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香果园栽培草菇技术及效益(论文文献综述)
卢玉鹏,高柱,张小丽,陈璐,王小玲[1](2021)在《果园生态系统复合经营的开展模式及生态机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在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中,与森林和农田系统相比,果园系统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然而,果园系统具有发展复合经营的空间和需求,且拥有人力和市场优势,因而果园复合模式得到持续发展。目前,果园复合经营主要有果草、果粮、果菜、果药、果菌、果花和果果模式等,在多个地区、多种果园开展研究和实践。复合经营可以改善果园气候和土壤环境,促进果树生长,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构建科学的复合经营模式,应基于适应性、互惠性和收益性原则,并遵循生物学、生态学和经济学规律。在果园复合经营未来发展和研究中,应进一步丰富复合种植的植物种类,精准分析果园效益提升的关键因素,将成果进行标准化推广。
李娟[2](2019)在《万里援疆家国情——福建省第七批援疆指挥部援助昌吉州纪实》文中研究表明题引在幅员辽阔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天撒珠串般地镶嵌着一片集山地、草原、森林、平原、大漠为一体的宝地。这片宝地上,雪山巍峨,森林茂密,水丰草绿,禾菽弥望、葡园千亩,棉海辽远。这片宝地,春夏之时呈现南国秀丽山水的温婉,秋冬之际彰显粗犷雄浑壮美的北国景致。这就是被誉为"乌鲁木齐后花
吴应其[3](2019)在《埭美村的旅游发展实践 ——一个闽南传统村落的旅游人类学个案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60年代正当发展中国家经济低迷之际,所谓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的大众旅游被认为是拯救经济的万灵丹,因而在第三世界国家蓬勃兴起,引起人类学者及其他学科学者的研究兴趣,但是不久学者即揭露旅游业带来的环境退化、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因大众旅游对东道地区产生的过度影响,80年代之后人类学者提倡生态旅游、基于社区的旅游、文化旅游等替代性旅游。此类旅游被视为与自然、社会和社区价值观相一致的旅游形式,游客与主人进行积极和有价值的互动,分享经验,东道地区也因此广泛受益。人类学者旅游研究的一个重大缺陷是对东道地区多谈被动的社会文化冲击,很少注意到东道主如何决定参与旅游业、为何提供某种旅游商品及服务等主动层面。本文是以漳州龙海市的埭美村旅游业的兴起为例,持续六年近距离观察村人参与旅游业的来龙去脉,并根据长期参与观察所得到的民族志材料,整合出一个具有全貌观的草根性深度旅游方案,提供村人未来继续发展旅游的参考,同时也对于人类学缺乏东道主主动性研究的缺失,提供一个补充案例。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为导论,简述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回顾前人研究成果并勾勒田野点埭美村概况。第二章至第四章是民族志材料,从经济、社会、宗教三个层面介绍埭美人的社会文化,以做为其后章节讨论的基础。第五、六章叙述自2011年至今埭美村人探索旅游开发的历程,分析其中村人的行为表现。第七章阐明埭美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并基于民族志资料探讨该村深度旅游开发的方案。第八章结论以替代性旅游原则检讨埭美旅游的问题,强调人类学全貌观指导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性,并反思埭美村人参与旅游开发的主动性及其制约因素。
黄秀声,林忠华,包武,李元钦,蔡元呈,朱光荣,陈钧生,陈志彪,陈婷,丁绍海,邹以强,李阳成[4](2015)在《福建省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该文通过在福建省9个地市及11个县市区现场调研,将各式各样的生态农业模式,梳理归纳为:(1)丘陵山地农林复合型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2)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3)东南沿海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循环经济模式;(4)畜(禽)-生物垫料-有机肥(种植业)模式;(5)农田秸秆菌业循环农业模式;(6)林下经济开发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7)水田高优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8)沿海低湿地立体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9)生态茶园循环经济模式;(10)生态立体养殖循环经济模式;(11)家庭休闲农场促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模式;(12)亚热带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为能促进这些模式在福建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李明江,李慧,魏练平,蒋立科[5](2010)在《关于百香果可持续性综合开发利用的思考》文中指出百香果是一类集数百种水果香气于一体,兼有食品、医药和观赏等功能的水果。通过对百香果各种功能及开发现状的介绍,全面阐述它的开发价值,评价了它的可持续发展潜力,为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引种驯化和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并为这一类新型水果事业发展注入动力。
叶颜春[6](2004)在《百香果园栽培食用菌技术及效益》文中提出
叶颜春[7](2004)在《百香果园栽培草菇技术及效益》文中研究说明
李雄兵,曾洪梅,吴冬云[8](2019)在《2018~2022年惠州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种植发展规划》文中提出简要分析惠州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种植发展实施区域、重点品种、主要内容和形式,以培育富民主导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为2018~2022年惠州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格局的顺利形成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阳金美[9](2015)在《韶山御谷农业园果蔬景观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果蔬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本身具有食用价值,同时也具有观赏价值。随着休闲农业园的产生以及迅速的发展,果蔬在休闲农业园中的应用价值也日益彰显。因此,本论文从韶山御谷生态农业园项目建设的角度出发,针对果蔬景观进行了设计研究。在大量文献资料查阅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南京市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台湾南投县台—生态教育休闲农业园、法国波尔多植物园这三个具有典型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了休闲农业园果蔬景观设计的经验:巧用设施栽培,达到四季有景可观;果蔬的巧妙配置,展现丰富的景观效果;利用果蔬的季节性,突出果蔬不同时期的风采等。通过果蔬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果蔬在景观绿化栽培中品种的选择、栽培方式与种类配置等,提出了果蔬植物应用的基本形式即片植式果蔬景观、庭院菜畦式果蔬景观、组景式果蔬景观。本文通过对谷阳村、曾家湾等地的实地调查以及结合农业部门的相关资料,整理了目前韶山市现有的果蔬种类,并从果蔬的生长适应性、观赏特征以及景观效果的角度,对果蔬进行了分类,进一步得出了韶山市园林绿地中常用的果蔬种类。最后,本文以上述提出的果蔬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为指导,结合实例——对韶山御谷农业园果蔬景观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果蔬景观配置模式。该设计成果可以在相应的休闲农业园果蔬景观设计中提供直接的技术指导,并且也可以为今后相类似的农业园或城市庭院的发展和规划提供良好的案例借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果蔬景观在我国园林绿化中的发展。
黄国成,郑益智,陈振东,陈天佑,魏飞鹏[10](2014)在《福建省热带南亚热带作物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福建南亚热带地区自然和品种资源丰富,种植热带南亚热带作物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热带农业尤其热带园艺作物已成为我省热区特色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的骨干商品,在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农业和外向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该报告在对福建省南亚热区发展热带作物所取得成效、做法与体会等进行客观、翔实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热带作物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围绕福建热作产业未来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重点发展产业及促进热带南亚热带作物发展的相关对策措施。
二、百香果园栽培草菇技术及效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百香果园栽培草菇技术及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1)果园生态系统复合经营的开展模式及生态机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果园生态系统林下复合经营的主要开展模式 |
1.1 果草模式 |
1.2 果粮模式 |
1.3 果菜模式 |
1.4 果药模式 |
1.5 果菌模式 |
1.6 果花模式 |
1.7 果果模式 |
2 果园生态系统林下复合经营的生态优势 |
2.1 改善果园林下气候环境 |
2.1.1 降低空气温度,提高空气湿度 |
2.1.2 降低风速 |
2.1.3 降低CO2浓度 |
2.2 改善果园土壤环境 |
2.2.1 抑制水土流失 |
2.2.2 影响土壤温度 |
2.2.3 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 |
2.2.4 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 |
2.3 促进果树生长 |
2.3.1 促进果树根系生长 |
2.3.2 提高果树抗逆性 |
2.3.3 抑制杂草生长 |
2.3.4 防治病虫害 |
3 构建果园生态系统林下复合经营的原则 |
3.1 适应性原则 |
3.2 互惠性原则 |
3.3 收益性原则 |
4 展望 |
4.1 植物种类多样化 |
4.2 效益提升精准化 |
4.3 产业推广标准化 |
(2)万里援疆家国情——福建省第七批援疆指挥部援助昌吉州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题引 |
第一章开局之年 |
1.身未动,心已远 |
2.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3.心语声声诵援疆 |
第二章福地之约 |
4.比较优势 |
5.思路决定出路 |
6.福地之约 |
第三章二十里店村的春晚 |
7.要致富先修路 |
8.坐拥馕坑唱馕歌 |
9.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
10.二十里店村的春晚 |
第四章玛纳斯碧玉璀璨葡酒香 |
12.碧玉之都 |
13.破壁突围 |
14.葡酒之乡 |
15.初心如磐 |
第五章““奇台礼物” |
16.奇台面粉 |
17.电商梦 |
18.奇台礼物 |
第六章南菇北移百果香 |
19.谋定而后动 |
20.致富梦 |
21.菇菌朵壮百果香 |
第七章情暖木垒河 |
22.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
23.情暖木垒河 |
24.“木垒联盟” |
第八章洒满阳光的校园 |
25.诗和远方 |
26.师者为师 |
第九章组团的战士援疆的兵 |
27.组团而战 |
28.起死回生之手,安民济世之心 |
29.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
第十章真情像草原一样宽阔 |
30.解一人困,解全家贫 |
31.““圆梦行动” |
32.圆梦行动,福建在行动 |
第十一章书生报国手中笔 |
33.初心能抵日月长 |
34.责任 |
尾声向祖国报告向福建报告 |
(3)埭美村的旅游发展实践 ——一个闽南传统村落的旅游人类学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
一、人类学的旅游研究 |
二、中国的旅游人类学研究 |
三、人类学视角的传统村落旅游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第五节 田野点埭美村简介 |
第二章 埭美的经济生活 |
第一节 自然条件与土地制度 |
一、自然条件 |
二、土地制度 |
第二节 传统农业经营 |
一、水稻种植 |
二、小麦、大麦与高粱种植 |
三、其他农副产品 |
第三节 现代农业的转型与外出经商 |
一、食用菌种植 |
二、对虾养殖 |
三、蔬果的种植 |
四、外出经商与务工 |
第四节 埭美人生活水平的变化 |
一、食 |
二、住 |
三、行 |
第三章 埭美的社会关系 |
第一节 人口与家庭 |
一、人口结构 |
二、家庭类型 |
第二节 婚姻状况 |
一、婚姻形式 |
二、初婚年龄 |
三、通婚地域 |
第三节 宗族组织 |
一、宗族源流 |
二、宗族的象征 |
三、祭祖活动 |
四、宗族关系 |
第四章 埭美的信仰体系 |
第一节 宗教设施 |
一、公共宗教场所 |
二、家宅祭祀空间 |
第二节 宗教实践 |
一、庙宇管理 |
二、聚落性的宗教活动 |
三、岁时祭仪 |
四、家宅建造 |
五、婚姻仪式 |
六、生育与养育 |
第五章 埭美发展旅游的初期实践(2011~2013年) |
第一节 埭美发展旅游的优势 |
一、区位优势 |
二、旅游资源 |
第二节 埭美古民居群理事会的创建 |
一、埭美村被发现 |
二、埭美理事会的重建 |
第二节 发展旅游的初步尝试 |
一、了解民意,动员群众,争取支持 |
二、整治村落环境,增添旅游接待设施 |
三、向他人取经,尝试旅游接待 |
四、保护传统民居,启动安置房建设 |
五、编制保护和发展规划,积极争取荣誉 |
六、主动对接媒体,积极宣传营销 |
第六章 大拆大建与旅游再开发(2014年至今) |
第一节 理事会的改组 |
第二节 大拆大建 |
一、大拆除 |
二、制订保护规划 |
三、河道清淤与驳岸建设 |
四、道路与桥梁建设 |
五、古厝维修 |
六、建设莲花岛公园 |
第三节 新一轮旅游开发 |
一、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
二、对外宣传推介 |
三、旅游开发的再探索 |
四、村民的积极参与 |
第四节 保护建设与旅游开发中政府与村民的冲突 |
第七章 埭美旅游发展构想 |
第一节 埭美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 |
第二节 埭美旅游发展建议 |
一、埭美可资旅游利用的资源 |
二、埭美资源旅游利用原则 |
三、埭美旅游项目策划 |
第八章 结语 |
一、传统村落的旅游价值与旅游资源开发路径 |
二、社区的积极作为及其制约因素 |
参考文献 |
附录: 埭美家庭结构表 |
后记 |
(4)福建省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
2 对策建议 |
(5)关于百香果可持续性综合开发利用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种植业-百香果开发的基础产业 |
2 附加产业-百香果产业结构的拓宽 |
3 综合开发-百香果产业的有力支撑 |
4 结语 |
(6)百香果园栽培食用菌技术及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1 栽培技术 |
1.1 百香果园的选择 |
1.2 食用菌的栽培时间和品种 |
1.3 果园地整理 |
1.4 草菇栽培要点 |
1.4.1 菌种选择 |
1.4.2 培养料配方和处理 |
1.4.3 铺床播种 |
1.4.4 覆土盖膜 |
1.4.5 出菇管理 |
1.4.6 采收及收后管理 |
1.5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
2 效益分析 |
2.1 经济效益 |
2.2 生态效益 |
(8)2018~2022年惠州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种植发展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目标 |
1.1 实施区域 |
1.2 重点品种 |
2 主要内容 |
2.1 调优品种结构,强化农作物品种推介指导 |
2.1.1 粮油作物 |
2.1.1. 1 水稻 |
2.1.1. 2 玉米 |
2.1.1. 3 花生 |
2.1.1. 4 马铃薯 |
2.1.1. 5 番薯 |
2.1.1. 6 大豆 |
2.1.2 主要经济作物 |
2.1.2. 1 蔬菜 |
2.1.2. 2 茶叶 |
2.1.2. 3 南药 |
2.1.2. 4 花卉 |
2.1.3 水果 |
2.1.3. 1 荔枝、龙眼 |
2.1.3. 2 柑橘、蜜柚 |
2.1.3. 3 香蕉 |
2.1.3. 4 杨桃 |
2.1.3. 5 草莓 |
2.1.3. 6 柠檬 |
2.1.3. 7 甘蔗 |
2.1.3. 8 其他水果 |
2.1.4 食用菌 |
2.1.5 其他特色小品种 |
2.2 广泛开展绿色生态技术示范指导 |
2.2.1 开展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光伏农业等集成技术 |
2.2.2 开展蔬菜标准化种植技术,建立可追溯体系 |
2.2.3 开展林下种植,发展林下经济 |
2.2.4 开展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茶园标准化作业 |
2.2.5 开展水果绿色、生态施肥技术 |
2.2.6 以标准化夯实农产品品牌基础 |
2.2.7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2.2.7. 1 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有效融合 |
2.2.7. 2 促进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效融合 |
3 主要形式 |
3.1 建立科技示范基地 |
3.2 开展农技人员科技下乡服务 |
3.3 培育农村新型人才 |
3.4 优化信息服务 |
(9)韶山御谷农业园果蔬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1 有关休闲农业园的内涵 |
1.4.2 果蔬景观设计的内涵及景观相关概念 |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研究技术路线 |
2 基于果蔬景观设计的农业园案例分析 |
2.1 案例选择 |
2.2 南京市傅家边农业科技园 |
2.2.1 基本概况 |
2.2.2 规划定位 |
2.2.3 规划建设分区 |
2.2.4 植物配置特色分析 |
2.3 台湾南投县台一生态教育休闲农园 |
2.3.1 园区概况 |
2.3.2 规划建设理念 |
2.3.3 规划布局 |
2.3.4 植物配置特色分析 |
2.4 法国保波尔多植物园 |
2.4.1 项目概况 |
2.4.2 基本功能分区 |
2.4.3 果蔬景观规划亮点分析 |
2.5 案例分析与小结 |
2.5.1 因地制宜,凸显地方独特景观资源 |
2.5.2 以农为本,着重打造园区的特色景观 |
2.5.3 发挥果蔬植物特色,重点打造特色花田景观 |
2.5.4 巧用各种服务设施,打破季节性的限制,营造丰富多彩的果蔬景观 |
3 果蔬景观应用的形式 |
3.1 果蔬对景观设计要求的基本原则 |
3.1.1 因地制宜的原则 |
3.1.2 园林美学性原则 |
3.1.3 可参与性原则 |
3.1.4 可持续发展原则 |
3.2 果蔬在景观绿化中的栽培 |
3.2.1 栽培方式 |
3.2.2 栽培管理 |
3.2.3 掌握好果蔬种类配制 |
3.3 果蔬应用形式 |
3.3.1 片植式果蔬景观 |
3.3.2 庭院菜畦式果蔬景观 |
3.3.3 组景式果蔬景观 |
3.3.4 果蔬景观的应用意义 |
4 韶山市的果蔬种类及观赏特征分类 |
4.1 韶山市现有的果蔬种类 |
4.2 韶山市园林绿地中常用的果蔬种类及观赏特征分类 |
4.2.1 韶山市园林绿地常用的果蔬种类 |
4.2.2 观赏特征分类 |
4.3 果蔬在园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4.3.1 问题 |
4.3.2 建议 |
5 韶山市御谷农业园果蔬景观设计 |
5.1 韶山市御谷农业园基本概况 |
5.1.1 区域位置与周边交通条件 |
5.1.2 自然条件 |
5.1.3 性质与规模 |
5.1.4 基地现状分析 |
5.2 韶山御谷农业园总体规划概述 |
5.2.1 规划范围 |
5.2.2 规划指导思想 |
5.2.3 规划基本原则 |
5.2.4 规划目标与功能定位 |
5.2.5 功能分区 |
5.3 果蔬景观设计 |
5.3.1 设计理念与定位 |
5.3.2 果蔬配置模式 |
5.3.3 设计构思与空间结构规划 |
5.3.4 传统农业种植区 |
5.3.5 设施果蔬栽培区 |
5.3.6 鲜果采摘观光区 |
5.4 局部节点设计 |
5.4.1 瓜果长廊 |
5.4.2 采摘区入口大门 |
5.4.3 垂钓休闲中心设计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A:设计方案 |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10)福建省热带南亚热带作物学科发展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福建省热带南亚热带作物发展概况 |
1.1 区情概述 |
1.2 主要优势 |
1.2.1 区位优势 |
1.2.2 资源优势 |
1.2.3 科技优势 |
1.2.4 产业优势 |
1.3 发展历程 |
1.3.1 引种试种阶段 (1950年~1962年) |
1.3.2 巩固提高阶段 (1963年~1979年) |
1.3.3 全面发展阶段 (1980年~2000年) |
1.3.4 转型升级阶段 (2001年~至今) |
1.4 发展成效 |
1.4.1 热作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
1.4.2 热作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
1.4.3 传统产业主导地位初步形成 |
1.4.4 发展绿色低碳农业已成主流 |
1.4.5 热作标准化生产扎实推进 |
1.4.6 热作科研与推广成果显着 |
1.4.7 闽台热作合作交流不断深入 |
1.4.8 推动热作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
2 发展热带南亚热带作物的主要做法 |
2.1 抓扩区, 拓产业, 促转变 |
2.2 抓开发, 促调整, 上规模 |
2.3 抓良种, 建基地, 促提升 |
2.4 抓普及, 促创新, 增科技 |
2.5 抓加工, 促流通, 拓市场 |
2.6 抓品牌, 攻品质, 促高效 |
3 福建省发展热带南亚热带作物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热作品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
3.2 园地设施、科技研发资金投入不足 |
3.3 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待提高 |
3.4 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加工水平偏低 |
3.5 热区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 |
3.6 设施农业装备条件较为落后 |
3.7 热作信息平台发展滞后 |
3.8 其他因素 |
4 未来福建热带南亚热带作物发展思路 |
4.1 指导思想 |
4.2 发展目标 |
4.3 产业发展重点 |
4.4 发展方向 |
4.4.1 加速热区资源开发利用 |
4.4.2 坚持“以质取胜” |
4.4.3 着力开发热带园艺作物“精品” |
4.4.4 发展出口导向型现代热带农业 |
4.4.5 拓宽南亚热作发展新领域 |
5 推进热带南亚热带作物发展的对策措施 |
5.1 优化产业布局, 加大热作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
5.2 建设良种繁育体系, 整顿规范生产资料市场 |
5.3 推进科技创新, 加快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 |
5.4 培育市场主体, 加速产业化进程 |
5.5 健全管理体系, 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
5.6 拓展合作领域, 加紧对台合作交流 |
四、百香果园栽培草菇技术及效益(论文参考文献)
- [1]果园生态系统复合经营的开展模式及生态机制综述[J]. 卢玉鹏,高柱,张小丽,陈璐,王小玲. 中国果树, 2021(12)
- [2]万里援疆家国情——福建省第七批援疆指挥部援助昌吉州纪实[J]. 李娟. 回族文学, 2019(06)
- [3]埭美村的旅游发展实践 ——一个闽南传统村落的旅游人类学个案研究[D]. 吴应其. 厦门大学, 2019
- [4]福建省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调查研究[J]. 黄秀声,林忠华,包武,李元钦,蔡元呈,朱光荣,陈钧生,陈志彪,陈婷,丁绍海,邹以强,李阳成. 安徽农学通报, 2015(24)
- [5]关于百香果可持续性综合开发利用的思考[J]. 李明江,李慧,魏练平,蒋立科.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0(20)
- [6]百香果园栽培食用菌技术及效益[J]. 叶颜春. 广西热带农业, 2004(01)
- [7]百香果园栽培草菇技术及效益[J]. 叶颜春.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4(01)
- [8]2018~2022年惠州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种植发展规划[J]. 李雄兵,曾洪梅,吴冬云. 热带农业工程, 2019(04)
- [9]韶山御谷农业园果蔬景观设计研究[D]. 阳金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02)
- [10]福建省热带南亚热带作物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 黄国成,郑益智,陈振东,陈天佑,魏飞鹏. 海峡科学,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