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JEFC教材中Unit及Checkpoint的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杜茜[1](2021)在《英语教材中的文化自觉及其教学表达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2019版)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吴梦瑶[2](2021)在《基于语料库的初中英语教材文本难度对比研究》文中认为教材在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文本是教材的主体部分,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本研究基于语料库对初中英语教材阅读文本难度进行计量研究,对比不同版本教材文本难度的差异,并检验各年级之间是否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研究旨在帮助教师灵活运用教材,同时为教材编写者在教材文本难度量化标准的研发上提供参考。本研究选取当前我国广泛使用的八版初中英语教材,从平均词长和生词率以及平均句长和复合句频率考察八版教材的文本难度;同时选取Flesch易读性、SMOG和Flesch-Kincaid Grade Level三种不同的文本难度测定公式统计不同版本教材的难度指标,并通过SPSS软件检验各版教材文本难度之间的差异,探寻各年级之间文本难度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八版教材文本难度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其中难度较大的教材有仁爱版、外研版和鲁教版教材,仁爱版教材平均词长和生词率最高,鲁教版教材平均句长和复合句频率最高;(2)人教版、北师大版、外研版、沪教版教材年级之间文本难度没有呈现逐步递增的趋势,具体表现为: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文本难度过低,七年级至八年级难度跨度过大;外研版七年级难度较大,各年级之间虽呈现递增趋势,但不明显;沪教版七年级至八年级之间难度跨越过大,且九年级较八年级难度较低。基于以上对八版教材文本研究结果,本研究为教材编写者、教师和学生提出相应的建议。教材编写者应注意各年级之间文本难度的衔接;教材使用者可以参照本研究难度指标且根据地区差异合理选择教材;教师和学生也可根据不同教材文本的难度,选取其他教材作为课外补充。
甘书其[3](2021)在《《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中任务的课堂实施情况调查研究》文中提出教材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目标》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根据任务型教学理论编写的一套教材。教材设计了大量的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参与和交流。然而通过调查发现,教材在任务的实施上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教材本身的问题和教师对任务的实施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以八年级上册教材为例,从课堂实施的角度对教科书中的任务进行研究,问题如下:1、《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任务,课堂实施情况如何?2、教师与学生对于《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中任务设置的认可程度如何?任务的课堂实施情况会受任务设置的认可程度影响吗?基于第一个问题,对本溪某初中八年级的三个班级进行了24次课堂观察,设计了任务完成度、教师是否调整教材中任务的顺序与内容和学生参与度三个观察维度。对于第二个研究问题,对样本学校八年级的8名教师和2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6名教师进行了访谈,以获得进一步的信息。最后对课堂观察样本班级的其中两名教师进行了追加访谈。最后,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任务的课堂实施情况:在任务完成度方面,“听”的任务和“读”的任务完成度高,A部分“写”的任务完成度较高,B部分的写作任务完成度较低,“说”的任务完成度最低。教师是否调整教材中任务的顺序与内容方面,课堂观察表明教科书中的任务顺序合理,但对学生语法知识的掌握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学生参与度方面,听力任务和阅读任务参与度高,口语任务和写作任务参与度较低。2.对任务的认可度:总体上教师和学生对教材中的任务认可度较高。教师与学生认为教材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任务比例得当,任务形式多样,且与每个单元的主题密切相关。书中任务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语言运用能力。在分析问卷与访谈过程中也发现了教材中的任务存在一些问题。最后,结合任务的课堂实施情况和第二次访谈的结果,初步结论是教材中任务的认可度会影响任务的课堂实施情况,但需要进一步量化证据。希望本研究能为教师怎样有效实施教材中的任务和教材编写者提升任务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郭倩[4](2020)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2003)与Go for it!(2012)的比较研究与教学启示》文中研究指明英语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作为知识和文化传播的载体,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的重点。随着英语教育的发展,英语教材的更新速度也随之加快。随着2011年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NECS)的发布,Go for it!(2003)被Go for it!(2012)替换。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在2003年和2012年出版的七年级第一学期的教材Go for it!为研究对象,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Go for it!(2012)的优点和不足分别是什么?2.Go for it!(2012)是否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更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3.两个版本教材的比较,是否能为教材使用提供更好的建议?为教材编写提供新思路?本文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结合程晓堂的教材评价理论,运用比较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和文献法,从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个方面对Go for it!(2003)和Go for it!(2012)进行比较研究,可有效的总结两个版本英语教材的优缺点;同时,判断该教材是否符合新国家英语标准和使用者的需求。基于得出的结论,可帮助使用者更好地使用教材,同时为教材的编写提供新思路。与Go for it!(2003)相比,Go for it!(2012)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能更好地满足NECS(2011)的要求、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需求:1.适当减少了一些教学内容,调整了部分单元的顺序;2.增加了语音学知识、模仿对话和“文本注释”,知识体系更加完善;3.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沟通和写作能力;4.语言知识的设计更接近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5.有助于合理安排上课时间;6.知识模块的布局相对清晰。即使如此,Go for it!(2012)仍有一些不足之处:1.教材之间的联系不够合理;2.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3.部分教材的内容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4.对教师的过多要求不利于节省教师的准备时间。基于以上发现,将为教材的使用和编写提供一些建议,衷心地希望这些建议会有所帮助。
何雨晴[5](2020)在《基于语类理论的初中英语教材研究 ——以《新目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教材为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授课提供指导,也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提供合适的资源。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包含不同的语类,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并达到交际目的。目前基于语类的教材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大部分研究集中在高等教育和专用英语领域,且偏重语言特征的描述。对初中英语教材的语类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为英语教学开辟新的视野,而且能扩展教育语类分析的语料类别。本研究运用悉尼学派的语类理论,分析初中英语教材中阅读语篇的语类类型、交际目的、纲要结构和语言特征,并以《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标(2011)》)为参照考察语类分布的符合度。本研究的语料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目标》(Go for it!(2012)),用UAM Corpus Tool 3.0进行手动机助分析,以期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初中英语教材中包含哪些语类?2.初中英语教材中语类的年级分布有何特点?是否与《课标(2011)》相符?3.初中英语教材语类的交际目的、纲要结构和语言使用有哪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新目标》中提供了多样的语类,共包含七个语类家族:故事文、历史文、报告文、解释文、议论文、回应文和混合语篇,又可以分成21个子类别,其中频次最高的子类为记述文(Recount)。(2)《新目标》的语类分布显示每个年级的侧重点不同。七年级的教材侧重于描述性和实用性,上册以报告文为主,下册以故事文为主。八年级教材提供的语类较丰富,上册以议论文为主,下册则更多地关注故事文,尤其是叙事文。九年级的语类仍以故事文为主,多为记述文。这些语类的分布符合《课标(2011)》的要求,其循序渐进的语类分布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但仍存在不足。这些语类还显示出重复渐进式分布,特别是故事文和议论文贯穿整个初中阶段,而且语类的复杂度不断升级。(3)《新目标》中的语类基本上符合了悉尼学派学者提出的语类典型的纲要结构,其阶段具有多样性,但是少部分结构严重偏离典型结构。每个语类家族也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这些发现为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与教材编写提供了有益启示。英语教师可以额外提供不同语类的阅读文本,并尝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语类教学法。同时,编者应更合理地安排九年级的语类分布,并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丰富的语类资源。由于时间和精力限制,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语料限于一种版本的初中英语教材,不足以概括所有初中英语教材的语类分布和特征。同时,语类理论的应用还不够深入。
赵丹[6](2020)在《《新概念英语》编撰理念、特色及其对外语教材开发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概念英语》(New Concept English,为方便表述,以下简称《新》)系列教材自首次出版发行到现在已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该教材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如:课文内容及相关句式老旧、缺乏德育元素、经典语料不足等等。但这些缺陷并未影响到该教材在广大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心目中的经典地位。在各种新式英语教材琳琅满目、层出不穷的今天,《新》依然能够保持超高的市场占有率,而且年年如是,经久不衰。为了分析并揭示这套经典教材成功背后的真实奥秘——《新》的实然编撰理念以及该教材的内在特色,笔者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此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文章的基本结构如下: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所使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研究综述等。在第一章,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研究文献的挖掘、整理与分析,找到了《新》教材的实然编撰理念——“情景化结构分级”(Situationalized Structural Grading)课程理念。该理念由20世纪英国着名外语教育家哈罗德·帕尔默(Harold Palmer)先生首倡,具有鲜明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与当时教育界盛行的“语法-翻译”式外语教育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情景化结构分级”课程理念正是《新》中“新概念”一词的确切内涵。笔者在第一章还详细分析了“情景化结构分级”课程理念的具体表征及该理念所具有的重要课程价值,该章所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本研究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在整个研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章重点分析了新理念下《新》所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教材特色,作者分别从教材使用说明、课文呈现形式、句型语法、摘要写作、习题测试、非常规语料等六个方面,对基于“情景化结构分级”课程理念的《新》教材特色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新》虽然有着众多外语教材所不具备的独特优点,但受时代的限制,该教材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而这些缺陷对当代外语教材的开发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因此,笔者在第三章对该教材美中不足之处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第四章,笔者结合我国外语教材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就《新》的编撰理念、教材特色等对我国外语教材的开发所带来的若干启示进行了总结性的论述。虽然“情景化结构分级”课程理念的提出距今已逾一个世纪,但该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本能”与“学能”并重、以句子为基本教学单位、根据难度和实用性对知识内容进行分段分级、遵循具体情景教学原则等观点在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教育学和语言学价值。亚历山大先生(L.G.Alexander)依据“情景化结构分级”课程理念所开发出的《新》系列教材也因此最终成为了一套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经典外语教材,堪称外语教材中的精品和典范。《新》成功背后的奥秘对当代如何开发出更加科学、实用的外语教材以及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外语教材均具有一定的现实启迪。
冉晶[7](2020)在《中国大陆与台湾初中英语教材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与康轩版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处于学习英语课程的基础阶段,教材的好坏是影响此阶段英语教学成果的因素之一。然而任何一本教材都有着自身的优点及其局限性,因此需要不断地对教材进行由内到外地审视,加强教材改革,使其能够更大地发挥教材的潜能及作用。本研究选取人教版与康轩版两套英语教材为研究对象,构建静态和动态结合的教材研究框架,运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系统比较两套英语教材。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两套教材文本表层结构(结构设计、栏目设计、版面设计)和深层结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的比较,(二)两地教师和学生使用各自教材后评价的比较。结果表明,人教版与康轩版教材在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上同中有异;在各地区使用后评价上人教版的满意度高于康轩版,但仍存在需改进的问题;两套教材各具优缺点。人教版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表层结构上存在教材结构上连贯不清、单元话题选择范围狭窄、图文设计缺乏新意和美感的问题,在深层结构上存在语音练习缺乏、词汇量大且呈现上不明确,教材注重读写,但读写材料不丰富,本土文化和世界文化呈现较少,学习策略的指导不明显的问题。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人教版教材提出加强教材编写的对话空间、合理构建教材结构体系、扩大教材单元话题范围、精美图文激发学习热情、语言知识的内容和呈现要合理、语言技能的训练上要和谐、文化内容的选择上要多元、学习策略的指导上要明确的教材编写建议,以及整体把握吃透教材知识体系、以书为桥搭建动态教学环境、深度挖掘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教材使用建议。
李运佳[8](2020)在《新加坡中学地理选修教材《综合地理:人文地理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际地理教育的发展与我国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推进,国家对地理选修教材的设计愈加重视。分析新加坡中学地理选修教材特点以期为本国地理教育事业的推进尽绵薄之力。通过提出新加坡中学地理选修教材分析的基本假说,确立教材分析的步骤与组成,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对新加坡中学地理选修教材《综合地理:人文地理学》内容的选取、组织、呈现方式及其教育功能等多个方面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直观理解与深层挖掘相结合、比较分析等多种形式的研究,得到新加坡中学地理选修教材的主要特点有:第一,教材编制结合多方要求,选题与选材重视时代性。第二,体例结构新颖有趣,“导航牌”设计特色显着。学习的过程是乘飞机“旅行”的过程,一章的“学习之旅”主要由“办理登机”、“门户”、“检查站”、“出站检测”四个板块构成。“导航牌”由“地理技能”、“进站”、“IT链接”、“链接”、“研究”、“新加坡背景”以及“地理关键概念”等多个内容组成。第三,知识体系逻辑性强,知识组成多科综合。第四,课前导入新颖典型,分级标题重点突出。第五,强调“一图一表”,复合图信息承载量大。设置实地调查表与纲要逻辑图,复合图图幅大,通过嵌套等方式增加信息承载量。第六,作业系统组成丰富,综合检测利自评。作业系统包括“进站”导航牌、“检查站”、“出站检测”与“水准测试”四部分。第七,注重地理综合思维培养,强调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得到的建议有:理论指导、结合实情进行教材编写与设计;教材结构可增加趣味性,单元结束时可设置“素养测评清单”;加强表层系统间的联系,单元结束时可设置“习题探究”;加强地理技能培养,可增加“田野调查”案例等。
黄沁[9](2019)在《八年级英语教材Go for it!新旧版本对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科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初中是该阶段英语教学的关键时期,在初中三年的英语教学中,八年级英语一方面承接七年级英语,另一方面为九年级英语打基础做准备,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无论在哪个年级,英语教材所起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英语教材是实现英语教学目标和完成英语教学内容的重要前提。如今,在众多版本的初中英语教材中,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可谓是所有版本中使用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强的。该套教材包含两个版本,分别是首次出版于2001年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Go for it!》(旧版教材)和在旧版教材的基础上修订后于2012年首次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Go for it!》(新版教材)。在本论文中,笔者从教材的基本情况、结构编排和内容选择等方面对这两个版本的八年级教材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使用过旧版教材和正在使用新版教材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重点关注教材使用者对这两版教材的态度和看法,从而为教材的灵活使用以及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提供反馈信息。在对两版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和对两版教材的使用者进行调查之后,笔者得出以下结论:(1)基本情况,旧版教材尺寸过大,不方便携带,以听力文本为代表的附录部分字体行间距过小,不方便记笔记;新版教材的尺寸比旧版教材减小,更方便携带,附录部分字体行间距增加,为记笔记提供了方便。(2)结构编排,旧版教材的相邻单元之间联系不紧密,口语训练缺乏合适的模板,听力材料太过单一,缺乏足够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设置的练习题目过少且没有呈现出相应的难度梯度;新版教材的结构编排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具体表现在新版教材在旧版教材的基础上调整了各个单元的顺序,使相邻单元尽可能保持逻辑上的相关性,新版教材为口语训练提供了合适的模板,改变了旧版教材听力材料太过单一的局面,此外,新版教材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也远远多于旧版教材,在练习设置上也呈现出从Section A到Section B逐渐变难的难度梯度。(3)内容选择,旧版教材所选材料没有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文化意识的培养,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贴合度较低;新版教材所选材料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起旧版教材,新版教材相当重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新版教材针对旧版教材的问题做出的改进的意义,并提出了对于新版教材的使用和修订的启示。最后,笔者提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对后续研究的展望,希望今后的研究能更科学更有效地为正在使用这套教材进行教学的初中英语教师提供教材使用方面的便利。
许华福[10](2019)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在朝鲜族学校使用情况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11年,《新课程标准》出台以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对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进行改版并出版。教材作为知识传达的重要载体,教材的编写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知识体系基本构成,因此对教材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关于教材分析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证研究在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变得活跃起来,本论文采用程晓堂(2002)提出的随意性评价与印象性评价为理论基础,对2012年版《Go for it》进行宏观与微观分析,并且探讨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Go for it》教材有哪些优缺点?2.《Go for it》教材在朝鲜族学校使用情况如何?3.对教师与学生使用《Go for it》有哪些建议?本研究对以往关于《Go for it》的研究进行文献研究,并以朝鲜族初中学校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问卷分为教师与学生问卷。给教师以及学生们发放问卷共157份。其中教师问卷为16份;学生问卷为141份。文献研究包括对本教材的文本分析,以及对之前的实证研究进行分析。访谈包括一线的两位教师以及5名学生。通过对文献的整理、问卷调查以及访谈,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学生与教师对教材的外部设计与内容设计上满意度较高。特别是听力设计与阅读设计上大部分学生表示出较高的满意度。其次,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较大,使用当中大多数会尽可能尊重教材的编排,只有少部分才会进行改动。与此同时也表示教材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们个体差异。最后,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学生们更有效地学习,提出一些教学与学习本教材的建议提供参考。
二、JEFC教材中Unit及Checkpoint的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JEFC教材中Unit及Checkpoint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语料库的初中英语教材文本难度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初中英语教材对比研究 |
第二节 英语教材文本难度研究 |
第三节 基于语料库的初中英语教材研究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思路 |
第二节 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论文框架 |
第四章 初中英语教材文本难度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
第一节 初中英语教材文本基本信息统计 |
第二节 词汇层面文本难度对比分析 |
第三节 句子层面文本难度对比分析 |
第四节 文本难易度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
第五章 初中英语教材文本难度测定公式对比分析 |
第一节 Flesch Reading Ease文本难度测定公式 |
第二节 SMOG文本难度测定公式 |
第三节 Flesch-Kincaid Grade Level文本难度测定公式 |
第四节 初中英语教材文本难度测定公式差异性检验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发现 |
第二节 研究建议 |
第三节 研究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中任务的课堂实施情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3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Overview of Task |
2.1.1 Definitions of task |
2.1.2 Functions of task |
2.1.3 Types of task |
2.2 Overview of Textbook |
2.2.1 Definitions of textbook |
2.2.2 Functions and roles of textbook |
2.2.3 The textbook Go For It |
2.3 Previous studies 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asks in textbooks at home and abroad |
2.3.1 Previous studies 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asks in textbooks at home |
2.3.2 Previous studies 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asks in textbooks abroad |
2.4 Summary |
Chapter Three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methods |
3.1 Research questions |
3.2 Research participants |
3.3 Research instruments |
3.3.1 Classroom observation |
3.3.2 Questionnaire |
3.3.3 Interview |
3.4 Research procedure |
3.4.1 Classroom observation for24 lessons |
3.4.2 Questionnaire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
3.4.3 Interview I for teachers |
3.4.4 Interview II for teachers |
3.5 Data collection |
Chapter Four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
4.1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classroom observations |
4.1.1 The situation of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for the tasks in listening-speaking lessons |
4.1.2 The situation of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for the tasks in grammar lessons |
4.1.3 The situation of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for the tasks in reading lessons |
4.1.4 The situation of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for the tasks in writing lessons |
4.2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
4.2.1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questionnaire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
4.2.2 Analysis of interview I for teachers about task acceptance |
4.2.3 Analysis of interview II for the teachers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Implication for teachers and compilers of the textbook |
5.2.1 Implication for teachers |
5.2.2 Implication for compilers of the textbook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
References |
Appendix Ⅰ Classroom observation scales on the situation of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for the tasks in the textbook |
Appendix Ⅱ Questionnaire on teachers’degree of acceptance for the task setting in the textbook Go For It |
Appendix Ⅲ Questionnaire on students’degree of acceptance for the task setting in the textbook Go For It |
Appendix Ⅳ Outline of interview Ⅰ |
Appendix Ⅴ Outline of interview Ⅱ |
Acknowledgements |
The list of the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 by author |
(4)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2003)与Go for it!(2012)的比较研究与教学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Purpose of the Study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4 Outlin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Definition of Textbooks and Textbook Evaluation |
2.1.1 Definition of Textbook |
2.1.2 Definition of Textbook Evaluation |
2.2 Comparative Studies on English Textbook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2.3 Studies on English Textbook Eval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
2.3.1 Studies on English Textbook Evaluation Abroad |
2.3.2 Studies on English Textbook Evaluation at Home |
2.4 Previous 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xtbooks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Basis |
3.1 Textbook Evaluation Theory |
3.1.1 Internal Evaluation |
3.1.2 External Evaluation |
3.2 The New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2011) |
Chapter Four Methodology |
4.1 Research Questions |
4.2 Research Subjects |
4.3 Research Methods |
4.3.1 Literature Analysis |
4.3.2 Comparative Analysis |
4.3.3 Text Analysis |
4.4 Research Instruments |
4.5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
Chapter Five Research Results and Discussion |
5.1 Internal Evaluation Results and Analysis |
5.1.1 Introduction of Go for it! (2003)and Go for it! (2012) |
5.1.2 A Macro-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Versions of Go for it! |
5.1.3 A Micro-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Versions of Go for it! |
5.2 External Evaluation Results and Analysis |
5.2.1 Statistical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Students’Questionnaire Survey |
5.2.2 Statistical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Teachers’Questionnaire Survey |
5.2.3 Results Analysis |
Chapter Six Conclusion |
6.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
6.1.1 The Strengths of Go for it! (2012) |
6.1.2 The Weaknesses of Go for it! (2012) |
6.2 Suggestion |
6.3 Implication |
6.4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
References |
Appendices |
AppendixⅠ |
AppendixⅡ |
Acknowledgements |
(5)基于语类理论的初中英语教材研究 ——以《新目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List of Abbreviations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
2.1 Genre Theory |
2.1.1 Definition of Genre |
2.1.2 Classification of Genre |
2.1.3 Previous Studies Abroad |
2.1.4 Previous Studies at Home |
2.2 Textbooks |
2.2.1 Definition of Textbooks |
2.2.2 Roles of Textbooks in English Teaching |
2.2.3 Textbooks Evaluation |
2.3 Application of Genre Analysis in Textbooks Evaluation |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Genre Analysis in Sydney School |
3.1.1 Social Purpose |
3.1.2 Schematic Structure |
3.2 Genre System |
3.2.1 Stories |
3.2.2 Histories |
3.2.3 Reports and Explanations |
3.2.4 Procedures |
3.2.5 Arguments and Reponses |
3.3 Coding Scheme |
Chapter 4 Research Design |
4.1 Research Questions |
4.2 Corpus Description |
4.3 Research Methods and Instruments |
4.4 Procedures |
Chapter 5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
5.1 Genre Types |
5.2 Distributions of the Genre Types in JEFC |
5.3 Major Features of Genres |
5.3.1 Analysis of Stories |
5.3.2 Analysis of Histories |
5.3.3 Analysis of Reports and Explanations |
5.3.4 Analysis of Arguments and Responses |
5.3.5 Analysis of Mixed Texts |
Chapter 6 Conclusion |
6.1 Major Findings |
6.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Textbooks Design |
6.3 Limitation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
References |
攻读期成果 |
Appendix A |
Appendix B |
Acknowledgements |
(6)《新概念英语》编撰理念、特色及其对外语教材开发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新》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之迷 |
2.笔者使用《新》进行教学实践的得失反思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比较研究法 |
3.案例研究法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1.《新概念英语》 |
2.外语教材 |
3.编撰理念 |
(四)文献研究综述 |
1.文献趋势分析 |
2.文献内容分类综述 |
(1)《新》自身教材特色的相关研究 |
(2)《新》与二外教材对比分析的相关研究 |
(3)《新》教材应用的相关研究 |
一、《新》编撰理念概述 |
(一)《新》编撰理念梳理与求真 |
1.《新》编撰理念产生的历史背景 |
2.帕尔默与《新》编撰理念关系溯源 |
(二)《新》编撰理念的具体表征 |
1.“本能”“学能”兼顾 |
2.以句子为基本教学单位 |
3.根据难度和实用性对知识进行分段分级 |
4.遵循具体情景教学原则 |
(三)《新》编撰理念的课程价值 |
1.《新》编撰理念双重课程价值总述 |
2.由我国外语课改的曲折历程反观“新概念”课程价值 |
3.由“八年研究”外语课改的失败反观“新概念”课程价值 |
二、新理念下《新》教材特色分析 |
(一)使用说明新锐详实 |
1.教育理念阐述深刻细致 |
2.推荐教法、学法具体独到 |
(二)课文呈现鲜活深刻 |
1.语境生动逼真 |
2.内容风趣幽默 |
3.思想新奇深刻 |
(三)句子句型语法兼顾 |
1.初级阶段以句子为主 |
2.中级阶段以句型为主 |
3.高级阶段句型语法兼顾 |
(四)摘要写作自成体系 |
1.摘要写作的含义和功用 |
2.《新》摘要写作的分布特点 |
(五)习题测试精准周详 |
1.课后习题指向精准,过渡性强 |
2.单元前测全面周详,功能多元 |
(六)非常规语料充分合理 |
1.非常规语料的内涵及特征 |
2.《新》中非常规语料的分布特点 |
三、《新》美中不足处简析 |
(一)德育元素不充分 |
1.德育元素在外语教材中的价值 |
2.《新》德育元素不充分的表现 |
(二)缺乏经典外语语料 |
1.经典外语语料的特征及功用 |
2.《新》缺乏经典外语语料的表现 |
四、《新概念英语》对外语教材开发的启示 |
(一)主动呈现教学理念,扶正师生错误观点 |
(二)兼顾难度及实用性,实现教材科学分级 |
(三)构建具体真实语境,助力养成外语思维 |
(四)关照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习持续发展 |
(五)优化语法呈现方式,提升语法学习效率 |
(六)合理融入德育元素,突出教材育人价值 |
(七)打破固化常规语料,增强语言多元表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中国大陆与台湾初中英语教材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与康轩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概念界定 |
一、教材 |
二、英语教材 |
三、初中 |
第五节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教材评价 |
一、国外教材评价研究 |
二、国内教材评价研究 |
第二节 英语教材比较研究概况 |
一、不同国家、地区英语教材的比较 |
二、同一出版社新旧教材版本比较 |
三、不同版本英语教材的比较 |
第三节 中国台湾与大陆英语教材比较研究 |
第四节 综述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原因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内容分析法 |
三、比较分析法 |
四、问卷调查法 |
第三节 研究工具 |
一、比较框架 |
二、调查问卷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基于教材文本的静态比较 |
一、表层结构比较 |
二、深层结构比较 |
三、小结 |
第二节 基于问卷调查的动态比较 |
一、两地学生教材使用后反馈的比较 |
二、两地教师教材使用后反馈的比较 |
三、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人教版教材的特点与不足 |
二、康轩版教材的特点与不足 |
第二节 对人教版教材的建议 |
一、教材编写的建议 |
二、教材使用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8)新加坡中学地理选修教材《综合地理:人文地理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教材分析方法研究 |
1.2.2 新加坡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研究 |
1.2.3 新加坡中学地理教材研究 |
1.3 研究的基本方案 |
1.3.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3.4 特色与创新 |
1.4 本章小结 |
2 教材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
2.1 概念界定 |
2.1.1 教材与选修教材 |
2.1.2 中学地理教材 |
2.1.3 教材分析 |
2.2 基本假说 |
2.2.1 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的选取 |
2.2.2 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的组织 |
2.2.3 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 |
2.2.4 中学地理教材的教育功能 |
2.2.5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的基本思路 |
2.3 分析方法 |
2.3.1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2.3.2 直观理解与深层挖掘相结合 |
2.3.3 比较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教材编写依据分析 |
3.1 新加坡教育体系 |
3.1.1 新加坡教育体系简介 |
3.1.2 体系特点与启示 |
3.2 《2013新加坡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分析 |
3.2.1 大纲简介 |
3.2.2 大纲特点与启示 |
3.3 本章小结 |
4 教材内容分析 |
4.1 《综合地理:人文地理学》教材简介 |
4.2 教材内容的选取 |
4.2.1 设计理论 |
4.2.2 选题与选材 |
4.3 教材内容的组织 |
4.3.1 编制原则 |
4.3.2 体例结构 |
4.3.3 体系结构 |
4.4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 |
4.4.1 课文系统 |
4.4.2 图像系统 |
4.4.3 作业系统 |
4.5 教材的教育功能 |
4.5.1 知识理解 |
4.5.2 技能专长 |
4.5.3 地理思维 |
4.5.4 态度与价值观 |
4.5.5 综合评述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展望 |
5.3.1 存在不足 |
5.3.2 前景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八年级英语教材Go for it!新旧版本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
1.1.2 八年级英语的重要性 |
1.1.3 选题缘由 |
1.2 选题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2.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英语教材 |
2.1.2.1 英语教材的定义 |
2.1.2.2 英语教材的作用 |
2.1.2.3 人教版中小学英语教材的发展 |
2.1.2 教材评价 |
2.1.2.1 教材评价的定义 |
2.1.2.2 教材评价的作用 |
2.1.2.3 国外教材评价的研究 |
2.1.2.4 国内教材评价的研究 |
2.1.3 关于旧版Go for it!和新版Go for it!教材的研究 |
2.1.3.1 关于旧版Go for it!教材的研究 |
2.1.3.2 关于新版Go for it!教材的研究 |
2.1.3.3 关于旧版和新版Go for it!教材对比的研究 |
2.2 理论基础 |
2.2.1 对旧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01版)的解读 |
2.2.2 对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的解读 |
2.2.3 旧版课程标准和新版课程标准对比分析 |
3.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过程 |
3.3.1 研究方法 |
3.3.2 数据收集与分析 |
4.结果与讨论 |
4.1 新旧版本Go for it!八年级教材对比分析的结果与讨论 |
4.1.1 两版全套教材的整体比较 |
4.1.2 两版八年级教材基本情况的对比分析 |
4.1.3 两版八年级教材结构编排的对比分析 |
4.1.4 两版八年级教材内容选择的对比分析 |
4.1.4.1 两版八年级教材内容选择的整体比较 |
4.1.4.2 两版八年级教材各单元标题的对比分析 |
4.1.4.3 新版八年级教材对旧版教材内容的调整 |
4.2 对教材使用者的调查及访谈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4.2.1 旧版教材使用者对旧版Go for it!八年级教材使用情况的反馈及分析 |
4.2.1.1 旧版教材使用者对旧版八年级教材基本情况的反馈及分析 |
4.2.1.2 旧版教材使用者对旧版八年级教材结构编排的反馈及分析 |
4.2.1.3 旧版教材使用者对旧版八年级教材内容选择的反馈及分析 |
4.2.2 新版教材使用者对新版Go for it!八年级教材使用情况的反馈及分析 |
4.2.2.1 教师对新版八年级教材基本情况的反馈及分析 |
4.2.2.2 学生对新版八年级教材基本情况的反馈及分析 |
4.2.2.3 教师对新版八年级教材结构编排的反馈及分析 |
4.2.2.4 学生对新版八年级教材结构编排的反馈及分析 |
4.2.2.5 教师对新版八年级教材内容选择的反馈及分析 |
4.2.2.6 学生对新版八年级教材内容选择的反馈及分析 |
5.结论 |
5.1 研究主要发现 |
5.1.1 旧版教材存在的问题 |
5.1.2 新版教材的改进 |
5.1.3 新版教材改进的意义 |
5.2 对新版教材使用和修订的启示 |
5.2.1 对新版教材使用的启示 |
5.2.2 对新版教材修订的启示 |
5.3 研究的局限性 |
5.4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在朝鲜族学校使用情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问题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初中英语教材评价理论 |
2.2 本文理论依据 |
2.3 初中英语教材评价实证研究 |
第三章 人教版《Go for it》文本分析 |
3.1 宏观分析 |
3.1.1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
3.1.2 教材结构 |
3.2 微观分析 |
3.2.1 语言知识 |
3.2.2 语言技能 |
3.2.3 文化方面 |
3.2.4 体裁与题材 |
第四章 《Go for it》教材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
4.1 调查对象 |
4.2 数据收集 |
4.2.1 学生问卷 |
4.2.2 教师问卷及访谈 |
4.2.3 教案收集 |
第五章 结果与分析 |
5.1 学生问卷分析 |
5.2 教师使用情况分析 |
5.2.1 教师问卷 |
5.2.2 教师访谈 |
5.2.3 教案分析 |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 |
6.1 教材使用情况 |
6.2 教材的优点 |
6.3 教材的缺点 |
6.4 建议 |
6.4.1 对教师使用教材的建议 |
6.4.2 对学生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教师问卷 |
附录2 学生问卷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谢辞 |
四、JEFC教材中Unit及Checkpoint的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英语教材中的文化自觉及其教学表达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2019版)为例[D]. 杜茜.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语料库的初中英语教材文本难度对比研究[D]. 吴梦瑶. 北方民族大学, 2021(09)
- [3]《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中任务的课堂实施情况调查研究[D]. 甘书其. 渤海大学, 2021(02)
- [4]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2003)与Go for it!(2012)的比较研究与教学启示[D]. 郭倩.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4)
- [5]基于语类理论的初中英语教材研究 ——以《新目标》为例[D]. 何雨晴. 青岛大学, 2020(02)
- [6]《新概念英语》编撰理念、特色及其对外语教材开发的启示[D]. 赵丹.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7]中国大陆与台湾初中英语教材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与康轩版为例[D]. 冉晶.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新加坡中学地理选修教材《综合地理:人文地理学》分析[D]. 李运佳.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9]八年级英语教材Go for it!新旧版本对比分析[D]. 黄沁.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10]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在朝鲜族学校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 许华福. 延边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