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化社会图书馆员的素养(论文文献综述)
罗艺[1](2021)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支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助力社会知识体系的不断解构与重塑。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素养需求与结构面临新的变革契机。信息素养成为技术变革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布拉格宣言》、《亚历山大宣言》等国际性纲要文件彰显着信息素养的时代意义,并将信息素养纳入系统的教育计划之中,无容置疑凸显了信息素养在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信息安全意识薄弱等现象频现,其在应对技术变革层面胜任力明显不足。为此,本研究尝试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探究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相关议题。参照美国、欧盟等陆续推出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本研究较为认同信息素养即能力这一概念,并将大学生信息素养界定为大学生发展中所应该具备的信息理解、选择、运用、评价、反思、创造能力。基于对境脉理论和学习者特征理论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理论视角,本文从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两个教育支持维度来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状况、困境表征及教育支持路径。首先,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调研、教育比较、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设计和验证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测量指标体系,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六个省份12所大学近2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而对60余名大学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和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其次,结合大学生信息素养构成和教育支持的相关维度,构建信息素养与教育支持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系的实施构想,注重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力求在分析问题时使得两者互为补充、相互验证。研究发现,在信息素养现状方面,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且教育成效不显着,具体存在的六个方面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受信息影响大但规范意识较弱;大学生信息依赖性强但选择能力较弱;大学生信息获取以网络为主但工具运用能力较弱;大学生接收信息质量参差且评价辨识能力较弱;大学生信息反思意识不强且反思行为较少;大学生信息创造能力不足且缺乏主动性等。在信息素养影响因素方面,研究者进一步分析提出个人特质和外部环境两大教育支持影响因素,个人特质具体是指信息行为极易受到个人特质影响,且不易受大学教育影响而转变;外部环境则囊括大学、网络、社会三方,主要面临以下现实问题:大学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不足;专业师资缺乏;相应教育项目和举措不完善;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未在网络环境中得到充分重视;缺乏系统性成效评估体制机制;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尚未形成良好的氛围等。基于以上发现,归纳得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四项实然困境:其一,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理念滞后;其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化不足;其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多元主体缺失;其四,大学生信息素养政策大学供给匮乏。立足现状和问题,本研究提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支持三个原则构想,分别为“教育模式的个性化与精准化原则”、“教育环境的专业化与规范化原则”、“教育环境的系统化与长效性原则”,同时从大学生个体、大学本身、政府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出发,遵循微观到宏观、外促到到内生、泛化到专业、单主体到全育人的基本思路,提出构建“以内生为核心、大学为重点、网络为依托、全社会共同参与”四位一体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想四条实施路径,以期能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政策制定和管理机制创新提供价值参考。
赵桂叶[2](2021)在《河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每个人都身处日新月异的信息环境中,面对着庞大的信息资源以及参差不齐的信息质量,信息素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们能否更高效地利用信息。当前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令人担忧,多数学生不懂得如何检索文献精准获得想要的信息,对信息的批判性反思能力还不够,信息认知、信息道德、信息能力等难以跟上数字社会发展步伐,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图书馆承担着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阵地,2015年修订通过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强调“图书馆应重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加强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同时,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集合地,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可支持多种类型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时,教学手段非常丰富,教学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以图书馆为载体来加强对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更有可操作性和便利性,能够有效推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方式和手段相对落后,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为探索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优实践道路,本文在教育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研究成果,选取教学科研实力较强的河北省教育厅公布的13所重点骨干大学为调查范围,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进行调查,通过研究与分析,发现在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探索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方式,建构多层次立体化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为其他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康兴飞[3](2020)在《多元参与视角下的美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素养早已成为了新时代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该如何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了信息化给教育提出的重要议题。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信息素养的新型人才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现阶段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核心专业素养,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助推器。美国信息素养运动开展较早,也较早关注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政府、专业性协会组织、高校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其中,汇聚多方资源,共同助力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本文选取美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为研究对象,以“多元参与”这一突出特点为研究视角,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美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中各参与主体的主要参与方式和参与影响展开研究。在意识到教师对于培养人才和提升国力的重要作用后,美国政府开始了围绕促进教师信息化的系列改革。联邦政府发挥基础支持作用,颁布一系列政策法规,拨付专项经费;州教育委员会在教师岗位要求和教师资格认定中明确信息素养要求;各民间专业性组织协会制定相关信息素养标准,为州标准和高校培养计划的制定提供指导意见;各教师教育机构通过设置信息素养类课程和专项项目开展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培训;企业和公共图书馆发挥自身优势,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丰富学习资源。政府的有效干预、民间力量的广泛参与以及教师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作用使美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呈现多元参与局面。同时,这种多元参与中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如联邦政府教育管理权力有限、民间参与不具强制力、信息素养内涵不断变化带来的困扰等。借鉴美国多元力量参与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经验,加快我国教师信息素养教育需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如政策的持续性关注和支持;缩短标准更新周期,与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相结合;鼓励多元力量参与;切实发挥图书馆优势;加强高校与中小学合作等。
钟涵宇[4](2020)在《辽宁地区本科院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用户群体变化以及在线教育普及,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形式和内容也应根据时代的变化、用户需求以及整个社会变化做出相应的转变,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就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未来趋势和必然结果。它充分利用现有的平台技术,使用户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能,培养用户结构化思维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在高校图书馆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情况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了提高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质量,本文以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及其用户进行调查,利用SPSS、EXCEL软件将两次调查结果汇总统计,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和策略,以改善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本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及创新点等内容。第二部分介绍了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及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和用户体验相关概念。第三部分是针对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网页、微信以及其他平台的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进行多角度的调查分析。第四部分是以高校图书馆用户为主体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所收集的数据利用SPSS工具进行统计分析。第五部分提出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从多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提升策略。信息意识方面,用户、高校图书馆两个主体应该提高对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内容方面,丰富并深化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建立特色课程资源,结合线上线下教学,寓教于乐,分层次、个性化教学提高在线信息素养教育质量;共享方面,建立统筹机制,实现资源共享;馆员方面,应加强馆员课程体系建设,定期举办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提高馆员信息能力;平台利用方面,基于用户体验利用多种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养教育;资源组织管理方面,提高资源分类整序能力,使网页设置规范化,补充MOOC平台的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评估方面,建立“三位一体”评估机制。
王秀兰,谢辉,梁建荣,宋占茹[5](2018)在《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合作下的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是师范院校重要工程。师范生信息素养由基本信息素养和专业信息素养构成。文章研究了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合作下的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目前师范生信息素养存在信息意识薄弱、信息知识不足、信息能力偏低、信息道德水平不高等专业性信息问题;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表现为教育定位不清且目标单一,教学内容陈旧且缺乏系统,教学方法呆板且创新不足等。由此构建出图书馆员和专业教师合作下的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定位、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等。
李兴旺[6](2018)在《高职院校媒介与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介的不断涌现,媒介(Media)和信息(Information)成为了推动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具备较高的媒介与信息素养(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简称“MIL”),是人们在信息化和知识型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关键,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路径。在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其MIL水平的高低对国家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高校应当担起责任,努力培养适应信息时代发展和需要的具有良好MIL的人才。然而,国内高校当前的MIL教育还比较滞后,特别是规模庞大的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MIL教育问题特别突出。因此,探究基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MIL教育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MIL教育的内涵、演变、及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探讨了MIL教育的相关理论。通过文献调查法、网络调查法、借鉴研究法、综合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MIL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实践经验。研究发现,与国外高校和国内一些优秀本科院校的MIL教育发展水平相比,国内高职院校的MIL教育在发展意识、方式、教师培养、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几方面都存在较大不足。基于此,提出构建适应我国高职院校实际的MIL教育体系,并从MIL教育体系的构建目标、构建原则、构建内容、实施框架和构建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高职院校构建的MIL教育体系,注重体系设计的完整性和层次性,注意体系内部各要素的有机联系,强调体系设计的时代背景、国际标准、本土要求和高职院校的特点,强调图书馆的引领作用和图书馆与教学院系和其他部门的相互协作,将教育体系分解为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系统3个部分,层层分解,又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培养学生MIL的有机生态系统。高职院校MIL教育体系的构建,对推动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改革,提升MIL教育地位,提高高职大学生MIL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亭亭[7](2018)在《英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技术和数字化的不断革新,使得信息素养成为当今时代的必备技能,而提升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完善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体系,就成为了各国应对信息爆炸时代的重要措施。为了培养信息时代的人才,帮助高校毕业生获得必要的信息素养,各国纷纷把信息素养培养纳入自身的教育体系之中。英国作为全球公认的高等教育强国,其在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过程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身的教育特色。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围绕以下问题对英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进行研究:第一,英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发展背景是什么?第二,英国高校信息素养标准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都有哪些培养原则?哪些机构负责培养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培养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第三,以英国威尔士地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优秀代表—卡迪夫大学为例,它是如何开展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工作的?第四,英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有什么特点?存在哪些不足?以及我国能从英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得到哪些经验和启示?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英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现状,以及界定核心概念的等;第二章分析了英国文化、经济和高校自身发展背景对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影响;第三章重点阐述了英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体系,主要从培养标准、培养原则、培养机构、培养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第四章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了英国卡迪夫大学的信息素养培养体系,分析了其发展背景、理论框架、负责机构、教学方式等,最后总结出了卡迪夫大学信息素养培养体系的特点;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首先总结了英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然后基于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发展历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总结了英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对我国的启示。
郭俊楠[8](2018)在《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息环境的不断变迁使得信息素养概念的弊端日益显露,国外学者在不断反思与重塑信息素养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具包容性的新概念——元素养。元素养是一种根本的、自我参照的综合框架,强调元认知理念和批判性思维,较信息素养更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开展元素养教育对于丰富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培育具备综合素养的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也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笔者调查了世界一流大学排名前30所高校元素养教育相关实践,主要发现这些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内容丰富,教学特点也十分突出。而后笔者介绍了纽约州立大学图书馆的元素养教学实践,其教育方式主要包括:开展元素养会议与讲座、打造开放合作式的教学团队、开展元素养MOOC、元素养徽章系统等。接着笔者调查了我国排名前25所大学的元素养线下课程及国内元素养教育线上课程,发现我国元素养教育在教学方法、教学人员、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不足。通过对比中外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现状,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成功的教学经验,反思我国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的不足,笔者认为我国元素养教育应抓紧时机,成立元素养学习协作小组,牢牢发挥图书馆的教育主体作用,依靠多方共同努力,促成信息素养向元素养的转型,同时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的开展策略,包括:教育部和行业学会支持推进元素养教育、建设元素养教学队伍、丰富元素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
邱彩虹[9](2016)在《基于语文教师视角的高职院校师生信息素质实证研究——以宁夏艺术职业学院为例》文中指出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就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网络行为、师生双方就课堂教学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性教学的情况及意见进行实证调查及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语文教师的视角提出了加强学校信息化软硬件建设的力度、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学考核机制等措施,以激励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一体化的教学实践。同时,从构建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分层推进信息素质教育;注重课堂教学中信息素质教育,协同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及信息获取能力;创新图书馆服务理念,按需推进个性化信息服务等方面给出了高职院校开展并提升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措施和方法。
邱维[10](2016)在《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时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和突出。图书馆是一个国家、民族、城市的文化象征,它为社会提供了人与人、人与信息直接交流的自由空间。儿童作为人类的未来,是图书馆服务的一个很重要的对象群体。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儿童的发展,鉴于此,作为一名图书馆人,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图书馆儿童服务进行深入的探究。笔者选取了全球范围内在图书馆儿童服务方面做得相当出色的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ALSC)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网络调研,从其发展概况、开展的主要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这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在对收集的大量资料进行翻译、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ALSC)的社会影响。笔者主要是从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对儿童、图书馆员、图书馆界、儿童监护人及其社区的影响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得出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ALSC)对儿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了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推动了儿童教育的全面开展,鼓励了儿童阅读的积极进行,保障了儿童权利的最大化实现;对图书馆员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强了图书馆员的专业技能、扩展了图书馆员的交流机会、提高了图书馆员的服务水平、实现了图书馆员的自身价值;对图书馆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加强了儿童图书馆事业的管理、扩展了儿童图书馆的服务、促进了图书馆学的教育、扩大了儿童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对儿童监护人及其社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与帮助、为亲子阅读提供指导与交流、为社区信息服务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为社区成员提供公平多元的服务。最后,笔者在之前的调研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ALSC)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启示有以下两个层面:第一层面ALSC着眼于行业使命,领导图情服务和图书馆行业走向进步和发展;第二层面ALSC立足于社会责任,加强儿童及其相关人员的学习能力,保障他们信息获取的权利。肩负着推动行业发展使命的责任体现在行业宣传方面、职业教育与行业队伍建设方面、行业政策与标准制定方面以及会员发展与组织优化方面;承担着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则体现在儿童图书馆权利维护方面以及多元服务的提供方面。
二、信息化社会图书馆员的素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化社会图书馆员的素养(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
一、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现象频现 |
二、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缺乏 |
第二节 研究价值与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价值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信息 |
二、素养与素质 |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 |
四、教育支持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一节 信息素养的内涵发展 |
一、媒介素养 |
二、数据素养 |
三、网络素养 |
四、信息素养 |
五、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政策文本研究 |
一、时代性标杆:《布拉格宣言》和《亚历山大宣言》 |
二、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研究 |
三、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政策研究 |
四、小结与讨论 |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理论研究 |
一、基于境脉理论视角的研究 |
二、基于学习者特征理论视角的研究 |
三、小结与讨论 |
第四节 文献述评与研究框架 |
一、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启示 |
二、已有研究的不足 |
三、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路线 |
第二节 测量工具编制 |
一、问卷编制的步骤 |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 |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评价指标 |
第三节 调查数据搜集 |
一、问卷预测与检验 |
二、正式问卷的施测 |
三、调查对象概况 |
第四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总体特征分析 |
第一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构成表现 |
一、大学生信息理解能力 |
二、大学生信息选择能力 |
三、大学生信息运用能力 |
四、大学生信息评价能力 |
五、大学生信息反思能力 |
六、大学生信息创造能力 |
第二节 小结与讨论 |
一、大学生受信息影响大但规范意识较弱 |
二、大学生信息依赖性强但选择能力较弱 |
三、大学生信息获取以网络为主但工具运用能力较弱 |
四、大学生接收信息质量参差且评价辨识能力较弱 |
五、大学生信息反思意识不强且反思行为较少 |
六、大学生信息创造能力不足且缺乏主动性 |
第五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支持分析 |
第一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影响因素 |
一、个人特质与信息素养教育 |
二、外部环境与信息素养教育 |
三、讨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维度影响情况 |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困境 |
一、信息素养教育支持重视不够 |
二、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化不足 |
三、信息素养教育教育支持体制机制不完善 |
四、信息素养教育政策大学供给不充分 |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教育支持的关系 |
一、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教育支持的互动模型 |
二、分析与讨论 |
第六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系的建构 |
第一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基本思路 |
一、教育模式从外促到内生 |
二、教育环境从泛化到专业 |
三、教育主体从单主体到全维度 |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原则构想 |
一、教育模式的个性化、精准化原则 |
二、教育环境的专业化、规范化原则 |
三、教育体系的系统化、长效性原则 |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实施路径构想 |
一、以内生为核心,实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自我支持 |
二、以大学为重点,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化水平 |
三、以网络为依托,优化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制机制 |
四、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治理生态圈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创新与价值 |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2)河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
2.1 信息素养 |
2.2 信息素养教育 |
2.3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
2.4 教育学理论基础 |
2.4.1 建构主义理论 |
2.4.2 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 |
第三章 河北省骨干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调查分析 |
3.1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情况调查 |
3.1.1 调查范围 |
3.1.2 调查内容 |
3.1.3 调查方案 |
3.1.4 网站调查结果分析 |
3.1.5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1.6 访谈结果分析 |
3.2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
3.2.1 高校图书馆缺少信息素养教育相关规划 |
3.2.2 信息素养教育针对性不强、未分阶段进行 |
3.2.3 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欠缺、创新不足 |
3.2.4 嵌入式教学开展不足且不够深入 |
3.2.5 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不够完善 |
3.2.6 教学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图书馆硬件教学设备不充分 |
第四章 河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对策 |
4.1 加强政策引导、制定信息素养教育规划 |
4.2 探索多层次立体化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
4.3 深化实践探索,拓展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平台 |
4.4 协同合作、嵌入式发展学科信息素养教育 |
4.5 完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 |
4.6 提高教学人员专业化水平,加强图书馆教学资源保障 |
第五章 结语 |
5.1 总结与展望 |
5.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对高校图书馆管理者的访谈提纲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致谢 |
(3)多元参与视角下的美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选题缘由 |
1.1 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
1.2 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需要多方力量支持 |
1.3 研究多元参与的美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概念界定 |
3.1 信息素养 |
3.2 教师信息素养 |
3.3 多元参与主体 |
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4.1 国内研究现状 |
4.2 国外研究现状 |
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5.1 研究思路 |
5.2 研究方法 |
6 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美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动因及历程 |
1.1 美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动因 |
1.1.1 信息化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 |
1.1.2 政府及民众对教师信息素养重要性认知的助推 |
1.1.3 对终身学习理念的积极回应 |
1.2 美国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历程 |
1.2.1 初始萌芽期 |
1.2.2 缓慢探索期 |
1.2.3 快速发展期 |
第二章 美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多元参与 |
2.1 政府参与:联邦和州的支持保障 |
2.1.1 联邦参与:政策颁布和专款拨付 |
2.1.2 州参与:教师资格认证和岗位标准中明确信息素养要求 |
2.2 民间专业性协会组织参与:制定有关信息素养标准 |
2.2.1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教师教育专业信息素养标准 |
2.2.2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标准 |
2.2.3 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
2.3 高校参与:职前教育和职后培养 |
2.3.1 美国高校对职前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
2.3.2 美国高校对职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 |
2.4 其他社会力量参与 |
2.4.1 公共图书馆 |
2.4.2 信息技术公司和企业 |
第三章 美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中多元参与的成因及挑战 |
3.1 美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中多元参与的成因 |
3.1.1 联邦政府干预教育活动有限且有效 |
3.1.2 民间组织有广泛参与教育活动的传统 |
3.1.3 高校自治权保障其能快速调整适应信息化要求 |
3.2 美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中多元参与的挑战 |
3.2.1 信息素养的内涵变化带来的新思考 |
3.2.2 政府教育管理权力有限 |
3.2.3 民间组织协会不具强制作用 |
3.2.4 信息素养教育本身面临的挑战 |
第四章 美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中多元参与的启示 |
4.1 重视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给予持续性政策支持 |
4.2 缩短标准更新周期,科学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中 |
4.3 鼓励多方力量参与,积极构建互惠参与机制 |
4.4 充分认识图书馆作用,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 |
4.5 加强高校与中小学合作,切实提高培养成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辽宁地区本科院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背景 |
0.2 研究现状 |
0.2.1 国内研究概况 |
0.2.2 国外研究概况 |
0.2.3 国内外研究小结 |
0.3 选题意义 |
0.3.1 理论意义 |
0.3.2 现实意义 |
0.4 研究内容与方法、创新点 |
0.4.1 研究内容 |
0.4.2 研究方法 |
0.4.3 创新之处 |
1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相关理论概述 |
1.1 研究核心概念内涵 |
1.1.1 信息素养概述 |
1.1.2 信息素养教育概述 |
1.1.3 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 |
1.1.4 在线信息素养教育 |
1.1.5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以及相关概念 |
1.2 用户研究相关理论 |
1.2.1 用户体验的内涵 |
1.2.2 用户体验的构成 |
1.2.3 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 |
2 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调查分析 |
2.1 调查对象以及调查方法 |
2.2 调查结果及分析 |
2.2.1 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服务平台调查分析 |
2.2.2 网页信息素养教育调查情况 |
2.2.3 微信平台信息素养教育调查分析 |
2.2.4 MOOC平台信息素养教育调查分析 |
3 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用户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状况分析 |
3.1 调查情况的说明 |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1.2 调查问卷的设置过程 |
3.1.3 调查样本分析 |
3.1.4 效度分析 |
3.2 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数据分析 |
3.2.1 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用户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分析 |
3.2.1.1 高校图书馆用户利用实体图书馆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3.2.1.2 信息意识层面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3.2.1.3 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层面调查数据现状分析 |
3.2.1.4 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方面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3.2.2 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用户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差异性分析 |
3.2.2.1 不同教育程度的高校图书馆用户所就读学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程情况的差异性比较 |
3.2.2.2 不同专业的高校图书馆用户使用学术软件情况的差异性比较 |
4 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问题分析 |
4.1 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意识欠缺 |
4.1.1 高校图书馆用户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 |
4.1.2 高校图书馆对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建设意识不够 |
4.2 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
4.2.1 内容不够丰富、缺乏深度 |
4.2.2 内容缺乏特色 |
4.2.3 内容趣味性不足 |
4.2.4 内容缺乏针对性 |
4.3 共享性不足 |
4.4 专业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
4.5 平台利用不充分 |
4.6 资源组织管理能力不足 |
4.7 没有形成系统的评估体系 |
5 提高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建议 |
5.1 多方营造文化氛围,提高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意识 |
5.1.1 高校图书馆用户方面 |
5.1.2 高校图书馆方面 |
5.2 加强在线信息素养内容建设 |
5.2.1 丰富并深化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 |
5.2.2 建立特色资源,突出内容“特色性” |
5.2.3 寓教于乐、推陈出新 |
5.2.4 按不同年级、专业、教育程度个性化教学 |
5.3 建立统筹管理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
5.4 加大馆员培养力度 |
5.5 基于用户体验利用多种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养教育 |
5.5.1 网页平台 |
5.5.2 新媒体平台 |
5.5.3 自建平台 |
5.6 提升资源组织管理能力 |
5.7 建立“三位一体”在线信息素养教育评估机制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5)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合作下的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内涵构成 |
2 目前师范生信息素养存在问题及其教育现状 |
2.1 目前师范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 |
2.1.1 信息意识薄弱 |
2.1.2 信息知识不足 |
2.1.3 信息能力偏低 |
2.1.4 信息道德水平不高 |
2.2 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
2.2.1 教育定位不清, 目标单一 |
2.2.2 教学内容陈旧, 缺乏系统 |
2.2.3 教学方法呆板, 创新不足 |
3 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合作进行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 |
3.1 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合作进行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定位 |
3.2 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合作进行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 |
3.3 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合作进行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原则 |
3.4 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合作进行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 |
3.5 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合作进行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方法 |
(6)高职院校媒介与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3 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
3.1 国外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
3.2 国内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
4 我国高职院校MIL教育体系概述 |
4.1 MIL教育体系的内涵 |
4.2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4.3 MIL教育体系的构成 |
4.4 MIL教育体系构建对策 |
5 高职院校MIL课程体系的构建 |
5.1 课程设置 |
5.2 教学内容 |
5.3 教学方法 |
5.4 教学形式 |
6 高职院校MIL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
6.1 评价主体 |
6.2 评价标准 |
6.3 评价方法 |
6.4 评价反馈 |
7 高职院校MIL教育保障体系的构建 |
7.1 组织管理 |
7.2 制度保障 |
7.3 师资队伍 |
7.4 教学资源 |
8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9 参考文献 |
1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11 致谢 |
(7)英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新数字鸿沟”时代对个人信息技术能力的新要求 |
二、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
三、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问题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信息素养概述 |
二、与信息素养有关的概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概念界定 |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英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发展背景 |
第一节 文化背景 |
一、个人主义 |
二、理性精神 |
三、自由主义 |
第二节 经济背景 |
一、解决就业问题的潜在需要 |
二、知识经济时代 |
第三节 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背景 |
一、二战后—20世纪50年代:恢复期 |
二、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发展期 |
三、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调整期 |
四、21世纪初—今:黄金期 |
第三章 英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体系 |
第一节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标准 |
一、《信息素养七支柱标准》的发布背景 |
二、《信息素养七支柱标准》的结构 |
三、《信息素养七支柱标准》的内容 |
第二节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原则 |
一、嵌入性原则 |
二、灵活性原则 |
三、全面性原则 |
四、战略导向性原则 |
第三节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机构 |
一、高等教育管理机构-JISC |
二、图书馆行业协会 |
三、校本机构 |
第四节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方式 |
一、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 |
二、嵌入式信息素养培养 |
三、在线信息素养教程 |
第四章 英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实践—以卡迪夫大学为例 |
第一节 信息素养培养的背景 |
一、卡迪夫大学自身的教育规划 |
二、国家背景 |
第二节 信息素养框架 |
第三节 信息素养培养的参与部门 |
一、图书馆 |
二、信息服务司 |
三、职业与就业中心 |
四、学院 |
第四节 信息素养培养的方式 |
一、网络教学平台 |
二、独立课程 |
三、课外的免费课程 |
四、嵌入专业课 |
第五节 卡迪夫大学信息素养培养体系的特点 |
一、学校多部门合作 |
二、信息素养培养方式多样 |
三、师生积极参与 |
第五章 英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经验与启示 |
第一节 英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特点 |
一、完善的信息素养标准体系 |
二、与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 |
三、多机构联合参与 |
第二节 英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不足 |
一、忽视信息素养中的高阶技能 |
二、忽视教师等相关人员的信息素养培养 |
第三节 英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启示 |
一、宏观层面的启示 |
二、微观方面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8)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概述 |
第一节 元素养概述 |
一、元素养的起源 |
二、元素养概念 |
三、元素养与信息素养的关系 |
第二节 元素养教育的意义 |
一、为信息素养的发展指明方向 |
二、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
三、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
四、顺应国际潮流发展的需要 |
第三节 元素养教育的目标 |
第二章 国外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的实践现状及启示 |
第一节 国外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的实践现状 |
一、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元素养教育实践现状 |
二、案例分析: 纽约州立大学图书馆元素养教学实践 |
第二节 国外高校元素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
一、大力推进信息素养教育改革 |
二、元素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多方的支持 |
三、重视元素养教学团队的建设 |
四、丰富元素养教学模式 |
第三章 我国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的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我国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的实践现状 |
一、元素养教学方式 |
二、元素养教学内容 |
三、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比较 |
第二节 我国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元素养教育缺乏教育部门和行业学会的支持 |
二、元素养教学队伍不健全 |
三、元素养课程缺乏体系规划 |
四、元素养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单一 |
第四章 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的对策 |
第一节 教育部门和行业学会积极支持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 |
一、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提供宏观指导 |
二、创建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联盟 |
第二节 高校图书馆加强元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一、元素养教育师资队伍的人员构成 |
二、元素养教学人员应具备的核心能力 |
三、元素养教育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的建设 |
第三节 高校图书馆科学设计元素养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 |
一、元素养课程体系设计 |
二、教学方法设计 |
第四节 高校图书馆采用先进的元素养教学模式 |
一、线上开设元素养MOOC课程与建设网络教育平台 |
二、线下开展元素养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基于语文教师视角的高职院校师生信息素质实证研究——以宁夏艺术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职院校开展并推动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
2 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师生信息素质实证分析 |
2.1 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及分析 |
2.2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性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
3 基于语文教师视角的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质提升对策 |
3.1 加强学校信息化软硬件建设的力度,建立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 |
3.2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
3.3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学考核机制,激励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一体化教学 |
3.4 优化图书馆员队伍,提升图书馆员信息素质及服务能力 |
4 基于语文教师视角的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提升方法与策略 |
4.1 合理构建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分层推进信息素质教育 |
4.2 注重课堂教学中信息素质教育,协同提升学生信息意识及信息获取能力 |
4.3 创新图书馆服务理念,按需推进个性化信息服务 |
(10)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4 研究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2章 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概况 |
2.1 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的历史沿革 |
2.2 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的组织结构 |
2.3 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的组织章程 |
2.4 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的战略计划 |
2.5 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的合作伙伴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开展的主要活动 |
3.1 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会议 |
3.2 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的品牌活动 |
3.3 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设立的各种奖项 |
3.4 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出版物——《儿童与图书馆》 |
3.5 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赞助网站——“儿童大网站” |
3.6 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在线教育服务 |
3.7 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专业工具的提供 |
3.8 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社交网络服务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的社会影响 |
4.1 ALSC对儿童的影响 |
4.2 ALSC对图书馆员的影响 |
4.3 ALSC对图书馆界的影响 |
4.4 ALSC对儿童监护人与社区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5.1 广泛开展行业宣传,体现行业重要价值 |
5.2 竭力提供职业教育,完善行业队伍建设 |
5.3 促进行业政策与标准制定,规范行业科学发展 |
5.4 加强会员发展与组织优化,凝聚行业内部力量 |
5.5 坚定维护儿童图书馆权利,保障儿童自由阅读 |
5.6 全面提供多元服务,推动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附录1 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的组织章程 |
附录2 2015年ALSC年会日程安排表 |
附录3 2015年ALSC仲冬会议议程 |
附录4 《儿童与图书馆》的政策和程序原文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表、图目录 |
个人简历 |
四、信息化社会图书馆员的素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支持研究[D]. 罗艺.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2)
- [2]河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 赵桂叶. 河北大学, 2021(02)
- [3]多元参与视角下的美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研究[D]. 康兴飞. 河北大学, 2020(08)
- [4]辽宁地区本科院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研究[D]. 钟涵宇. 辽宁大学, 2020(01)
- [5]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合作下的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J]. 王秀兰,谢辉,梁建荣,宋占茹. 江苏科技信息, 2018(34)
- [6]高职院校媒介与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 李兴旺. 云南大学, 2018(01)
- [7]英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D]. 刘亭亭.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1)
- [8]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研究[D]. 郭俊楠.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9]基于语文教师视角的高职院校师生信息素质实证研究——以宁夏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 邱彩虹.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12)
- [10]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研究[D]. 邱维.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