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083例慢性宫颈炎发病因素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成荣娟[1](2021)在《甲硝唑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甲硝唑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以入院时间顺序编号,依据编号奇偶性将奇数编号患者纳入联合组,偶数编号患者纳入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单纯应用甲哨唑栓治疗,联合组应用甲哨唑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复发率与安全性。结果联合组外阴瘙痒减轻时间、灼热感减轻时间、白带异常改善时间、腰酸症状改善时间、尿痛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甲哨唑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见效快,临床效果明显,且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是较为适宜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方案。
杨艳[2](2021)在《Tim-3/Galectin-9分子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3(T cell immunoglobulin mucin-3,Tim-3)和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Gal-9)在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病房收治的IA-IIA期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患者88例(宫颈癌组),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SIL)患者76例(SIL组),慢性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患者58例(慢性宫颈炎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CD4+T lymphocytes,CD4+T)表面上的Tim-3、单核细胞(Monocyte,M)表面上的Gal-9表达情况并对比各组外周血中Tim-3、Gal-9的表达变化,分析Tim-3、Gal-9的表达差异与宫颈癌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结果:与SIL组、慢性宫颈炎组相比,宫颈癌组Tim-3+CD4+T、Gal-9+M的表达水平显着增加(P<0.05);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的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Tim-3+CD4+T、Gal-9+M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Tim-3+CD4+T、Gal-9+M的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m-3/Gal-9分子与宫颈癌病情进展有关,其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显着相关,术后表达水平下降,因此,Tim-3/Gal-9可能成为评估宫颈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何永梅[3](2021)在《NLRP3炎性小体及PLR、NLR在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提出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患者家庭带来重大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原因。HPV感染主要发生于性活跃的女性,约80%女性50岁之前曾被HPV感染一次,90%的HPV感染可在两年内被清除,仅少部分存在持续感染。持续感染的hr-HPV会侵犯未分化的宫颈角质形成细胞,并且分化出逃避宿主免疫应答清除的分子机制。鉴于目前尚无特效药等可清除HPV感染,临床处理主要是对“病”而非对“因”治疗,即在发现宫颈病变时及时进行治疗,而并未对“因”上干预治疗。因此,如能明确hr-HPV感染导致宫颈病变的免疫逃逸相关因子,并早期发现宫颈病变,为阻断hr-HPV感染相关的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免疫逃逸是癌症发生发展至关重要的原因之一。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的肿瘤抑制性免疫细胞及因子,如调节性T(regulatory T,Treg)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等,可减弱机体免疫的功能,降低机体清除受损DNA及异常细胞的能力,导致受损DNA持续复制及异常细胞增殖,进而引起癌症的发生、发展。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3(NL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 protein,NLRP3)是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的一员,可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及危险相关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促进炎性介质的产生与分泌,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及先天性免疫应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在免疫及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旦表达失衡,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PLR、NLR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等多种实体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hr-HPV持续感染会导致宫颈病变甚至癌变,这可能与hr-HPV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有关。NLR、PLR及NLRP3在先天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关于伴hr-HPV感染的宫颈病变与PLR、NLR、NLRP3的关系目前研究较少。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NLRP3炎性小体在hr-HPV感染的慢性宫颈炎、宫颈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检测并分析hr-HPV感染的宫颈病变及早期宫颈癌术前外周血中PLR、NLR的表达差异。分析NLRP3、PLR、NLR表达水平与早期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旨在探讨免疫及炎症相关因子PLR、NLR、NLRP3在hr-HPV感染的宫颈病变中作用。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或宫颈组织活检的13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包括可手术治疗的早期宫颈癌46例(IA1-IB2、IIA1)、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nmous intraepithelial leision,HSIL)32例、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lial leision,LSIL)30例及慢性宫颈炎31例,病例均于我院检验科行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DNA分型检测且合并至少一种hr-HPV分型阳性。通过IHC检测NLRP3在上述各组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NLRP3在伴有hr-HPV感染宫颈病变及早期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早期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此外,收集上述所有患者术前或活检前1周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及淋巴细胞的计数,并计算PLR、NLR,分析PLR、NLR在各宫颈病变术前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通过ROC曲线分别确定PLR、NLR界定慢性宫颈炎、宫颈癌的临界值,并讨论PLR、NLR水平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IHC结果显示,NLRP3主要于细胞质中表达,NLRP3的表达水平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下降。NLRP3在宫颈炎组织、LSIL组织、HSIL组织及早期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16%(14/31)、40.00%(12/30)、28.13%(9/32)及13.04%(6/46)。NLRP3在早期宫颈癌组表达水平低于宫颈炎组及LSI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P3在早期宫颈癌组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NLRP3在病灶≤2cm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2cm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LRP3表达水平与早期宫颈癌的病理分期、是否为HPV16/18感染、病理分化程度、脉管浸润、病理类型、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无关(P>0.05)。PLR、NLR在慢性宫颈炎、LSIL、HSIL、早期宫颈癌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PLR在HSIL组、早期宫颈癌组外周血中高于慢性宫颈炎组、LSIL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在宫颈癌外周血中水平高于慢性宫颈炎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IL组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PLR在其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取133作为PLR界定宫颈癌与慢性宫颈炎的最佳截点;取1.57作为NLR界定宫颈癌与慢性宫颈炎的最佳截点。根据PLR、NLR的取值,宫颈癌病例分为PLR≥133组和PLR<133组;NLR≥1.57组和NLR<1.57组。术前PLR≥133组和PLR<133组各临床病理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NLR≥1.57组和NLR<1.57组的早期宫颈癌病理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临床病理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宫颈癌中PLR与NLR相关(rs=0.453,P<0.05),PLR与NLRP3表达水平、NLR与NLRP3水平均无相关(P>0.05)。综上所述,NLRP3在早期宫颈癌中表达水平低于慢性宫颈炎、LSIL组,PLR、NLR在慢性宫颈炎、LSIL、HSIL、早期宫颈癌中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而PLR、NLR及NLRP3是免疫及炎症相关的指标,这为清除hr-HPV病毒感染及阻断宫颈病变发生、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思路。
莫小亮,覃桂荣,蒋晓莉,周卓琳,袁媛[4](2021)在《STAT3及其多态性在HPV16所致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转录活化子3(STAT3)及其基因多态性在人乳头状瘤病毒16(HPV16)感染所致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2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及17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外收集10名健康体检者的样本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免疫组化检测HPV16 E6蛋白,PCR法检测STAT3表达水平,PCR-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STAT3基因C1697G多态性,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宫颈癌患者的E6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的STAT3阳性表达率高于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G/G型、C/C型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G/C型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T3与HPV16所致宫颈癌发生联系紧密,提示STAT3和HPV16在宫颈癌病变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霍淑萍[5](2020)在《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在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在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护理的4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将采用常规护理+自我效能护理干预的5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资料纳入干预组。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自护能力及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护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自护能力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干预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宫颈炎患者实施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护能力,调整其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应用。
江秀梅[6](2020)在《慢性宫颈炎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治疗基础上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慢性宫颈炎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治疗基础上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70例慢性宫颈炎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给予一般护理,综合护理服务组开展综合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满意度;慢性宫颈炎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症状控制的时间、平均住院的时间、治疗的依从性;护理前后宫颈炎性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护理前后心理情况;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综合护理服务组的满意度是35例(100.00%),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则是28例(80.00%),P <0.05。护理前两组宫颈炎性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接近,P> 0.05;护理后综合护理服务组宫颈炎性指标、生活质量指标优于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P <0.05。统计学分析后,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的症状积分、抑郁的症状积分均优于护理前(P <0.05),且综合护理服务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优于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P <0.05)。结论慢性宫颈炎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方式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病情,有效控制症状和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陈飞燕[7](2020)在《慢性宫颈炎的发病机制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随着慢性宫颈炎的发病机制与致病因素被揭示,临床治疗该病的原则也演变为针对不同临床症状应用各类治疗方法,其中,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由于作用效果快、安全性高、治疗效果稳定等优势而被广泛采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就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进行分析,为临床制定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
蒋贵林,安晓青,余文婷,万萍,余建玮[8](2020)在《化湿解毒止带方治疗慢性宫颈炎伴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hs-CRP、TNF-α水平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化湿解毒止带方对慢性宫颈炎伴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hs-CRP、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0月来医院治疗的慢性宫颈炎伴HPV感染患者1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化湿解毒止带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和治疗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64/7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57%(55/7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外阴瘙痒以及小腹作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TNF-α、hs-CRP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治疗后12月研究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湿解毒止带汤结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慢性宫颈炎伴HPV感染效果显着,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含量,提高免疫力,抑制本病复发,改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靳馥源[9](2020)在《真核延伸因子-1A2基因在宫颈癌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真核延伸因子-1A2(e EF1A2)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探讨e EF1A2基因表达变化与EMT相关分子E-cadherin、vimentin、fibronectin表达关系。方法: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2(Gene expression profile interactive analysis 2,GEPIA2),是基于TCGA和GTEx的肿瘤分析数据库,可用于分析e EF1A2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和慢性宫颈炎组织中e EF1A2基因拷贝数。设计e EF1A2基因的si RNA干扰片段,分别转染宫颈癌Si Ha、He La和C33A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 EF1A2基因和E-cadherin、vimentin、fibronectin在宫颈癌细胞中蛋白表达水平。划痕实验和基质胶包被transwell实验分析e EF1A2的表达对宫颈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分别通过CCK-8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和流式细胞术,检测e EF1A2的表达变化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eEF1A2基因在乳腺癌、胰腺癌组织高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e EF1A2基因在宫颈癌和慢性宫颈炎组织拷贝数,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RNA干扰实验使宫颈癌Si Ha、He La和C33A细胞中e EF1A2表达水平降低,结果显示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vimentin、fibronect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si RNA干扰e EF1A2表达后的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愈合间隙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显示,si RNA干扰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穿过小室基底膜的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增殖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i RNA干扰e EF1A2表达后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i RNA干扰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 EF1A2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e EF1A2基因在宫颈癌增殖、侵袭和迁移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干扰e EF1A2基因表达显着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e EF1A2基因影响EMT相关分子表达,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vimentin、fibronect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可以抑制宫颈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潘东琼[10](2020)在《利普刀宫颈环状电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利普刀宫颈环状电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效果。方法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该院收治的8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分为两组,所有病例数均在2017年1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微波治疗,为普通组,一组采用利普刀宫颈环状电切除术治疗,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1例),普通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9%(4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14,P=0.001);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5.45%(42例),较比普通组的88.63%(39例),研究组数据更佳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2,P=0.004)。结论利普刀宫颈环状电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疗效显着,治愈率高,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提高了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建议积极进行推广使用。
二、1083例慢性宫颈炎发病因素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083例慢性宫颈炎发病因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甲硝唑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对比 |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
2.4 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 |
3 讨论 |
(2)Tim-3/Galectin-9分子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诊断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上的Tim-3检测方法 |
2.2 单核细胞上Galectin-9检测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4.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慢性宫颈炎、SIL、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Tim-3~+CD4~+T、Gal-9~+M表达情况 |
2 Tim-3~+CD4~+T、Gal-9~+M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
3 宫颈癌患者术前与术后Tim-3~+CD4~+T、Gal-9~+M表达差异 |
讨论 |
1 宫颈癌发病及治疗现状 |
2 肿瘤相关免疫疗法研究现状 |
3 Tim-3 |
4 Galectin-9 |
5 Tim-3/Galectin-9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前术后的相关性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负性分子Tim-3和Galectin-9与妇科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3)NLRP3炎性小体及PLR、NLR在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NLRP3炎性小体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STAT3及其多态性在HPV16所致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E6、STAT3蛋白表达情况的比较 |
2.2 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STAT3基因多态性表达情况的比较 |
2.3 典型案例分析 |
3 讨论 |
(5)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在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干预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自护能力 |
2.2 心理状态 |
3 讨论 |
(6)慢性宫颈炎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治疗基础上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满意度: |
2.2 宫颈炎性指标、生活质量指标: |
2.3 慢性宫颈炎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症状控制的时间、平均住院的时间、治疗的依从性: |
2.4 不良反应出现率: |
2.5心理比较: |
3 讨论 |
(7)慢性宫颈炎的发病机制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慢性宫颈炎概述 |
1.1 发病机制 |
1.2 病变表现 |
1.3 治疗方法 |
2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 |
2.1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的应用情况 |
2.2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与原理 |
3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的联合治疗方式 |
4 小结与展望 |
(8)化湿解毒止带方治疗慢性宫颈炎伴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hs-CRP、TNF-α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中西医诊断标准、纳入和排除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2.3 纳入标准 |
1.2.4 排除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4 指标监测 |
1.4.1 中医症候积分 |
1.4.2 疗效判定 |
1.4.3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
1.4.4 免疫球蛋白水平 |
1.4.5 复发情况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
2.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
2.5 两组复发情况情况比较 |
3 讨论 |
(9)真核延伸因子-1A2基因在宫颈癌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样品采集 |
2 材料 |
2.1 siRNA干扰片段来源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仪器 |
2.4 主要溶液配制 |
3 方法 |
3.2 细胞培养 |
3.2.1 宫颈癌细胞复苏 |
3.2.2 宫颈癌细胞传代 |
3.2.3 宫颈癌细胞冻存 |
3.2.4 计数 |
3.3 宫颈癌和慢性宫颈炎组织DNA提取 |
3.3.1 宫颈组织DNA提取 |
3.3.2 DNA电泳鉴定 |
3.3.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 EF1A2 基因拷贝数 |
3.4 siRNA转染 |
3.5 蛋白印迹分析 |
3.5.1 准备所需蛋白 |
3.5.2 凝胶准备 |
3.5.3 凝胶电泳 |
3.5.4 转PVDF膜 |
3.5.5 封闭 |
3.6 伤口愈合测定 |
3.7 Transwell侵袭实验 |
3.8 细胞迁移实验 |
3.9 CCK-8实验 |
3.10 集落形成实验 |
3.11 细胞凋亡实验 |
4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eEF1A2在肿瘤样品和正常组织中的基因表达谱。 |
2 eEF1A2在肿瘤样品和正常组织中的基因表达。 |
3 分析eEF1A2基因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
4 宫颈癌及慢性宫颈炎组织eEF1A2基因拷贝数检测 |
8 Western blot实验分析宫颈癌Si Ha细胞中蛋白的表达 |
9 Western blot实验分析He La细胞中蛋白的表达 |
10 Western blot实验分析C33A细胞中蛋白的表达 |
11 划痕实验检测宫颈癌细胞侵袭 |
12 Transwell实验分析RNA干扰e EF1A2 基因后细胞的侵袭 |
13 Transwell实验分析RNA干扰e EF1A2 基因后细胞的迁移 |
14 CCK-8 增殖实验分析RNA干扰e EF1A2 基因后细胞的增殖 |
15 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分析RNA干扰后细胞克隆生长 |
16 流式细胞术分析RNA干扰e EF1A2 基因后对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eEF1A2基因与肿瘤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
(10)利普刀宫颈环状电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疗效观察 |
2.2 并发症分析 |
2.3 治疗满意度分析 |
3 讨论 |
四、1083例慢性宫颈炎发病因素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甲硝唑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成荣娟.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1(09)
- [2]Tim-3/Galectin-9分子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 杨艳.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3]NLRP3炎性小体及PLR、NLR在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何永梅.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2)
- [4]STAT3及其多态性在HPV16所致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J]. 莫小亮,覃桂荣,蒋晓莉,周卓琳,袁媛. 中国当代医药, 2021(01)
- [5]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在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的应用[J]. 霍淑萍. 黑龙江中医药, 2020(06)
- [6]慢性宫颈炎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治疗基础上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 江秀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0(20)
- [7]慢性宫颈炎的发病机制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的研究进展[J]. 陈飞燕.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12)
- [8]化湿解毒止带方治疗慢性宫颈炎伴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hs-CRP、TNF-α水平的影响[J]. 蒋贵林,安晓青,余文婷,万萍,余建玮.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0(11)
- [9]真核延伸因子-1A2基因在宫颈癌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研究[D]. 靳馥源. 石河子大学, 2020
- [10]利普刀宫颈环状电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效果分析[J]. 潘东琼. 世界复合医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