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气管哮喘蒙西医结合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彭孝颖[1](2021)在《中医辨治哮喘在英国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支气管哮喘是全球性呼吸系统疾病,在欧洲发作普遍,英国和爱尔兰是世界哮喘发病率最高的两个国家[1-2]。欧洲及英国的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英国哮喘死亡率也是欧洲最高之一[4]。探讨中医对哮喘辨治理论、组方配伍,尤其是在英国的临床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综述了欧洲和英国的支气管哮喘研究史,欧洲和英国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现状,从英国的气候环境特点、人文政治经济特点、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四方面描述与英国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联、英国支气管哮喘的分型特点。在分析支气管哮喘在英国的西医治疗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替代疗法在英国日益盛行,中医药作为替代补充疗法之一在英国影响日益深远。纵贯古今中医历史,梳理了中医辨证论治支气管哮喘的源流发展史和现状。为中医辨治哮喘在英国的临床应用做好理论认识的支持。2.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依据中医治疗该病的三个时期,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与英国的病因病机病证特点,有特色地结合中药颗粒剂在英国临床应用的优势,进一步阐述中医辨证论治支气管哮喘在英国的临床应用,从不同方面探讨了中医辨治哮喘在英国临床应用的特点。3.本文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整理来自英国不同地区5个城市在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接受支气管哮喘治疗的156例病案。这156例病案来自本文作者在英国曼切斯特(Manchester)经营的诊所和在英国布莱福特(Bradford)做兼职工作的诊所。这156例病案在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逐一进入队列。按照逐一进入队列的次序,于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期间接受急性发作期治疗一个月、慢性持续期治疗5个月和临床缓解期治疗6个月。这156例病案全部纳入研究,分成两组,建立观察组(中药颗粒剂联合英国常规西医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英国常规西医治疗),其中观察组80例,从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到临床缓解期都采用中药颗粒剂联合英国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76例,从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到临床缓解期只采用英国常规西医治疗。按照英国全民卫生系统(NHS)提出的西医诊断标准,本研究者通过患者口述获得西医检测结果,结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对所有逐一进入队列的患者确诊。在英国,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独立体系,中医执业者和研究者不能进行和直接获得西医的检测结果,本研究者采用被欧洲英国美国普遍认可的“支气管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sthma Control Test)评分作为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估手段。进入队列研究的观察组患者男性42人,女性38人;对照组男性患者39人,女性患者37人。观察组患者年龄的均值是44.9±6.7岁,对照组患者年龄均值是44.3±7.2岁。两组比较P值大于0.05(P>0.05),说明两组队列的年龄均值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见附图,两组分别在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三个不同时期治疗之后,以“支气管哮喘控制测试问卷”疗效评分均值比较,观察组(中药颗粒剂联合英国常规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优于对照组(单纯英国常规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经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有效率比较显示,观察组(中药颗粒剂联合英国常规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优于对照组(单纯英国常规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经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药颗粒剂联合英国常规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4.以上结果说明依据中医理论、结合英国不同地区5个城市(伦敦、曼切斯特、利兹、纽卡斯尔、布莱福特)患者的个体特点,以辨证治疗(采用中药颗粒剂组方)联合英国常规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在英国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疗效和临床意义;辨证使用中药颗粒剂具有在英国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推广价值,引申到辨证治疗应用中药颗粒剂在英国临床应用的实际价值。通过本项研究,体现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医药海外医疗具有灵活多样、独立统一、安全有效、多元实用、广泛普遍等特点。也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英国的中医药发展中的应用对于中医诊疗、方剂配伍和仓储运输方面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说明中医药适宜技术在英国和在国内有一定程度不同,也指出中医药在英国发展的不足之处。西方国家接受中医药和使用中医药的患者在不断增加,中医药在医疗保健治未病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充分展现在世界面前,中医药在英国的发展前景将愈加光明、将为人类健康发挥更大贡献。
刘琳子[2](2020)在《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系统评价再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四大顽疾之一。随着环境的变化、空气的污染,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正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健康。西医认为支气管哮喘是慢性炎性反应,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临床治疗以抗炎平喘为主,但存在着不良反应明显、药物依赖性强的问题。而中医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中药穴位贴敷可以通过药物、穴位、经络三者的相互作用达到治病与预防的双重目的,且其“简、便、效、廉”的特点也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系统评价/Meta分析是循证医学的最高级别证据,近年来,已有一定数量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显示穴位贴敷治疗该病种具有优势性,但单个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有一定的局限性,会不同程度影响证据等级,从而影响临床干预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真实程度。系统评价再评价(overviews of reviews,简称Overviews)是全面收集同一疾病或同一健康问题的治疗或病因、诊断、预后等方面的相关系统评价,进行综合研究的一种方法,可为证据使用者提供更为集中的高质量证据。本研究将对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客观的、多方面分析文献、证据的整体质量,总结证据的不足,从而评价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为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科研提供一点参考依据。目的:从方法学质量、文献报告质量、证据质量三方面对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为临床提供更为客观、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制定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 CNKI、CBM、VIP、Wanfang Data、Pubmed、Cochrane Library 6个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起至2020年6月发表的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根据纳入文献基本特征对文献进行相关资料提取,并采用AMSTAR 2量表、PRISMA声明、GRADEPro GDT在线工具对文献方法学质量、文献报告质量、证据质量进行评价,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的过程分别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通过核查意见不一致时寻求第三方解决。评价的主要结局指标有有效率、肺功能、哮喘发作频率、ACT 评分(Asthma control test,哮喘控制测试)、AQLQ(Asthma quality life questionnaire,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文献筛选结果及基本特征经检索共纳入文献19篇,其中中文文献16篇,英文文献3篇。有16篇文献的纳入文献研究设计类型为RCT,3篇文献的纳入文献研究设计类型为RCT或CCT;有5篇文献所使用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为Cochrane评价标准,9篇文献为Jadad量表,5篇文献文中未提及质量评价工具;15篇文献提及了安全性报告、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4篇文献未提及。2.方法学质量评价纳入的19篇文献方法学质量均为极低质量。3.文献报告质量评价仅2篇报告相对完全,9篇报告存在一定缺陷,8篇报告存在严重缺陷。4.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评价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的文献共有16篇(3篇因数据提供缺失不纳入证据质量评价),共有60个结局指标,其中有48个结局指标显示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优势性,包括 16 个有效率,4 个 PEF,2 个 PEF%,3 个 FEV1,3 个 FEV1%,6 个 FEV1/FVC(%),3个哮喘发作频率,3个中医证候积分,3个ACT评分,3个AQLQ,1个生活质量评分和1个中医证候疗效。结论:1.本研究中的文献方法学质量与文献报告质量有待提高,证据质量整体偏低。2.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明显优势,临床研究者使用证据时可结合其他相关文献综合判断。
张琪[3](2020)在《中医经方序贯疗法对寒哮患者IL-37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中医经方序贯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白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水平的变化,探讨中医经方序贯疗法治疗该病疗效机制,进一步体现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优势,为日后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中药1组(经方序贯疗法+西医常规疗法)、中药2组(射干麻黄汤+西医常规疗法)、对照组(西医常规疗法),每组30例,疗程14天,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西医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肺功能、ACT评分以及IL-37水平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在西医临床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三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中药1组优于中药2组与对照组,中药2组优于对照组(P<0.05)。2.肺功能:三组患者疗后FEV1、FEV1/FVC%、FEV1改善率水平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组间比较,在FEV1和FEV1改善率水平的改善方面中药1组效果与中药2组相当(P>0.05),两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FEV1/FVC%水平改善方面,中药1组优于中药2组与对照组,中药2组优于对照组(P<0.05)。3.ACT评分:三组患者疗后ACT评分均有提高,治疗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比较,中药1组优于中药2组与对照组,中药2组优于对照组(P<0.05)。4.IL-37水平:三组患者疗后血清IL-37水平均有上升,治疗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比较,中药1组优于中药2组与对照组,中药2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经方序贯疗法在寒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射干麻黄汤治疗和常规西医疗法。在IL-37、ACT评分和FEV1/FVC%水平方面效果优于射干麻黄汤和常规西医疗法。在FEV1、FEV1改善率疗效方面与射干麻黄汤治疗无明显差异,但均优于常规西医疗法。
薛春丽[4](2020)在《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口服对哮喘-慢阻肺重叠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中医证候量化积分表评分、圣乔治SGRQ呼吸问卷评分为指标,评价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ACO)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改善ACO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可行的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60例来自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山东省省立医院南院)的ACO患者分为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口服组和单纯中药口服组,每组各3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ACO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评分、SGRQ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用SPASS.2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口服组总有效率86.67%,单纯中药口服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总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各症状积分在喘息乏力,咳痰症状方面改善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口服组能降低圣乔治SGRQ总积分,与单纯中药口服组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尤其在症状、影响方面疗效更优(P<0.01);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口服组治疗ACO安全性好,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口服能改善哮喘-慢阻肺重叠(ACO)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效果优于单纯中药口服组。本课题治疗方案简便操作、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行。
牛逸群[5](2020)在《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用药探析及网络药理学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方剂进行全面数据挖掘,系统分析用药规律,探究处方中的药物特性、高频药物、药物间关系等,得出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核心处方及经验。建立核心处方药物成分、作用靶点和支气管哮喘的疾病靶点的网络关系,探索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核心处方的关键化合物、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研究一:采集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病历资料,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频次统计法,得出处方中药的性味、归经频次;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法得出药物组合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得出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核心处方;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得到新处方。研究二:在数据库中查询核心处方药物成分和作用靶点,与支气管哮喘的疾病靶标取交集,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疾病靶标网络图,经过拓扑性质分析得到初步核心药物、化合物、靶点,随后将核心靶点导入STRING构建PPI网络,得到更为有效的关注基因,随后利用CLUEGO和DAVID对有效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得到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可能关键靶点和作用通路。结果:研究一:本研究纳入病例59人,处方252个。处方药物分四气析结果为温性药物出现频率最高,寒性其次,五味以辛、苦、甘为主,三者比重相当;药物归经主要脏腑为肺、脾、胃、肝;药物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6名为:甘草、紫苏、款冬花、黄芩、紫苏子、炙麻黄;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150(即支持度=60%),置信度设置为0.9,得到常用药物组合31个,在剔除含有甘草的关联规则后,出现频度最高的3个药物模式为:紫苏子-紫苏、紫苏-款冬、紫苏-蝉蜕;结合上述药物用量频次分析,得到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核心处方:炙麻黄10g、款冬花15g、紫苏子15g、紫苏15g、紫菀15g、蝉蜕8g、黄芩15g、牛蒡子10g、茯苓15g、甘草3g;使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方法,相关度为8以及惩罚度为2的约束条件,得到疗支气管哮喘新处方:1.炙麻黄、鱼腥草、紫菀、山药、地龙。2.桔梗、石斛、玄参、炒白术、淫羊藿。3.白茅根、橘红、柴胡、补骨脂。4.防风、玄参、柴胡、炙麻黄、紫菀、地龙。5.橘红、牛蒡子、补骨脂、当归、淫羊藿。6.五味子、山茱萸、当归、辛夷、太子参、淫羊藿、牛蒡子。研究二:基于研究一的处方分析结论,提取炙麻黄、款冬花、紫苏、紫苏子、紫菀5味中药用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在经过中药系统药理学研究平台(TCMSP)查询,设置OB≥30%及DL≥0.18的筛选机制,得到核心处方药物的有效成分共91种,其中麻黄23种,款冬花22种,紫苏14种,紫苏子16种,紫菀19种;成分对应靶点785个,其中麻黄210个、款冬花166个、紫苏99个、紫苏子126个、紫菀184个;将支气管哮喘病名经Pubmed平台规范化后,在DisGeNET、GeneCards、TTD平台进行靶点查询,三库取并集,得到支气管哮喘相关靶点451个;将化合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核心靶点53个;使用Cytoscpae 3.7.2软件构建核心药物-成分-疾病靶标的网络可视化模型并进行拓扑性质分析,得到核心最中药为麻黄,排名前3的核心化合物为槲皮素、木犀草素、β-谷甾醇,排名前3的核心靶点为HSP90AB1、PIK3CG、BCL2L1;将核心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PPI网络分析,得到排名前3的核心靶点为CXCL8、VEGFA、MAPK1。通过ClueGO得到关注基因的富集基因功能分析,主要分为12大组,包含141个具体功能;使用DAVID工具对关注基因进行pathway分析,得出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雌激素信号途径)、Cholinergic synapse(胆碱能突触)和 Progesterone-mediated oocyte maturation(孕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是较为关键的通路,其中雌激素信号途径最为重要,而该通路过程中的PI3K-Akt信号通路含有10个关注基因,是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作用机制的预测重要通路之一。结论: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思路在继承晁恩祥教授经验的基础上,兼顾哮病“风”与“痰”两方面的病因、肺失宣肃与气道痉挛的病机,病位上肺嗌喘痉共治、肺脾子母同调,依据病性用药上寒热并重,辛苦合施,使肺之气机宣降得宜,宣发不至太过耗伤肺气,降气不抑升发祛痰,肺复宣肃,气顺挛解,具有个人的独到特色。在网络药理方面化合物槲皮素、木犀草素、β-谷甾醇;基因靶点CXCL8、VEGFA、MAPK1;通路Estrogen signaling path way(雌激素信号途径)、Cholinergic synapse(胆碱能突触)和Progesterone-mediated oocyte maturation(孕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较为关键,且雌激素信号途径中的PI3K-Akt信号通路与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过程(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有着极大的相关性,有理由推测以上数据为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关键化合物、基因靶点、信号通路。
孔艳丽[6](2019)在《穴位贴敷用于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预防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间断性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iod,ICS)联合非时令穴位敷贴治疗稳定期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100例支气管哮喘儿童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非时令穴位敷贴,按调节脾-肺-肾三脏顺序连续循环敷贴;对照组采用间断性ICS治疗;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12个月),将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对,以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1)实验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与呼吸道感染次数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基线均有显着降低,且实验组积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总IgE显着低于对照组,血清IgA、IgM、IgG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患儿FVC与FEV1%上升程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C-ACT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6)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症状及活动受限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但情感维度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间断性ICS联合穴位敷贴可有效提升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控制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王鹏,管丽红[7](2019)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支气管哮喘中应用及对患者预后影响》文中指出目的 :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支气管哮喘病患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接收的支气管哮喘病患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参照组对病患实施常规西医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病患护理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睡眠质量积分以及发作频率积分。结果 :两组病患护理前喘息、咳嗽和咳痰等中医症状积分以及睡眠质量积分和发作频率积分等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喘息积分、咳嗽积分、咳痰积分、睡眠质量积分、发作频率积分分别为(1.39±0.72)分、(1.14±0.26)分、(1.09±0.31)分、(0.72±0.37)分、(0.59±0.17)分均显着低于参照组(3.02±1.04)分、(2.49±0.38)分、(2.63±0.49)分、(1.56±0.45)分、(1.08±0.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病患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显着改善或消除其临床症状,降低发作频率,确保病患睡眠质量,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预后效果。
杜云红[8](2019)在《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睡眠质量和中医体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的睡眠质量及中医体质现状;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睡眠质量和中医体质的影响因素,为患者的科学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运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2月-2019年3月期间,抽取青岛市4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和2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收治的45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信息情况调查表、中医九种体质分类调查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对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均数、构成比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睡眠质量、体质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患者睡眠质量、中医体质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统计推论。本研究中假设检验显着性水平均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5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PSQI得分为10.25±3.46,其中25例(5.6%)睡眠质量好(PSQI≤4分),86例(19.1%)睡眠质量一般(4分<PSQI<8分),339例(75.3%)睡眠质量差(PSQI≥8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高血压史、饮酒史、过敏性鼻炎史、BMI、MMEF、IC的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其睡眠质量不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学(OR:0.416,95%CI:0.2240.772,P=0.005)、初中(OR:0.391,95%CI:0.1780.859,P=0.019)、婚姻状况(OR:0.274,95%CI:0.0920.817,P=0.020)、MMEF(OR:0.977,95%CI:0.9570.996,P=0.020)是睡眠质量的独立保护因素;6069岁(OR:3.720,95%CI:1.4779.371,P=0.005)、7079岁(OR:5.164,95%CI:1.63516.304,P=0.005)、≥80岁(OR:7.124,95%CI:1.30938.776,P=0.023)、高血压史(OR:2.982,95%CI:1.5135.879,P=0.002)、BMI(OR:1.181,95%CI:1.1041.264,P=0.000)是睡眠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2)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体质分布特征为: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分别占到24.7%、21.8%、18.4%、10.9%;其次是湿热质、阳虚质、特禀质、阴虚质、平和质,分别占到9.1%、9.1%、2.9%、2.0%、1.1%。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痰湿质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过敏性鼻炎病史、BMI、MMEF是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痰湿质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058,95%CI:1.3023.253,P=0.002)、过敏性鼻炎(OR:2.074,95%CI:1.2963.317,P=0.002)、BMI(OR:1.079,95%CI:1.0121.151,P=0.021)是痰湿质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气虚质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是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气虚质的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3.029,95%CI:1.7415.268,P=0.000)是气虚质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OR:0.263,95%CI:0.1500.461,P=0.000)是气虚质的独立保护因素。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血瘀质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血瘀质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4.519,95%CI:2.638-7.740,P=0.000)是血瘀质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气郁质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心脏病史是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气郁质的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061,95%CI:0.0210.172,P=0.000)是气郁质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1)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睡眠质量一般,其中75.3%的患者睡眠质量差。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高血压、BMI、MMEF。其中,小学、初中、婚姻状况、MMEF是睡眠质量的独立保护因素;6069岁、7079岁、≥80岁、高血压史、BMI是睡眠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2)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主要中医体质为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吸烟、过敏性鼻炎是痰湿质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是气虚质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是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的独立保护因素,女性更易发展为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体质。
周芬[9](2016)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与意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在我国享有悠久历史,广泛使用于临床实践之中。随着循证中医药的迅速发展,临床及科研领域均迫切需要对该疗法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及评价,以为临床提供高等级的证据指导实践。本研究通过系统地整理收集该疗法的现代临床研究,并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当前贴敷疗法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证据进行系统评价,同时调查当前贴敷使用者的临床特征及认知体验,为进一步深入临床科研提供依据。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有三:1.系统地梳理现有临床研究证据,了解贴敷疗法不同类型临床研究的证据分布,探索贴敷疗法的研究热点疾病,分析临床研究的发展趋势;2.选取一个穴位贴敷疗法临床研究热点疾病或状态,评价该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和决策提供依据;3.探索贴敷疗法使用者的临床特征、对贴敷疗法的主观态度,为贴敷疗法循证实践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方法检索范围:五个中文数据库及两个外文数据库:CNKI(1911-1978,1979-2015)、Sinomed(1979-2015)、VIP(1984-2015)、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万方会议论文数据库、PubMed(1966-2015)、Cochrane图书馆(2015年第6期)。按照既定的中英文检索策略进行检索,纳入符合既定方案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开始,文献计量研究截止至2015年3月,系统综述截止日期为2015年6月。纳入研究对于发表语种及发表类型不作限制。共有四名人员进行文献检索及筛选,每名研究人员负责检索到的四分之一的文献筛选,并两两交换进行交叉检查。2.文献计量学方法按照既定的资料提取表,由四名研究者按照事先制定的资料提取表进行资料提取。提取内容主要包括文献的基本特征、纳入研究者特征、试验类型、实施场所、干预/对照措施特征、治疗结果及结论。资料提取结束后,另一名研究者对提取数据进行核对,遇有分歧通过讨论协商解决。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定量分析。3.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两名研究者(ZF、YLJ)分别独立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遇有分歧时征求第三方(LJP)意见协商解决。质量评价标准根据Cochrane handbook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评价。4.Meta分析采用Revman5.2进行数据定量综合分析。结局测量后得到的等级变量数据均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报告测量的效应量,连续变量数据则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及其95%CI报告效应量。根据研究设计、研究对象、干预措施、对照方法以及结局测量方面进行同质性检验,对于异质性较小的研究结果,运用Meta分析进行数据综合。运用倒漏斗图分析检测纳入研究是否存在发表偏倚。5.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连续取样,在三家三甲医院呼吸科门诊进行问卷调查,每家医院不低于300例。调查内容包括:①社会人口学资料;②临床特征(所患疾病、疾病严重程度);③既往贴敷的使用情况;⑤对贴敷疗法的态度和期望。于次年2~3月进行疗效的随访调查。采用SPSS17.0软件包完成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率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研究结果:1."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临床研究的文献计量研究自1977年到2015年期间,共计获得937个临床研究报告:包括随机对照试验404篇,非随机对照试验52篇,病例系列458篇,个案报告19篇以及横断面调查研究4篇,共计涉及来自两个国家的232,138例患者(年龄从2岁到90岁不等)。除1篇研究在瑞士实施,以中文发表外,其余99.89%的研究均在中国实施。所有类型的研究中,贴敷防治的疾病分布频次最高的依次为哮喘(401,42.80%),慢性支气管炎(146,15.58%),变应性鼻炎(117,12.49%),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73,7.79%)以及反复呼吸道感染(42,4.48%)。在502篇对照性临床研究中,以单独贴敷疗法对比其他疗法为主(16个种类,275个对照)。其中,最常见的对照类型为西药(187),安慰剂(41),传统中草药(36),不治疗(28)以及非药物中医疗法(24)。报告的临床结局指标中频次最高的为复合型结局指标(512,69.19%)。2."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对稳定期哮喘防治效果: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共计纳入30个随机对照试验,涉及3313例稳定期哮喘患者。所纳入的研究总体方法学质量偏低。贴敷疗法+常规疗法与单纯常规疗法比较,在降低哮喘发作的次数上具有优势(MD:-0.79;95%CI:-1.27 to-0.31;次/三个月;REM;I2=92%;MD:-0.62;95%CI:-1.14 to-0.10;次/六个月;MD:-1.95;95%CI:-2.83 to-1.07;次/年;REM;I2=92%;n=4),贴敷疗法vs假贴敷(安慰剂)疗法的比较中,也发现了类似的效果(MD:-1.85;95%CI:-2.33to-1.37;n=1)。对于肺功能指标(包括PEF%,FEV1%以及FEV1/FVC),贴敷疗法+常规疗法较单纯常规疗法的效果明显。而贴敷疗法与假贴敷疗法相比,其在改善PEF和PEF%两项指标上更明显。仅7个研究报告了轻度的可以耐受的不良事件。3.呼吸科"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的使用现状:基于多中心的横断面调查来自三所三级甲等医院共计949例贴敷使用者,女性占62.4%(n=592);年龄自2到96岁(中位数为52岁)。连续使用贴敷疗法在三年及以上的贴敷使用者占64.7%(380/587),且其对贴敷疗法改善其目标疾病的自我感知满意度从45.9%到77.7%不等。选择贴敷疗法的主要原因为对中医的积极态度。42.4%的贴敷使用者使用贴敷的动机为治愈其目标疾病,70.8%的使用者对贴敷疗法的疗效抱有很高的期望。研究结论:本研究系统地检索并评价了近四十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研究报告并且对近千例贴敷使用者进行了现况调查。贴敷疗法的临床研究在数量上有明显增多,并且绝大多数的研究结果显示,贴敷疗法在各科疾病,尤其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另一方面,贴敷使用者对贴敷的疗效有较好的主观感受及较高的期望,也提示科研人员值得对贴敷疗法进行深入地研究,探索其最佳的作用疾病和作用环节。但是,由于目前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今后的临床科研还需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
曾颖雯[10](2016)在《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文献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支气管哮喘,又称气喘,是一种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气道上皮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和细胞组分介导的气道慢性炎症性呼吸系统疾病。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很多且见效快、效果佳,如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基因治疗等,但部分治疗价值不菲。而中医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下论治,具有价格低廉、绿色安全、简便易行的优势,特别是针灸治疗。目前,我国有关于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日益增多,那么如何客观分析和评价该类文献,客观评定针灸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疗效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采用循证医学和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了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和文献计量情况,以供其他学者借鉴和参考。本研究拟通过运用文献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对针刺或灸法为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析,从而得出针刺与灸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为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医学方面的证据,从而更好得为临床服务。方法:依据统一的检索策略,检索针刺或灸法为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文献,共检索到1799条文献记录,其中CNKI487篇、CBM674篇、WF638篇。我们纳入所有以中文发表,且以针刺或灸法为主要干预措施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通过阅读题目、摘要、全文后,最终纳入55篇以针刺或灸法为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23篇关于灸法,32篇关于针刺。所有文献发表的时间范围为1994年-2016年1月20日。用预先设定的数据提取表提取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推荐的Risk of Bias工具评价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即:①采用何种随机分配方法,方法是否正确;②是否进行分配隐藏,方法是否正确;③是否采用盲法,对哪些人实施了盲法;④有无失访或退出;⑤是否存在选择性报告结局;⑥其他偏倚。由2名研究人员各自独立进行数据提取与文献质量评价,然后进行交叉核对,若遇到意见不统一时,可通过两者讨论或咨询另一位研究人员解决。统计学方法处理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比值比(Odd Ratio, OR)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 MD),若测量单位不同时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各效应量均以95%CI表示。各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x2检验,若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1,I2>50%)时,分析异质性来源。如果研究间存在明显的临床异质性,只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必要时,采用敏感性分析检验结果的稳定性。结果:55篇已纳入的文献中,共使用腧穴频次为358次,涉及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厥阴肝经等10条正经,督脉、任脉等2条奇经八脉,58个经穴和1个经外奇穴。根据由高到低的顺序,统计出最常使用的经络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任脉、手太阴肺经等。最高频次使用的腧穴分别为:肺俞、大椎、定喘、膻中、脾俞、肾俞、风门、足三里、列缺等。以针刺为主的研究在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率和改善肺功能PEF、肺功能FEV1、肺功能FEV1%、肺功能FVC、肺功能FEV1/FVC、症状体征积分等方面,干预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灸法为主的研究其临床疗效较不稳定,且多以单一研究为主。在不良反应方面,针刺、灸法和常规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次数相似。但值得注意的是,针刺或灸法为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原始研究整体实验设计质量较差,存在一定偏倚风险。结论:该系统评价着眼于以针刺或灸法为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或灸法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在合并分析结果中,热敏灸的疗效优于常规灸法(MD 0.64,[0.02,1.25]),针刺优于常规治疗(RR 1.09,[1.01,1.17]),子午流注针法优于常规针刺疗法(RR 1.24,[1.06,1.46]),但还需要结合证据质量进行合理解读。此外,目前研究在治疗的安全性方面关注较少,所以未来研究还需要关注这方面的问题。最后,现阶段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较差,无法为该结果提供高可信度,未来研究除了需要进一步提升临床试验的质量,还需要提升试验结果的报告质量,才能更好的判断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支气管哮喘蒙西医结合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支气管哮喘蒙西医结合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辨治哮喘在英国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欧洲英国支气管哮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一节 欧洲英国支气管哮喘的研究历史 |
第二节 欧洲英国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现状 |
第三节 英国支气管哮喘的分型 |
第四节 英国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现状 |
第二章 中医辨治哮喘的源流和现状 |
第一节 中医辨治哮喘的源流 |
第二节 中医辨治哮喘的现状 |
第三章 中医辨治哮喘在英国的临床应用 |
第一节 中医药在英国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二节 中医辨治哮喘在英国临床应用的病因病机特点 |
第三节 中医辨治哮喘在英国临床应用的证型分类 |
第四节 中医辨治哮喘在英国临床应用的治法方药分析 |
第五节 中医辨治哮喘在英国临床应用的特点 |
第四章 回顾性队列研究中西医联合治疗哮喘在英国的临床应用 |
第一节 临床资料 |
第二节 诊疗标准 |
第三节 方法 |
1 研究方法 |
2 观察方法 |
3 治疗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第四节 结论 |
附录 |
附表 回顾性队列研究临床资料 |
附图1、2、3、4是本研究临床统计数据计算结果(用SPSS统计学软件) |
附图5支气管哮喘控制测试问卷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系统评价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1 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概况 |
1.1 穴位贴敷疗法概述 |
1.2 贴敷药物和输穴的选择 |
1.3 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 |
1.4 小结 |
2 中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现状 |
2.1 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
2.2 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
2.3 小结 |
3 循证医学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发展与应用 |
3.1 循证医学的产生与发展 |
3.2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
3.3 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系统评价研究现状 |
3.4 系统评价再评价的发展与评价方法 |
3.5 小结 |
4 评述 |
参考文献 |
前言 |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1.1 检索词 |
1.2 检索数据库 |
1.3 检索步骤与检索式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资料提取与评价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结果 |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
2.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4 纳入文献的文献报告质量评价 |
2.5 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评价 |
3 讨论 |
3.1 方法学质量评价 |
3.2 文献报告质量评价 |
3.3 证据质量评价 |
3.4 相关问题思考 |
4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研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中医经方序贯疗法对寒哮患者IL-37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一) 病例来源 |
(二) 诊断标准 |
(三) 病例选择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 病例分组方法 |
(二) 治疗方案 |
(三) 治疗疗程 |
三、研究内容 |
(一) 观察指标 |
(二) 观察时间点 |
(三) 疗效判定标准 |
(四) 数据统计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一) 一般资料分析 |
(二) 临床疗效比较 |
(三) 肺功能疗效比较 |
(四) ACT评分疗效比较 |
(五) IL-37水平比较 |
(六) 安全性指标观察 |
讨论 |
一、西医方面 |
(一) 哮喘与精准疗法 |
(二) IL-37与哮喘精准治疗 |
(三) 精准疗法目前存在的问题 |
二、中医方面 |
(一)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
(二) 中医治则与精准疗法 |
(三) 中医研究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
三、中医经方序贯疗法治疗哮喘的依据和优势 |
四、结果分析和机理探析 |
(一) 结果分析 |
(二) 机理探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一 中医治疗寒哮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白介素37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哮喘中医证候积分评分表 |
附件2: ACT评分表 |
致谢 |
论文着作 |
(4)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口服对哮喘-慢阻肺重叠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
2.3 数据统计学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分析 |
3.3 疗效分析 |
3.4 SGRQ问卷评分表分析 |
讨论 |
1.中医学对哮喘、慢阻肺的认识 |
1.1 中医学对ACO病名的认识 |
1.2 中医病因病机 |
2.现代医学对哮喘-慢阻肺重叠(ACO)的认识 |
2.1 哮喘-慢阻肺重叠(ACO)提出背景 |
2.2 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 |
2.3 发病机制 |
3.穴位贴敷的理论依据及机制探讨 |
3.1 肺主皮毛,激发卫气 |
3.2 疏通经络,调和阴阳 |
4.取穴分析 |
4.1 取穴依据 |
4.2 选穴意义 |
5.贴敷药物分析 |
6.中药组方分析 |
7.结果分析 |
7.1 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分析 |
7.2 圣乔治SGRQ呼吸问卷表结果分析 |
7.3 安全性评价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近十年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一:英文缩略词 |
附表二:随机数表法 |
附表三: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
附表四: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表(SGRQ) |
附表五:中医证候量化积分表 |
技术路线 |
致谢 |
论文发表 |
(5)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用药探析及网络药理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支气管哮喘的西医研究概况 |
1. 支气管哮喘的西医病因病机 |
2. 支气管哮喘诊断分型进展 |
3. 支气管哮喘的西医治疗进展 |
综述二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研究概况 |
1. 古代医家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
2. 近现代医家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
3. 晁恩祥教授支气管哮喘辨治特色 |
4. 张洪春教授支气管哮喘防治观点 |
综述三 数据挖掘技术及网络药理学在中医处方研究中的应用 |
1. 数据挖掘在中医处方研究中的应用 |
2.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处方研究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的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经验总结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数据挖掘 |
2. 结果 |
2.1. 病例一般资料 |
2.2 药物基本信息分析 |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2.4 核心处方药物用量分析 |
2.5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
3. 讨论 |
3.1 病例一般资料 |
3.2 药物基本信息分析 |
3.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讨论 |
3.4 基于无监督熵聚类的新方讨论 |
研究二: 基于网络药理的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核心处方机制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中药有效成分筛选 |
1.2 中药成分靶点预测 |
1.3 支气管哮喘相关靶点筛选 |
1.4 中药-成分-靶点网络构建 |
1.5 核心靶点筛选及网络构建 |
1.6 关键靶标功能预测及与富集分析 |
2. 结果 |
2.1 中药化合物成分分析 |
2.2 中药成分靶点预测 |
2.3 支气管哮喘靶点的筛选 |
2.4 药物-成分-疾病靶标网络构建 |
2.5 核心靶点筛选及PPI网络构建 |
2.6 靶点生物功能及基因通路富集分析 |
3. 讨论 |
3.1 中药有效成分分析和靶点预测 |
3.2 支气管哮喘相关靶点筛选简述 |
3.3 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关键节点分析 |
3.4 核心靶点筛选及PPI网络分析 |
3.5 关键靶标功能预测与富集结果分析 |
参考文献 |
总结 |
致谢 |
(6)穴位贴敷用于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预防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一) 研究对象来源 |
(二) 研究对象选择 |
二、研究方法 |
(一) 分组方法 |
(二) 治疗方法 |
(三) 随访及效果评价 |
(四) 统计分析方法 |
(五) 研究中的问题及应对 |
三、研究结果 |
(一)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
(二) 哮喘发作次数与呼吸道感染情况 |
(三) 中医症候积分 |
(四) 免疫功能 |
(五) 肺功能评测结果 |
(六)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结果 |
(七) 生命质量 |
四、结果分析 |
讨论 |
一、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
(一) 哮喘的病因 |
(二) 哮喘的病机 |
(三) 中医治疗 |
二、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
(一) 支气管哮喘的病理机制 |
(二)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
三、中医穴位敷贴对稳定期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 |
四、ICS联合穴位敷贴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近五年儿童支气管哮喘中西医临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支气管哮喘中应用及对患者预后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参照组 |
1.2.2 研究组 |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病患护理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
2.2 两组病患睡眠质量和发作频率积分对比 |
3 讨论 |
(8)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睡眠质量和中医体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西医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
1.2.2 西医对OSAHS的认识 |
1.2.3 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
1.2.4 中医对OSAHS的认识 |
1.2.5 支气管哮喘与OSAHS的关系 |
1.2.6 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 |
1.2.7 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操作性定义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类型 |
2.2 研究对象 |
2.2.1 研究样本 |
2.2.2 样本量计算 |
2.3 研究方法 |
2.3.1 抽样方法 |
2.3.2 研究指标与工具 |
2.3.3 研究资料的收集 |
2.3.4 资料收集方法 |
2.3.5 资料分析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5 伦理原则 |
2.6 技术路线图 |
3 结果 |
3.1 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一般资料分布情况 |
3.2 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 |
3.2.1 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睡眠质量现状 |
3.2.2 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睡眠质量单因素分析 |
3.2.3 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3.3 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体质分布及影响因素 |
3.3.1 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体质分布情况 |
3.3.2 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体质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
4 讨论 |
4.1 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睡眠质量 |
4.1.1 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睡眠质量现状 |
4.1.2 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4.2 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中医体质 |
4.2.1 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现状 |
4.2.2 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中医体质影响因素分析 |
4.3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4.4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4.5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一般信息情况调查表 |
附录2 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 |
附录3 中医九种体质分类调查表 |
附录4 知情同意书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9)“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研究的概论 |
2 循证医学对干预措施评价的系统研究方法进展 |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论文正文 |
第一节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临床研究的文献计量研究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与结论 |
5 创新点及不足 |
第二节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防治稳定期哮喘的效果:基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系统综述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与结论 |
5 创新点及不足 |
第三节 呼吸科"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的使用情况:一项多中心横断面调查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与结论 |
5 创新点及不足 |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
(10)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文献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祖国医学文献研究 |
1.1 中医对支气管哮喘概述 |
1.2 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分型 |
1.4 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
2 代医学文献研究 |
2.1 西医对支气管哮喘概述 |
2.2 西医对支气管哮喘病因病机的认识 |
2.3 西医对支气管哮喘的分期 |
2.4 西医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
2.5 西医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
第二部分 针刺和灸法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文献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
1 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检索策略 |
1.4 文献筛选 |
2 量评价和数据综合 |
2.1 质量评价 |
2.2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纳入研究基本情况 |
3.2 经络腧穴使用情况 |
3.3 偏倚风险评价 |
3.4 灸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
3.5 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
4 讨论 |
5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四、支气管哮喘蒙西医结合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辨治哮喘在英国的临床应用研究[D]. 彭孝颖.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系统评价再评价[D]. 刘琳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中医经方序贯疗法对寒哮患者IL-37影响的研究[D]. 张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口服对哮喘-慢阻肺重叠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 薛春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用药探析及网络药理学分析[D]. 牛逸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穴位贴敷用于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预防的临床研究[D]. 孔艳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支气管哮喘中应用及对患者预后影响[J]. 王鹏,管丽红.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6)
- [8]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睡眠质量和中医体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杜云红.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研究[D]. 周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7)
- [10]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文献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D]. 曾颖雯.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标签:支气管哮喘论文; 中医论文; 哮喘最佳治疗方法论文; 贴敷疗法论文; 呼吸道疾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