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世界市场经济、西方税收理论发展与国际税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高阳[1](2020)在《现代化进程中国际税收制度产生的基本逻辑》文中提出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重要界石,也是国际税收制度形成的总的历史背景。在人类进入现代化的进程中,特别是工业化的背景下,所得税和公司法人这两个构成国际税收的基本制度要素出现。在此基础上,国际税收制度的制度框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逐渐形成并延续至今。在同一历史时期,国际税收理论也开始形成,并被贯彻到现代国际税收制度的整体法律体系内,至今仍然支撑着国际税收制度的运行。
邓力平[2](2019)在《资源配置方式变革中的人民税收》文中提出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70年的发展历程,人民税收始终是其本质属性。税收人民性体现始终与资源配置方式变革相关,并在不同方式下展示特定内涵。今天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领下,把握税收人民性新的表现形式。本文在对资源配置方式变革中人民税收发展及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从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税收定位、"党管税收"与人民税收统一、市场税收与"能动税收"协调、税收治理现代化体系成型、大变局下统筹税收站位入手,就"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税收人民性体现进行阐述。
于俊[3](2019)在《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税收制度是一国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制度改革是个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课题,从古至今,税收制度改革以制度促经济、以经济稳政治、以政治助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突出的作用、留下了深刻的印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统治阶级治国理政的战略考量。税收制度兼具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双重色彩,税收制度改革是通过税收制度架构设计和组成要素的边际变化来调整治理格局、增进社会福利的过程。国家治理呼唤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税收制度改革助推国家治理优化。当今世界,不论是何种性质的国家、抑或是何种发展程度的国家,在国家治理中都非常重视税收制度改革,这其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如何吸收和借鉴他人在税收制度改革中取得的有益成果,适时推进本国的税收制度改革,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对的一个理论和实践课题。鉴于税收制度改革的庞杂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目前学术界对于税收制度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税制结构、税种设置、税收政策等较为传统单一的领域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视角开展税收制度改革研究,可以将税收制度改革由微观的、具体的工作层面提升到宏观的、战略的层面,拓展税收制度改革研究的内涵和外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制度,顺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要求,实现税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争取无产阶级自身解放的斗争中,对税收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提供了这个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税收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财税思想的中国化。在当代中国,新时代赋予税收制度改革研究的新思维、新要求、新使命,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探讨税收制度改革,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从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好地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个自信”。新中国成立以来,税收制度及其调整、改革始终伴随着共和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改革开放前,税收制度及其调整以税收集权化匹配计划经济化、以集中统一税收体制匹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税收制度及其改革以税收公共化匹配经济市场化、以公共税收体制匹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税收制度及其改革以税收现代化匹配国家治理现代化、以现代税收制度匹配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这是我国税收制度变革发展的一项基本经验。历经七十年发展,我国税收制度日臻完善,但也还存在结构布局、法律层级等方面的不足,这些瓶颈制约着税收制度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只有从新时代税收文明现代化的高度统筹布局税收制度改革,才能打破瓶颈,建立起与国家治理战略相匹配的税收制度体系。党的领导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最本质的特征和最根本的属性,是贯穿当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研究始终的一根红线。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研究中自觉融入马克思主义原理观点和党的方针政策,能够集中体现党对税收制度改革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的优势。新时代的税收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融洽相助益,总体布局重塑了税收制度改革的灵魂,税收制度改革强劲了总体布局的血脉。自觉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发展的“稳定器”、文化发展的“催化剂”、生态文明发展的“净化剂”、社会发展的“粘合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加速器”,是新时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宏观抱负和历史使命。新时代的税收制度改革既要遵循自身发展规律、也要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确保税收制度改革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避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恪守税收制度改革的家国情怀、激励国家社会公民多元治理主体同频共振,遵循市场规则、力求治理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注重统筹兼顾、发挥制度集成聚变效应,尊重契约伦理、扞卫税收权利义务生态,维护央地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是新时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中观价值和基本原则。新时代的税收制度改革需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是税收制度改革应有的姿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施行税收法治方略,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放大税收乘数效应,在公平正义精神感召下释放税收正能量,在绿水青山愿景引领下促进绿色税收发展,在多元共治价值追寻下创新税收治理方式,为各国治理中的税收制度改革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新时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微观努力和路径探索。
邓力平,王智烜[4](2018)在《中国特色涉外税收研究的三点体会》文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特色涉外税收研究根植改革开放实践而发展的40年。本文结合我国涉外税收部分研究成果,从"政策促进对外开放、比较中推进税制改革、奋力在新时代展示作为"三个方面,做总结回顾,谈认识体会,得简要结论。
王卓[5](2018)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路径选择 ——以CPTPP、AIIB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文中指出在经历了战后布雷顿森林会议体系与G7、G20等模式之后,全球经济治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与全球经济治理有何种关系?国际开发性金融与全球经济治理及国际经济秩序形成之间的关系如何?利用新成立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运作过程和项目分析,为以亚投行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治理路径的成功奠定理论基础是本文目的之所在。本文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三大理论和最新前沿分析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与CPTPP、AIIB。第一章导论引出了标题的问题,文献综述厘清了相关定义,对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说明。首次整理了国际政治经济学三大经典和最新前沿对全球经济治理的论述,对新成立的CPTPP、AIIB进行分析。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虽有波折,不会停滞,更不会逆转。经济全球化加速,对全球治理提出了更加强烈的需求。而已往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主导、以WTO、IMF等多边机制为中心的全球治理体系,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从而导致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全球性问题日趋严重,直至引发“逆全球化”一时暗流涌动。顺应全球化大势,避免全球化问题,必须变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这是本论文第二章探讨的主要内容。从多边体制到区域框架,是全球治理变革的重要趋向。大国在此过程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也要在此过程中实现各自利益和诉求最大化,从而引发了主要大国,尤其是美国、欧盟、日本与中国围绕全球治理变革路径的战略博弈。这是本论文第三章探讨的主要内容。其中重点分析围绕全球治理变革路径,美国的历史与现实、欧盟的传统与变革、日本的跟进与进取,以及中国的贡献与超越。而有关大国围绕全球治理变革路径的战略博弈,则以TPP/CPTPP和AIIB为案例,在第四和第五章中展开。中国与美国、日本关于全球治理变革路径的博弈,主要是围绕TPP/CPTPP展开的。或者说,围绕TPP/CPTPP的战略进退,集中体现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在全球治理变革路径选择层面的战略博弈。美国奥巴马政府全力推进TPP,很大程度上是在其以往依靠两大多边机制(WTO、IMF)越来越难以维持其对全球经济治理的操控甚至霸权之后,把希望寄托在了包括TPP在内的“两洋战略”上。为此,也要求日本跟进,从而促使日本在全球治理变革的路径选择上,最初采取了在国内利益集团强烈反对的背景下,被动跟进美国参与TPP的战略。但在特朗普上台第一天,即宣布美国退出了以往由其全力主导的TPP,并在其他全球治理机制中,也开始推行“退出”战略。在此背景下,日本又一改以往跟随美国的战略,联合其他10个TPP成员,全力推进没有美国的TPP11,即所谓CPTPP。对于美国和日本的这种战略态势,中国如何应对?显然成为重要战略议题。这也是本论文第四章探讨的核心议题。面对全球治理变革的世界大势和历史潮流,中国的最重要抉择是提出并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在该倡议的大框架下,迄今取得的最大进展,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AIIB)的成功启动和平稳运转。一带一路的主体内容是“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其中的设施联通、资金融通和贸易畅通,AIIB显然都能发挥重要作用。更加重要的是,目前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核心领域在多边国际金融机构的变革,AIIB显然直指核心。而美国、日本与欧洲大国在对待中国全力推进AIIB,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战略应对。欧洲大国宣布作为发起国参加,成为AIIB启动过程的重要转折,而美国和日本迄今仍未明确表示加入甚至抵制的态势。AIIB仍将是中国与美日在变革全球治理的路径选择上展开战略博弈的重要领域。本论文第五章主要围绕这一领域展开。上述探讨得出的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将在第六章“结语”中予以简要概括总结。
唐文倩[6](2012)在《邓子基国际税收基础理论研究概要——庆祝邓子基资深教授从事教学科研65周年》文中研究说明邓子基,男,1923年6月生,福建沙县人,汉族,中共党员。厦门大学《资本论》研究生毕业。现任厦门大学资深教授(院士待遇),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访问学者导师,财政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全国重点财政学科总学术带头人,中国财政学会顾问、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顾问、《涉外税务》等刊物顾问。着名经济学家、财政学家、教育家,中国财政学界"国家分配论"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已从事教育与科研65周年,培养了大量高级专门人才,其中数以千计本科毕业生,300多位硕士,107位博士(包括博士后4位)。2012年是我国当代着名经济学家、财政学家、教育家、厦门大学资深教授邓子基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65周年暨90周年华诞。六十五年来,邓老坚持教书、育人,出人才、出成果,不仅矢志不渝地倡导并系统论证
赵仁平[7](2010)在《我国国际财政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顺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国际财政,虽然是西方财政理论中最为年轻的内容之一,但在国际范围内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中国近30年来的国际财政研究,主要在构建国际财政学科体系及理论框架、国际税收研究和国际经济学及比较财政等不同层次上展开。但总体看来,除国际税收研究之外,中国国际财政研究在理论体系、研究内容和方法上都没有实现本质上的创新和有机融合,与其说国际财政研究是一门学科或财政理论分支,不如说是一种视角和分析框架。
宋凤轩[8](2007)在《所得税国际化与中国所得税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所得税改革是当今世界税制改革的热门话题,也是中国当前财税理论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从世界所得税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所得税国际化的潮流势不可挡:所得税减税改革波及全球,企业所得税税率明显下降并达到国际趋同;发达国家仍保持所得税主体地位,发展中国家所得税地位明显上升,税制结构出现了国际趋同;社会保障税得以普遍开征,各国所得税体系日趋完善;所得税国际竞争日益加剧,所得税国际协调不断增强。从中国所得税发展的状况来看,虽然经历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改革,所得税国际化程度有所提高,所得税地位有所增强,但是,所得税收体系仍不完善,所得税主体税种的地位尚未真正确立,所得税的调控功能亟需加强;企业所得税刚刚统一,还未付诸实施,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个人所得税征管模式需要改进,各项具体制度要素需要进一步调整;社会保障缴费虽已经有地税机关代征,但是社会保障税的开征仍处于众说纷纭之中。中国所得税发展的现状,既不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的需要,也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推进的要求。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背景下,加强所得税国际化研究,顺应所得税国际化发展趋势,借鉴世界所得税改革的经验,进一步推进中国所得税改革,便成为所得税理论研究与实践改革中的重要课题。论文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背景,以所得税国际化为研究视角和主线,以所得课税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所得税国际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并对中国所得税国际化改革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对所得税国际化进行了理论分析,明晰了相关概念和研究内容;同时,对所得税一体化理论、税收原则理论、最适课税理论、供给学派理论观点、国际税收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这些成果不仅是研究所得税国际化的理论基础,也是研究中国所得税改革的理论依据。其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论文通过对企业所得税制度、个人所得税制度和社会保障税制度的研究,从静态角度考察了国际上规范所得税制度的基本状态,为中国所得税改革和税制结构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所得税制度改革共同特征的研究,从动态角度考察了世界所得税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趋势,为将来中国所得税国际化改革指明了方向;通过对所得税国际竞争与协调趋势的研究,把握所得税国际竞争的基本态势和所得税国际协调的基本经验,为中国参与所得税国际竞争和加强所得税国际协调明确了基本立场和原则。再次,作为整篇论文的过渡,论文对所得税国际化进行了评价,并对中国所得税改革的方向与原则进行了总体阐述。关于所得税国际化的评价既呼应了论文所提出的相关经济、财政理论的观点,体现了相关经济思想与财政理念的发展和税收原则的转变,也是对所得税国际化具体内容的总结;对中国所得税改革的总体思路的研究,既是对所得税国际化经验的借鉴,也明确了中国税制结构发展的目标与实现机制,确定了中国所得税国际竞争与协调的基本原则,还引导着中国企业所得税国际化改革、个人所得税国际化改革和社会保障税国际化改革内容的详细论证。最后,论文对国际化发展视野下的中国所得税制度改革做了进一步研究。论文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关于企业所得税的国际化改革,论文回顾了中国企业所得税国际化的历程,全面评价了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宏观经济发展、微观经济运行、和谐社会构建及中国税制建设的影响,并指出了新企业所得税法运行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关于中国个人所得税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论文回顾了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发展的历史,分析了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并从税收模式、具体制度和征收管理方面提出改革和完善的对策建议;关于中国社会保障税问题研究,论文在对“费”与“税”的性质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方式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在中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对社会保障税收制度进行了具体设计。
张利民[9](2007)在《经济行政法的域外效力》文中认为法律空间效力可以分为域内效力和域外效力。前者是法律在颁布者权力所及范围内有效,后者则指法律的效力扩展至立法者管辖区域之外。如将“域”理解为“法域”,则中国大陆法律对港、澳、台行为的效力也是域外效力。经济行政法的域外效力包括两层含义:法律对域外的人、物、行为有拘束力;法律在域外被适用,即国内法的跨国执行。法律的域外效力(extraterritorial effect)有时又称域外管辖权。国际法上的管辖权是一国,相对于其他国家,所拥有的权力,它包括立法管辖权(jurisdiction toprescribe)、裁判管辖权(jurisdiction to adjudicate)和执法管辖权(jurisdiction toenforce)。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的特殊情形包括:(1)法律对南极、北极、公海和外空行为的效力。(2)条约对第三国的效力。(3)基于特殊安排所确立的域外效力。如享有外交特权的人只是免于东道国法律的管辖,并不能免于其本国法律的管辖,其本国法律对他们具有域外效力。在领事裁判权下,外国人的行为也得受其本国法律管辖,其本国法也具有域外效力。在域外效力问题上,存在着一个“不具域外效力的假设”(the presumptionagainst extraterritorial effects),即所有的法律原则上只具有域内效力。该假设存在以下例外:(1)清晰立法意图的例外;(2)不利后果的例外;(3)行为地点的例外。法律域外效力的建立方式有两种:法律的明确规定;法院在审判过程中的认定。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的大规模推行发生在二战以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一时期具备了推行法律域外效力的基础。经济的融合是其经济基础;全球环境污染和劳工标准下降是道德基础;对不同政策目标的追求是动力基础;一些国家的超强地位和强权政治的推行是政治基础;国际法上缺乏对法律域外效力的明确限制,同时提供了广泛管辖依据是法律基础。法律的域外效力与国际法上的管辖规则有关。在传统国际法上,管辖的依据有属地原则(territorial principle)和属人原则(nationality principle)。属人原则(nationality principle)是以国籍为基础行使管辖权。依据属人原则,国家有权对其国民在外国的行为实行管辖。国籍原则常被引用作为法律域外效力的依据。如美国对其国民自外国取得的收人征税。1927年的“荷花号”案(The Lotus Case)常被引用,作为法律域外效力的证据。该案确立了两项原则:(1)可以根据境外行为在境内的效果赋予法律域外效力;(2)不能根据国际法未明确规定就得出禁止权力行使的结论。属地原则被解释成包括客观(objective)属地原则和主观(subjective)属地原则。属人原则被解释成包括积极(positive)人格、消极(passive)人格和居民管辖权(resident jurisdiction)。这些解释大大扩展了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的依据。二战之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原则,如影响原则、行为归属原则和实施原则。影响(效果)原则(the effects doctrine)是基于国外行为在国内的后果赋予法律域外效力。根据“单一经济体”(single economic entity)说,如果国内子公司依据外国母公司的指示和要求行事,则可以对外国母公司主张国内法的域外效力。依据实施检验说(implementation test doctrine),作为行为环节之一的实施行为在国内时,国内的经济行政法可以域外适用。一些域外效力的扩张富有争议,如基于产品、技术的来源地赋予法律域外效力;基于控制关系赋予法律域外效力,即外国的企业只要为本国控制,则可以赋予本国法律域外效力。普遍性管辖权(universal jurisdiction)原指对公认的国际罪行,任何国家可以管辖并适用其法律。该原则被用于推行基本劳动标准、金融管制(反恐)法律的域外效力。传统的保护性原则也成了域外效力的依据,它被用于推行出口管制法、本国利益保护法的域外效力。在不同部门法中,域外效力的情况是不同的。在竞争法领域,主要依赖影响原则、行为归属原则和实施原则;在环境法领域,则依据国籍原则和影响原则;在劳动法领域,依据普遍性原则和国籍原则;在证券法领域,依赖影响原则;在税收领域,则主要依赖居民身份;而在出口管制法领域,依赖的却是被规范者之国籍、相关货物及科技之原产地和控制关系。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的实现除了靠自觉遵守外,还得依靠强制执法,包括由立法国家的行政机关或法院执法和由他国行政机关或法院执法。立法国家针对自然人、法人的执法措施有冻结、扣押、中断经济往来、拒绝签证,针对其他国家的执法措施有取消贸易优惠、禁止进口和贸易报复。对经济行政法能否跨国执行看法不一。否定说提出的否定理由有:惩罚性法律只有域内效力;执行他国法律有损本国利益;违反主权理念、损害公共秩序;用公共秩序审查会激怒外国;外国税法复杂,跨国执法在技术层面不可行。肯定说则认为,国家之间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制止违反经济行政法的行为,指望从违反他国法律的行为中获益是不道德的,相互执行是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共赢的选择。一些条约和国内法规定,经济行政法可以跨国执行,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规定了外汇管制法的跨国执行,美国和法国、加拿大等签订的税收互助条约规定了税法的跨国执行。国际法学会(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Law)在威士巴登(Wiesbaden)通过的决议也认为,经济行政法可以跨国执行。经济行政法跨国执行的方式有间接执行和直接执行,前者指外国执行本国的行政法判决,后者指外国直接适用本国经济行政法。一国经济行政法的域外效力会与他国法律的域内效力发生冲突。所引发的对抗有:对管制对象发出相冲突的命令;外交抗议;制定和实施对抗性的法律;禁止本国人参与外国的程序;政治、经济报复。在不同的领域,经济行政法冲突的激烈程度是不同的。法律冲突的本质是利益冲突。过度推行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构成对域外效力的滥用。这种滥用是未经允许利用他国资源,是表面正义掩盖下的政治操纵,它会导致双重标准和差别待遇。为了防止滥用,需要对域外效力进行限制,要求域外效力的推行不得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不得违反条约义务,不得违反习惯国际法。经济行政法的域外效力有一些负面效果,如商业上和法律上的不确定性,扭曲贸易和投资,产生不合理的成本,并最终导致就业减少和经济增长放缓。单边的努力和国家之间的合作都能减缓负面效果。单边努力包括采用礼让原则(principle of comity)、合理原则(principle of reason)、国家行为原则(act of statedoctrine)、外国主权强制原则、不与东道国法律冲突原则和从严认定本国公共秩序原则。国际合作和协调是减少冲突的成功方法,具体包括双边协调和多变协调。国际组织制定的示范法对冲突的解决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关贸总协定》(GATT)本身没有明确规定经济行政法的域外效力,但它提出了一些要求,如不歧视、透明。《关贸总协定》第二十条囚犯产品的例外支持劳动法的域外效力。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或健康措施的例外、保护可用尽自然资源措施的例外、保证与该协定不相抵触的法律得到遵守措施的例外等,常被引用,作为环境保护法律域外效力的依据。《关贸总协定》第二十一条关于安全的例外也常被引用,作为出口管制法律域外效力的依据。GATT/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处理了一些涉及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的案例。新一轮贸易谈判更将环境、劳工标准和竞争法等列为新议题。如果谈判取得成功,则能减少法律域外效力冲突。中国是法律域外效力滥用行为的受害者。中国长期是一些国家贸易封锁的对象,中国澳门的汇业银行(BDA)受到了美国基于《爱国者法案》的制裁,中国也遭到了基于劳动法域外效力的指控。在国内法上,中国也适度推行了法律的域外效力,其出口管制法律、《个人所得税法》和2007年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审议中的《反垄断法》(草案)等都规定了域外效力。中国也参与了一些国际协调。截至2007年3月30日,中国已经和82个国家签订了双边的税收协定,中国大陆还与澳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签订了税收安排,这些协议和安排有效减少了税收法律域外效力引起的冲突。中国还参与了一些竞争法领域的国际合作,1999年与哈萨克斯坦签订了《关于反不正当竞争与反垄断领域合作协定》。但在《证券法》、《环境保护法》方面尚需加入域外效力的条款。此外,中国协调效力冲突的国内法几乎是空白。为了对抗其他国家的滥用,中国也需要制定自己的对抗法。关于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的立法,中国还有许多工作可作。
李尚友[10](2006)在《国际税收竞争与我国税收政策研究》文中提出国际税收竞争,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国际税收竞争政策作为国家竞争的有力工具。然而,国际税收竞争也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国际税收竞争可以促进参与税收竞争的主权国家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国际税收竞争也存在一系列不利影响,如:侵蚀各国税基,使各国税收主权弱化,使各国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使税收负担更多地转移到流动性较弱的经营活动上,引发新的不公平,会破坏税收中性,扭曲国际资源的地域流向等。因此,要辩证地对待国际税收竞争。一方面,要从自身条件出发,积极参与国际税收竞争,从而获取最大的国家利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同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之间的税收协调,避免国际税收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只有正确认识国际税收竞争的好处与不足,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地利用国际税收竞争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文围绕着这一主题思想,从认识和界定国际税收竞争入手,按照逻辑的顺序,层层推进,展开论述,对税收竞争的影响做了分析,并尝试提出了一些对策构想。全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对国际税收竞争的定义进行界定,介绍了国际税收竞争的种类,并对其产生的必然性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主要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从理论研究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国际税收竞争能够促进参与国经济的增长,其次分析了国际税收竞争对国际资本流动、各主权国家的税收状况、产业发展以及公共支出的影响;第三部分介绍了国际上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应对国际税收竞争的不同方法,并在总结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得出了我国应对国际税收竞争的态度,即: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税收竞争,加强自身税制改革,使自身
二、现代世界市场经济、西方税收理论发展与国际税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世界市场经济、西方税收理论发展与国际税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化进程中国际税收制度产生的基本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类进入现代化阶段:国际税收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 |
(一)现代化——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枢纽 |
(二)现代化的经济方面——工业化 |
(三)现代化创造了国际税收制度产生的基本历史条件 |
二、现代化背景下形成的国际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 |
(一)所得税制度的产生 |
(二)公司法人制度的产生 |
(三)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引发的国际税收问题 |
三、国际税收制度与国际税收理论开始形成 |
(一)国际税收法律制度的产生 |
(二)国际税收理论的形成 |
四、总结 |
(2)资源配置方式变革中的人民税收(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的人民税收发展 |
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税收人民性的再审视 |
三、对“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税收人民性的新认识 |
(3)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的来源和意义 |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
六、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国家治理与税收制度 |
第一节 国家治理 |
一、国家治理对国家统治和国家管理的历史性超越 |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中的税收因素 |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 |
第二节 税收及其制度 |
一、财政与税收 |
二、税收制度的内涵与发展 |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税收的论述 |
第三节 国家治理与税收制度的互动 |
一、具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双重色彩的税收制度 |
二、国家治理呼唤深化税收制度改革 |
三、税收制度助推国家治理成就新高度 |
第二章 国外税收制度改革的治理经验与启示 |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税收制度改革 |
一、税收制度促进面向现代国家转型 |
二、相机抉择的税收制度结构化改革 |
三、税收制度改革强国富民的新担当 |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税收制度改革 |
一、税收制度助力稳固民族独立成果 |
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税收制度改革 |
三、税收制度改革擦亮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成色 |
第三节 国外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制度改革 |
一、苏联东欧国家不成功的税收制度改革 |
二、越南革新开放下的税收制度改革 |
三、古巴“模式更新”下的税收制度改革 |
第三章 当代中国税收制度的确立、改革和问题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税收制度的建立、调整和评价 |
一、新旧税收制度的转换 |
二、改革开放前的税收制度调整 |
三、对改革开放前税收制度改革的评价 |
第二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税收制度改革 |
一、税收制度现代化进程的开启 |
二、涉外税制和“利改税”的出台 |
三、分税制和“营改增”的深远影响 |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央地税收的合作与博弈 |
第三节 现行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
一、结构布局不够完善 |
二、税收法律级次较低 |
三、地方税收体系失衡 |
四、税收征管效率较低 |
第四章 国家治理视角下新时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使命 |
第一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治理的“助推器” |
一、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
二、提升政府对经济主体进行调节的能力 |
三、拓展公共资源的多元协同治理 |
第二节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治理的“稳定器” |
一、从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到政治体制改革 |
二、从依法治税实践推及到依法治国战略 |
三、从税收技术发展关涉到民主权利保障 |
第三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治理的“催化剂” |
一、协同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 |
二、丰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三、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
第四节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治理的“粘合剂” |
一、推动形成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
二、推动建成全面的多层次社保体系 |
三、推动创建融通的大格局社会治理 |
第五节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治理的“净化剂” |
一、克服生产的“异化”及自然的“异化” |
二、放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正外部性 |
三、绿色税收制度拓宽绿色发展道路 |
第六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加速器” |
一、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
二、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
三、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
第五章 国家治理视角下新时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
第一节 恪守家国情怀的价值 |
一、以人为本 |
二、增进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三、助力民族复兴之梦 |
第二节 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 |
一、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二、把握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
三、把握好坚守与开创的关系 |
第三节 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
一、统筹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 |
二、统筹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 |
三、统筹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 |
第四节 遵从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契约伦理 |
一、维护税务相对人的权益 |
二、建设纳税社会信用体系 |
三、提供税收事先裁定服务 |
第五节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
一、明确中央和地方的职权 |
二、健全地方税体系 |
三、增强税收预算科学性 |
第六章 国家治理视角下新时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对策 |
第一节 全面落实税收法治方略 |
一、大力推进税收立法进程 |
二、严格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
三、完善提供税收司法保障 |
四、创新开展税收法治宣教 |
第二节 充分发挥税收乘数效应 |
一、进一步优化税收制度结构 |
二、进一步稳定宏观税负水平 |
三、进一步深化税收种类改革 |
四、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改革 |
第三节 有力彰显税收公平正义 |
一、聚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
二、情系民生降低基尼系数 |
三、大力扶持民营企业成长 |
四、积极鼓励慈善事业发展 |
第四节 加速提升税收绿色指数 |
一、激活绿色税收制度机制 |
二、健全完善环境保护税法 |
三、增强现有税种绿色程度 |
第五节 多元构建税收综合治理 |
一、推动建立税收保障制度 |
二、发挥涉税中介服务力量 |
三、打造经世济用税收智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4)中国特色涉外税收研究的三点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服务对外开放的税收政策研究 |
二、在国际比较中推进中国特色现代税制的建立 |
三、在新时代中涉外税收要提升站位更有作为 |
四、简要结论:涉外税收研究在新时代要完成新任务 |
(5)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路径选择 ——以CPTPP、AIIB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Summary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概念厘定 |
五、研究框架 |
六、若干难点 |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治理 |
一、经济全球化:动因与趋势 |
二、全球经济治理:需求强化 |
三、治理体系缺陷与供给不足 |
四、治理问题恶化与逆全球化 |
五、从逆全球化到新全球化 |
六、变革全球经济治理势在必然 |
第三章 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路径博弈 |
一、全球经济治理新趋向:从多边到区域 |
二、大国主导全球经济治理:理论与实践 |
三、全球经济治理中的美国:自由与霸权 |
四、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欧盟:区域与多边 |
五、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日本:跟进与进取 |
六、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中国:贡献与超越 |
第四章 CPTPP:美国进退、日本进取与中国应对 |
一、战后全球经济治理中的美国主导 |
二、多边治理框架的困境与两洋战略 |
三、TPP:美国进退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
四、从TPP到CPTPP:日本的战略进取 |
五、从TPP到CPTPP:中国的战略应对 |
第五章 AIIB对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影响 |
一、全球经济治理中的金融体系与基础设施 |
二、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中国方案与“一带一路” |
三、“一带一路”框架下的AIIB:地位与影响 |
四、AIIB引发的战略博弈:美日、欧洲及其他 |
五、AIIB产生的战略影响:优化全球金融治理 |
六、AIIB需要的战略应对:完善内部治理绩效 |
第六章 结论 |
一、几点逻辑结论 |
二、若干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答谢 |
(7)我国国际财政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作为一门学科或财政理论分支的国际财政研究 |
二、国际税收是国际财政研究最为重要的内容和表现 |
三、国际经济学和比较财政视角的国际财政研究 |
四、简评 |
(8)所得税国际化与中国所得税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框架结构与逻辑关系 |
1.4.1 框架结构 |
1.4.2 逻辑关系 |
1.5 主要创新之处 |
1.5.1 论文选题角度独特 |
1.5.2 论文研究体系完整 |
1.5.3 主要研究内容创新 |
第2章 所得税国际化概述与相关理论基础 |
2.1 所得税国际化概述 |
2.1.1 所得税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
2.1.2 所得税国际化的界定 |
2.1.3 所得税国际化与相关范畴的关系 |
2.1.4 所得税国际化的实质 |
2.2 所得税国际化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所得税一体化理论 |
2.2.2 税收原则理论 |
2.2.3 供给学派的减税观点 |
2.2.4 最适课税理论 |
2.2.5 国际税收相关理论 |
第3章 所得税国际化:所得税制度设计的国际惯例 |
3.1 企业所得税制度设计的国际惯例 |
3.1.1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确定 |
3.1.2 企业所得税税基的确定 |
3.1.3 对不同类型所得征税的处理 |
3.1.4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形式 |
3.1.5 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
3.1.6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
3.2 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的国际惯例 |
3.2.1 个人所得税的课税模式 |
3.2.2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
3.2.3 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 |
3.2.4 个人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
3.2.5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制度 |
3.2.6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
3.3 社会保障税制度设计的国际惯例 |
3.3.1 社会保障税的课税模式 |
3.3.2 社会保障税的纳税人 |
3.3.3 社会保障税的课税对象 |
3.3.4 社会保障税的税率制度 |
3.3.5 社会保障税的征收管理 |
第4章 所得税国际化:所得税制度改革的共同特征 |
4.1 世界所得税制度改革的经济背景 |
4.1.1 发达国家国内经济的滞胀 |
4.1.2 原有所得税制的弊端 |
4.1.3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
4.2 20世纪80、90年代世界所得税制度改革的共同特征 |
4.2.1 降低税率并简化税率档次 |
4.2.2 拓宽所得税税基 |
4.2.3 减少优惠并加强征管 |
4.2.4 实行税收指数化措施 |
4.2.5 推行所得税一体化措施 |
4.2.6 社会保障税制度地位普遍提高 |
4.3 21世纪初期世界所得税制度改革的共同特征 |
4.3.1 直接降低公司所得税税率 |
4.3.2 降低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 |
4.3.3 加快所得税一体化步伐 |
4.3.4 突出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 |
第5章 所得税国际化:所得税国际竞争与协调趋势 |
5.1 所得税国际竞争趋势 |
5.1.1 所得税国际竞争的内涵 |
5.1.2 所得税国际竞争的产生与发展 |
5.1.3 所得税国际竞争的表现形式 |
5.1.4 所得税国际竞争的影响 |
5.1.5 所得税国际竞争的发展趋势 |
5.2 所得税国际协调趋势 |
5.2.1 所得税国际协调的积极意义 |
5.2.2 所得税国际协调的内容 |
5.2.3 所得税国际协调的方式 |
5.2.4 所得税国际协调的发展趋势 |
5.3 区域所得税一体化趋势 |
5.3.1 欧盟所得税一体化的背景 |
5.3.2 欧盟所得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
5.3.3 欧盟所得税一体化的借鉴 |
第6章 所得税国际化视野下中国所得税改革的思路 |
6.1 所得税国际化的评价 |
6.1.1 所得税国际化顺应了经济财政思想的发展 |
6.1.2 所得税国际化贯彻了所得税收原则 |
6.1.3 所得税国际化促使了世界税制结构的趋同 |
6.1.4 所得税国际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
6.2 中国所得税改革的基本原则 |
6.2.1 适度减税的原则 |
6.2.2 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则 |
6.2.3 强化收入公平分配的原则 |
6.3 中国所得税改革的思路 |
6.3.1 中国税制结构优化的目标与实现机制 |
6.3.2 中国所得税具体税种改革的指导思想 |
6.3.3 中国所得税国际竞争与协调的理性选择 |
第7章 中国企业所得税国际化改革进程与评价 |
7.1 中国企业所得税国际化改革历程 |
7.1.1 自发国际化改革阶段 |
7.1.2 自为国际化改革阶段 |
7.1.3 自觉国际化改革阶段 |
7.2 中国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经济社会效应 |
7.2.1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经济影响:宏观层面 |
7.2.2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经济影响:微观层面 |
7.2.3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 |
7.2.4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国所得税制的影响 |
7.3 中国新企业所得税法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7.3.1 总机构汇总纳税情况下税收收入的分配问题 |
7.3.2 国家和地方两套征税机关所得税征管权限的划分问题 |
7.3.3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调整后的税收优惠管理问题 |
7.3.4 所得来源国际化条件下境外所得的税收抵免问题 |
7.3.5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反避税管理问题 |
第8章 中国个人所得税国际化改革回顾与展望 |
8.1 中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回顾 |
8.1.1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建立 |
8.1.2 20世纪80年代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 |
8.1.3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统一 |
8.1.4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调整 |
8.2 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8.2.1 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存在的问题 |
8.2.2 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体系存在的问题 |
8.2.3 个人所得税税率制度存在的问题 |
8.2.4 个人所得税存在对股息的经济性双重征税 |
8.2.5 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
8.3 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国际化改革的制度设计 |
8.3.1 居民纳税义务人标准的确定 |
8.3.2 分类与综合项目的划分 |
8.3.3 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体系 |
8.3.4 个人所得税税率制度的设计 |
8.3.5 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的确定 |
8.3.6 个人所得税指数化调整措施的选择 |
8.3.7 所得税一体化的目标与实施步骤 |
8.3.8 对存款利息征税的改革方向 |
8.3.9 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的政策选择 |
第9章 中国社会保障税国际化改革的制度设计 |
9.1 中国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的现状与问题 |
9.1.1 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方式概述 |
9.1.2 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筹资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
9.2 中国社会保障税开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9.2.1 中国社会保障税开征的必要性 |
9.2.2 中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可行性分析 |
9.3 中国社会保障税国际化改革的原则与制度设计 |
9.3.1 中国开征社会保障税应遵循的原则 |
9.3.2 中国社会保障税制度设计的政策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博士在读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9)经济行政法的域外效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
一、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的思路 第一章 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概论 |
第一节 经济行政法的定义 |
第二节 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辨析 |
一、"法域"与"领域" |
二、"属地性"与"属人性" |
三、"域外拘束力"和"域外适用" |
(一) 对域外的人、物、行为的拘束力 |
(二) 在域外被域外的执行机关适用 |
第三节 域外效力和域外管辖权 |
第四节 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的特殊情形 |
一、法律对一国领土之外的南极、北极和公海行为的效力 |
二、国际条约对第三国的效力 |
三、基于特殊安排所确立的域外效力 |
(一) 外交特权和豁免中包含的法律域外效力 |
(二) 基于特殊协定所确立的域外效力 |
第五节 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的确立 |
一、法律不具有域外效力的假设及其例外 |
(一) 法律不具有域外效力的假设 |
(二) 无域外效力假设的例外 |
二、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的建立途径 |
(一) 法律本身规定的域外效力 |
(二) 执法机关对法律域外效力的推动 第二章 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的逻辑基础 |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产生的管制需求——经济基础 |
第二节 赋予域外效力具有道义上的优势——伦理基础 |
第三节 不同政策目标的实现需要——动力基础 |
第四节 一些发达国家的超强国力和强权政治的推行——政治基础 |
第五节 国际法上缺乏对法律域外效力明确限制并提供了广泛管辖依据——法律基础 第三章 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的国际法依据 |
第一节 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的传统国际法依据 |
一、属地原则(Territoriality Principle)和法律的域外效力 |
二、属人原则(Nationality Principle)和法律的域外效力 |
第二节 "荷花号"案和法律域外效力的扩展 |
第三节 对传统管辖权依据的扩张解释 |
一、客观属地原则(the Objective Territorial Principle)与主观属地原则(the Subjective Territorial Principle) |
二、积极人格(Positive Personality)和消极人格(Passive Personality) |
三、居民管辖权(Resident Jurisdiction) |
第四节 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的新依据 |
一、经济后果理论——影响(效果)原则(the Effects Doctrine) |
二、行为归属理论——"单一经济体"(Single Economic Entity)说 |
三、部分行为理论——实施检验说(Implementation Test Doctrine) |
第五节 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依据富有争议的扩张 |
一、特殊国籍原则—基于"产品国籍"和"技术国籍"赋予法律域外效力 |
二、控制原则——基于控制关系赋予法律域外效力 |
第六节 普遍性管辖(Universal Jurisdiction)和经济行政法的域外效力 |
一、普遍原则被用于推行基本劳动标准域外效力 |
二、普遍原则被用于推行反种族隔离法律的域外效力 |
三、普遍性原则被用于推行反恐法律的域外效力 |
第七节 保护性管辖和经济行政法的域外效力 |
一、以保护原则推行出口管制法律的域外效力 |
二、以保护原则推行本国利益保护法律的域外效力 第四章 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部门法考察 |
第一节 竞争法的域外效力 |
一、美国对竞争法域外效力的推行 |
二、欧洲国家对竞争法域外效力的推行 |
三、竞争法域外效力引发的对抗 |
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的域外效力 |
一、美国环境保护法及其域外效力 |
二、环境保护措施与国际贸易 |
第三节 劳动法的域外效力 |
一、国际劳动标准的域外效力 |
二、就业平等法律的域外效力 |
第四节 证券法的域外效力 |
一、美国有关证券法律域外效力的规定 |
二、美国法院对证券法域外效力的推动 |
三、行为和效果的充分性问题 |
四、证券法域外效力冲突 |
五、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协调建议 |
第五节 税收法律的域外效力 |
一、自然人居民身份的确认 |
二、法人居民身份的确认 |
第六节 出口管制法的域外效力 |
一、美国的出口管制法及其域外效力 |
二、加拿大的出口管制法其对法律域外效力的态度 |
三、出口管制法域外效力的冲突 第五章 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的实现 |
第一节 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的国内实现 |
一、对自然人、法人的执法 |
二、对外国国家的处罚 |
(一) 取消优惠贸易地位 |
(二) 禁止进口 |
(三) 贸易报复 |
第二节 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在外国的实现 |
一、经济行政法跨国执行的否定说 |
二、经济行政法跨国执行的肯定说 |
三、有关经济行政法跨国执行的法律 |
(一) 国际法规范 |
(二) 国内法规范 |
四、经济行政法跨国执行的条件 |
五、经济行政法域外实现的途径 |
(一) 间接跨国执行 |
(二) 直接跨国执行 |
六、经济行政法跨国执行的司法实践 |
(一) 征用法律的跨国执行 |
(二) 经济管制法律的跨国执行 第六章 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引发的冲突 |
第一节 发生法律效力冲突的条件 |
第二节 域外效力冲突之表现 |
一、发出相互冲突的命令 |
二、外交抗议 |
三、制定和实施对抗性法律 |
四、禁止参与外国的程序 |
五、政治和经济报复 |
第三节 法律域外效力冲突程度因领域而异 |
第四节 域外效力冲突之实质 第七章 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的滥用 |
第一节 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滥用的表现 |
第二节 对域外效力滥用之批判 |
一、未经允许即利用他国资源 |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三、国际标准未必是合理标准 |
四、表面正义掩盖下的政治操纵 |
五、导致双重标准和差别待遇 |
第三节 域外效力的法律限制 |
一、不得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 |
二、不得有违条约义务 |
三、不得违反习惯国际法 |
第四节 国际社会对域外效力滥用的反应 |
一、对《赫尔姆斯—伯顿法》的反应 |
二、对技术国籍、产品国籍的反应 |
三、对基于控制关系赋予域外效力的反应 第八章 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的克制 |
第一节 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的负面后果 |
第二节 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的克制 |
一、礼让原则(Principle of Comity) |
二、合理原则(Principle of Reason) |
三、国家行为原则(Act of State Doctrine) |
四、外国主权强制原则 |
五、不与东道国法律冲突原则 |
六、从严认定公共秩序原则 第九章 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冲突之国际协调 |
第一节 协调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冲突的双边条约 |
第二节 解决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问题的区域性合作 |
第三节 国际组织建议文件对域外效力冲突的协调 第十章 WTO与经济行政法的域外效力 |
第一节 GATT/WTO中与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有关的规定 |
第二节 WTO框架下有关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的争端 |
一、出口管制法方面的案例 |
二、竞争法方面的案例 |
三、环境法方面的案例 |
四、美国贸易法301条款案 |
第三节 新一轮谈判与经济行政法的域外效力 第十一章 中国和经济行政法的域外效力 |
第一节 外国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对中国的影响 |
第二节 中国法律关于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的规定 |
一、《个人所得税法》的域外效力 |
二、《企业所得税法》的域外效力 |
三、出口管制法的域外效力 |
四、《反垄断法》(草案)的域外效力 |
第三节 中国对法律效力协调的参与 |
第四节 对中国经济行政法域外效力的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10)国际税收竞争与我国税收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国际税收竞争概述 |
1.1 国际税收竞争的内涵 |
1.1.1 国际税收竞争的概念 |
1.1.2 国际税收竞争的特征 |
1.2 国际税收竞争的分类 |
1.2.1 按税收竞争的对象,可划分为狭义税收竞争和广义税收竞争 |
1.2.2 按国际税收竞争的后果划分,可分为良性的税收竞争和有害的税收竞争 |
1.2.3 按税收竞争的性质,可划分为主动性税收竞争和被动性税收竞争 |
1.3 国际税收竞争产生的必然性 |
1.3.1 主权国家间的经济竞争是国际税收竞争产生的内在动因 |
1.3.2 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税收竞争产生的必要条件 |
1.3.3 各国税收制度的差异是国际税收竞争产生的现实条件 |
第2章 国际税收竞争的效应分析 |
2.1 国际税收竞争是否有效 |
2.1.1 理论研究成果 |
2.1.2 税收竞争在实践中证明有效 |
2.2 国际税收竞争的效应分析 |
2.2.1 国际税收竞争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
2.2.2 国际税收竞争对一国税收的影响 |
2.2.3 国际税收竞争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
2.2.4 国际税收竞争对公共支出的影响 |
第3章 应对国际税收竞争的方法 |
3.1 减少国际税收竞争 |
3.1.1 欧盟的税收一体化实践 |
3.1.2 OECD反有害税收竞争计划 |
3.2 参与国际税收竞争 |
3.2.1 美国的税收竞争政策 |
3.2.2 欧洲的税收竞争政策 |
3.3 世界国际税收竞争策略对我国的启示 |
第4章 我国的税收政策及其完善建议 |
4.1 我国国际税收竞争的现状 |
4.1.1 我国现在的国际税收竞争政策 |
4.1.2 我国国际税收竞争政策所取得的成绩 |
4.1.3 我国国际税收竞争政策的不足 |
4.2 完善我国国际税收竞争政策的指导思想 |
4.2.1 兼顾竞争与协调的发展 |
4.2.2 克服夸大税收因素作用的思想倾向 |
4.2.3 结合税收中性与非中性原则 |
4.2.4 注意政策的时效性和稳定性 |
4.3 我国国际税收竞争政策的调整 |
4.3.1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 |
4.3.2 完善增值税制度 |
4.3.3 调整税收优惠方向,以产业导向为主 |
4.3.4 调整税收优惠政策的方式,逐步转向以间接优惠为主 |
4.3.5 完善税收管理制度 |
4.3.6 积极参与国际税收协调,健全反避税法规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现代世界市场经济、西方税收理论发展与国际税收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化进程中国际税收制度产生的基本逻辑[J]. 高阳. 国际税收, 2020(03)
- [2]资源配置方式变革中的人民税收[J]. 邓力平. 税务研究, 2019(10)
- [3]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研究[D]. 于俊. 华侨大学, 2019(12)
- [4]中国特色涉外税收研究的三点体会[J]. 邓力平,王智烜. 国际税收, 2018(12)
- [5]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路径选择 ——以CPTPP、AIIB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D]. 王卓. 外交学院, 2018(12)
- [6]邓子基国际税收基础理论研究概要——庆祝邓子基资深教授从事教学科研65周年[J]. 唐文倩. 涉外税务, 2012(05)
- [7]我国国际财政研究综述[J]. 赵仁平.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0(01)
- [8]所得税国际化与中国所得税改革研究[D]. 宋凤轩. 河北大学, 2007(04)
- [9]经济行政法的域外效力[D]. 张利民. 苏州大学, 2007(04)
- [10]国际税收竞争与我国税收政策研究[D]. 李尚友. 四川大学,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