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发展羔羊生产的主要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乔江[1](2020)在《家庭牧场草地家畜生产优化管理模型研制与验证》文中提出我国草地面积大、类型丰富,是重要的家畜生产和生态安全区域。在长期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下,我国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处于长期落后状况,草地生态退化得不到有效缓解。家庭牧场是我国北方草地利用的主要经济体。由于历史传承、利益驱动、气候变化等原因使得超载放牧、草地退化在家庭牧场尺度上成为常态。为了缓解牧场生产经营效率低下,促进农牧民脱贫增收,摆脱恶劣环境的限制,急需通过高效、精准的生产经营模式来替代传统模式,实现草畜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模拟模型的使用是快速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本文应用畜牧学原理、生态学原理,借鉴澳大利亚ACIAR系列模型StageTWO的建模方法,通过建立模拟放牧草畜代谢能平衡子模型、经济分析子模型和家畜放牧草畜平衡子模型,自主设计和开发了最优经营方式的规划求解算法。同时,本文于2011~2014年期间,在内蒙古自治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区通过半结构式问卷调查和牧场控制性对比试验监测数据,依据家庭牧场经营模式和草地生态状况调查结果,将牧户分为实验户和对照户,基于实验户成功经营经验,将家畜生产理论与实际生产经营结合,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对自主开发的家庭牧场优化生产管理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牧场优化生产管理模型的求解过程引入家畜采食限制因素和采食喜好问题,使用VC++编程,完全底层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家庭牧场优化生产模型。该模型运行于Windows系统,共有15296行代码,运行模块仅3.5 MBytes,软件无需安装,操作简单。(2)模型通过对草地、家畜、经济、环境和生产管理参数的输入设置,自主进行决策运行,确定最高经济收入时的生产经营方案。该最佳方案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展现,包括不同自然气候条件的家庭牧场生产经营净收益最高时的载畜率、人工草地建植组合,家畜逐月补饲种类和数量,并基于上述优化经营方式分析家庭牧场的经济收支情况,设计出最优经营方案的家畜生产日历和家畜放牧行为。(3)通过在内蒙古不同草地类型区的家庭牧场进行验证分析表明,该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度高,适合于不同草地类型家庭牧场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具体优化决策结果包括:①内蒙古地区鄂温克族自治旗草甸草原、正镶白旗典型草原和四子王旗荒漠草原最适合的载畜率分别是1.2羊单位/公顷/年、1.0羊单位/公顷/年和0.7羊单位/公顷/年。②冷季补饲是家庭牧场主要支出,不同草原类型地区补饲占总支出比例在55%~63%之间,人工草地经营可以显着减少补饲支出,建议鄂温克族自治旗草(?)草原区家庭牧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展高产人工草地。③生产优化管理可以显着提高单位家畜净收益,鄂温克族自治旗草甸草原、正镶白旗典型草原和四子王旗荒漠草原模拟值比对照户可分别提高26.6%、39.6%和 98.3%。④牧场优化管理对不同草原区喜食多年生和一年生牧草的高度、密度、生物量均有所提高,不喜食多年生牧草也有基本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喜食多年生牧草密度和生物量在草甸草原会出现显着下降。⑤根据生产优化模型决策分析,不同草原区推迟产羔时间可以减少补饲支出,提高生产效益。
马志超[2](2020)在《甘肃省民勤县肉羊养殖成本收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甘肃省民勤县借助“中华苏武沙羊美食之乡”和“中国肉羊之乡”的佳誉,以发展肉羊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提升民勤羊肉品牌市场竞争力为突破重点。肉羊产业的也由传统的数量增长型转变为现代的质量效益型,养羊业也成为民勤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和脱贫攻坚的首选。当前,民勤县推行“以农户繁育保障育肥、小区育肥供应屠宰、企业屠宰放大效益”的肉羊养殖经营模式,初步打造出一条农工牧相结合、种养加一体化的现代肉羊生产全产业链。现阶段民勤县肉羊养殖中存在养殖成本增加和效益波动的问题,实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产品质量的双目标,对于推动民勤县肉羊产业提质增效,促进肉羊养殖户的持续稳定增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在分析民勤县肉羊养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不同生产方式下肉羊养殖成本和收益的变动情况。以肉羊养殖成本收益为视角选取影响因素指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调研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各因素对不同生产方式肉羊养殖成本收益的影响结果。以此探索民勤县不同生产方式肉羊养殖效益提升和成本控制路径,并为民勤县肉羊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意见与政策建议。
孔瑞[3](2020)在《山姆·谢泼德戏剧的创伤叙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姆·谢泼德(Sam Shepard)是美国当代戏剧界重要戏剧家之一,他自20世纪60年代涉足剧坛,戏剧创作生涯一直贯穿到21世纪,一生共创作50多部戏剧。谢泼德通过戏剧的创伤叙事言说身心痛苦,肩负社会责任,反思历史灾难,践行创伤见证,寻求疗愈途径。创伤叙事源于对历史长河中芸芸众生悲剧性生命存在的关怀和悲悯,以总结反思灾难之后的经验教训和探寻疗愈创伤之道为使命。基于此,从创伤叙事视角研究谢泼德的戏剧作品可以说是基于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对人类社会道德和情感伦理的关注,以及对探寻疗愈创伤之道的使命和责任。本研究以谢泼德戏剧的创伤叙事为研究对象,探究创伤叙事视域下谢泼德戏剧中的主题内容、人物形象、文本特征以及舞台艺术等,创伤叙事既是戏剧主题思想和人物言说的表现内容,也是戏剧文学和舞台演剧的艺术手法,这四个方面错综交织,相互作用,交相辉映,共同成为构建谢泼德戏剧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重要要素。本研究首先基于发生学理论探究谢泼德戏剧创伤叙事的创作成因,即戏剧家和戏剧的创伤叙事之间的关系。继而从家庭、历史和文化三个主题维度研究谢泼德戏剧中的创伤叙事内容,家庭创伤主要包括伦理关系异化下的亲情创伤,家庭男权暴力下的女性创伤,以及孤独漂泊旅途中的失家创伤。同时谢泼德在戏剧中将宏大叙事与个体创伤相结合,关注殖民扩张、西进运动、工业现代化、移民大潮等历史创伤主题,以批判、反思和冷峻的风格践行创伤叙事的艺术见证功能。文化创伤主要从战争创伤与英雄主义的悖论,创伤悼歌与政治批判的交响两方面分析谢泼德戏剧中的战争书写和恐怖袭击。家庭创伤展馆中的沉沦堕落的父亲、疏离冷漠的母亲和暴力怨愤的儿子成为典型家庭人物群像,不同家庭戏剧人物在叙事中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角色叙事功能。谢泼德以幽灵形象承载人文关怀和社会批判,赋予与幽灵人物身份相配的行动特权,幽灵人物具有干扰叙事进程的身份功能。无论是创伤主题的表达,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必须依托戏剧家高超的文学手法和舞台艺术。谢泼德在戏剧中精心部署戏剧文本结构,运用互文本和元文本的跨文本叙事特征来升华创伤主题,丰富人物形象,拓展表征创伤层次。同时谢泼德运用语言的意绪言说和幻想文本来模拟创伤记忆,凸显创伤心理和焦虑情绪。谢泼德戏剧魅力不仅在于戏剧文本中内涵深刻的文学性,更是从文本到舞台,从案头到演剧,展现了意象丰饶、诸感通汇、声光交融、引人入胜的舞台演剧效果。谢泼德运用丰富的舞台意象外化人物内心创伤,用看得见的道具象征看不见的创伤心理。同时,谢泼德通过舞台演剧艺术来丰富渲染创伤氛围,增强舞台上声、光、色的感官刺激,直接抵达观剧者感官功能,引起强烈共鸣,激发观众思考。谢泼德还设置意蕴丰富的舞台场景来隐喻创伤,彰显戏剧形式独特的舞台表现力和剧场艺术魅力。本研究不仅有益于丰富戏剧艺术美学研究,更有益于激发对于人类苦难生命和生存境遇的思考。
贾媛[4](2020)在《四子王旗种羊区域品牌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消费者对随着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品牌化已经成为近年来农产品发展的趋势,农牧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也逐渐兴起。内蒙古大力发展区域品牌建设,已经有了一批建设比较成功的区域品牌,并已进入了品牌价值提升的阶段。四子王旗种羊在良种繁育和“企业+合作社+农牧民”的发展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四子王旗种羊在区域范围内已经大有名气,但还没有走出去,影响四子王旗种羊业长远的发展,也滞后了四子王旗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经过了大量的文献阅读,了解了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相关研究。其次去四子王旗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了四子王旗种羊现阶段的发展情况。结合之前学者们的的研究结果和相关概念,对四子王旗种羊区域品牌建设进行了分析:(1)通过种羊历史的回顾、四子王旗种羊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四子王旗种羊现阶段区域品牌发展现状来对四子王旗种羊的区域品牌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地理环境优越、产业链逐渐形成并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效益也有明显提升,有利于四子王旗种羊区域品牌的建设与发展。(2)由于品牌意识薄弱导致品牌定位不准确,政府和相关行业协会的能力有限,职能也有所缺失,导致在资金、技术和品牌宣传推广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缺失,未能将工作重心投入到区域品牌建设上来,加之资金有限其覆盖范围也有限,是区域品牌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3)通过借鉴“丽水山耕”“盐池滩羊”和“锡林郭勒羊肉”区域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从区域品牌建设本身和政府职能两方面提出建议。提升品牌意识,结合历史文化对区域品牌建设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加大投入资金力度来引进科学技术人才,从而加快区域品牌建设的步伐。
张延鑫[5](2020)在《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选育群生产性能测定》文中认为天祝县是甘肃省传统的细毛羊产区,为保护细毛羊资源,同时实现增肉目标,研究团队于2009年开始培育肉用细毛羊新品种—天祝肉用美利奴,其集合父本南非肉用美利奴早期生长速度快、肉用性能好,以及母本甘肃高山细毛羊高寒牧区适应性好的特点。本论文以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核心选育群为试验对象,首先对选育群一世代周岁母羊体重、体尺及部分胴体性状进行测定,其次测定放牧补饲、舍饲条件下一世代成年母羊羊毛品质,最后对选育群二世代公、母羔羊建立生长预测模型。补充和完善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选育群各项生产性能基本数据,可为选种选配提供参考,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天祝肉用美利奴选育群一世代周岁母羊平均体重为50.15±6.74kg,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分别为69.70±3.22cm、72.39±4.54cm、103.17±7.01cm和9.77±1.23cm。一世代周岁母羊体重与体尺指标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0.509X1+0.560X2+0.383X3-0.858X4-56.858。利用兽用B超仪测得一世代周岁母羊背膘厚度、眼肌厚度和眼肌面积为8.16±2.03mm、2.43±0.43cm和20.25±4.65cm2。建立各胴体性状随体重变化的趋势方程,其决定系数分别为背膘厚度与体重(R2=0.144)、眼肌厚度与体重(R2=0.127)、眼肌面积与体重(R2=0.458)。2.测定不同饲养条件下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选育群成年母羊体侧毛品质。放牧补饲羊群体侧毛长度为9.05±0.93cm,舍饲羊群为8.24±1.32cm;放牧补饲羊群剪毛后体重为50.62±7.91kg,舍饲羊群剪毛后体重为66.03±12.41kg;根据国标NY-1-2004《细毛羊鉴定》标准,三个放牧补饲扩繁场细羊毛品质性状采用3分制主观鉴定,平均鉴定分数在2分以上。放牧补饲条件下测定母羊体侧毛平均纤维直径为20.21±1.96μm,舍饲条件下测定母羊体侧毛平均纤维直径18.98±2.12μm。羊毛净毛率测定依据国家标准烘箱法测定含脂毛洗净率试验方法(GB/T 6978-2007)进行,三个放牧场净毛率分别为47.14±5.13%、48.08±5.84%、43.63±5.62%,舍饲场净毛率为49.37±7.17%。3.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选育群二世代公、母羔羊初生重分别为4.34±0.70k g、3.97±0.96kg,断奶重分别为公羔21.82±4.33kg、母羔21.88±3.75kg,六月龄重分别为50.96±5.43kg、44.34±6.19kg。二世代公、母羔断奶前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60.37±62.80g/d、246.14±50.06g/d,断奶日龄至六月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53.74±34.83g/d、186.59±44.49g/d。建立羔羊早期生长模型,Gompertz模型所预测生长参数更符合实际生产情况,相比较一世代羔羊,模型计算公、母羔羊拐点日龄提前至59.52d、47.83d,拐点体重增加至21.64kg、17.66kg。
秦臻[6](2019)在《作业成本法在养殖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以蒙高丽亚养殖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养殖业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养殖业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尝试运用作业成本法对养殖业企业成本进行核算。作业成本法是将资源费用通过作业依据成本动因这一分配标准,进行资源费用的归集分配,得到最终产品成本。在该成本核算方法下,产品成本来源于资源的实际贡献,这样就可以更准确的体现产品成本的组成,企业也能更高效的进行成本的控制和研究,让企业成本的分配更合理,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本文遵循理论与实证并行的原则,从对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的探究出发,运用作业成本理念,以作业这一独特的视角对养殖业企业成本核算遇到的问题进行审视,提出作业成本法在养殖业企业应用的可行性。本文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养殖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作业成本法在养殖业企业中的应用框架和体系,并且运用蒙高丽亚养殖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真实成本数据资料,对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下的成本数据对比进行了分析,帮助公司找出成本扭曲关键点,以求让公司的成本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还能进一步说明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养殖业企业运用的可行性,为今后养殖业企业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提供有力的参考。
唐尧[7](2018)在《“畜禽种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研究 ——以天津奥群牧业为例》文中提出良种是现代肉羊产业发展的基础,畜禽种业企业是肉羊产业发展的主体。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作为天津市种业重点龙头企业和全国种羊知名企业,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畜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背景下的发展模式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天津畜牧兽医局、重点畜禽种业龙头企业等方式,了解分析目前天津市畜禽种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其次,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天津市肉羊养殖户的基本状况和对服务、政策等方面的诉求,为促进天津肉羊产业组织化水平提供依据,促进奥群牧业公司能够更好地组织带动天津养羊户发展,发挥龙头作用。第三,对天津奥群牧业“种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案例分析。这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在梳理奥群牧业发展基本情况基础上,分析奥群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并将奥群牧业的模式与国内同行的重点企业发展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虽然奥群牧业与其他同行业企业存在运作上的具体差异,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是最普遍的推广模式,该模式有利于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的平衡,地位的对等,能保障农户的利益,充分利用农户手中的资源,提高农户收入。同时分析了奥群在带动合作社和农户发展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包括利益机制联结不紧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针对奥群牧业的发展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杨智明[8](2017)在《松嫩草地绵羊放牧及舍饲方式》文中认为在草地放牧系统中,草食动物对植物有着强烈影响,同时草地植物对家畜生产形成制约。开展草地家畜放牧研究,对深入理解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生态过程的维持以及生产实践至关重要。在冬季,放牧家畜饲养研究是松嫩草地放牧系统的薄弱环节,冬季家畜舍饲技术方法的缺失制约着家畜生产实践。基于草地放牧理论研究的必要性以及指导草地生产实践的迫切性,本文开展了松嫩草地放牧系统绵羊放牧与冬季舍饲研究。在放牧季,主要开展了不同放牧强度、休牧制度处理下绵羊对草地植被、土壤的影响研究;在充分考虑绵羊选择性采食的前提下,首先从时空的视角,进行了绵羊采食行为的时空特征研究;其次从草、畜营养供需平衡的视角,进行了草地牧草能量、蛋白质以及矿物元素的供给及绵羊对营养需求的平衡性研究;最后,从生产的角度,进行了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生产性能的分析。在冬季,开展了绵羊粗饲料供给技术研究,开展了碱蓬对绵羊血液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绵羊饲料配方的研制。获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放牧强度对草地牧草现存量影响无显着影响。放牧强度对绵羊喜食牧草具有显着影响,放牧导致草地喜食牧草产量降低。中度放牧干扰不能维持草地较高的植物多样性,放牧会导致干旱年份草地植物多样性的降低。放牧强度对草地土壤密度、土壤水分含量无显着影响。但是,长期持续重度放牧有使土壤变的紧实的趋势。放牧强度对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无显着影响。但是,草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对放牧强度响应积极。短期放牧能导致土壤速效氮的降低。草地表层土壤速效磷对放牧强度敏感,放牧强度增大,表层土壤速效磷含量降低,长期放牧会导致土壤速效磷含量降低。放牧强度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在土壤深层。随着放牧强度增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并且,放牧强度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2)在松嫩草地,长时间连续休牧并不能维持草地最大生产力,适度放牧则有利于提高草地生产力。春季、秋季休牧对于草地现存量、植物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维持草地高的现存量和植物多样性出发,松嫩草地较适宜的休牧制度是4只羊/公顷的放牧强度下春季或秋季休牧。采用季节动态放牧强度的休牧制度对草地的影响不比持续稳定放牧强度的休牧制度优越。休牧制度对草地土壤全氮、全磷含量无影响。4只羊/公顷或休牧更有利于土壤全钾含量的维持。持续稳定放牧压能够显着降低表层土壤速效氮的含量,季节动态放牧压或休牧能够显着降低中层土壤速效氮的含量。草地表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对休牧制度敏感,休牧制度不能增加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物含量对休牧制度响应积极。(3)绵羊采食轨迹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草地植物群落斑块状分布密切相关,绵羊采食轨迹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聚类模式。绵羊采食轨迹的空间分布具有方向性。绵羊对草地上同一植物群落存在重复访问的现象,并且随着放牧时间延长,重复访问的面积逐渐增大。放牧强度对绵羊重复访问特定植物群落存在显着影响,放牧强度增大,绵羊重复访问特定的植物群落所在的斑块越多。绵羊对草地空间的利用是“拓展式”利用模式。并且,不同放牧强度,绵羊对草地的拓展利用模式不同。中等放牧强度(4只/hm2)下,绵羊对草地空间的拓展模式是先降低后增大;强度放牧(6只/hm2)下,绵羊对草地空间的拓展模式是逐渐增大。随着放牧时间的持续进行,绵羊对草地空间的利用率逐渐增大。绵羊对草地空间的利用具有局部性的特征。在松嫩羊草草地放牧系统,草地适宜利用率的确定应该充分考虑家畜选择性采食。在确定松嫩羊草草地适宜利用率时,应该依据家畜喜食牧草的数量进行核算。(4)放牧强度对绵羊代谢能摄入量无影响。在放牧季,放牧绵羊代谢能摄入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7、8、9月,绵羊代谢能摄入量低于绵羊代谢能需求,需进行人工补充。放牧强度影响了绵羊每天粗蛋白的摄入量,适度放牧有利于绵羊蛋白质的摄入。绵羊每天粗蛋白摄入量呈现单峰曲线变化。6、7、9月,绵羊每天粗蛋白摄入量不能满足营养需求,需人工补充。草地牧草中K、Na、Mg、Fe能够满足绵羊的需求。牧草中Ca、Mn、Zn元素低于绵羊营养需求,必须进行人工补充。放牧强度对绵羊的生产性能有显着影响,适度放牧有利于绵羊获得高的日增重。适度放牧绵羊产羔率、繁殖成活率明显高于重度放牧。适度放牧有利于羔羊获得高的初生重和平均日增重。高放牧强度对羔羊生产性能有明显的负面影响。(5)冬季舍饲状态下,多样化的粗饲料组合能够促进绵羊粗饲料采食量并提高绵羊生产性能。多样化的粗饲料组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低质粗饲料的有效利用。但是,多样化粗饲料组合促进家畜采食的积极效果具有时效性。给绵羊饲喂碱蓬能够影响绵羊血液生理生化特征。日粮中添加碱蓬改变了绵羊血液中Na、Cl、Cd、ALT浓度。尤其是在羊草中添加碱蓬使得绵羊血液中Cd浓度升高的结果需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对盐生植物进行反刍动物饲草资源开发利用时,需要对盐生植物所含的矿物元素对家畜本身乃至通过食物链传递的安全性给予深刻的评价。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松嫩草地绵羊放牧系统利用模式为:适宜的放牧制度为连续放牧,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春季或秋季休牧。适宜的放牧强度为4只羊/hm2(包括羔羊)。草地放牧开始于3月中下旬;3月中旬至5月中旬,可依据实际情况采用休牧方式或放牧。当饲草不足时可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模式——“放一半,补一半”;5月中旬至9月中旬,采用“早出晚归”的出牧制度,进行全天放牧。应该给绵羊补充Ca、Zn、Mn等矿物元素;9月中旬,进行割草,草地留茬高度约为4-8 cm,刈割牧草制作干草,用于冬季绵羊舍饲。9月末至10月,利用草地残茬进行放牧,并注重能量、蛋白的补充。降雪封盖草地后,进入冬季舍饲阶段。在绵羊冬季舍饲时,应当供给多样化的粗饲料,并且较理想的饲料配方是:玉米11.72%,豆粕4.01%,食盐0.10%,玉米秸秆30.00%,羊草54.17%。
许贵善[9](2013)在《20-35kg杜寒杂交羔羊能量与蛋白质需要量参数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20—35kg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1代公羔和母羔为试验动物,应用饲养试验、比较屠宰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和气体代谢试验,获得了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能量与蛋白质的消化代谢参数、甲烷排放量、能量和蛋白质的组织分布、机体组成的预测模型等研究结果,总结出了20—35kg杜寒杂交羔羊(公、母)维持和生长的代谢能和净能需要量、维持和生长的净蛋白质和可代谢蛋白质需要量参数。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部分:试验一:不同饲喂水平对杜寒杂交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20—35kg杜寒杂交F1代公羔和母羔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的影响。针对公羔和母羔的两个试验设计相同。将21只杜寒杂交羔羊随机分为三组,按照自由采食(AL)、自由采食量的70%(IR70)和自由采食量的40%(IR40)三个水平饲喂,每个处理7只羊。当自由采食组试验羊达到35kg时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其生长(产)性能、屠宰性能及内脏器官(组织)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饲喂水平对AL组、IR70组及IR40组净增重、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等指标有显着的影响,公羔的生长速度在数值上高于母羔;公羔和母羔的生长性能和部分屠宰指标(胴体重、净肉重和内脏脂肪重)顺序为AL组>IR70组>IR40组,三组之间差异显着(P<0.05);公羔和母羔的瘤胃占胃总重比例在AL组和IR70组差异不显着(P>0.05);肝脏占宰前活重比例以AL组最高,三组间差异显着(P<0.05);公羔和母羔在净肉率和胴体净肉率指标上三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饲喂水平对杂交肉羊生长性能、饲料转化效率、复胃的重量与发育程度、主要生理器官的发育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用NRC标准配制的日粮与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差距。试验二:不同饲喂水平对杜寒杂交羔羊能量与蛋白质消化代谢的影响本试验旨在探明自由采食及限饲条件下杜寒杂交羔羊(公、母)对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为比较屠宰试验提供基础参数。两个试验设计相同。将15只杜寒杂交羔羊随机分为三组,按自由采食、自由采食量的70%和自由采食量的40%三个水平饲喂,通过消化代谢试验和气体代谢试验确定蛋白质和能量的代谢规律及气体代谢规律。结果显示,公羔IR40组干物质(DM)、有机物(OM)消化率在数值上随饲喂水平的降低而升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氮的表观消化率三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母羔DM、OM和N的表观消化率IR40组显着高于AL组和IR70组(P<0.05)。公羔和母羔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IR40组显着高于AL组(P<0.05),与IR70组差异不显着(P>0.05);公羔和母羔总能摄入量、粪能、甲烷气体能、CO2排出量和甲烷产生量三组间均差异显着(P<0.05);甲烷能占总能比例变化范围公羔为7.45—8.75,母羔为7.55—8.85,三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公羔和母羔呼吸熵的变化范围分别在在0.68—0.84和0.82—0.98之间。公羔和母羔在限饲时主要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高于自由采食水平,但限饲条件下氮的沉积率较低;日粮饲喂水平对甲烷能占总能比例和消化能的代谢率等指标影响不显着,但会显着影响肉羊的甲烷产量。试验三:杜寒杂交羔羊能量与蛋白质的组织分布及机体组成的预测模型研究本试验旨在揭示不同饲喂水平对20—35kg杜寒杂交羔羊(公、母)机体组织中能量和蛋白质的含量及分布规律,建立通过活体体重估测杂交羔羊机体组成和化学组成的预测模型。两个试验设计相同。将21只杜寒杂交羔羊随机分为三组,按照自由采食(AL)、自由采食量的70%(IR70)和自由采食量的40%(IR40)三个水平饲喂,每个处理7只羊。当自由采食组羊只达到35kg时进行屠宰试验,测定不同组织(骨骼、肌肉、脂肪、血+内脏、皮和毛)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及总能含量。从机体组成看,脂肪/水分在AL组最高,与IR40组差异显着(P<0.05);蛋白/脂肪在IR40组最高,与AL组差异显着(P<0.05);组织鲜重占去毛空体重的比例,肌肉、血+内脏和皮三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但骨骼在三组间差异显着(P<0.05);所有组织在不同组别间能量含量(MJ/kg)和蛋白质含量(%)均差异不显着(P>0.05);羊毛中能量和蛋白总量在三个饲喂水平间差异不显着(P>0.05);三组间干物质和粗蛋白占去毛空体的比例差异不显着(P>0.05),但水分和灰分比例IR40组显着高于AL组及IR70组(P<0.05)。饲喂水平显着影响20—35kg杜寒杂交羔羊机体中粗蛋白、脂肪和水分的比例,其中脂肪和水分含量成高度负相关关系;不同组织的能值/机体总能值、蛋白/机体总蛋白参数受饲喂水平的影响不尽相同;机体的蛋白含量相对稳定,脂肪含量受年龄和饲喂水平的影响;羔羊空腹体重与不同的组织与器官存在强相关关系,去毛空体重与机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存在强相关关系。试验四:20—35kg杜寒杂交羔羊能量需要参数试验研究20—35kg杜寒杂交F1代羔羊(公羔和母羔)维持和生长的代谢能与净能需要量,为杜寒杂交羔羊的能量需要和科学饲养提供依据。两个试验均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选取杜寒杂交羔羊(公羔和母羔分期进行,初始体重分别19.14±2.37kg和20.34±2.15kg)50只,其中35只用于比较屠宰试验,15只用于消化代谢试验。用于比较屠宰试验的35只羊体重为20kg时,随机抽取7只进行屠宰用以估测羔羊初始体组成;剩余的28只羊分为自由采食组(AL,14只)、70%自由采食组(IR70,7只)和40%自由采食组(IR40,7只)3个饲喂水平组。当自由采食组的14只羊体重达到28kg时,随机选取7只羊屠宰;将剩余的21只羊按上述3个饲喂水平饲喂,每个饲喂水平包括7只羊。当自由采食组羊只平均体重达到35kg时,所有羔羊屠宰。在消化代谢试验中,将15只同品种羔羊(公羔:30.24±1.93kg;母羔:28.71±1.75kg)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5只羊),试验日粮及饲喂水平同比较屠宰试验,采用全收粪尿法收集粪、尿,采用开路式呼吸测热系统测定24h甲烷产生量、CO2排放量和耗氧量。结果显示:杜寒杂交公羔和母羔维持净能与维持代谢能需要量分别为250.6、374.2kJ·kg-1SBW0.75d-1和247.7、386.7kJ/kgSBW0.75d-1;代谢能的维持利用效率公羔和母羔分别为0.67和0.64;在20—35kg体重阶段,日增重分别为100、200、300和350g·d-1公羔和母羔的生长净能和生长代谢能的需要量为1.10—5.04MJ·d-1、2.43—11.13MJ·d-1和1.18—5.18MJ·d-1、2.68—11.71MJ·d-1;代谢能的生长利用效率公羔为0.45,母羔为0.44。20—35kg杜寒杂交F1代羔羊能量代谢参数(包括维持净能、维持代谢能、生长净能和生长代谢能)参数略低于NRC和AFRC的推荐标准。试验五:20—35kg杜寒杂交羔羊蛋白质需要参数试验研究20—35kg杜寒杂交F1代羔羊(公羔和母羔)维持和生长的蛋白质需要量,为杜寒杂交羔羊的蛋白质需要和科学饲养提供依据。采用饲养试验和比较屠宰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先期研究得到的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的基本参数,得出了以下结果:公羔和母羔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1.86和1.82g/kg SBW0.75d-1,可代谢蛋白质的维持需要量分别为2.80和2.86g/kg SBW0.75d-1,公羔和母羔可代谢蛋白质的维持利用效率为0.66和0.64;在20—35kg体重阶段,日增重分别为100、200、300和350g·d-1公羔和母羔的生长净蛋白质和生长可代谢蛋白质的需要量为12.43—42.35g·d-1、18.17—61.92g·d-1和12.12—38.12g·d-1、18.34—57.67g·d-1;公羔和母羔可代谢蛋白质的生长利用效率分别为0.68和0.66。在相同体重和日增重,净蛋白质需要量和可代谢蛋白质需要量公羔略高于母羔;美国NRC对绵羊可代谢蛋白质的推荐量高于本研究的结果。
杨智青,丁海荣,陈应江,周同林,徐文华,陈长宽[10](2010)在《江苏沿海地区肥羔生产展望》文中研究指明对江苏沿海地区肉羊养殖业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从肥羔肉市场、肥羔业发展趋势、现代肥羔生产技术要求等方面对沿海地区肥羔产业发展前景进行论述,表明肥羔生产是江苏沿海地区养羊业转变生产模式、焕发生机的重要途径。
二、国外发展羔羊生产的主要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发展羔羊生产的主要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家庭牧场草地家畜生产优化管理模型研制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草原管理研究进展 |
1.2.2 家庭牧场生产优化管理研究进展 |
1.2.3 家庭牧场模型模拟研究进展 |
1.3 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
1.3.1 科学问题 |
1.3.2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概况 |
2.1 草甸草原研究区概况 |
2.1.1 草甸草原研究区地理位置 |
2.1.2 草甸草原研究区气候特征 |
2.1.3 草甸草原研究区植被特征 |
2.1.4 草甸草原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
2.2 典型草原研究区概况 |
2.2.1 典型草原研究区地理位置 |
2.2.2 典型草原研究区气候特征 |
2.2.3 典型草原研究区植被特征 |
2.2.4 典型草原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
2.3 荒漠草原研究区概况 |
2.3.1 荒漠草原研究区地理位置 |
2.3.2 荒漠草原研究区气候特征 |
2.3.3 荒漠草原研究区植被特征 |
2.3.4 荒漠草原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
3 实验设计及测定方法 |
3.1 实验设计 |
3.2 试验内容及步骤 |
3.3 实验方法 |
3.3.1 牧户调研及模型参数的确定 |
3.3.2 牧户对比试验 |
3.3.3 基础数据收集 |
3.4 模型原理与方法 |
3.4.1 模型基本原理 |
3.4.2 家畜生产优化管理建模方法 |
3.4.3 家畜生产优化管理模型建立流程图 |
3.5 数据处理及分析 |
4 家庭牧场生产经营参数的表达 |
4.1 家庭牧场参数 |
4.1.1 天然草地参数 |
4.1.2 人工草地参数 |
4.1.3 气候特征参数 |
4.1.4 其他参数 |
4.2 市场经营参数 |
4.2.1 经营性收入参数 |
4.2.2 经营性支出参数 |
4.3 家庭牧场家畜生产参数 |
4.3.1 不同载畜率放牧家畜基础数据 |
4.3.2 放牧家畜生产节律 |
5 家畜生产优化管理模型建立 |
5.1 不同载畜率模拟放牧草畜代谢能平衡子模型 |
5.1.1 不同载畜率模拟放牧家畜代谢需求 |
5.1.2 不同载畜率水平模拟放牧家畜代谢供给 |
5.1.3 不同载畜率模拟放牧家畜代谢能平衡子模型 |
5.2 不同载畜率水平家庭牧场经济分析子模型 |
5.2.1 不同载畜率水平家庭牧场生产经营收入 |
5.2.2 不同载畜率水平家庭牧场生产经营支出 |
5.2.3 不同载畜率水平家庭牧场经济分析子模型 |
5.3 不同载畜率水平家庭牧场草畜平衡子模型 |
5.3.1 不同草场不同种类牧草逐月干物质产量 |
5.3.2 不同载畜率畜群采食干物质逐月需求量 |
5.3.3 不同载畜率放牧家畜天然草地逐月采食量 |
5.3.4 不同载畜率放牧家畜粗饲料逐月补饲量 |
5.3.5 不同载畜率不同草地逐月干物质逐月现存量 |
5.3.6 不同载畜率不同草地不同种类牧草逐月干物质可利用量 |
5.3.7 草地生态平衡子模型建立 |
5.4 家庭牧场优化生产管理模型的建立 |
5.4.1 目标函数 |
5.4.2 决策变量 |
5.4.3 约束条件 |
5.4.4 初始条件 |
5.5 家庭牧场生产最优经营方式求解 |
5.5.1 最优解算法流程图 |
5.5.2 家庭牧场生产最优经营方式模型求解步骤 |
5.6 模型的改进 |
5.6.1 原有模型的缺陷 |
5.6.2 现有模型的改进 |
6 家畜优化生产管理模型开发及模拟结果 |
6.1 开发平台 |
6.1.1 开发平台 |
6.1.2 运行环境 |
6.2 模型使用概述 |
6.3 模型运行结果 |
6.3.1 不同载畜率水平模拟放牧实验结果列表 |
6.3.2 不同载畜率水平模拟放牧实验结果图示 |
6.3.3 不同载畜率水平模拟放牧实验结果报表 |
7 家畜生产优化管理模型结果验证 |
7.1 不同类型草原家畜生产优化管理验证 |
7.1.1 不同类型草原家畜载畜率优化管理验证 |
7.1.2 不同类型草原家畜生产日历优化管理验证 |
7.1.3 不同类型草原家畜补饲优化管理验证 |
7.2 不同类型草原放牧草地优化管理验证 |
7.2.1 草甸草原放牧草地优化管理验证 |
7.2.2 典型草原放牧草地优化管理验证 |
7.2.3 荒漠草原放牧草地优化管理验证 |
7.3 不同类型草原家庭牧场经济收入验证 |
7.3.1 草甸草原家庭牧场经济收入验证 |
7.3.2 典型草原家庭牧场经济收入验证 |
7.3.3 荒漠草原家庭牧场经济收入验证 |
8 讨论 |
8.1 模型设计 |
8.2 模型算法 |
8.3 模型功能 |
8.4 模型创新点 |
8.5 模型评价与验证 |
8.5.1 模型评价与验证的原则和方法 |
8.5.2 模型的应用与验证 |
8.6 模型的不足及后续优化 |
9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2)甘肃省民勤县肉羊养殖成本收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理论意义 |
1.1.3 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概念界定 |
1.3.1 肉羊繁育 |
1.3.2 肉羊育肥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技术路线图及说明 |
1.5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5.1 本研究的新颖性 |
1.5.2 存在的不足 |
2.民勤县概况及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2.1 民勤县自然经济社会概述 |
2.1.1 自然地理概况 |
2.1.2 人口和就业情况 |
2.2 民勤县农业经济情况概况 |
2.2.1 农林牧渔业总体情况 |
2.2.2 种植业经济综合情况 |
2.2.3 畜牧业经济综合情况 |
2.2.4 城乡居民人居可支配收支情况 |
2.3 民勤县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
2.3.1 肉羊年末存栏量和出栏量 |
2.3.2 羊肉生产情况 |
2.3.3 羊绒毛生产情况 |
2.3.4 肉羊产业区域布局 |
2.4 民勤县肉羊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
2.4.1 肉羊良种覆盖率待提高 |
2.4.2 养殖规模效益仍不显着 |
2.4.3 饲草料开发利用不均衡 |
2.4.4 产业发展升级资金短缺 |
2.4.5 肉羊产品增值能力较弱 |
3.基于不同生产方式的民勤县肉羊养殖成本效益分析 |
3.1 民勤县肉羊养殖户(小区)调研样本情况 |
3.2 关于肉羊养殖成本要素的构成 |
3.3 民勤县不同生产方式下的肉羊饲养成本变动分析 |
3.3.1 不同生产方式下肉羊养殖总成本变动分析 |
3.3.2 不同生产方式下肉羊养殖成本结构变动分析 |
3.3.3 不同生产方式下肉羊养殖物质与服务费用变动分析 |
3.4 民勤县不同生产方式下的肉羊养殖收益变动分析 |
3.4.1 不同生产方式下肉羊养殖总产值变动分析 |
3.4.2 不同生产方式下肉羊养殖利润变动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民勤县肉羊养殖成本收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4.1 计量方法 |
4.2 数据来源及变量设定 |
4.2.1 数据来源 |
4.2.2 变量设定 |
4.2.3 变量的描述性说明 |
4.3 建立模型 |
4.4 模型分析 |
4.4.1 基于肉羊繁育户的养殖效益成本因素分析 |
4.4.2 基于肉羊育肥户的养殖效益成本因素分析 |
4.5 检验模型 |
4.5.1 经济意义检验 |
4.5.2 统计检验 |
4.6 模型结果分析 |
4.6.1 肉羊繁育户养殖成本收益模型结果分析 |
4.6.2 肉羊育肥户养殖成本收益模型结果分析 |
5.民勤县不同生产方式下肉羊养殖效益提升路径 |
5.1 肉羊繁育户饲养效益提升路径 |
5.1.1 采取“投母还羔”模式,提高基础母羊良种率 |
5.1.2 逐步扩大母畜养殖规模,提升家庭用工生产效率 |
5.1.3 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优化粮经饲种植结构 |
5.2 肉羊育肥户饲养效益提升路径 |
5.2.1 扩大自有饲草料种植规模,提升秸秆青贮综合水平 |
5.2.2 加快肉羊补栏扩群步伐,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
5.2.3 部分育肥场适当自繁自育,提高肉羊标准化养殖水平 |
5.3 本章小结 |
6.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加大产业扶持资金投入 |
6.2.2 建立品种改良扩繁体系 |
6.2.3 加快专业组织化建设进程 |
6.2.4 加强饲草资源开发保护 |
6.2.5 加快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 |
6.2.6 强化养殖户生产技术培训 |
6.2.7 加快本土肉羊品牌创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3)山姆·谢泼德戏剧的创伤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对象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三、理论基础 |
四、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 |
第一章 创伤叙事探因 |
第一节 谢泼德戏剧概述 |
第二节 谢泼德戏剧创伤叙事探因 |
一、父子矛盾的创伤记忆 |
二、暴力滋生的创伤书写 |
三、创伤时代的使命担当 |
四、创伤主题的戏剧传承 |
小结 |
第二章 创伤叙事的主题维度 |
第一节 家庭创伤 |
一、伦理关系异化下的亲情创伤 |
二、家庭男权暴力下的女性创伤 |
三、孤独漂泊旅途中的失家创伤 |
第二节 历史创伤 |
一、西进史上的血腥:印第安土着之挣扎 |
二、工业化中的驱逐:西部农场主之失家 |
三、现代化下的变异:生态环境之危机 |
四、美国身份的困境:移民寻梦之梦碎 |
第三节 文化创伤 |
一、战争创伤与英雄主义的悖论 |
二、创伤悼歌与政治批判的交响 |
小结 |
第三章 创伤人物及其叙事功能 |
第一节 创伤人物的家庭群像 |
一、沉沦堕落的父亲 |
二、疏离冷漠的母亲 |
三、暴力怨愤的儿子 |
第二节 创伤人物的幽灵群像 |
一、驱之不散的《神圣幽灵》:创伤记忆的赋形 |
二、为情所困的《情痴》:创伤过往的附魅 |
三、《已故的亨利·摩斯》的复活:创伤他者的复归 |
四、《献给康斯薇拉的眼睛》:创伤幽灵的徘徊 |
五、《震惊》的战争创伤:死亡之地的幽灵 |
第三节 创伤人物的叙事功能 |
一、家庭人物的角色功能 |
二、幽灵人物的身份功能 |
小结 |
第四章 创伤叙事的文本特征 |
第一节 创伤叙事的互文性特征 |
一、《献给康斯薇拉的眼睛》的互文改写 |
二、《已故的亨利·摩斯》:创伤叙事的互文性 |
第二节 创伤叙事的元戏剧特征 |
一、理性和反思:自我指称 |
二、埋葬与重生:戏中典仪 |
三、批判与探求:关涉现实 |
第三节 创伤文本的语言特征 |
一、意绪言说外化创伤 |
二、幻想文本凸显焦虑 |
小结 |
第五章 创伤叙事的舞台艺术 |
第一节 外化创伤的舞台意象 |
一、《饥饿阶级的诅咒》的羔羊:献祭之挽歌 |
二、《被埋葬的孩子》的玉米:乱伦之暗恐 |
三、《地狱之神》的盆栽植物:焦虑之投射 |
四、《饥饿阶级的诅咒》的门:被破坏的家园 |
五、《被埋葬的孩子》的门廊:被遮蔽的通道 |
第二节 渲染创伤的声光效果 |
一、变异与警示:《地狱之神》的声光交错 |
二、囚禁与逃离:《情痴》的声声撞击 |
三、压抑与复现:《被埋葬的孩子》的蓝色雨帘 |
第三节 隐喻创伤的舞台场景 |
一、《地狱之神》的阈限空间与身份危机 |
二、《徒劳》的荒原场景与精神救赎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谢泼德戏剧作品资料年表 |
附录 B 谢泼德戏剧剧照选集 |
附录 C 国内研究成果相关统计表 |
附录 D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4)四子王旗种羊区域品牌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2 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品牌 |
2.1.2 区域品牌 |
2.1.3 农产品区域品牌 |
2.2 相关理论 |
2.2.1 公地悲剧 |
2.2.2 产业集群理论 |
2.2.3 外部性理论 |
2.2.4 搭便车理论 |
2.2.5 柠檬市场理论 |
3 四子王旗种羊区域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
3.1 种羊发展历史回顾 |
3.1.1 我国种羊发展历史回顾 |
3.1.2 四子王旗种羊发展历史回顾 |
3.2 四子王旗种羊产业发展概况 |
3.2.1 四子王旗现有种羊品种的相关概述 |
3.2.2 种羊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
3.3 四子王旗种羊区域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
3.3.1 四子王旗种羊区域品牌建设的有利条件 |
3.3.2 经济效益有明显提升 |
3.3.3 四子王旗种羊产业链逐渐形成 |
3.3.4 品牌效应逐渐显现 |
3.3.5 四子王旗种羊区域品牌建设SWOT分析 |
3.3.6 未来发展目标 |
4 四子王旗种羊区域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1 区域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4.1.1 品牌定位不准确 |
4.1.2 科技水平较低 |
4.1.3 销售渠道单一、品牌宣传推广不到位 |
4.1.4 资金短缺滞后品牌建设与发展 |
4.2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4.2.1 品牌意识薄弱 |
4.2.2 品牌建设与历史文化结合不充分 |
4.2.3 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工作缺失 |
4.2.4 缺乏相关专业高端技术人才 |
5 国内区域品牌建设经验分析与启示 |
5.1 “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分析 |
5.1.1 “丽水山耕”的品牌创意 |
5.1.2 ”丽水山耕”的运营分析 |
5.2 “盐池滩羊”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分析 |
5.2.1 “盐池滩羊”的发展成就 |
5.2.2 “盐池滩羊”地理标志品牌的发展特点 |
5.3 锡林郭勒羊肉区域品牌发展分析 |
5.3.1 锡林郭勒盟牧民合作社规模扩大 |
5.3.2 锡林郭勒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 |
6 四子王旗种羊区域品牌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6.1 区域品牌建设方面的建议 |
6.1.1 增强品牌意识,对区域品牌进行总体规划 |
6.1.2 明确四子王旗的区域品牌定位 |
6.1.3 塑造有历史文化的区域品牌 |
6.1.4 增强品牌影响力 |
6.2 品牌建设过程中政府职能方面的建议 |
6.2.1 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
6.2.2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
6.2.3 更新人才队伍,提高技术能力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5)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选育群生产性能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我国细毛羊产业 |
1.2 中国细毛羊发展现状 |
1.2.1 优质细毛羊产量不足 |
1.2.2 肉羊养殖活跃,细毛羊产业“滑坡” |
1.3 我国细毛羊育种进展 |
1.3.1 新吉细毛羊与苏博美利奴 |
1.3.2 敖汉细毛羊和鄂尔多斯细毛羊 |
1.3.3 甘肃高山细毛羊与高山美利奴 |
1.3.4 巴美肉羊、察哈尔肉羊和昭乌达肉羊 |
1.3.5 东北细毛羊与乾华肉用美利奴 |
1.4 生长性状测定技术 |
1.4.1 超声无损测定技术 |
1.4.2 超声测定应用进展 |
1.5 天祝美利奴培育意义 |
1.6 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培育方案与进展 |
1.7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天祝肉用美利奴一世代母羊生长性能测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动物 |
2.1.2 试验仪器与器材 |
2.1.3 试验设计 |
2.1.4 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一世代周岁母羊体尺测定 |
2.2.2 一世代周岁母羊胴体性状测定 |
2.3 讨论 |
2.3.1 一世代选育群周岁母羊体尺指标分析 |
2.3.2 一世代周岁母羊体尺指标对体重的通径分析 |
2.3.3 一世代周岁母羊胴体性状 |
2.4 小结 |
第三章 天祝肉用美利奴一世代母羊毛品质测定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毛长测定和毛样采集 |
3.1.2 试验仪器和试剂 |
3.1.3 毛长与细度测定方法 |
3.1.4 污毛量及其它指标测定 |
3.1.5 羊毛洗净率测定 |
3.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毛用性能测定 |
3.2.2 羊毛细度测定 |
3.2.3 羊毛洗净率测定 |
3.3 讨论 |
3.3.1 毛用性能比较分析 |
3.3.2 羊毛细度分析 |
3.3.3 羊毛洗净率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天祝肉用美利奴二世代羔羊生长性能测定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动物 |
4.1.2 试验仪器 |
4.1.3 试验设计 |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选育群羔羊的生长性状测定 |
4.2.2 二世代羔羊生长模型分析 |
4.3 讨论 |
4.3.1 选育群羔羊累积生长分析 |
4.3.2 选育群羔羊绝对生长分析 |
4.3.3 选育群羔羊生长模型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作业成本法在养殖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以蒙高丽亚养殖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研究现状 |
1.3.2 国内文献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1.5 研究方法 |
1.6 本文创新点 |
2. 作业成本法相关理论及概念 |
2.1 作业成本法发展脉络 |
2.2 作业成本法定义 |
2.3 作业成本法相关概念 |
2.3.1 作业和资源 |
2.3.2 作业中心和作业成本库 |
2.3.3 成本动因 |
2.3.4 成本标的 |
2.4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
2.4.1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差异 |
2.4.2 作业成本法的比较优势 |
3 养殖业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及体系设计 |
3.1 养殖业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 |
3.2 养殖业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设计框架 |
3.3 养殖业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设计步骤 |
3.3.1 作业成本计算过程设计 |
3.3.2 作业成本流程设计 |
3.3.3 作业成本核算程序的设计 |
3.3.4 成本信息处理体系设计 |
4 作业成本法应用于蒙高丽亚公司成本核算的方案设计 |
4.1 蒙高丽亚养殖业发展有限公司概况 |
4.2 蒙高丽亚公司作业成本设计 |
4.2.1 作业成本设计概述 |
4.2.2 作业成本设计范围 |
4.2.3 作业成本会计期间 |
4.2.4 作业成本成本标的 |
4.3 蒙高丽亚公司作业成本法的实施 |
4.3.1 确定作业 |
4.3.2 选择恰当的成本动因 |
4.3.3 计算作业成本 |
4.4 蒙高丽亚公司产品作业成本与传统成本差异分析 |
4.5 蒙高丽亚公司作业成本信息的应用及改进 |
5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运用中应关注的问题 |
5.3 有待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畜禽种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研究 ——以天津奥群牧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3.1 关于畜禽种业现状研究 |
1.3.2 关于畜禽种业发展存在问题研究 |
1.3.3 关于天津市畜禽种业现状 |
1.3.4 国内对合作社理论的研究 |
1.3.5 关于产业化经营模式研究 |
1.4 国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关于合作社发展方向的研究 |
1.4.2 国外畜禽发展模式研究 |
1.5 文献评述 |
1.6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6.1 研究目标 |
1.6.2 研究内容 |
1.6.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7 针对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
1.7.1 研究方法 |
1.7.2 技术路线图 |
1.7.3 可行性分析 |
1.8 本课题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
2.1 理论基础 |
2.1.1 交易费用理论 |
2.1.2 博弈论 |
2.1.3 利益共同体理论 |
2.2 概念界定 |
2.2.1 龙头企业 |
2.2.2 合作社 |
第三章 天津市畜禽种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 总体情况 |
3.1.1 良繁体系形成 |
3.1.2 良种化水平提高 |
3.1.3 科技管理水平提升 |
3.2 畜禽种业企业现状 |
3.2.1 企业数量 |
3.2.2 行业分布 |
3.2.3 职工与技术人员 |
3.3 重点种业发展现状 |
3.3.1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立 |
3.3.2 种羊产业迅速发展 |
3.3.3 肉羊产业具有较大潜力 |
3.4 重点龙头企业发展模式 |
第四章 天津市肉羊养殖大户问卷调查分析 |
4.1 养殖户基本状况分析 |
4.1.1 养殖人员年龄分布及养殖年限 |
4.1.2 养殖人员受教育程度 |
4.1.3 羊舍用地以及棚舍建造资金类型 |
4.2 养殖方式及其所需社会化服务 |
4.2.1 基本饲养方式 |
4.2.2 疫病防治方式 |
4.2.3 饲料来源途径 |
4.3 未来预期与政策诉求 |
4.3.1 养殖预期及态度 |
4.3.2 政策诉求 |
第五章 奥群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分析 |
5.1 奥群牧业基本情况 |
5.1.1 种羊的选择 |
5.1.2 遗传资源优势 |
5.1.3 制种能力 |
5.1.4 科技成果 |
5.1.5 物联网系统的应用 |
5.1.6 在天津市的推广情况 |
5.2 奥群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特点和问题 |
5.2.1 模式的基本运作特点 |
5.2.2 模式运行存在问题 |
5.3 奥群牧业产业化模式与国内先进企业比较 |
5.3.1 内蒙古小尾羊牧业集团 |
5.3.2 江苏乾宝牧业 |
5.3.3 内蒙古赛诺草原羊业有限公司 |
5.4 几种模式对比分析总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松嫩草地绵羊放牧及舍饲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进展 |
1.2.1 放牧家畜的采食 |
1.2.2 放牧对草地的影响 |
1.2.3 草地的放牧管理 |
1.2.4 放牧家畜的营养 |
1.2.5 放牧家畜的补饲 |
1.2.6 松嫩草地放牧系统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地区的自然概况 |
2.1 地理位置 |
2.2 气候特点 |
2.3 土壤特征 |
2.4 植被类型及特征 |
2.5 草地与农业资源利用 |
第3章 放牧强度对草地植被与土壤的影响 |
3.1 试验设计 |
3.2 试验方法 |
3.3 植被与土壤指标测定 |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5 结果分析 |
3.5.1 草地现存量变化 |
3.5.2 草地植物多样性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
3.5.3 草地土壤水分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
3.5.4 草地土壤容重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
3.5.5 草地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
3.5.6 草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
3.5.7 草地有机质对的放牧强度的响应 |
3.6 讨论 |
3.6.1 放牧强度对草地现存量的影响 |
3.6.2 放牧强度对草地植物多样性的作用 |
3.6.3 放牧强度与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关系 |
3.7 小结 |
第4章 休牧制度对草地植被与土壤的影响 |
4.1 试验设计 |
4.2 试验方法 |
4.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4 结果分析 |
4.4.1 草地现存量与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
4.4.2 草地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特征 |
4.4.3 草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特征 |
4.4.4 草地土有机质变化 |
4.5 讨论 |
4.5.1 休牧制度对草地现存量与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
4.5.2 放牧对草地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4.6 小结 |
第5章 绵羊采食行为空间特征与草地利用率变化 |
5.1 试验设计 |
5.2 试验方法 |
5.3 指标测定 |
5.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5 结果分析 |
5.5.1 草地植物群落空间分布与绵羊采食轨迹特征 |
5.5.2 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对草地空间的利用特征 |
5.5.3 绵羊对草地空间的利用率 |
5.5.4 绵羊对牧草的利用 |
5.6 讨论 |
5.6.1 绵羊对草地空间的利用特征 |
5.6.2 绵羊对草地的利用程度 |
5.7 小结 |
第6章 绵羊营养平衡及生产性能 |
6.1 试验设计 |
6.2 试验方法 |
6.3 指标测定 |
6.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6.5 结果分析 |
6.5.1 绵羊能量摄入的变化 |
6.5.2 绵羊粗蛋白摄入的变化 |
6.5.3 草地牧草矿物营养水平与绵羊对矿物营养的需求 |
6.5.4 绵羊体重和日增重变化特征 |
6.5.5 放牧强度对绵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
6.5.6 放牧强度对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6.6 讨论 |
6.6.1 绵羊能量、粗蛋白供需平衡 |
6.6.2 绵羊矿物营养供需平衡 |
6.6.3 放牧强度对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6.7 小结 |
第7章 冬季多样化粗饲料组合对绵羊的影响 |
7.1 试验设计与方法 |
7.2 指标测定 |
7.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7.4 结果分析 |
7.4.1 绵羊采食量变化特征 |
7.4.2 绵羊粗饲料采食组成及营养 |
7.4.3 绵羊日增重变化特征 |
7.5 讨论 |
7.6 小结 |
第8章 冬季盐生植物(碱蓬)对绵羊生理特征的影响 |
8.1 试验设计与方法 |
8.2 指标测定 |
8.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8.4 结果分析 |
8.4.1 羊草中添加碱蓬对绵羊血液离子浓度的影响 |
8.4.2 绿豆秸秆中添加碱蓬对绵羊血液离子浓度的影响 |
8.5 讨论 |
8.6 小结 |
第9章 冬季放牧绵羊舍饲技术——饲料配方 |
9.1 试验设计 |
9.2 试验方法 |
9.3 指标测定 |
9.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9.5 结果分析 |
9.5.1 饲料配方对绵羊体重的影响 |
9.5.2 绵羊阶段性日增重变化特征 |
9.5.3 绵羊平均日增重变化特征 |
9.5.4 饲养成本分析 |
9.6 讨论 |
9.7 小结 |
第10章 结论与建议 |
10.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10.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10.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
致谢 |
(9)20-35kg杜寒杂交羔羊能量与蛋白质需要量参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肉羊能量需要量及其影响因素 |
1.1.1 能量概述 |
1.1.2 能量的转化与分解 |
1.1.3 能量的来源 |
1.1.4 能量需要 |
1.1.5 能量供给 |
1.1.6 能量体系 |
1.1.7 能量需要量的研究方法 |
1.1.8 影响肉羊能量需要量的因素 |
1.1.9 肉羊能量需要量的研究进展 |
1.2 肉羊蛋白质需要量及其影响因素 |
1.2.1 蛋白质代谢 |
1.2.2 蛋白质体系 |
1.2.3 肉羊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方法 |
1.2.4 肉羊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进展 |
1.3 杜泊羊及其杂交利用 |
1.3.1 杜泊羊简介 |
1.3.2 杜泊羊的杂交利用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1.4.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不同饲喂水平对杜寒杂交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2.1.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2.1.3 试验日粮 |
2.1.4 饲养管理 |
2.1.5 样品采集与测定指标 |
2.1.6 部分指标的计算方法 |
2.1.7 数据处理 |
2.2 结果 |
2.2.1 生长性能及饲料转化率 |
2.2.2 屠宰性能 |
2.2.3 胃室增重与发育 |
2.2.4 重要组织/器官增重与发育 |
2.3 讨论 |
2.3.1 不同饲喂水平对杜寒杂交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2.3.2 不同饲喂水平对杜寒杂交羔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2.3.3 不同饲喂水平对杜寒杂交羔羊胃室相对重量的影响 |
2.3.4 不同饲喂水平对 20—35kg 杜寒杂交公羔羊组织器官发育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饲喂水平对杂交肉羊能量与蛋白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3.1.2 试验设计与动物 |
3.1.3 试验日粮 |
3.1.4 饲养管理 |
3.1.5 样品采集与处理 |
3.1.6 测定的指标及方法 |
3.1.7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DM 和 OM 的表观消化率 |
3.2.2 NDF 和 ADF 的表观消化率 |
3.2.3 N 表观消化与代谢 |
3.2.4 能量消化与代谢 |
3.2.5 气体代谢 |
3.3 讨论 |
3.3.1 DM 和 OM |
3.3.2 NDF 与 ADF |
3.3.3 N 表观消化与代谢 |
3.3.4 能量消化与代谢 |
3.3.5 气体代谢 |
3.4 小结 |
第四章 杜寒杂交羔羊能量与蛋白质的组织分布及机体组成的预测模型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 |
4.2.1 不同饲喂水平对杜寒杂交羔羊营养物质摄入量的影响 |
4.2.2 20—35 kg 杜寒杂交羔羊机体物质组成 |
4.2.3 去毛空体基础上羔羊不同组织鲜重及干物质重 |
4.2.4 不同组织中能量、蛋白质的含量与分布 |
4.2.5 不同组别去毛空体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与比例 |
4.2.6 20—35 kg 杜寒杂交羔羊机体组织重量及营养物质含量的预测方程 |
4.3 讨论 |
4.3.1 动物机体物质组成及各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 |
4.3.2 能量和蛋白质在不同组织中的含量与分布 |
4.3.3 杜寒杂交羔羊机体组成及物质组成的预测模型 |
4.4 小结 |
第五章 杜寒杂交羔羊能量需要参数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2 结果 |
5.2.1 试验日粮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及能量代谢参数 |
5.2.2 试验羊初始能量含量及沉积能量的确定 |
5.2.3 维持代谢能和维持净能需要量 |
5.2.4 生长净能和生长代谢能需要量 |
5.3 讨论 |
5.3.1 甲烷能 |
5.3.2 维持能量需要 |
5.3.3 生长能量需要 |
5.4 小结 |
第六章 杜寒杂交羔羊蛋白质需要量参数 |
6.1 材料与方法 |
6.2 结果 |
6.2.1 试验羊初始氮含量及氮沉积量的确定 |
6.2.2 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 |
6.2.3 维持可代谢蛋白质需要量 |
6.2.4 生长净蛋白的需要量 |
6.2.5 生长可代谢蛋白质需要量 |
6.2.6 蛋白质总需要量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第七章 全文结论 |
7.1 本研究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江苏沿海地区肥羔生产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肥羔生产发展趋势 |
1.1 充分利用杂交改良技术,发挥杂种优势 |
1.2 应用现代动物繁殖技术,提高繁殖水平 |
1.3 广泛应用早期断奶技术,控制母羊繁殖周期,提高母羊利用率 |
1.4 研究推广饲喂代乳料,促进羔羊的健康成长 |
2 肥羔生产的技术要求 |
2.1 育肥羔羊的选择 |
2.2 育肥前准备 |
2.3 强化育肥 |
2.4 育肥期疫病防治 |
3 肥羔产业的市场展望 |
四、国外发展羔羊生产的主要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家庭牧场草地家畜生产优化管理模型研制与验证[D]. 乔江.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6)
- [2]甘肃省民勤县肉羊养殖成本收益研究[D]. 马志超.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3]山姆·谢泼德戏剧的创伤叙事研究[D]. 孔瑞.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4]四子王旗种羊区域品牌建设研究[D]. 贾媛.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5]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选育群生产性能测定[D]. 张延鑫. 兰州大学, 2020(01)
- [6]作业成本法在养殖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以蒙高丽亚养殖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例[D]. 秦臻.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7]“畜禽种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研究 ——以天津奥群牧业为例[D]. 唐尧. 天津农学院, 2018(01)
- [8]松嫩草地绵羊放牧及舍饲方式[D]. 杨智明. 东北师范大学, 2017(05)
- [9]20-35kg杜寒杂交羔羊能量与蛋白质需要量参数的研究[D]. 许贵善.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2)
- [10]江苏沿海地区肥羔生产展望[J]. 杨智青,丁海荣,陈应江,周同林,徐文华,陈长宽.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