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国发[2000]18号(论文文献综述)
沈阳市人民政府[1](2018)在《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惠企政策清单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沈政发[2018]26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打通政策措施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力破"中梗阻",切实解决一些政策"中看不中用"的问题,确保市政府政令畅通、说到做到,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真正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政策红利,根据《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2018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项
孙丽,迟强[2](2016)在《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所得税政策回顾与解析》文中提出2015年初,国务院取消了"双软"认定等企业资质类部门审批,使得相关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无法得到落实。经过一年多的调研与修订,近期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保证软件、集成电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的管理文件。结合此次管理制度调整,本文梳理了国家扶持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演进,解析了行业发展状况和制度安排。
王鹏飞[3](2014)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当今世界,在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信息越来越展示出其无所不在的特征,电子信息产品已经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集成电路是处理信息的基础设备,因此,集成电路被公认为信息技术革命、信息化、信息时代的动力系统。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全球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以其无穷的变革、创新和极强的渗透力,推动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就电子信息产品而言,集成电路不仅是电子信息设备的核心,同时也会起到很明显的辐射效应。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集成电路产业1元的产值可以带动相关电子信息产业10元的产值,带来100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电子信息技术的战略性、基础性、渗透性首先体现在集成电路产业,很多精密设备都需要性能强大的集成电路产品作为坚强后盾。集成电路产业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基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信息产业结构、扩大信息消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集成电路产业是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其发展程度会对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竞争中所处的地位造成极大的影响。一方面,工业化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会应用到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成果,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影响和推动了-系列传统产业的革新和升级;另一方面,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都是需要建立在集成电路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的,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能够有力地推动国家信息化进程,这就使得集成电路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愈发重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2000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自文件颁布以来,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技术水平显着提升。此后十几年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获得了长足进步。从产业规模来看,中国集成电路产量增长11倍,占全球产量近10%,销售收入翻了三番,占全球产业比重达8.6%,已经成为世界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一极。从产业链来看,在一系列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设计、制造、封测、材料和设备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逐步缩小,企业实力得到明显提升。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尽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也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仍然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高端集成电路产品及技术方面对中国仍然实行禁运政策,使中国对近邻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处于不利地位,这也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发展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企业技术创新力量薄弱,能与国际领先水平抗衡的国家队尚未形成,致使中国集成电路市场长期大量依靠进口,国内产品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尚不足20%。集成电路产品高度对外依存严重影响了中国电子整机产业以及经济信息安全等领域的自主可控发展。中国要以新的面貌、新的视角、新的思路,追赶和缩短与世界集成电路产业水平的差距,走上自强、自立、自主地快速发展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大道。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指出:“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两化融合、三网融合、物联网和云计算、电动汽车、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推动集成电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广阔前景正在逐步实现。展望未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新的历史征程开始之前,需要认真梳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沉着应对国际风云变幻,抓住技术升级和商业模式转变所带来的历史性发展契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让集成电路产业在实现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带动其他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排头兵的作用,为中国在全球信息化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提供保障。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研究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课题,也是一个具有很强现实指导意义的研究课题。本论文应用相关经济学理论,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及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在现有集成电路发展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现状、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等,论述了集成电路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并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国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分析了国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趋势,重点研究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从政策扶持、技术创新、产业链、区域布局、商业模式、市场环境、人才激励、国际化等角度提出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论文除绪论外,共分为六章。论文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的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并提出了研究的创新点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论文阐述了集成电路产业的相关概念和发展情况,介绍了集成电路产业在对电子信息产业、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国防与信息安全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国际上先进国家和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启示,客观分析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趋势。论文研究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历程,从国家相关政策、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人才培养、产业链、区域分布等角度评价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现状。论文研究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分析了造成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和差距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论文研究了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状况,总结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启示。论文重点从全球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内巨大市场需求带来的发展机遇、国际政策支持带来的发展机遇、技术进步和两化融合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发展机遇等客观分析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的战略机遇;与此同时,分别从全球市场平缓增长、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产业模式不断创新、全球产业加快重组,技术革新步伐加快、资金门槛不断提高,以及知识产权竞争加剧、产业生态深度演变等方面分析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论文在全面分析国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趋势及中国集成电路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加大政策扶持、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强化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整合产业资源、做大做强产业链,优化区域布局、统筹规划资源投入,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改善投融资体系、培育健康市场环境,健全激励机制、吸引聚集高端人才,着眼国际市场、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等。
汪小星[4](2013)在《新18号文带来南京软件产业发展新契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务院印发了《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简称"新18号文"),新18号文从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研究开发政策,进出口政策,人才政策,知识产权政策,市场政策等多方面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新18号文的实施,将为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南京也将迎来软件产业发展的春天。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新老18号文,得出南京软件产业发展的新契机,并提出加快南京软件产业发展的建议。
谢筠[5](2012)在《广东软件产业发展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而软件产业作为一种“无污染、微能耗、高就业”的产业,凭借其强大的渗透性,在现代产业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软件产业不但能大幅度提高国家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并且能进一步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2011年,广东省委、省政府结合实际,在落实中央关于“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根本要求上提出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要求。围绕此心任务,我省将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本文将以广东软件产业政策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本人在软件行业工作的基础及数据,通过国内外软件产业政策发展的环境、现状、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认清当前广东软件产业及相关政策落实的存在问题。在全球软件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结合软件发达国家、地区的成功经验,找到适合我省软件产业发展的战略,从而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立足广东省软件产业政策,微观的分析了我省广东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与绩效,从不同维度对软件产业政策的发展目标到政策评价进行阐述;第三部选取了四个具代表性的软件发达国家,对其产业政策、成功经验进行分析,为发展我省软件产业政策带来启示及借鉴;第四部分针对第二部分提出的问题的,结合第三部分的国内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提出了我省软件产业政策发展及完善产业服务体系、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强市场管理、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管理水平、支持新兴业态发展等的政策建议。
寿步,何琦[6](2012)在《国务院和上海市软件产业新政策中知识产权规定的解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 1年1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发[201 1]4号《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国发4号文"),与2000年6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以下简称"国发18号文")相比,就软件行业而言,扶持力度更大,优惠措施更
姚廷康,赵新贵[7](2012)在《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解析》文中指出《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实施以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信息化建设,显着提升了我国信息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为继续完善激励措施,明确政策导向,国发[2000]18号文及其配套政策于2010年到期后,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印发进一
李德升[8](2012)在《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文中提出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具有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带动性、低能耗等特点,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软件技术和软件产品广泛应用,软件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同时,软件技术和软件产品在各行各业不断扩散和渗透,带动了其他产业进而是整个经济的增长。目前,软件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部分,世界各国对软件产业越来越重视,将其作为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不遗余力地支持其创新和发展。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软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培育出一批骨干企业和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美国、欧盟、印度等软件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软件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仍比较低,国际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水平较弱。由于软件产业具有技术外溢性、高风险、高投资、产业带动性强等特点,而且与国际科技竞争和国家信息安全密切相关,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实施了各种财税支持政策。我国基本形成了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但许多政策还不够完善,需要适应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进行调整和改进。国内对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中,对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系统的研究也较少。本文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国际经验借鉴与国内实践比较相结合的方法,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我国软件产业实际情况,分析了财税政策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依据、必要性、原理、效果和具体措施,对支持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进行研究,探讨了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其他配套政策,力图形成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的分析框架,并提出政策建议。全文共8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为绪论,主要分析本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并对软件产业领域的研究进行国内外文献综述,安排与介绍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及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2章是软件产业的特征与发展意义,主要介绍了软件和软件产业的概念、分类和特征,从全球背景、国际竞争和国内现实等角度分析了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现实必要性,并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了软件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出促进软件产业发展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就业、国家安全等都有重要意义。第3章是软件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简述了经济发展理论、演化经济学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从这些理论视角对软件产业发展进行研究,探讨了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软件产业的演化机理和演化动力机制、软件产业的生命周期、集聚发展和后发优势、软件产业的技术进步机制和创新模式、软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等理论性问题。第4章主要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进行分析,首先回顾了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然后重点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我国软件产业的主要发展特点是: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产业增长在高位趋于平稳;产业结构向服务化方向调整加快;业务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新技术新模式为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企业兼并重组现象增多。同时,我国软件产业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国际竞争力较弱、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环境有待完善等,还面临着国际竞争加剧、成本不断上升、行业规范管理更加复杂等挑战。第5章的主题是软件产业发展中的财税政策理论基础。本章首先从政府支持经济发展的一般理论出发,分析了软件产业发展中政府的作用,提出了政府介入软件产业的基本理论依据,并阐述了财税政策是政府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次,本章分析了财税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工具、政策作用环节和政策支持的主要领域。第6章为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评价,主要回顾了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及相关制度的演变历程,总结了我国现行软件产业的主要财税政策,并对其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然后对现行软件产业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体上看,我国已经形成软件产业财税政策基本体系,政策效果也比较明显,但政策间的协调性不够,优惠方式和支持对象的选择不够科学,政策对相关因素和中小企业考虑不周,政策在实际操作还存在交叉、模糊不清的问题。第7章的主要任务在于总结和梳理世界软件产业发展较为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在运用财税政策促进其发展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本章主要选取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为样本,分别对这些国家和地区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和财税政策进行总结,并对财税政策的共同点和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各国在促进软件产业发展方面,财税政策手段工具多种多样,而且各国都非常重视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同时各国还异常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并以立法来保障财税政策与其他政策的连贯性与协调性。这些国外经验为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了难得的参考和借鉴。第8章是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选择及相关建议。为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功能,更好地促进软件产业发展,本章首先明确了完善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支持政策体系的原则、目标与方向,认为要加强政策间的整合和统筹,支持重点转向技术研发,支持方式从直接优惠为主转向直接优惠与间接优惠并重,优惠对象从特定企业转向以项目和业务为主,优惠倾向从规模企业转向中小企业,并要充分发挥政策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然后,本章从财政支出、税收优惠和财政投融资三个方面提出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具体的财税政策建议,并初步形成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支持框架。软件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财税政策的支持,更需要一系列环境的配合。本章进而提出了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其他配套政策建议,包括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完善市场环境、加强投融资体系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最后,本章还对软件产业财税政策绩效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和提升税收优惠政策绩效的建议。
王建会[9](2012)在《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市府助力软件产业发展——沪府发〔2012〕26号政策解读》文中认为多年来通过政策营造产业发展环境,为软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便于软件企业领会沪府发〔2012〕26号(《关于本市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精神,本文结合当前上海软件产业发展现状和企业需求,尝试以较为通俗的语言,从多个角度对该文件进行较为务实的解读,期望帮助软件企业充分运用政策,促进自身发展,进而推动整个上海市软件产业的腾飞。
钱春华[10](2012)在《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文中认为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支柱产业之一。而集成电路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和基础,对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00年随着国务院发布18号文件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54号文件,我国大陆和上海兴起了集成电路产业的新一轮发展高潮。在这十年中,国家和上海市政府各主管部门又不断颁布各项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总体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当前,我国不仅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而且对世界半导体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上海在全国集成电路产业中的比重也不断上升,成为我国乃至亚洲、世界主要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之一。在2008至2009年世界经济危机和全球半导体市场深度衰退中,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率先复苏,而且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在全国和全球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充分显示了集成电路产业政策的巨大作用。然而,在贯彻落实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措施方面,各地区、各企业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采用比较分析、scp分析、动静态结合分析等方法,通过对世界主要集成电路产业的国家(地区)和我国以及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政策变革等进行梳理、比较,发现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为下一步的产业建设提高参考意见。第一章为文献综述,阐明了相关概念、特点、发展规律及相关文献概述,以及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第二章为国内外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分析,阐述了美国、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新加坡、印度以及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模式、特点和主要政策措施等。第三章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SCP分析,对“十五”、“十一五”期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分别阐述了产业政策、投融资环境、人才队伍、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对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影响。第五章为结论,指明了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对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建议思考。
二、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国发[2000]18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国发[2000]18号(论文提纲范文)
(2)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所得税政策回顾与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所得税扶持政策的历史沿革 |
(一)落实18号文政策 |
(二)落实4号文政策 |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带来的管理挑战 |
(一)原征管遵从情况 |
(二)取消前置资质审批后的征管遵从情况 |
(三)调整后的管理方式 |
三、企业所得税政策效应综合评价 |
(一)税收优惠政策对软件集成电路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品牌价值建设具有示范导向效应。 |
(二)税收优惠政策扶持软件集成电路企业做大做强,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 |
(三)税收优惠政策扶优扶强、培育一批未来产业主力军。 |
(3)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表目次 |
图目次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五、研究的创新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一章 集成电路产业概述 |
第一节 集成电路 |
一、集成电路的涵义 |
二、集成电路技术 |
三、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 |
四、集成电路分类 |
第二节 集成电路产业 |
一、集成电路产业的涵义 |
二、集成电路产业的特征 |
三、集成电路产业的市场状况 |
第三节 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一、集成电路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 |
二、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 |
三、集成电路产业对国防与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第四节 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趋势 |
一、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发展趋势 |
二、集成电路产业结构调整及转移趋势 |
三、集成电路产业芯片、整机联动的发展趋势 |
四、集成电路产业与资本结合的发展趋势 |
五、集成电路产业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 |
第二章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一节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
一、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历程 |
二、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创新现状 |
三、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公共服务现状 |
四、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现状 |
第二节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产业链 |
一、集成电路设计产业 |
二、集成电路制造产业 |
三、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产业 |
四、集成电路材料与装备产业 |
第三节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区域布局 |
一、环渤海区域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
二、长三角区域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
三、珠三角区域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
四、西部区域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
第三章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市场严重依赖进口 |
二、缺乏高端领军企业 |
三、工艺水平差距较大 |
四、基础技术积累不足 |
五、配套技术发展滞后 |
六、产业布局尚需优化 |
第二节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人才基础相对薄弱 |
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
三、政策支持不能持续 |
四、商业模式创新不够 |
五、资本投入运作欠缺 |
第四章 美、欧、日、韩及中国台湾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
第一节 美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
一、美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
二、美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
第二节 欧洲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
一、欧洲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
二、欧洲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
第三节 日、韩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
一、日、韩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历程及经验 |
二、日、韩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特点及启示 |
第四节 中国台湾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
一、中国台湾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历程及经验 |
二、中国台湾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特点及启示 |
第五章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一节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面临的环境 |
一、宏观环境 |
二、市场环境 |
三、政策环境 |
第二节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的机遇 |
一、全球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 |
二、国内巨大市场需求带来的发展机遇 |
三、国家政策支持带来的机遇 |
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带来的发展机遇 |
五、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发展机遇 |
第三节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的挑战 |
一、全球市场平缓增长,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
二、产业模式不断创新,全球产业加快重组 |
三、技术革新步伐加快,资金门槛不断提高 |
四、知识产权竞争加剧,产业生态深度演变 |
第六章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对策 |
第一节 加大政策扶持,完善配套政策体系 |
一、政策扶持是产业发展的最大助力 |
二、产业发展新的突破需要更强力的政策扶持 |
第二节 强化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
一、技术创新是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的源泉 |
二、鼓励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
第三节 整合产业资源,做大做强产业链 |
一、资源整合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
二、采取多种措施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
第四节 优化区域布局,统筹规划资源投入 |
一、集成电路产业群聚效应日益凸现 |
二、增强区域聚焦,强化产业协同 |
第五节 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 |
一、市场多元化与服务化趋势提供新契机 |
二、创新商业模式,实现跨越发展 |
第六节 改善投融资体系,培育健康市场环境 |
一、改善产业投融资环境,增强市场活力 |
二、引导市场规范运作,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
第七节 健全激励机制,吸引聚集高端人才 |
一、国际竞争需要一流的高端人才 |
二、健全激励机制,引进高端人才 |
第八节 着眼国际市场,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 |
一、国际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
二、形成产业合力,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
参考文献 |
中文部分 |
英文部分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后记 |
(4)新18号文带来南京软件产业发展新契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新、旧18号文分析比较 |
2.1 财税政策 |
2.2 投融资政策 |
2.3 研究开发政策 |
2.4 人才政策 |
3 新18号文下, 南京软件产业的契机 |
3.1 免征营业税, 为企业减负 |
3.2 多种融资渠道, 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
3.3 首次出台研究开发政策, 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
3.4 首次倡导政府实施外包, 鼓励在岸外包 |
4 对18号文下南京软件产业发展的建议 |
4.1做大做强软件企业 |
4.2实行全球化战略, 软件人才国际化 |
4.3投融资机制多元化, 改善投融资环境 |
4.4贯彻ISO、CMMI标准, 打造南京走向世界的软件行业规范 |
(5)广东软件产业发展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思路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拟解决的问题和可能的创新点 |
1.5.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2 创新点 |
第二章 广东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成效 |
2.1 广东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目标 |
2.1.1 到 2015 年的发展目标 |
2.1.2 到 2020 年的发展目标 |
2.2 广东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政策 |
2.2.1 深入贯彻国家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相关政策 |
2.2.2 因地制宜制定广东省软件产业发展战略 |
2.2.3 全方位专项政策引导软件产业做大做强 |
2.2.4 CEPA 协议奠定粤港软件产业合作基础 |
2.3 广东软件产业发展政策的执行情况 |
2.3.1 总体目标达到率 |
2.3.2 双软认定、重点软件企业认定政策的执行情况 |
2.3.3 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情况 |
2.3.4 财政支持政策的执行情况 |
2.3.5 投融资政策的执行情况 |
2.3.6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执行情况 |
2.3.7 出口政策的执行情况 |
2.3.8 人才政策的执行情况 |
2.4 广东软件产业发展政策执行的效果评估 |
2.4.1 经济效益评估 |
2.4.2 社会效益评估 |
2.5 广东软件产业发展政策成功推动的原因 |
2.5.1 领导的高度重视 |
2.5.2 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 |
2.5.3 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
2.5.4 完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和产业链 |
2.5.5 找准产业关键环节重点突破 |
2.6 广东软件产业发展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
2.6.1 财税政策执行仍有盲点及滞后现象 |
2.6.2 投融资政策辐射区域仅限产业局部 |
2.6.3 政策落实需要加强,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
2.6.4 市场管理政策需要进一步规范 |
2.6.5 研究开发政策的引导作用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
2.6.6 人才培养政策初见成效但人才吸引情况不理想 |
2.6.7 政策鼓励的新兴业态发展迅猛但暂未能解决产业制约因素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典型国家软件产业发展政策的特点与经验 |
3.1 世界软件产业发展情况 |
3.2 软件产业发达国家政策路线 |
3.2.1 美国:确定“市场主导”的发展道路 |
3.2.2 印度:大力发展软件外包服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完善广东软件产业发展政策的建议 |
4.1 产业引导方面 |
4.1.1 营建良好的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
4.1.2 争取国家在宏观布局上的政策支持 |
4.1.3 政策引导企业向服务型战略转型 |
4.1.4 加强政府采购法,保障产业发展 |
4.1.5 政策引导产业聚集并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
4.1.6 各地市政府配套出台强有力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
4.1.7 建立落实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
4.2 双软认定方面 |
4.2.1 出台统一、明晰的指引及实施细则 |
4.2.2 尽快开展软件服务企业认定 |
4.2.3 简化营业税免征程序 |
4.3 财税政策方面 |
4.3.1 制定统一的税务优惠政策实施办法 |
4.3.2 先行先试,创新增值税退税方法 |
4.3.3 适度放松发票开具要求 |
4.4 投融资方面 |
4.4.1 采取多种方式拓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融资渠道 |
4.4.2 建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业企业投融资保障体系 |
4.4.3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政策倾斜 |
4.4.4 设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专项风险投资基金 |
4.5 进出口方面 |
4.5.1 加强对外宣传 |
4.5.2 加强粤港合作 |
4.5.3 成立保税区 |
4.5.4 奖励外包企业 |
4.5.5 简化出口手续 |
4.6 人才方面 |
4.6.1 建立人才激励政策 |
4.6.2 加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相关专业设立范围 |
4.6.3 创新多元化实效培训机制 |
4.6.4 行业内的人才职称由行业部门评定 |
4.7 知识产权方面 |
4.7.1 推进正版软件的使用 |
4.7.2 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示范企业 |
4.7.3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打击各类侵权行为 |
4.8 市场管理方面 |
4.8.1 积极引导信息技术业务外包 |
4.8.2 鼓励大中型企业将其信息技术研发机构剥离 |
4.8.3 吸引跨国公司和发展骨干企业 |
4.8.4 同步产业发展趋势,支持产业新兴业态发展 |
4.9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7)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增值税优惠政策主要内容 |
(一) 软件产业增值税优惠政策 |
(二) 集成电路产业增值税优惠政策 |
二、所得税优惠政策主要内容 |
(一) 所得税优惠形式 |
(二) 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资质认定 |
(三) 相关优惠政策的过渡和衔接 |
(8)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关于软件产业发展及政策的研究 |
1.2.2 国内关于软件产业发展及政策的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2 软件产业的特征与发展意义 |
2.1 软件产业的定义及特征 |
2.1.1 软件的定义及特征 |
2.1.2 软件产业的定义及分类 |
2.1.3 软件产业的价值链 |
2.2 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现实必要性 |
2.2.1 全球背景 |
2.2.2 国际竞争 |
2.2.3 国内现实 |
2.3 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
2.3.1 软件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2.3.2 软件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
2.3.3 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
3 软件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
3.1 经济发展理论 |
3.1.1 经济发展理论概述 |
3.1.2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
3.1.3 信息技术及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3.1.4 服务业与经济效率 |
3.2 演化经济学理论 |
3.2.1 演化经济学理论概述 |
3.2.2 软件产业演化机理 |
3.2.3 软件产业演化的动力机制 |
3.3 产业经济学理论 |
3.3.1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3.3.2 产业结构理论 |
3.3.3 产业集聚理论 |
3.3.4 产业后发优势理论 |
3.4 技术创新理论 |
3.4.1 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
3.4.2 软件产业的技术进步机制与创新模式 |
3.5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
3.5.1 新制度经济理论概述 |
3.5.2 制度与软件产业发展 |
4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分析 |
4.1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历程 |
4.1.1 启蒙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 |
4.1.2 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 |
4.1.3 开拓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90年代末) |
4.1.4 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以后) |
4.2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 |
4.2.1 产业规模 |
4.2.2 产业结构 |
4.2.3 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 |
4.2.4 产品和技术创新 |
4.2.5 软件企业 |
4.2.6 软件人才 |
4.2.7 区域分布 |
4.3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特点 |
4.3.1 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 |
4.3.2 产业增长在高位趋于平稳 |
4.3.3 产业结构向服务化方向调整加快 |
4.3.4 业务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 |
4.3.5 新技术新模式为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
4.3.6 企业兼并重组现象增多 |
4.4 我国软件产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
4.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
4.4.2 面临的挑战 |
5 财税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依据和政策手段 |
5.1 软件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
5.1.1 政府支持经济发展的一般理论 |
5.1.2 政府介入软件产业的基本理论依据 |
5.1.3 软件产业发展中政府作用的几种视角 |
5.2 软件产业发展与财税政策 |
5.2.1 财税政策是政府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
5.2.2 软件产业发展与财税政策效应:需求角度 |
5.2.3 软件产业发展与财税政策效应:供给角度 |
5.2.4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中财税政策支持的必要性 |
5.4 财税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工具 |
5.4.1 主要政策工具 |
5.4.2 政策作用环节 |
5.4.3 政策支持的主要领域 |
6 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评价 |
6.1 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及相关制度演变回顾 |
6.2 我国现行软件产业的财税政策运用 |
6.2.1 财政直接投入 |
6.2.2 税收政策 |
6.2.3 政府采购政策 |
6.3 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效果的定性分析 |
6.3.1 推动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完善,为软件企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
6.3.2 促进软件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提升软件产业地位 |
6.3.3 促进软件技术研发,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
6.3.4 培育了一支软件企业队伍,企业规模和竞争力得以提升 |
6.3.5 带动了大量就业,造就了大批软件人才 |
6.3.6 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
6.3.7 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带动税收总量增长 |
6.4 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效果的定量分析 |
6.4.1 整体政策在促进软件产业发展中的效果分析 |
6.4.2 财政投入促进软件产业发展效果分析 |
6.4.3 软件产业总体税负分析 |
6.4.4 软件产业税负结构分析 |
6.5 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
7 软件产业发展的国际财税政策比较与借鉴 |
7.1 主要经济体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实践及相关财税措施 |
7.1.1 美国 |
7.1.2 欧盟 |
7.1.3 日本 |
7.1.4 韩国 |
7.1.5 印度 |
7.1.6 爱尔兰 |
7.2 主要经济体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比较分析 |
7.2.1 共同点 |
7.2.2 差异性 |
7.3 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
8 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选择及相关建议 |
8.1 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选择的目标与原则 |
8.1.1 财税政策选择原则 |
8.1.2 财税政策选择目标 |
8.2 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调整和完善的方向 |
8.2.1 加强政策的整合和统筹 |
8.2.2 财政支持重点转向技术研发 |
8.2.3 从直接优惠为主转向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并重 |
8.2.4 优惠对象从特定企业转向需要支持的项目和业务 |
8.2.5 优惠倾向从规模企业转向中小企业 |
8.2.6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税收政策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
8.3 调整与完善我国软件产业财税政策的建议 |
8.3.1 财政支出政策 |
8.3.2 税收优惠政策 |
8.3.3 财政投融资政策 |
8.3.4 支持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框架总结 |
8.4 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其他配套政策建议 |
8.4.1 完善自主创新体系 |
8.4.2 完善市场环境 |
8.4.3 加强投融资体系建设 |
8.4.4 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 |
8.4.5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8.5 加强软件产业财税政策绩效管理 |
8.5.1 软件产业财税政策绩效管理概述 |
8.5.2 加强软件产业财政支出绩效管理 |
8.5.3 提升税收优惠政策绩效 |
参考文献 |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10)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 特点 |
二、 分类 |
三、 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 |
第二节 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文献研究 |
一、 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研究综述 |
二、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综述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目的和方法 |
一、 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
一、 产业结构的技术含量较低 |
二、 在国内的领先地位正逐渐丧失 |
三、 产业规模小,没有领军性企业 |
四、 产业投入严重不足 第二章 国内外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分析 |
第一节 美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 |
一、 产业发展现状 |
二、 产业发展模式 |
三、 产业政策特点 |
四、 主要政策措施 |
第二节 亚洲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 |
一、 日本 |
二、 韩国 |
三、 台湾地区 |
四、 新加坡 |
五、 印度 |
第三节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一、 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 |
二、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 |
三、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结构 |
四、 我国集成电路市场的产品结构 |
五、 我国集成电路市场的应用结构 |
六、 我国集成电路的进出口 |
七、 我国集成电路的技术水平 |
八、 我国集成电路的细分市场 |
第四节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分析 |
一、 产业发展模式 |
二、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发展的沿革 |
三、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的特点 |
四、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
五、 18 号文件颁布 10 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取得成就 第三章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 scp 分析 |
第一节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
一、 集成电路设计业 |
二、 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 |
三、 封装测试业 |
四、 设备材料业 |
第二节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
一、 产业投资 |
二、 企业及从业人员 |
第三节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市场绩效分析 |
一、 上海集成电路市场现状 |
二、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主要指标分析 第四章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
第一节 产业政策对发展的影响 |
第二节 投融资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
第三节 人才队伍对发展的影响 |
一、 人才队伍总体情况 |
二、 人才薪酬情况 |
三、 人才政策和举措 |
四、 人才教育和培养 |
第四节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对发展的影响 |
一、 上海集成电路知识产权成果 |
二、 上海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
第五节 产业园区建设对发展的影响 |
一、 各产业园区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情况 |
二、 产业园区对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促进作用 |
三、 产业园区对上海集成电路发展的不足 |
第六节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发展的影响 |
一、 开发集成电路新工艺新技术 |
二、 提供集成电路测试环境和服务 |
三、 提供集成电路知识产权服务 第五章 结论 |
一、 加大集成电路产业优惠扶持力度 |
二、 加大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强度 |
三、 优先开发集成电路关键前沿技术 |
四、 加大集成电路产业人才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
四、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国发[2000]18号(论文参考文献)
- [1]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惠企政策清单的通知[J]. 沈阳市人民政府. 沈阳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8(13)
- [2]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所得税政策回顾与解析[J]. 孙丽,迟强. 国际税收, 2016(06)
- [3]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D]. 王鹏飞. 武汉大学, 2014(06)
- [4]新18号文带来南京软件产业发展新契机[J]. 汪小星. 软件工程师, 2013(10)
- [5]广东软件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 谢筠.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6)
- [6]国务院和上海市软件产业新政策中知识产权规定的解读[J]. 寿步,何琦. 软件产业与工程, 2012(04)
- [7]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解析[J]. 姚廷康,赵新贵. 财务与会计, 2012(07)
- [8]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 李德升.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2(01)
- [9]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市府助力软件产业发展——沪府发〔2012〕26号政策解读[J]. 王建会. 软件产业与工程, 2012(03)
- [10]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 钱春华. 华东政法大学,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