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信与四通、阳光、新浪在京缔结互动电视战略联盟(论文文献综述)
杨文博[1](2012)在《企业技术资本的竞争优势研究 ——以海信集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和知识等新型生产要素逐渐成为企业价值增长的主要源泉。各要素资本以技术为核心形成各自的竞争优势,技术要素本身也成为企业整体价值增值的最重要助推剂,为股东和员工创造更多财富。本文通过结合要素资本与战略管理理论,并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探究技术资本竞争优势的来源、表现及影响因素,同时分析技术资本如何与其他要素资本有效配置,对指导我国3C产业企业构建技术资本竞争优势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取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技术资本的竞争优势来源及表现进行探讨,测算技术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对企业要素资产结构进行评价。并针对海信集团技术资本投入产出现状,发现问题,提出措施。本文的内容结构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是引言,阐述研究背景,指出研究问题、研究意义、方法和思路;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对要素资本及竞争优势理论进行回顾,提炼了技术资本竞争优势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从财务视角对案例进行介绍,同时提出了基本观点:海信集团技术资本竞争优势是公司其他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资本与其他要素资本相比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着更加优越的表现,其作用于企业创造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第四章是案例技术资本的竞争优势分析,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海信集团不同时期技术资本积累特征及高新技术现状,为进一步挖掘技术资本竞争优势根源,对企业近年各资产数额和技术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进行测算,同时结合其他与技术资产相关数据来阐明技术资本的竞争优势。通过对技术资本价值创造模式的探讨,归纳技术资本竞争优势的特征,同时总结其影响因素。第五章是针对第四章的分析结果,提出保持海信集团技术资本竞争优势的对策:选择合适的技术资本筹集模式,建立技术资本独立核算账户,以技术资本为核心优化资本配置,继续加强研发投入和树立员工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第六章是结论与建议。研究表明,技术资本竞争优势是其他竞争优势的核心,其优势体现在:表现在产品差异化、使产品成本降低、产生范围经济、速度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以及资本运营扩大企业规模等,技术资本竞争优势的发挥受到企业技术战略、技术投资力度、制度环境、供求关系和其他要素资本的影响。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技术资产评估尚不十分深入,以技术资本为核心的资本配置的参考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虹霖[2](2006)在《基于创业视角的民营企业成长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由十章内容构成。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在阅读和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民营企业及企业成长的研究现状,确定了论文的研究结构和技术路线。第二章,企业成长理论研究,包括主流的经济学理论、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演进理论、企业战略模型及其他相关理论。第三章,我国民营企业创业概况分析。第四章,我国民营企业创业环境研究,对GEM所提出的创业环境要素进行了研究,然后对我国创业环境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最后运用13个城市的调查报告,运用聚类的方法对我国主要城市创业环境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五章,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创业资源配置的含义、原则和功能。从宏观角度探讨了民营企业创业资源配置的目标和创业资源区域集群化配置的基本方式,结合创业过程中创业资源的需求特征和投入特点,研究了创业资源企业组织的一般路径,分析了创业资源配置中政府的作用。第六章,根据企业规模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对民营企业进行划分,包括初创期和小规模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企业家族化阶段的内部管理体制、家族企业化阶段的内部管理体制、公司制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进行具体分析,使得我们对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发展规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第七章,从企业家角度对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进行了研究,分析我国转型时期民营企业家成长的特点,并对我国民营企业家成长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从中挖掘出企业家成长环境的规律和环境的变化轨迹。第八章,对我国民营企业创业战略(产业整合战略)进行了研究。第九章,本章分别从三个创业发展水平层次的区域中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来分析中国民营企业成长规律。最后,系统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
蒋志敏[3](2004)在《国际化海信布局》文中研究说明 海信集团是以海信集团公司为投资母体组建的国内大型专业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创业三十五载,已从最初的青岛无线电二厂,发展成为国内着名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集团现有职工逾万名,净资产从当时的8900万增长到了27亿元,总资产达到60亿元,资产负债率从84%下降到54%,在国内外拥有20多个子公司,100多个集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分公司,10000多个维修服务网点,产品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美国、巴西、印尼、意大利、中东、澳洲等国家设立了6个海外机构,在南非建立了生产基地,实行了本土化经营,国际化产业布局已具雏形。一贯注重技术研发、强调管理的海信开始步入快速成长期。
晓阳[4](2004)在《段永基:穿行在资本运营圈》文中指出段永基永远站在争议的中心。从四通电子到中关村科技,从中关村到新浪网络门户概念,从新浪到脑白金,段永基一直在资本里玩火。段到中关村后,他几项投资都令人大跌眼镜:一个是被称作IDC的数据中心项目,三四个亿投入几乎颗粒无收;后来做了中关村软件,到现在还在亏损。只有四环制药在赢利,但相对整个公司上亿的管理费用,利润很难弥补公司的整体亏损。段永基在中关村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吉宏伟[5](2003)在《中小软件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业的竞争越来越剧烈,中小软件企业面临生存与发展两大主题,其先天弱点注定单凭自身内部资源整合已难以捕捉敏捷变化的市场,数字时代的环境特征使秉承传统模式发展的中小软件企业举步维艰,因此,其必须寻找适合于网络时代的组织模式来完成内外部资源的整合。战略联盟作为一种基于企业核心能力构造的组织结构可以有效实现组织的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者凭借对广西软件业的实地调研,结合理论分析,生成这篇研究论文,其主要内容如下: 本研究中小软件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入手,提出中小软件企业必须采用非常规组织模式实现战略目标,于是提出了中小软件企业实施战略联盟构想,接着从内部、外部及理论上解释中小软件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的动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战略联盟模式对于中小软件企业适应性的AHP模型,验证了战略联盟是一种适合中小软件企业发展的战略组织模式。 针对中小软件企业的优势与劣势,设计了中小软件企业战略联盟生命周期模型及基于模型的战略联盟运作框架,系统设计了联盟伙伴选择模型、联盟组织选择模型、绩效评估模型:①伙伴选择模型:在明确中小软件企业战略联盟目标分解原则与联盟伙伴遴选准则的前提下,选用三阶段法,运用关系理论、模糊聚类、单目标评价、自适应遗传综合优化来完成对理想联盟伙伴的选择;②联盟组织选择模型:提出了适合中小软件企业战略联盟的三种组织模式及与联盟类型之间的映射关系;③绩效评估模型: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思想对联盟绩效进行模糊评估。 从可能导致中小软件企业战略联盟失败的因素分析入手,选取分配、沟通、信任三个关键要素进行分析:①用博弈论中的纳什讨价还价模型导出了两人和多人利益分配的满意公式;②在分析沟通过程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联盟内部信息沟通模型,并构造出基于B/S的联盟信息系统模型图;③利用“囚徙博弈”模型分析联盟间信任博弈,得出战略联盟中博弈双方可突破纳什均衡的前提与条件,接着分析了信任作为关系性租金产生源泉对联盟利益的影响,进而提出信任管理重点在信任管理的产生机制上。 最后,分析广西中小软件企业现状之后,实证了广西南宁CC公司R&D战略联盟组建。 扩大理论研究的外部效用是研究者致力追求的,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一追求尚未尽如人意,且存有不足之处,例如,对于联盟的契约、协调、冲突、危机管理等方面尚欠缺,期望能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点完善。
张琳[6](2003)在《运用交互式电视技术构建远程教学模型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现状的分析,得出交互的现代化是维系远程教育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推动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当前颇受关注的一种高新数字电视技术——交互式电视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还对实现此技术的网络平台提出了改造方案。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套基于双向有线网的运用交互式电视技术构建的远程教学模型。目的是弥补现代远程教育交互性差的缺陷,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成为真正的主体,充分体现学习者的创新精神,最终完成意义建构,促进远程教育的现代化。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交互式电视的技术状况和发展情况。主要包括交互式电视系统的构成、关键技术、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和交互式电视可能应用的领域,并阐述了交互式电视运用于远程教学的优势所在。 第二部分:通过对国内外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发展历程的回顾和现状的分析,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特点及其构成的介绍,几种实现远程教育模式的传播媒体的比较、分析,得出交互的现代化是维系远程教育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推动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为支撑的交互电视取代传统的广播电视作为教育媒体是必然趋势;交互电视模式的远程教学将会受到大多数师生的欢迎。 第三部分:论证了运用交互式电视技术的远程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从实现此模型的设计原则、功能设计及网络平台分析、改造的论述,最终提出一套基于双向有线网的运用交互式电视技术构建的远程教学模型。
林峰[7](2002)在《战略联盟:中国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文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并购浪潮的风起云涌,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所谓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为了达到某种战略目标,通过某种契约或股权关系而形成一种合作形式。作为企业组织关系中的制度创新,战略联盟已成为现代企业强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组织创新”。 本文结合理论和实际案例论证战略联盟具有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以期为提升正面临严峻竞争环境的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提供一条新途径。同时,结合战略联盟实践,探讨了战略联盟存在的问题,并为我国企业成功实施战略联盟提供建议。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战略联盟的认识。本部分对战略联盟的概念作了界定,指出战略联盟独具的特征,并将它与并购,企业集团的概念进行区别,同时讨论了当前存在的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最后对战略联盟的发展现状作了简要分析。 第二部分:战略联盟提升竞争力的理论基础。本部分从交易费用理论、价值链理论、资源能力理论三个角度分析了战略联盟提升竞争力的机理,即通过减少交易费用,实现价值链各环节的核心专长互补,以及联盟各方的资产互补和共享提升竞争力。 第三部分:中国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及意义。本部分首先通过对跨国公司的强大竞争力与中国企业相对弱小的实力的分析比较,指出中国企业面临的严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说明中国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性。其次 战略联盟:中国企业提升竟争力的战略选择通过对我国企业运用兼并收购方式扩张实践的分析,说明了当前并购方式的低效率及缺陷。最后论述了战略联盟对中国企业提升竟争力的具体作用,说明中国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中国企业战略联盟实践。本部分首先分析了我国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基础,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战略联盟在我国的应用。然后指出战略联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我国企业成功实施战略联盟提出一些建议。
赵霞[8](2002)在《互动电视:宽带应用的新亮点》文中研究指明$T 1月10日,阳光卫视、新浪、四通、海信宣布缔结宽带互动电视战略联盟。 4月9日,全球领先的互动电视公司OpenTV宣布与北大青鸟合作,为中国省级有线电视网络提供互动电视解决方案。 7月5日,由科技部和中科院共同主办的深圳“第三届中国?
王俊秀[9](2002)在《四通化石?》文中研究说明关于四通,人们有太多的关注,也有太多的疑问——曾经是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一面旗帜的四通,是如何在中国经济快速跃进的90年代被拉下的?四通前度时期的沉寂和2001年的再度风光到底为什么?本刊本期特地推出名为“四通化石?”的长篇专题报道,希望能就近观察一下四通为什么。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虽名为“四通化石?”,但更大意义上是从四通的历史意义和符号意义上着眼的,恰恰“四通”的英文名字又是“Stone”,所以才有此一联想,但愿不致引起大家的误会!在本文成文过程中采访过一些当事人,也参考了大量的资料,遗憾的是在约见采访四通的时候并不顺利,在四通内部人士的推荐下,我们和原四通集团企划宣传部部长左方女士进行了接触,但因种种原因采访未能如期进行,在此深表遗憾。由于掌握材料和采访的不充分,本文内容和观点偏颇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于之河[10](2002)在《iTV:彩电市场的新秀》文中指出从数字电视、HDTV、VOD(视听点播),到现在的交互式电视,老百姓似乎被这些概念搞糊涂了,好像离自己越来越远。 如今,在一些北京大商场的家电柜台上,一种可以一边收看电视节目,一边收发 E-MAIL的新型电视时常引来过往者好奇的目光。这种新型电视就是交互式电视机,虽?
二、海信与四通、阳光、新浪在京缔结互动电视战略联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信与四通、阳光、新浪在京缔结互动电视战略联盟(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技术资本的竞争优势研究 ——以海信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问题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技术资本的文献综述 |
2.1.1 资本、技术与要素资本 |
2.1.2 技术资本化 |
2.1.3 技术资本的价值创造功能 |
2.2 企业技术资本的竞争优势理论基础 |
2.2.1 竞争优势的理论范畴 |
2.2.2 技术资本与竞争优势理论基础 |
3 海信案例与基本观点 |
3.1 案例描述 |
3.2 对本案例的基本观点 |
4 案例企业的技术资本竞争优势分析 |
4.1 海信集团的技术资本积累及现状 |
4.1.1 核心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分析 |
4.1.2 海信集团公司不同时期的技术资本投入特点分析 |
4.1.3 海信高新技术现状分析 |
4.2 海信技术资产测算与资本配置分析 |
4.2.1 海信电器的技术资本与人财物资本配置的分析 |
4.2.2 技术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分析 |
4.3 海信集团技术资本的价值创造分析 |
4.3.1 技术资本本质属性—价值创造 |
4.3.2 海信集团内部消化技术资本创造价值模式探讨 |
4.3.3 海信集团外部输出技术资本创造价值模式探讨 |
4.4 海信集团技术资本竞争优势的特点分析 |
4.5 海信技术资本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 |
4.5.1 技术战略 |
4.5.2 技术资本投资力度 |
4.5.3 制度环境 |
4.5.4 供求关系 |
4.5.5 其他资本 |
5 保持海信集团技术资本竞争优势的对策研究 |
5.1 选择合适的技术资本筹集模式 |
5.2 加强技术资产管理 |
5.3 优化财务结构 |
5.4 加强技术资本优势建立的保障措施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启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基于创业视角的民营企业成长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 论 |
1.1 论题的提出 |
1.2 基本概念界定 |
1.3 研究综述 |
1.3.1 民营企业的研究述评 |
1.3.2 企业成长理论研究述评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企业成长理论分析 |
2.1 企业成长的理论 |
2.1.1 主流的经济学理论 |
2.1.2 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 |
2.1.3 演进理论 |
2.1.4 企业战略模型 |
2.1.5 其他理论 |
2.2 影响创业企业成长的关键问题 |
2.2.1 创业企业成长的主要障碍 |
2.2.2 创业企业成长障碍的分类 |
2.2.3 影响创业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 |
2.3 高速成长企业的特征 |
2.3.1 创业企业的活力 |
2.3.2 短命企业的症结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创业视角的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 基于创业政策环境的民营企业发展历程分析 |
3.1.1 恢复及初步发展阶段(1979-1988 年) |
3.1.2 稳定发展及原始积累阶段(1989-1992 年) |
3.1.3 快速发展阶段(1993 年以来) |
3.2 我国民营企业创业的历史成就和经验总结 |
3.2.1 民营企业创业的历史成就 |
3.2.2 民营企业创业的经验总结 |
3.3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创业活动的特征 |
3.3.1 我国民营企业创业活动的现状 |
3.3.2 我国民营企业创业活动的特征 |
3.4 我国民营企业创业的模式及类型 |
3.4.1 我国民营企业的创业模式 |
3.4.2 我国民营企业创业的类型及各种类型的发展趋势 |
3.5 民营企业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3.5.1 民营企业创业存在的问题 |
3.5.2 促进民营企业创业的建议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民营企业创业环境研究 |
4.1 创业环境要素构成以及各环境要素研究 |
4.1.1 金融支持要素分析 |
4.1.2 政府政策要素分析 |
4.1.3 政府项目要素分析 |
4.1.4 教育和培训要素分析 |
4.1.5 研发转移要素分析 |
4.1.6 商业环境和有形基础设施要素分析 |
4.1.7 进入壁垒要素分析 |
4.1.8 文化和社会规范要素分析 |
4.1.9 创业机会与创业能力 |
4.2 我国创业环境现状研究 |
4.2.1 我国创业环境历史演进 |
4.2.2 我国创业环境与其他GEM 成员国对比分析 |
4.3 我国主要城市民营企业创业环境的实证研究 |
4.3.1 聚类分析的指标选择 |
4.3.2 聚类分析的对象 |
4.3.3 民营企业创业环境的聚类研究 |
4.3.4 各层次创业环境的特征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我国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创业资源配置规律研究 |
5.1 民营企业创业资源配置的内涵与原则 |
5.1.1 资源配置的含义 |
5.1.2 创业资源配置的内涵及原则 |
5.1.3 创业资源配置的功能 |
5.2 创业资源配置的目标和方式 |
5.3 创业资源的企业配置 |
5.3.1 创业过程的资源需求特征 |
5.3.2 民营企业创业资源的组织 |
5.3.3 民营企业创业资源的整合 |
5.4 创业资源配置中政府的作用 |
5.4.1 市场配置的局限 |
5.4.2 政府在创业资源配置中调控的着力点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我国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内部管理体制演进规律研究 |
6.1 初创期和小规模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 |
6.2 企业家族化阶段的内部管理体制 |
6.3 家族企业化阶段的内部管理体制 |
6.4 公司制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 |
6.5 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未来发展的新思路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我国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企业家特征研究 |
7.1 企业家与创业活动 |
7.1.1 企业家及其分类 |
7.1.2 企业家的性格特性分析 |
7.1.3 企业家的素质与创业活动 |
7.2 企业家对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
7.3 我国民营企业家的成长环境分析 |
7.3.1 影响企业家的环境因素 |
7.3.2 我国民营企业家成长环境分析 |
7.4 基于企业家因素的创业企业快速成长分析 |
7.4.1 创业者的创业动机与企业家的成长欲望 |
7.4.2 企业家在创业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重点 |
7.4.3 合理的治理结构与企业家团队建设 |
7.4.4 企业家应对超竞争环境的措施 |
7.5 我国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家的特征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我国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创业战略研究——产业整合战略 |
8.1 民营企业产业整合的战略意义 |
8.2 民营企业产业整合的模式 |
8.2.1 基于企业能力提升的产业整合模式 |
8.2.2 基于市场开拓的产业整合模式 |
8.2.3 基于品牌延伸与运营的产业整合模式 |
8.2.4 基于技术创新的产业整合模式 |
8.2.5 基于资本运营的产业整合模式 |
8.2.6 基于合作与共享的网络组织整合模式 |
8.3 民营企业实施产业整合战略的基本思路 |
8.4 本章小结 |
第9章 我国成长性民营企业案例研究 |
9.1 “A 类区域”典型民营企业案例——万向集团(杭州) |
9.1.1 万向集团的创业背景 |
9.1.2 万向集团创业发展历程 |
9.1.3 万向集团创业战略研究 |
9.1.4 万向集团国际创业战略研究 |
9.1.5 结论 |
9.2 “B 类区域”典型民营企业案例——联想集团(北京) |
9.2.1 联想集团企业家要素研究 |
9.2.2 联想集团创业过程研究 |
9.2.3 联想集团创业环境要素研究 |
9.2.4 联想集团创业组织要素研究 |
9.2.5 结论 |
9.3 “C 类区域”典型民营企业案例——红嘴集团(吉林) |
9.3.1 红嘴集团创业背景 |
9.3.2 红嘴集团创业发展历程 |
9.3.3 红嘴集团创业战略研究 |
9.3.4 结论 |
9.4 本章小结 |
第10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10.1 研究结论 |
10.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10.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致谢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摘要 |
ABSTRACT |
(5)中小软件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进展 |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
2 中国中小软件企业现状分析 |
2.1 中国软件企业发展概况及中小软件企业界定 |
2.2 中国中小软件企业特点 |
2.3 中国中小软件企业优势与劣势分析 |
2.3.1 中国中小软件企业的优势分析 |
2.3.2 中国中小软件企业劣势分析 |
2.3.3 中国中小软件企业优势与劣势评价 |
2.4 小结 |
3 中小软件企业实施战略联盟动因分析及理论解释 |
3.1 关于中小软件企业战略联盟 |
3.1.1 战略联盟的定义 |
3.1.2 中小软件企业战略联盟的类型 |
3.1.3 中小软件企业战略联盟的特征 |
3.2 中小软件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的动因分析 |
3.2.1 中小软件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的外部动因分析 |
3.2.2 中小软件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的内部动因分析 |
3.3 中小软件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的理论解释 |
3.3.1 价值链理论对中小软件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的解释 |
3.3.2 网络理论对中小软件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的解释 |
3.3.3 交易费用理论对中小软件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的解释 |
3.3.4 合作竞争/博弈理论对中小软件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的解释 |
3.3.5 战略缺口假说对中小软件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的解释 |
3.4 小结 |
4 战略联盟模式对中小软件企业规模化运作适应分析 |
4.1 企业实现规模化运作模式及对比分析 |
4.2 中小软件企业规模化运作模式选择 |
4.3 小结 |
5 中小软件企业战略联盟运作体系设计 |
5.1 中小软件企业战略联盟运作体系设计准则 |
5.2 中小软件企业战略联盟运作框架 |
5.3 中小软件企业联盟伙伴选择 |
5.3.1 目标分解 |
5.3.2 遴选准则 |
5.3.3 中小软件企业战略联盟伙伴选择优化模型 |
5.3.3.1 初选 |
5.3.3.2 单目标评价 |
5.3.3.3 综合评价优化 |
5.4 中小软件企业战略联盟组织模式设计 |
5.4.1 盟主决策型组织结构模式分析 |
5.4.2 共同决策型组织结构模式分析 |
5.4.3 盟委决策型组织结构模式分析 |
5.5 中小软件企业战略联盟绩效评价 |
5.5.1 中小软件企业战略联盟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
5.5.2 中小软件企业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体系 |
5.5.3 中小软件企业战略联盟绩效模糊评价 |
5.6 小结 |
6 中小软件企业战略联盟成功实施关键因素分析 |
6.1 中小软件企业战略联盟失败原因剖析 |
6.2 中小软件企业战略联盟的利益分配 |
6.2.1 联盟利益分配原则 |
6.2.2 联盟利益分配的博弈分析 |
6.2.2.1 两人利益分配协商问题 |
6.2.2.2 多人利益分配协商问题 |
6.3 中小软件企业战略联盟沟通管理 |
6.3.1 沟通过程 |
6.3.2 联盟沟通系统设计 |
6.4 信任管理 |
6.4.1 关于信任管理 |
6.4.2 信任博弈分析 |
6.4.3 信任与关系性租金 |
6.4.4 信任管理的措施建议 |
6.5 小结 |
7 广西中小软件企业战略联盟实证研究 |
7.1 广西中小软件企业现状分析 |
7.1.1 广西中小软件企业概况及特点 |
7.1.2 广西中小软件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7.2 广西南宁CC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战略联盟组建研究 |
7.2.1 战略联盟组建背景及联盟企业简介 |
7.2.2 R&D战略联盟组建前准备 |
7.2.3 战略联盟组建之伙伴选择 |
7.2.4 组织管理 |
7.3 小结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运用交互式电视技术构建远程教学模型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引言 |
一、 交互式电视技术 |
(一) 交互式电视的概述 |
(二) 交互式电视系统的构成 |
(三) 交互式电视的关键技术 |
(四) 交互式电视技术的应用 |
二、 远程教育系统的实现 |
(一) 远程教育系统的发展历程 |
(二) 远程教育系统的构成与特点 |
(三) 远程教育系统的模式 |
三、 运用交互式电视技术构建远程教学模型 |
(一) 交互式电视技术运用于远程教学的理论依据 |
(二) 运用交互式电视技术构建的远程教学模型 |
四、 结论 |
参考文献 |
(7)战略联盟:中国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部分 对战略联盟的认识 |
一、 战略联盟的含义 |
(一) 战略联盟概念的界定 |
(二) 战略联盟的特征 |
(三) 战略联盟与企业集团、并购的区别 |
二、 战略联盟的形式和内容 |
(一) 以产权为标准划分 |
(二) 以联盟对象为标准划分 |
(三) 以联盟内容为标准划分 |
三、 战略联盟的发展现状与背景 |
(一) 战略联盟的发展现状 |
(二) 战略联盟发展的背景 |
第二部分 战略联盟提升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
一、 减少交易费用,避免组织失灵 |
二、 实现价值链各环节的核心专长互补 |
(一) 通过核心专长互补,获得整合优势 |
(二) 通过各环节的合作,提高整个价值链的运作效率 |
(三) 通过共享价值链环节活动,提升企业竞争力 |
三、 实现联盟各方的资产互补和共享 |
(一) 通过资源与能力的互补提升竞争力 |
(二) 通过知识的交流学习提升竞争力 |
第三部分 中国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及意义 |
一、 跨国公司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
二、 中国企业的竞争力现状 |
(一) 企业规模小而弱 |
(二) 技术创新能力低 |
(三) 国际经营和竞争能力低 |
三、 战略联盟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
(一) 战略联盟有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 |
(二) 战略联盟有助于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 |
(三) 战略联盟有助于企业成功实现多元化经营 |
(四) 战略联盟可有效降低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 |
(五) 战略联盟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 |
(六) 战略联盟有利于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
第四部分 中国企业战略联盟实践 |
一、 我国企业战略联盟的发展 |
(一) 国内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基础 |
(二) 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的基础 |
(三) 战略联盟基础的形成促进企业战略联盟的发展 |
二、 我国企业战略联盟应注童的问题 |
(一) 控制权与资产流失问题 |
(二) 学习问题 |
(三) 管理和沟通问题 |
(四) 信用问题 |
(五) 利益分配问题 |
三、 成功实施战略联盟的建议 |
(一) 明确联盟目标 |
(二) 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 |
(三) 选择适当的联盟形式 |
(四) 做好联盟协议签订工作 |
(五) 建立经常性的沟通渠道 |
(六) 努力提高自身能力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海信与四通、阳光、新浪在京缔结互动电视战略联盟(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技术资本的竞争优势研究 ——以海信集团为例[D]. 杨文博.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3)
- [2]基于创业视角的民营企业成长规律研究[D]. 李虹霖. 吉林大学, 2006(10)
- [3]国际化海信布局[J]. 蒋志敏. 招商周刊, 2004(50)
- [4]段永基:穿行在资本运营圈[J]. 晓阳. 神州, 2004(06)
- [5]中小软件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研究[D]. 吉宏伟. 四川大学, 2003(01)
- [6]运用交互式电视技术构建远程教学模型的探索[D]. 张琳. 东北师范大学, 2003(03)
- [7]战略联盟:中国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战略选择[D]. 林峰. 厦门大学, 2002(02)
- [8]互动电视:宽带应用的新亮点[N]. 赵霞. 计算机世界, 2002
- [9]四通化石?[J]. 王俊秀. 电子商务, 2002(04)
- [10]iTV:彩电市场的新秀[N]. 于之河. 中国电子报,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