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某环保项目高级语言界面程序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苏艳娇[1](2017)在《基于遗传算法的建筑节能多目标优化》文中指出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节约能源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成为世界环境发展的重要议题。一方面,建筑能耗是我国能源消耗的重要方面,同时建筑能耗的总量也在不断上升,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所以,建筑节能工作刻不容缓。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居环境、办公环境也都获得了较大的改善,对室内热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但是,建立好的室内热环境,又需要通过空调来实现,从而使得建筑节能率降低。因此本文从既降低空调能耗又提高舒适度的观念进行研究和探索。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内容如下:首先,通过阅读建筑节能及热舒适等相关文献,总结影响建筑能耗的主要因素,包括围护结构性能、建筑体形系数、建筑朝向、围护结构性能等。其中围护结构的性能是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也是人体与环境不停地进行能量交换的影响热舒适性较大的因素,建筑能耗与热舒适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对建筑围护结构的影响展开深入研究。第二,在理论研究和前人对建筑节能和热舒适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建筑能耗与围护结构之间,热舒适与围护结构之间的函数关系。考虑围护成本的前提下,用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研究。第三,总结多目标优化理论和遗传算法原理,选择建筑外墙和外窗的传热系数作为优化变量,以实现建筑能耗和围护成本较低,热舒适性较好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并应用MATLAB编制进行优化程序的编写和优化目的的实现。最后,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进行优化程序的实际应用。选择寒冷地区的一个项目进行应用程序分析,得出建筑设计中外墙和外窗的设计参考值,使得建筑耗热量和围护成本相对较低,而室内热舒适度相对较好。同样的对夏热冬暖地区的一个项目进行分析,优化,提供出使得耗电量和围护成本较低,室内热舒适度较好的东、南、西、北外墙的传热系数设计参考值。
王馨迪[2](2017)在《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各级政府及企业单位为促进科技创新做了大量投入,然而却缺乏对科技投入项目的绩效进行有效评价。经过调研现行科技项目管理方式,发现单位和个人申报的国家、地方或企业科技项目更多是重视申请项目,而相对忽视完成的科技成果质量高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主观意识不够重视、评价手段不够科学、评价模型不够完善、评价过程不够严谨。为了有效评价科技投入项目的绩效表现,本论文选择应用类科技投入项目为主体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综合利用价值管理、战略绩效、流程管理等理论,创建"Value+Balance+Process"(VBP)特征分析法,从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的价值要素、平衡特征、流程属性等方面建立三维立体评价分析模型,其中包括:从项目成果应用、项目效益、项目管理、期望满足等要素角度梳理出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项目价值分析图(Value Map);指出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要兼顾短期与长期、财务与非财务、过程与结果、内部与外部的四类平衡;被评价项目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分析重点关注内容不同,分别总结出立项阶段重点在于准备,执行阶段关注进度、项目结束阶段重在完成质量、项目效果跟踪阶段主要是应用与推以及后续成果的积累。(2)建立了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绩效评价指标库,指标库以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绩效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分为4大关键成功要素、18个评价角度、63个评价指标。指标库涵盖了项目整体价值管理,更多聚焦于通用指标,定量/定性共存,设置了适用行业、适用阶段属性,以保障指标库的适用性和持续性。同时归纳总结出"五步论"的指标库应用方法,即:指标选取、初步筛选、专家测评、设置标准、综合评定。针对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绩效评价工作的复杂性,描述了绩效考评的整套工作流程,以流程图方式描述了考评准备、考评实施、考评争议处理、考评档案管理、考评监督等基本流程。(3)在形成科学的业务模型架构后,以数据方法建立了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绩效评价模型,以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指标层次划分,以三角模糊函数决策模型对动态指标库的指标进行筛选及权重设置,将定性的选取过程转化为以定量的数据方法选取。然后以灰色度理论来设定评分矩阵,确定评价灰类、灰色评价系数、灰色评价权向量及权矩阵,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得到综合评价值。(4)研究大数据技术在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绩效评价中的应用,分析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绩效评价的数据生态圈,初步总结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绩效评价中可以应用的大数据技术集合,探讨了科技投入项目绩效评价中大数据平台的架构原型,优化Apriori数据挖掘算法以加快大数据量挖掘效率,进而保证在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绩效评价中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5)首次提出将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技术应用在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绩效评价中,分析了智能合约应用的可能性,探讨了科技投入项目评价中智能合约的运作机理,初步设计基于智能合约的科技投入项目评价平台的架构原型,总结梳理在科技投入项目评价中建立智能合约的过程,最后以"满意度"评价作为示例智能合约的算法逻辑。(6)最后,以一个应用类的科技投入项目绩效评价的实际案例,验证了前面所述的方法论。
张蕙[3](2015)在《基于.NET分布式架构的发改委行政审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行政审批系统是电子政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依托于信息技术,将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网络资源等进行综合,从而推动政府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的变革。网上行政审批的发展对于降低审批成本、改善审批模式、提高审批效率、促进审批改革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行政审批系统的使用对于改变政府管理模式、创新政府管理观念、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效率等方面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建立一个公开、透明、高效的网上审批系统是极其重要的。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文按照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对发改委行政审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以及实现与测试。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需求分析阶段,确定了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主要分为项目申报管理子系统和项目审批子系统,项目审批管理子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信息管理、项目申报初审、项目申报局审、企业项目申报报表、项目竣工初审、项目竣工局审、项目竣工查询、企业项目竣工报表、项目试生产初审、项目试生产局审、项目试生产查询;项目申报子系统主要功能包括:项目申报、项目变更、项目注销、项目竣工、项目试生产管理和状态查询,并通过统一建模语言中的用例图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形式化的描述;(2)在系统总体设计阶段,建立基于ASP.NET的三层开发模型,同时,按照需求分析阶段形成的需求,进一步细化,得出系统的功能模块,并用层次结构图表示各个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3)在总体设计的最后,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数据库的设计。在详细设计阶段,用时序图刻划了系统每个模块的业务流程;(4)在实现和测试阶段,利用开发工具,进行编码,最后配置测试环境,对系统各个模块进行功能测试。通过该系统的投入使用,对发改委行政审批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发改委行政审批的信息传递速度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朱东方[4](2014)在《环保局项目申报审批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深入人心,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与此同时,环境保护在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成为了一项重要命题。环保局项目的申报审批过程复杂,操作繁复,给环保局的日常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逐渐在项目管理上暴露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如何加强环保局项目申报审批的管理,明确申报审批流程则是环保局日常工作的首要任务。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环保局项目申报审批管理工作中,进一步贯彻落实政务公开,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和竣工验收环境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适应新形势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需要。本文根据环保局项目申报审批的实际工作流程和业务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整套的环保局项目申报审批系统。该系统使得环保局项目管理的项目申报、项目审批等功能更加科学规范,实现现代化电子政务的实施和管理。所谓电子政务,也就是使用电子手段处理政府公务的手段,政府机构运用多种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的联通特性将对内的管理和对外的服务集成起来,以达到重组政府组织结构,优化政府政务工作流程的目的,从而打破时间和空间上对部门间交流沟通的限制,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规范透明的全方位服务。环保局项目申报审批管理系统,应用于国家环保局项目,是国家政府机构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完成电子政务的典型项目。目前对于电子政务的说法比较多,例如网络政府和政府信息化管理等。然而简单的政府上网工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并不能单纯的被认为是各个政府部门的网页网站系统。本文根据环保局项目申报审批流程的需要,详细分析了实际应用需求和开发目的,介绍了环保局项目申报审批系统开发过程中所使用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研究背景和行业的发展变化。在系统功能上,本文将系统分为项目申报管理子系统和项目审批管理子系统两个部分,利用软件工程的专业知识对系统各个模块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设计,最后在此基础之上对系统数据库以及开放解码进行功能简介。环保局项目申报审批系统结合局域网、互联网和终端平台的多方面优势,实现了基于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C/S)模式的项目审批子系统以及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模式的项目申报子系统。环保局将充分利用项目申报审批系统,对项目的申报、审批、查询、变更、注销以及竣工等过程进行宏观上的管理,加快环保局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确保环保局项目管理工作能够快捷、稳定并透明地进行。为保证系统的两个部分都能够运行在最佳状态下,本设计在系统开发前考虑对数据库的优化设计,同时针对网络安全和软件安全两方面,对环保局项目申报审批管理系统进行安全设计。
林静[5](2013)在《云南省数字档案馆应用平台查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为档案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共享。档案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档案部门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的日常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讨论的正是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云南省档案馆内档案查阅利用服务领域,设计和实现数字档案的查阅利用,同时规范数字化档案的开放鉴定以及档案专题库维护,从各个环节上来实现电子档案查阅利用业务自动化,提高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本论文主要是针对现阶段云南省档案馆在对数字化档案提供利用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论文首先简述了电子文件在鉴定审查、专题库维护、提供查询利用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以如何解决各个环节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阐述了开发一套数字档案查阅系统的必要性。然后,应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分析档案查阅利用服务的各个阶段的业务流程,包括档案开放鉴定流程、专题库维护流程、检索流程、查阅利用流程等。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制定了系统的构架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各种实现技术的介绍分析,确立了以OAIS (Open Archival Information System,开放档案信息系统)参考模型为基础,基于J2EE的技术和B/S系统架构。应用UML建模语言,使用Rational Rose2003作为建模工具,对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勾勒出系统整体业务模型和具体实现的业务逻辑。再从技术的角度详细描述了系统档案鉴定功能模块的实现过程和方法,同时对该软件进行了严格的测试。最后对本课题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对课题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李全宇[6](2013)在《基于聚类融合技术的袋式除尘器安全性能测试》文中研究说明多传感器聚类融合技术通过测试数据的特征分层提取及集成处理,解决大型复杂工业装备设计、制造或生产过程中的海量异构信息处理难点问题。袋式除尘器以除尘效率高达99.99%位居各类工业除尘设备之首,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制药、水泥、冶金、化工、煤炭等行业,根据大型袋式除尘器生产安全要求进行的虚拟样机测试,要求完成可变结构和可变参数的数字化虚拟测试实验。首先,研究现代多传感器聚类融合方法,明确聚类融合技术在处理海量数据复杂运算方面的应用优势;其次,研究大型袋式除尘器的工作机理,指出袋式除尘器主要生产安全问题,确定滤袋破损原因及相关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用于袋式除尘器虚拟样机安全性能测试的聚类融合方法,给出袋式除尘器虚拟样机安全参数设计方法;最后,研发基于VC与MATLAB的工具软件及聚类融合算法,用于袋式除尘器产品虚拟样机安全性能测试,应用BP神经网络与RBF神经网络实现融合,并进行实例验证。实际应用表明:聚类融合技术特别适用于产品虚拟样机的数字化测试,尤其是解决数字化测试实验所需的大量数值模拟过程产生的海量异构数据处理问题,用于袋式除尘器安全性能测试解决了多结构、多变量设计样机破袋监控及精确定位的关键技术问题,论文研究在面向袋式除尘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安全测试和性能评估,预防设计缺陷和判断设计方案合理性等做出了贡献。
唐诤皓[7](2010)在《水池构筑物结构设计参数化CAD平台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给排水构筑物中的水池多为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其结构设计的显着特点是表现出较强的重复性,即水池的结构形式较为单一、规正,设计过程和节点构造也较类似。因此,智能CAD参数化平台技术处理此类设计问题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本文以Autodesk公司的计算机辅助软件—AutoCAD2008为依托平台,使用Visual Studio.NET平台的C#语言编写程序,利用ObjectARX提供的托管封装类进行二次开发,开发出一套可以应用于实际的设计、计算和绘图一体的水池结构设计参数化平台(TSCAD)。该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可切实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中的无谓失误。本文的研究工作也为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对如何开发其它的参数化工作平台提供了一种思路。
丁黎明[8](2010)在《玉溪银河化工厂55t/h三废锅炉DC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日益重视,“工业三废”的处理将变得非常重要,由此,化工工业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锅炉燃烧设计方案——三废锅炉。三废锅炉技术是一项广泛应用于当代工工业处理“工业三废”的新技术。它有运行时安全性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热能回收合理,蒸汽量大等特点,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能够很好的解决“工业三废”的污染问题。因此,研究三废锅炉将对我国的化工业生产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根据玉溪银河化工厂三废锅炉工艺流程特点及控制要求,提出了一套基于S7-400PLC及WinCC6.20的玉溪银河化工厂三废锅炉DCS系统的设计方案。首先,本文对三废锅炉系统工艺流程的五个子系统及工作三过程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工艺的基础上,根据工艺要求以及玉溪银河化工厂三废锅炉运行的工艺指标,设计出了三废锅炉DCS系统的总体结构,依此对整个控制系统的硬件设备的选型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其次,在系统总体设计的基础上,根据三废锅炉控制系统的构成及控制目标,重点对锅炉汽包液位控制系统以及锅炉燃烧控制系统的具体控制过程进行了设计,最后选用西门子公司STEP7 V5.4编程软件平台实现了下位机PLC的PID程序控制。在完成下位机控制任务的基础上,结合了TCP/IP网络通讯协议,完成了控制系统中下位机PLC硬件与上位机软件以及软件之间的数据通讯。并基于WinCC6.20的上位机监控界面软件开发平台,实现了上位机监控系统各监控界面的组态以及DCS系统在Intranet上的发布。最后,总结本文的主要工作,对论文主要内容进行综述,最后指出了系统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有待改善的地方。整个DCS系统投入生产后持续运行一年,并且状况良好,实现了工业自动控制,为企业节约标煤约9322吨,折合资金近800万元,最终实现了环保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李媛[9](2010)在《基于.NET的环保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在环境保护管理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环境信息化的建设为环境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管理,环境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环保部门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的日常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正是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省环保厅的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领域,利用ASP.NET技术来设计和实现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的网上申报,同时规范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的管理流程,从各个环节上来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本论文主要是针对现阶段省环保厅在申报环保专项资金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论文首先简述了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在申报、审核、批复、下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以如何解决项目的各个环节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阐述了开发一套环保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并利用应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分析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的业务流程,如项目申报流程,项目三级审核流程,项目下达流程以及项目形成固定资产流程,通过对流程的分析制定了系统的构架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各种实现技术的介绍分析,确立了以.NET的技术构架,基于B/S架构的环保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UML建模语言使用ROSE作为建模工具,对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勾勒出系统整体业务模型和具体实现的业务逻辑,再从技术的角度详细描述了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实现过程和方法,同时对该软件进行了严格的测试。最后对本课题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对课题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袁华智[10](2010)在《电控汽油/CNG两用燃料发动机故障模拟试验及诊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能源危机、排放法规日益严格和温室气体效应,系当今世界环境方面的三大矛盾聚焦点。为缓解矛盾,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各个国家纷纷制定应对策略,这些措施在汽车领域的表现为发展汽车新技术和寻求替代燃料。天然气作为新型汽车代用燃料,因其藏量丰富、节能环保、价格便宜、使用灵活、经济安全,被重点推广使用;伴随着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天然气汽车大范围的使用,再加上电子控制技术以及汽车技术快速的更新换代,天然气发动机的故障诊断变得愈加困难,这一现象在诸如中国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表现的更为突出,因而对发动机的故障机理以及诊断方法研究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在陕西省交通科技项目的资助和支持下,本文以三菱4G15S型电控汽油/CNG两用燃料发动机为研究对象,系统介绍了天然气发动机的分类、燃气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燃气系统相关传感器和执行器组件的信号特点,剖析了燃气系统可能发生的常见故障。以台架试验以及排放分析法为基础;以研华PCI-1712采集卡、信号前端处理电路、信号丢失电路以及原机/模拟信号切换电路等为硬件;以LabVIEW软件为技术支持设计了电控汽油/CNG两用燃料发动机燃气系统故障模拟系统,分析了相关传感器(如进气压力传感器、燃气喷射压力传感器、氧传感器等)故障和执行器(如减压器组件、燃料转换装置等)故障对发动机燃气状态下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各项排放指标的影响,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所设计的故障模拟系统可以实时再现故障,为研究天然气发动机故障机理提供了平台,并且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在发动机故障模拟试验的基础上,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和MATLAB软件,建立了天然气发动机故障诊断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具有广泛适应性。因天然气汽车的推广和发动机电喷技术的发展,天然气发动机故障诊断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总体来说,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系统地阐述了电控汽油/CNG两用燃料发动机燃气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功用,首次在发动机台架上完成了燃气系统相关故障模拟试验,分析了燃气系统相关传感器、执行器的故障对发动机各项性能的影响,总结得出其规律;(2)将两用燃料发动机试验技术、虚拟技术以及控制理论有机结合,设计出电控汽油/CNG两用燃料发动机故障模拟系统,为天然气发动机的故障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3)将人工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和模糊神经网络)引入到天然气发动机的故障诊断的建模仿真中,拓宽了天然气发动机故障诊断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4)在天然气发动机故障诊断软件中,加入专家系统思想和人工智能技术,所开发的故障诊断软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二、某环保项目高级语言界面程序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某环保项目高级语言界面程序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遗传算法的建筑节能多目标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内外建筑节能现状 |
1.1.2 室内热舒适研究现状 |
1.2 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2.4 创新点 |
1.2.5 技术路线 |
1.3 既往研究 |
1.3.1 建筑节能与热舒适研究现状 |
1.3.2 多目标优化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研究 |
第2章 建筑能耗与建筑围护结构分析 |
2.1 外墙保温设计 |
2.2 外窗设计及节能材料 |
2.3 建筑能耗计算机模拟 |
2.3.1 PKPM建筑节能设计软件 |
2.3.2 BIM技术在PKPM方面的应用 |
2.4 围护结构成本计算 |
2.4.1 BIM技术在成本计算的应用 |
2.4.2 建筑围护结构成本计算公式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热舒适与建筑围护结构关系研究 |
3.1 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因素 |
3.1.1 直接影响因素 |
3.1.2 间接影响因素 |
3.2 热舒适方程和预测平均投票数 |
3.2.1 人体热平衡方程 |
3.2.2 人体热舒适方程 |
3.2.3 PMV值关于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函数关系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多目标优化理论与遗传算法 |
4.1 多目标优化理论概述 |
4.1.1 多目标优化问题基本定义 |
4.1.2 传统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
4.1.3 计算智能技术与多目标优化技术的结合 |
4.2 遗传算法 |
4.2.1 遗传算法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思想 |
4.2.2 遗传算法参数 |
4.2.3 遗传算法的优化流程 |
4.2.4 遗传算法的特点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建筑节能多目标优化的实现 |
5.1 运用MATLAB对遗传算法基本步骤的实现 |
5.1.1 建立数学模型 |
5.1.2 遗传算法主程序操作步骤 |
5.1.3 主优化模型 |
5.2 寒冷地区案例应用 |
5.2.1 项目概况 |
5.2.2 优化设计过程 |
5.2.3 模拟结果 |
5.3 夏热冬暖地区案例应用 |
5.3.1 项目概况 |
5.3.2 优化设计过程 |
5.3.3 模拟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基本概念定义 |
1.2.1 科技投入 |
1.2.2 科技活动 |
1.2.3 科技项目 |
1.2.4 科技项目分类 |
1.2.5 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 |
1.2.6 绩效评价 |
1.2.7 科技投入项目的绩效评价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主要创新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研究框架 |
1.5 本章小结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价值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2.2 战略绩效理论 |
2.3 流程管理理论 |
2.4 层次分析理论 |
2.4.1 层次分析法概述 |
2.4.2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
2.4.3 层次分析法假设 |
2.4.4 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 |
2.4.5 层次分析法优缺点 |
2.5 灰色理论 |
2.5.1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
2.5.2 灰色系统的几个概念 |
2.5.3 灰色系统的基本思想简介 |
2.6 大数据应用技术及理论 |
2.7 区块链以及智能合约理论 |
2.8 本章小结 |
3 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VBP特征分析法 |
3.1 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的特点 |
3.2 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的分类 |
3.3 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VBP特征分析法框架 |
3.4 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价值要素分析 |
3.5 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平衡特征分析 |
3.6 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流程属性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4 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4.2 多层次指标平衡体系架构 |
4.3 多维通用指标库的建立 |
4.4 指标库的"五步论"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5 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原理 |
5.1 指标权重的确立 |
5.2 绩效评价值的计算 |
5.3 绩效评价的工作流程 |
5.4 本章小结 |
6 大数据在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绩效评价中应用探讨 |
6.1 大数据在科技投入项目绩效评价中的重要性 |
6.2 科技投入项目绩效评价大数据生态圈 |
6.3 大数据技术在科技投入项目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示例 |
6.4 科技投入项目绩效评价大数据平台架构原型 |
6.5 Apriori数据挖掘算法的优化应用 |
6.6 本章小结 |
7 智能合约在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绩效评价中应用探讨 |
7.1 智能合约应用到科技投入项目评价中的可能性 |
7.2 智能合约在科技投入项目评价的运作机理 |
7.3 基于智能合约的科技投入项目评价平台架构原型 |
7.4 智能合约在科技投入项目评价的建立过程 |
7.5 科技投入项目评价智能合约的示例 |
7.6 本章小结 |
8 实证研究-生化技术在构建中式卷烟中的应用项目绩效评价 |
8.1 实证背景 |
8.2 基于变异系数线性综合模型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
8.2.1 基于变异系数线性综合模型的工作方法 |
8.2.2 基于变异系数的混合型决策矩阵选择指标的过程 |
8.2.3 最终指标体系的确立 |
8.3 判断矩阵模型的构建及指标权重的计算 |
8.3.1 确定专家组 |
8.3.2 构造一级指标之间判断矩阵 |
8.3.3 构造二级指标之间判断矩阵 |
8.4 基于灰色度评价模型计算项目绩效值 |
8.4.1 确定评分矩阵 |
8.4.2 确定项目评价灰类 |
8.4.3 确定灰色评价系数 |
8.4.4 确定灰色评价权向量及权矩阵 |
8.4.5 综合评价计算 |
8.4.6 综合评价值F的计算 |
8.5 项目绩效评价结果 |
8.6 本章小结 |
9 总结与展望 |
9.1 研究工作总结 |
9.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
附录B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基于.NET分布式架构的发改委行政审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
2.1 ASP.NET概述 |
2.1.1 ASP.NET技术优势 |
2.1.2 开发工具介绍 |
2.1.3 ASP.NET工作原理 |
2.2 ADO.NET介绍 |
2.2.1 ADO.NET对象简介 |
2.2.2 通过ADO.NET访问数据库 |
2.3 SQLHELPER类 |
2.4 AJAX技术 |
2.5 JQUERY简介 |
2.6 系统开发架构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发改委行政审批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行政审批的现状 |
3.2 设计目标 |
3.3 用户需求 |
3.4 功能需求 |
3.5 非功能性需求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发改委行政审批系统的总体设计 |
4.1 系统设计目标 |
4.2 系统设计原则 |
4.3 系统架构设计 |
4.3.1 系统业务架构 |
4.3.2 系统网络架构 |
4.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4.1 项目审批管理子系统 |
4.4.2 项目申报管理子系统 |
4.5 系统类图设计 |
4.5.1 项目申报管理子系统类图 |
4.5.2 项目审批管理子系统类图 |
4.6 数据库设计 |
4.6.1 数据库概念设计 |
4.6.2 数据库物理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发改委行政审批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的环境 |
5.1.1 系统的开发环境 |
5.1.2 系统的运行环境 |
5.2 系统总体开发架构 |
5.3 实体层的设计与实现 |
5.4 数据访问层的设计与实现 |
5.4.1 项目申报管理子系统 |
5.4.2 项目审批管理子系统 |
5.5 业务逻辑层的设计与实现 |
5.5.1 项目申报管理子系统 |
5.5.2 项目审批管理子系统 |
5.6 表示层的设计与实现 |
5.6.1 项目申报管理子系统 |
5.6.2 项目审批管理子系统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发改委行政审批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的目标和测试环境 |
6.2 测试方法概述 |
6.3 测试用例 |
6.4 测试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环保局项目申报审批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相关知识基础 |
2.1 系统开发结构 |
2.1.1 系统开发结构概述 |
2.1.2 B/S 体系结构 |
2.1.3 B/S 系统的优势 |
2.1.4 C/S 体系结构 |
2.1.5 C/S 系统的优势 |
2.1.6 B/S 与 C/S 相结合 |
2.2 ASP.NET 三层架构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 |
3.2 项目申报管理子系统需求描述 |
3.2.1 功能性需求分类 |
3.2.2 总用例图 |
3.2.3 基本事件流描述 |
3.3 项目审批管理子系统需求描述 |
3.3.1 功能性需求分类 |
3.3.2 总用例图 |
3.3.3 基本事件流描述 |
3.4 |
3.4.1 逻辑设计 |
3.4.2 物理设计 |
3.5 非功能性需求 |
3.6 故障处理 |
3.7 环境需求 |
3.7.1 运行环境需求 |
3.7.2 开发环境需求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总体设计 |
4.1 系统总体结构 |
4.2 逻辑设计 |
4.3 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4.3.1 项目申报管理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4.3.2 项目审批管理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4.4 类图 |
4.4.1 项目申报管理子系统类图 |
4.4.2 项目审批管理子系统类图 |
4.5 功能模块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总体架构 |
5.2 实体层 MOD 的设计与实现 |
5.3 数据访问层 DAL 的设计与实现 |
5.3.1 项目申报管理子系统 DAL |
5.3.2 项目审批管理子系统 DAL |
5.4 业务逻辑层 BLL 的设计与实现 |
5.4.1 项目申报管理子系统 BLL |
5.4.2 项目审批管理子系统 BLL |
5.5 表示层的设计与实现 |
5.5.1 项目申报管理子系统 Web |
5.5.2 项目审批管理子系统 WinFrom |
5.5.3 美学设计 |
5.6 安全设计 |
5.6.1 网络系统安全设计 |
5.6.2 软件系统安全设计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软件测试 |
6.1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
6.2 软件测试举例 |
6.2.1 项目申报管理子系统模块测试 |
6.2.2 项目审批管理子系统模块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云南省数字档案馆应用平台查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第一章 绪言 |
1.1 档案查阅系统的背景及现状 |
1.2 档案查阅系统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
1.3 本人承担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基础模型及开发技术研究 |
2.1 OAIS参考模型 |
2.1.1 OAIS概述 |
2.1.2 OAIS信息模型 |
2.1.3 OAIS功能模型 |
2.1.4 基于OAIS的数字档案馆应用平台总体框架 |
2.2 C/S与B/S架构分析比较 |
2.2.1 C/S架构 |
2.2.2 B/S架构 |
2.2.3 C/S与B/S架构分析比较 |
2.3 编程语言的分析比较:Java C# |
2.3.1 Java |
2.3.2 C# |
2.3.3 Java与C#的比较 |
2.4 基于Web的编程技术比较:ASP JSP PHP ASP.NET |
2.4.1 ASP |
2.4.2 JSP |
2.4.3 PHP |
2.4.4 ASP.NET |
2.5 开发平台比较:J2EE和.NET |
2.5.1 J2EE |
2.5.2 NET |
2.6 数据库的比较:DB2 SQL SERVER MySQL ORACLE |
2.6.1 DB2 |
2.6.2 MySQL |
2.6.3 SQL SERVER |
2.6.4 ORACLE |
2.7 开发技术的选择 |
第三章 档案查阅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
3.1 总体业务需求分析 |
3.1.1 系统总体业务流程分析 |
3.1.2 系统总体业务用例分析 |
3.2 业务功能及流程分析 |
3.2.1 档案检索功能需求(所有角色) |
3.2.2 查阅接待功能需求(接待部门角色) |
3.2.3 利用者应用功能需求(利用者角色) |
3.2.4 档案鉴定功能需求(档案鉴定部门角色) |
3.2.5 档案专题管理功能需求(专题管理员角色) |
3.2.6 系统设置功能需求(除利用者外的所有角色) |
3.3 系统的非功能需求 |
第四章 系统设计、实现与测试 |
4.1 系统运行及开发环境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2.1 基于J2EE技术的三层结构模型设计 |
4.2.2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 |
4.2.3 系统安全的设计 |
4.3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档案鉴定实体关系E-R图 |
4.4.2 档案鉴定模块数据库逻辑设计 |
4.5 类的设计 |
4.5.1 档案鉴定模块的类 |
4.5.2 档案鉴定模块类间关系 |
4.6 时序图和活动图的设计 |
4.7 系统实现 |
4.7.1 档案查阅系统工程 |
4.7.2 档案鉴定模块的工程 |
4.7.3 档案鉴定模块界面实现 |
4.8 系统测试 |
4.8.1 测试计划 |
4.8.2 黑盒测试 |
4.8.3 压力测试 |
4.9 系统的应用情况 |
第五章 系统的难点与特点 |
5.1 系统的难点 |
5.2 系统的特点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聚类融合技术的袋式除尘器安全性能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提出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聚类融合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滤袋安全性能存在问题 |
§1-4 论文研究内容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聚类融合关键技术研究 |
§2-1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
2-1-1 概念 |
2-1-2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 |
§2-2 聚类融合步骤 |
2-2-1 输入信息空间 |
2-2-2 聚类融合空间 |
2-2-3 运行空间 |
§2-3 融合方法研究 |
2-3-1 BP 神经网络 |
2-3-2 RBF 神经网络 |
2-3-3 聚类融合方法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袋式除尘器安全性能数字化测试方法研究 |
§3-1 概述 |
§3-2 袋式除尘器工作原理 |
3-2-1 定义 |
3-2-2 袋式除尘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3-2-3 袋式除尘器除尘原理 |
3-2-4 袋式除尘器喷吹 CFD 用到的喷吹管、文氏管介绍 |
§3-3 滤袋安全性能测试变量分析 |
§3-4 测试方法选用 |
3-4-1 虚拟样机技术替代物理样机 |
3-4-2 虚拟样机体系结构 |
3-4-3 虚拟样机的软件工作环境 |
3-4-4 虚拟样机软件选用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袋式除尘器安全性能智能测试方法的架构 |
§4-1 聚类融合测试架构 |
§4-2 聚类融合系统设计 |
4-2-1 传感器模式空间与海量数据分析 |
4-2-2 输入信息空间(特征提取) |
4-2-3 聚类融合信息空间 |
4-2-4 运行空间 |
§4-3 测试编程 |
4-3-1 BPNN 测试编程 |
4-3-2 RBFNN 与运行空间判别 |
§4-4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面向袋式除尘器安全性能测试的开发及应用 |
§5-1 袋式除尘器流场计算仿真及分析优化系统介绍 |
5-1-1 袋式除尘器流场计算仿真及分析优化安全性能测试系统介绍 |
5-1-2 袋式除尘器虚拟样机测试介绍 |
5-1-3 袋式除尘器聚类融合流程 |
§5-2 安全性能测试平台编程方法 |
5-2-1 VC 与仿真软件接口编程 |
5-2-2 VC 与 Matlab 软件接口编程 |
5-2-3 数据库编程 |
§5-3 袋式除尘器安全性能测试实例 |
5-3-1 滤袋底部风速测试 |
5-3-2 喷吹测试 |
5-3-3 聚类融合实例 |
5-3-4 数据库管理与融合网络更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7)水池构筑物结构设计参数化CAD平台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工程背景 |
1.2 本文研究的基础 |
1.2.1 本文研究的现有软件基础 |
1.2.2 本文研究的工程设计基础 |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 |
1.4 结构设计参数化平台开发的现状和应用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开发的平台功能 |
1.5.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2 平台系统适用范围和运行环境 |
1.5.3 平台系统的组成 |
1.5.4 平台系统实现的功能 |
第2章 AutoCAD 系统和二次开发技术 |
2.1 引言 |
2.2 AutoCAD 系统特点简述 |
2.2.1 AutoCAD 发展历程 |
2.2.2 AutoCAD 的功能和特点 |
2.3 AutoCAD 二次开发技术 |
2.3.1 二次开发的目的 |
2.3.2 AutoCAD 二次开发的内容 |
2.3.3 二次开发的工具及比较 |
2.3.4 本文采用的二次开发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水池构筑物结构的设计 |
3.1 引言 |
3.2 水池构筑物结构形式和特点 |
3.3 水池结构上的作用及结构设计计算 |
3.3.1 作用类型 |
3.3.2 主要作用荷载的计算 |
3.3.3 水池结构的设计计算 |
3.4 常用结构形式水池的受力特点和计算方法 |
3.4.1 圆形水池的受力特点 |
3.4.2 矩形水池的受力特点 |
3.5 水池设计的图纸与计算书要求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水池构筑物结构参数化平台的设计 |
4.1 引言 |
4.2 参数化平台结构设计软件的现状 |
4.3 TSCAD 平台的环境搭建和初始化 |
4.3.1 开发环境的搭建 |
4.3.2 .NET 开发语言的选择 |
4.4 TSCAD 平台界面的设计 |
4.4.1 界面设计的重要性 |
4.4.2 TSCAD 平台的界面形式 |
4.4.3 主界面中输入的参数 |
4.4.4 其它交互功能 |
4.5 TSCAD 平台绘图部分 |
4.5.1 在 CAD 中添加基本图形对象 |
4.5.2 扩展数据/字典 |
4.5.3 利用块属性和动态块技术绘图 |
4.6 TSCAD 平台的数据处理及计算 |
4.6.1 利用已有的有限元分析代码库 |
4.6.2 利用已有的 Excel 程序 |
4.6.3 水池结构应用规范公式的计算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程序安装方法和工程设计实例 |
5.1 引言 |
5.2 程序的加载和安装 |
5.3 工程设计实例及验证 |
5.3.1 工程设计实例及参数要求 |
5.3.2 应用 TSCAD 系统的设计结果 |
5.3.3 结果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玉溪银河化工厂55t/h三废锅炉DC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三废锅炉的发展状况 |
1.2 DCS系统的发展状况 |
1.3 选题的意义及取题背景 |
1.4 本文所做的研究工作 |
第二章 三废锅炉系统分析 |
2.1 引言 |
2.2 三废锅炉工艺分析 |
2.3 三废锅炉五大系统 |
2.3.1 输煤及输灰系统 |
2.3.2 锅炉本体系统 |
2.3.3 除养水箱系统 |
2.3.4 脱盐系统 |
2.3.5 除尘系统 |
2.4 三废锅炉工作三过程 |
2.4.1 原料的燃烧过程 |
2.4.2 烟气的传热过程 |
2.4.3 水的汽化过程 |
2.5 三废锅炉工艺指标 |
2.5.1 燃料种类配比及消耗定额 |
2.5.2 压力 |
2.5.3 温度 |
2.5.4 流量及液位 |
2.6 三废锅炉的主要设备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三废锅炉DCS系统总体设计 |
3.1 三废锅炉DCS系统的结构设计 |
3.2 软硬件系统的设计与选型 |
3.2.1 上位机的设计与选型 |
3.2.2 下位机的设计与选型 |
3.2.3 现场仪表的设计与选型 |
3.2.4 系统软件的选择 |
3.3 系统冗余设计 |
3.3.1 冗余原理 |
3.3.2 硬冗余设计 |
3.3.3 软冗余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下位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引言 |
4.2 玉溪银河化工厂55t/h三废锅炉控制系统的构成 |
4.2.1 燃烧系统控制构成 |
4.2.2 汽水系统控制构成 |
4.3 玉溪银河化工厂控制系统总体控制目标 |
4.4 基于增量式算法的三废锅炉汽包液位自动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
4.4.1 锅炉汽包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分析 |
4.4.2 基于增量式算法的汽包锅炉液位PID控制控制系统设计 |
4.4.3 锅炉汽包液位自动控制系统PLC功能模块的实现 |
4.5 锅炉燃烧系统自动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
4.5.1 锅炉燃烧自动动控制系统分析 |
4.5.2 燃烧系统三个调节回路的设计 |
4.5.3 燃烧系统自动控制PLC功能模块的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上位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WinCC组态软件介绍及设计原则 |
5.1.1 WinCC介绍 |
5.1.2 监控界面的设计原则 |
5.2 玉溪银河化工厂55t/h三废锅炉项目组建 |
5.2.1 玉溪银河化工厂55t/h三废锅炉项目建立 |
5.2.2 计算机属性设置 |
5.2.3 建立通讯连接 |
5.2.4 监控数据变量添加 |
5.3 各监控页面的设计与实现 |
5.3.1 主界面的设计 |
5.3.2 工艺流程页面的设计 |
5.3.3 炉膛参数页面的设计 |
5.3.4 锅炉供水页面的设计 |
5.3.5 趋势页面的设计 |
5.3.6 数据集中页面的设计 |
5.3.7 报警页面的设计 |
5.3.8 棒图显示页面的设计 |
5.3.9 热力系统页面的设计 |
5.3.10 PID调节页面的设计 |
5.3.11 登陆系统以及退出系统页面的设计 |
5.4 DCS系统的Web发布 |
5.4.1 Web发布的总体架构 |
5.4.2 各页面的Web发布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9)基于.NET的环保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环保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背景及现状 |
1.2 环保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
1.3 本人承担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研究 |
2.1 C/S 与B/S 架构分析比较 |
2.1.1 C/S 架构 |
2.1.2 B/S 架构 |
2.1.3 C/S 与B/S 架构分析比较 |
2.2 B/S 模式实现技术的比较: ASP JSP PHP ASP.NET |
2.2.1 ASP |
2.2.2 JSP |
2.2.3 PHP |
2.2.4 ASP.NET |
2.3 开发平台比较:J2EE 和.NET |
2.3.1 J2EE |
2.3.2 .NET |
2.4 Web Server 的比较:Apache 微软 IIS |
2.5 数据库的比较:ORACLE DB2 SQL SERVER MySQL |
2.5.1 ORACLE |
2.5.2 DB2 |
2.5.3 MySQL |
2.5.4 SQL SERVER |
第三章 环保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
3.1 总体业务需求分析 |
3.2 总体业务流程分析 |
3.3 总体业务功能分析 |
3.3.1 项目申请功能需求 |
3.3.2 项目审核功能需求 |
3.3.3 项目下达功能需求 |
3.3.4 决算批复功能需求 |
3.3.5 项目导出功能需求 |
3.3.6 综合查询功能需求 |
3.3.7 系统管理功能需求 |
3.4 系统的非功能需求 |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运行及开发环境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2.1 基于ASP.NET 技术的三层结构模型设计 |
4.2.2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 |
4.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2.4 系统静态模型 |
4.3 系统类图、时序图、活动图的设计 |
4.3.1 系统类图设计 |
4.3.2 系统时序图和活动图的设计 |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5 系统安全的设计 |
4.6 项目申请模块详细设计 |
4.6.1 项目申请模块流程图设计 |
4.6.2 项目申请实体关系E-R 图 |
4.6.3 项目申请模块数据库逻辑设计 |
4.6.4 环保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资源 |
4.6.5 项目申请模块的类 |
4.7 系统实现 |
4.8 系统测试 |
4.8.1 测试计划 |
4.8.2 功能性测试(黑盒测试) |
4.8.3 压力测试 |
4.9 系统的应用情况 |
第五章 系统的难点与特色 |
5.1 系统的难点 |
5.2 系统的特色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电控汽油/CNG两用燃料发动机故障模拟试验及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天然气汽车的应用前景 |
1.1.1 能源状况及排放法规 |
1.1.2 天然气汽车的推广优势 |
1.1.3 国外天然气汽车发展概况 |
1.1.4 天然气汽车在中国的发展 |
1.2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
1.2.1 汽车故障诊断概述 |
1.2.2 国外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概况 |
1.2.3 国内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
1.2.4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
1.3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电控汽油/CNG两用燃料发动机工作原理 |
2.1 天然气汽车分类 |
2.1.1 按储带的压力和形态 |
2.1.2 按燃料的组成与应用 |
2.2 电控两用燃料发动机的总体结构 |
2.3 电控两用燃料发动机燃气供给系统 |
2.3.1 对燃气供给系统的基本要求 |
2.3.2 燃气供给系统的分类 |
2.3.3 电控两用燃料发动机燃气供给系统工作原理 |
2.4 电控两用燃料发动机燃气控制系统 |
2.4.1 燃气控制系统分类 |
2.4.2 电控两用燃料发动机燃气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
2.5 电控两用燃料发动机传感器 |
2.5.1 汽车传感器概述 |
2.5.2 汽车传感器的分类 |
2.5.3 汽车传感器性能要求 |
2.5.4 电控两用燃料发动机传感器 |
第三章 电控汽油/CNG两用燃料发动机故障模拟系统设计 |
3.1 发动机故障模拟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3.1.1 故障模拟系统组成 |
3.1.2 故障模拟系统功能 |
3.2 发动机试验台架搭建 |
3.2.1 试验用发动机 |
3.2.2 配套设备 |
3.2.3 试验用台架搭建 |
3.3 信号采集、显示及故障模拟系统设计 |
3.3.1 虚拟仪器以及LabVIEW语言 |
3.3.2 系统设计方案 |
3.3.3 采集卡 |
3.4 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
3.4.1 采集前端处理电路 |
3.4.2 传感器信号采集方法 |
3.4.3 信号采集显示控制窗口 |
3.4.4 传感器信号采集 |
3.5 信号模拟系统设计 |
3.5.1 信号模拟系统功能 |
3.5.2 信号模拟系统设计方案 |
3.5.3 信号丢失控制电路 |
3.5.4 信号模拟系统切换电路 |
3.5.5 信号模拟系统显示控制窗口 |
第四章 电控汽油/CNG两用燃料发动机燃气系统故障模拟试验 |
4.1 燃料转换故障模拟试验 |
4.1.1 减压器温度传感器模拟试验 |
4.1.2 减压器出口压力模拟试验 |
4.1.3 天然气高压传感器模拟试验 |
4.2 减压器出口压力故障模拟试验 |
4.2.1 怠速工况 |
4.2.2 常用工况 |
4.3 点火提前器角度设置模拟试验 |
4.3.1 怠速工况 |
4.3.2 常用工况 |
4.4 进气压力传感器故障模拟试验 |
4.4.1 信号丢失试验 |
4.4.2 信号异常试验 |
4.5 氧传感器故障模拟试验 |
4.5.1 信号丢失试验 |
4.5.2 信号异常试验 |
4.6 燃气喷射压力传感器故障模拟试验 |
4.6.1 信号丢失试验 |
4.6.2 信号异常试验 |
4.7 天然气发动机故障分析 |
4.7.1 天然气发动机常见故障及原因 |
4.7.2 电控系统常见故障 |
第五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天然气发动机故障诊断 |
5.1 发动机故障诊断 |
5.1.1 发动机故障诊断流程 |
5.1.2 发动机故障分类及特点 |
5.1.3 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 |
5.2 人工神经网络及BP神经网络 |
5.2.1 人工神经网络的特性与功能 |
5.2.2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要素 |
5.2.3 BP神经网络结构 |
5.2.4 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
5.2.5 BP神经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 |
5.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天然气发动机故障诊断 |
5.3.1 基本元素的确定 |
5.3.2 网络训练 |
5.3.3 训练网络的检测应用 |
5.4 模糊神经网络应用于天然气发动机故障诊断 |
5.4.1 模糊神经网络及其特点 |
5.4.2 参数模糊化 |
5.4.3 网络训练及检测 |
5.5 天然气发动机故障诊断软件 |
5.5.1 软件技术方案及模块介绍 |
5.5.2 软件界面及诊断功能实现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某环保项目高级语言界面程序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遗传算法的建筑节能多目标优化[D]. 苏艳娇. 深圳大学, 2017(07)
- [2]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 王馨迪. 北京交通大学, 2017(09)
- [3]基于.NET分布式架构的发改委行政审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蕙.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4]环保局项目申报审批系统设计与实现[D]. 朱东方. 吉林大学, 2014(10)
- [5]云南省数字档案馆应用平台查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林静. 云南大学, 2013(01)
- [6]基于聚类融合技术的袋式除尘器安全性能测试[D]. 李全宇. 河北工业大学, 2013(07)
- [7]水池构筑物结构设计参数化CAD平台开发与应用[D]. 唐诤皓. 浙江工业大学, 2010(06)
- [8]玉溪银河化工厂55t/h三废锅炉DC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丁黎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10(02)
- [9]基于.NET的环保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媛. 云南大学, 2010(05)
- [10]电控汽油/CNG两用燃料发动机故障模拟试验及诊断研究[D]. 袁华智. 长安大学,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