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院集团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颖,何栩如,宫芳芳[1](2021)在《紧密型医联体中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探索与研究》文中认为如何解决医联体内人力资源配置不平衡、流动不通畅问题,是推动医联体建设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探索建立"同等"与"差异"并存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促进医联体内人力资源有序流动,推动优秀医疗人才下沉,提升区域内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医联体由"虚"转"实"、由"松散型"转变为"紧密型",为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提供了样板,也为各类紧密型医联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了参考。
管淑慧[2](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研究指明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李倩[3](2020)在《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在分析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对近几年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深入了解江苏省分级诊疗政策、双向转诊、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情况,寻找江苏省深化医疗改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将国外各国经验与江苏省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完善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也为全国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运用罗伯茨模型从控制项目、中间绩效措施以及绩效实施目标三方面共11维结构对各国医疗服务体系现状进行分析;运用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泰尔系数和卫生资源密度指数(HRDI)对江苏省医疗卫生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进行公平性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指数对江苏省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率进行纵向、横向分析。研究结果:1.系统梳理了美国、英国、日本、古巴、泰国五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历史沿革以及现状,得出以下启示:分级诊疗制度的必要性;明确政府及市场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定位;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实行家庭医生制度,限制患者就医选择;重视医疗服务质量,亟须信息公开。2.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1)配置现状:江苏省各项资源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床位数量平稳上升,共增加99229张,增长率为25.3%;医疗机构数量上涨1233个,增长3.85%;卫生工作者共增加149696名,增长率为25.4%;政府财政补助收入增加171亿元,增长率为83.5%;医疗机构总支出费用5年内增长1074亿元,增长率达到56.2%;2018年医护比例为1:1.114;基层医疗机构占医疗机构总数的比例超过90%,医院拥有的床位数量及增速远超基层医疗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均在增加,但诊疗人次比例失衡加重;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率都低于1.5%。(2)配置公平性:江苏省基础医疗资源的配置整体上是公平的,按地域配置的公平性机构数>床位数>卫生工作者,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床位>卫生工作者>医疗机构,整体上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高于按地域配置的公平性,公平程度苏中>苏南>苏北。苏南、苏中、苏北的基础医疗资源密度指数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其中苏北地区的医疗机构密度指数最高,苏南地区床位数和卫生工作者密度指数最高。卫生财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不高,按地域分配相对不公平,按人口配置比较公平,苏北地区财政补助收入的公平性最差,苏南地区的总支出费用公平性最差。南京市的HRDI和增长速度都远高于省内平均水平和其他城市,苏北地区各市的HRDI值最低。(3)配置效率: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较高,2018年综合效率达到0.947,DEA有效的城市共有9个,分别是南京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泰州市、徐州市、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DEA结果弱有效的城市有镇江市、扬州市,DEA结果无效的城市有无锡市和连云港市。2014-2018年江苏省tfpch均小于1,技术变化和纯技术效率变化在降低,除南京市和扬州市其余11座城市的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下降的情况,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下降的趋势。研究结论:1.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1)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2)卫生资源总量稳定增长,结构合理性欠缺;(3)卫生资源配置总体公平,地域间差异较大;(4)卫生资源效率整体较高,部分城市需要调整;(5)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技术效率亟待提高。2.结合国外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2)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构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3)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4)促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疗保险政策杠杆作用:(5)建立居民健康信息库,推进“互联网+医疗”;(6)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夯实分级诊疗根基;(7)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刘立[4](2020)在《MX公司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今的企业发展运行过程中,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的分配状况是否有效、科学,对于企业其他资源的分配与使用具有直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整个企业的优化运营。所以,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MX公司为河北省某国有资本运营和政策性投资平台下属全资子公司,为该集团基金和资本管理平台。MX公司自成立以来,较快组建基金投资平台、业务发展取得较好成绩、经营管理方式由粗到细,各项工作成果获得一致认可。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尤其是MX公司正处于初创期,人力资源配置效果对其发展至关重要,甚至对企业今后的发展速度具有决定作用,若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无疑能为公司快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MX公司目前也已经暴露出专业人才缺乏、人力资源效率低下、激励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人力资源配置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资源,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鉴于以上情况,本文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配置、竞争性国企的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入手,在广泛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其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配置案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在收集MX公司大量一手资料后,从分析人力资源配置管理、人力资源配置制度、人力资源配置定员等现状出发,找出MX公司当前存在的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确立了 MX公司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目标和总体思路,据此探索出MX公司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即确立公司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加强工作分析、优化公司用人机制、建立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公司培训体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及通过“两地联动”,提升人力资源效率等。为保证方案实施效果,最后提出从思想、组织、资金、制度四个方面进行发力,保证运行。根据文章的分析,竭尽全力给予MX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化分配一些意见,打造一支与企业整体发展预期相符合的人力资源队伍,促进企业业务长期向好发展。
薛谭[5](2020)在《“医联体”模式下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以苏北医院医疗集团为例》文中指出基层卫生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困扰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难题,政府虽然曾多次出台相关政策以“强基层”,但基层卫生人才的现状还是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医联体”模式改革是本轮医改的热点,从初步的试点到全方位铺开,由国家卫健委、国家中药局等机构强力推动。毋庸置疑,“医联体”模式改革充分整合了地区性的医疗资源和公共卫生管理力量,对于发展分级诊疗体系、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方便基层群众就医、缓解大医院压力等,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医联体”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才建设问题。如何利用好“医联体”管理上的成功经验和大型公立医院技术上的专业优势为培养基层卫生人才助力,并形成相应的有效机制,是“医联体”模式改革探索的重点内容。本文在梳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以扬州市苏北医院医疗集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的方式,对“医联体”模式下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主旨内容有四:一是“医联体”模式下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机制的概念界定。主要包括国内外分级诊疗体系的模式和内容,国内外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现状,通过归纳比较,精确界定了“医联体”模式下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机制的相关概念。二是在简要回顾总结扬州市“医联体”改革历程和苏北医院医疗集团的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了苏北医院医疗集团的人力资源现状与“医联体”基层人才培养机制的状况。三是通过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医联体”管理人员和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访谈,对该“医联体”基层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了详尽剖析,厘清了当前存在的问题,继而分析了个中原因。如招聘机制不完善,培训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科学等。四是对照原因所系,就“医联体”模式下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如人才招聘过程中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加强紧缺性人才的引进,拓宽招聘渠道,优化招聘流程;在人才培养上要系统地规划培训流程,加强全科医生培训力度,加强专科人才培训,加强师资力量;在激励机制上要提高工资待遇,优化绩效管理,拓宽发展空间等。而上述举措,大部分都要通过“医联体”并结合大型公立医院在技术上的优势和管理上的经验才能顺利实施。因而依托“医联体”的力量,强调“医联体”的作用,无疑是关键之举。
赵航[6](2020)在《H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社会转型期间矛盾日渐突出。基层医疗卫生发展严重滞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关医疗卫生的文件和政策,旨在推动改善基层卫生服务,改革我国整体的卫生服务体系,逐渐形成方便、快捷的卫生服务体系。例如,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决定在2017~2019年由各级财政统筹安排500亿元,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三年提升工程。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选取了广东省H县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立足基层实际情况,引入新公共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内卷化理论深入挖掘在政府推进H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研究发现,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供给端和消费端多种原因导致的经费不足,部分硬件升级项目完成面临高风险;重硬件建设轻人才培养,缺少针对硬件升级后的人员匹配方案,同时高水平人员供不应求;内部管理服务模式落后,服务质量比较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率不高;基本药物目录不能满足临床实际用药需求;信息化建设与远程医疗未曾统一规划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层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本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在现行政策上要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必须提高硬件建设规模与当地实际医疗需求的匹配性,压实管理责任,统筹公卫服务治理,推进“横向医联体”,提高人才建设与硬件建设的匹配性以及制度、结构、技术、管理优化等观点与建议,为政府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周心舒[7](2020)在《紧密型医联体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广州市某紧密型医联体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联体是由多家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通过产权、管理、技术、协议等多种联系方式组成的联合体,通过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的联合,以整合医疗资源为目,为居民提供连续性、整合性以及协同性的健康服务。根据医联体内成员单位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合作程度的深浅,医联体可以分为紧密型、半紧密型和松散型三种。其中半紧密型和松散型医联体内部的医疗机构间联系比较松散,相互合作程度较浅,比较容易组建,但资源整合能力有限。而紧密型医联体是由核心医院直接举办或通过兼并等形式进行组建,不同层级及类别的医疗机构以产权为纽带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能够将医联体内部人、财、物等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投入、管理和配置,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根据医联体三种类型的不同特点,以及结合国家医改相关政策的精神,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紧密型医联体。紧密型医联体是一种由多种联系、多种主体、多种要素协同形成的具有多层次结构,以上下级医院为主体的复杂系统。对于紧密型医联体这样一个复杂系统而言,一方面协同是最具潜力的价值创造和成长方式,协同能力的高低是系统内部资源能否实现合理有效配置的关键;另一方面紧密型医联体的日常运营与管理必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这就要求内部内各成员单位、各业务单元等相关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并且加强协同。因此,有必要对紧密型医联体的协同能力进行评价。基于此,本文构建了紧密型医联体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广州市某典型紧密型医联体为例,验证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对紧密型医联体的系统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医联体是一个复杂系统,由多个医疗机构子系统构成,其运作与管理需要内部各子系统共同参与和配合。研读医联体协同的相关文献,分析协同理论、组织结构理论在医联体管理中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有关协同能力的评价指标,通过文献研究法选取紧密型医联体协同能力的评价指标。然后应用专家咨询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和提炼,在剔除不合理指标和修改部分指标之后,形成包含信息协同能力、战略协同能力、协同关系管理能力、资源协同能力以及外部协同能力5项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的紧密型医联体协同能力指标体系。(2)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首先邀请12位专家对同一层次下两两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打分,然后将打分表的数据归纳汇总,形成群决策矩阵,根据群决策矩阵依次计算出三个级别各指标的权重。(3)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市某紧密型医联体为例,采用综合模糊评价方法对该医联体协同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得出该医联体协同能力属于“较好”的水平,符合我们实地调研了解的该医联体协同能力的实际情况,也验证了本文基于紧密型医联体采用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及构建的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较客观地评价紧密型医联体协同能力的情况,该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践价值。
陈锦华[8](2020)在《我国医联体式分级诊疗模式研究 ——以W市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对健康的需求增长加快、要求不断丰富,如何统筹区域医疗资源,构建合理稳固就医格局,是我国现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的巨大挑战。2009年4月,我国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1],国家启动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医改),要求各层级医疗卫生单位积极推进以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为主要内容的分级诊疗工作。2010年原卫生部等五部委印发《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统筹协调各层级医疗机构医疗资源,推动实施分级诊疗。2012年,《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找准各层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推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和资源帮扶。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施分级诊疗,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有利于统筹医疗资源、提升基层诊疗能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规范就医格局。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文章对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已开展对分级诊疗的研究进行综述,发现目前对分级诊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研究、国际经验研究、现状研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及实践评价研究等方面。本文以利益集团理论和资源整合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证研究法,总结W市实施分级诊疗主要措施有五项:一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二是强化医保政策的刚性引导,三是强化对分级诊疗宣传的柔性引导,四是规范分级诊疗制度,五是强化分级诊疗考核。文章通过对W市分级诊疗现状展开分析,发现W市分级诊疗存在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才短缺、医疗设备缺失、基层医院床位利用率低、双向转诊率下降、患者基层首诊率低、市级医院功能定位不精准等问题。文章采取问卷调查法,通过患者和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认知和满意度展开对W市分级诊疗效果分析发现,一是超过一半比例的患者对分级诊疗不知晓具体内容,医务人员绝大部分能够知晓分级诊疗内容;二是就诊等候时间长短、医疗设备配置是否齐全、是否能够及时判断病情、诊疗的延续性等是影响患者对分级诊疗满意度的主要原因;三是工作环境好坏、医疗设备配置是否齐全、医疗信息是否共享、收入水平高低等是影响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满意度的主要原因;四是导致基层医院难以吸收卫技人才的主要原因有收入水平低、工作环境差、职业发展困哪、学术科研机会少等;五是80%医务人员认为要发挥医联体统筹医疗资源的优势,加大对基层医院在人才培养、医疗设备、诊疗环境、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投入。文章还通过文献研究法,总结借鉴以英国、日本、美国为代表的国外分级诊疗优势经验,对国内五大分级诊疗模式展开分析比较。文章得出W市医联体式分级诊疗目前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分级诊疗宣传效果欠佳,二是基层首诊率低,三是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四是市级医院功能定位不精准,五是双向转诊制度不够完善。针对目前W市医联体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知晓度;加大医疗设备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完善分级诊疗特别是双向转诊制度;打破固有利益关系,回归医院功能定位等,完善W市的分级诊疗模式。并从研究分级诊疗、医保支付、人才引进培养、临床管理、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六个方面规范内部运行机制。本文创新有三点:一是对国内外代表分级诊疗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二是通过患者和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认知和满意度开展问卷调查,对W市分级诊疗效果展开分析研究;三是总结国内外分级诊疗模式优秀经验,创新构建W市分级诊疗模式,规范内部运行机制。本文弥补了对分级诊疗模式研究分析的空缺,对我国分级诊疗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和借鉴参考意义。
陈翔[9](2020)在《自贡市自流井区公共医疗资源配置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自贡市自流井区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老年人口增加,居民健康诉求更加全面,也对公共医疗资源的数量、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优化配置公共医疗资源,一方面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提升人民满意度,另一方面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让医疗卫生事业实现良性发展,已成为目前政府公共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自贡市自流井区为研究范围,采用查阅文献、数据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公共医疗资源及其配置的相关理论,在调查分析自流井区公共医疗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梳理出了自流井区公共医疗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医疗机构布局不合理,区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不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模偏小,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不足,资源闲置现象仍然存在,人力资源较为欠缺,人财物过度集中在大型医疗机构和财政投入不足等。基于统计数据和对问题的分析,本文按照服务供需平衡、资源有效利用、机构合理布局的思路,提出了优化自流井区公共医疗资源配置的建议,包括调整布局,完善层级,整合存量资源,提高信息化水平,出台激励政策引进并留住人才以及完善卫生筹资结构等措施,着力形成科学合理的公共医疗资源配置格局,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本文从公共管理角度分析了自流井区与公共医疗资源配置相关的指标数据,验证了各重要因素对公共医疗资源配置的影响,并基于公共管理基本理论提出了问题解决建议,对自流井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瑞[10](2020)在《县域医共体背景下浙江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调查、分析和比较浙江省典型地区县域医共体前后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状况及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其的影响,总结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不同发展类型和融入医共体各种方式的经验与问题,提出县域医共体背景下促进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政策和策略建议。研究内容:了解调研地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参与县域医共体的方式、做法及其不同参与情况下的发展现状;分析调研地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资源依赖关系、发展态势的影响;提出促进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政策和策略建议。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梳理、总结和明确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及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其影响分析的相关理论、方法和维度;通过现场调研,以浙江省东阳市、桐乡市、余姚市和德清县作为调研地区,针对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现状及前者如何影响后者等关键问题收集定性资料与定量资料;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发展状况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合主题框架法和资源依赖理论分析县域医共体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1.四家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自身发展及融入医共体上不尽相同。发展特色方面,东阳市、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兼有临床、保健服务,前者多年来以中医药为特色,后者2018年开始较为特殊,即集中区域孕产期健康服务资源;德清县妇幼保健院长期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余姚市妇幼保健所于2019年与综合医院合并转型为临床与保健结合的妇幼保健院。融入医共体方式方面,东阳市、余姚市、桐乡市妇幼保健机构以牵头单位或成员单位角色直接参与医共体,而且四家妇幼保健机构加入医共体妇幼健康或公共卫生指导团队,其中德清县妇幼保健院尚未被纳入县域医共体组织架构中,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在指导团队中的力量较弱。2.资源依赖关系体现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与医共体牵头单位之间在客户资源上呈现不同竞争程度的竞争型依赖关系、与医共体各单位之间在妇幼健康管理资源上以存在一致性差异的共生型依赖关系为主。客户资源上,东阳市妇幼保健院与医共体牵头单位之间以高度竞争型依赖为主,桐乡市、德清县妇幼保健院以低度竞争型依赖为主,余姚市妇幼保健机构经历低度到高度竞争型的转变。妇幼健康管理资源方面,东阳市妇幼保健院与医共体各单位的共生型依赖关系呈现更明显的一致性,其余三家的一致性较弱。3.调研地区妇幼保健机构在服务和管理两个层面的发展状况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具有明显差异。基于资源要素分析发展态势得到,桐乡市妇幼保健院拥有较好的资源条件,德清县妇幼保健院的条件型资源优势最弱;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在服务层面的资源结果最优,东阳市妇幼保健院在管理层面优势最强。资源要素之间的关系上,妇幼健康资源整合政策和县域医共体政策对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功能类资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专项整合的作用强于医共体;技术资源及其衍生的关系资源更有助于机构实现管理功能,医共体妇幼保健工作指导团队政策也有一定辅助性效果。结论:调研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妇幼健康水平、县域医共体政策节点与方向等先决条件相似,但其妇幼保健机构在竞争环境、发展历程、融入医共体状况方面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医共体下发展面临不同程度的服务人群基础弱化、指导管理功能受限等问题,同时因参与医共体或整合措施在稳固部分服务人群基础和改善人力、技术资源等方面存在一定机遇。县域医共体背景下各地政府在关注区域妇幼健康服务能力的提升、重视妇幼保健机构及其工作的作用方面存在不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落实服务、管理功能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方面有待加强。建议:政府应充分考虑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实际情况,保障其与医共体协调发展;给予妇幼保健机构适当资源与政策倾斜,促进机构可持续发展;建立妇幼健康统一指导管理机制,维护基层妇幼健康工作网络长效稳定。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应明确自身功能定位,推进保健与临床紧密结合;积极推动对外跨区域协作,增强人才、技术等核心竞争力。
二、医院集团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院集团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紧密型医联体中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探索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罗湖医院集团人力资源体系探索 |
1.1 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 |
1.1.1 实现用人自主权。 |
1.1.2 统一劳动关系。 |
1.1.3 统一基本薪酬福利待遇。 |
1.2 强化基层人才队伍配置 |
1.2.1 建设向社康倾斜的绩效体系。 |
1.2.2 增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
1.2.3 建立积极向上的集团文化。 |
2 成效 |
3 讨论 |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3)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1.2.2 分级诊疗 |
1.2.3 家庭医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
1.2.4 医疗机构 |
1.2.5 医联体 |
1.2.6 卫生资源配置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简要评述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
1.5.1 研究方法 |
1.5.2 资料来源 |
1.6 创新性与不足 |
1.6.1 创新性 |
1.6.2 不足 |
第2章 国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
2.1 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
2.1.1 美国 |
2.1.2 英国 |
2.1.3 日本 |
2.2 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
2.2.1 古巴 |
2.2.2 泰国 |
2.3 五个国家的特点及经验启示 |
2.3.1 特点 |
2.3.2 经验启示 |
第3章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
3.1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 |
3.2 江苏省分级诊疗制度研究 |
3.2.1 分级诊疗制度探索历程 |
3.2.2 分级诊疗政策措施分析 |
3.3 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
3.3.1 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
3.3.2 医疗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
3.3.3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
3.4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障碍 |
3.4.1 医疗服务参与者角度 |
3.4.2 现有政策措施角度 |
3.4.3 医疗资源配置方面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1.1 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
4.1.2 卫生资源总量稳定增长,结构合理性欠缺 |
4.1.3 卫生资源配置总体公平,地域间差异较大 |
4.1.4 卫生资源效率整体较高,部分城市需要调整 |
4.1.5 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技术效率亟待提高 |
4.2 建议 |
4.2.1 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 |
4.2.2 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构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
4.2.3 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
4.2.4 促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疗保险政策杠杆作用 |
4.2.5 建立居民健康信息库,推进“互联网+医疗” |
4.2.6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夯实分级诊疗根基 |
4.2.7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MX公司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2.1 人力资源概念界定及特点 |
2.1.1 人力资源概念界定 |
2.1.2 人力资源的特点 |
2.2 人力资源配置相关理论 |
2.2.1 人力资源配置的概念 |
2.2.2 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基础 |
2.2.3 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4 其他概念界定 |
2.4.1 竞争性商业类国有企业 |
2.4.2 私募股权基金 |
第3章 MX公司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 |
3.1 MX公司基本概况 |
3.1.1 MX公司简介 |
3.1.2 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
3.1.3 组织架构 |
3.2 MX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
3.2.1 人力资源配置管理现状 |
3.2.2 人力资源配置制度现状 |
3.3 人力资源配置定员情况 |
3.3.1 员工数量结构 |
3.3.2 员工学历结构 |
3.3.3 员工年龄结构 |
3.3.4 员工职称结构 |
3.3.5 职业资格结构 |
3.3.6 MX公司人力资源配置问卷调查 |
3.4 MX公司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 |
3.4.1 专业人才缺乏 |
3.4.2 员工队伍结构矛盾突出 |
3.4.3 员工素质与市场竞争要求不匹配 |
3.4.4 工作负荷忙闲不均 |
3.4.5 培训和开发严重不足 |
3.4.6 人力资源薪酬绩效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
3.5 MX公司人力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5.1 河北人才吸附力小 |
3.5.2 公司招聘工作受集团管控较多 |
3.5.3 人力资源规划不清晰 |
3.5.4 岗位制度不全面 |
3.5.5 激励和考核机制不健全 |
3.5.6 员工培训体系不健全 |
第4章 MX公司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的制定 |
4.1 MX公司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目标 |
4.2 MX公司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环境分析 |
4.2.1 内部环境分析 |
4.2.2 外部环境分析 |
4.3 MX公司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思路 |
4.3.1 打造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
4.3.2 坚持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方向 |
4.4 MX公司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具体措施 |
4.4.1 确立公司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
4.4.2 加强工作分析,建立覆盖全员的岗位说明书 |
4.4.3 优化公司用人机制 |
4.4.4 建立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 |
4.4.5 完善公司培训体系 |
4.4.6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人力资源配置优化 |
4.4.7 通过“两地联动”,提升人力资源效率 |
第5章 MX公司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保障措施 |
5.1 思想保障 |
5.2 组织保障 |
5.3 资金保障 |
5.4 制度保障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MX公司人力资源现状调查问卷员工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医联体”模式下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以苏北医院医疗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思路 |
1.2.3 研究方法 |
1.2.4 资料分析 |
1.2.5 质量控制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医联体” |
2.1.2 基层卫生人才 |
2.1.3 培养机制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激励理论 |
第3章 苏北医院医疗集团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基本状况 |
3.1 扬州市“医联体”及苏北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发展历程 |
3.2 苏北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基层卫生人才培养举措 |
3.2.1 加强人才引进 |
3.2.2 突出培训考核 |
3.2.3 注重人员激励 |
3.3 基层卫生人员的问卷调查 |
3.4 对相关管理者的访谈 |
第4章 苏北医院医疗集团基层卫生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原因 |
4.1 苏北医院医疗集团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机制中的存在问题 |
4.1.1 人才引进中的存在问题 |
4.1.2 人员培训中的存在问题 |
4.1.3 激励机制中的存在问题 |
4.2 苏北医院医疗集团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招聘机制不完善 |
4.2.2 培训机制不健全 |
4.2.3 激励机制不科学 |
第5章 “医联体”模式下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机制对策建议 |
5.1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
5.1.1 制定科学的人才引进规划 |
5.1.2 加大高层次紧缺型人才引进力度 |
5.1.3 拓宽招聘渠道 |
5.1.4 优化招聘流程 |
5.2 完善人才培训机制 |
5.2.1 系统地规划培训流程 |
5.2.2 加强全科医生培训力度 |
5.2.3 加强专科人才培训 |
5.2.4 加强师资力量培训 |
5.3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
5.3.1 提高工资待遇 |
5.3.2 优化绩效管理 |
5.3.3 拓宽发展空间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扬州市苏北医院“医联体”基层卫生人才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致谢 |
(6)H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医疗卫生服务 |
1.2.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
1.2.3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
1.2.4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3 简要评述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理论与经验 |
2.1 基本理论基础 |
2.1.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1.2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2.1.3 内卷化理论 |
2.2 境外经验与借鉴 |
2.2.1 美国基层医疗卫生系统改革 |
2.2.2 英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
2.2.3 新加坡医疗保障体系分类 |
2.3 境内经验与借鉴 |
2.3.1 深圳的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 |
2.3.2 重庆市S县合作金融的改革实践 |
2.3.3 医联体的建设经验 |
本章小结 |
第3章 H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 |
3.1 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概况 |
3.2 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情况 |
3.2.1 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目标 |
3.2.2 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概况 |
3.2.3 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资金安排情况 |
3.3 H县医疗卫生服务概况 |
3.3.1 H县的基本情况 |
3.3.2 H县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概况 |
3.3.3 H县医疗卫生服务的职责分工 |
3.4 H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要特点 |
3.4.1 率先开展组建县域内医联体 |
3.4.2 多措并举加快全科医生培训 |
3.4.3 大力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升级达标建设工程 |
3.4.4 切实提高基层医疗人员收入 |
3.4.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一定强化 |
3.4.6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顺利上线 |
3.5 H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满意度调查 |
本章小结 |
第4章 H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部分硬件升级项目完成面临风险 |
4.1.2 硬件升级后的人员匹配方案缺失 |
4.1.3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率较低 |
4.1.4 基本药物目录不满足实际用药需求 |
4.1.5 信息化与远程医疗未统一规划 |
4.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建设规模不适应经济条件 |
4.2.2 内部管理服务模式落后 |
4.2.3 人才扶持政策力度不足 |
4.2.4 公卫服务治理形式化 |
4.2.5 顶层设计与基层实现衔接不畅 |
本章小结 |
第5章 提高H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思路建议 |
5.1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思路 |
5.1.1 量力而行原则 |
5.1.2 主体明确原则 |
5.1.3 公正公开原则 |
5.2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议 |
5.2.1 调整建设规模 |
5.2.2 压实管理责任 |
5.2.3 拓宽资金渠道 |
5.2.4 统筹服务治理 |
5.2.5 推进“横向医联体” |
5.2.6 强化人才建设 |
5.2.7 完善保障机制 |
5.2.8 加强信息建设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紧密型医联体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广州市某紧密型医联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建设医联体是我国医改的重要抓手 |
1.1.2 医联体是复杂系统 |
1.1.3 协同在医联体管理中凸显重要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与研究范围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范围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回顾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紧密型医联体 |
2.1.2 协同效应 |
2.1.3 协同能力 |
2.2 理论基础 |
2.2.1 协同理论 |
2.2.2 组织结构理论 |
2.3 国内外协同能力的评价指标 |
2.3.1 国外关于协同能力的评价指标 |
2.3.2 国内关于协同能力的评价指标 |
第三章 紧密型医联体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3.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3.2.1 信息协同能力 |
3.2.2 战略协同能力 |
3.2.3 协同关系的管理能力 |
3.2.4 资源协同能力 |
3.2.5 医联体外部协同能力 |
3.3 指标的筛选 |
第四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4.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
4.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4.2.1 构造层次结构 |
4.2.2 构造判断矩阵 |
4.2.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4.3 计算指标权重 |
4.3.1 一级指标权重计算 |
4.3.2 二级指标权重计算 |
4.3.3 三级指标权重计算 |
第五章 广州市某紧密型医联体协同能力评价 |
5.1 广州市H医联体概况 |
5.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及步骤 |
5.2.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 |
5.2.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骤 |
5.3 H医联体协同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
5.3.1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
5.3.2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
5.3.3 三级模糊综合评价 |
5.4 评价结果检验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建议 |
6.2.1 研究不足 |
6.2.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紧密型医联体协同能力评价指标的合理程度评判问卷 |
附录2 《紧密型医联体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评判问卷 |
附录3 医联体协同能力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8)我国医联体式分级诊疗模式研究 ——以W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分级诊疗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分级诊疗内涵研究现状 |
1.2.2 分级诊疗国际经验研究现状 |
1.2.3 分级诊疗问题研究现状 |
1.2.4 分级诊疗对策研究现状 |
1.2.5 分级诊疗实践评价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基本框架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基本框架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5 基本概念 |
1.5.1 医联体 |
1.5.2 分级诊疗 |
1.6 相关理论 |
1.6.1 利益集团理论 |
1.6.2 资源整合理论 |
第二章 W市分级诊疗现状及分析 |
2.1 W市简介和分级诊疗概况 |
2.1.1 W市简介 |
2.1.2 W市分级诊疗概况 |
2.2 W市分级诊疗主要措施 |
2.2.1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
2.2.2 强化医保政策的刚性引导 |
2.2.3 强化对分级诊疗宣传的柔性引导 |
2.2.4 规范分级诊疗制度 |
2.2.5 强化分级诊疗考核 |
2.3 W市分级诊疗现状分析 |
2.3.1 W市医联体卫生机构配置 |
2.3.2 W市医疗机构床位配置 |
2.3.3 W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配置 |
2.3.4 W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备配置 |
2.3.5 W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配置利用分析 |
2.3.6 W市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分析 |
2.3.7 W市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以来住院人次增长趋势分析 |
2.3.8 W市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以来县域内就诊率分析 |
2.3.9 W市各级医院诊疗疾病种类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W市分级诊疗效果分析 |
3.1 患者对分级诊疗模式认知与满意度调查 |
3.1.1 患者基本情况 |
3.1.2 患者对分级诊疗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3.1.3 患者对分级诊疗满意度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3.1.4 基于患者角度的分级诊疗维度分析 |
3.2 W市医疗卫生单位医务人员分级诊疗认知与满意度调查 |
3.2.1 医务人员基本情况 |
3.2.2 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3.2.3 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的满意度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3.2.4 基于医务人员角度的分级诊疗维度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W市分级诊疗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存在问题 |
4.1.1 分级诊疗宣传效果欠佳 |
4.1.2 基层医院首诊率低 |
4.1.3 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不足 |
4.1.4 市级医院功能定位不精准 |
4.1.5 双向转诊制度不规范 |
4.2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4.2.1 分级诊疗宣传不力 |
4.2.2 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缺失 |
4.2.3 基层医院卫生人才短缺 |
4.2.4 各层级医院利益难以统一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国内外分级诊疗模式经验及借鉴 |
5.1 国外分级诊疗模式经验及借鉴 |
5.1.1 英国分级诊疗模式 |
5.1.2 日本分级诊疗模式 |
5.1.3 美国分级诊疗模式 |
5.2 国内分级诊疗模式经验及借鉴 |
5.2.1 厦门模式 |
5.2.2 罗湖模式 |
5.2.3 安徽模式 |
5.2.4 上海模式 |
5.2.5 青海模式 |
5.3 国内五大分级诊疗模式分析比较 |
5.3.1 五种分级诊疗模式规范基层首诊方法分析比较 |
5.3.2 五种分级诊疗模式主要措施分析比较 |
5.3.3 五种分级诊疗模式效用分析比较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W市分级诊疗模式构建 |
6.1 W市分级诊疗模式构建 |
6.2 内部运行机制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W市患者分级诊疗知晓与满意度调查表 |
附件2 W市医务人员分级诊疗调查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9)自贡市自流井区公共医疗资源配置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创新和不足 |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公共医疗 |
2.1.2 公共医疗资源 |
2.1.3 资源配置 |
2.1.4 公共医疗资源配置 |
2.2 基本理论 |
2.2.1 供需平衡理论 |
2.2.2 公共资源配置理论 |
2.2.3 区域卫生规划理论 |
第3章 自流井区公共医疗资源配置现状 |
3.1 自流井区社会经济及人口状况 |
3.1.1 自流井区社会经济概况 |
3.1.2 自流井区人口状况 |
3.2 医疗物力资源配置现状 |
3.2.1 公立医疗机构配置状况 |
3.2.2 床位和医疗设备配置状况 |
3.3 医疗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
3.3.1 卫生技术人员数量 |
3.3.2 卫生技术人员质量 |
3.4 医疗财力资源配置现状 |
3.4.1 卫生事业费配置状况 |
3.4.2 医疗机构收入状况 |
第4章 自流井区公共医疗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
4.1 医疗机构配置不完善 |
4.1.1 医疗机构区域布局不均 |
4.1.2 医疗机构层级配置缺失 |
4.2 医疗物力资源配置不均衡 |
4.2.1 床位和设备数量仍不足 |
4.2.2 存量资源的利用率低 |
4.3 医疗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
4.3.1 人力资源结构失衡 |
4.3.2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 |
4.4 医疗财力资源配置水平较低 |
4.4.1 政府资金作用发挥不够 |
4.4.2 卫生支出费用结构不协调 |
第5章 优化自流井区公共医疗资源配置的建议 |
5.1 重视区域医疗机构规划 |
5.1.1 调整医疗机构区域布局 |
5.1.2 完善医疗机构层级配置 |
5.2 整合现有医疗物力资源 |
5.2.1 建立医共体激活资源 |
5.2.2 建立医疗机构信息化平台 |
5.3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
5.3.1 重视培养和吸引专业人才 |
5.3.2 调整人事管理制度 |
5.4 提高财力资源保障水平 |
5.4.1 增加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有效投入 |
5.4.2 优化卫生筹资结构 |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自流井区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2 自流井区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致谢 |
(10)县域医共体背景下浙江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一) 研究背景 |
1.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是专业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基础力量 |
2. 当前我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存在较多问题 |
3. 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
4. 县域医共体建设下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状况亟待理顺 |
(二) 研究现状 |
1.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研究 |
2. 组织生存发展与环境关系理论研究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内容 |
1. 梳理浙江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不同发展类型与融入县域医共体做法 |
2. 分析调研地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的影响 |
3. 提出促进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政策和策略建议 |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 理论基础 |
(二) 资料收集方法 |
1. 文献检索 |
2. 现场调研 |
(三) 资料分析方法 |
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 主题框架法 |
3. 比较分析法 |
(四) 技术路线 |
四、研究结果 |
(一) 调研地区基本情况 |
1. 社会经济条件 |
2. 妇幼健康状况 |
3. 县域医共体建设 |
(二)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类型与融入医共体状况 |
1. 东阳市妇幼保健院 |
2. 余姚市妇幼保健院 |
3. 桐乡市妇幼保健院 |
4. 德清县妇幼保健院 |
(三) 医共体前后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变化 |
1. 经济运行状况 |
2. 人力资源配置 |
3. 基本诊疗服务量 |
4. 接收下级机构转诊量 |
5. 医疗技术水平与服务效率 |
6. 妇幼健康培训指导情况 |
7. 辖区妇幼健康管理情况 |
(四)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与医共体之间重要资源依赖关系分析 |
1. 客户资源上的竞争型依赖关系 |
2. 妇幼健康管理资源上的共生型依赖关系 |
3. 医共体内人力、技术资源的转换方式 |
(五)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资源整合下特殊资源问题分析 |
1. 符号资源上的诉求 |
2. 资金资源上的矛盾 |
3. 管理资源与技术资源上的平衡 |
(六)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态势中资源要素条件与结果分析 |
1. 医共体下机构发展的条件型资源比较 |
2. 医共体下机构发展的结果型资源比较 |
3. 条件型资源对结果型资源的主要影响 |
五、讨论 |
(一) 县域医共体建设下妇幼保健机构需应对更多外部环境问题 |
(二) 推进医共体后县域资源布局不均衡化是制约妇幼保健院发展的重要因素 |
(三) 逐利性很大程度上弱化医共体下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与基层的稳定联系 |
(四) 临床与保健结合型模式是医共体下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有利保障 |
六、结论与建议 |
(一) 结论 |
(二) 建议 |
1. 根据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实际情况确定参与医共体方式,保障二者协调发展 |
2. 给予妇幼保健机构适当资源与政策倾斜,促进机构可持续发展 |
3. 建立妇幼健康统一指导管理机制,维护基层妇幼健康工作网络长效稳定 |
4. 明确机构功能定位,推进保健与临床紧密结合 |
5. 积极推动对外跨区域协作,增强人才、技术等核心竞争力 |
七、创新性与局限性 |
(一) 本研究的价值及创新性 |
(二)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国内外初级妇幼保健服务专业提供机构发展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现场调研工具 |
附件1 调查问卷 |
附件2 访谈提纲 |
附录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医院集团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紧密型医联体中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 王颖,何栩如,宫芳芳. 现代医院管理, 2021(03)
-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3]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D]. 李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MX公司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 刘立. 山东大学, 2020(05)
- [5]“医联体”模式下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以苏北医院医疗集团为例[D]. 薛谭. 扬州大学, 2020(05)
- [6]H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研究[D]. 赵航.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紧密型医联体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广州市某紧密型医联体为例[D]. 周心舒.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8]我国医联体式分级诊疗模式研究 ——以W市为例[D]. 陈锦华.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9]自贡市自流井区公共医疗资源配置问题及对策研究[D]. 陈翔. 西南大学, 2020(01)
- [10]县域医共体背景下浙江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D]. 刘瑞.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