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癜风患者精神焦虑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玲[1](2021)在《SCL-90量表用于白癜风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中医证型的关系》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采用自制白癜风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SCL-90量表中文版(1984年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王征宇翻译)进行问卷调查,评估SCL-90量表用于白癜风患者心理状况调查的可行性,统计白癜风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心理健康状况,同时根据中医证型分组,比较不同证型白癜风患者的心理状况是否存在差异。研究方法:1.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我院皮肤科门诊350例白癜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每份量表的各题得分录入数据库,对SCL-90量表应用于白癜风患者的项目区分度、信度和效度进行验证研究。2.采用统一的自制白癜风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收集整理350例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等。自制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治疗史、病程、首发季节、病情进展季节、皮损严重程度、皮损部位、临床分型、分期等,并且四诊合参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3.SCL-90量表的90个项目可归类为9个维度(包括焦虑、抑郁、躯体化等),根据中医证型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在每个维度评分情况,并对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4.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所有调查资料,运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信度检验包括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效度检验采用结构效度等。对变量用均数、百分比作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多因素之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统计结果的显着性检验水平P=0.05,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1.SCL-90量表除第60题的项目区分度较低(0.205),其余项目均在0.3以上,其中有80个题目的项目区分度超过0.4,该量表的项目区分度大致较高,能较准确的反应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2.SCL-90总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960,分半信度为0.929;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在0.606~0.849之间,分半信度在0.637~0.862之间,总量表和分量表的信度较好,即测试结果可靠性较强。3.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707~0.877之间;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介于0.446~0.766之间。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较高,且优于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有八个分量表提取的公因子不唯一,且累计方差贡献率偏低。总量表的效度较好,分量表效度欠佳,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大致良好。4.男性患者131例,女性患者219例,男女比例0.60:1;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34.84±12.78岁,男性和女性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吸烟史者58例,有饮酒史者98例;61例患者出现同形反应;150例(42.86%)患者病程不超过1年;白癜风容易于春夏季节出现以及加重;将近70%的患者皮损面积占体表面积1%以下;白斑好发于面部、颈部、手部、躯干部位;33.14%患者考虑存在心理障碍。5.节段型患者92例,寻常型219例,混合型7例,局限型32例。快速进展期106例,进展期164例,稳定期80例。辨证为气血不和证患者137例,肝郁气滞证110例,肝肾不足证47例,脾胃虚弱证44例,经络瘀阻证12例。6.肝郁气滞证患者较其他证型患者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OBS、INT、DEP、ANX、HOS、PHO、PAR、PSY这8个维度中,肝郁气滞组平均分最高,经LSD检验,肝郁气滞组与其他四组患者分别在某几个维度评分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肝郁气滞证患者较气血不和证患者更容易出现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这几个方面的心理问题;在强迫症状、抑郁、精神病性等心理健康方面均比脾胃虚弱证和经络瘀阻证患者更容易出现问题;在焦虑、抑郁、精神病性等方面比肝肾不足证患者更容易出现不良心理情绪。结论:1.SCL-90量表具有良好的项目区分度、在白癜风患者的心理调查中,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较好,分量表的结构效度欠佳,但基本适用于对白癜风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2.不同中医证型的白癜风患者心理情况存在差异,在辨证施护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适当辅以心理疏导等治疗。
程甜甜[2](2021)在《不同严重程度儿童斑秃患者临床风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描述中国北方地区儿童斑秃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究轻度和重度斑秃患儿的临床风险因素,分析不同严重程度斑秃患儿的中医证型特点和毛发镜特征。方法:本研究属于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纳入我院2018.1.1到2020.9.31间所有儿童斑秃患者。诊断标准为临床可见斑片状脱发区,皮肤镜下显示黄点征、叹号发等。我们收集患儿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包括临床照片、毛发镜照片、性别、年龄、地区、病程、诱因、指甲状况、合并症和既往病史等。我们根据患儿初次就诊时望闻问切等信息辨别中医证型,使用SALT评分评价斑秃严重程度,并比较各组患儿临床风险因素、中医证型特点和毛发镜特征。结果:临床风险因素分析:一、斑秃患儿的三间分布:共纳入308例斑秃患儿,其中轻度患儿111例,中度24例,重度170例。由于中度斑秃患儿样本量不足,本研究仅分析轻、重度斑秃患儿。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发现重度斑秃患儿发病年龄更小(B=-0.168,P<0.001)。我们以轻度斑秃为对照,分析初次发病年龄与重度斑秃的关系,绘制了 ROC曲线,得到cut-off值为3岁,即:若患儿初次发病年龄在3岁以下,临床转化为重度斑秃的可能性更大(AUC:0.706,CI:0.646-0.707)。在这次研究中,男孩斑秃患病例数少于女孩(1:1.21),但轻、重度斑秃与性别关系不大(X2=0.002,P=0.967)。大部分患儿体重在正常范围内,但是轻度患儿与重度患儿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63,P=0.023)。就诊患儿以城市居民为主,轻度患儿主要来自北京地区,重度患儿广泛分布于河北、北京、山东等华北平原,但轻重度患儿无明显城乡差异(X2=0.043,P=0.836)。临床特征:本研究中患儿斑秃初次发作时表现为轻度的有240例,占总例数85.41%。但截至记录时,轻度患儿111例(39.5%),重度170例(60.5%)。轻度患儿以斑片型为主(104例),重度患儿以普秃为主(104例)。匍匐型、中央型和网状型较少见,共13例,约4.62%。数据录入时轻、重度斑秃患儿处于进展期、恢复期和稳定期的例数(X2=0.987,P=0.61)、甲损害的例数(X2=2.608,P=0.106)均没有显着差异。两组患儿的病程(X2=81.559,P<0.001、家族史(X2=6.155,P=0.013)均有显着差异。合并症:在斑秃发病期,出现合并症的轻、重度斑秃患儿分别为17例、51例,重度斑秃患儿出现合并症的频数显着高于轻度患儿(X2=7.894,P=0.005)。重度斑秃患儿多合并特应性皮炎(占重度斑秃患儿13.1%)、过敏性鼻炎(占重度斑秃患儿4.7%)、荨麻疹(占重度斑秃患儿3.5%)等。轻度斑秃患儿常见的合并症是特应性皮炎(占轻度斑秃患儿8.1%)、过敏性鼻炎(占轻度斑秃患儿3.6%)、甲状腺疾病(占轻度斑秃患儿2.7%)。其中合并特应性皮炎的轻、重度斑秃患儿各9例、37例,以特应性皮炎为暴露因素,两组有显着差异(X2=9.148,P=0.002)。诱发因素:心理压力引起的轻、重度斑秃患儿分别为39例、43例。以不良生活作息为诱因的斑秃患儿中,轻度6例,重度13例。疾病诱发的斑秃轻度6例,重度33例。无明显诱因的,轻度60,重度81例。诱发因素具有显着差异(X2=12.769,P=0.005)。中医证型分析:两组患儿都以肝郁脾虚型最多见。轻度患儿最常见肝郁脾虚证(52例)、湿热蕴肤证(19例)、风寒束表证(14例),重度患儿以湿热蕴肤证(58例)、肝郁脾虚证(41例)、气血亏虚证(23例)为主。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X2=27.844,P<0.001)。毛发镜指征分析:两组最常见完好存在的毛囊开口,分别为轻度106例(占轻度斑秃患儿95%)和重度168例(占重度斑秃患儿98%)。对比两组患儿的皮肤镜表现,我们发现轻度患儿多见黑点征(轻度93/111,83.78%;重:118/170,69.41%)、叹号发(74/111,66.66%;84/170,49.41%)、三角发(42/111,83.78%;37/170,69.41%)、直立发(68/111,61.26%;60/170,35.29%)、念珠菌样发(17/111,15.31%;8/170,4.71%)(P<0.05),重度患儿较多见集群黄点(8/111,7.20%和 35/170,20.58%)(P<0.05),而单个黄点、完好存在的毛囊开口、毳毛、锥形发、白点征、猪尾发的频率没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重度斑秃的临床风险因素有初次发作时患儿年龄、诱因、家族史、免疫系统合并症。斑秃患儿发生重度斑秃的可能性与集群黄点的毛发镜表现成正相关。中医辩证分型多见肝郁脾虚证,临床治疗中应对患儿进行情绪调节,心理干预,健脾和胃、疏肝解郁。
桂艳鸾,吴纪园[3](2021)在《白癜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血浆β-内啡肽水平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白癜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收治的白癜风患者8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版(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情绪评分并评定焦虑或抑郁状态的严重程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组血浆β-内啡肽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HAMA、HAMD、SCL-90评分,以及血浆β-内啡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进展期患者血浆β-内啡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观察组中节段型患者血浆β-内啡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寻常型患者;观察组中皮损位于暴露部位患者血浆β-内啡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暴露部位患者;观察组焦虑患者血浆β-内啡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焦虑患者;观察组抑郁患者血浆β-内啡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抑郁症状表现患者。结论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参与了白癜风的发病,患者血浆中β-内啡肽水平可能与患者情绪互相影响并作用于白癜风。
赵晨晖[4](2021)在《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白癜风与甲状腺疾病相关指标(TGAb、TPOAb、TRAb、TSH、T3、FT3、T4、FT4)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以下数据库:CBM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知网、PubMed、SCIE、Cochrane,限定检索范围为建库至2019年11月全部公开发表的中文及外文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计算合并患病率及其95%可信区间(CI),综合分析白癜风与甲状腺疾病及其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35篇文献,其中白癜风组共收集78263人,对照组共收集149544人。白癜风组TPOAb、TGAb、TRAb阳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指标TSH、T3、FT3、FT4的改变高于对照组。桥本甲状腺炎、Graves病、甲状腺瘤、甲减、亚临床甲减、甲亢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密切相关。对白癜风患者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检查应更加关注,以期发现潜在的甲状腺疾病并进行监测及进一步的治疗。
李强,丁明,刘丹,王清玉,陈红,陈杰,毕世鹏,李鸣,黄峰,焦彬[5](2021)在《白癜风复发因素回顾性调查与统计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总结与分析白癜风复发因素,为降低白癜风复发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痊愈或稳定≥6个月白癜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白癜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回顾性分析空军特色医学中心1 780例门诊白癜风患者,共纳入207例,其中复发组67例,对照组140例,复发率32%。白癜风复发率与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皮损部位、病程、疾病活动性、皮损面积、诱因、临床分型及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均无相关性(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OR=1.32)、焦虑状态(OR=1.24)、春季复发(OR=1.01)及重大手术史(OR=1.89)是白癜风的复发因素。结论:白癜风复发与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春季复发、精神因素及重大手术史密切相关,与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性别、病程及病情分期等临床特征均无关。临床上针对白癜风复发的高危因素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可能有助于降低复发率。
热沙拉提·依孜则[6](2020)在《复方驱虫斑鸠菊对氢醌脱色致小鼠白癜风模型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复方驱虫斑鸠菊对皮肤外涂氢醌建立脱色C57BL/6小鼠白癜风模型的治疗作用,为复方驱虫斑鸠菊的临床前研究提供实验支持。方法:采用氢醌软膏外涂皮肤复制C57BL/6小鼠白癜风模型:C57BL/6小鼠,SPF级,128只,雌雄各半,用2.5%氢醌软膏外涂皮肤连续造模20天,造模动物皮肤均出现白斑,根据随机数字表按皮肤白斑大小分组,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自然恢复组、他克莫司软膏组、白癜风胶囊组、复方驱虫斑鸠菊低、中、高剂量组,16只/组,雌雄各半;按20mL/kg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溶媒,其它各组给予相应药液,每日1次,连续30天。隔天肉眼观察毛发脱色及脱色面积,拍照并进行毛发脱色评估,治疗结束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酪氨酸酶(TYR)、丙二醛(CHE)、胆碱脂酶(MDA)含量,取皮肤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法对含黑色素的毛囊进行计数。结果:1)照片评分:自然恢复组、他克莫司软膏组、白癜风胶囊组、复方驱虫斑鸠菊低剂量组、复方驱虫斑鸠菊中剂量组、复方驱虫斑鸠菊高剂量组招聘评分高于空白对照组,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克莫司软膏组、白癜风胶囊组、复方驱虫斑鸠菊低剂量组、复方驱虫斑鸠菊高剂量组照片评分高于自然恢复组;复方驱虫斑鸠菊中剂量组评分低于他克莫司软膏组、白癜风胶囊组;复方驱虫斑鸠菊高剂量组照片评分高于复方驱虫斑鸠菊低、中剂量组;2)有黑色素的毛囊数所占比例:模型组对照、自然恢复组、他克莫司软膏组、白癜风胶囊组、复方驱虫斑鸠菊低、中、高剂量组有黑色素的毛囊数所占比例小于空白对照组,自然恢复组、他克莫司软膏组、白癜风胶囊组、复方驱虫斑鸠菊低剂量组、复方驱虫斑鸠菊中剂量组、复方驱虫斑鸠菊高剂量组有黑色素的毛囊数所占比例大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DA:白癜风胶囊组、复方驱虫斑鸠菊低剂量组MDA值低于模型对照组、自然恢复组,复方驱虫斑鸠菊中剂量组MDA值高于白癜风胶囊组、复方驱虫斑鸠菊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TYR值:空白对照组、白癜风胶囊组,自然恢复组、他克莫司软膏组、复方驱虫斑鸠菊低剂量组、复方驱虫斑鸠菊中剂量组、复方驱虫斑鸠菊高剂量组TYR值大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脾脏系数:他克莫司软膏组、白癜风胶囊组雄性小鼠脾脏系数小于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自然恢复组、复方驱虫斑鸠菊中剂量组,复方驱虫斑鸠菊高剂量组雄性小鼠脾脏系数小于自然恢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雌性小鼠脾脏系数大于空白对照组,自然恢复组、他克莫司软膏组、白癜风胶囊组、复方驱虫斑鸠菊低剂量组、复方驱虫斑鸠菊中剂量组、复方驱虫斑鸠菊高剂量组雌性小鼠脾脏系数小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胸腺系数:雄性和雌性小鼠胸腺系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驱虫斑鸠菊能够促进TYR含量增加,降低CHE、MDA水平,促进有活性的黑素细胞增生,从而促进黑素的生成,毛发脱色评分也明显降低,对C57BL/6小鼠白癜风模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可能与白癜风胶囊有同样的治疗作用。
桂艳鸾[7](2020)在《白癜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血浆β-内啡肽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水平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白癜风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的焦虑、抑郁评分与血浆β-内啡肽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差异的比较,分析在白癜风发病中精神心理因素和β-内啡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发病机理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门诊确诊的85例白癜风患者作为病例组,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进行情绪评分以及评定焦虑或抑郁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对两组人群血浆中β-内啡肽、CGRP的水平进行检测,探讨白癜风发病及病程中神经精神因素与血浆β-内啡肽、CGRP变化的相关性。结果:白癜风患者血浆中β-内啡肽、CGRP水平分别为(23.82±14.16)pg/ml及(78.19±22.89)pg/ml,与健康对照组血浆中β-内啡肽、CGRP水平(13.01±4.85)pg/ml及(52.78±12.21)pg/ml相比较,明显升高,两组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白癜风患者HAMA、HAMD、SCL-90评分也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病例组中进展期患者血浆中β-内啡肽、CGRP水平分别为(25.45±15.1)pg/ml及(82.04±21.49)pg/ml,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血浆中β-内啡肽、CGRP水平(18.55±8.94)pg/ml及(65.68±23.35)pg/ml,两组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进展期、稳定期患者血浆β-内啡肽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1);进展期患者血浆CG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1);稳定期患者较健康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病例组中节段型患者血浆中β-内啡肽、CGRP水平分别为(30.11±18.95)pg/ml及(87.7±20.12)pg/ml,明显高于寻常型患者血浆中β-内啡肽、CGRP水平(19.64±7.4)pg/ml及(71.85±22.59)pg/ml,两组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寻常型、节段型患者血浆β-内啡肽、CG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1);白癜风患者血浆中β-内啡肽、CGRP水平与HAMA、HAMD、SCL-90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0.31,0.25,0.27,0.53,0.52,p均<0.01),β-内啡肽与CGRP水平也呈正相关(r值为0.64,p<0.01)。结论:1.白癜风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症状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表示白癜风患者存在着焦虑和抑郁。2.β-内啡肽无论在寻常型、节段型,还是进展期、稳定期,其血浆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β-内啡肽可能与白癜风的发病有关。3.白癜风患者焦虑、抑郁的评分与血浆β-内啡肽、CGRP水平呈正相关,推测β-内啡肽、CGRP与焦虑、抑郁精神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计翔[8](2020)在《308nm准分子光治疗局限性白癜风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308nm准分子光联合白癜风胶囊、转移因子胶囊口服及外用药物治疗局限性白癜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探讨分析白癜风患者的精神状态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我科门诊确诊的60例非节段型及未定类型的局限性白癜风患者,共112处皮损。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30人。治疗组(共53处皮损),予以308mn准分子光局部照射治疗(每周1次),同时口服白癜风胶囊(每日2次,每次4粒)、转移因子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局部外用曲咪新乳膏治疗(每日2次)。对照组(共59处皮损),口服白癜风胶囊(每日2次,每次4粒)、转移因子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局部外用曲咪新乳膏治疗(每日2次)。治疗1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或抑郁自评量表对其中40例白癜风患者进行问卷评测,与4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比较,评定患者精神状态,分析精神状态与白癜风的相关性。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显效率分别为67.92%、27.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分别为88.68%、57.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不同部位皮损疗效不同,面颈部皮损(27处)、躯干及四肢部皮损(19处)、肢端部皮损(7处)治疗的显效率分别为77.78%、68.42%、28.57%,三组部位皮损显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按Fitzpatrick皮肤分型,实验组患者属于III型皮损(21处)、IV型(32处),治疗后显效率分别为71.43%、65.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48%、8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6.67%、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白癜风组和健康对照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平均评分分别为(46.70±5.62)、(42.90±4.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癜风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平均评分分别为(48.30±6.03)、(43.10±3.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08准分子光联合白癜风胶囊、转移因子胶囊口服及外用药物治疗白癜风,和单纯口服白癜风胶囊、转移因子胶囊及外用药物治疗白癜风相比,能提高治疗的显效率和有效率。2.308准分子光联合白癜风胶囊、转移因子胶囊口服及外用药物治疗白癜风结果显示,不同部位,疗效有一定差异,面颈部位效果最优,躯干四肢部位次之,肢端部位较差。对于不同类型的皮肤疗效相仿。3.白癜风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焦虑或抑郁倾向。
张秀杰[9](2020)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评估工具的研制及与生存质量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概念变革、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明确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核心范畴,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构建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模式;编制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评估工具,并探讨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与生存质量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慢性皮肤病心理社会适应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概念变革、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遵循Arksey和O’Malley范围研究的原则,检索从2009年1月到2018年12月EMBASE、Pub Med、CINAHL和Psyc INFO收录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并提取相关信息,归纳出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概念变革、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第二部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构建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模式的质性研究基于建构主义扎根理论的方法学,2018年8月起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访谈与观察,访谈资料转录后经过初始、聚焦、轴向和理论编码4个关键阶段,通过不断比较对数据进行迭代编码和分析,直至资料达到饱和,明确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核心范畴,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构建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模式。第三部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评估工具研制及与生存质量关系的量性研究依据范围研究和质性研究结果形成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初始化问卷。5名专家经过2轮评价和修订后,选取33名研究对象进行预调查,评价初始化问卷的内容效度和表面效度;2019年5月10月采用方便抽样对362名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工具包含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问卷、皮肤病生存质量指数、阿森斯失眠问卷、医院焦虑与抑郁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问卷;使用临界比值、区分指数和条目?总分相关系数来删除区分度或相关度低于标准的条目;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问卷的结构效度,应用医院焦虑与抑郁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问卷作为校标来评价问卷的校标关联效度,K组分析检验问卷在已知不同分组间的区分度,Cronbach’sα系数评定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57天后对30名患者再次测量,采用两次测量的相关系数评价问卷的重测信度,总体问卷和各维度的相关系数确定问卷维度与总体的相关性。通过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和路径分析,探讨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与生存质量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结果:第一部分:从2261篇文献中筛选纳入69篇文献,既往研究对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概念的描述多种多样,慢性皮肤病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种族、BMI、睡眠质量、婚姻状况、运动情况、家族史、性格特征和吸烟史等,疾病相关因素如疾病严重程度、病程、临床症状、皮损位置和大小等,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自尊、身体心像、病耻感和自杀倾向等以及社会因素如社会支持、人际交往、性生活、社会接受度和经济等。促进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干预措施如:护士主导的健康教育项目、认知行为疗法、心理行为干预、压力管理和放松训练等。第二部分:于2019年5月质性研究资料达到饱和,共计纳入19例慢性皮肤病患者,对其观察和访谈文本进行初级编码,并将174个初始编码比较归纳出42个主题,通过聚焦、轴向和理论编码形成自我认知、疾病影响、背景因素、生理体验、心理体验、社会体验、积极和消极的心理社会适应8个核心范畴。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模式是当个体面对慢性皮肤病带来的影响时,其以自我认知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情景因素?体验交互作用形成积极或消极的心理社会适应的过程,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要求个体寻求外部资源和/或激发自身的潜能来进行积极心理社会适应。第三部分:基于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和核心范畴,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形成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初始化问卷。经过2轮专家函询,包含64个条目的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问卷内容效度指数是0.996,其包括焦虑/抑郁、自尊、身体心像、病耻感、社会支持和社会交往6个方面,其内容效度指数的变化范围是0.9751.000。预调查33名研究对象发现,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问卷的条目难易合适、模糊和复杂程度适宜。收回有效问卷321份(有效率为88.92%)。根据条目的临界比值、区分指数和条目?总分相关系数删除区分度或相关性不符合标准的条目共计11个。通过多轮探索性因子分析将因子载荷值不符合标准或同时在2个以上因子载荷值大于标准的条目删除,最终包含18个条目的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问卷进入探索性因子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因子,累积贡献率65.435%,条目在相应因子上的载荷值达0.6以上,问卷结构基本与前期构想一致,结合前期理论和内容将3个因子分别命名为情感、自我认知和社会维度。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问卷与医院焦虑与抑郁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问卷得分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826和0.573(P<0.01)。根据有无瘙痒症状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进行K组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问卷总体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34,其3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的变化范围是0.8250.935。问卷重测前后总体得分的相关系数是0.815(p<0.01)。问卷总体和各维度得分的相关系数变化范围是0.7570.952(p<0.01)。慢性皮肤病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与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之间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疾病种类进行亚组分析发现,银屑病和白癜风患者心理社会适应与生存质量总分之间的相关性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就诊方式、婚姻状况、运动情况、教育程度、职业、支付情况、诊断、病程、是否使用过偏方、视觉部位、敏感部位、皮损面积、瘙痒、疼痛、焦虑与抑郁、睡眠情况和社会支持对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焦虑与抑郁、诊断、瘙痒程度、社会支持、疼痛程度、运动情况和视觉部位7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式,联合预测心理社会适应变异量的68.10%。路径分析结果证实多元逐步回归结果,并与构想路径基本一致。慢性皮肤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研究对象就诊机构、就诊方式、年龄、性别、吸烟情况、婚姻状况、运动情况、教育程度、职业、支付情况、诊断、病程、是否使用过偏方、视觉部位、敏感部位、皮损面积、瘙痒、疼痛、焦虑与抑郁、睡眠情况、心理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焦虑与抑郁、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睡眠情况、心理社会适应和敏感部位6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式,联合预测生存质量变异量的68.90%。路径分析结果证实多元逐步回归结果,并与构想路径基本一致。结论:1、明确了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概念变革、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为构建心理社会适应模式和开发评估工具提供了明确的方向。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是以自我认知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情景因素?体验交互作用形成积极或消极的心理社会适应过程,其非线性往复,以动态交互为特征,明确了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核心范畴,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构建出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模式。3、基于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和核心范畴,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研制出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问卷,证实其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客观、准确评估慢性皮肤病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为进一步临床评估和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工具。4、慢性皮肤病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与生存质量呈显着正相关,心理社会适应状况越好,生存质量越高;心理社会适应作为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改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可以提高生存质量水平。5、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比较分析发现,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与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路径有相同,亦有不同,且不同慢性皮肤病间也存在差异,因而应针对慢性皮肤病的临床特点,并综合考虑心理社会适应与生存质量两者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有效可行的干预策略。
郝倩雯[10](2020)在《基于氧化应激学说探讨补乌汤联合308准分子光治疗进展期肝肾不足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文中指出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补乌汤加减联合308nm准分子光治疗进展期肝肾不足型白癜风疗效观察及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观察治疗前后白癜风患者的皮损面积及皮损色素评分的变化,并检测治疗前后白癜风患者外周血SOD、MAD、CAT和GSH-Px等氧化-抗氧化指标,探讨氧化应激与白癜风发病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不足型白癜风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参加本课题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肝肾不足型白癜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补乌汤口服联合308准分子光照射治疗,对照组单纯照射308准分子光,照光治疗均为一周2次。两组疗程均为12周,并分别在治疗前、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皮损面积和皮损色素评分,并根据皮损面积恢复情况判断疗效,记录有无不良反应。此外,分别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SOD、MDA、CAT和GSH-Px等氧化-抗氧化指标水平的变化,并选取15例健康人做正常基数值对照。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计54例进展期肝肾不足型白癜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治疗组28例,对照组26例,健康人组15例,治疗前进行组件一般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治疗组、对照组和健康人组在性别、年龄统计学比较上未见显着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病程统计学比较上,未见显着差异,组间可以比较。1.白斑面积比较: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组间可比性;治疗12周后,两组白斑面积和治疗前相比皆有所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显着(p<0.05),治疗组白斑面积改善优于对照组;2.白斑色素积分比较: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组间可比性;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显着(p<0.05),在色素积分的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疗效比较: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85%;对照组总有效率42.30%,疗效上两组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氧化-抗氧化指标比较:治疗前,与健康组比较(p<0.05),统计学差异显着;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显着。治疗后,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p<0.05),统计学差异显着;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不良反应及复发: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局部或全身过敏等严重不良发应;治疗结束后半年内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治疗组见1人病情反复,对照组有3人复发。结论:补乌汤联合308准分子光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白斑面积、促进白斑色素恢复、减少复发,同时从实验室指标上观察可以调节机体的氧化-抗氧化水平失衡,补乌汤联合308准分子光治疗进展期肝肾不足型白癜风可能通过调节机体的氧化-抗氧化水平失衡从而达到控制疾病的进展及促进色素的复色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二、白癜风患者精神焦虑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癜风患者精神焦虑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SCL-90量表用于白癜风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中医证型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调查工具及形式 |
2.2 SCL-90量表评分标准 |
2.3 白癜风临床分型及分期 |
2.3.1 白癜风分型 |
2.3.2 白癜风分期 |
2.4 白癜风中医辨证分型 |
2.5 患者部分基本特征定义 |
3 统计学分析 |
3.1 SCL-90量表项目区分度 |
3.2 SCL-90量表信度检验 |
3.3 SCL-90量表效度检验 |
3.4 白癜风患者情况统计 |
3.4.1 一般情况 |
3.4.2 临床资料 |
3.5 SCL-90量表与白癜风中医证型的关系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综述 SCL-90量表的应用及信效度 |
参考文献 |
附录2 白癜风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 |
附录3 SCL-90量表中文版 |
致谢 |
(2)不同严重程度儿童斑秃患者临床风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儿童斑秃概述 |
参考文献 |
儿童斑秃西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1 基因表达 |
2 自身免疫 |
3 精神心理因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
4 蛋白质影响 |
参考文献 |
儿童斑秃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1 概述 |
2 西医治疗 |
3 中医治疗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不同严重程度儿童斑秃患者临床风险因素分析 |
第一节 材料和方法 |
1 研究人群 |
2 纳入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4 统计方法 |
5 偏倚处理 |
6 伦理审批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1 儿童斑秃患者社会人口学和流行病学三间分布 |
2 儿童斑秃患者临床特征 |
3 不同严重程度斑秃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 |
4 不同严重程度斑秃患儿的诱因调查 |
第三节 小节和讨论 |
1 儿童斑秃患者流行病学三间分布特征 |
2 斑秃脱发诱因分析 |
3 不同严重程度斑秃患儿的家族史、甲损害分析 |
4 斑秃常见合并症讨论 |
5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第二章 轻、重度儿童斑秃中医证型比较 |
第一节 材料和方法 |
1 研究人群 |
2 诊断、纳入、排除标准 |
3 统计分析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1 斑秃患儿证型分类 |
2 中医证型分布 |
3 小结和讨论 |
第三章 轻、重度斑秃患儿毛发镜特征差异 |
第一节 材料和方法 |
1 研究人群 |
2 设备 |
3 资料搜集 |
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二节 结果 |
1 典型毛发镜特征图像 |
2 毛发镜特征差异 |
第三节 小结和讨论 |
1 儿童斑秃特点 |
2 毛发镜在儿童毛发疾病鉴别中的应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白癜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血浆β-内啡肽水平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仪器与试剂 |
1.2.2 评定焦虑、抑郁及症状 |
1.2.3 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
1.2.4 β-内啡肽水平测定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2组HAMA、HAMD及SCL-90评分比较 |
2.2 2组β-内啡肽水平比较 |
3 讨论 |
(4)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文献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临床资料 |
2.2 Meta分析 |
2.2.1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与白癜风 |
2.2.2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与白癜风 |
2.2.3 TSH与白癜风 |
2.2.4 FT3 与白癜风 |
2.2.5 FT4 与白癜风 |
2.2.6 T3 与白癜风 |
2.2.7 T4 与白癜风 |
2.2.8 TRAB与白癜风 |
2.2.9 Graves病与白癜风 |
2.2.10 桥本甲状腺炎与白癜风 |
2.2.11 甲亢与白癜风 |
2.2.12 甲减与白癜风 |
2.2.13 亚临床甲减与白癜风 |
2.2.14 甲状腺瘤与白癜风 |
2.2.15 甲状腺疾病与白癜风 |
2.3 敏感性分析及偏倚分析 |
2.4 异质性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白癜风复发因素回顾性调查与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疗效判定[5] |
1.2.3 复发标准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2组患者影响复发的因素比较 |
2.3 影响白癜风复发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6)复方驱虫斑鸠菊对氢醌脱色致小鼠白癜风模型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药材 |
1.2 实验动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2 试药给药剂量配制 |
2.3 具体实验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3 统计分析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教师评阅表 |
(7)白癜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血浆β-内啡肽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水平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来源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1 白癜风及其发病机制 |
1.2.2 神经内分泌皮肤免疫系统 |
1.2.3 神经肽与免疫调控 |
1.2.4 神经肽与白癜风免疫机制的联系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白癜风与精神因素的联系 |
1.3.2 神经肽与精神因素的关系 |
第2章 研究内容 |
2.1 临床资料的分析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标本采集与处理 |
2.3.2 焦虑、抑郁及症状的评定方法 |
2.3.3 实验原理 |
2.3.4 操作步骤 |
2.4 统计学方法 |
2.5 技术路线 |
第3章 结果 |
3.1 白癜风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
3.2 白癜风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HAMA、HAMD评分的比较 |
3.3 白癜风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β-内啡肽和CGRP水平的比较 |
3.4 白癜风病例组中焦虑与非焦虑、抑郁与非抑郁的患者血浆中β-内啡肽和CGRP水平的比较 |
3.5 白癜风病例组中不同分期、分型的患者血浆中β-内啡肽和CGRP水平的比较 |
3.6 白癜风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SCL-90 评分的比较 |
3.7 白癜风患者HAMA、HAMD、SCL-90 评分与β-内啡肽、CGRP表达水平的线性相关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308nm准分子光治疗局限性白癜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与材料 |
2 诊断标准 |
2.1 白癜风诊断标准 |
2.2 分型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出组标准 |
2.6 不良反应 |
3 研究方法 |
3.1 治疗方法 |
3.2 收集患者基本信息 |
3.3 疗效评判 |
3.4 心理健康量表测评 |
4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9)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评估工具的研制及与生存质量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慢性皮肤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
1.1.2 慢性皮肤病患者的心理社会研究现状 |
1.1.3 慢性皮肤病心理社会干预研究进展 |
1.2 理论基础 |
1.2.1 Roy适应模式 |
1.2.2 Lazarus和 Folkman情感调节应对 |
1.2.3 Sheldon和 King积极心理学 |
1.3 研究假设和意义 |
1.3.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研究假设 |
1.3.2 研究意义 |
第一部分 :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概念变革、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 |
1 背景 |
2 方法 |
2.1 界定研究问题 |
2.2 确定相关文献 |
2.3 筛选文献 |
2.4 数据可视化 |
2.5 整理、总结和报告结果 |
3 结果 |
3.1 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概念变革 |
3.2 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影响因素 |
3.2.1 人口学因素 |
3.2.2 疾病因素 |
3.2.3 心理因素 |
3.2.4 社会因素 |
3.3 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干预措施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构建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模式的质性研究 |
1 背景 |
2 对象与方法 |
2.1 伦理问题 |
2.2 研究参与者 |
2.3 抽样的方法与过程 |
2.4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2.4.1 形成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
2.4.2 访谈场所 |
2.4.3 正式访谈 |
2.4.4 参与式观察 |
2.4.5 转录 |
2.5 资料分析 |
2.6 文献的应用 |
2.7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慢性皮肤病的影响 |
3.2 背景因素 |
3.3 生理体验 |
3.4 心理体验 |
3.5 社会体验 |
3.6 自我认知 |
3.7 积极心理社会适应 |
3.8 消极心理社会适应 |
4 讨论 |
4.1 心理社会适应是动态变化的结果 |
4.2 自我认知是心理社会适应的核心范畴 |
4.3 心理社会适应的背景因素 |
4.4 心理社会适应的体验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评估工具研制及与生存质量关系的量性研究 |
1 背景 |
2 对象与方法 |
2.1 伦理问题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3.1 形成初始化问卷及条目池 |
2.3.2 信度和效度检验 |
2.4 资料收集工具 |
2.4.1 人口统计学资料调查表(附录D) |
2.4.2 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问卷(附录E) |
2.4.3 皮肤病生存质量指数(附录F) |
2.4.4 阿森斯失眠问卷(附录G) |
2.4.5 医院焦虑与抑郁问卷(附录H) |
2.4.6 领悟社会支持问卷(附录I) |
2.5 资料收集 |
2.6 资料分析 |
3 结果 |
3.1 形成初始化问卷 |
3.2 内容效度 |
3.3 预调查 |
3.4 项目分析 |
3.5 探索性因子分析 |
3.6 验证性因子分析 |
3.7 效标关联效度 |
3.8 K组分析 |
3.9 内部一致信度 |
3.10 重测信度 |
3.11 问卷总体及维度间相关性分析 |
3.12 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与生存质量相关性的分析 |
3.13 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影响因素的分析 |
3.13.1 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单因素分析 |
3.13.2 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3.13.3 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路径分析 |
3.13.4 银屑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单因素分析 |
3.13.5 银屑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3.13.6 白癜风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单因素分析 |
3.13.7 白癜风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3.14 慢性皮肤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4.1 慢性皮肤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
3.14.2 慢性皮肤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3.14.3 慢性皮肤病患者生存质量的路径分析 |
3.14.4 银屑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
3.14.5 银屑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3.14.6 白癜风患者生存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
3.14.7 白癜风患者生存质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4 讨论 |
4.1 项目分析 |
4.2 效度 |
4.3 信度 |
4.4 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
4.5 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 |
4.6 慢性皮肤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 |
5 结论 |
附录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本研究对临床工作和未来研究的启示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基于氧化应激学说探讨补乌汤联合308准分子光治疗进展期肝肾不足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标准 |
1.6 病例中止及退出标准 |
1.7 病例不良反应处理、报告 |
2.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及治疗方法 |
2.2 实验注意事项及疗程 |
2.3 实验观察项目 |
结果 |
1.结果 |
1.1 白斑面积治疗前后分析 |
1.2 白斑色素积分治疗前后分析 |
1.3 疗效前后分析 |
1.4 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分析 |
2.不良反应及复发 |
3.小结 |
讨论 |
1.中医对白癜风的认识 |
1.1 白癜风的中医病名的渊源 |
1.2 白癜风的中医病因病机 |
1.3 白癜风的中医治疗进展 |
2.西医对白癜风的认识 |
2.1 白癜风流行病学特征 |
2.2 白癜风的西医病因病机 |
2.3 白癜风的西医治疗进展 |
3.补乌汤药物组成及分析 |
3.1 具体药物组成 |
3.2 单味药物分析 |
4.308准分子光临床应用 |
5.氧化及抗氧化指标检测的意义 |
结论 |
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白癜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白癜风患者精神焦虑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SCL-90量表用于白癜风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中医证型的关系[D]. 李玉玲.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0)
- [2]不同严重程度儿童斑秃患者临床风险因素分析[D]. 程甜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白癜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血浆β-内啡肽水平相关性研究[J]. 桂艳鸾,吴纪园. 现代医药卫生, 2021(07)
- [4]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D]. 赵晨晖.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5]白癜风复发因素回顾性调查与统计分析[J]. 李强,丁明,刘丹,王清玉,陈红,陈杰,毕世鹏,李鸣,黄峰,焦彬.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21(02)
- [6]复方驱虫斑鸠菊对氢醌脱色致小鼠白癜风模型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 热沙拉提·依孜则.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7]白癜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血浆β-内啡肽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水平相关性研究[D]. 桂艳鸾. 江汉大学, 2020(08)
- [8]308nm准分子光治疗局限性白癜风疗效观察[D]. 计翔.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9]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慢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评估工具的研制及与生存质量关系的研究[D]. 张秀杰.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10]基于氧化应激学说探讨补乌汤联合308准分子光治疗进展期肝肾不足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D]. 郝倩雯.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