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愈是韩信的后代吗?(论文文献综述)
陈惠敏[1](2021)在《鲍桂星《觉生咏史诗钞》整理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王凤溪[2](2020)在《小学高段课外阅读“去经典化”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奠基阶段,更是阅读习惯与文学审美养成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中,较具有逻辑思维和判别能力的小学高段(即五六年级阶段)又成为阅读培养的重中之重。在阅读学习领域,课外阅读是阅读的重要组成,与学生语文生活密不可分。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选择性,也因此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而在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课外经典阅读不仅是课堂学习的扩展和补充,更是语文积累与阅读兴趣培养的根植所在。课外经典阅读的偏好和数量不仅会影响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还关系到终生学习观念的养成。然而进入光影繁杂的“后文学时代”,视频、图、音乐等娱乐性阅读充斥着读者的阅读生活,经典权威日益削减,纸质阅读也离大众愈来愈远。在此情形下,经典的阅读方式和阅读行为都发生了改变。本论文基于此点出发,以划分经典阅读内容为基础,将划分结果运用于课外经典阅读领域,通过对学生实际接触经典情况的调查与询问,分析“去经典化”对学生阅读产生的影响,贴近学生日常课外阅读的真相。在此前提下,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写作初衷、相关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方法,明确研究重难点。第二部分为第一章,针对“去经典化”涉及的含义作进一步的辨别,探讨从阅读以及阅读对象、经典与经典化再到去经典化的含义,并对与“经典”产生交集的“名着”“传统文化”以及与“去经典化”产生联系的“流行文化”进行辨析;第三部分通过调查北京三所学校,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经典的现状,根据研究的结论,从社会大环境的时代背景到个人居住环境、学习环境再到同伴群体影响等等依次论述,将个人置于整体环境之中,通过普遍性与独特性相结合来分析“去经典化”阅读的成因;第四部分为第三章,通过对现状的分析与归因,主要论述教师针对学生课外阅读“去经典化”现象的反思与引导策略。在理论观念的层面,教师应辩证地看待这一现象,树立良好的教学观念,理智看待经典以及经典相关流行文化的价值。在实际教学的层面,教师可针对这一现象设计阅读教学。通过整理学生阅读“去经典化”内容中经典元素,归类成不同的运用方法群组,明确群组运用的注意事项,教师可提升课内教学趣味、课下阅读引导能力,做到真正了解学生课余阅读现状并有能力培养学生审美取向,使学生逐渐走向健康高雅的文学经典之路。
楚天遂[3](2013)在《荥阳之荥》文中提出序幕3000名少年儿童身着节日盛装立于荥阳三公广场坛体台阶,在古朴典雅的音乐声中载歌载舞:《荥阳颂》在广场上空回荡。中国荥阳,人祖故乡。伏羲女娲,嫘祖吾皇。环翠织机,神奇地方。青台绫罗,西山城墙。天下名都,运河纳粮。富冠海内,河阴敖仓。五洲郑氏,根在荥阳。申子藩侯,代代栋梁。鸿沟博弈,汉灭霸王。狮舞虎牢,开启大唐。洞林大海,经典佛光。刘郎李郑,诗润华章。
姚玉成[4](2013)在《唐宋时期中原少数族裔行迹考述》文中指出唐宋时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属于一个特殊的阶段,唐宋两代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明显大于变革。表现在学术发展上,乃由汉代的经学注疏经汉唐之际的过渡,到唐代的史学研究崛起。从这一角度来看,汉唐最大的差别在于学术研究重经学还是史学。唐代史学承隋前的余续,官修盛行,至宋代达到高峰。政治上,魏晋南北朝为门阀贵族政治,唐代为门阀贵族政治向君主专制的过渡期,宋代则完成了君主专制。经济上唐代为庄园制向小农经济的过渡期,宋代则确定了小农经济。从社会学角度看,唐宋时期中原内地的少数族裔作为一个外来群体,与这里的华人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外貌、服装和行为上,而且还深深的扎根于其内心深处,表现为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巨大差异。两者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唐宋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内外地域冲突的外在表现之一。这些外来人离开自己的族群,带着异域不同的文化背景进入中原,对当时华人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抛开其在文化传播和交流中的作用不谈,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对其进行专门研究相当必要。本文在理论上利用社会学相关原理,借鉴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所用的长编法梳理相关史料,从中原内地的视角,对唐宋时期中原少数族裔这一外来群体的基本构成进行历史社会学的研究。正文分四章,加上序言构成全文的五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序言为一章;第二部分为政界人士,第三部分为商界人士,第四部分为文化界人士,最后部分为其他各界人士。序言分四节。第一节为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第二节简述研究现状,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第三节研究方法和目标。正文按照职业身份对搜集的唐宋时期中原少数族裔的资料进行分类,通过政界人士、商界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其它各界人士等四个部分介绍这一部分人的群体构成及其在中原的事迹或行为,进而探讨这一特殊群体在唐宋演变过程中的地位及其对民族融合的影响。
刘乐[5](2001)在《韩愈是韩信的后代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徐杰舜[6](2001)在《华南族群的互动与认同》文中研究说明华南地区少数民族族群来源复杂 ,结构多样。早在远古时代就有许多原始族群活跃在华南 ,族群之间不断互动、涵化 ,到清朝基本定型为三个层次。华南族群中既包括少数民族族群 ,也包括汉族族群。各族群的认同基本上都是从族源认同和语言认同两个方面来概定 ,其中 ,语言认同方面汉族族群的方言比少数民族族群的方言种类更多 ,内容更丰富
张文轩[7](1985)在《“书信”漫议》文中研究表明信,也叫“书信”.“书信”是个骈词.什么样的词叫做“骈词”呢?“骈”的意思是并列成对.骈词一定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这两个字所表示的意义一样,只不过一个是古代的说法,一个是后世的说法罢了.比如搭在河上过人的设施古人叫作”梁”.后世人叫作“桥”,于是古今合璧,造出了一个骈词“桥梁”.给人以支援的行为古人叫作“助”,后世人叫作”帮”.于是新旧配对,造出了一个骈词“帮助”.“书信”也是这样造出来的.其中,“书”是古代的说法,“信”是后代的说法.
二、韩愈是韩信的后代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韩愈是韩信的后代吗?(论文提纲范文)
(2)小学高段课外阅读“去经典化”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
第一章 去经典化阅读概念及理论依据 |
第一节 去经典化阅读概念的界定 |
一、阅读及阅读对象的含义 |
二、经典与经典阅读 |
三、去经典化阅读 |
第二节 去经典化阅读研究的理论依据 |
一、读者反应批评理论 |
二、文本互织理论 |
三、反本质主义 |
四、建构主义 |
第二章 小学语文高年级去经典化阅读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统计及结果分析 |
一、调查工具的编订与实施 |
二、调查结果与初步分析 |
第二节 小学语文高段课外阅读去经典化成因分析 |
一、外部环境原因 |
二、个人成长环境及心理因素 |
第三章 去经典化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 |
第一节 辩证看待去经典化阅读现象 |
一、去经典化的优势 |
二、可能发展的不良趋势 |
三、应树立的教学观念 |
第二节 针对去经典化阅读,设计教学素材组群 |
一、择选经典人物群像群组 |
二、择选文学知识群组 |
三、择选经典思辨文化群组 |
第三节 使用方法及不良影响的规避 |
一、使用方法 |
二、不良影响规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3)荥阳之荥(论文提纲范文)
序幕 |
尾声 |
(4)唐宋时期中原少数族裔行迹考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序言 |
一、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一) 分类研究 |
(二) 唐宋时期中原少数族裔个案研究 |
三、 本文研究方法和目标 |
第一章 政界人士 |
第一节 武人 |
第二节 文人 |
第三节 帝王 |
第四节 质子和宿卫 |
第二章 工商界人士 |
第一节 冒称贡使的商人 |
第二节 行商坐贾 |
第三节 工农 |
第三章 文化界人士 |
第一节 蕃僧 |
第二节 艺人 |
第四章 其他各界人士 |
第一节 皇亲国戚 |
第二节 术士 |
第三节 母妻 |
第四节 奴婢 |
第五节 降人 |
第六节 战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 基本史料 |
二、 今人专着 |
三、 专业论文 |
附录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统计表 |
后记 |
(5)韩愈是韩信的后代吗?(论文提纲范文)
一、 城固清代《韩氏宗谱》的背景材料。 |
二、清代《韩氏宗谱》中提出韩信有子奔西蜀说, 韩愈为韩信六十世孙说, 均无史料佐证, 不足为信。 |
(6)华南族群的互动与认同(论文提纲范文)
华南族群的形成与结构 |
华南族群的互动 |
华南族群的认同 |
(一) 族源族称认同 |
(二) 语言的认同 |
四、韩愈是韩信的后代吗?(论文参考文献)
- [1]鲍桂星《觉生咏史诗钞》整理与研究[D]. 陈惠敏. 淮北师范大学, 2021
- [2]小学高段课外阅读“去经典化”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凤溪.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3]荥阳之荥[J]. 楚天遂. 电影文学, 2013(15)
- [4]唐宋时期中原少数族裔行迹考述[D]. 姚玉成. 东北师范大学, 2013(01)
- [5]韩愈是韩信的后代吗?[J]. 刘乐. 华夏文化, 2001(04)
- [6]华南族群的互动与认同[J]. 徐杰舜. 思想战线, 2001(01)
- [7]“书信”漫议[J]. 张文轩. 秘书之友, 19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