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略论衡阳市旅游资源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胡奥宇[1](2021)在《文旅融合背景下衡阳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文中提出文旅融合社会背景下,为了实现对衡阳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文章分析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对应措施,其中包括积极制定精品路线、加强资源宣传力度、重视特色产品开发,提升文化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效果,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为湖南省衡阳市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创造良好条件。同时通过文化和旅游之间融合发展,推动旅游升级与转型,促进文化传承与弘扬。
郝倩,廖洪富[2](2021)在《产业融合下衡阳工业旅游创新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新常态及新一轮振兴老工业产业的背景下,衡阳市部分工业若要实现转型发展、产业升级,与旅游业联动发展是较好的发展思路。在新时代背景下,分析衡阳工业旅游资源的状况及当前衡阳市工业旅游的发展现状,正确认识衡阳市"工业+旅游业"的发展形势,填补本市工业旅游产业空白,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确定工业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何婷婷[3](2021)在《衡阳市雨母山临江村特色林果观光示范基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十四五以来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休闲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在我国许多地区,林果生产和旅游业都出现了兼职经营或转型经营。果树生产正逐步从以往单一的水果产销模式向休闲旅游方向延伸。然而,观光林果基地的规划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树种选择和景观设计的研究相对薄弱,缺乏系统的规划理论和方法作为指导。因次,本文依托衡阳地区优越的生态环境,把观光果树开发利用作为乡村田园景观建设的有效抓手,利用特色林果优质栽培生产价值的同时,充分挖掘其观光体验价值,让休闲观光果业在乡村旅游田园景观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特色林果观光示范基地设计理论研究。包括特色林果观光设计研究进展的综述,相关重要概念的解释和理论的阐述,国内外优秀实例综合的分析,总结出了特色林果观光示范基地可以借鉴的经验与方法,形成前期理论的指导。(2)构建了临江村特色林果观光示范基地的景观质量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 12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合理地协调了决策者经验判断的主观随意性与数据自身存在的客观机械性。得出12个指标按照权重值从大到小排序结果为:林果品种多样性0.3557>交通状况0.1709>植物层次丰富度0.1529>水环境质量0.1173>小品景观0.0464>植物季相变化0.0394>土壤环境质量0.0318>高程0.0271>排灌系统0.0210>坡向0.0149>大气环境质量0.0144>坡度0.0082。(3)在指标赋分的前提下采用加权赋分完成景观质量综合评分。得出景观质量指标综合评分总分为74.18,处于Ⅱ极,论证了临江村发展林果观光示范基地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根据景观质量评价结果,对临江村特色林果观光示范基地景观提升提出建议与对策。(4)案例规划设计研究。依据前文形成的理论,及景观质量评价分析的结论为指导,对临江村特色林果观光示范基地进行具体的设计,通过基地区位分析、自然环境,结合SWOT分析及特色资源,提出实现生态性与经济性、统筹功能性与景观艺术性、特色性等设计原则,并以林果景观作为核心景观,以林果产业作为特色农业产业的设计定位,将特色林果示范基地分为:入口景观服务区、林果生产种植区、观赏娱乐休闲区、参与体验采摘区、科普教育学习区、生态养生健康区六大功能分区,并从植物设计、景观小品、基础设施等进行专项设计,将基地植物景观以特色果树为基调,搭配观赏性乔灌树种为主调,自然山林为背景,将林果特色融入到配套设施建设中。完成临江村特色林果观光示范基地的景观规划设计。
嘉丹[4](2021)在《衡阳市乡村旅游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衡阳市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在新时期乡村振兴背景下,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有创新思路,乡村旅游经济模式的开发和建设能够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提高村民经济收入和生活幸福感,同时低碳环保,有助于打造美丽乡村。该文主要围绕衡阳市乡村旅游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展开研究,提出相应的策略,推动衡阳乡村经济发展。
许芳[5](2020)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衡阳旅游发展研究》文中认为衡阳市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拥有众多门类的旅游资源,不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社会文化类的旅游资源都相当丰富,能够给游客带来不疲乏的旅游体验,并且衡阳市作为湖南省的一个地级市,其位于交通枢纽位置,交通条件较好,具备旅游资源开发和发展的条件。当前正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时期,衡阳作为广东省的一个重要经济腹地,要重视开发自身的旅游资源,以促进衡阳市的旅游业发展,从而带动衡阳市经济的整体发展。本文从衡阳市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入手,结合当前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阶段促进衡阳市旅游业发展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衡阳市的旅游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李强,章天成,杨立国[6](2019)在《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极具潜力的乡村旅游日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前沿,乡村旅游资源也逐渐进入游客和学者的视野.为有效保护和开发湖南省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以衡阳市268个乡村旅游资源点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探究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总体空间分布趋于凝聚分布;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在县域尺度上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南岳区;各县(市、区)之间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差异较大,空间集聚区有明显的等级特征;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具有公路指向性及河流指向性;优势的旅游资源带动、强有力的旅游政策扶持、便利的景区交通、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以及区域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是影响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吴茂仓[7](2019)在《衡阳市林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展林业生态旅游对衡阳的意义不仅仅是在于旅游经济的建设,同时能够促进衡阳市林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衡阳林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对衡阳林业生态旅游现行发展模式进行系统研究来发现其中缺陷,结合问题根源制定针对性解决策略,旨在帮助衡阳打造与自身资源相匹配的林业生态旅游产品,实现衡阳市林业生态旅游产业与生态建设的双丰收。
行云珩[8](2019)在《衡阳市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发展模式研究 ——以新坪村为例》文中提出自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已深入人心,各地方政府积极开展村庄规划工作,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而努力奋斗。衡阳市作为湘南地区中心城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计划于2020年完成对全市4891个村庄的乡村规划全覆盖。同时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乡村旅游作为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途径,在乡村发展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乡村旅游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首要选择。然而,乡村旅游开发的盲目无序、旅游发展定位不明确、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造成乡村旅游资源的浪费,成为制约衡阳市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重要“瓶颈”。因此,制定衡阳市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并对衡阳市乡村旅游进行分类,探讨其发展模式,是保证衡阳市乡村旅游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论文以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等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衡阳市地理位置以及乡村资源等方面,从旅游资源、现状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三方面,筛选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资源影响力等共计12项重要评价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衡阳市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做出评价,并以此对其适宜性做出等级划分,确定乡村发展旅游业的适宜性,以指导乡村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在分析衡阳市旅游业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研究衡阳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相关背景,并在此背景下研究衡阳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并试探性的提出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将衡阳市乡村旅游分为环城市休闲依托型、景区资源依托型、古镇民俗依托型以及特色产业依托型四种类型。以新坪村为例,结合适宜性评价体系,探讨其发展模式,对其开展乡村旅游做出相应规划方案。
钟声[9](2018)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旅游产业是一项经济产业,也是一项社会事业;乡村旅游一手连着农民、一手连着城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城市居民和农民可以有效、充分地交流;乡村旅游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及传统的乡村文化为资源的一种旅游业态,其发展能够起到农民增产增收、农业多元经营、农村美丽繁荣的作用,因此已经成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引擎。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民创造了与城里人一样能享受商贸、物流、信息、网络等服务的条件,乡村旅游已经成为都市人回归自然,放松心情,感受自然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也是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引导城乡要素科学、合理流动的重要载体。本文聚焦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这一主题,以衡阳市为例,通过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内涵、特点等概念进行了阐述,整理有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成果,对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首先,论文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及发展现状,对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概况进行了概述,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经营模式和发展成效进行了分析。其次,论文根据对乡村振兴战略下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旅游产品价值不高、规划发展滞后、要素保障不到位、市场主体培育不够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从乡村旅游重视不够、缺乏经营人才、发展旅游意识淡薄和氛围营造不够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再次,本文学习了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进典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得出衡阳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吃透政策精神、优化发展环境、注重品牌开发与保护三个方面的启示。最后,本文科学规划乡村旅游新业态、优化乡村旅游发展新环境、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新内涵和加强乡村旅游要素新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周巍,周怡岑[10](2017)在《衡阳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问题、途径和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共进,既有利于提升旅游资源的品位、丰富旅游的精神文化内涵、增强旅游产品的差异性,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又有利于文化内涵的挖掘,助推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升级后的旅游产业以文化产业为依托,进一步增强活力,拓展市场空间,并为文化产业的优化转型提供巨大的资金支持,从而促进文化产业向市场化、规模化、高科技化和精品化发展。
二、略论衡阳市旅游资源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衡阳市旅游资源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文旅融合背景下衡阳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融合的理论基础 |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衡阳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衡阳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未能形成精品路线 |
(二)宣传力度相对欠缺 |
(三)特色性商品、项目较少 |
四、文旅融合背景下衡阳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有效实施策略 |
(一)积极制定精品路线 |
(二)加强资源宣传力度 |
(三)重视特色产品开发 |
五、结论与展望 |
(2)产业融合下衡阳工业旅游创新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衡阳市工业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一)存在的优势 |
1. 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
2. 工业历史悠久,工业遗产数量丰富。 |
3. 可与工业产业紧密融合发展的旅游资源丰富。 |
(二)面临的问题 |
1. 工业旅游资源布局及产品开发空白。 |
2. 工业旅游发展缺乏系统的研究与思考。 |
3. 工业旅游宣传力度不够。 |
二、国内外工业旅游产业发展借鉴 |
(一)国外工业旅游发展研究 |
(二)国内工业旅游发展研究 |
(三)湖南省工业旅游发展研究 |
三、衡阳市工业旅游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
(一)加大政策引导与帮扶力度 |
(二)搞好工业旅游资源的联合开发 |
(三)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工业旅游品牌 |
1. 旅游资源。 |
2. 旅游线路。 |
3. 水口山有色金属工业旅游景区布局。 |
(3)衡阳市雨母山临江村特色林果观光示范基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推进乡村振兴的需要 |
1.1.2 传统林果业急需转型 |
1.1.3 乡村景观发展出现关隘 |
1.1.4 乡村旅游风起云涌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林果观光园研究综述 |
1.3.1 国外林果观光研究综述 |
1.3.2 国内林果观光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特色林果 |
2.1.2 观光农业 |
2.1.3 观光果园 |
2.1.4 乡村景观 |
2.1.5 乡村旅游 |
2.2 相关理论依据 |
2.2.1 果树学理论 |
2.2.2 景观设计学理论 |
2.2.3 景观生态学理论 |
2.2.4 景观美学理论 |
2.2.5 旅游心理学理论 |
3 国内外实例研究 |
3.1 国外实例研究 |
3.1.1 规模全面型-美国Fresno农场 |
3.1.2 特色创新型——荷兰库肯霍夫农业公园农场 |
3.1.3 主题明确型——日本Mokumoku农场 |
3.2 国内实例研究 |
3.2.1 综合文旅型——江苏省无锡田园东方 |
3.2.2 生态示范型——湖南长沙百果园生态示范园 |
3.3 国内外实例总结 |
3.3.1 实例对比分析 |
3.3.2 实例经验总结 |
3.4 本章小结 |
4 临江村特色林果观光示范基地景观质量评价 |
4.1 临江村林果观光示范基地景观质量评价的必要性 |
4.2 景观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
4.2.1 构建的原则 |
4.2.2 评价指标筛选方法 |
4.2.3 评价指标的确定 |
4.2.4 指标体系的层次框架 |
4.2.5 评价指标因子权重的计算方法 |
4.2.6 临江村特色林果观光示范基地景观评价因子权重的计算 |
4.3 景观质量指标的赋分值 |
4.4 景观质量指标评分 |
4.5 临江村景观质量提升的建议与对策 |
4.6 本章小结 |
5 临江村特色林果观光示范基地景观规划设计 |
5.1 项目概述 |
5.1.1 规划区位 |
5.1.2 自然环境 |
5.1.3 旅游资源 |
5.1.4 文化资源 |
5.1.5 基地现状 |
5.1.6 产业现状 |
5.1.7 SWOT分析 |
5.2 规划原则 |
5.2.1 实现生态性与经济性原则 |
5.2.2 统筹功能性与景观艺术性原则 |
5.2.3 特色性原则 |
5.2.4 地域性、多样性、季相性原则 |
5.2.5 生产性、观赏性、体验性相结合原则 |
5.3 功能定位 |
5.4 规划策略 |
5.5 总体规划设计 |
5.5.1 平面布局设计 |
5.5.2 交通流线设计 |
5.5.3 文化设计分析 |
5.5.4 景观结构设计 |
5.6 分区设计 |
5.6.1 入口景观服务区 |
5.6.2 林果生产种植区 |
5.6.3 观赏娱乐休闲区 |
5.6.4 参与体验采摘区 |
5.6.5 科普教育学习区 |
5.6.6 生态养身健康区 |
5.7 植物设计 |
5.7.1 植物设计原则 |
5.7.2 植物整体规划思路 |
5.7.3 特色林果应用优势 |
5.7.4 特色林果在观光示范基地中的种植方式 |
5.7.5 特色林果在主要节点中的应用 |
5.7.6 特色林果在行道树中的应用 |
5.7.7 特色林果在种植区中的应用 |
5.7.8 特色林果树种的选择 |
5.8 专项设计 |
5.8.1 竖向设计 |
5.8.2 景观小品设计 |
5.8.3 服务设施设计 |
5.8.4 照明系统设计 |
5.9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专家意见打分表 |
致谢 |
(4)衡阳市乡村旅游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衡阳市乡村旅游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
1.1 战略背景 |
1.2 战略内涵 |
1.3 战略特色 |
2 衡阳市乡村旅游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策略 |
2.1 规划全域乡村游,打造精品旅游环线 |
2.1.1 以衡阳为整体进行开发规划 |
2.1.2 打造乡村精品一日游环线 |
2.2 构建乡村游品牌,突出各个乡村特色 |
2.2.1 对外大IP |
2.2.2 对内小IP |
2.3 建设生态农业区,发展生态农业旅游 |
2.3.1 建立农业观赏采摘基地 |
2.3.2 鼓励生态园企业化运营 |
2.4 促进旅游产业化,增强乡村旅游收入 |
2.4.1 设计多元旅游项目 |
2.4.2 规范特色农宿经营 |
3 结语 |
(5)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衡阳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一)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扩大 |
(二)旅游市场发展较活跃 |
(三)交通资源在旅游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
(四)衡阳旅游品牌初步建设 |
二、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较慢 |
(二)旅游产品的开发不深入 |
(三)城市的旅游功能亟待增强 |
(四)国内市场覆盖面不够 |
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促进衡阳旅游发展的具体策略 |
(一)提升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 |
(二)深入开发旅游产品 |
(三)加强城市的旅游功能 |
(四)扩大国内市场的覆盖面 |
结束语: |
(6)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1.1 数据来源 |
1.2 研究方法 |
1.2.1 最邻近点指数 |
1.2.2 地理集中指数 |
1.2.3 不均衡指数 |
2 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
2.1 市域尺度的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 |
2.2 县域尺度的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均衡性 |
2.3 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集聚区分析 |
2.4 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线性特征分析 |
3 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
3.1 优势旅游资源因素 |
3.2 旅游政策因素 |
3.3 交通因素 |
3.4 社会经济因素 |
3.5 地形与地貌因素 |
4 结论与建议 |
(7)衡阳市林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衡阳市林业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 |
2 衡阳市林业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困难 |
3 建设衡阳市林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8)衡阳市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发展模式研究 ——以新坪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路线 |
1.3.3 创新点 |
1.4 论文框架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基础 |
2.1 概念解析 |
2.1.1 乡村旅游 |
2.1.2 适宜性评价 |
2.2 相关理论借鉴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全域旅游发展理论 |
2.2.3 产业融合发展理论 |
2.3 相关研究综述 |
2.3.1 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综述 |
2.3.2 关于旅游适宜性评价的研究综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衡阳市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 |
3.1 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3.1.2 评价单元选择 |
3.1.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2 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 |
3.2.1 评价方法选择 |
3.2.2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思路和基本步骤 |
3.3 衡阳市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 |
3.3.1 影响因子筛选 |
3.3.2 影响因子分析 |
3.3.3 综合评价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
4.1 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背景 |
4.1.1 旅游业整体发展迅速 |
4.1.2 旅游业增速较缓 |
4.1.3 国际化水平严重不足 |
4.1.4 人均停留时间短,旅游消费水平不高 |
4.2 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
4.2.1 衡阳乡村旅游优势明显,旅游市场初具规模 |
4.2.2 乡村旅游仍以观赏为主,文化挖掘不足 |
4.2.3 经营粗放,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
4.2.4 盲目开发,缺乏政府层面的统筹规划 |
4.3 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
4.3.1 建设全域旅游保障机制 |
4.3.2 从“单一的旅游产业”到“旅游+X的综合产业” |
4.3.3 加强城市旅游品牌意识,创新旅游产品建设 |
4.3.4 构建评价体系,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旅游 |
4.4 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
4.4.1 环城市休闲依托型 |
4.4.2 景区资源依托型 |
4.4.3 古镇民俗依托型 |
4.4.4 特色产业依托型 |
4.5 衡阳市典型村庄分类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新坪村乡村旅游开发实证研究 |
5.1 新坪村乡村旅游规划思路 |
5.1.1 背景分析 |
5.1.2 战略选择 |
5.1.3 路径选择 |
5.1.4 项目定位 |
5.2 新坪村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 |
5.2.1 旅游资源评价 |
5.2.2 现状开发强度评价 |
5.2.3 发展潜力评价 |
5.2.4 综合评价 |
5.3 新坪村乡村旅游规划设计 |
5.3.1 空间布局 |
5.3.2 产品设计 |
5.3.3 项目开发时序 |
5.3.4 项目投资效益分析 |
5.3.5 规划实施保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期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衡阳市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指标重要程度调查表 |
附录B 衡阳市新坪村村旅游开发适宜性指标等级调查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9)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乡村旅游的相关概念 |
2.1.1 乡村振兴的概念 |
2.1.2 全域旅游的概念 |
2.1.3 乡村旅游的概念 |
2.2 乡村旅游的理论基础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2 区域协调理论 |
2.2.3 体验经济理论 |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及发展现状 |
3.1 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概况 |
3.1.1 自然风景资源 |
3.1.2 历史文化资源 |
3.1.3 农耕文化资源 |
3.1.4 现代农业资源 |
3.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衡阳市乡村旅游经营模式 |
3.2.1 花果观赏型 |
3.2.2 农事体验型 |
3.2.3 民俗文化体验型 |
3.2.4 休闲度假游型 |
3.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成效 |
3.3.1 设计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
3.3.2 促进了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
3.3.3 促进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
3.3.4 传承保护了乡村旅游资源 |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衡阳市乡村旅游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 |
4.1.1 乡村旅游产品价值不高 |
4.1.2 乡村旅游规划发展滞后 |
4.1.3 乡村旅游要素保障不到位 |
4.1.4 乡村旅游市场主体培育不够 |
4.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的原因 |
4.2.1 乡村旅游重视不够 |
4.2.2 缺乏乡村旅游经营人才 |
4.2.3 农村居民发展旅游意愿淡薄 |
4.2.4 乡村旅游发展氛围营造不够 |
5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借鉴 |
5.1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 |
5.1.1 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 |
5.1.2 法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 |
5.1.3 西班牙乡村旅游发展经验 |
5.2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经验 |
5.2.1 北京民俗游乡村旅游发展经验 |
5.2.2 浙江周庄乡村旅游发展经验 |
5.2.3 云南乡村旅游发展经验 |
5.3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启示 |
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建议 |
6.1 科学规划开发乡村旅游新业态 |
6.1.1 树立全域旅游意识 |
6.1.2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
6.2 优化乡村旅游发展新环境 |
6.2.1 强化乡村旅游监督管理 |
6.2.2 完善乡村旅游发展体制 |
6.3 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新内涵 |
6.3.1 深挖地域特色旅游产品 |
6.3.2 注重乡村旅游宣传推广 |
6.4 加强乡村旅游要素新保障 |
6.4.1 强化乡村旅游政策保障 |
6.4.2 注重乡村旅游人才培养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衡阳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问题、途径和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基本状况 |
(一) 衡阳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成绩 |
1. 形成融合发展凝聚共识, 呈现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氛围。 |
2. 打造精品, 融合发展形成了一批文化旅游新型企业品牌。 |
3. 改革体制, 融合发展扎实推进, 积累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模式。 |
4. 充分挖掘历史文化, 创新市场营销推介, 打造出一批文化产业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 |
5. 丰富内容, 融合发展不断充实, 促进了文化产业的提质升级。 |
(二) 衡阳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不足 |
1. 文化旅游融合缺乏深层次。 |
2. 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不足, 挖掘不深, 文化旅游融合程度不深, 形成的品牌少。 |
3. 文化旅游融合机制不够流畅, 要素配套还不完善, 融合发展的平台不多。 |
4. 融合政策不够到位。 |
5. 文化旅游市场体系较窄, 营销不强。 |
6. 文化旅游规划相对滞后。 |
7. 文化旅游骨干人才严重短缺。 |
二、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提升路径 |
(一) 创新体制机制, 培养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渠道, 促进两大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 |
1. 健全文化和旅游资源保护机制 |
2. 创新旅游和文化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 |
3. 创新两大产业融合发展投入机制 |
4. 统筹两大产业对外宣传和营销机制 |
(二) 挖掘文化内涵, 培养文化和旅游融合品牌, 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
1.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 提升旅游产业生命力[15] |
2. 构建衡阳文化旅游品牌体系 |
3. 以文化要素提升旅游景点综合服务能力 |
4. 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和业态, 大力发展主题文化旅游 |
(三) 借力旅游市场, 搭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 培育文化企业集团化发展 |
1. 以市场需求来整合旅游资源, 将娱乐演艺创作等巧妙融入旅游之中。 |
2. 加强市场调研, 开发创新旅游产品, 赋予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基地等旅游功能。 |
3. 强化宣传营销, 引导旅游消费, 继续举办各类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以旅游业推进文化深度交流 |
(四) 采取多元融合路径, 创新文化、旅游融合模式, 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
(五) 完善配套, 提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硬实力 |
1. 健全我市“全域旅游”基础设施体系。 |
2. 完善市内交通路网体系。 |
3. 提高信息化水平。 |
四、建立衡阳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保障机制 |
(一) 完善体制, 强化组织规划协调 |
1. 强化组织领导。 |
2. 加强整体规划设计。 |
3. 建立部门协作联运机制。 |
(二) 注重体制创新, 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 |
1. 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 |
2. 做大做强融资平台。 |
3. 加大加强金融支持力度。 |
4. 健全优惠政策的落地机制。 |
5. 改进金融机构服务机制。 |
(三) 壮大队伍、培养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
(四) 科学编制规划, 重视顶层设计, 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依据 |
1. 准确定位。 |
2. 重视前期规划。 |
3. 专业评估。 |
四、略论衡阳市旅游资源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文旅融合背景下衡阳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J]. 胡奥宇. 经济师, 2021(12)
- [2]产业融合下衡阳工业旅游创新发展研究[J]. 郝倩,廖洪富. 经济研究导刊, 2021(21)
- [3]衡阳市雨母山临江村特色林果观光示范基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何婷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4]衡阳市乡村旅游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研究[J]. 嘉丹. 科技资讯, 2021(12)
- [5]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衡阳旅游发展研究[J]. 许芳.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0(12)
- [6]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J]. 李强,章天成,杨立国.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11)
- [7]衡阳市林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吴茂仓. 湖北农机化, 2019(13)
- [8]衡阳市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发展模式研究 ——以新坪村为例[D]. 行云珩. 南华大学, 2019(01)
- [9]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钟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06)
- [10]衡阳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问题、途径和措施研究[J]. 周巍,周怡岑.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标签:乡村旅游论文;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论文; 旅游产业论文; 乡村规划论文; 旅游开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