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罗威[1](2021)在《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实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分析嘉应学院理工科专业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实训的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围绕数控车床实训教学场所、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实训评价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为提高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实训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思路。
杨捷,林利茹[2](2021)在《基于CDIO理念的工业机器人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指出目的是基于机器人实训教学的实际需求,结合大连枫叶职业技术院校开设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实训现状,对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探索。通过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融入机器人的实训课程,打造一个"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将教学和评价过程分为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等四个阶段,让实训课程和工程应用技术相结合,通过CDIO教学,让学生在实操中掌握工程应用技术的关键要素,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训中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总结了一套工业机器人实训的教学方法,取得非常好的实训效果,不但屡次在国家、省市机器人应用技术大赛上获奖,还为企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深受企业好评。
常飞[3](2021)在《思政元素融入中职学校数控车削典型零件加工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指出
张书源[4](2021)在《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技术水平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已经成为装备的神经系统,发展电子技术不仅涉及到其本身,同时它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电子技术的依赖越来越高的同时对电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对快速培养电子技术人才的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传统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上的岗位需求存在差距,急需进行并尝试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同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中职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但是我国中职院校因为传统教育方法的落后和与普通高中生源差异的影响,电子专业实践课程的开展存在如下问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不平衡、学习过程中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缺乏以及毕业生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等。本研究基于《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借助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为核心的CDIO工程教育理论将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为支撑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分析目前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现状以及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接着针对中职电子技能实训的改革进行了路径分析,研究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式的教学融入电子技能实训教学中的有效对策,根据现状的研究分析与改革路径及对策的分析,并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标准为依据从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构建,设计开发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实施案例。通过基础型教学案例、综合设计型教学案例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验证与分析。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以CDIO理念来指导中职实训教学,将电子技能训练中单调的重复性训练合理地转化到产品的设计、加工、生产等一系列的工作过程中,以提高学生对于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同时以教育学理论与电子专业实际的深入结合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创新性改革,让技能实训教学在符合学习规律、应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更加符合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刘欣月[5](2021)在《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辽宁省Z职业学院为例》文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镇,国家大力投入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无论是教育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还是中央或者地方的一些财政的政策等,都力求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凸显了国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关注和高度重视。最近几年以来,高职教育稳中有进、良性发展,国家以及社会中很多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均来自于高职院校。高等职业教育通过优质人才培养的方法,以人来带动地域经济的发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带动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是无法离开实训基地,也是无法单靠学校的力量单独发展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等职业学校发展的特色,更是高等职业学校建设的必要存在。无论是学生技能操作方面的学习和进入模拟场景的演练都离不开一所设备先进的、管理到位的、师资条件良好的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与普通高校学生的学习是不同的,高职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之外,更加注重其动手能力的提高以及企业实践经验的培养,这是二者之间的最大差别所在。对于学生本身来讲,他们也是对于自己的动手学习以及亲身实践的环节更加有所需求的。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大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很多高等职业院校而言,都建立了学校内部的实训专门场所。但问题是,这些实训场所能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或者教师的教学需要呢?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权责是否明确,分别都充当的角色都是怎么样的呢?这些问题都在一定层面上成为了阻碍院校实训基地发展的绊脚石。本文以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辽宁省Z职业学院为个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笔者的深入调研来了解此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在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基础上,找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运行不畅、实训资源浪费、建设资金不足以及实训教师队伍能力等问题,分析探讨这些问题的成因,并且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进的建议,如明确校企共建制度,明确双方权责、优化资源配资,增加资金来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实训基地专门管理人员等,希望可以对其他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照的建议。
陈思骑[6](2021)在《虚拟仿真技术在中职“汽车装配”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虚拟仿真技术目前正被广泛应用于实训教学活动中。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专业实训课的教学内容通常包括“汽车装配”。然而,中职“汽车装配”传统实训教学普遍存在实训资源有限,实训室设备保养及维修成本较高等问题。中职院校一直尝试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汽车装配”实训教学中的问题。本研究将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中职“汽车装配”实训教学,以解决“汽车装配”传统实训教学的问题,提高“汽车装配”实训教学效果,提升中职“汽车装配”人才培养质量。此外,研究还就中职“汽车装配”实训教学现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研究以某中职院校参与“汽车装配”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的师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开展深入研究。研究以该中职院校配置的两套适用于“汽车装配”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为平台,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装配与检测》两门专业必修课上开展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研究以“过程哲学教育理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颜元的教育思想”和“主体间性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虚拟仿真教学案例分析,虚拟仿真教学程序设计,虚拟仿真背景下的考核形式等角度开展对虚拟演示、虚拟交互和虚拟考核的研究,以观察“汽车装配”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的效果。研究发现中职“汽车装配”实训教学中存在计算机及网络平台难以适配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中职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实训教学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等问题,并从政府、企业、院校及师生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及建议。同时,研究认为: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中职汽车装配实训教学具备可行性;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中职汽车装配实训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实训教学中实训资源有限,实训设备保养家维修成本高的问题;中职“汽车装配”实训课的“虚拟演示”、“虚拟互动”及“虚拟考核”需要一套具有参考意义和指导价值的教学流程;中职“汽车装配”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的发展,需政府、企业、院校和师生的多方力量。
施阿婷[7](2021)在《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中职信息化实训教学设计实践》文中认为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而中等职业教育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实训教学是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扮演着中职教学中举足轻重的角色,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本文基于工作任务,对实训教学进行系统设计建构并实践教学,探究实训教学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本研究以文献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作为主要手段。文献法用于梳理信息化实训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内涵与特征、理念与方法、模式流程与效果评价四个方面,并详细介绍信息化实训教学设计的模式流程。并从教学前期分析、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设计反思三个方面来落实三个具体的实训案例。采用行动研究进行教学实施,期间采用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实训情况。本研究在行动过程中发现信息化实训教学出现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简单基础、技术含量不高的任务也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敬业、意志等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较难一下子培养;并且实训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对工作任务的熟悉程度不断加深,学生很容易产生“工作倦怠”,没有初期的新鲜感与积极性。在这个过程,需要教师艺术性化解“倦怠”危机,本研究发现采用正面积极的强化,例如荣誉称号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顺利完成实训任务,并为后期学习更高难度的任务,成为专业工作人员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2)实训教学中开发与使用信息化数字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实训教学条件有限,实训手段简单,任务呈现方式没有新意,资源的不充足,实训条件单一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现在信息化手段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学生可以不限时间、地点学习。并且,为满足学习与发展需求,部分学生主动挖掘学习资源,实现自我发展。(3)实训教学信息化的形式为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便利。情境性是实训教学的重要原则与理念,在信息化实训教学中,丰富的资源可以让教师在较短时间内找到所需,搭建“情境”,教师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教学构思上,勇于创新。可以这样说,在信息化实训教学中,便利的信息化资源为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的实现提供可能。本研究的创新点是:在实训中摸索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双高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将人作为完整的人进行信息化实训教学设计,强调工作过程知识;开发与利用数字资源穿越时空限制;并且基于真实的工作任务,创设工作情境,促进学生专业与综合素质的最大发展。
李姿慧,王茎,董昌武,汪莉,贾学昭,高纺[8](2021)在《中医基础类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医基础类课程虽以理论教学为主,但实践教学对学生理解中医基本理论和掌握中医基本技能至关重要。因此,如何结合专业特点和医学教育发展的要求,推动中医基础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是中医临床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安徽中医药大学近年来开展中医基础类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从整合课程内容,修订教学计划,加强自编教材建设,整合实验实训资源,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优化资源管理,加大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开放率,改革实验实训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分析探讨实施中医基础类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路径,以期为提升中医实验实训课程的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积极的作用。
肖翎[9](2020)在《装配式建筑模型在某中职学校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建筑领域也迎来了新的改变,传统的施工方式逐渐被新型化以及工业化的方式所替代,即装配式建筑开始走上现代建筑的舞台。在当下科学与技术共同繁荣的社会潮流中,装配式建筑目前在业内十分兴盛、发展向好,在我国的各个地区中应用广泛,亟需更多的精通装配式建筑中的各种技术与能力兼备的人才并与之相匹配。笔者通过网络查阅信息及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装配式建筑技能型人才比较匮乏,关于在装配式建筑的人才培育方面须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全国多个城市的中职学校把握住此机会已经开始了培养装配式建筑的人才,在教授这方面的课程中通过借助装配式建筑教学模型来完成教学,因此装配式建筑模型在中职的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如何有效的应用意义重大,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本文中对贵州的某中职学校的建筑类专业的师生进行了调研,通过对其分析得到了装配式建筑模型在实践教学中应用的情况,存在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不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学生在基于模型的自主学习中存在意识淡薄等方面的问题。然后针对以上问题结合中职建筑类专业教育的现状和学校装配式建筑实践教学条件从加强装配式建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应用装配式建筑模型进行学习的意识及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为提高教学效果和对装配式建筑模型的这一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规避上述调研发现的问题,笔者在2018级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装配式建筑的学习课堂中进行实践和研究,设计出一份关于较规范的装配式建筑模型在预制保温墙板吊装实训的应用案例,并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的方式,验证笔者所设计和实践的应用案例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将装配式建筑模型与装配式实训类课程相结合,教师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利用装配式建筑模型来辅助实践教学,从应用的情况来说,对于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的效果是显着的。并为中职院校利用装配式建筑模型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师提供参考。经过本文的研究表明,将装配式建筑模型应用于中职实践的教学中,利用其直观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征,来有效的提高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对装配式建筑模型在中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价值性。
徐世东[10](2020)在《产教融合视域下数控实训项目库构建研究》文中认为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本文基于XX地区机械行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地域分散的现状,结合由此给职业学校校外开展生产实训/实践带来的诸多不便,且多数职校学生在正式上岗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和跟岗学习,导致企业培养新人成本增加等等,建设性提出了构建数控实训项目库以对接企业产品的系统解决方案,通过进一步完善数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的教学实践。本文首先就数控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情况,开展了新一轮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构建了生产性实训校企合作教学方案和学生动态管理机制;其次,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把“产学结合”作为提升学校教学的重要措施,将企业产品融入到数控实训项目库中;再次,采取借助1个平台(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立2个团队(数控专业教学团队和技能大师团队),创建3个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企业教室实训基地”和“智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措施,数控专业课程实行一体化教学,项目选用企业的典型零件,建立了数控专业中级工、高级工、技师三级逐级提升的实训项目库,推进课程改革,形成“1+2+1”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实现实训基地开放与共享、提升师资的技能水平等目标。上述举措对于职业教育和校企合作有着重要意义,一是做法创新:数控实训基地企业化的成功转型;二是课程建设创新:建立了企业产品导向的数控实训项目库,开发了贴标机、旋盖机、干燥机、积木螺杆等多套实训项目,作为实训教学、顶岗实习、课题开发、产品研发等项目资源。强调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统一,突出了“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实现了“车间即教室、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学徒、作品即产品”格局,丰富并凸显数控技能课程的重要地位,从而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实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数控车床实训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3 数控车床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3.1 整合实训教学场所,强化实践教学 |
3.2 丰富和完善实训教学内容 |
3.3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
3.4 结合仿真软件进行实践教学,强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
4 实训评价考核方式的改革 |
5 结语 |
(2)基于CDIO理念的工业机器人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工业机器人实训教学现状 |
三、工业机器人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
(一)CDIO模式下的实训项目构思(构思) |
(二)CDIO模式下的实训项目设计(设计) |
(三)CDIO模式下的实训教学实施(实施) |
(四)CDIO模式下的优化和管理评价(运作) |
四、工业机器人实训教学评价 |
(一)改革课程总成绩的评价比重,注重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 |
(二)导入CDIO工程教学模式后,取得的成效 |
1.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
2.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3.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
4.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
5.教学改革后的建设成果: |
五、工业机器人实训教学问题与反思 |
六、总结 |
(4)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 |
1.1.2 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日益重视 |
1.1.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不断加强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CDIO理念研究现状 |
1.3.2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
1.3.3 CDIO理念引入课程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电子技能实训 |
2.1.2 中等职业教育 |
2.1.3 职业能力 |
2.2 理论基础 |
2.2.1 CDIO理论 |
2.2.2 体验学习理论 |
2.2.3 情境认知理论 |
2.2.4 “知行合一”理论 |
2.2.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分析——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
3.1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
3.1.1 就业面向岗位 |
3.1.2 专业培养目标 |
3.1.3 专业知识和技能 |
3.1.4 教学标准分析 |
3.2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
3.2.1 教学目标 |
3.2.2 课程内容及教材分析 |
3.3 课程实施的现状调查分析及问题 |
3.3.1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现状调查 |
3.3.2 调查问卷设计 |
3.3.3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学生卷) |
3.3.4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教师卷) |
3.3.5 调查问卷总结 |
3.4 CDIO理念指导电子技能实训教学改革可行性分析 |
3.4.1 CDIO理念符合电子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
3.4.2 CDIO理念与实训课程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 |
3.4.3 CDIO理念核心与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阶段性重点具有一致性 |
第4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改革路径 |
4.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贴近实际工作岗位 |
4.1.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
4.1.2 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的转变 |
4.1.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块设计 |
4.2 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模块设置,拓宽课程教学资源 |
4.2.1 教学内容中的“破旧立新” |
4.2.2 组装工艺的产品化标准化 |
4.2.3 数据记录规范化和有效化 |
4.2.4 教学资源的合理转化运用 |
4.3 开放自主式应用教学案例设计,增强学生创新思维 |
4.4 多层次电子实训教学体系构建,打造中职实训课标 |
4.5 合理对接CDIO培养大纲与标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
4.6 适用性、前瞻性的实训室建设,优化实训教学环境 |
第5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构建 |
5.1 课程结构设计 |
5.1.1 宏观课程框架结构选择 |
5.1.2 具体内部课程结构构建 |
5.2 课程标准构建 |
5.3 课程目标构建 |
5.4 课程内容构建 |
5.4.1 课程内容选取原则 |
5.4.2 课程内容的项目构建 |
5.5 课程教学评价构建 |
第6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
6.1 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流程 |
6.2 前期准备 |
6.2.1 实践目的 |
6.2.2 实践内容 |
6.2.3 授课对象 |
6.2.4 环境设计 |
6.2.5 教材准备 |
6.3 基础型教学案例 |
6.3.1 环境搭建 |
6.3.2 材料准备 |
6.3.3 案例实施 |
6.3.4 分析调整 |
6.4 综合设计型教学案例 |
6.4.1 材料准备 |
6.4.2 案例说明 |
6.4.3 案例实施 |
6.4.4 考核要求与方法 |
6.5 数据记录与结果分析 |
6.5.1 课程内容满意程度分析 |
6.5.2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分析 |
6.5.3 能力培养作用评价分析 |
6.5.4 考核评价认可程度分析 |
6.5.5 课程综合反馈效果分析 |
6.5.6 课程成绩比较分析 |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与分析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Ⅰ 调查问卷(一) |
附录Ⅱ 调查问卷(二) |
附录Ⅲ 调查问卷(三) |
附录Ⅳ 企业访谈提纲 |
附录Ⅴ 记录表及工作活页 |
附录Ⅵ 教学设计方案 |
附录Ⅶ 任务书 |
(5)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辽宁省Z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教育部门多次将实训基地建设以国家文件的形式提出 |
(二)实训基地的建立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要求 |
(三)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迫切需要 |
(四)学生的实训依赖于实训基地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一)校内实训基地 |
(二)实训基地建设 |
五、研究方法及研究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技术路线 |
六、创新之处 |
第二章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特点、功能及原则 |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特点 |
(一)情境性 |
(二)实践性 |
(三)功能多样性 |
二、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 |
(一)实现人才培养 |
(二)提供社会服务 |
(三)承担职业培训 |
三、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 |
(一)实用性原则 |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
(三)统筹协调原则 |
第三章 辽宁省Z职业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
一、样本选取以及问卷编写 |
(一)样本选取 |
(二)问卷的编写 |
二、辽宁省Z职业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
(一)校内实训基地整体建设 |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来源 |
(三)校内实训基地课时安排及实训内容 |
(四)校内实训基地的师资能力 |
(五)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
第四章 辽宁省Z职业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辽宁省Z职业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校企合作进行不畅 |
(二)实训消耗大及设备更新缓慢 |
(三)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不充足 |
(四)实训基地师资能力不强 |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校企双方寻求合作的出发点不同 |
(二)实训基地信息化程度不高 |
(三)实训基地资金来源和分配不合理 |
(四)学校以及教师个人对于培训不积极 |
第五章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对策 |
一、校企双方深入合作,谋求共赢 |
(一)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习材料 |
(二)校企双方明确权责,各司其职 |
二、建设仿真模拟实训室,提高信息化水平 |
(一)提高实训基地信息化水平,建设仿真模拟实训室 |
(二)充分发挥实训基地教学以外的其他功能 |
三、增加资金渠道,丰富建设资金来源 |
(一)发挥优势,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 |
(二)主动探索,采取组合方式融资 |
四、提升实训基地教师“双师”素质 |
(一)鼓励实训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培训 |
(二)聘请有企业经验的员工进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三: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虚拟仿真技术在中职“汽车装配”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缘起 |
一、我国汽车装配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
二、我国汽车装配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 |
三、汽车装配人才培养的趋势 |
四、传统中职汽车装配实训教学现状 |
五、传统中职汽车装配实训教学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研究价值 |
一、研究的理论价值 |
二、研究的应用价值 |
第三节 研究问题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个案研究法 |
三、比较研究法 |
四、统计分析法 |
五、问卷调查法 |
第五节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现状综述 |
第一节 国外虚拟仿真技术在实训教学中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二节 我国虚拟仿真技术在实训教学中应用与研究现状 |
一、基于虚拟仿真的中职汽车装配实训教学强调与学科的整合 |
二、基于虚拟仿真的中职汽车装配实训教学模式 |
三、基于虚拟仿真的中职汽车装配实训教学解决的问题 |
第三节 研究状况小结 |
第三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虚拟仿真技术 |
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 |
三、教学模式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过程哲学教育理论基础 |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三、颜元的教育思想 |
四、主体间性教育理论 |
第四章 两种中职汽车装配虚拟仿真系统介绍 |
第一节 CAR++汽车仿真模型实训系统——汽车改装演示系统 |
一、系统的操作界面简介 |
二、系统可执行的虚拟操作 |
三、CAR++汽车仿真模型实训系统可开展的实训项目 |
第二节 汽车构造仿真教学系统 |
一、汽车构造仿真教学系统特点 |
二、汽车构造仿真教学系统功能模块 |
第五章 基于虚拟仿真系统下的中职汽车装配实训教学 |
第一节 汽车改装大赛——虚拟演示 |
一、案例概述 |
二、虚拟演示实训过程 |
三、 《汽车装配与检测》课程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应用总结 |
四、虚拟演示仿真实训教学的效果 |
五、CAR++汽车改装演示系统在中职汽车装配实训教学中的作用 |
六、CAR++汽车改装演示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使用建议 |
第二节 汽车起动机的拆装——虚拟互动 |
一、案例概述 |
二、虚拟互动实训过程 |
三、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应用总结 |
四、虚拟演示仿真实训教学的效果 |
五、浙科汽车构造仿真教学系统在中职汽车装配实训教学中的作用 |
六、浙科汽车构造仿真教学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使用建议 |
第三节 汽车组件的装配——虚拟考核 |
一、案例概述 |
二、虚拟考核实训过程 |
三、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虚拟仿真实训考核应用总结 |
四、虚拟考核在中职汽车装配汽车装配实训教学中的作用 |
五、虚拟考核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使用建议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第一节 中职“汽车装配”开展虚拟仿真教学存在的困难 |
一、中职院校计算机及网络平台难以适配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 |
二、中职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实训教学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
三、部分中职学生不了解使用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意义 |
四、中职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与传统实训教学并未实现整合 |
第二节 中职“汽车装配”开展虚拟仿真教学的建议 |
一、政府层面:促进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二、企业层面:关注用户体验,完善产品功能 |
三、院校层面:重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打通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通道 |
四、师生层面:增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
第七章 研究启示、创新、局限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启示 |
一、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中职汽车装配实训教学具备可行性 |
二、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中职汽车装配实训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实训教学中实训资源有限,实训设备保养家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
三、中职“汽车装配”实训课的“虚拟演示”、“虚拟互动”及“虚拟考核”需要一套具有参考意义和指导价值教学流程 |
四、中职“汽车装配”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的发展,需政府、企业、院校和师生的多方力量 |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 |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 |
第四节 研究的展望 |
一、要打破专业的界限,将研究成果推广到专业群建设 |
二、继续跟踪研究中职“汽车装配”虚拟仿真实训教学 |
三、继续跟踪研究本次研究对象,观察研究的远期效果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虚拟仿真教学情况访谈提纲 |
附录B CAR++虚拟演示实训教学反馈调查问卷 |
附录C 虚拟考核指标权重分配问卷调查 |
附录D “汽车改装大赛”虚拟演示教学流程 |
附录E “汽车起动机的拆装”虚拟互动教学流程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7)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中职信息化实训教学设计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化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
1.1.2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行动研究法 |
1.6 研究价值 |
第2章 信息化实训教学的理论基础 |
2.1 信息化实训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
2.1.1 信息化实训教学的内涵 |
2.1.2 信息化实训教学的特征 |
2.2 信息化实训教学的理念与方法 |
2.2.1 信息化实训教学的理念 |
2.2.2 信息化实训教学的方法 |
2.3 信息化实训教学的模式与流程 |
2.3.1 国内外实训教学的模式分析 |
2.3.2 信息化实训教学的模式 |
2.4 信息化实训教学的效果与评价 |
2.4.1 信息化实训教学效果评价设计原则 |
2.4.2 信息化实训教学效果评价的设计 |
2.5 信息化实训教学设计的模式流程 |
2.5.1 实训教学前期分析的设计 |
2.5.2 教学策略制定的设计 |
2.5.3 教学设计反思的设计 |
第3章 信息化实训教学设计的案例 |
3.1 《网店开设与管理》课程内容组织 |
3.2 《店铺定位与装修》的信息化实训教学设计 |
3.2.1 教学前期分析 |
3.2.2 教学策略制定 |
3.2.3 教学设计反思 |
3.3 《图片拍摄与处理》的信息化实训教学设计 |
3.3.1 教学前期分析 |
3.3.2 教学策略制定 |
3.3.3 教学设计反思 |
3.4 《商品发布与推广》的信息化实训教学设计 |
3.4.1 教学前期分析 |
3.4.2 教学策略制定 |
3.4.3 教学设计反思 |
第4章 信息化实训教学设计的实施 |
4.1 实训教学实施的准备 |
4.1.1 教学实施背景 |
4.1.2 教学实施对象 |
4.1.3 教学实施环境 |
4.1.4 教学实施时间 |
4.1.5 教学效果评价工具 |
4.1.6 教学实施安排 |
4.2 第一轮行动研究 |
4.2.1 计划 |
4.2.2 行动 |
4.2.3 观察 |
4.2.4 反思 |
4.3 第二轮行动研究 |
4.3.1 计划 |
4.3.2 行动 |
4.3.3 观察 |
4.3.4 反思 |
4.4 第三轮行动研究 |
4.4.1 计划 |
4.4.2 行动 |
4.4.3 观察 |
4.4.4 反思 |
4.5 实训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
4.5.1 信息化实训教学的成效 |
4.5.2 信息化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
4.5.3 信息化实训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发现 |
5.2 研究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实验前调查问卷 |
(一) 你知道多少 |
(二) 你掌握哪些技能 |
(三) 你对网店开设这份工作的情感态度 |
附录二 访谈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二、参与科研项目 |
三、比赛获奖 |
致谢 |
(8)中医基础类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医基础类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
1. 中医基础类实验实训教学的意义 |
2. 当前中医基础类课程实验实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二、中医基础类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1. 整合课程内容,修订教学计划 |
2. 加强教材建设,编写《实验中医学》教材 |
3. 整合实验实训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
4. 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中医科研思维 |
5. 优化资源管理,加大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开放率 |
6.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 |
7. 完善管理体制与机制,加强实验实训中心教学运行管理 |
三、小结与思考 |
1. 优化和完善教学体系是提升实验实训教学水平的关键 |
2. 完善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和教学管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
3. 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是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
(9)装配式建筑模型在某中职学校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理论上的意义 |
1.2.2 实践上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方法 |
1.5 理论基础 |
1.5.1 “从做中学”理论 |
1.5.2 “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 |
2 装配式建筑模型与中职实践教学的相关概述及剖析 |
2.1 装配式建筑模型的概述 |
2.1.1 装配式建筑模型的概念 |
2.1.2 装配式建筑模型的特点 |
2.1.3 装配式建筑模型的分类 |
2.2 中职实践教学的概述 |
2.2.1 实践教学的概念 |
2.2.2 装配式建筑模型课程的实践教学 |
2.2.3 实践教学的优点及意义 |
2.2.4 中职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 |
2.3 应用研究 |
2.4 中等职业教育建筑类专业实践课程的特殊性及特点 |
2.5 装配式建筑模型对中职学校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
2.6 本章小结 |
3 装配式建筑模型在某中职学校实践教学中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装配式建筑模型的基本应用情况 |
3.2 装配式建筑模型在贵州省某建筑类中职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
3.3 模型在教学中应用情况的调查 |
3.3.1 调查目的 |
3.3.2 调查对象及方法 |
3.3.3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3.3.4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
3.3.5 调查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对策建议 |
4.1 装配式建筑模型在中职实践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4.2 相关的策略及建议 |
4.3 本章小结 |
5 装配式建筑模型在实践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案例 |
5.1 “装配式预制保温墙板吊装”实训教学案例的前情简介 |
5.2 对“装配式预制保温墙板吊装”实训教学的分析 |
5.2.1 “装配式预制保温墙板吊装”实训教学及课程内容分析 |
5.2.2 对授课学生的了解 |
5.3 教学案例框架体系设计 |
5.4 装配式建筑模型应用教学案例的反馈与成效 |
5.4.1 研究个案基本情况 |
5.4.2 装配式建筑模型在实训教学中应用的成效分析 |
5.5 对教学案例实施过程与效果的归纳 |
5.6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装配式建筑模型在中职学校应用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二:装配式建筑模型在中职实训教学中的调查问卷(学生)2 |
附录三 :装配式建筑模型在中职建筑类专业教学中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四 :调查问卷的效度检验表 |
附录五 :教师访谈与座谈内容反馈记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10)产教融合视域下数控实训项目库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宏观层面:产教融合下合作机制的研究 |
1.3.2 中观层面:产教融合下场所空间的建立 |
1.3.3 微观层面:企业导向下产品库的建立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企业产品导向下的数控实训项目库构建理论分析 |
2.1 数控实训项目库的内涵 |
2.1.1 数控实训项目 |
2.1.2 企业产品实训库 |
2.2 数控实训项目库的特点 |
2.2.1 真实性 |
2.2.2 阶段性 |
2.2.3 功能多样性 |
2.3 数控实训项目库的意义 |
2.3.1 促进企业全面支持和参与中职教育 |
2.3.2 有利于缩短毕业生就业适应期 |
2.3.3 增强学生兴趣、提升技能 |
2.3.4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
2.3.5 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
2.3.6 有利于实现学校设施设备功能最大化 |
2.4 数控实训的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
2.4.1 情境学习理论 |
2.4.2 行动导向理论 |
2.4.3 教学做合一理论 |
第三章 数控人才培养调研分析 |
3.1 调研背景 |
3.2 调研目的 |
3.3 调研设计 |
3.3.1 调研思路 |
3.3.2 调研方式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人才需求分析 |
3.4.2 企业对核心技能要求分析 |
3.4.3 岗位群分析 |
3.4.4 数控人才培养分析 |
第四章 数控实训项目库开发方案分析 |
4.1 基于职业能力校企共同体的开发 |
4.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企业教室实训基地”的开发 |
4.2.1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校企合作教学方案 |
4.2.2 “校外企业教室实训基地” |
4.3 数控智慧互动实训室的开发 |
4.3.1 智慧互动实训室建设目标 |
4.3.2 智慧互动实训室实施思路 |
4.4 教师团队的职能开发 |
4.5 学生动态管理机制的开发 |
4.5.1 生产性实习的总体要求 |
4.5.2 生产性实训的组织和管理 |
4.5.3 对参加生产性实训学生的基本要求 |
4.5.4 学生实习岗位的调整 |
4.5.5 学校对参加生产性实训实习的学生考核 |
第五章 数控实训项目库内容构建 |
5.1 数控专业职业能力应用分析 |
5.2 数控实训项目的实现过程——以“剪切块零件”为例 |
5.2.1 分析企业零件 |
5.2.2 提出工艺改进思路 |
5.2.3 工艺改进实施过程 |
5.2.4 项目取得成效 |
5.3 数控实训项目库的发展 |
5.3.1 数控实训项目库的建立 |
5.3.2 数控实训项目选择 |
5.3.3 数控实训项目制定 |
5.4 数控实训项目库的应用延伸 |
5.4.1 编写完成了数控活页教材 |
5.5 以数控项目库构建数控人才培养模式 |
第六章 数控实训项目库应用实践与评估反馈 |
6.1 数控实训项目库应用示例——以“旋盖机固定板零件加工”为例 |
6.1.1 基于企业工作情境的教学过程 |
6.1.2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创新应用 |
6.1.3 贴近企业标准的教学评价 |
6.1.4 创新成效 |
6.2 师资力量明显增强 |
6.3 校企合作深度拓展 |
6.4 人才培养质量显着提升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 参与的科研项目 |
4 实用新型专利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实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罗威. 时代汽车, 2021(22)
- [2]基于CDIO理念的工业机器人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杨捷,林利茹. 继续教育研究, 2021(08)
- [3]思政元素融入中职学校数控车削典型零件加工课程的探索与实践[D]. 常飞. 长春师范大学, 2021
- [4]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 张书源.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5]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辽宁省Z职业学院为例[D]. 刘欣月.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1)
- [6]虚拟仿真技术在中职“汽车装配”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 陈思骑.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7]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中职信息化实训教学设计实践[D]. 施阿婷. 扬州大学, 2021(09)
- [8]中医基础类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J]. 李姿慧,王茎,董昌武,汪莉,贾学昭,高纺.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01)
- [9]装配式建筑模型在某中职学校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肖翎.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10]产教融合视域下数控实训项目库构建研究[D]. 徐世东.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