.2 中国出口苹果产品加工技术滞后
        4.1.3 中国出口苹果产品品种组成不合理
        4.1.4 中国出口苹果产品质量安全不高
        4.1.5 中国出口苹果产品营销策略落后
    4.2 中国苹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中国苹果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原因
        4.2.2 中国出口苹果产品加工技术滞后的原因
        4.2.3 中国出口苹果产品组合不合理的原因
        4.2.4 中国出口苹果产品质量安全不高的原因
        4.2.5 中国出口苹果产品营销策略落后的原因
5 促进中国苹果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
    5.1 完善信息服务体系,采取多种策略促进市场多元化
        5.1.1 按照资源互补原则,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5.1.2 加强营销渠道建设,重视客户终端管理
        5.1.3 扶持发展前景好的品牌企业,以品牌产品扩大出口
        5.1.4 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市场宣传
        5.1.5 加快培养苹果国际贸易专门人才队伍
    5.2 加快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苹果科技水平
        5.2.1 加强科研单位工作
        5.2.2 加强科研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5.3 推动苹果生产专业化,促进出口相关产业的发展
        5.3.1 政府在推动苹果生产专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3.2 农村合作组织促进苹果生产专业化
        5.3.3 龙头企业促进出口相关产业的发展
    5.4 加强政府监管,提高苹果产品质量安全
    5.5 建立和完善苹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国苹果市场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图表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框架
        1.3.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2 研究假说
        1.3.3 论文结构
        1.3.4 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可能的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市场整合研究综述
        2.1.1 关于市场整合的理论研究
        2.1.2 关于市场整合的方法研究
        2.1.3 国内外市场整合的实证研究
    2.2 苹果市场研究综述
        2.2.1 苹果生产、消费与营销
        2.2.2 苹果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研究
    2.3 对相关研究的评述
第3章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3.1 理论框架
    3.2 实证研究方法
        3.2.1 Panel Data模型
        3.2.2 协整检验方法
        3.3.3 误差修正模型(VEC Medel)
        3.3.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Grange Causality)
第4章 中国苹果供求与贸易
    4.1 中国苹果生产与供给
        4.1.1 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4.1.2 苹果品种结构
        4.1.3 苹果区域分布
        4.1.4 苹果加工业
    4.2 苹果消费与需求
        4.2.1 苹果消费现状
        4.2.2 苹果需求的影响因素
    4.3 中国苹果的国际贸易
        4.3.1 苹果出口
        4.3.2 苹果进口
        4.3.3 苹果净出口
第5章 中国苹果流通与交通设施发展
    5.1 中国苹果的流通变化
        5.1.1 苹果市场流通体制的演变
        5.1.2 苹果流通渠道的变化
    5.2 苹果价格
        5.2.1 苹果价格管理体制的演变
        5.2.2 苹果的交易价格
        5.2.3 苹果价格水平
        5.2.4 苹果价格的影响因素
    5.3 交通及通讯设施的发展
        5.3.1 中国公路发展
        5.3.2 中国铁路发展
        5.3.3 中国水运发展
        5.3.4 中国通讯发展
第6章 中国苹果主产省内市场整合实证分析
    6.1 样本选择
        6.1.1 品种选择
        6.1.2 地区选择
        6.2.3 数据信息说明
    6.2 实证研究结果
        6.2.1 价格序列平稳性测试
        6.2.2 长期协整检验结果
        6.2.3 短期整合检验结果
        6.2.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6.3 结论
第7章 中国省际苹果市场整合的实证分析
    7.1 样本选择及数据说明
        7.1.1 样本选择
        7.1.2 数据信息说明
    7.2 实证研究结果与讨论
        7.2.1 价格序列平稳性测试
        7.2.2 长期整合检验结果
        7.2.3 短期整合检验结果
        7.2.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7.3 结论
第8章 从蛛网模型看苹果市场整合
    8.1 理论模型分析
    8.2 蛛网模型与面版数据模型
        8.2.1 蛛网模型
        8.2.2 面版数据模型
    8.3 模型的选择
        8.3.1 模型的适用性
        8.3.2 三种蛛网模型
        8.3.3 前期价格、预期价格与自适应预期价格
    8.4 模型设定及数据处理
        8.4.1 模型设定
        8.4.2 数据处理
    8.5 实证结果与分析
    8.6 结论
第9章 不同流通渠道的市场整合比较分析
    9.1 样本选择及数据说明
    9.2 实证检验结果
        9.2.1 价格序列平稳性测试
        9.2.2 长期整合关系
        9.2.3 短期整合及价格波动关系
    9.3 商品销售数量与价格变化的比较分析
    9.4 结论
第10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10.1 研究结论
    10.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西北地区果树生态适应性评价与区域布局优化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1.3 果树的生产现状与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方法、基本思路及框架结构
第二章 西北地区的区域背景和果树资源特征
    2.1 西北地区的区域背景
    2.2 西北地区果树资源
第三章 西北地区果树生态适应性分析
    3.1 果树生态适应性的生态学理论基础
    3.2 西北地区主要果树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第四章 西北地区气候背景分析
    4.1 西北地区气候特征分析
    4.2 适应果树栽培的气候指标
    4.3 西北地区气候条件的综合评价
第五章 西北地区地质、土壤背景分析
    5.1 地质背景
    5.2 西北地区土壤类型、地理分布及养分特征
    5.3 西北地区土壤的综合评价
第六章 西北地区果树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
    6.1 西北地区果业区域布局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
    6.2 西北地区果树适宜区的综合区划
    6.3 经营管理和技术层面的优化措施和模式探索
第七章 西北地区果树适宜区的分区描述和发展方向
    7.1 干旱落叶果树带
    7.2 温带落叶果树带
    7.3 高寒果树带
    7.4 常绿、落叶果树混交带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中国苹果产业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6 数据来源说明
第二章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
    2.1 产业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
    2.2 产业的分类
    2.3 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2.4 产业结构政策
    2.5 中国农业产业结构变动状况
第三章 苹果的生产与供给
    3.1 供给量
    3.2 生产布局
    3.3 品种结构
    3.4 影响国内供应量的主要因素
    3.5 中国苹果供给函数及预测
第四章 苹果的消费与需求
    4.1 消费结构
    4.2 消费水平及其地区差异
    4.3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4.4 中国鲜苹果需求函数及预测
第五章 苹果的流通与市场价格
    5.1 苹果流通体制的演变
    5.2 苹果流通渠道与流通环节
    5.3 流通渠道和环节的利益分配
    5.4 影响流通的主要因素
    5.5 案例分析:农业企业在苹果流通中的作用
    5.6 苹果价格管理体制演变
    5.7 苹果市场价格体系
    5.8 苹果价格水平
    5.9 苹果价格波动
第六章 苹果的加工
    6.1 苹果加工规模
    6.2 苹果加工水平
    6.3 苹果加工效益
    6.4 苹果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6.5 案例分析:苹果加工企业的作用
第七章 苹果的国际贸易
    7.1 世界范围的苹果国际贸易
    7.2 中国苹果及其加工品国际贸易情况
    7.3 中国苹果国际贸易的主要问题
    7.4 主要苹果生产国的贸易政策
    7.5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苹果产业的影响
第八章 苹果的国际竞争力
    8.1 苹果国际竞争力比较的理论基础
    8.2 苹果国际竞争力实现指标分析
    8.3 中国苹果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8.4 决定和影响苹果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分析
第九章 案例分析:陕西省和山东省苹果产业发展报告
    9.1 陕西省苹果产业发展基本经验
    9.2 山东苹果产业发展基本经验
第十章 苹果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
    10.1 苹果产业发展战略
    10.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中早熟苹果品种摩里士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秦皇岛市果品观光采摘园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D]. 李亚琼.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06)
  • [2]基于SSR标记的苹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研究[D]. 丁林静.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3]苹果新品种‘伊美’综合性状评价[D]. 蔡洋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11)
  • [4]不同成熟期苹果品种品质评价与分析[D]. 刘荣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
  • [5]苹果主要生产品种和砧木对褐斑病和斑点病的抗性研究[D]. 李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04)
  • [6]河北省苹果产业发展研究[D]. 刘峰. 河北农业大学, 2010(10)
  • [7]中国苹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研究[D]. 林建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5)
  • [8]中国苹果市场整合研究[D]. 王怡.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5)
  • [9]西北地区果树生态适应性评价与区域布局优化调整研究[D]. 周广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5)
  • [10]中国苹果产业经济研究[D]. 刘英杰.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标签:;  ;  ;  ;  ;  

中早熟苹果品种Morish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