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法氟化制备高纯金属镝的工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薪鹏[1](2020)在《高纯金属铽的制备工艺优化与工业实践》文中认为金属铽在低温下具有超导性和很高的铁磁性,可制备新型磁性材料和超导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开展金属铽制备工艺研究,对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稀土资源,变资源优势为技术优势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金属铽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非稀土杂质含量超标、金属铽一次还原直收率较低和钨坩埚平均使用寿命较短等问题,采用确定关键工艺参数,同时对生产辅助材料及设备进行改良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实现金属铽的高效量产。(1)关键工艺参数确定是指对金属铽收率、金属中杂质含量有较大影响的工艺参数,如氩气压力、还原剂用量、精炼温度时间等。研究发现:当氩气压力达到-0.07MPa和-0.06MPa两个数值时,金属铽一次还原收率均到达波峰;还原剂中钙过量为25.8%时,收率为97.8%,达到最高值,同时,金属铽中的钙、钨杂质含量分别可达到0.24%,0.036%;二次精炼阶段,当保温时间40min,保温温度1500℃的条件下,生产所获得的金属铽产品综合指标最为理想。(2)生产辅助材料及设备包括搭锅材料、水冷磨具、坩埚等。研究发现:通过在原有采用单一粒度(2.0um)镁砂搭锅的基础上,按比例增加了50%左右的0.5-2um粒度之间的镁砂,所搭坩埚的使用寿命提升明显;将水冷模替换钢板后,金属中杂质钙含量降低至0.12%,杂质钨含量最低降至0.16%,杂质铁含量最低降至0.018%,均可达到优等品指标;将反应物料按熔点高低分区摆放,同时对金属钙进行粉碎,改进后的金属铽还原反应收率从96%提高到98%。本文通过对我公司金属铽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参数和生产辅助材料及设备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使金属铽还原反应收率提高到98%以上,同时降低了杂质元素含量,提高了钨坩埚平均使用寿命。
张环[2](2019)在《锡基合金熔析凝析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熔析凝析法是处理粗锡、锡铅、锡铅铋等合金实现组元分离和提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具有处理量大、操作简单、金属回收率高、作业成本低等优点,但对其探究尚缺乏深入。因此,本文主要围绕锡基合金熔析凝析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及其热物理性质开展研究工作。实验研究了金属锡基合金熔析凝析过程,探究温度场、熔析凝析次数等因素对元素组元在液相和凝固相中分布影响规律,获得了Pb、Sb、Bi、Cu、Ag在金属锡熔体中的迁移规律和相互作用;实验研究锡基二元合金的热物理性质随温度、组分变化的差异性,获得了锡基二元合金粘度和表面张力对熔析凝析过程元素迁移规律的影响。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锡基二元合金静置实验结果表明,Pb、Bi的迁移方向为高温端到低温端,Sb、Cu、Ag的迁移方向为低温端到高温端。随着Pb、Bi、Sb、Cu、Ag含量的增加,Pb、Bi、Sb、Cu、Ag的迁移总量略有下降,降低了以上元素在锡中的迁移率。在锡基多元合金静置结晶实验中,Sb、Bi、Ag对Pb元素的迁移没有影响,但Pb的存在却减慢了Ag的迁移,Pb和Bi影响了Sb的迁移,且Bi是主要因素。在锡基二元合金连续结晶实验中,Pb、Sb、Cu、Ag、Bi均向232℃附近迁移,随着时间的增加,Pb、Sb、Cu、Ag的迁移总量均为增加,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其迁移率加快。在锡基多元合金连续结晶实验中,Pb、Sb、Cu、Ag均向183℃附近迁移,Bi向138℃附近迁移,随着温度的升高,其迁移率加快。(2)实验测定了Sn-Pb、Sn-Sb和粗锡三种合金的粘度,结果表明,Sn-10wt%Pb合金在400℃和650℃出现了结构的变化,生成了高熔点的金属间化合物,导致了金属合金发生相变,而Sn-20wt%Pb合金的结构变化温度节点是在850℃和1150℃,说明随着Sn含量的增加,Sn和Pb生成了熔点更高的金属间化合物。Sn-10wt%Sb在250℃1250℃条件下熔体结构并未发生改变,Sn和Sb是以金属合金的形式存在。(3)采用Butler模型对Sn-Pb、Sn-Bi、Sn-Sb、Sn-Ag、Sn-Cu五种二元合金进行表面张力的计算,结果表明,Sn-Pb、Sn-Bi和Sn-Sb二元合金的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温度升高,使合金内元素混乱度增加,有利于元素的迁移。Sn-Cu和Sn-Ag二元合金表面张力值随温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当Sn与Cu或Ag摩尔比大于1:1时,表面张力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Sn与Cu或Ag摩尔比小于1:1时,表面张力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当Sn与Cu或Ag摩尔比接近1:1时,表面张力值基本不变。随着铜或银含量的增加,表面张力的递增速率加快,在锡中添加铜或银增大了锡的表面活性,含铜或银量越高,元素的迁移率越慢。
周宏杰[3](2019)在《立式稀土氟化炉内流场及温度场工程优化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工业生产中制备高纯度氟化稀土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就是立式稀土氟化炉,它是一种典型的高温气固反应器。目前使用的立式稀土氟化炉炉内存在气体流速不均匀、炉内温度分布差异较大的现象,因此导致炉内整体氟化效率低。本文采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并结合ANSYS FLUENT软件对现有立式氟化炉炉内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研究分析并找出其存在的结构缺陷,之后对现有立式氟化炉结构参数进行改进后得到两种改进结构炉型,通过分析得出两种改进炉型相对于现有炉型的优越性。具体工作如下:(1)建立现有立式氟化炉数学物理模型并用FLUENT软件对其流场与温度场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立式氟化炉内存在较多的气体涡流死区,气体流动停滞现象比较严重,氟化氢气体不能快速流向上部反应区域参加氟化反应,同时炉内的温度波动比较大,仅有上半部分区域能达到氟化反应的理想温度范围,而炉底部存在比较大的低温区域,所以炉内整体氟化效率较低。(2)通过分析得出造成炉内流场与温度场分布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现有立式氟化炉的进气口位置、炉内胆结构、盛料盘结构以及集气罩结构存在缺陷,对上述各结构进行改进后得到两种改进结构炉型,通过对两种改进结构炉型炉内的流场与温度场进行求解并与现有炉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改进后两种炉型内的气体涡流现象大幅减少,气体流动分布更加均匀,同时两种改进炉型内温度分布也更加均匀。相同条件下,两改进炉型炉内第二层料盘以上区域的温度均高于现有炉型对应区域温度。(3)由于通入气体初始温度过低,两改进结构炉型底部仍存在低温区域。对通入气体在五种初始温度下的炉内温度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随着气体初始温度的升高,炉内的最低温度逐渐升高,炉内平均温度不断升高,炉内最大温差逐渐减小,温度分布变的更加均匀。并且分析得出了能使炉内所有反应区域的温度达到氟化反应所需的理想温度范围的气体初始温度应不低于705K。(4)在实际生产中测得两改进炉型内氟化效率并绘制氟化效率曲线与现有炉型的氟化效率曲线对比分析得出:在未对通入气体进行预热时,两改进炉型炉内平均氟化效率分别提高了20.4%和14.9%;将通入气体预热到705K后两改进炉型炉内平均氟化效率分别提高了39.4%和36.1%。改进结构一炉型炉内的氟化效率提升幅度最大,该炉型能达到最佳优化效果。
韩继标[4](2017)在《真空蒸馏—区域熔炼联合法制备高纯锡的研究》文中提出高纯锡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核工业等领域,已成为支撑人类高科技发展的关键材料。本文综述了我国锡资源、性质、用途以及制备高纯金属、高纯锡的方法。并对真空蒸馏-区域熔炼联合法制备高纯金属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在真空蒸馏理论分析过程中,研究了粗锡中各杂质纯物质的沸点和饱和蒸气压,得知粗锡中杂质As、Zn、Mg、Ca、Bi、Pb、Sb挥发进入气相,而Al、Cu、Ni、Au、Fe、Co和Sn留在残留物中;并从热力学角度说明了粗锡中杂质的挥发规律,得到蒸馏温度、蒸发面积、残压等因素对粗锡中组元挥发速率的影响关系。在区域熔炼理论分析过程中,阐述了区熔次数、区熔速度和平衡分配系数与粗锡中杂质元素分布规律的影响关系。采用响应曲面,以97.4185%的粗锡为原料开展真空蒸馏实验研究,在压力15Pa以下,蒸馏温度1400℃,保温时间60min时,锡被提纯至99.8752%,其中杂质含量Pb0.012%、Sb0.045%、Bi0.0005%、As0.0005%,而粗锡中的Fe和Cu元素基本没有变化,Sn直收率99.89%。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以4N锡为原料,开展区域熔炼实验研究,当熔炼次数从5次提高到20次时,原料中Sn含量从99.9968%升高到99.9977%,说明熔炼次数并不是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当区熔速度由1.4mm/min降低到0.6mm/min时,锭中金属的纯度从原料的99.9968%升高到99.99906%,说明熔区熔速度越慢,金属提纯效果越好。实验最终结果表明Ag、Al、As、Bi、Ca、Cu、Fe、Ni、Pb、Au、Co、Zn的平衡分配系数小于1,而其中Sb的平衡分配系数虽然大于1,但与1较为接近。真空蒸馏-区域熔炼联合法制备高纯金属锡过程中,在蒸馏温度1600℃、压力20Pa以下、保温时间60min的条件下,可以将锡含量为97.4185%的粗锡提纯至99.95857%,再经过10次区域熔炼、区熔速度0.6mm/min的条件,可以将99.95857%的锡提纯至99.99312%,其中Pb、Bi、As、Cu、Fe、Ag、Ni等主要杂质有明显降低,且分布趋势明显。
刘燚,陈海清,魏威[5](2017)在《干法制备高纯氟化钪的技术》文中提出以Sc2O3与NH4HF2为原料,通过自制氟化设备干法氟化制备了高纯氟化钪。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氟化产物单一,均是ScF3,氟化转化率为99.2%。通过ICP-AES对产物所含稀土成分分析,结果满足制备金属Sc的要求。通过几组试验对比,获取最佳氟化参数。
刘燚,陈海清,魏威,苏莎[6](2016)在《高纯金属钪的制备》文中指出以Sc2O3粉末为原料通过氟化、钙热还原反应以及蒸馏工序,制备了高纯的金属钪。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氟化、提纯后产物单一,无其它杂质峰出现。通过ICP-AES分析,金属钪成分达到Sc-164040国家标准,其相对纯度可达到99.99%。通过控制工艺流程,氟化、钙热还原、蒸馏的转化率分别为99.2%、93.4%及80.1%。
邹金萍[7](2016)在《稀土氟化气流场与氟化炉装备结构参数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海内外稀土氟化物制备火法工艺中,HF气体法直接采用氟化氢气体与氧化稀土混合后,在高温下氟化反应制备。实验表明,这是工业制备稀土氟化物的最好方法。在干法冶炼的设备中,主要使用氟化炉制取稀土氟化物。HF气体法目前通用的装备为卧式氟化炉,但卧式炉由于结构原因,炉内上下层间的HF气流浓度不均匀性较为明显,从而使氧化稀土转化为氟化稀土的转化率不一致,造成氟化氢气体的利用率不高。本文运用流体动力学原理,通过借用ANSYS WORBENCH FLUENT软件,对卧式炉和优化后的立式氟化炉内炉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观察氟化炉内流场的分布,以氟化氢气体的速度和压力分布均匀性为依据,通过对比分析,得到更优越的炉型。具体工作如下:首先阐述了流体动力学基本原理,依次建立了氟化炉的几何、数学模型,然后使用FLUENT求解模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立式氟化炉的速度和压力分布皆比卧式氟化炉更加均匀;(2)两氟化炉均存在气体滞留区现象,而对立式炉型还有待进一步优化。针对分析结果中立式氟化炉呈现的问题,对其结构参数进行如下改进:(1)进气管内伸至每层料盘反应区入口处;(2)对炉胆底部边角结构采用圆底形式;(3)对料盘采用圆滑边角结构;(4)集气罩设置成圆弧顶结构。结构参数设定后,对各改进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模拟结果显示:(1)两改进氟化炉结构进行氟化反应时,气体分布更加均匀;(2)两改进氟化炉结构均消除了氟化反应区域周围的涡流中心。最后介绍了结构改进后的氟化炉的制造过程,并就氟化率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结构改进后的氟化炉,每层氟化氢气体的分布更均匀,氟化率曲线波动较小,验证了仿真结果及分析的正确性,均达到了预期的结构参数优化效果。运用ANSYS软件模拟氟化炉内流场的分布,明确了存在的气体滞留区域,并对滞留区域进行了结构参数优化模拟。但是软件模拟和现实状况,还存有一定的误差和缺乏工况条件下实验论证的支持。因此本文只是为今后生产实践作理论参考,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成维,黄美松,苏正夫,王志坚,贾帅广,杨露辉,包新军[8](2015)在《高纯金属铒的制备工艺研究》文中认为高纯金属铒是多种功能材料的原材料,其纯度对材料性能有较大影响,结合稀土金属制备工艺,系统研究高纯金属铒制备工艺,为工业生产提供依据。分析氟化铒等原料物像对还原过程的影响,确定最佳还原工艺条件:还原剂过量10%,1570℃保温10 min,金属收率大于95%,分析不同设备对金属纯度的影响,高真空和清洁蒸馏环境的钽片炉多次蒸馏可制备99.9904%(质量分数)的高纯金属铒。
郝占忠,伍永福,王斌,张海玲[9](2014)在《固定床气体氟化反应器内温度场及流场的数值模拟》文中研究说明以固定床气体氟化反应器(480mm×1100mm)为对象,通过合理简化,建立了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反应器内的温度场和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现行固定床氟化反应器温度分布不均匀、梯度大,气体入口处附近有一低温区域;气体在各区域流速差异较大、流场分布不均匀,在反应器周边和进、出口端均存在气体的回流,在局部区域出现涡流中心或流动停滞区,形成氟化反应"死区",降低了氟化效率;料盘侧面易形成气体短路,造成HF气体浪费。实测温度和产品氧含量分析表明,模拟模型假设合理,模拟结果准确、可行,可为改善反应器结构提供新思路。
黄美松[10](2014)在《高纯金属铈的制备新工艺研究》文中认为研究了一种以高纯氧化铈为原料制备高纯金属铈的新工艺,采用钙热还原-真空熔炼-悬浮区熔-电迁移联合法制备提纯,得到了相对纯度为Ce/TREM≥99.99%、绝对纯度为99.961%的高纯金属铈。本工艺可用于高纯稀土金属试剂的制备。
二、干法氟化制备高纯金属镝的工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干法氟化制备高纯金属镝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纯金属铽的制备工艺优化与工业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中国稀土矿产概况 |
1.2 铽应用的基础 |
1.3 高纯金属铽的制备工艺与研究现状 |
1.4 本实验研究内容 |
2 实验部分 |
2.1 前言 |
2.2 工艺理论依据及主要生产流程 |
2.3 金属铽冶炼设备及原材料 |
2.4 工艺指标 |
3 关键工艺流程及参数优化 |
3.1 前言 |
3.2 氩气压力对金属铽收率的影响 |
3.3 还原剂用量对金属铽收率及金属中杂质含量的影响 |
3.4 精炼时间及精炼温度对金属铽收率及金属中杂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4 生产辅助材料及设备改良 |
4.1 前言 |
4.2 生产相关辅助材料及设备 |
4.3 辅助材料及设备改良实验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锡基合金熔析凝析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锡的性质、资源、应用、消费及产量 |
1.1.1 锡的性质 |
1.1.1.1 锡的物理性质 |
1.1.1.2 锡的化学性质 |
1.1.2 锡的资源情况 |
1.1.3.1 世界锡矿资源 |
1.1.3.2 中国锡矿资源 |
1.1.3 锡的应用、消费及产量 |
1.1.3.1 锡的应用 |
1.1.3.2 锡的消费 |
1.1.3.3 锡的产量 |
1.1.4 锡的冶炼方法 |
1.1.4.1 炼前处理 |
1.1.4.2 锡精矿还原熔炼 |
1.1.4.3 粗锡精炼 |
1.1.4.4 炼锡炉渣的烟化炉处理 |
1.2 本文研究背景 |
1.2.1 选题意义 |
1.2.2 锡基合金分离研究现状 |
1.2.3 金属及其合金热物理性质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锡基二元合金相图分析 |
2.1.1 Sn-Pb二元合金相图 |
2.1.2 Sn-Bi二元合金相图 |
2.1.3 Sn-Cu二元合金相图 |
2.1.4 Sn-Ag二元合金相图 |
2.1.5 Sn-Sb二元合金相图 |
2.2 粘度测定的理论基础 |
2.2.1 粘度的测量方法 |
2.2.2 扭转振动式粘度计 |
2.3 表面张力的理论模型基础 |
2.3.1 表面张力的测量方法 |
2.3.2 表面张力的计算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锡基合金热物理性质的测定及计算 |
3.1 锡基二元合金粘度的测定 |
3.1.1 原料及设备 |
3.1.2 方法及步骤 |
3.1.3 结果与讨论 |
3.2 表面张力的计算 |
3.2.1 方法与步骤 |
3.2.2 结果与讨论 |
3.2.2.1 锡铅二元合金表面张力计算 |
3.2.2.2 锡铋二元合金表面张力计算 |
3.2.2.3 锡锑二元合金表面张力计算 |
3.2.2.4 锡铜二元合金表面张力计算 |
3.2.2.5 锡银二元合金表面张力计算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锡基合金熔析凝析迁移实验研究 |
4.1 锡基二元合金熔析凝析实验研究 |
4.1.1 原料及设备 |
4.1.2 方法及步骤 |
4.1.3 结果与讨论 |
4.1.3.1 锡铅二元合金熔析凝析实验 |
4.1.3.2 锡锑二元合金熔析凝析实验 |
4.1.3.3 锡铜二元合金熔析凝析实验 |
4.1.3.4 锡铋二元合金熔析凝析实验 |
4.1.3.5 锡银二元合金熔析凝析实验 |
4.2 锡基三元合金熔析凝析实验 |
4.2.1 原料及设备 |
4.2.2 方法及步骤 |
4.2.3 结果与讨论 |
4.2.3.1锡铅锑三元合金熔析凝析实验 |
4.2.3.2锡铅银三元合金熔析凝析实验 |
4.3 锡基多元合金熔析凝析实验 |
4.3.1 原料及设备 |
4.3.2 方法及步骤 |
4.3.3 结果与讨论 |
4.3.3.1 锡铅锑铋四元合金熔析凝析实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硕士学位论文受资助情况 |
附录 B学习期间学术成果 |
附录 C学术交流情况 |
附录 D获奖情况 |
(3)立式稀土氟化炉内流场及温度场工程优化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稀土氟化物的制备及研究现状 |
1.2.1 稀土氟化物制备方法 |
1.2.2 氟化稀土制备研究现状 |
1.3 CFD在固定床式反应器流场与温度场模拟中的应用 |
1.3.1 CFD及固定床式反应器介绍 |
1.3.2 固定床式反应器中流场温度场研究进程及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氟化炉模型建立及数值模拟基本理论 |
2.1 氟化炉物理模型建立 |
2.2 氟化炉模型网格划分 |
2.2.1 网格简介 |
2.2.2 网格生成 |
2.3 氟化炉数学模型建立 |
2.3.1 氟化炉内气体流动特性 |
2.3.2 氟化炉传热基本理论 |
2.3.3 氟化炉内传导传热分析 |
2.3.4 氟化炉内对流传热分析 |
2.3.5 氟化炉内辐射传热分析 |
2.3.6 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现有氟化炉流场及温度场模拟分析 |
3.1 Fluent操作设置及模拟参数选择 |
3.1.1 求解器选择 |
3.1.2 求解模型选择 |
3.1.3 材料物理属性设置 |
3.1.4 边界条件设置 |
3.1.5 求解方法选择 |
3.1.6 亚松弛因子设置 |
3.1.7 初始化及求解设置 |
3.2 炉内胆内气体流场分析 |
3.3 温度场模拟结果分析 |
3.4 现有氟化炉内氟化效率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稀土氟化炉结构改进设计与研究 |
4.1 氟化炉结构优化改进 |
4.1.1 进气口位置改进设计 |
4.1.2 氟化炉炉内胆及集气罩结构优化设计 |
4.2 改进炉型流场分析 |
4.2.1 改进炉型内流场分析 |
4.2.2 料盘层间气体流速分布数据分析 |
4.3 改进炉型炉内温度场分布分析 |
4.3.1 改进结构炉型温度云图分析 |
4.3.2 改进炉型炉内温度数据分析 |
4.3.3 通入气体预热温度研究 |
4.4 氟化炉的制造与生产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真空蒸馏—区域熔炼联合法制备高纯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金属锡性质 |
1.2 金属锡资源 |
1.3 金属锡用途 |
1.4 研究背景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1.6 创新点 |
第二章 粗锡真空蒸馏理论基础 |
2.1 粗锡真空蒸馏分离判据 |
2.2 粗锡真空蒸馏动力学分析 |
2.3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区域熔炼理论基础 |
3.1 区域熔炼原理 |
3.2 区域熔炼理论分析 |
3.3 区域熔炼过程杂质变化分析 |
3.4 区域熔炼过程影响因素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粗锡真空蒸馏提纯实验研究 |
4.1 实验目的 |
4.2 原料及设备 |
4.3 实验方案设计 |
4.4 实验流程 |
4.5 粗锡真空蒸馏规律研究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锡区域熔炼提纯实验研究 |
5.1 实验目的 |
5.2 实验原料及设备 |
5.3 实验分析设备 |
5.4 实验流程 |
5.5 锡区域熔炼规律研究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锡真空蒸馏-区域熔炼提纯实验研究 |
6.1 实验目的 |
6.2 实验原料 |
6.3 真空蒸馏-区域熔炼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干法制备高纯氟化钪的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试验 |
1.1试验原料及方法 |
1.2试验主要设备 |
1.3样品检测分析 |
2结果及分析 |
2.1氧化钪结果与分析 |
2.2氟化试验结果与分析 |
3结论 |
(6)高纯金属钪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1试验方法 |
1.1粗钪的制备 |
1.2钪的提纯 |
2结果及分析 |
2.1粗钪制备结果与分析 |
2.2蒸馏阶段试验结果与分析 |
3结论 |
(7)稀土氟化气流场与氟化炉装备结构参数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稀土氟化物制备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
1.3 制取稀土氟化物的化学方法和工艺 |
1.3.1 制取稀土氟化物的化学方法 |
1.3.2 稀土氟化物的制备工艺 |
1.4 现有立式氟化炉的结构工艺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氟化炉内流场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 |
2.1 ANSYS WORBENCH FLUENT简介 |
2.2 氟化炉内气体流场数值模拟的求解步骤 |
2.3 几何建模 |
2.4 数学建模 |
2.4.1 氟化炉内气体流动特性 |
2.4.2 控制方程 |
2.5 网格划分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氟化炉流场数值模拟 |
3.1 FLUENT求解器设置 |
3.1.1 网格的导入 |
3.1.2 求解器选择 |
3.1.3 求解模型选择 |
3.1.4 材料物理属性的设置 |
3.1.5 工作域的设置 |
3.1.6 边界条件的设置 |
3.1.7 离散格式的选择 |
3.1.8 求解精度的设置 |
3.1.9 初始化及求解 |
3.2 模拟结果与分析 |
3.2.1 HF气体速度分布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立式氟化炉装备结构参数改进研究 |
4.1 结构参数的改进 |
4.1.1 进气结构参数的改进 |
4.1.2 炉胆内结构参数的改进 |
4.2 网格划分 |
4.3 炉内流场分析 |
4.3.1 HF气体速度分布云图分析 |
4.3.2 HF气体速度分布数据分析 |
4.4 参数改进后的氟化炉制造工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与结论 |
5.1.1 建模方面 |
5.1.2 速度分布模拟及结果分析 |
5.1.3 结构改进后的氟化炉制造工艺及氟化率曲线分析 |
5.2 存在的不足 |
5.3 本文的创新点 |
5.4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高纯金属铒的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原理 |
1.1 氟化铒的制备 |
1.2 高纯金属铒的制备 |
2 实验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原料准备 |
3.1.1 氟化铒的制备 |
3.1.2 高纯金属钙的制备 |
3.2 金属铒的制备 |
3.3 金属铒的蒸馏 |
4 结论及展望 |
(9)固定床气体氟化反应器内温度场及流场的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学模型的建立 |
1.1 固定床气体氟化反应器的几何模型 |
1.2 几点假设及网格划分 |
1.2.1 假设 |
1.2.2 网格划分策略 |
1.3 控制方程 |
1.4 边界条件 |
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2.1 温度场模拟结果及分析 |
2.2 流场模拟结果及分析 |
2.3 模拟合理性验证 |
3 结论 |
(10)高纯金属铈的制备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原理 |
2 实验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原料处理 |
3.2 粗金属的制备 |
3.3 粗金属的提纯 |
3.3.1 真空熔炼提纯 |
3.3.2 悬浮区熔提纯 |
3.3.3 电迁移提纯 |
4 结论 |
四、干法氟化制备高纯金属镝的工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纯金属铽的制备工艺优化与工业实践[D]. 王薪鹏.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2]锡基合金熔析凝析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的研究[D]. 张环.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3]立式稀土氟化炉内流场及温度场工程优化与应用[D]. 周宏杰. 江西理工大学, 2019(12)
- [4]真空蒸馏—区域熔炼联合法制备高纯锡的研究[D]. 韩继标.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 [5]干法制备高纯氟化钪的技术[J]. 刘燚,陈海清,魏威. 湖南有色金属, 2017(01)
- [6]高纯金属钪的制备[J]. 刘燚,陈海清,魏威,苏莎. 湖南有色金属, 2016(05)
- [7]稀土氟化气流场与氟化炉装备结构参数关系研究[D]. 邹金萍. 江西理工大学, 2016(05)
- [8]高纯金属铒的制备工艺研究[J]. 成维,黄美松,苏正夫,王志坚,贾帅广,杨露辉,包新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5(06)
- [9]固定床气体氟化反应器内温度场及流场的数值模拟[J]. 郝占忠,伍永福,王斌,张海玲. 稀土, 2014(05)
- [10]高纯金属铈的制备新工艺研究[J]. 黄美松.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