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软骨肉瘤1例

上颌软骨肉瘤1例

一、上颌骨软骨肉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杨慧枝[1](2021)在《61例颌骨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颌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疾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初诊并经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证实的颌骨恶性肿瘤病例共61例。根据组织来源的不同,将全组病例分为牙源性肿瘤(odontogenic tumors,OT)组和非牙源性肿瘤(Non-odontogenic tumors,NOT)组,对收集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中,男女比1.2:1,年龄1岁-84岁,中位年龄58岁。OT组患者发病年龄晚于(62.2±11.4岁)NOT组(48.3±18.7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共计16种,OT组发病率最高者为骨内原发性癌(50.82%),NOT组中最常见者为腺样囊性癌(8.20%)。肿瘤多数位于下颌骨,尤好发于下颌后牙区,上、下颌骨之比为1:2.6。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局部肿胀伴或不伴疼痛。CT影像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88.52%),病灶内可见斑片状、斑点状或线样钙化影;少数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11.48%),可见磨玻璃样改变或放射状骨性致密影。肿瘤边界多不清晰,密度多不均匀,平均肿瘤最大直径为3.83±1.80 cm,显示皮质骨破坏者34例。61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区切缘均为阴性,14例患者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23例患者接受放化疗。放疗采用三维适型调强放疗,平均剂量为54Gy。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20年6月,中位生存期50个月,2年生存率为70.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和皮质骨破坏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接受手术+放化疗综合治疗患者的生存率高于仅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皮质骨破坏的患者死亡风险约为皮质骨完整患者的6.45倍,采用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死亡风险是综合治疗患者的2.73倍。随访到的61例患者,14例局部复发,7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颈部淋巴结和肺,29例存活且继续随访中,32例死亡。结论:颌骨恶性肿瘤种类繁杂且临床罕见,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常见于下颌后牙区,病理类型以骨内原发性癌多见。年龄为牙源性肿瘤和非牙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肿瘤突破皮质骨及患者年龄较大,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采取手术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刘轶芳[2](2020)在《245例颌骨良恶性肿瘤的CT影像学特征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对颌骨良恶性肿瘤的评价和鉴别诊断价值,及其对原发颌骨骨肉瘤的诊断价值。研究人群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并行术前CT检查、且经病理学证实的颌骨肿瘤患者共245例,其中男性146例、女性99例。良性肿瘤组101例、恶性肿瘤组204例,其中恶性组中又包括颌骨原发性骨肉瘤患者60例。对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患者性别、年龄)及CT影像资料(病灶部位、大小、形态、病灶密度、强化程度、骨皮质破坏、瘤骨、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研究结果研究纳入的245例颌骨肿瘤患者中,恶性组患者平均年龄显着大于良性组患者(P<0.01)。发生于上下颌骨的例数相当(上颌骨124例,下颌骨120例,同时发生于上下颌骨1例)。颌骨良性肿瘤病理类型共11种,成釉细胞瘤最多见,颌骨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共19种,骨肉瘤最多见。恶性组肿瘤大于良性组(P<0.01),恶性组肿瘤平扫CT值高于良性组(P<0.01)。病灶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晰、周围组织受累等影像表现更常见于恶性肿瘤。良恶性肿瘤均可见骨质破坏。恶性组颈部淋巴结转移23例。在60例原发性颌骨骨肉瘤病例中,包括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17~75岁,平均41.68±15.12岁。发病部位上下颌骨相当(上颌骨29例;下颌骨31例)。增强后病灶强化明显(平均CT值增加47.18±19.13Hu),伴有瘤骨形成44例、骨皮质破坏52例、骨膜反应49例、周围软组织肿块53例。本组病例中有淋巴结转移12例,有淋巴结转移的骨肉瘤病灶的CT值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研究结论CT对于颌骨良恶性肿瘤的具有良好的形态学评价价值。颌骨恶性肿瘤在CT影像上可有病灶更大、密度更高、相对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晰、周围组织更易受累等表现,可区别于颌骨良性肿瘤。颌骨原发性骨肉瘤主要CT影像表现以瘤骨形成为特征,并普遍具有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等表现。螺旋CT对于原发性颌骨骨肉瘤具有良好的诊断能力。

左赋兴,刘昂斯,胡珂,孔建新,李学记,冯铭,万经海[3](2020)在《斜坡恶性肿瘤个体化外科治疗》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由于斜坡位置的特殊性(被诸多解剖结构阻挡),加之斜坡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复杂多样,使其手术难度和风险明显增加。为了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手术安全性,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拟对斜坡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入路适应证,以及个体化、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总结,以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 2007年7月至2018年12月共确诊56例斜坡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以顽固性头痛和渐进性脑神经麻痹为主。经多学科综合评估,共45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分别经鼻(15例占33.33%)、经口腭联合口鼻(7例占15.56%)、Derome(8例占17.78%)、上颌骨掀翻(9例占20%)和经颞下(6例占13.33%)入路;11例行组织活检术;病理类型以脊索瘤(28例占50%)为主;达全切除者占46.67%(21/45例)、次全切除37.78%(17/45例)、部分切除15.56%(7/45例);共2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神经功能障碍(13例次占23.21%)、脑脊液鼻漏(14例次占25%)、颅内感染(8例次占14.29%)、肺部感染(2例次占3.57%)、术区出血(2例次占3.57%)、精神症状(1例次占1.79%)等;围手术期分别接受适形调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同步放化疗。平均随访59.90个月,其中8例(14.29%)失访、16例(28.57%)疾病无进展、13例(23.21%)疾病进展、19例(33.93%)死亡。结论斜坡恶性肿瘤发生率较高,可根据适应证选择组织活检术或根治性肿瘤切除术。术前多学科综合评估是明确手术目的、选择个体化手术入路不可或缺的模式;术后积极开展规范化综合治疗,对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改善预后大有裨益。

左赋兴,刘昂斯,胡珂,孔建新,李学记,冯铭,万经海[4](2020)在《颅底骨源性肿瘤诊断与外科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颅底骨源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手术切除及综合治疗相关经验。方法与结果2006年9月至2018年3月共对76例颅底骨源性肿瘤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入路包括经鼻、经口腭、上颌骨掀翻、耳后颅颈联合、Derome、额颞和耳前-颞下窝入路;神经内镜手术者24例、经颅显微镜手术者52例。肿瘤全切除者38例、次全切除22例、部分切除14例、经活检确诊2例。组织病理类型分别为脊索瘤(28例)、骨肉瘤(19例)、软骨肉瘤(1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8例)、骨巨细胞瘤(5例)、骨母细胞瘤(3例)、骨软骨瘤(1例)和软骨黏液样纤维瘤(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神经功能障碍(19例次)、偏瘫(3例次)、脑脊液鼻漏(12例次)、颅内感染(8例次)、肺部感染(4例次)和切口愈合不良(4例次)。术后随访20~158个月,11例失访、死亡21例、肿瘤无进展生存34例、肿瘤进展带瘤生存10例。结论虽然颅底骨源性肿瘤发病率较低,但生物学特性以恶性者居多。因此,术前需根据患者症状与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以提高定性诊断之准确率并明确手术目的,从而达到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最大程度切除病灶之目的,同时术后辅以规范化综合治疗,有望提高肿瘤治愈率。

李万鹏,卢涵宇,王欢,张焕康,刘全,孙希才,胡俐,王德辉[5](2020)在《鼻腔鼻窦软骨肉瘤47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软骨肉瘤的治疗方法、病理亚型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1994年1月至2018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诊治的鼻腔鼻窦软骨肉瘤患者47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8例,年龄7个月至71岁,中位年龄38岁。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肿瘤侵犯部位、治疗方法、病理亚型、复发及预后情况进行收集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 Rank分析预后相关因素,采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除1例患者行肿瘤活检术后放弃治疗,其他46例患者均接受了根治性的手术切除,包括31例鼻内镜切除术和15例鼻外入路切除术。根据术后病理结果,39例诊断为常规髓内软骨肉瘤(其中Ⅰ级24例,Ⅱ级15例),6例诊断为间叶性软骨肉瘤,2例诊断为黏液软骨肉瘤。在术后平均56.1个月(17~156个月)的随访时间中,5例患者失访(包含活检术后放弃治疗的1例患者),23例患者出现复发(54.8%,23/42),复发患者中9例行二次手术;5例死亡,37例生存,其中无瘤生存者25例。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4.7%和34.3%。肿瘤侵犯颅底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95%可信区间1.089~5.825,P=0.031)。结论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鼻腔鼻窦软骨肉瘤的首要治疗方式。其病理亚型最常见为常规髓内软骨肉瘤。鼻腔鼻窦软骨肉瘤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完全切除病变后长期预后良好,无法控制的局部疾病并侵犯相邻的关键结构是导致患者死亡最重要的原因。

王茹媛[6](2019)在《内镜联合显微镜切除颅底复杂沟通性肿瘤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颅底沟通性肿瘤是指来源于颅内外组织或颅骨本身的病变,早期表现甚为隐蔽,后期常跨越颅底骨性支架和或经正常沟通之孔道侵及颅内外结构,造成局部缺损及严重的功能障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周围解剖组织关系复杂,常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临床上较少见,常累及多个学科领域,表现为广泛侵袭,手术操作空间狭小,难度大,面临较高的手术风险。分析我院内镜经鼻入路联合显微镜经颅外入路切除颅底复杂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技巧及疗效,探讨其应用价值,为颅底复杂沟通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寻一种更为理想的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由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协同神经外科医师共同完成内镜经鼻联合显微镜经颅外入路下手术的颅底复杂沟通性病变的临床资料,所有的病例随访8-36个月,对病例的性别与年龄、病变部位与性质、术中重要神经血管的保护以及颅底重建的方法、病变切除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术后病情恢复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8例病例,男女比例5:4,平均年龄46岁。其中主要累及前颅底6例(脑膜瘤),主要累及中颅底7例(包含1例脑膜瘤、1例脊索瘤,2例复发侵袭性垂体瘤(其中1例伴瘤内卒中)、1例软骨肉瘤、1例放化疗后复发鼻咽癌、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主要累及后颅底5例(脊索瘤)。术前均常规行鼻内镜、头部及胸部CT、头MRI平扫及强化、颅内血管CTA、颈部超声等检查,对于病变可能累及颈内动脉的患者,术前完善颈动脉球囊闭塞实验充分评估手术范围及风险,所有患者均行内镜经鼻联合显微镜颅外入路进行手术,术中对大血管进行保护,并做好牺牲受累血管及血管搭桥的准备,肿瘤切除后均行颅底重建。16例获得肿瘤全切除,1例获得次全切除,1例获得大部分切除。手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4例脑脊液鼻漏(其中1例合并颅内感染,1例合并轻度精神障碍,1例合并术后重度贫血,1例出现额窦皮肤瘘);1例面部麻木伴右耳分泌性中耳炎;4例不同神经损伤;出院后和或随访结束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恢复;术后无出血和死亡病例。随访8-36个月,平均(16±1.7)个月。至随访结束时,共16例恢复良好,2例恢复不良,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颅底复杂沟通性肿瘤术前应充分评估肿瘤范围及周围重要血管情况;术中注重神经电生理的监测以及对大血管进行保护,重视颅底的修复与重建。内镜经鼻入路联合显微镜经颅外入路双重入路能结合两者的优势,肿瘤全切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张鲲鹏,孙斌,邹泓[7](2019)在《上颌骨不同病理亚型软骨肉瘤治疗方案的系统评价》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上颌骨不同病理亚型软骨肉瘤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检索PubMed收录文献中有详细记录病理检查及治疗的上颌骨软骨肉瘤个案报道,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最后纳入统计分析案例共63例。统计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数据以中位数表示,统计每位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复发、转移、随访,对随访的生存时间进行异质性检测,采用RenMan 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个案报道中共4种病理亚型,依次为间叶性软骨肉瘤44例、黏液性软骨肉瘤6例、透明细胞软骨肉瘤及未分化软骨肉瘤各1例,只按病理系统分级分类11例。病理分型与分级是决定选择不同手术术式及放化疗的重要因素;间叶性软骨肉瘤应用单纯手术、手术+放射、手术+化疗、手术+放射+化疗方案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6.21年(95%CI:2.51~9.91,P=0.003)、9.17年(95%CI:3.01~15.33,P=0.010)、3.50年(95%CI:-1.43~4.83,P=0.128)、8.50年(95%CI:-10.91~27.91,P=0.258);黏液性软骨肉瘤应用单纯手术、手术+放射方案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2.50年、0.4年;透明细胞软骨肉瘤应用单纯手术中位生存时间是10年。结论间叶性软骨肉瘤应用手术+放射的治疗效果最好,中位生存时间超过9年;黏液性软骨肉瘤应用单纯手术的治疗效果较好。

王亚冰,王文博,姜艳,李梅,夏维波,邢小平,王鸥,孟迅吾[8](2017)在《皮肤色素沉着-性早熟-进展性骨损害》文中研究表明骨纤维异常增生症(fibrous dysplasia,FD)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骨病,McCune Albright综合征(McCune Albright syndrome,MAS)为其特殊类型,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骨畸形、内分泌腺体功能异常三联征。FD恶变的发生率低但预后差,其主要病理类型为骨肉瘤。本文报道1例MAS年轻女性患者,其下颌骨FD病变在短时间内进行性疼痛、肿胀加重,最终手术病理证实为骨肉瘤,旨在提醒临床医生当FD患者出现上述病情变化时需高度警惕恶变可能。

余曼[9](2017)在《鼻腔鼻窦软骨肉瘤4例并文献复习》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鼻腔鼻窦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CS)的临床特征、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4例鼻腔鼻窦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的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4例鼻腔鼻窦软骨肉瘤患者中,男性患者1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范围为37-61岁,平均年龄49岁。病程从1个月到半年不等。1例肿瘤发生于额窦;1例肿瘤发生于上颌窦,累及颞下窝、硬腭、鼻腔;2例肿瘤发生于蝶窦,其中1例颅底受侵犯。1例以鼻塞伴头部胀痛为主诉就诊;1例以单纯头部胀痛为主诉就诊;1例以牙痛、面颊及硬腭肿胀为主诉就诊;1例以头痛伴视力下降为主诉就诊。电子鼻咽镜下见肿物呈淡红色或灰白色,表面膨隆。鼻腔鼻窦软骨肉瘤在CT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并可清晰显示骨质的破坏和肿瘤内的钙化灶。行MRI检查时鼻腔鼻窦软骨肉瘤在T1WI上常表现为低或等信号,在T2WI上常呈现出高信号,但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呈现出轻度到中度不均匀强化,可显示周围组织受侵情况。3例根据组织形态学诊断及分级,1例依据免疫组化染色确诊。3例行鼻内镜下鼻腔鼻窦肿物切除术,1例行鼻侧切开上颌骨全截除术。1例术后1年余因肿瘤复发并侵犯颅内及眶内而死亡。2例术后随访7个月、1例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1.鼻腔鼻窦软骨肉瘤是一种缓慢生长的肿瘤,很少转移,但局部复发率较高。2.CT及MRI检查为鼻腔鼻窦软骨肉瘤术前评估提供可靠依据。3.确诊依赖于术后大块或完整肿瘤的病理学检查,Vimentin、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是该肿瘤区别于其他肿瘤的病理学特征。4.该病在治疗上首选根治性手术切除,放射治疗主要用于高级别的、不可切除的或行局部姑息切除的肿瘤。

熊振芳,胡秀华,熊欣,熊秋迎,熊磊,梅金红[10](2017)在《少见部位间叶性软骨肉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间叶性软骨肉瘤(MC)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点,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依据和预后。方法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对5例MC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 5例中,女性3例,男性2例。1例原发于骨(左上颌骨),3例原发于软组织,部位分别位于盆腔后腹膜、大阴唇和右大腿;1例原发于脑组织(左颅底近舌下神经管区)。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肿胀和局部肿块。主要影像学特点为溶骨性破坏或软组织肿块伴肿瘤内钙化和肿瘤边缘硬化。镜下肿瘤由未分化的小圆细胞和肿瘤性透明软骨小岛组成。软骨区的分化程度不等,可以是分化良好的软骨岛,也可以是不成熟的低级别软骨肉瘤。免疫组化:未分化小细胞CD99、Syn、CgA、NSE、vimentin和bcl-2(+);软骨区S-100(+);40%70%的肿瘤细胞核Ki-67、p53(+)。结论 MC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其组织学特点是小细胞原始间叶组织向幼稚软骨组织分化,其诊断要点是在未分化的小细胞区找到分化较成熟的软骨组织。活检小标本容易误诊,须结合组织学特征、影像学表现及免疫组化与其他肿瘤相鉴别。

二、上颌骨软骨肉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颌骨软骨肉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61例颌骨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和分组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临床特点
        2.3.2 影像资料
        2.3.3 随访情况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颌骨恶性肿瘤患者流行病学资料
    3.2 颌骨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及发病部位分布
    3.3 颌骨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
    3.4 颌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及预后
    3.5 生存分析
        3.5.1 单因素分析
        3.5.2 多因素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颌骨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245例颌骨良恶性肿瘤的CT影像学特征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颌骨肿瘤的分类
        1.2.1 牙源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1.2.2 非牙源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1.2.3 上皮性囊肿
    1.3 颌骨骨肉瘤概述及病理分型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3 病例分组
    2.4 一般资料收集
    2.5 CT图像的获取
    2.6 CT图像分析
    2.7 影像特征收集
    2.8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资料
    3.2 颌骨肿瘤病理类型统计
    3.3 颌骨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对比
    3.4 颌骨常见良恶性肿瘤最大径比较
    3.5 颌骨骨肉瘤与鳞状细胞癌的影像特征比较
    3.6 颌骨骨肉瘤影像特征
4 讨论
    4.1 颌骨肿瘤概况分析
    4.2 常见颌骨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4.2.1 颌骨良性肿瘤
        4.2.2 颌骨恶性肿瘤
        4.2.3 颌骨杂类病变及上皮性囊肿
    4.3 颌骨良恶性肿瘤的影像特征对比分析
    4.4 颌骨骨肉瘤的影像特征分析
    4.5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3)斜坡恶性肿瘤个体化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一、病例选择
    二、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症状与体征
        3. 影像学表现
    三、治疗方法
        1. 多学科诊疗模式
        2. 手术方法与组织学类型
        3. 围手术期辅助治疗
    四、转归与随访
        1. 影像学复查
        2. 并发症
        3. 预后
典型病例
讨论

(4)颅底骨源性肿瘤诊断与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一、纳入与排除标准
    二、临床资料
    三、治疗及预后
典型病例
讨论

(6)内镜联合显微镜切除颅底复杂沟通性肿瘤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治疗
        1.2.1 术前准备
        1.2.2 手术方法
        1.2.3 颅底修复与重建
    1.3 术后评估
2 结果
    2.1 性别、年龄
    2.2 性别、年龄
    2.3 病变切除情况
    2.4 术中出血
    2.5 术后住院时间
    2.6 并发症及预后
    2.7 典型病例分析
        2.7.1 前颅底沟通性脑膜瘤
        2.7.2 中颅底沟通性垂体腺瘤
        2.7.3 放化疗后复发鼻咽癌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治疗的相关研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上颌骨不同病理亚型软骨肉瘤治疗方案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摘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文献检测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偏倚风险评价
    2.3 系统评价结果
    2.4 间叶性软骨肉瘤最佳治疗方案
3 讨论

(8)皮肤色素沉着-性早熟-进展性骨损害(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摘要
讨论

(9)鼻腔鼻窦软骨肉瘤4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综述
        1.2.1 流行病学及病因
        1.2.2 临床表现
        1.2.3 影像学特点
        1.2.4 组织病理学
        1.2.5 诊断
        1.2.6 鉴别诊断
        1.2.7 治疗
        1.2.8 预后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
    3.2 临床表现
        3.2.1 症状与体征
        3.2.2 症状持续时间
    3.3 辅助检查
        3.3.1 电子鼻咽镜
        3.3.2 影像学检查
        3.3.3 组织病理学检查
    3.4 治疗及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病因及流行病学
        4.1.1 病因及发病机制
        4.1.2 流行病学
    4.2 临床表现
    4.3 影像学检查
    4.4 组织病理学检查
    4.5 治疗
    4.6 结果和预后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少见部位间叶性软骨肉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巨检
    2.2 镜检
    2.3 免疫组化
3 讨论
    3.1 诊断
    3.2 鉴别诊断
    3.3 分子遗传学
    3.4 治疗与预后

四、上颌骨软骨肉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61例颌骨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D]. 杨慧枝.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2]245例颌骨良恶性肿瘤的CT影像学特征的对比研究[D]. 刘轶芳.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3]斜坡恶性肿瘤个体化外科治疗[J]. 左赋兴,刘昂斯,胡珂,孔建新,李学记,冯铭,万经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0(03)
  • [4]颅底骨源性肿瘤诊断与外科治疗[J]. 左赋兴,刘昂斯,胡珂,孔建新,李学记,冯铭,万经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0(03)
  • [5]鼻腔鼻窦软骨肉瘤47例临床分析[J]. 李万鹏,卢涵宇,王欢,张焕康,刘全,孙希才,胡俐,王德辉.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01)
  • [6]内镜联合显微镜切除颅底复杂沟通性肿瘤的临床分析[D]. 王茹媛.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7]上颌骨不同病理亚型软骨肉瘤治疗方案的系统评价[J]. 张鲲鹏,孙斌,邹泓. 重庆医学, 2019(10)
  • [8]皮肤色素沉着-性早熟-进展性骨损害[J]. 王亚冰,王文博,姜艳,李梅,夏维波,邢小平,王鸥,孟迅吾.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7(03)
  • [9]鼻腔鼻窦软骨肉瘤4例并文献复习[D]. 余曼. 吉林大学, 2017(09)
  • [10]少见部位间叶性软骨肉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J]. 熊振芳,胡秀华,熊欣,熊秋迎,熊磊,梅金红.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03)

标签:;  ;  ;  ;  ;  

上颌软骨肉瘤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