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旋切单板质量的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罗新,罗建中,王楚彪,卢万鸿,林彦,邢晓文[1](2021)在《桉树旋切单板用材质量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国内人造板市场处于资源短缺的情况,每年需要大量从国际进口木材。单板是制作人造板的原材料,提升原材料的质量,可以发挥木材最大价值,有效减少对资源总数的需求。桉树作为国内重要的木材原料树种,提升桉木单板的质量对整个行业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研究桉树旋切单板用材质量,从树种层面上,针对不同的遗传材料,探讨影响单板质量的各类因素,为后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并对未来方向进行一定的展望,如进行遗传育种改良、加强抚育管理、提升加工工艺等。
汤书凯[2](2021)在《意杨LVL正交肋梁楼盖受弯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意杨LVL(Poplar Laminated Veneer Lumber,意杨旋切板胶合木,下文中简称意杨LVL)正交肋梁楼盖是由意杨LVL双向正交肋梁和OSB(OrientedStrandBoard,定向结构刨花板,下文中简称OSB)覆面板构成的一种新型木结构楼盖体系。本文主要研究不同肋梁间距、高跨比及OSB板厚对意杨LVL正交肋梁楼盖受弯性能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进行意杨LVL材料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得到了意杨LVL的含水率、密度、抗弯强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Ⅰ型及Ⅱ型断裂韧性等物理力学参数。(2)对意杨LVL与OSB面板钉节点试件进行抗拉试验,研究不同胶层方向、不同OSB板厚度对钉节点抗拉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可以发现,意杨LVL与OSB板组合制成的面板钉节点在两个方向的承载能力和延性一致;当OSB厚度达到15mm及以上时,钉节点的破坏模式主要为钉子被拔出、弯曲,OSB板未见破坏,随着板厚的减小,钉子嵌入深度增加,钉子的抗拉强度增大;最终建立了钉节点荷载—滑移关系,计算出18.3mm厚OSB面板钉节点的失效强度为253MPa,15.1mm厚OSB面板钉节点的失效强度为317MPa。(3)在课题组对肋梁节点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 4个平面尺寸为3600mm×4800mm的意杨LVL正交肋梁楼盖试件。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不同肋梁间距、高跨比及OSB板厚对意杨LVL正交肋梁楼盖受弯性能的影响,探究意杨LVL正交肋梁楼盖破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局部加载下,楼盖试件并未出现任何明显的破坏现象。整体加载下,当试验荷载为2.5kN/m2时,四个楼盖的挠度均小于《木结构设计标准》(GB50005-2017)中规定的挠度允许值。正交肋梁楼盖的抗弯刚度随肋梁间距增大而减小,随肋梁高跨比的增大而增大,随OSB增大而略有增大。其中肋梁高跨的变化对楼盖的整体抗弯刚度影响最大,其次是肋梁间距,OSB板厚影响最小。各试件加载至12kN/m2时,正交肋梁楼盖试件整体受力性能依然较好,挠度变形呈现由楼盖中心处向四周递减的趋势,形如“碗状”。(4)通过ABAQUS软件对意杨LVL正交肋梁楼盖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楼盖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内力分布以及不同肋梁间距、高跨比及OSB板厚对其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的破坏模式、变形情况、肋梁与顶板应力分布状况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对四个试件的受力全过程模拟,发现四个试件分别在加载至 18.2 kN/m2、15.4 kN/m2、26.3 kN/m2、17.8 kN/m2左右时进入破坏阶段。意杨 LVL正交肋梁楼盖的承载力随肋梁高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肋梁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着OSB板厚度的增加而略有提高。(5)采用交叉梁系法、双向板法和拟板法等三种不同的计算理论,对意杨LVL正交肋梁楼盖进行挠度验算,探究适合正交肋梁楼盖挠度计算的设计计算方法。计算结果显示采用拟板法计算时理论值与试验值的平均误差为6.61%;交叉梁系法平均误差为10.99%;而双向板法平均误差为22.77%。基于上述研究可知,意杨LVL正交肋梁楼盖受力性能较好,双向且正交的肋梁设置有利于降低楼盖纵横向的刚度差异,提高其整体性。肋梁高跨比的改变对正交肋梁楼盖的承载力、刚度影响最大,肋梁间距改变次之,而OSB板厚度改变影响最小。研究成果可以为推动新型木结构体系的发展做出贡献。
郭臻[3](2020)在《0.5mm木质单板无卡轴旋切工艺研究及高效能设备研发》文中提出旋切加工是目前圆木加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旋切将经过剥皮与修圆的原木切削成一定厚度的木质单板。本文以无卡轴旋切设备为研究对象,在与某木材加工机械厂合作的基础上,针对原无卡轴旋切设备生产薄板时存在的问题,分析旋切加工工艺与木质单板高效生产流程,建立无卡轴旋切加工工艺因素关联模型和旋切刀的切削速度模型。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分析各种工艺因素对木质单板加工厚度与均匀度的影响权重,优化无卡轴旋切加工工艺,找到0.5mm薄板加工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在此基础上研发高效能无卡轴旋切设备,为大尺寸均质薄板木材加工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根据无卡轴旋切设备生产中存在的木质单板厚度不稳定的现象,结合旋切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对旋切设备内部的工件、刀具装夹机构的原理与作用进行详细分析后,建立了旋切加工中木质单板质量控制方法,并对无卡轴旋切加工中切削力进行建模。(2)通过对旋切加工工艺与木质单板生产流程的分析,找到影响木质单板厚度的不同工艺因素,分析旋切运动的特殊性,建立无卡轴旋切加工工艺因素关联模型和旋切刀的进给速度模型,分析工艺因素的变化在旋切过程中对木质单板厚度与均与度的影响机理。(3)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分析不同工艺因素对木质单板加工厚度与均匀度的影响权重,根据正交试验的结果与前述理论分析结论进行对比,找到0.5mm薄板加工最佳工艺参数组合,进一步优化无卡轴旋切加工工艺。(4)根据无卡轴旋切加工工艺要求,结合全自动、高效率以及低成本的生产理念,在机械本体结构优化设计、电控系统搭建与运动控制程序开发的基础上研发高效能无卡轴旋切设备,为大尺寸均质薄板木材高效加工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本文重点对无卡轴旋切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并对动态因素对极薄木质单板加工质量的影响进行建模,优化旋切加工工艺过程,研发高性能旋切设备,为木业加工技术进步提供一定支持。
喻晓来[4](2019)在《意杨旋切板胶合木轻型桁架屋盖受力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意杨旋切板胶合木(Poplar Laminated Veneer Lumber,简称意杨LVL)是一种可靠性高、变异性小的工程材料,它由资源丰富的速生意杨重组而成,有良好的建筑工程应用前景。然而,我国对意杨LVL及其应用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扩展意杨LVL在我国木结构建筑中的应用范围为目标,对意杨LVL的物理力学性能及意杨LVL轻型桁架组成的屋盖结构受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探讨了桁架间距和桁架坡度对结构性能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开展了意杨LVL试件的各方向受压、受弯、受剪和受拉试验,分别分析了其破坏形态,试验得到了意杨LVL的抗弯强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材料参数,揭示材料的本构关系,为后续有限元分析计算模型提供参数选取的依据。(2)进行了意杨LVL规格材与OSB板钉节点的试验研究,开展了两类各20个(一类为荷载平行胶层方向,另一类为荷载垂直胶层方向)试件的单向拉伸荷载试验。通过试验发现意杨LVL规格材握钉力高,其与OSB板钉节点具有较好的连接性能,在常用的Foschi模型基础上,建立出了适用于意杨LVL规格材两个方向钉节点的计算式。(3)对4组不同桁架间距、桁架坡度的意杨LVL轻型桁架屋盖进行静力加载试验,探究了意杨LVL轻型桁架屋盖的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对意杨LVL轻型桁架屋盖的受力全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其极限承载力、各工况下荷载分配机制、荷载-位移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屋盖结构体系内单构件的桁架破坏模式均为脆性破坏,但结构体系通过荷载重分配的方式使得屋盖中未破坏的桁架仍具备一定的受载冗余度;不同于现有规范根据从属面积原则设计受载桁架,屋盖结构体系中会出现直接受载桁架上约有16%~46%的荷载传递给平行布置的其他桁架,受载桁架在设计时可以考虑此荷载分配作用;各意杨LVL轻型桁架屋盖位移变化小,整体刚度大,竖向受力性能良好。(4)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适用于意杨LVL规格材与OSB板钉节点连接特性数值计算模型,并确定了屋盖结构系统效应系数计算方法、荷载分配计算方法和单构件破坏模式下的极限承载力计算。(5)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4组意杨LVL轻型桁架屋盖建立了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屋盖结构体系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荷载分配的模拟结果也与试验结果大体吻合。从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为采用意杨LVL规格材制备的轻型桁架屋盖的结构性能研究提出了一种分析方法。
丁佩蓉[5](2018)在《意杨旋切板胶合木箱型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提出2016年,国务院在相关文件中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为我国现代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和新机遇。木结构建筑是我国古代的主要建筑结构形式,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古代木结构以原木为主要结构材料,但是近代中国森林资源匮乏,大直径原木供不应求;在木材紧缺的情况下,工程木的研发为木结构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解决之道。LVL是一种利用小径级原木胶合而成的工程木,具有强度高,变异性小,材料利用率高,绿色环保等优点。箱型梁截面是一种受力性能良好的截面形式,既可以提供较高强度又能够减轻构件自重。本文将意杨LVL材料与箱型梁截面相结合,设计了八组意杨LVL箱型梁和一组LVL实心梁,并通过试验对其进行相关性能研究。首先进行了 LVL材料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试验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测定了本批次试件的含水率、密度、顺纹抗拉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及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LVL顺纹受拉破坏形态为脆性破坏;LVL顺纹受压破坏呈现出一定的延性;LVL受弯破坏形态为脆性破坏,胶层水平方向试件的破坏形态有三种:梁受拉区单板被拉断、胶层之间开裂和胶层滑移错层,胶层竖直方向的试件破坏形态为下部纤维拉断破坏;其次进行了 LVL箱型梁受弯性能试验。得出了 LVL箱型梁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极限挠度、抗弯刚度等,并绘制了各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不同参数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对比图、不同参数试件的荷载应变曲线对比图,分析了不同参数变化对LVL箱型梁受弯性能造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LVL箱型梁受弯破坏属于脆性破坏,破坏形态主要有三种:箱型梁底部受拉区被拉断破坏、箱型梁腹板翼缘处错层破坏、箱型梁腹板与翼缘被拉断破坏;翼缘厚度过大会导致胶接面连接问题,翼缘厚度过小会导致腹板破坏;然后通过力学分析方法,对箱型梁抗弯性能试验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探讨各因素对箱型梁承载力的影响,推算箱型梁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挠度以及极限承载能力的计算公式,建立箱型梁设计理论;最后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LVL箱型梁三维模型,分析其在受弯状态下的应力及变形情况,并绘制了荷载位移曲线对比图,发现模拟值与试验值拟合度较高。研究表明,意杨LVL箱型梁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是一种适用于新时代木建构建筑的受力构件。研究成果为LVL箱型梁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邓腊云,陈泽君,王勇,范友华[6](2016)在《桤木旋切单板以及用于制造细木工板的工艺研究》文中提出通过设置不同的旋切厚度对不同树龄的桤木原木进行单板旋切试验,分析单板厚度和背面裂隙率,探讨桤木单板旋切的适应性和制造细木工板的工艺,并采用正交法优选最佳制造细木工板的热压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杉木板芯厚度为12 mm、桤木单板厚度为2.8 mm时,热压温度为125℃、热压压力为1.3 MPa、热压时间为8 min、施胶量为220 g/m2时,横向静曲强度最大。
任世奇,陈健波,邓紫宇,郭东强,刘媛,黄明军,蒙江拢,肖文发,项东云[7](2015)在《修枝对尾巨桉生长动态及单板质量的影响》文中指出以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未修枝、轻度修枝、中度修枝和重度修枝4种修枝强度,采用裂区设计连续2年度实施人工修枝,研究修枝对尾巨桉生长动态和单板质量等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林龄尾巨桉生长量受修枝强度的影响更大;随着林龄的增加,胸径生长将在生物量就近分配原则下受到影响,但修枝对树高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主要与修枝后林冠的高度以及叶片净光合速率有关;经2011和2012年连续实施2次人工修枝后,4种修枝强度的2013年双月连续单株材积、2013年定期单株材积基本一致;重度修枝能增加单板单位面积活节和降低单板单位面积死节,提高单板质量等级;重度修枝是综合尾巨桉生长量和单板质量等级前提下的定向培育无节材的最适宜修枝强度。
刘元强[8](2014)在《浅谈胶合板生产的历程、常规制作工艺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从胶合板的萌芽、发展、崛起几个方面对胶合板进行了全面的概述,并详细介绍了胶合板的制作工艺以及发展趋势。希望使读者对胶合板有全新的认识。
孙锋[9](2013)在《桉木单板干燥及能量利用的研究》文中指出单板干燥质量直接影响胶合板的加工质量,单板干燥工序是胶合板生产过程中能耗比例最高的环节。本研究以应用最广泛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grandis)以及为胶合板生产进行定向培育、具有应用潜力的柳叶桉(E. saligna)、巨桉(E. grandis)、大花序桉(E. cloeziana)、邓恩桉(E. dunnii)和粗皮桉(E. pellita)6个树种桉木单板(单板幅面尺寸1270×640mm)为研究对象,以实际胶合板生产线中的BG1333型喷气辊筒简式单板干燥机为主要干燥设备,系统研究了桉木单板的干燥质量、干燥工艺、单板干燥机的能量利用情况,并对单板干燥机能量利用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树种和厚度对桉木单板干燥质量的影响树种的影响:经过单板干燥设备干燥后,单板的终含水率差异较初含水率差异减小,厚度为2.3mm的五种桉木单板的含水率均匀性排序:大花序桉>粗皮桉>尾巨桉>柳叶桉>巨桉;在干燥缺陷方面,厚度为2.3mm的六种桉木单板的开裂增加数量基本一致,在69条/块单板范围内,但相应的开裂延长和翘曲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单板厚度的影响:经过设备干燥后,尾巨桉的三种典型厚度单板的含水率均匀性排序:2.0mm>2.3mm>1.7mm;在干燥缺陷方面,尾巨桉的三种不同厚度单板的开裂增加数量差异较大,厚度为1.7mm的单板开裂增加数量最多,是厚度为2.0mm和2.3mm的2.3倍,相应的开裂延长与翘曲增加的大小顺序均为:2.0mm>1.7mm>2.3mm。(2)三种单板干燥方法的对比分析在单板干燥质量方面:采用设备干燥、气干以及气干-设备联合干燥三种干燥方法进行干燥时,树种(尾巨桉、柳叶桉)和单板厚度(1.7mm、2.0mm、2.3mm)对干燥后单板质量影响的差异性不显着。但是气干方式对气干产生的翘曲变形有较大影响,卧式气干产生的翘曲变形较立式气干大,气干方式对开裂以及孔洞增加数都无明显影响;卧式气干-设备联合干燥时,采用上-上的单板叠加方式,干燥翘曲变形最小。在单板干燥速率方面:卧式气干的速度较立式气干要快。卧式气干时,单板内不同位置干燥速率的顺序为中间<两端;立式气干时,单板内不同位置干燥速率的顺序为上侧>中间>下侧。单板厚度(1.7mm、2.0mm、2.3mm)对卧式气干速度的影响不明显,对立式气干速度影响明显。夏季时,卧式气干和立式气干的干燥效率分别是3和146张单板/(天·m2);冬季时,卧式气干和立式气干的干燥效率分别是1和15张单板/(天·m2)。在单板干燥能耗方面:气干-设备联合干燥较无气干预干的单纯设备干燥的能耗降低50%左右。(3)单板干燥的能量利用设备干燥中排气的热能占总输入热能的60%左右,排出湿空气的温度较高,是潜在的节能关键环节。泄漏的热能占总输入热能的22.9%,单板干燥热效率为61.9%,单板干燥比能耗为2.4×103MJ/m3;设备 效率、设备热力学完善度、内部 损和单板比 耗分别为55.2%、73.7%、26.3%、2.3MJ/m3。(4)单板干燥机的能量优化利用对单板干燥机导热油供油管路由原来的并联连接变换为串联连接后的方案进行了能量利用分析:采用串联方式(补充热油和不补充热油)进行能量梯级利用后,对单板干燥机整个系统的热效率和单板比能耗没有影响;但是降低了系统的总输入 (0.05×103MJ/h和0.07×103MJ/h)、内部 损率(0.38%和0.53%)和单板比 耗(0.01×103MJ/m3和0.02×103MJ/m3),提高了设备 效率(0.28%和0.40%)、设备热力学完善度(0.38%和0.53%);但采用不补充热油的串联方式更为合理有效。1)补充热油的串联结构方案:管道内横截面总流量由131417kg/h变为95576kg/h,出口油温由190℃变为179℃。2)不补充热油的串联结构方案:管道内横截面总流量由131417kg/h变为85536kg/h,出口油温由190℃变为175℃。
吕柳[10](2012)在《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演化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胶合板是高效利用木材和改善木材性能的主要人造板产品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胶合板产品的需求大幅上升,胶合板的生产和贸易活动也飞速增长。作为世界第一胶合板生产和出口大国,中国的胶合板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批胶合板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以临沂为中心的山东产业集群,以邳州为中心的江苏苏北产业集群,以嘉善为中心的浙江产业集群,以邢台、文安为中心的河北产业集群等成为我国胶合板生产的主流形式,在我国胶合板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形成历史、资源禀赋、发展环境以及产业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各个胶合板产业集群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集群优势和演化趋势。因此,加大对胶合板产业集群的运行机制、演化机理以及竞争力差异等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于把握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明确集群演化升级过程中面临的关键制约因素,推动我国胶合板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胶合板生产工艺学的视角,结合多年的调查研究资料和成果,运用系统分析、GEME、DEA等管理学研究方法,借助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相关理论,对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形成机制、演化机理、集群模式及其竞争力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胶合板产业集群的两端不稳定理论和实现集群模式竞争力提升的有效路径。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论文对世界胶合板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分析,基于产业规模和原料供应的视角,对中国胶合板产业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合理划分,并从胶合板产品类别、生产和进出口状况等多个方面对中国胶合板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其次,论文对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内涵、结构与特征,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形成与运行机制,以及胶合板产业集群的两端不稳定演化及其条件机理和原因进行了理论探讨,以期为我国胶合板产业的演化升级和集群竞争力提升提供理论指导。接着,论文结合对中国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和产业区位熵的调查、核算,识别出山东临沂、江苏邳州、浙江嘉善、河北文安和广西贵港五大胶合板产业集群,并从不同视角对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模式进行分类、总结,在此基础上对相关产业集群模式的发展概况、特征导向和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再者,论文基于改进的GEME(Groundings-Enterprises-Markets-Environment)模型,构建了胶合板产业集群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对我国五大胶合板产业集群间的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实证评价与分析,并以邳州产业集群为例,进一步运用DEA(Data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对其行业间的产业规模和技术相对效率等相对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论文根据GEME框架,结合前述分析和评价结果,从基础因素、企业因素、市场因素和环境因素四个方面,提出实现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演化路径和具体措施。
二、影响旋切单板质量的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旋切单板质量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桉树旋切单板用材质量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单板质量影响因素 |
1.1 缺陷因子的影响 |
1.1.1 单板缺陷因子 |
1.1.2 缺陷因子改善 |
1.2 加工过程的影响 |
2 单板产量和质量 |
3 展望 |
3.1 选育优良品种,改善单板缺陷 |
3.2 增强抚育管理,提高单板质量 |
3.3 优化加工工艺,革新装备技术 |
(2)意杨LVL正交肋梁楼盖受弯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木结构发展历史 |
1.1.2 旋切板胶合木简介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LVL材料基本性能研究现状 |
1.3.2 竹木材料断裂韧性研究 |
1.3.3 楼盖构件研究现状 |
1.3.4 面板钉连接研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意杨LVL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与楼面板钉节点试验 |
2.1 引言 |
2.2 意杨LVL物理性能研究 |
2.2.1 意杨LVL含水率及密度测定 |
2.2.2 意杨LVL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测定 |
2.2.3 意杨LVL抗压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测定 |
2.2.4 意杨LVL抗拉强度测定 |
2.2.5 意杨LVL断裂韧性 |
2.3 楼面板—肋梁钉节点试验 |
2.3.1 试验设计 |
2.3.2 试验过程 |
2.3.3 试验现象及试验结果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意杨LVL正交肋梁楼盖受弯性能试验 |
3.1 引言 |
3.2 试验内容 |
3.2.1 试件设计 |
3.2.2 试件加工 |
3.2.3 量测内容及量测设备 |
3.2.4 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 |
3.3 试验现象 |
3.3.1 局部加载试验现象 |
3.3.2 整体加载试验现象 |
3.3.3 试验现象分析 |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4.1 荷载位移曲线 |
3.4.2 荷载应变曲线 |
3.4.3 楼盖纵横向刚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意杨LVL正交肋梁楼盖有限元分析 |
4.1 引言 |
4.2 有限元模拟概述 |
4.2.1 模型部件的建立与装配 |
4.2.2 材料属性设置 |
4.2.3 设置分析步 |
4.2.4 设置相互作用 |
4.2.5 施加荷载及设置边界条件 |
4.2.6 网格划分 |
4.3 有限元后处理分析 |
4.3.1 试件LG1模拟结果分析 |
4.3.2 试件LG2模拟结果分析 |
4.3.3 试件LG3模拟结果分析 |
4.3.4 试件LG4模拟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意杨LVL正交肋梁楼盖受力理论分析 |
5.1 引言 |
5.2 意杨LVL正交肋梁楼盖计算方法 |
5.2.1 交叉梁系法 |
5.2.2 双向板法 |
5.2.3 拟板法 |
5.3 理论值与试验值对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0.5mm木质单板无卡轴旋切工艺研究及高效能设备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旋切设备发展现状简述 |
1.2.2 无卡轴旋切工艺研究现状简述 |
1.3 论文结构及章节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无卡轴旋切装夹工艺影响分析 |
2.1 无卡轴旋切设备机械结构分析 |
2.1.1 工件装夹机构 |
2.1.2 刀具装夹机构 |
2.2 无卡轴旋切设备安装工艺影响分析 |
2.2.1 压尺辊的安装工艺 |
2.2.2 旋切刀的尺寸与安装 |
2.3 切削力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无卡轴旋切加工工艺因素关联模型 |
3.1 各旋切角动态变化模型确立 |
3.1.1 旋切运动轨迹的确定 |
3.1.2 旋切刀相对位置的确定 |
3.2 切削力模型的建立 |
3.2.1 旋切过程简化分析 |
3.2.2 切削力变化研究 |
3.3 旋切刀切削速度模型的建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无卡轴旋切工艺正交试验分析 |
4.1 试验原理 |
4.1.1 试验方法介绍 |
4.1.2 变量选择 |
4.2 试验方案的确立 |
4.2.1 试验设备选择 |
4.2.2 切削角改变方法 |
4.3 试验过程与记录结果 |
4.3.1 正交试验进行 |
4.3.2 试验结果记录 |
4.4 试验结果分析 |
4.4.1 极差分析 |
4.4.2 方差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效能无卡轴旋切设备研发 |
5.1 机械本体设计 |
5.1.1 工件装夹机构的设计 |
5.1.2 刀具装夹机构的设计 |
5.1.3 刀缝间隙调节装置的应用 |
5.1.4 驱传动系统的建立 |
5.2 电控系统搭建 |
5.2.1 电气元件的选用 |
5.2.2 传感系统的选用 |
5.2.3 电路设计与控制柜的安装 |
5.3 运动控制程序设计 |
5.3.1 运动流程的明确 |
5.3.2 控制程序的设计 |
5.3.3 控制面板的选用及程序的导入 |
5.3.4 实际生产验证高效能无卡轴旋切设备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论文总结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意杨旋切板胶合木轻型桁架屋盖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轻型木桁架的用材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LVL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
1.3.2 面板钉连接研究 |
1.3.3 轻型木桁架及体系研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3 研究意义 |
1.4.4 技术路线 |
第2章 意杨LVL物理力学性能与屋面板钉节点试验 |
2.1 引言 |
2.2 意杨LVL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
2.2.1 含水率和密度测定 |
2.2.2 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测定 |
2.2.3 抗压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测定 |
2.2.4 抗拉强度测定 |
2.3 屋面板钉节点试验 |
2.3.1 试验设计 |
2.3.2 试验过程 |
2.3.3 试验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意杨LVL轻型桁架屋盖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
3.1 引言 |
3.2 意杨LVL轻型桁架屋盖静力试验 |
3.2.1 基本假定 |
3.2.2 试验目的 |
3.2.3 试件介绍 |
3.2.4 试验方案 |
3.2.5 测量方案 |
3.2.6 加载方案 |
3.3 试验结果 |
3.3.1 试验现象 |
3.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意杨LVL轻型桁架屋盖理论分析 |
4.1 引言 |
4.2 屋面板与上弦杆连接特性 |
4.3 系统效应 |
4.3.1 系统效应系数计算 |
4.3.2 荷载分配计算 |
4.4 意杨LVL轻型桁架屋盖承载力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意杨LvL轻型桁架屋盖有限元分析 |
5.1 引言 |
5.2 有限元模型概述 |
5.2.1 模型建立 |
5.2.2 材料参数设置 |
5.2.3 边界条件和分析步设置 |
5.2.4 定义相互作用 |
5.2.5 网格划分 |
5.3 有限元计算结果 |
5.3.1 荷载分配 |
5.3.2 荷载-位移曲线 |
5.3.3 有限元分析应力云图 |
5.3.4 屋面板厚度对结构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目录 |
(5)意杨旋切板胶合木箱型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意杨旋切板胶合木简介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LVL物理性能研究 |
1.3.2 LVL实木梁受力性能研究 |
1.3.3 木质箱型梁、工字梁受力性能研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4.4 研究意义 |
第2章 LVL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
2.1 引言 |
2.2 LVL含水率、密度测定 |
2.3 LVL顺纹抗拉强度测定 |
2.4 LVL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测定 |
2.5 LVL顺纹抗压强度、横纹抗压强度测定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LVL箱型梁受弯性能试验 |
3.1 引言 |
3.2 箱型梁弯曲试验 |
3.2.1 试件设计 |
3.2.2 试件加工 |
3.2.3 试验仪器 |
3.2.4 试验方案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3.1 试验现象 |
3.3.2 试验主要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LVL箱型梁理论计算分析 |
4.1 引言 |
4.2 木材构造、性能介绍 |
4.3 LVL胶合方向对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
4.4 抗弯弹性模量计算 |
4.5 抗弯强度计算 |
4.6 挠度计算 |
4.7 极限承载力计算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ABAQUS有限元模拟分析 |
5.1 引言 |
5.2 意杨LVL箱型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5.2.1 部件建立 |
5.2.2 材料属性定义 |
5.2.3 定义装配件 |
5.2.4 设置分析步 |
5.2.5 定义相互作用 |
5.2.6 定义荷载和边界条件 |
5.2.7 网格划分 |
5.2.8 提交作业 |
5.3 ABAQUS有限元模拟结果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目录 |
(6)桤木旋切单板以及用于制造细木工板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1.3.1 桤木旋切方法 |
1.3.2 桤木单板制造细木工板方法 |
1.3.3 桤木旋切单板测试方法 |
1.3.4 桤木单板旋切单因素试验 |
1.3.5 桤木单板热压正交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桤木木材树龄对单板裂隙率的影响 |
2.2 单板旋切厚度对单板裂隙率的影响 |
2.3 桤木单板热压正交试验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7)修枝对尾巨桉生长动态及单板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试验地概况 |
1.2试验材料 |
1.3试验设计 |
1.4试验方法 |
1.4.1生长量测定 |
1.4.2单板旋切及其质量等级划分 |
1.5数据分析与制图 |
2结果与分析 |
2.1不同修枝强度尾巨桉月生长特征 |
2.2不同修枝强度尾巨桉的双月连续和定期生长特征 |
2.3不同修枝强度的单板质量等级差异 |
3结论与讨论 |
(9)桉木单板干燥及能量利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不足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存在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方式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桉木单板干燥质量的研究 |
2.1 单板含水率的测量 |
2.1.1 材料和方法 |
2.1.2 结果与分析 |
2.1.3 小结 |
2.2 单板干燥质量的影响因素 |
2.2.1 材料和方法 |
2.2.2 结果与分析 |
2.2.3 小结 |
第三章 桉木单板干燥工艺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备 |
3.1.3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设备干燥 |
3.2.2 气干 |
3.2.3 联合干燥 |
3.3 小结 |
第四章 单板干燥能量利用分析与评价 |
4.1 在能量优化中的作用 |
4.2 设备与参数 |
4.3 能量分析方法 |
4.3.1 热平衡分析方法 |
4.3.2 平衡分析方法 |
4.4 能量计算方法 |
4.4.1 热能计算方法 |
4.4.2 计算方法 |
4.4.3 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 |
4.5 能量利用评价指标 |
4.5.1 热能评价指标 |
4.5.2 评价指标 |
4.6 单板干燥能量利用分析及评价 |
4.6.1 热能利用分析及评价 |
4.6.2 分析及评价 |
4.7 小结 |
第五章 单板干燥机的能量优化利用 |
5.1 BG1333 型单板干燥机热油管道系统存在的问题 |
5.2 BG1333 型单板干燥机热油管道系统的优化 |
5.3 能量梯级利用前后的热、分析及评价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1.1 树种和厚度对速生桉木单板干燥质量的影响 |
6.1.2 三种单板干燥方法的评价与分析 |
6.1.3 单板干燥的热、分析与评价 |
6.1.4 热油管道并联与串联方式的热、评价与对比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致谢 |
详细中文摘要 |
(10)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演化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的来源与背景 |
1.1.2 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关于胶合板产业集群的研究 |
1.2.2 国内关于胶合板产业集群的研究 |
1.2.3 总结与动态分析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线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线路 |
第2章 国内外胶合板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
2.1 世界胶合板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2.1.1 世界胶合板的发展历程 |
2.1.2 世界胶合板的生产现状 |
2.1.3 世界胶合板的贸易现状 |
2.1.4 世界胶合板的消费现状 |
2.2 我国胶合板产业的发展历程 |
2.2.1 基于产业规模视角的阶段划分 |
2.2.2 基于原料供应视角的阶段划分 |
2.3 我国胶合板产业的发展现状 |
2.3.1 我国胶合板产品的类别划分 |
2.3.2 我国胶合板的生产现状 |
2.3.3 我国胶合板的进出口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的演化机理分析 |
3.1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内涵、结构与特征 |
3.1.1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内涵界定 |
3.1.2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系统结构 |
3.1.3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特征界定 |
3.2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形成与运行机制 |
3.2.1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
3.2.2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运作机制 |
3.3 胶合板产业集群演化的两端不稳定特性及其条件 |
3.3.1 胶合板产业集群演化的两端不稳定现象 |
3.3.2 胶合板产业集群两端不稳定特性的演化条件 |
3.4 胶合板产业集群演化的两端不稳定特性的原因分析 |
3.4.1 胶合板生产原料不足 |
3.4.2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
3.4.3 产品结构单一、质量不高 |
3.4.4 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 |
3.4.5 受市场变化因素的制约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分类与总结 |
4.1 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的识别 |
4.1.1 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形成 |
4.1.2 基于区位熵的胶合板产业集群识别 |
4.2 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模式的分类 |
4.2.1 一般产业集群模式的分类 |
4.2.2 胶合板产业集群模式分类 |
4.3 基于演化格局的胶合板产业集群模式总结 |
4.3.1 山东临沂模式 |
4.3.2 江苏邳州模式 |
4.3.3 浙江嘉善模式 |
4.3.4 河北文安模式 |
4.3.5 广西贵港模式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模式的竞争力评价 |
5.1 基于 GEME 模型的五大集群模式的行业内竞争力评价 |
5.1.1 胶合板产业集群 GEME 评价模型构建 |
5.1.2 胶合板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5.1.3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实证评价与分析 |
5.2 基于 DEA 模型的邳州集群模式的跨行业竞争力评价 |
5.2.1 CCR、BCC 评价模型原理 |
5.2.2 胶合板行业技术与规模效率评价 |
5.2.3 胶合板行业技术进步效率评价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 GEME 模型的胶合板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路径 |
6.1 基于基础因素的竞争力提升路径 |
6.1.1 拓展木材原料的供应渠道和方式 |
6.1.2 提升装备水平,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
6.1.3 充分发挥行业中介的作用 |
6.2 基于企业因素的竞争力提升路径 |
6.2.1 优化胶合板企业的规模结构 |
6.2.2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
6.2.3 提升集群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
6.3 基于市场因素的竞争力提升路径 |
6.3.1 注重胶合板产业的市场研究 |
6.3.2 制定合适的出口市场策略 |
6.3.3 打造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 |
6.4 基于环境因素的竞争力提升路径 |
6.4.1 加大政府的产业扶持力度 |
6.4.2 打造低碳环保的绿色消费文化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7.1 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7.2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7.3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完成的科研课题 |
详细摘要 |
四、影响旋切单板质量的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桉树旋切单板用材质量研究现状[J]. 刘罗新,罗建中,王楚彪,卢万鸿,林彦,邢晓文. 桉树科技, 2021(03)
- [2]意杨LVL正交肋梁楼盖受弯性能研究[D]. 汤书凯. 扬州大学, 2021(08)
- [3]0.5mm木质单板无卡轴旋切工艺研究及高效能设备研发[D]. 郭臻.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4]意杨旋切板胶合木轻型桁架屋盖受力性能研究[D]. 喻晓来. 扬州大学, 2019(02)
- [5]意杨旋切板胶合木箱型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D]. 丁佩蓉. 扬州大学, 2018(01)
- [6]桤木旋切单板以及用于制造细木工板的工艺研究[J]. 邓腊云,陈泽君,王勇,范友华. 湖南林业科技, 2016(05)
- [7]修枝对尾巨桉生长动态及单板质量的影响[J]. 任世奇,陈健波,邓紫宇,郭东强,刘媛,黄明军,蒙江拢,肖文发,项东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03)
- [8]浅谈胶合板生产的历程、常规制作工艺及发展趋势[A]. 刘元强. 2014首届全国绿色建材与德国被动房技术交流大会暨展示会会刊, 2014(总第188期)
- [9]桉木单板干燥及能量利用的研究[D]. 孙锋.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04)
- [10]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演化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D]. 吕柳. 南京林业大学,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