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企改制需严防“蛀虫”吞噬国资(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楠[1](2020)在《红网“红辣椒评论”的话语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闻评论一向被视为新闻传播的旗帜和灵魂,是媒体思想性和战斗性的具体表现。而融合了时代特征的网络新闻评论,在传统新闻评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时效性强、交互性强、开放性强等新的特征,在满足新的时代背景下,大众的信息获取需求的同时,亦满足了大众“指点江山”的话语需求,网络新闻评论俨然已经成为这个时代舆论引导最为有力的工具。“红辣椒评论”栏目在经济催生、政治指导及文化重塑等社会语境下顺势创立,为湖南省地方新闻门户网站“红网”的核心和灵魂,是目前湖南省内影响最大的网络新闻评论平台。“红辣椒评论”栏目始终坚持“反映民众声音、培育时评新人”的宗旨,注重打造思想盛宴的平台,分享、交流评论写作技巧,重视对大学生等群体中时评新人的培养,使之在学界和业界均广受好评,亦获得诸多奖项,这与其独特的栏目特色自然密不可分。在文本生产策略上,“红辣椒评论”栏目的文本词汇将说服意图外化;语法使说服意图合理化;而双重话语结构则强化了文本的劝服效果,从而将文本的意义清晰且有效地传达给话语阐释者。在话语实践层面,“红辣椒评论”栏目亦采取了多种策略,如话语生产者方面采取多元化策略,以广泛反映民众声音;话语议题方面采取广泛性策略,以贴合受众需求;而在话语风格方面则采取了多样性策略,以优化受众的阅读体验。由此形成了“红辣椒评论”栏目独特的话语特色,使之成为众多新闻网站及同行竞相学习借鉴的对象。但“红辣椒评论”栏目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本地新闻评论占比较低,在定位方面,地方与全国界限模糊;对立意见供应不足,意见输出过于明显;与受众互动的形式相对单一,有效互动相对欠缺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红辣椒评论”栏目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明确自身定位,提高本地新闻评论的数量;增设辩论栏目,注重提供多种评论角度的评论文本;亦需发挥媒介优势,开拓更多的双向互动形式。新闻媒体作为舆论引导的重要工具及渠道,不仅红网的“红辣椒评论”栏目如此,其他众多新媒体亦然,均应不断进行自我革新,不断促进自身的良性发展,以促进良好舆论环境的形成,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共同创造和谐社会。
戴保民[2](2017)在《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将近40年的改革开放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本文就如何推进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了三项研究:一是利用Hansen面板回归模型对2006年2015年沪深两市含有国有资本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了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和参股三种情况下国有资本最优持股比例区间;二是根据国有资本最优持股比例区间,分析了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推进产权多元化,并在股权多元化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三是在产权多元化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两条主要路径,首先是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在企业层面之间的合作,包括股权转让、兼并重组和合资新设三种主要方式。其次是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在项目层面之间的合作,包括PPP模式、BT模式和施工总承包模式三种主要方式。其中,国有资本相对控股最优比例区间为(0.20,0.273],以及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在企业层面以产业基金方式合资新设公司,在项目层面以PPP模式展开合作,是本篇论文独特观点和创新之处。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今年国务院正在推进的中央企业十家改革试点部署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陈海英[3](2015)在《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的完善与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腐败被称为“政治之癌”,不管古代近代还是当代、不管中国还是外国、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资本主义制度,腐败都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顽疾。当前腐败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普遍问题,腐败与反腐败都成了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也是倍受人们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能否有效地防治腐败成为衡量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与腐败不懈斗争的历史。特别是在改革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腐败现象日益滋生和蔓延并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反腐败斗争形势更加严峻,对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永葆先进性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反腐败斗争形势,迫切需要把防治腐败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找到科学、有效的办法。新世纪、新阶段,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形成阶段,制度反腐是新形势下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选择。本文综合运用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知识,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深入分析新时期腐败现象的表现、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和现有反腐倡廉机制存在的不足,历史地考察中国共产党防治腐败思想和实践的发展,强调完善反腐倡廉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新时期中国腐败问题的现状,借鉴国(境)外反腐倡廉机制的经验,提出了完善预防、监督、惩戒、保障等机制的一系列对策措施。本论文共分六部分:导论。主要介绍研究的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一章反腐倡廉机制概述。首先对腐败、廉政、机制、反腐倡廉机制等概念进行界定,明确提出:反腐倡廉机制指为了防止和遏制腐败行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因素,促使各个权力主体和其他社会利益群体和个体,形成相互制约、相互调节的协调关系,共同遵循廉洁勤政的法律制度规范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腐败造成了政府公信力下降、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人民群众利益严重受损、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破坏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动摇党的执政合法性、危及国家政治稳定,危害极大,完善的反腐倡廉机制对于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优化资源配置、规范社会秩序、促进政治清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章反腐倡廉机制的相关理论与中国实践。一方面,西方国家的政治原罪理论、主权在民理论、权力制衡理论、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理论、道德教育理论等廉政理论成为当代中国构建反腐倡廉机制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建立廉价政府、树立公仆意识、发扬党内民主、重视党内外监督、反对官僚主义、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健全法制等思想构成当代中国构建反腐倡廉机制的理论基础,由此寻找完善反腐倡廉机制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梳理中国历史上的廉政制度和中国共产党对廉政制度建设的探索,为下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实践依据。第三章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的缺陷及原因分析。新时期我国的反腐倡廉机制不断完善,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反映出来的问题也非常严重。本章梳理了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的缺陷:制度体系不完善、权力运行机制不规范、干部的任用和公务员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预防机制不到位、保障机制不完备、惩处机制软弱、社会廉政文化建设机制薄弱等等,并从主、客观方面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反腐倡廉机制不完善已经导致某些权力失控、反腐制度执行不力、商业贿赂成为社会公害、潜规则大行其道、假公济私,“黑金”泛滥等严重后果。反腐倡廉机制如果不能及时得以完善和创新,将会使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乃至于形成蝴蝶效应。完善反腐机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需要,是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巩固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是落实“惩防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反对腐败、实现廉洁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的需要。本章重点分析新时期我国反腐机制的缺陷,剖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从而强调新时期完善反腐倡廉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四章相关国家和地区反腐倡廉机制及启示。本章列举了有代表性的几个发达国家、以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廉政建设的经验,其中透明行政机制、较完善的财产申报和金融实名制度、遏制商业贿赂的机制、现代公务员选用机制、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机制、有效的利益保障机制、独立的反腐机构,刚性的反腐败立法、严格的惩戒机制、多渠道的监督机制等非常值得借鉴,对我国反腐倡廉机制建设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第五章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完善与创新的路径。新时期腐败呈现复合型、要职型、隐蔽型、资本积累型、“智能”型等特点,党中央的反腐思路也在不断变化:从“反对腐败”到“惩防并举”、从“三大建设”到“五大建设”,反腐呈现全方位一体化、更加重视党内程序的制度化、规范化、更加重视网络监督并且形成了快速反应机制,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反腐无禁区。为此,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的完善与创新以完善反腐倡廉制度,有效地遏制腐败为现实目标,以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推进社会和谐进程为价值目标,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整体性、民主性、科学性、实践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等原则,强化防控,完善预防腐败机制;扩大参与,完善监督腐败机制;惩防并举,完善惩戒腐败机制;深化改革,完善反腐倡廉保障机制;创新思路,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反腐倡廉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杨彤[4](2002)在《对成都YJC改制问题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步骤,也是一个不断深化认识和总结完善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的目的,是将国有企业改造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但具体如何操作实施,全国并无统一的政策,由各地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中央大的政策框架下制定具体改制措施,并根据经济、文化、职工观念等环境的变化,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加以调整完善。国有企业改制的方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产处置、人员安置和新企业的治理结构,改革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当前在成都市“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战略”实施,城市改造步伐加快,房地产升温而使得国有企业原来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迅速升值的背景下,成都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迎来了新的机遇。但目前在改革战略实施中普遍实行的“内部人改制”模式已明显滞后于当前的改制环境。因此,有必要探讨改进和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式,促进企业股权多元化,使其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的法人治理结构。 论文通过对成都YJC厂改制纠纷产生的背景、原因和改制规范性的分析,采用文献调研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从管理学角度,着重于资产处置、职工安置和治理结构等方面对当前成都市国有中小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论述,试图探索改进和完善成都市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法,并提出市场化的产权交易是国有中小企业改制,真正实现企业股权多元化,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的最佳方式。式的探讨,可以为成都市国有中小工业企业改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同时也可以为政府改进和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提供参考。
二、国企改制需严防“蛀虫”吞噬国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企改制需严防“蛀虫”吞噬国资(论文提纲范文)
(1)红网“红辣椒评论”的话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0.1.1 研究背景 |
0.1.2 研究意义 |
0.2 研究综述 |
0.2.1 关于网络新闻评论的研究 |
0.2.1 关于“红辣椒评论”的研究 |
0.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0.3.1 研究方法 |
0.3.2 样本说明 |
0.3.3 创新之处 |
第1章 “红辣椒评论”的社会语境 |
1.1 “红辣椒评论”的经济催生 |
1.1.1 话语方式的转变 |
1.1.2 消费主义的影响 |
1.2 “红辣椒评论”的政治指导 |
1.2.1 新闻思想的发展 |
1.2.2 政策环境的优化 |
1.3 “红辣椒评论”的文化重塑 |
1.3.1 话语权力的下移 |
1.3.2 话语秩序的重构 |
第2章 “红辣椒评论”的文本生产策略 |
2.1 词汇:说服意图外化 |
2.1.1 词汇的过度化表达 |
2.1.2 隐喻机制的使用 |
2.2 语法:说服意图合理化 |
2.2.1 情态动词强化语气 |
2.2.2 修辞:内化的说服意图 |
2.3 双重话语结构强化劝服效果 |
2.3.1 微观层面的连贯性 |
2.3.2 宏观层面的语篇结构 |
第3章 “红辣椒评论”的话语实践策略 |
3.1 话语生产者的多元化策略 |
3.1.1 地域分布广阔,思想碰撞激烈 |
3.1.2 职业身份多样,知识权力突出 |
3.2 话语议题的广泛性策略 |
3.2.1 全国性议题为主属地均衡 |
3.2.2 社会民生类议题居多贴近生活 |
3.3 话语风格的多样性策略 |
3.3.1 议论式为主话语形式新颖 |
3.3.2 批评建议类文本居多指向全面 |
第4章 “红辣椒评论”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 |
4.1 “红辣椒评论”面临的挑战 |
4.1.1 本地新闻评论较少地方与全国界限模糊 |
4.1.2 对立意见供应不足意见输出过于明显 |
4.1.3 互动形式相对单一有效互动相对欠缺 |
4.2 “红辣椒评论”未来的发展 |
4.2.1 明确自身定位加强本地新闻评论 |
4.2.2 增设辩论栏目提供多种角度评论 |
4.2.3 发挥媒介优势开拓双向互动形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日期抽样 |
附录B “红辣椒评论”样本统计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2)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来源及意义 |
(一)选题来源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模式 |
(二)我国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历程 |
(三)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研究文献主要观点综述 |
(一)关于契约理论与政府诚信问题 |
(二)从科斯定理看保护产权的现实意义 |
(三)关于利用Hansen回归模型计算混改企业国有资本最优比例问题 |
四、解决问题与创新之处 |
(一)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国有股权最优比例问题 |
(二)关于不同国有资本股权比例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产权构成 |
(三)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以产业基金模式实现PPP项目合作 |
五、使用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实证研究法 |
(三)模型分析法 |
(四)案例分析法 |
(五)比较研究法 |
六、基本思路和研究结构 |
(一)基本思路 |
(二)研究结构 |
第一章 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
第一节 所有制和混合所有制 |
一、所有制和混合所有制基本概念 |
(一)所有制 |
(二)混合所有制 |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 |
二、混合所有制类型 |
(一)公有和私有组成的混合所有制 |
(二)公有与个人组成的混合所有制 |
(三)国有与集体组成的混合所有制 |
第二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理论 |
一、契约理论 |
(一)法学和经济学中的契约 |
(二)契约经济学的发展 |
(三)契约的具体形式 |
二、制度成本 |
(一)关于交易的含义 |
(二)交易的类型 |
(三)影响交易的技术与制度因素 |
(四)交易效率与治理结构 |
三、产权理论 |
(一)产权的基本含义 |
(二)产权与所有权 |
(三)关于无形资产的产权 |
(四)产权的具体内容介绍和说明 |
(五)产权与效率 |
第二章 混合所有制的发展与主要问题 |
第一节 中外混合所有制发展历史回顾 |
一、我国混合所有制发展阶段 |
(一)产生阶段 |
(二)改进阶段 |
(三)发展阶段 |
二、西方混合所有制改革回顾 |
(一)美国国有企业改革模式 |
(二)法国国有企业改革模式 |
(三)日本国有企业改革模式 |
(四)新加坡淡马锡模式 |
(五)波兰国有企业改革模式 |
第二节 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关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
二、有关混合所有制企业定位的问题 |
三、关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产权保护问题 |
四、关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文化融合问题 |
第三节 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必然性 |
一、混合所有制能够促进各种资本推动经济发展 |
二、混合所有制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放大国有资本 |
三、混合所有制有助于加强市场竞争打破行业垄断 |
四、混合所有制有助于国有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
五、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 |
第三章 关于国有股权最优比例问题 |
第一节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 |
一、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国有股权最优比例问题 |
二、关于建立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方法 |
第二节 实证研究国有股权比例优化区间 |
一、关于国有相对控股企业国有股权比例优化区间 |
二、关于国有绝对控股企业国有股权比例优化区间 |
三、关于国有参股企业国有股权比例优化区间 |
第三节 关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产权构成和法人治理结构 |
一、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产权构成 |
(一)国有资本绝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
(二)国有资本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
(三)国有资本参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
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
第四章 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路径 |
第一节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企业合作 |
一、国有上市企业转让股权吸纳民营资本 |
二、国有企业兼并重组相关民营企业 |
三、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合资新设企业 |
第二节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项目合作 |
一、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PPP项目合作模式 |
二、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BT项目合作模式 |
三、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项目承包合作模式 |
第五章 发展混合所有制的配套改革 |
第一节 发展混合所有制必须依法合规 |
一、抓好顶层设计,尊重企业首创精神 |
二、突出重点难点,必须先行试点工作 |
三、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健全法律法规 |
四、科学设计交易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
第二节 发展混合所有制必须兼容并包 |
一、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必须建立容错机制 |
二、国有企业在推行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过程中必须建设包容文化 |
第六章 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前景展望 |
第一节 发展混合所有制的研究结论 |
一、国有资本相对控股企业国有资本最优比例为 27.3% |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推行产权多元化 |
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宜在增量上找突破口 |
第二节 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政策建议 |
一、倡导契约精神,建设诚信政府,严格保护产权 |
二、做好顶层设计,尊重企业实践,不断推进混改 |
三、成立国有资本管理平台,建立权责明确的委托关系 |
第三节 发展混合所有制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
一、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如何统一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 |
二、发展混合所有制如何调动民营资本的积极性? |
三、如何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为发展混合所有制创造良好环境? |
中外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3)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的完善与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1章 反腐倡廉机制概述 |
1.1 腐败 |
1.1.1 腐败的概念 |
1.1.2 腐败的种类 |
1.1.3 腐败的根源 |
1.1.4 腐败的危害 |
1.2 廉政 |
1.2.1 廉政的概念 |
1.2.2 廉政的内涵 |
1.2.3 廉政的特征 |
1.3 机制 |
1.3.1 机制的概念 |
1.3.2 机制的特征 |
1.3.3 机制的种类 |
1.4 反腐倡廉机制 |
1.4.1 反腐倡廉机制的概念 |
1.4.2 反腐倡廉机制的内涵 |
1.4.3 反腐倡廉机制的作用 |
第2章 反腐倡廉机制的相关理论与中国实践 |
2.1 反腐倡廉机制的理论渊源 |
2.1.1 政治原罪理论 |
2.1.2 主权在民理论 |
2.1.3 法治主义思想 |
2.1.4 分权制衡原则 |
2.1.5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理论 |
2.1.6 自由主义理论 |
2.1.7 道德教育理论 |
2.2 我国反腐倡廉机制建设的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廉政思想 |
2.2.2 列宁的廉政思想 |
2.3 反腐倡廉机制的中国实践 |
2.3.1 中国古代至清末的反腐倡廉机制及现实启示 |
2.3.2 中华民国时期的反腐倡廉机制及启示 |
2.3.3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机制建设的实践与经验 |
第3章 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的缺陷及原因 |
3.1 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缺陷的主要表现 |
3.1.1 制度机制不完善 |
3.1.2 权力运行机制不规范 |
3.1.3 干部任用和公务员管理机制不健全 |
3.1.4 监督机制不完善 |
3.1.5 预防机制不到位 |
3.1.6 保障机制不完备 |
3.1.7 惩处机制软弱 |
3.1.8 社会廉政文化建设机制薄弱 |
3.2 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缺陷的原因分析 |
3.2.1 社会原因 |
3.2.2 文化原因 |
3.2.3 主观原因 |
3.3 新时期我国完善反腐倡廉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3.3.1 完善反腐倡廉机制的必要性 |
3.3.2 完善反腐倡廉机制的紧迫性 |
第4章 相关国家和地区反腐倡廉机制及启示 |
4.1 发达国家的反腐倡廉机制 |
4.1.1 健全的信息公开、透明行政机制 |
4.1.2 完善的财产申报和金融实名制度 |
4.1.3 有效的利益保障机制 |
4.1.4 成熟的防止利益冲突机制 |
4.1.5 有效的遏制商业贿赂机制 |
4.1.6 完善的现代公务员选用机制 |
4.1.7 严格的惩戒机制 |
4.1.8 多渠道的监督机制 |
4.1.9 独立、权威的反腐败机构 |
4.1.10 刚性的反腐败立法 |
4.2 发展中国家的反腐倡廉机制—以巴西为例 |
4.2.1 独立的、权威性的反腐败机构 |
4.2.2 较为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 |
4.3 我国香港地区的反腐倡廉机制 |
4.3.1 强有力的反贪机构——廉政公署 |
4.3.2 完善的反腐败制度体系 |
4.3.3 完备的公务员制度 |
4.4 相关国家和地区反腐倡廉机制的启示 |
4.4.1 建立“阳光体制”, 实现政治清明 |
4.4.2 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 |
4.4.3 确立独立权威的腐败调查机制 |
4.4.4 健全科学的反腐败制度体系 |
4.4.5 建立严格的公务员管理机制 |
4.4.6 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 |
4.4.7 扬长避短 |
第5章 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
5.1 新时期我国腐败与反腐败的新特点 |
5.1.1 新时期腐败的新特点 |
5.1.2 新时期党中央反腐思路的新变化 |
5.2 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创新的目标和原则 |
5.2.1 我国反腐倡廉机制创新的目标 |
5.2.2 我国反腐倡廉机制创新的原则 |
5.3 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完善与创新的路径 |
5.3.1 强化防控,完善预防腐败机制 |
5.3.2 扩大参与,完善监督腐败机制 |
5.3.3 惩防并举,完善惩戒腐败机制 |
5.3.4 深化改革,完善反腐倡廉保障机制 |
5.3.5 创新思路,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4)对成都YJC改制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范围 |
1.3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二部分 成都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与现状 |
2.1 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的迫切性 |
2.1.1 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及其管理体制上的弊端 |
2.1.2 国有企业脱困的途径 |
2.1.3 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的迫切性 |
2.2 成都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 |
2.3 成都市国有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现状 |
2.3.1 成都工业基本情况 |
2.3.2 成都市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基本情况 |
第三部分 目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理论和成都市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政策 |
3.1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 |
3.2 成都市国有中小工业企业改制有关政策 |
3.2.1 有关政策文件 |
3.2.2 成都市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政策的主要内容 |
3.3 成都市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具体操作程序 |
3.3.1 企业改制申请立项 |
3.3.2 制订改制方案 |
3.3.3 改制方案的审批 |
3.3.4 改制方案的实施 |
第四部分 成都YJC厂改制情况 |
4.1 成都YJC厂情况介绍 |
4.1.1 企业基本情况 |
4.1.2 现有产品及生产能力 |
4.1.3 企业人员结构 |
4.1.4 资产及负债状况 |
4.1.5 生产经营状况 |
4.2 成都YJC厂改制方案 |
4.2.1 改制的目标 |
4.2.2 改制的内容和方式 |
4.2.3 改制后新组建公司的发展规划 |
4.3 成都YJC厂改制发生的纠纷 |
4.3.1 成都YJC厂改制过程 |
4.3.2 成都YJC厂职工反映的主要问题及调查情况 |
第五部分 对成都YJC厂改制情况的理论思考 |
5.1 成都YJC厂改制的背景分析 |
5.2 成都YJC厂改制的规范性分析 |
5.3 成都YJC厂改制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 |
5.4 成都YJC厂改制纠纷引申出的的问题和隐患分析 |
5.4.1 高度“内部化”改制模式的缺陷 |
5.4.2 改制过程中的问题和隐患 |
第六部分 总结经验,解放思想,探索新的改制方式 |
6.1 关于成都市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方式的探讨 |
6.1.1 完善当前改制模式,引入外部股东,实行资产债务重组,实现股权多元化 |
6.1.2 管理层(MBO)收购 |
6.1.3 通过市场化的产权交易进行开放式改制 |
6.1.4 实行授权经营 |
6.2 政府在改制中的规范性和保障性作用 |
6.2.1 盘活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
6.2.2 妥善进行职工安置 |
6.3 认真解决新的改制方式在操作上存在的障碍 |
6.3.1 国有企业观念上的障碍 |
6.3.2 经济性障碍 |
6.3.3 就业的障碍 |
6.3.4 配套体制不完善造成的障碍 |
第七部分 结论 |
参考资料 |
致谢 |
四、国企改制需严防“蛀虫”吞噬国资(论文参考文献)
- [1]红网“红辣椒评论”的话语分析[D]. 李亚楠. 湘潭大学, 2020(02)
- [2]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探讨[D]. 戴保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7(10)
- [3]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的完善与创新研究[D]. 陈海英. 河北大学, 2015(10)
- [4]对成都YJC改制问题的思考[D]. 杨彤. 四川大学,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