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竹胶板模板应用情况、问题及发展方向(论文文献综述)
胡亮[1](2019)在《竹溪县桃花岛现代夯土民居工程设计项目实践》文中认为我国贫困地区的传统民居受经济、地形、资源、环境等多重因素的限制,人居生存条件普遍较差。“十五”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旨在通过改善人居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帮助搬迁户逐步脱贫。为响应国家政策,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在全县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点。然而,新建农宅已经凸显各种问题,如新建房屋在设计中冒进、套用等方式呈现同质化的状态;主体建筑已经完工但周边配套设施、网线管网还尚未走通的缺乏外环境建设情况;未认真审视与尊重当地传统的建造技艺,对安置主体缺乏人文关怀导致大量安置房空置的情况。基于此背景下,本文以完成竹溪县桃花岛现代夯土民居工程设计与建造为依托,以现代夯土技术为核心研究,挖掘并运用当地营建工艺,探索在新的生产生活下,满足当地居民需求,总结符合当地建造工艺与建造水平的现代夯土民居。为此,本文从竹溪县桃花岛现代夯土民居工程设计与项目时实践的全周期角度出发,针对当地的发展现状,结合调研实践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从设计策略与原则研究、设计研究以及建成评价三个方面逐层阐述。在设计策略与原则研究阶段,通过对当地政治与经济、自然条件与地方营建工艺、生产生活需求与当地典型民居以及资源分析得出设计策略与原则。紧接着以设计策略与原则为指导,展开工程设计研究部分。其中包括方案设计研究、施工图设计研究以及施工与现场设计研究。这三个环节对于项目的完整落地至关重要,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最后,通过对建成房屋的进行评价分析,从预期性能评估、综合评价、不足与反思三方面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验证现代夯土建筑的生态可持续潜力。本文以梳理并总结竹溪县桃花岛现代夯土民居工程设计与建造过程为基础,旨在通过项目建成的全周期过程对当地民居建设起到指导与借鉴的意义,以现代夯土技术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与示范。改良并更新当地传统民居以及营建工艺,创造满足当地新需求的现代夯土民居。
姜瑜[2](2018)在《高层建筑中新型模板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建筑业蓬勃发展,在市场机遇不断涌现时,建筑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多。尤其是在模板工程方面,由于此前建筑行业在此方面的技术水平较低,对行业发展起到了较强的限制作用。当前的建筑行业为能够促使行业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建设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正在大力发展模板工程。新时期,建筑行业为保证经济效益,正在加大建筑模板开发力度,将新出现的建筑模板大量应用到行业建设中。全新建筑模板能够助力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还能为社会环保做出一定的贡献。本次研究就当前国内新型模板行业的发展予以介绍,就结构型式予以说明,并结合其他国家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明确了高层建筑中新型模板所存在不足。此外,针对组合作用实施情况下,模板结构设计理论以及方法进行介绍,立足于工程实践,针对模板工程化开展经济分析工作,并且国内在此方面的发展予以总结,就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在建筑行业持续发展过程中,人们在房屋建设方面追求的是空间发展,希望建设出高层或者是超高层建筑,为保证与建筑市场发展的契合度,模板工程也在同步发展,并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开发全新的建筑模板。在此过程中,既需要考虑建筑行业经济效益,还需要考虑到社会效益问题,确保所开发出的建筑模板能够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出色的表现。相较于其他模板,铝合金模块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一是质量较轻,二是强度大,三是能够实现多次周转,四是使用较为简单,五是环保方面表现良好等,正是因为铝合金模板在多方面的优势,为此,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基于研究工作的开展,笔者所得出的结论如下所述:一是针对新型模板结构计算明确了具体方法,即系统性的理论分析计算法、组合作用下计算法。同时,基于工程实践,对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明确了其合理性、可行性。此外,基于理论分析以及结构实验,发现针对复合组合结构进行计算的过程中,组合结构计算同样适用。二是在本次论文研究中,以太原“融创外滩一号”项目为实例开展研究,现就铝模板在世界建筑行业中的发展历程予以说明,就该类型模板在实际应用中的步骤,就特殊部位模板的设计处理、安装以及拆除作业予以介绍,并就需要关注的细节性问题进行强调,指明控制要点,从而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同时,立足于技术层面、经济层面,就其与木模板、钢模板实施比较分析,明确铝模板的优势。三是针对由铝合金制成的楼面模板、墙模板实施力学性能分析,创建有限元模型,基于比较分析,对模板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等进行检验,发现其能够满足当前施工规范所提出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赵卫锋[3](2016)在《薄壁型钢管/胶合竹板组合柱抗压及抗震性能研究》文中认为以胶合竹板为主材,自主设计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横向拉杆约束薄壁型钢管/多层竹胶板组合空芯柱(SBCCB)。空芯薄壁型钢管增大组合柱截面尺寸、减小试件长细比,能提高其抗压稳定性和极限失效荷载;配置约束拉杆能有效减少开胶破坏,影响其极限破坏模式而提高抗压承载力;灵活设计柱芯钢管尺寸和壁厚、竹胶合板厚度,可满足不同承载要求。SBCCB可用作多层装配式竹木房屋结构的竖向承载构件,实现以竹代木,有广阔的应用前景。SBCCB展现了优异的抗压和抗震性能,截面拼装简单,符合当前绿色建材和建筑工业化生产的需求。本文通过试验和数值分析,研究了SBCCB抗压和抗震破坏模式、变形、承载力以及界面开胶行为,构建了承载力计算模型。主要工作与结果:(1)采用不带约束拉杆和带约束拉杆2组共10根方形组合短柱,进行材料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测试,并对基体粘结的抗拉和抗剪强度进行测试。测试表明竹胶合板柱有较高的顺纹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可达到中等混凝土强度水平。(2)通过2组24根不带约束拉杆组合柱试件的轴心和偏心抗压测试,考察试件破坏过程、变形特征、破坏模式和特征荷载,识别开胶、材料剥离以及失稳等破坏模式。不带约束拉杆试件的抗压破坏主要是柱端和柱身胶合界面的开胶破坏和局部材料剥离破坏,胶结抗拉和抗剪强度是影响其开胶破坏和极限承载力的决定性因素。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了长细比、净截面面积、荷载偏心距、空心率等对抗压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数据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极限抗压承载力计算模型。(3)通过2组18根SBCCB试件的抗压测试,考察破坏过程,变形发展特征、破坏模式和特征荷载,依据破坏裂缝情况、开胶和剥离破坏特征和位置、基体界面的应力松弛、荷载―位移关系等细观和宏观表现,识别开胶破坏、材料剥离破坏和局部开胶屈曲破坏等模式;通过分析SBCCB的长细比、净截面面积、截面组合方式、荷载偏心距以及约束拉杆间距对抗压性能的影响,讨论了组合柱几何设计参数与抗裂性能的关联。SBCCB试件的轴心抗压破坏为柱端和约束拉杆之间柱身的材料压折破坏和胶结基体之间的开胶破坏,以材料破坏为主;偏心抗压破坏主要为柱端基体开胶破坏、柱身约束拉杆之间受压面胶合面开胶剥离破坏和胶合竹板材料压折破坏。偏心抗压破坏主要受侧向挠曲程度控制,长细比越大挠度和附加弯矩越大,承载力的降低趋势越明显;抗压极限承载能力不仅与胶合性能、截面尺寸和长细比等因素相关,而且受截面组合方式影响。SBCCB试件的抗压试验结果表明,横向约束拉杆可有效抑制试件的开胶破坏,改变其极限破坏模式而显着提高极限承载力;随约束拉杆间距减小局部开胶翘曲变形减小。约束拉杆与薄壁型钢管的合理装配,减小了对胶结界面胶合强度的依赖而延缓了开胶失效。在试验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实现与试验结果的互补。基于测试和数值分析数据,参考胶合木结构设计规范的方法,考虑长细比和材料强度等因素建立的SBCCB抗压稳定系数模型与试验测试结果吻合良好,可为其工程应用提供参考。(4)通过9根SBCCB试件的低周反复拟静力荷载试验,考察SBCCB的破坏过程和形态,分析长细比、净横截面面积、截面组合方式以及约束拉杆对其受力和抗震性能影响。结果表明SBCCB破坏形态主要为柱脚胶合面的开裂破坏和胶合竹板材料横向断裂破坏,截面组合方式对其破坏模式有显着影响,增大组合柱截面尺寸和长细比能改善其抗震性能;SBCCB有较好的弹性变形能力和抗震耗能性能;约束拉杆能有效保证试件的整体性,抑制基体胶合界面开胶破坏。SBCCB的滞回曲线有明显的滑移捏拢特征,总体表现为弯曲或弯剪破坏特征;截面组合方式对试件抗震破坏模式有显着影响,增大组合柱截面尺寸和长细比能改善其抗震性能;组合柱有较好的侧向弹性变形能力和耗能性能,而弹塑性变形和延性能力不具优势。
刘洁[4](2016)在《“互联网+”背景下SJ公司全网营销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低迷和进出口贸易的变化,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然而“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和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为企业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营销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网络营销方式的丰富,消费者也由网络营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筛选者。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要迎合时代潮流,推进全网营销,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大背景下,本文就SJ公司如何推进全网营销进行了研究。本文以网络营销理论、全网营销理论和企业竞争策略等理论为基础,基于SJ公司营销现状,通过PEST分析、行业竞争分析等方式,对SJ公司所处外部环境、行业竞争环境、内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确定了其差异化竞争战略方向,指出了SJ公司当前营销面临的挑战,针对性的提出了SJ公司推进全网营销的总体思路,提出应该从提高企业文化认知、改进网络平台、改革部门结构、人才引进和培养、品牌管理、客户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着手采取具体措施,并指出须从政策层面、网络技术、制度、资金等方面予以保障,从而为SJ公司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确立稳固后方和良好基础,为SJ公司总体经营目标的达成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的研究内容,对SJ公司实施全网营销战略,加强全网营销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供国内类似企业在营销战略选择上予以参考与借鉴。
吴方振[5](2015)在《PVC结皮发泡复合塑料模板支撑体系的试验研究》文中认为当前对于我国的建筑行业,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质量仍然是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国家对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和鼓励措施。当前由于我国的建筑模板工程技术相对落后,模板原料以木材为主,森林资源使用浪费严重,制约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开发研究新型模板材料及模板形式迫在眉睫。新型PVC结皮发泡复合塑料模板采用废旧PVC塑料及木粉为生产原料挤出成型,具有轻质,高强,循环使用次数多且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在新型模板中占据优势地位,推广使用价值非常高。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模板材料及模板形式的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上,针对PVC结皮发泡复合塑料模板的特点,设计了模板的支撑体系,并对模板的支撑体系做了现场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验证了PVC结皮发泡复合塑料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在工程应用中的合理性。为今后制定相应的PVC塑料模板的专业性标准和模板技术规范提供了理论数据和实验依据,同时也加快了PVC塑料模板的推广使用。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设计了条带角钢封边PVC结皮发泡复合塑料模板支撑体系,对体系的强度和稳定性做了验算和现场的实验研究,并应用ABAQUS软件对体系做了有限元分析。(2)设计了铝合金框加劲PVC结皮发泡复合塑料模板的支撑体系,并对铝合金框及PVC塑料模板的强度和刚度做了验算和现场的实验研究,测试了模板体系的应力与应变,同时应用ABAQUS软件对体系做了有限元分析。(3)对PVC塑料模板拆模后的外观质量进行了检测,同时通过与竹胶板、钢模板浇筑完成后相同龄期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及碳化深度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PVC塑料模板的优越性。经过验算、现场试验研究和ABAQUS有限元分析,PVC结皮发泡复合塑料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强度和刚度均满足工程需要,并且模板体系的应力、应变均在弹性工作范围内。
段峰[6](2014)在《城市中心区域狭窄空间立交桥施工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市政工程的快速发展,工程施工受到作业空间限制的现象日益加剧,在城市中心区域狭窄空间下进行施工的项目日益普遍,本文以宝鸡公园路立交桥为背景,对解决空间受限的条件下应用的相关特定工艺进行研究。桩基无固相泥浆施工方法的选择,解决泥浆外运、污染道路、场地等环境问题;也缩短成桩周期;避免了塌孔的安全风险;加快施工进度,减少场地占用面积。在通过严谨的受力验算的前提下,取消以往施工中横向外侧两排支架,采用钢管挑出支架并满布防抛网作为护栏的方案,大大的节约了支架占用空间,在不影响正常城市交通的前提下确保了顺利施工。采用小型组合模板构件代替传统的大型刚模方案,对弧形外腹板箱梁施工进行了有效的创新,解决了大型钢模板的制作、运输及安装过程中受到场地限制带来的诸多困难与不便,同时在渐变段外腹板模板制作及安装过程中更加体现出了大块定型钢模无法比拟的优点,大大的提高了周转效率,简化了施工工艺,不需要吊车,拆模时无需水平运输设备,节约了机械设备,同时避免了吊装设备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由于传统的采用编织袋装砂的预压方法,需要装袋,吊装,卸装,运输等工序,在狭窄空间不易实现,本桥采用以水替代砂做配重的快速预压施工方法,灵活利用丰富的水资源条件,避免占用外部行车道吊装带来的施工拥挤,同时加快施工进度。由于梳齿形伸缩缝在伸缩量、防水、防尘、结构整体性和耐久性等性能上有很大的优势,梳形伸缩缝慢慢成为了城市桥梁的宠儿,但是梳型伸缩缝在施工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按工艺流程规范施工,否则成型后道路平整度、桥梁伸缩性能大幅降低,实践证明,该桥的工艺科学、施工技术成功。城市桥梁铅芯支座的应用,由于其本身具有较高的承载力、较大的阻尼、较大的水平位移和复位功能,它既能化解水平地震作用,又能承受竖向地震作用。其力学性能是保证隔震设计能充分发挥效果的基础,集支撑与耗能于一体的隔震装置的使用,大大的减小了空间占用时间,在狭窄空间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庄晓伟,穆有炳,潘炘,章江丽,王春鹏,赵临五[7](2011)在《碱木质素-酚醛复合胶黏剂在竹胶板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采用羟甲基化碱木质素(HKLF)与酚醛树脂(PF)复合制备碱木质素-酚醛复合胶黏剂(KPF),研究了HKLF添加量对KPF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在竹胶板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HKLF添加量为10%~30%的KPF生产的竹胶板性能优异,其静曲强度及其弹性模量、吸水厚度膨胀率及胶合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均符合LY/T 1574-2000《混凝土模板用竹材胶合板》标准的B类竹材胶合板要求,与纯酚醛胶所制竹胶板的胶合性能相当,且对竹材浸胶量影响较小。HKLF添加量为40%时,竹胶板干状横向静曲强度和吸水厚度膨胀率不达标。因此,HKLF添加量为10%~30%的KPF作为竹胶板用胶黏剂是可行的。
糜嘉平[8](2011)在《我国模板、脚手架行业的技术进步》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我国模板和脚手架行业的发展情况。从组合钢模板、竹胶合板模板、木胶合板模板、钢框胶合板模板、桥隧模板、塑料模板几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模板行业的技术进步现状。介绍了我国脚手架行业的技术进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行业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积极开发新型模板技术;做好水平模板施工的技术创新;大力推广应用新型脚手架;提倡建立有技术特色的专业模板公司。
任明亮[9](2008)在《中国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世界上竹资源和竹产业最发达的国家,竹产业是我国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以我国竹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为主线,在介绍并总结其发展现状与研究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数年来竹产业的市场表现从显性及隐性两个层面对其国际竞争力实质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在显性层面上,通过定量分析,科学的把握竹笋、竹家具、竹编品、竹胶板等产品的竞争业绩情况,并结合木材产业分析资源独占因素对我国竹产业竞争业绩的影响;在隐性层面上,借助九要素模型分析竹产业整体竞争力状况及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总结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分别从企业、产业和政府三个角度讨论提升我国竹产业竞争力的途径与保障措施。同时,通过对产业竞争力途径的研究,为我国竹产业从整体上实现产业价值链高层次连续提供理论支持。
葛贝德[10](2008)在《压型钢板—竹胶板组合墙体抗震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竹资源十分丰富,竹子种类和竹林面积约占世界的1/4,竹材产量约占1/3,均居各国之首。竹材具有相当好的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约为木材的2倍,抗压强度约为木材的1.5倍,竹材的比强度高于木材和普通钢材。因此,竹材具备作为工程结构用材的良好条件。此外,轻钢结构具有成本低、施工快、建筑美观的竞争优势,其优越性在工业建筑以及多层民用建筑中逐步得到了认可。轻钢与竹材各自有其独特的优点和性能,若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势必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两者的组合应用在土木工程界却不普遍,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设计出较为合理的、又易于为工程界接受的组合形式。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竹材组合墙体,即在两张竹胶板之间夹着压型钢板,竹胶板与压型钢板界面用高强度粘合剂粘结,从而构成为压型钢板-竹胶板组合墙体,并对该种组合墙体的抗震性能特点进行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首先通过5块压型钢板-竹胶板组合墙体拟静力加载试验,观察各级荷载作用下压型钢板及竹胶板中的应变变化,探讨组合墙体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及破坏机理,考察墙体的组合效应。在此基础上较系统的分析了组合墙体的承载力、延性、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及破坏特征等。试验结果表明本文建议的组合方式比较合理,组合效应良好,墙体有较大的承载力和较好的延性,力学性能满足作为建筑墙体的需要。此外,竹胶板厚度对墙体的承载力、刚度影响不大,而压型钢板的厚度和波高的变化对墙体的承载力指标和位移延性系数、耗能系数E等抗震性能指标影响显着。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议了压型钢板-竹胶板组合墙体的恢复力模型,并建立了该组合墙体的承载力简化力学模型和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通过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组合墙体在外荷载作用下的模拟定性分析,探讨静力荷载作用下压型钢板及竹胶板中的应力、应变分布,以及墙体的变形性能,并与试验结果之间进行比较。研究表明ANSYS分析结果、理论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三者吻合良好,验证了理论计算公式的可行性。同时也说明了本文中ANSYS建模时所采用的单元类型、网格划分、耦合方式均可以用于同类组合结构的计算和分析。
二、竹胶板模板应用情况、问题及发展方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竹胶板模板应用情况、问题及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竹溪县桃花岛现代夯土民居工程设计项目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政策背景 |
1.1.3 学术背景 |
1.2 研究内容与概念界定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相关概念界定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1.6 本章小结 |
2 设计策略研究 |
2.1 项目概况 |
2.1.1 项目背景 |
2.1.2 地理区位 |
2.1.3 上位规划 |
2.1.4 项目定位 |
2.2 经济与政策 |
2.2.1 当地经济情况 |
2.2.2 当地政策条件 |
2.3 自然条件与地方传统营建工艺 |
2.3.1 自然条件 |
2.3.2 当地传统营建工艺 |
2.3.3 现代夯土营建房屋 |
2.4 生产生活需求与当地典型民居 |
2.4.1 生产生活 |
2.4.2 当地典型民居平面形制与功能空间 |
2.4.3 当地典型民居构造与工艺 |
2.4.4 当地典型民居的问题与挑战 |
2.5 资源条件 |
2.5.1 自然材料与地方性材料的利用 |
2.5.2 可持续的施工方法 |
2.6 设计策略与原则 |
2.6.1 设计策略 |
2.6.2 设计原则 |
2.7 本章小结 |
3 方案设计研究 |
3.1 基地分析 |
3.1.1 地形与植被 |
3.1.2 道路与河流 |
3.1.3 民居 |
3.2 场地规划与布局 |
3.2.1 布局策略 |
3.2.2 住栋构成与节地 |
3.2.3 合理与场地的结合 |
3.3 功能布局与户型设计 |
3.3.1 功能布局 |
3.3.2 户型设计 |
3.4 空间设计 |
3.4.1 院落空间 |
3.4.2 建筑空间 |
3.5 立面设计 |
3.5.1 承重夯土墙体门窗洞口研究 |
3.5.2 结合当地元素的立面设计 |
3.6 室内与景观设计 |
3.6.1 室内设计 |
3.6.2 景观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4 施工图设计研究 |
4.1 结构体系 |
4.1.1 现代夯土民居结构体系 |
4.1.2 本项目结构体系 |
4.2 基础与勒脚 |
4.2.1 夯土民居基础与勒脚的做法研究 |
4.2.2 本项目的基础设计 |
4.2.3 本项目的勒脚设计 |
4.3 夯土墙相关构造 |
4.3.1 夯土墙体的夯筑方式设计 |
4.3.2 夯土墙与门窗洞口的交接 |
4.3.3 夯土墙与楼板的交接 |
4.4 屋面构造 |
4.4.1 当地屋面构造做法 |
4.4.2 本项目的屋面构造设计 |
4.5 其他节点构造 |
4.5.1 楼梯 |
4.5.2 楼地面 |
4.5.3 厨房、卫生间土墙面 |
4.6 节能计算验证 |
4.7 本章小结 |
5 施工与现场设计 |
5.1 施工综合介绍 |
5.1.1 施工准备工作 |
5.1.2 施工组织方式 |
5.1.3 施工流程介绍 |
5.1.4 施工设备与材料 |
5.2 当地建造技术的现场试验与应用 |
5.2.1 基础施工 |
5.2.2 夯土墙夯筑 |
5.2.3 砌体砖砌筑工艺 |
5.2.4 屋面铺设 |
5.3 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
5.3.1 前期示范户遇到的问题 |
5.3.2 整体施工阶段遇到的问题 |
5.4 建成效果 |
5.5 本章小结 |
6 评价与总结 |
6.1 预期性能评估 |
6.1.1 建造难度评估 |
6.1.2 工程造价评估 |
6.1.3 能耗评估 |
6.2 综合评价 |
6.2.1 当地建造工艺的发掘与运用 |
6.2.2 为当地民居建设提供指导与借鉴 |
6.2.3 现代夯土建造技术推广及示范的可行性 |
6.3 总结与展望 |
6.3.1 总结 |
6.3.2 不足与反思 |
6.3.3 收获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图录 |
表录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附录1 向家汇九组以及明家湾居民情况调查表 |
附录2 向家汇九组以及明家湾调研测绘图总平面图 |
附录3 向家汇九组以及明家湾调研测绘图 |
附录4 竹溪县水坪镇向家汇村易地扶贫安置总平面图 |
附录5 竹溪县水坪镇向家汇村易地扶贫安置区设计服务项目C2e-100 平两层夯土农宅(建施) |
附录6 竹溪县水坪镇向家汇村易地扶贫安置区设计服务项目C2e-100 平两层夯土农宅(结施) |
附录7 竹溪县水坪镇向家汇村易地扶贫安置区设计服务项目C2e-100 平两层夯土农宅(水施) |
附录8 竹溪县水坪镇向家汇村易地扶贫安置区设计服务项目C2e-100 平两层夯土农宅(电施) |
附录9 100㎡(2F)并联式户型施工计划 |
(2)高层建筑中新型模板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模板工程的发展概况 |
1.2 中国建筑模板的发展历程 |
1.3 发展新型建筑模板的重要意义 |
1.4 我国发展新型模板的可行性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建筑模板的结构型式 |
2.1 我国建筑模板的结构型式 |
2.2 国外建筑模板的结构型式 |
2.3 国外模板型式对我国的启示 |
2.4 小结 |
第三章 高层建筑中模板新技术的实际应用 |
3.1 模板新技术的实际应用实例 |
3.2 高层建筑中模板新技术施工 |
3.3 小结 |
第四章 新型模板理论设计计算方法 |
4.1 钢框设计中的几种形式 |
4.2 模板规格的确定 |
4.3 模板结构设计 |
4.4 模板结构计算 |
4.5 小结 |
第五章 铝模板设计标准的分析 |
5.1 项目概况 |
5.2 铝模板的分区设计使用 |
5.3 项目特殊部位的模板设计处理 |
5.4 施工流程 |
5.5 小结 |
第六章 铝模板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及经济实用性分析 |
6.1 模板方案的设计标准 |
6.2 铝模板的计算 |
6.3 铝模板的安装 |
6.4 铝模板的技术经济分析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薄壁型钢管/胶合竹板组合柱抗压及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3 竹基材料柱的研究进展 |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薄壁钢管/胶合竹板组合柱材料力学性能 |
2.1 引言 |
2.2 材料力学性能 |
2.2.1 竹胶合板 |
2.2.2 薄壁型钢管 |
2.2.3 结构粘结胶 |
2.3 竹胶合板短柱抗压强度测试 |
2.3.1 组合柱试件设计 |
2.3.2 试验装置与方法 |
2.3.3 破坏过程和形态 |
2.3.4 测试结果和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薄壁型钢管/竹胶板组合空心柱抗压性能 |
3.1 引言 |
3.2 试验方案 |
3.2.1 试件设计 |
3.2.2 试验加载及量测 |
3.3 试验现象及破坏特征 |
3.3.1 柱端基体界面开胶和竹胶合板材料破坏 |
3.3.2 柱身受拉侧的胶合面开胶和受压侧压屈破坏 |
3.4 影响因素分析 |
3.4.1 长细比的影响 |
3.4.2 空心率的影响 |
3.4.3 净截面尺寸的影响 |
3.4.4 偏心距的影响 |
3.5 极限承载力计算模型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带约束拉杆薄壁钢管/胶合竹板组合柱抗压性能 |
4.1 引言 |
4.2 试验方案 |
4.2.1 试件设计 |
4.2.2 试验加载及量测 |
4.3 轴心抗压测试 |
4.3.1 试验现象及破坏特征 |
4.3.2 量测的最大反应结果 |
4.3.3 影响因素分析 |
4.3.4 轴压应变分析 |
4.3.5 极限轴压应力比较 |
4.4 偏心抗压测试 |
4.4.1 试验现象及破坏特征 |
4.4.2 量测结果 |
4.4.3 影响因素及分析 |
4.4.4 偏压应变分析 |
4.4.5 偏压极限应力比较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带约束拉杆组合柱抗压数值模拟 |
5.1 引言 |
5.2 有限元模型构建的基础 |
5.2.1 胶合竹本构关系 |
5.2.2 薄壁钢和钢拉杆本构关系 |
5.2.3 粘结区结构胶本构关系 |
5.3 试件数值模型 |
5.3.1 试件概况 |
5.3.2 边界条件和单元网格划分 |
5.4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5.4.1 模拟结果 |
5.4.2 承载力和变形验证 |
5.4.3 因素影响规律的数值分析结果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带约束拉杆组合柱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 |
6.1 引言 |
6.2 基本假定和截面特征分析 |
6.3 轴心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 |
6.4 偏心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带约束拉杆组合柱抗震性能 |
7.1 引言 |
7.2 试验方案 |
7.2.1 试件设计 |
7.2.2 加载装置及制度 |
7.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7.3.1 破坏过程和形态 |
7.3.2 滞回曲线 |
7.3.3 骨架曲线 |
7.3.4 强度退化 |
7.3.5 刚度退化 |
7.3.6 延性系数 |
7.3.7 耗能性能 |
7.3.8 含钢率和拉杆间距的影响 |
7.4 承载力计算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和参加的科研课题 |
(4)“互联网+”背景下SJ公司全网营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互联网+”概念 |
2.2 网络营销的定义和相关理论 |
2.2.1 网络营销定义 |
2.2.2 网络营销相关理论 |
2.3 全网营销的内涵、特点和内容 |
2.3.1 全网营销的内涵 |
2.3.2 全网营销的特点 |
2.3.3 全网营销的主要内容和类型 |
2.4 企业竞争战略 |
2.4.1 企业竞争战略的概念 |
2.4.2 企业竞争战略的分类 |
2.5 竞争战略的分析方法 |
2.5.1 PEST分析法 |
2.5.2 行业竞争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第3章 “互联网+”背景下SJ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
3.1 SJ公司发展概况以其发展历程 |
3.1.1 传统营销阶段 |
3.1.2 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并存阶段 |
3.1.3 网络营销阶段 |
3.2 SJ公司PEST分析 |
3.2.1 政治法律环境 |
3.2.2 经济环境 |
3.2.3 技术环境 |
3.2.4 社会文化环境 |
3.3 SJ公司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3.3.1 潜在进入者分析 |
3.3.2 行业中的竞争者分析 |
3.3.3 替代产品分析 |
3.3.4 供应商分析 |
3.3.5 购买者分析 |
3.4 SJ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4.1 企业文化认知 |
3.4.2 品牌资源 |
3.4.3 技术能力分析 |
3.4.4 组织管理能力 |
3.4.5 人才资源状况 |
3.4.6 资金状况 |
第4章 SJ公司营销竞争战略选择和面临的挑战 |
4.1 SJ公司营销竞争战略选择 |
4.1.1 SJ公司的战略定位 |
4.1.2 竞争战略的选择 |
4.1.3 竞争战略的实施方向 |
4.2 SJ公司当前营销面临的挑战 |
4.2.1 企业文化认知不足 |
4.2.2 品牌管理力度不够 |
4.2.3 网络营销环境欠佳 |
4.2.4 网络平台功能不齐全 |
4.2.5 营销组织机构不健全 |
4.2.6 营销团队素质不高 |
4.2.7 客户资源管理不科学 |
4.2.8 资金使用不合理 |
第5章 “互联网+”背景下SJ公司全网营销的总体思路与措施 |
5.1 SJ公司全网营销的总体思路 |
5.2 SJ公司全网营销的具体措施 |
5.2.1 提升企业文化认知 |
5.2.2 改进网络平台 |
5.2.3 完善营销部门结构 |
5.2.4 加强品牌管理 |
5.2.5 构建营销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
5.2.6 加强对客户资源的管理和开发 |
第6章 “互联网+”背景下SJ公司全网营销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政策保障 |
6.2 网络技术保障 |
6.3 制度保障 |
6.4 资金保障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PVC结皮发泡复合塑料模板支撑体系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PVC结皮发泡复合塑料模板的研究意义 |
1.1.2 PVC结皮发泡复合塑料模板支撑体系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建筑模板材料的发展概况 |
1.2.2 国内外建筑模板形式的发展概况 |
1.3 PVC结皮发泡复合塑料模板体系的研究概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条带角钢封边PVC塑料模板体系的试验研究 |
2.1 条带角钢封边PVC结皮发泡复合塑料模板设计 |
2.1.1 标准模板、端部模板、阴角模板、阳角模板设计 |
2.1.2 剪力墙模板的竖向拼接 |
2.1.3 角钢与各细部件的连接 |
2.1.4 剪力墙模板与楼板模板之间的搭接 |
2.2 条带角钢封边PVC塑料模板支撑体系验算 |
2.2.1 荷载计算 |
2.2.2 弹性支座模型验算 |
2.2.3 连续梁模型验算 |
2.3 现场试验研究 |
2.3.1 试验内容简述及目的 |
2.3.2 试验方案设计 |
2.3.3 试验准备 |
2.3.4 试验数据测量 |
2.3.5 试验测量数据分析 |
2.4 有限元分析 |
2.4.1 ABAQUS简介 |
2.4.2 剪力墙模板的有限元模型 |
2.4.3 各部件的变形及应力云图 |
2.4.4 有限元分析结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铝合金框加劲PVC塑料组合模板的试验研究 |
3.1 铝合金框支撑体系技术设计方案 |
3.1.1 铝合金框技术方案概况 |
3.1.2 结构剪力墙模板设计 |
3.1.3 结构楼板模板设计 |
3.2 模板体系验算 |
3.2.1 楼板模板体系验算 |
3.2.2 剪力墙模板体系验算 |
3.3 模板体系的实验研究 |
3.3.1 试验内容简述及目的 |
3.3.2 楼板模板试验方案设计 |
3.3.3 剪力墙模板试验方案设计 |
3.3.4 楼板模板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
3.3.5 剪力墙模板试验结果数据分析 |
3.4 试验研究结论 |
3.5 ABAQUS有限元分析 |
3.5.1 楼板模板模型介绍 |
3.5.2 楼板模板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3.5.3 剪力墙模板的有限元模型介绍 |
3.5.4 剪力墙模板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PVC塑料模板施工控制与施工效果分析 |
4.1 PVC塑料模板施工控制 |
4.2 PVC塑料模拆模后的外观检测 |
4.2.1 混凝泥土结构表面平整度检测 |
4.2.2 混凝土结构表面垂直度检测 |
4.2.3 混凝土结构拐角角度检测 |
4.3 PVC塑料模板浇筑后的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 |
4.3.1 试验方案 |
4.3.2 试验数据统计 |
4.3.3 试验数据分析及结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5.1 本文结论 |
5.2 下一步研究方向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城市中心区域狭窄空间立交桥施工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工程概述 |
1.2.1 总体交通导行方案 |
1.2.2 交通围挡施工 |
1.2.3 围护挡墙设计及管理 |
1.3 研究方向及内容 |
第二章 桩基无固相泥浆处理方法研究 |
2.1 泥浆处理过程及研究 |
2.1.1 工法特点 |
2.1.2 工艺原理 |
2.1.3 材料与设备 |
2.1.4 质量、安全及环保措施 |
2.2 技术研究成果 |
2.2.1 经济效益 |
2.2.2 社会效益 |
2.2.3 环境效益 |
2.3 小结 |
第三章 现浇箱梁支架搭设方法优化研究 |
3.1 支架法施工过程与研究 |
3.1.1 支架的搭设设计 |
3.1.2 支架方案验算 |
3.1.3 过车门洞 |
3.2 研究成果 |
3.3 小结 |
第四章 弧形外腹板施工方法 |
4.1 施工过程与技术研究 |
4.1.1 工法特点 |
4.1.2 使用范围及原理 |
4.1.3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
4.1.4 材料与设备 |
4.1.5 质量控制 |
4.2 研究成果 |
4.2.1 经济效益 |
4.2.2 社会效益 |
4.2.3 环境效益 |
4.3 小结 |
第五章 快速预压方法 |
5.1 概况 |
5.2 施工过程及研究 |
5.2.1 施工过程 |
5.2.2 施工研究 |
5.3 研究成果(以一联为单位) |
5.4 小结 |
第六章 梳型伸缩缝施工方法 |
6.1 概述 |
6.2 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 |
6.2.1 施工安装情况 |
6.2.2 施工质量控制事项 |
6.3 小结 |
第七章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安装方法 |
7.1 施工过程及方法 |
7.1.1 桥梁隔震的原理 |
7.1.2 支座构造与性能 |
7.1.3 实验测定及支座安装 |
7.1.4 支座灌浆 |
7.2 施工成果 |
7.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碱木质素-酚醛复合胶黏剂在竹胶板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羟甲基化碱木质素(HKLF)的制备 |
1.2.2 酚醛树脂(PF)的制备 |
1.2.3 碱木质素-酚醛复合胶黏剂(KPF)的制备 |
1.2.4 竹胶板的压制 |
1.3 分析方法 |
1.3.1 PF物理性能的检测 |
1.3.2 竹胶板性能的检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HKLF及PF的理化性能 |
2.2 KPF的理化性能 |
2.3 HKLF添加量对竹材浸胶量的影响 |
2.4 HKLF添加量对竹胶板静曲强度及其弹性模量的影响 |
2.5 HKLF添加量对竹胶板吸水厚度膨胀率的影响 |
2.6 HKLF添加量对竹胶板胶合性能的影响 |
3 结 论 |
(8)我国模板、脚手架行业的技术进步(论文提纲范文)
1 行业发展概况 |
2 模板技术进步现状 |
2.1 组合钢模板 |
2.2 竹胶合板模板 |
2.3 木胶合板模板 |
2.4 钢框胶合板模板 |
2.5 桥隧模板 |
2.6 塑料模板 |
3 脚手架技术进步现状 |
4 行业技术创新工作 |
4.1 积极开发新型模板技术 |
4.2 做好水平模板施工的技术创新 |
4.3 大力推广应用新型脚手架 |
4.4 提倡建立有技术特色的专业模板公司 |
(9)中国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方向的确立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已有研究的评述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1 产业与产业竞争力 |
1.4.2 产品竞争力 |
1.4.3 产业竞争力与产品竞争力的关系 |
1.4.4 林业产业与竹产业 |
1.4.5 规模化 |
2. 竞争力分析的理论基础及分析方法 |
2.1 竞争力分析的理论基础 |
2.1.1 国际贸易理论 |
2.1.2 规模经济理论 |
2.1.3 产业组织成长理论 |
2.1.4 产业竞争力阶段理论 |
2.1.5 竞争力理论 |
2.2 分析方法的确定 |
3. 竹产业发展状况沿革 |
3.1 世界竹产业发展概况 |
3.1.1 主要竹产业国家状况(除中国) |
3.2 中国竹产业发展历史沿革 |
3.2.1 资源培育 |
3.2.2 加工产业 |
3.2.3 市场状况 |
3.3 问题揭示 |
4. 中国竹产业国际竞争力显性分析 |
4.1 竹产品分类及介绍 |
4.1.1 竹笋制品 |
4.1.2 竹胶板 |
4.1.3 竹家具 |
4.1.4 竹碳及竹醋液 |
4.1.5 竹材造纸 |
4.1.6 竹纤维材料 |
4.2 数据选择 |
4.3 产品竞争力计算 |
4.3.1 竞争力业绩测度 |
4.3.2 产品竞争实力测度 |
4.3.3 资源独占因素对我国竹产业的竞争力业绩的影响分析 |
4.4 各类竹产品显性竞争力分析评价 |
5. 中国竹产业国际竞争力隐性分析 |
5.1 “九要素模型”介绍 |
5.2 中国竹产业竞争力隐性分析 |
5.2.1 客体变量 |
5.2.2 主体变量 |
5.2.3 外部变量 |
5.3 综合评价 |
6. 竹产业竞争力提升条件的创造及策略选择 |
6.1 企业层面策略 |
6.1.1 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 |
6.1.2 制度创新,提高企业规模化经营水平 |
6.1.3 管理创新,合理配置技术、设备及人才 |
6.2 产业层面策略 |
6.2.1 资源合理化配置 |
6.2.2 市场合理化配置 |
6.2.3 强化与健全产业社会服务组织的作用 |
6.3 政府层面策略 |
6.3.1 优化产业结构 |
6.3.2 拓展与保护市场 |
6.3.3 鼓励与推进技术创新 |
6.3.4 培养产业适用人才 |
6.3.5 金融保障 |
6.3.6 建立完善数据库机制,提高产业研究程度 |
7. 结论 |
7.1 结论概括 |
7.2 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10)压型钢板—竹胶板组合墙体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竹材作为结构材料的意义 |
1.3 竹材人造板 |
1.3.1 竹材人造板分类 |
1.3.2 竹材人造板的主要力学性质 |
1.3.3 竹材人造板的应用 |
1.4 国内外组合墙体研究状况 |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6 本文研究工作 |
2 压型钢板-竹胶板组合墙体抗震性能试验 |
2.1 组合墙体的设计与制作 |
2.1.1 组合墙体的试验材料及性能 |
2.1.2 组合墙体的设计 |
2.1.3 组合墙体的制作 |
2.2 组合墙体试验方案 |
2.2.1 试验设备和测试内容 |
2.2.2 加载方式 |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2.3.1 承载力实测结果及分析 |
2.3.2 延性性能分析 |
2.3.3 滞回曲线及特性分析 |
2.3.4 耗能能力及分析 |
2.3.5 骨架曲线试验结果及分析 |
2.3.6 压型钢板应变分析 |
2.3.7 主要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2.3.8 试件的破坏特征及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压型钢板-竹胶板组合墙体承载力计算分析 |
3.1 组合墙体材料截面换算 |
3.2 组合墙体承载力计算 |
3.3 本章小结 |
4 ANSYS有限元模型分析 |
4.1 ANSYS软件简介 |
4.2 所用单元类型 |
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4 有限元分析结果 |
4.4.1 组合墙体整体应力和应变分析 |
4.4.2 组合墙体中压型钢板的应力和应变分析 |
4.4.3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竹胶板模板应用情况、问题及发展方向(论文参考文献)
- [1]竹溪县桃花岛现代夯土民居工程设计项目实践[D]. 胡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2]高层建筑中新型模板技术的研究[D]. 姜瑜. 沈阳建筑大学, 2018(04)
- [3]薄壁型钢管/胶合竹板组合柱抗压及抗震性能研究[D]. 赵卫锋. 湘潭大学, 2016(02)
- [4]“互联网+”背景下SJ公司全网营销研究[D]. 刘洁. 湖南农业大学, 2016(08)
- [5]PVC结皮发泡复合塑料模板支撑体系的试验研究[D]. 吴方振. 青岛理工大学, 2015(06)
- [6]城市中心区域狭窄空间立交桥施工方法研究[D]. 段峰. 长安大学, 2014(08)
- [7]碱木质素-酚醛复合胶黏剂在竹胶板中的应用研究[J]. 庄晓伟,穆有炳,潘炘,章江丽,王春鹏,赵临五.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11(05)
- [8]我国模板、脚手架行业的技术进步[J]. 糜嘉平. 施工技术, 2011(01)
- [9]中国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任明亮. 北京林业大学, 2008(12)
- [10]压型钢板—竹胶板组合墙体抗震性能研究[D]. 葛贝德. 东北林业大学,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