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观察

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观察

一、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吴梦雪[1](2021)在《自拟济生五草方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瘀毒型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自拟济生五草方对大肠癌大肠瘀毒型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肿瘤标志物、实体瘤疗效等指标的影响。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各项评分变化,来评估自拟济生五草方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并且对安全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自拟济生五草方的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病例严格遵守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20.01至2020.12于山西中西医结合医院名中医工作室共72例大肠瘀毒型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单药卡培他滨口服,观察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自拟济生五草方。方案21天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评估治疗前后两组的实体肿瘤疗效、肿瘤标志物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观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结果1.实体瘤疗效:两疗程治疗后观察组肿瘤疾病控制率(DCR)为82.7%,临床有效率为14.3%;对照组肿瘤疾病控制率(DCR)为80%,临床有效率为8.6%。两组间比较,P=0.521>0.05,统计学无差异。2.肿瘤指标:两疗程治疗后两组CEA、CA199指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效果在肿瘤指标方面无区别。3.中医证候总积分:两疗程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积分均较前下降,两组组内统计学均有差异,但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中医证候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80%,对照组51%,P=0.01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改善患者腹痛、纳呆、乏力症状方面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KPS评分:两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两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有显着差异,P=0.008;观察组前后评分有差异,P=0.002;对照组前后评分无显着变化,P=0.414,说明中医药在联合化疗在改善大肠癌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优势。5.毒副反应:两个疗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115),说明中药联合化疗疗效增强且不加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自拟济生五草方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可以明显改善晚期大肠癌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和中医证候积分,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对于缓解化疗后不良反应有一定效果,临床优势较单药化疗明显,但在控制实体瘤及肿瘤指标方面仍需加强研究。

徐钰莹[2](2021)在《晚期结直肠癌中医优势人群判别模型的建立与动态治疗策略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分为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首先对中医药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其次对判别分析方法在结直肠癌预测模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阐述。临床研究部分:研究一:将在我院肿瘤科接受系统中医药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照“是否接受连续3个月及以上的中医药治疗”分为高暴露组与低暴露组,通过两队列生存分析比较,探讨3个月及以上的中医药治疗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研究二:以临床研究一为基础,从高暴露组人群中筛选出于杨宇飞教授门诊就诊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依据前期制定的中医干预治疗优势人群(简称中医优势人群)与非中医优势人群分组标准进行人群分组,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中医优势人群特征。研究三: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晚期结直肠癌中医优势人群判别预测模型,采用五折交叉验证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研究四:以中医干预治疗生存时间(中医治疗开始时间至患者死亡或末次随访时间)为最终评价指标,筛选影响中医干预治疗方案选择的因素作为决策变量,基于生存数据代价敏感学习算法(cost sensitive classification learning for survival,CSCLSurv)探索在杨宇飞教授门诊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中医最优动态干预治疗策略。研究五:在临床研究四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杨宇飞教授在晚期结直肠癌不同中医干预治疗策略下的中药用药规律(具体研究过程见图1)。临床研究一: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人群特征与生存分析目的:通过对中医药高暴露组与低暴露组人群进行生存分析,探讨中医药干预治疗时间与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研究方法,搜集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在我院肿瘤科杨宇飞教授门诊/病房接受中医药治疗的、符号入组标准的686例IV期结直肠癌患者信息进行生存随访。按照“是否接受连续3个月及以上的中医药治疗”分为高暴露组(n=459)与低暴露组(n=227),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人群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就诊人群特征描述入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59.77%VS 40.23%),60岁以上人群居多(占比58.61%),左半结肠患者比例高于右半结肠(74.78%VS 25.22%),超过半数的患者出现两个及以上部位的转移(占比51.17%),基因突变型(KRAS或NRAS或BRAF基因突变)人群高于基因野生型人群(257例VS 217例),多数患者既往接受过西医治疗(占比63.27%),其中以西医治疗不耐受和西医治疗进展时寻求中医药治疗的人群居多(44.47%,43.09%)。2.高暴露组与低暴露组生存分析截至最后一次随访时间2020年2月20日,高暴露组309例病例达到临床观察终点(占比67.32%),低暴露组176例病例达到临床观察终点(占比77.53%)。两组基线分析结果显示,高暴露组患者平均年龄62±12岁,低暴露组患者平均年龄62±13岁,两组人群在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左半结肠、右半结肠)、病理类型、转移部位、是否接受过靶向治疗、开始中医药治疗前所处的西医治疗阶段、开始中医药治疗时是否处于疾病快速进展期、是否合并疾病等方面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在基因突变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但高暴露组中基因突变型比例高于低暴露组(42.05%VS28.19%);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接受中医药治疗的68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 27 个月(95%CI:25.3-29.8),其中高暴露组 mOS 为33.5 个月(95%CI:29.4-36.3),低暴露组 mOS 为 18.2 个月(95%CI:15.9-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具有:60岁以上人群居多、多涉及2个及以上部位转移、KRAS/NRAS/BRAF基因突变型占比高、多数患者既往接受过西医治疗等特点。2.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连续三个月及以上的中医药治疗可能与更长的mOS相关。临床研究二:中医药干预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优势人群特征分析目的:通过对中医药干预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优势人群与非优势人群进行特征比较,探讨晚期结直肠癌中医优势人群特征,寻找中医药干预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优势点。方法:从研究一 459例晚期结直肠癌的中医高暴露组人群中筛选出于杨宇飞教授门诊就诊的患者384例,根据前期研究制定的分组标准进行中医优势与非中医优势人群分组。中医优势人群满足下列条件之一:①截至患者死亡或最后一次随访时间(2021年2月20日)基因全野生型(即KRAS/NRAS/BRAF基因为野生型)Ⅳ期生存期(发现Ⅳ期时间至患者死亡或最后一次随访时间)≥30个月;②KRAS/NRAS基因突变型Ⅳ期生存期≥24个月;③BRAF基因突变者或未行基因检测者Ⅳ期生存期≥18个月。非中医优势人群:中医优势人群以外的剩余人群。以患者是否为中医治疗的优势人群作为因变量(1=是、0=否),性别、年龄、发病部位、转移部位、基因分型、病理分型、辨证分型、初诊时西医治疗状态、是否行过根治术等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晚期结直肠癌中医优势人群特征。结果:研究共纳入病例354例,平均年龄61±12岁,其中中医优势人群209例,非优势人群175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女性(OR=2.760,P=0.001),ECOG评分≤2分(OR=21.432,P<0.001),病理分型为腺癌(OR=2.427,P=0.014),辨证分型为非肝郁脾虚型(脾肾亏虚型或肺肾亏虚型或肺脾亏虚型或肝肾亏虚型或肝胃不和型)(OR=30.229,P<0.001),初次就诊(简称“初诊”)时西医治疗阶段为初治或一线(OR=14.783,P<0.001)与患者是否为中医优势人群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结论:中医药干预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优势人群特征可能为:女性、ECOG评分≤2分、腺癌、初诊时处于初治状态或西医一线治疗阶段,中医辨证分型为非肝郁脾虚型。临床研究三:晚期结直肠癌中医优势人群判别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目的:通过判别分析法建立晚期结直肠癌中医优势人群判别预测模型,对患者能否从中医药干预治疗中获得生存获益做出预判,从而更好的指导中医药的治疗实践。方法:基于临床研究二中晚期结直肠癌中医优势人群的特征结果,结合临床实际,纳入性别、病理分型、ECOG评分、发病部位、转移部位、初诊时西医治疗阶段、辨证分型等作为判别分析的自变量,以中医优势人群、非中医优势人群划分结果作为因变量,观测数据的80%作为训练集,20%作为测试集建立四种判别模型,采用五折交叉验证的方法对模型的准确度进行验证,根据模型预测结果选择预测效果最好的判别模型作为晚期结直肠癌中医优势人群的判别预测模型。以模型的特异度(false positive rate,FPR)为横坐标,灵敏度(true positive rate,TPR)为纵坐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通过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对模型分类效果的优劣进行评价。结果:观测数据中,中医优势人群209例,非中医优势人群175例,4种判别模型预测效果中,二次判别分析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准确率为90.79%,灵敏度为97.56%,特异度为82.86%。以模型特异度为横坐标,灵敏度为纵坐标,绘制ROC曲线图对二次判别模型的分类优劣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二次判别分析模型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AUC为0.9021。结论:以性别、发病部位、转移部位、病理分型、ECOG评分、辨证分型、门诊初诊时西医治疗阶段作为自变量,采用二次判别分析方法建立的晚期结直肠癌中医优势人群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别预测效果(准确率为90.79%,AUC为0.9021)。临床研究四:基于杨宇飞教授临床经验的晚期结直肠癌中医最优动态干预治疗策略的探索性研究目的:通过建立晚期结直肠癌中医最优动态干预治疗策略,为晚期结直肠癌中医干预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从研究三384例就诊于我院肿瘤科杨宇飞教授门诊的晚期结直肠癌病例中,筛选出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例197例,按照中医干预治疗策略的不同分为三种治疗类型即纯中医治疗(单纯中医药治疗,没有使用任何西医抗肿瘤治疗药物)、中医辅助西医治疗(中医药治疗联合双药化疗加或不加靶向治疗)以及中西医并重治疗(中医药联合口服化疗药和/或靶向药),以中医干预治疗生存时间为最终评价指标,筛选影响中医干预治疗方案选择的因素如性别、年龄、ECOG评分、发病部位、转移部位、基因分型、门诊初诊时所处的西医治疗阶段等作为决策变量,采用CSCLSurv算法以两个阶段治疗策略为尝试(一种中医干预治疗方案视为一个阶段的治疗,更换中医干预治疗方案视为进入下一阶段治疗),进行晚期结直肠癌中医动态干预治疗策略的探索。结果:研究纳入分析病例197例,进入第二阶段中医干预治疗的病例152例,其中死亡病例114例,存活病例38例;未进入第二阶段中医干预治疗的病例45例,其中死亡病例32例,存活病例13例。该研究人群中,男性126例、女性71例,平均年龄63±13岁,左半结肠152例、右半结肠45例,多数患者(70.05%)转移部位为高度影响预后的转移部位,基因分型为突变型的患者远超于野生型患者(45.18%VS 31.98%),半数以上(54.82%)的患者ECOG评分≥2分,初诊时处于初治状态的75例、一线治疗60例、二线治疗30例、三线及以上治疗32例。以中医干预治疗生存时间作为评价指标,基于CSCLSurv算法建立的晚期结直肠癌中医最优动态干预治疗策略,可根据性别、年龄、ECOG评分、发病部位、转移部位、基因分型、初诊时西医治疗阶段等决策变量的不同动态选择不同的晚期结直肠癌中医干预治疗策略。结论:基于CSCLSurv算法建立的晚期结直肠癌中医最优动态干预治疗策略具有一定的中医临床提示作用,后续可设计前瞻性、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临床研究五:杨宇飞教授不同中医干预治疗策略的中药用药规律探索目的:总结杨宇飞教授在不同中医干预治疗方案中的中药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临床研究四中就诊于杨宇飞教授门诊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197个患者1685个处方中的基本资料和诊疗信息,基于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的方法,在研究四探索不同特征人群适宜的中医干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中医药在不同中医干预治疗方案中的中药用药规律。结果:1.晚期结直肠癌辨证特点、常见症状及常用药物举例1.1辨证分型辨证特点以双脏腑辨证为主,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证型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肾亏虚、肝郁脾虚、肝肾亏虚、肺肾亏虚、肺脾亏虚;邪实证型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痰瘀内结、瘀毒内阻、痰湿内蕴、湿热下注、湿浊内蕴。1.2症状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症状既包括肿瘤相关症状如乏力、腹胀、腹痛、咳嗽、胁痛等,又包含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如纳差、恶心、呕吐、手足综合症等。1.3常用中药常用中药以炙甘草、茯苓、麸炒白术、墨旱莲、女贞子、党参、黄芪、陈皮、补骨脂、菟丝子等扶正中药以及石见穿、鬼箭羽、半枝莲、南方红豆杉等祛邪中药为主。2.纯中医治疗方案的中药用药规律744个中药处方涉及中药276味,以白芍、柴胡、党参、麸炒白术、伏龙肝、茯苓、鬼箭羽、桂枝、黄芪、墨旱莲、女贞子、炙甘草等联合出现较为常见。其中,脾肾亏虚型多以四君子汤合二至丸加减;肝郁脾虚证多以四君子汤配柴胡、二至丸加减;肝肾亏虚证多以六味地黄丸加减;肺脾亏虚证多以泻白散合四君子汤加减;肺肾亏虚证则以二至丸配以黄芪、红景天、黄精加减。辨证基础上若出现肺转移则酌情选加鬼箭羽、石见穿、石上柏、南方红豆杉、半枝莲等抗肿瘤中药;若出现脑转移,选加山慈菇、蛇六谷、全蝎等抗肿瘤中药;若出现肝转移选加漏芦、半枝莲、蛇六谷、鬼箭羽、预知子等抗肿瘤中药;出现腹腔或盆腔转移选加三七粉、草河车、土茯苓等抗肿瘤中药。3.中西医并重治疗方案的中药用药规律常用四君子汤联合女贞子、墨旱莲、菟丝子、补骨脂补益先后天之本,酌情加以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炒山楂、炒神曲健脾开胃,消食导滞;选加桃仁、红花、当归、芍药等减轻手足综合症;选加天麻、钩藤、罗布麻叶等控制、预防靶向药物引起的高血压。同时根据患者口服化疗药或靶向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及机体耐受性的强弱酌情选加南方红豆杉、蛇六谷、半枝莲等中药加强西医治疗药物的抗肿瘤作用。4.中医辅助西医治疗方案的中药用药规律治疗上健脾补肾为治疗核心,中药单纯扶正,不加抗肿瘤中药。用药上以姜半夏、党参、茯苓、麸炒白术、黄芪、补骨脂、菟丝子、墨旱莲、女贞子、炙甘草等联合出现较为常见。结论:1.纯中医治疗方案:根据辨证分型、疾病转移部位以及症状的不同选用不同的中药组方,病、症、证三位一体,扶正祛邪并举,健脾补肾解毒法为治疗核心之法。2.中西医并重治疗方案:以健脾补肾为核心,根据西医治疗产生的不同副作用选加不同的减症中药,根据患者对副作用的耐受程度酌情加入抗肿瘤中药。3.中医辅助西医治疗方案:健脾补肾为治疗大法,中药单纯扶正,减毒增效。

褚雪镭[3](2021)在《晚期结肠癌化疗剂量强度的真实世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化疗剂量强度是平衡疗效与不良反应的重要数据,通过分析多项临床研究数据发现化疗剂量强度在临床环境下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治疗人群对化疗剂量强度的反应不同。本研究在真实世界临床环境下,调查化疗剂量强度的临床应用,研究不同剂量强度化疗对晚期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探索化疗剂量强度与中医治疗的结合模式,为精准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和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建立晚期结肠腺癌化疗数据库,纳入两周期使用相同化疗方案的病例,共105例,根据平均相对剂量强度进行分组,高剂量强度组ARDI≥80%,中剂量强度组80%<ARDI<60%,低剂量强度组ARDI≤60%。收集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BMI、KPS评分、既往史)和临床特征资料(肿瘤原发灶部位、转移情况、既往肿瘤治疗)、中医四诊资料、化疗方案和剂量强度资料、疗效资料(CT、MRI等影像学资料和CEA、CA199)、不良反应资料(血常规、肝肾功、其他化疗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比较不同化疗剂量强度组的病例资料发现:高剂量强度化疗人群多为青中年人、KPS评分较高、血清白蛋白较高,低剂量强度化疗人群多为老年人、KPS评分较差、血清白蛋白较低(P<0.05)。通过分析化疗方案和剂量强度的真实世界数据发现:(1)化疗方案方面,高剂量强度组一线化疗占87%,联合方案化疗占96.8%,mFOLFOX6方案应用频次最高(55%);低剂量强度组一线化疗占57.5%,联合方案化疗占80%,CAPEOX方案应用频次最高(27.5%)。(2)化疗剂量强度方面,化疗药物减量发生率高于化疗延迟(98%vs.71%),CPT-11和5-FU的减量发生率为100%。通过分析不同化疗剂量强度与疗效的相关性发现:(1)近期疗效方面,高剂量强度化疗ORR显着优于低剂量强度化疗(P<0.05),不同剂量强度的化疗DCR无统计学差异。亚组分析发现,高剂量强度对比低剂量强度单纯化疗亚组DCR为100%vs.77%,联合靶向治疗亚组DCR为90%vs.93%;不同剂量强度一线联合方案化疗亚组DCR和ORR无统计学差异。(2)肿瘤标志物方面,高剂量强度化疗治疗两周期后CEA、CA199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低剂量强度化疗(P<0.05),与近期疗效存在一致性。通过分析不同化疗剂量强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发现:(1)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低剂量强度化疗人群基线状态较差、后线治疗病例较多,贫血(70%vs.48%)、胃肠道毒性(63%vs.32%)、肝肾毒性(45%vs.25.8%)发生率高于高剂量强度化疗人群。(2)化疗损伤程度方面,高剂量强度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除血红蛋白)、肝肾损伤、营养消耗程度强于低剂量强度化疗。通过分析不同化疗剂量强度人群的中医证型差异发现:(1)中医证型分布方面,高剂量强度化疗人群多见气滞血瘀证(45%),低剂量强度化疗人群多见湿热蕴结证(38%),不同化疗剂量强度人群虚证均以脾肾阳虚证最多。(2)中医证型与疗效相关性方面,实证病例对比虚证病例疗效获益更好(DCR:93.85%vs.85.83%,ORR:16.4%vs.5.7%)。(3)中医证型与低剂量强度化疗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气滞血瘀证和气血亏虚证患者化疗后100%发生贫血,肝肾阴虚证患者化疗后100%发生胃肠道反应,脾肾阳虚证患者化疗后62.5%发生肝功损伤。结论:本研究反映出晚期结肠癌化疗剂量强度的真实世界数据,发现不同化疗剂量强度人群的主要差异在于年龄和功能状态。在肿瘤稳定方面,不同剂量强度化疗无统计学差异,在肿瘤缩小方面,高剂量强度化疗优势更明显,但化疗不良反应更强烈。低剂量强度化疗选用联合方案化疗或增加靶向药物可以提高疗效,接近高剂量强度化疗。本研究提示临床需明确治疗目的(肿瘤稳定或缓解),根据患者年龄、功能状态、治疗线数情况拟定化疗方案和剂量强度,以平衡疗效和不良反应。一般状态较好、初治阶段,适合高剂量强度化疗;一般状态较差、高龄、后线治疗适合低剂量强度化疗。探索分析发现CEA和CA199两周期治疗前后的差值可以帮助预测近期疗效。中医治疗与不同剂量强度化疗结合均需重视补虚,主要为温补阳气。在一线治疗、高剂量强度化疗中,中医治疗以行气活血、化瘀散结、温补阳气为主;在后线治疗、老年人群和功能状态较差人群、低剂量强度化疗中,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益气温阳为主。低剂量强度化疗人群气滞血瘀证和气血亏虚证需预防贫血发生,肝肾阴虚证需预防胃肠道反应发生。

Chinese College of Surgeons,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Chinese Society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Chinese Society of Surger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Chinese Society of Colorectal Surgery,Chinese Society of Surger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Section of Colorectal Oncology,Chinese Society of Oncolog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Colorectal Cancer Professional Committee,Chinese Anti-Cancer Association;Colorectal Cancer Professional Committee,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Colorectal Cancer Expert Committee,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hinese College of Colorectal Surgeons,Chinese College of Surgeons,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Metastasis Research Committee,Anorectal Branch of 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Professional Committee,China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Promotive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and Health Care;[4](2021)在《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文中指出第一部分诊疗指南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1-2]。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有15%~25%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而另有15%~25%患者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可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的肝转移灶初始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3-7]。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2],未经治疗的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无法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8-9],

朱德祥,任黎,许剑民[5](2021)在《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Ⅴ 202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自2008年开始编写《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并后续进行了多次修订,以期指导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个性化地制定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疗,达到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改善5年生存率的目的。本次修订后的2020版《指南》包括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随访、预防、MDT作用、手术治疗和局部毁损治疗、可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无法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等六部分,汇集总结国内外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成果,内容详尽,可操作性强。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胃肠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结直肠肿瘤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肿瘤转移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专业委员会[6](2021)在《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V202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自2008年开始编写《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并后续进行了多次修订,以期指导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个性化地制定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疗,达到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改善5年生存率的目的。本次修订后的2020版《指南》包括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随访、预防、MDT作用、手术治疗和局部毁损治疗、可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无法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等六部分,汇集总结国内外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成果,内容详尽,可操作性强。

朱德祥,任黎,许剑民[7](2021)在《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诊疗指南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15%~25%结直肠癌病人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而另有15%~25%的病人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的肝转移灶初始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结直肠肿瘤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肿瘤转移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专业委员会[8](2020)在《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文中研究表明

江海军[9](2020)在《杨宇飞教授健脾补肾解毒法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结直肠癌是全球发病率第三死亡率第二、我国发病率第三死亡率第五的恶性肿瘤,晚期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目前尚不能治愈,西医治疗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已有研究显示RAS野生型的mCRC患者中位生存期可达33个月,一项真实世界注册研究表明mCR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14个月。真实世界中具备高龄、机体状况差、经济状况差和治疗意愿不强等特征的患者是西医标准治疗无法覆盖的人群。就诊于中医医院的患者大多是西医标准治疗无法覆盖的人群。中医药在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杨宇飞教授结合30余年临床经验提出健脾补肾解毒法治疗mCRC的理念,将健脾补肾解毒法灵活应用于结直肠癌的全程治疗中。在不同治疗方案中,此法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但谨守病机的原则不变。在不同患者群体中,能起到不同的作用,在西医治疗的有效人群中,能发挥协同作用;在西医标准治疗无法覆盖的人群,能发挥主导作用。为了观察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和替吉奥胶囊治疗、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呋喹替尼治疗、健脾补肾解毒法纯中医治疗mCRC的疗效及安全性,开展以下3个临床研究。研究一: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和替吉奥胶囊治疗方案临床观察研究目的:观察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和替吉奥胶囊治疗mCRC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单臂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杨宇飞主任门诊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这些患者经济条件较差、KPS评分较高。接受健脾补肾解毒方、阿帕替尼和替吉奥胶囊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死亡或不可耐受的毒性,末次随访时间为2020年4月22日。主要观察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CTCAE 5.0版对不良事件进行评价,观察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研究结果:(1)一般特征:共入组3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位年龄59.5岁。(2)疗效结果:一线用药患者PFS未出现,二线用药患者PFS为8.25月,三线用药患者PFS为5.42月。二线用药患者和三线用药患者PFS较现有报道所有延长。既往接受卡培他滨或替吉奥胶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失败患者疗效并不理想。(3)安全性结果:本研究不良事件发生率与现有的类似临床研究相比更低,未出现用药相关的死亡。研究结论:(1)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和替吉奥胶囊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二线及以后治疗,与现有研究相比,具有出更长的PFS和更好的安全性。(2)对于经济条件较差、KPS评分较高的mCRC患者,该治疗方案或许为理想选择。(3)但对既往接受卡培他滨或替吉奥胶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失败患者可能不能从该方案中获益。研究二: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呋喹替尼治疗方案临床观察研究目的:观察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呋喹替尼治疗mCRC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单臂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杨宇飞教授门诊的接受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呋喹替尼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这些患者经济条件较好、KPS评分较低。收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为Ⅳ期时间、进展时间或死亡时间等信息,末次随访时间为2020年3月1日,主要观察指标无进展生存期(PFS)。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共10例,年龄中位数为64.5岁。(2)疗效结果:入组时处于一线治疗患者PFS为4.70月,处于三线及以上患者PFS为5.61月。该方案的PFS较FRESCO研究中3.71个月的PFS更长。肿瘤快速进展的患者疗效并不理想。(3)安全性结果:本研究中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与FRESCO研究相比更低,未出现用药相关死亡。研究结论:(1)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呋喹替尼用于mCRC的三线及以后治疗,与FRESCO研究相比,具有出更长的PFS和更好的安全性。(2)对于经济条件较好、KPS评分较低的mCRC患者,该治疗方案或许为理想选择。(3)但肿瘤快速进展的患者可能无法从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呋喹替尼治疗方案中获益。研究三:健脾补肾解毒法纯中医治疗方案临床观察研究目的:观察健脾补肾解毒法纯中医治疗mCRC的疗效。研究方法:采用前瞻与回顾相结合的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杨宇飞教授门诊的接受健脾补肾解毒法纯中医治疗的mCRC患者,这些患者高龄、或只愿接受中医治疗。末次随访时间为2020年3月1日,收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为Ⅳ期时间、死亡时间等信息,主要观察指标为Ⅳ期生存期。研究结果:(1)一般特征:共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15例患者,中位年龄为81岁;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2)生存期结果:截止到末次随访,该群患者中位Ⅳ期生存期15月,有8例患者(53.3%)存活。肿瘤快速进展的患者疗效并不理想。研究结论:(1)健脾补肾解毒法纯中医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具有一定疗效。(2)对于高龄、或只愿接受中医治疗mCRC患者,该治疗方案或许为理想选择。(3)但对于肿瘤快速进展的患者可能无法从健脾补肾解毒纯中医治疗中获益。对于KPS评分较高、经济条件较差的mCRC患者,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和替吉奥胶囊治疗方案或许为理想选择,此时健脾补肾以四君子汤加生黄芪合二至丸,加天麻、钩藤、补骨脂、菟丝子;必要时加蛇六谷、蛇莓、白花蛇舌草等。既往接受卡培他滨或替吉奥胶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失败患者可能不能从该方案中获益。对于KPS评分较低、经济条件较好的mCRC患者,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呋喹替尼治疗方案或许为理想选择,此时健脾补肾以四君子汤加生黄芪合二至丸,加天麻、钩藤、鸡内金、炒谷芽、炒三仙等,必要时加石见穿、鬼箭羽等。肿瘤快速进展的患者可能无法从该方案中获益。对于高龄、只愿接受中医治疗的mCRC患者,健脾补肾解毒法纯中医治疗临床方案或许为理想选择,此时健脾补肾以四君子汤加生黄芪合二至丸,加石见穿、半枝莲、鬼箭羽等,必要时加安替可胶囊、复方斑蝥胶囊、平消胶囊等。肿瘤快速进展的患者或许无法从该方案中获益。

孙栋[10](2020)在《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化疗改善湿热蕴结型结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探究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FOLFOX化疗方案对结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具体评价分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免疫球蛋白变化、生活质量及加味葛根芩连汤对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莱州市中医院肿瘤内科病房收治的结肠癌术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均给予补液、护胃、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mFOLFOX6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mFOLFOX6方案化疗治疗,连续观察4个治疗周期,每周期14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及CD4+/CD8+、NK细胞、血清免疫球蛋白IgA、血清免疫球蛋白IgM、血清免疫球蛋白IgG、血清肿瘤标志物CEA、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中医症候积分、KPS评分及化疗毒副作用的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等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分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细胞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分组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分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gA、IgG、IgM无明显差异(P>0.05),分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gA均无显着变化(P>0.05),而IgG均显着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治疗后,观察组的IgM显着升高,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4.分组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9.74%VS 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KPS评分改善者9例,稳定者27例,恶化者3例,对照组KPS评分改善者6例,稳定者20例,恶化者12例,观察组KPS评分整体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6.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无明显差异(P>0.05),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EA、CA19-9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CEA、CA19-9略有下降,但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7.两组患者治疗后毒副反应对比显示,分组治疗后观察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1.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腹泻发生率为23.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ALT/AST升高、肌酐升高、周围神经损伤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加味葛根芩连汤可以改善湿热蕴结型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2.加味葛根芩连汤能提高湿热蕴结型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毒副作用。3.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mFOLFOX6方案化疗可以提高湿热蕴结型结肠癌术后患者的化疗疗效。

二、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自拟济生五草方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瘀毒型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终止试验标准
2.研究方法
    2.1 随机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2.4 统计方法
3.结果
    3.1 .脱落情况
    3.2 一般资料
    3.3 临床疗效
    3.4 毒副反应评价
4.讨论
    4.1 目前西医研究现状认识
    4.2 各家名医对CRC的病因病机认识
    4.3 导师对CRC的疾病认识
    4.4 济生五草方的组方思想
    4.5 济生五草方的现代药理
    4.6 抗肿瘤中药的临床应用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结直肠癌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晚期结直肠癌中医优势人群判别模型的建立与动态治疗策略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晚期结直肠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判别分析方法在结直肠癌预测模型中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前期研究基础
    3 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一 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人群特征与生存分析
        1 研究背景
        2 研究对象
        3 研究内容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二 中医药干预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优势人群特征分析
        1 研究背景
        2 研究对象
        3 研究内容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三 晚期结直肠癌中医优势人群判别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1 研究背景
        2 研究对象
        3 研究内容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四 基于杨宇飞教授临床经验的晚期结直肠癌中医最优动态干预治疗策略探索性研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对象
        3 研究内容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五 杨宇飞教授不同中医干预治疗策略的中药用药规律探索
        1 研究背景
        2 研究对象
        3 研究内容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3)晚期结肠癌化疗剂量强度的真实世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化疗剂量强度与转移性结直肠癌预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结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1.3 诊断标准
        1.4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化疗方案与剂量强度的真实世界情况
        2.3 疗效评估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5 化疗剂量强度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特征
        3.2 结肠癌化疗药物和化疗剂量强度的临床应用
        3.3 晚期结肠癌化疗剂量强度与疗效
        3.4 晚期结肠癌化疗剂量强度和不良反应
        3.5 晚期结肠癌的中医认识
        3.6 晚期结肠癌临床资料与中医证型规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1. 转移性结肠癌常用化疗方案
附录2. 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TCAE)5.0版

(4)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诊疗指南
    1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与随访
        1.1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定义
        1.2 结直肠癌确诊时肝转移的诊断常规
        1.3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监测
        1.4 结直肠癌肝转移灶达到NED后的随访
        1.5 结直肠癌及其肝转移的相关基因检测
        1.5.1 RAS检测
        1.5.2 BRAF检测
        1.5.3 错配修复基因(MMR)/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
        1.5.4 UGT1A1检测
        1.5.5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检测
        1.5.6 其他
    2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防
        2.1 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术
        2.2 结直肠癌确诊时无肝转移(及其他远处转移)的新辅助治疗
        2.2.1 中低位直肠癌
        2.2.1. 1 联合放化疗或放疗
        2.2.1. 2 肝动脉和肿瘤区域动脉联合灌注化疗
        2.2.2 结肠癌
        2.3 无转移结直肠癌患者术中门静脉化疗、腹腔化疗
        2.4 无转移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的辅助治疗
    3 MDT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治中的作用
    4 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的手术及其他毁损治疗
        4.1 手术治疗
        4.1.1 适应证
        4.1.2 禁忌证[9,15,113](3a类证据,B级推荐)
        4.1.3 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肝转移
        4.1.4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
        4.1.5 肝转移灶手术方式的选择[136-139](3b类证据,B级推荐)
        4.1.6 肝转移灶切除术后复发和肝外转移灶的切除
        4.2 可以达到NED状态的肿瘤局部毁损治疗
    5 可达到NED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及辅助治疗
        5.1 新辅助治疗
        5.1.1 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肝转移
        5.1.2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
        5.2 肝转移灶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
    6 无法达到NED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
        6.1 治疗策略
        6.1.1 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无法达到NED的肝转移
        6.1.2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的无法达到NED的肝转移
        6.2 治疗方法
        6.2.1 系统性化疗和肝动脉灌注化疗
        6.2.2 局部毁损治疗
        6.2.2. 1 消融治疗
        6.2.2. 2 放射治疗
        6.2.3 其他治疗方法
第三部分附录
    附录1推荐级别的分类
    附录2结直肠癌分期
    附录3临床危险评分(CRS)
    附录4分子靶向药物简介
    附录5化疗方案
    附录6 PD-1单抗免疫治疗

(7)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诊疗指南
    1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与随访
        1.1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定义
        1.2结直肠癌确诊时肝转移的诊断常规
        1.3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监测
        1.4结直肠癌肝转移灶达到NED后的随访
        1.5结直肠癌及其肝转移的相关基因检测
        1.5.1 RAS检测
        1.5.2 BRAF检测
        1.5.3错配修复基因(MMR)/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
        1.5.4 UGT1A1检测
        1.5.5 HER2检测
        1.5.6其他
    2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防
        2.1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术
        2.2结直肠癌确诊时无肝转移(及其他远处转移)的新辅助治疗
        2.2.1中低位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注:高位直肠癌即肿瘤下缘距肛缘12 cm以上者,其新辅助治疗参照结肠癌)
        2.2.2结肠癌的新辅助治疗
        2.3无转移结直肠癌病人术中门静脉化疗、腹腔化疗
        2.4无转移结直肠癌病人根治术后的辅助治疗
    3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模式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治中的作用
    4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的手术及其他毁损治疗
        4.1手术治疗
        4.1.1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4.1.2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肝转移的手术治疗
        4.1.3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的手术治疗
        4.1.4肝转移灶手术方式的选择(3b类证据,B级推荐)
        4.1.5肝转移灶切除术后复发和肝外转移灶的切除
        4.2可以达到NED状态的肿瘤局部毁损治疗
    5可达到NED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及辅助治疗
        5.1新辅助治疗
        5.1.1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肝转移的新辅助治疗
        5.1.2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的新辅助治疗
        5.2肝转移灶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
    6无法达到NED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
        6.1治疗策略
        6.1.1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无法达到NED状态的肝转移
        6.1.2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的无法达到NED状态的肝转移
        6.2治疗方法
        6.2.1系统性化疗和肝动脉灌注化疗
        6.2.2局部毁损治疗
        6.2.3其他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诊疗流程
第三部分附录

(9)杨宇飞教授健脾补肾解毒法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一: 晚期结直肠癌内科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结直肠癌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研究背景
    参考文献
研究一: 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和替吉奥胶囊治疗方案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二: 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呋喹替尼治疗方案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三: 健脾补肾解毒法纯中医治疗方案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总结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10)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化疗改善湿热蕴结型结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1.6 治疗方法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对比
        2.2 治疗前后免疫细胞功能对比
        2.3 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对比
        2.4 中医症候对比
        2.5 治疗前后KPS评分对比
        2.6 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对比
        2.7 治疗安全性对比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结肠癌治疗的研究
        1.1 手术治疗
        1.2 化学药物治疗
    2 中医对老年中晚期结肠癌的认识
    3 加味葛根芩连汤的组方分析及相关研究
        3.1 方药组成
        3.2 方药配伍意义
    4 加味葛根芩连汤可提高结肠癌术后患者化疗疗效
    5 加味葛根芩连汤可改善结肠癌术后患者CD3+、CD4+、GD4+/CD8+、NK细胞水平
    6 加味葛根芩连汤可改善结肠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7 加味葛根芩连汤可减轻化疗毒副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自拟济生五草方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瘀毒型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D]. 吴梦雪.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晚期结直肠癌中医优势人群判别模型的建立与动态治疗策略的探索[D]. 徐钰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晚期结肠癌化疗剂量强度的真实世界研究[D]. 褚雪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J]. Chinese College of Surgeons,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Chinese Society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Chinese Society of Surger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Chinese Society of Colorectal Surgery,Chinese Society of Surger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Section of Colorectal Oncology,Chinese Society of Oncolog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Colorectal Cancer Professional Committee,Chinese Anti-Cancer Association;Colorectal Cancer Professional Committee,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Colorectal Cancer Expert Committee,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hinese College of Colorectal Surgeons,Chinese College of Surgeons,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Metastasis Research Committee,Anorectal Branch of 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Professional Committee,China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Promotive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03)
  • [5]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Ⅴ 2020)[J]. 朱德祥,任黎,许剑民.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1(01)
  • [6]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V2020)[J].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胃肠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结直肠肿瘤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肿瘤转移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专业委员会.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1(01)
  • [7]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J]. 朱德祥,任黎,许剑民.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1(01)
  • [8]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J].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结直肠肿瘤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肿瘤转移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专业委员会.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0(12)
  • [9]杨宇飞教授健脾补肾解毒法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江海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化疗改善湿热蕴结型结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D]. 孙栋.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