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益的启示——由学生们主持家长会所想到的(论文文献综述)
尚秀娟[1](2021)在《初中学困生转化中的亲师合作探究》文中研究表明
蔡金秀[2](2021)在《基于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主题式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邓文莉[3](2018)在《风景园林视角下环境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城市公园为例》文中提出环境教育能够使受教育者形成较强的环境意识,自觉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风景园林是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根本使命,具有环境教育功能的综合科学体系,又是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的理论研究,分析了英国、美国、德国这三个具有代表性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风景园林视角下环境教育的实践,对比得出启示。论文从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这两大方面来具体分析城市公园环境教育的实施途径。根据前期调查与数据分析综合考虑城市公园中具有场所的可达性、环境教育对公众的普及范围以及环境教育资源等优势因素的公园,选取植物园、湿地公园和主题公园这三类代表性城市公园。所选案例为北京植物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上海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这三个代表性案例,通过实地调研和对比研究法来分析我国城市公园环境教育的现状。最后,总结这两方面存在的现状问题。一方面,城市公园环境教育的实施,在规划设计中的体现明显不足。教育功能体现不足,生态环保型作品较少,环境教育的内容与理念没有很好的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另一方面,在经营管理方面形式也较为单一。在活动组织方面,数量虽多,但内容距环境教育相差甚远,形式也较为简单;在宣传推广方面,内容较为枯燥,形式较为简单。根据前期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在规划设计方面:建议公园规划与环境教育相结合,制定合理的环境教育项目方案,设立相关的环境教育分区;步道游线满足环境教育功能,根据资源分布制定合理多样的游线;园林设施设计融合环保理念,利用废弃物品作环保材料,应用新技术创造生态作品。在经营管理方面:建议开展多样化的环境教育活动,依托当地资源环境,体现本土特色;开发全民终身环境教育项目,开发针对小学、中学、大学,甚至老年学堂的环境教育活动项目;运用新手段推广环境教育,如AR、VR等。
陈旭[4](2018)在《初中学科融合式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 ——以语文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批判性思维被认为是世界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信息时代类似读写算的基本技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在当前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中,批判性思维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把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放在显着重要位置。然而,由于受思维方式、社会文化及传统教育等影响,我国学生易于养成顺从尊长、依赖教师的定式,不善质疑,缺乏理性思辨与主动探究精神,思维呈现僵化与固化,这对全面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维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能借助语言文字解决前所未见的问题或困难,思维达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此时正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阶段,倘若错过将得不偿失。基于此,在当前我国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本文聚焦初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以语文科为例,着力探讨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即学科融合式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紧绕研究目标,本文采用逻辑思辨和实证研究相结合,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展开,具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理论进行系统研究,梳理自杜威以来知名学者的重要论断,澄清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及特征等,指明其核心是做出好的论证,其形成过程整体上依次要经过聚焦问题观点、分析论证结构及澄清语词意义等阶段。而后,论述了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的可教性,从形式思维到后形式思维,以及使批判性思维具有批判性等。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式,将批判性思维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进行融合式培养,无疑是在基础教育中更切实可行的方式,接着就探讨了学科融合式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基本路径。第二部分,对初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现状开展实证调查,分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国内外的一些相关实证调查进行分析,从侧面了解初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状况;而后,在遵循测量学理论基础上,研究者编制出用于测量初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测评工具,并通过此测评工具对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状况进行直接调查。结果表明,初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整体偏弱,各批判性思维分项技能发展也不均衡,但男女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没有显着差别。第三部分,分析影响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相关因素,主要从教育教学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考察。从外部因素看,我国传统思维模式及传统伦理道德的不足,封建专制制度的负面影响,以及一般公众的误读等导致批判性思维精神严重缺失。内部因素方面,通过对学科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状况的调查发现,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作业布置及考试评价等的教学过程中,基本没有关注到批判性思维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第四部分,系统探讨多维取向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认知取向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围绕“做出好的论证”,重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解放取向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重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民主精神;情感取向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重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态度与倾向等。这些培养策略各有侧重,互相支撑,共同作用,对每种取向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的应用,本研究均用范例予以说明,为教学提供参考。第五部分,对语文科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开展实践探索,由研究者与一线教师合作,以教案重塑为基本实践策略,着重探索初中语文科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具体途径并检验其成效。结果表明,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有意识贯穿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品质得到明显发展。这也表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是可行及有效的。总结而言,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本研究是将西方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理论运用于中国教学情境的探索,意图为建构本土化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理论打下基础,以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理论;另一方面,本研究也是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的回应、深化和推进,能够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科教学改进和优化等提供实践性的参考与借鉴。
蔡惠君[5](2017)在《立人为本 立言为魂 ——黄玉峰语文教育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玉峰崇尚的是“立人”教育,认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人的确证,因此教师应当具有自主精神,从“重分数”向“重人格”实现教育转向。黄玉峰将“立人”的理念渗透在“大语文”教学观:扩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在生活的“大活水”中养育学生的“言语生命”。这是借语文教育独有的“立言”功能,达成教育“立人”的目标。因此,他的阅读教学观本质上是在为“立言”奠基:重视大量积累和经典阅读以为“言语生命”培根;倡导以独立意识处理教材,并从对教材大胆进行“增”与“删”、为课堂引入优质资源、立足于培育“思想者”三方面加以实施;不以模式化的教学方法来规约课堂,主要是基于文本特性开展教学,在学生的自我领悟中达成教学目的,经常对文本开展批判性阅读;借读后感、模仿写作连接读写的桥梁。而他的写作教学观本质上是在培育“立言者”:重视写作内在动力的激发,强调教师个体“言语生命”对学生的“召唤”;尊重学生的言语个性,从思想与形式放开对学生的写作束缚;倡导论文写作,引领学生攀登“言语生命”的高峰;通过各种平台使学生的作品得以流通、发表。黄玉峰是个“学者型教师”,研究目的就是从他身上抽象出共性的可供语文教师提升素养的路径,主要有:坚持做学问和保持个人操守、养护学生的言语生命、热爱每一个学生。
徐丰[6](2017)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当前,社会、学校、家庭都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学习、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然而各主体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方面尚有欠缺,尤其是针对年龄低、辨别能力和阅读能力都较弱的小学生,更需要有系统、全面、有效的指导。本文通过研究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依据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从实践层面探索系统而全面的指导方案,为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科学的建议,从而促进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树立积极的阅读观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并会运用课外知识。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本部分结合文献资料,针对现有的国内外对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启示,据此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即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第二部分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本部分提出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五大意义,即有利于强化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动机,有利于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有利于促使学生掌握恰当的课外阅读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结果进行迁移。第三部分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需求情况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本部分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分析方法,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小学生课外阅读喜好情况、课外阅读动机情况、课外阅读指导情况以及课外阅读指导需求情况,并基于调查数据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原则。本部分提出了五大原则,即选择性原则、趣味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第五部分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这一部分为本研究的核心部分,从指导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并树立正确的阅读观、指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熟悉并恰用多种阅读方法、指导学生用课外阅读辅助课内学习、指导学生将课外阅读应用于生活这六方面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系统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本研究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为核心,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探究一套系统的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案,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更系统、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王晨雪[7](2017)在《四川音乐学院管乐与乐队训练专业探究 ——兼论高等院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集体课教学的意义与价值》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聚焦国内首例隶属于高等院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下的集体课专业方向——四川音乐学院管乐教育专业,对该专业建立基础和条件、课程设置、学生实践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论述该专业建立的意义,并以音乐教育的实践哲学为视角,探讨集体课在高等院校音乐教师教育中的地位与价值。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阐述了该专业建立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需求和创办历程。第二章详细探讨和分析了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学生实践,并在实地考察和调研基础上针对该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性意见。最后,从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角度出发探讨了集体课教学在高等院校音乐教师教育中的发展和意义。综上,可以预见在未来的高等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集体课教学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
向小清[8](2017)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研究 ——以J市Y区为例》文中指出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要求原则,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级集体,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班级管理文献的整理,以及对J市Y区三所学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找出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与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提高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水平的建议,以期为班级管理的实际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指导,提高小学教育质量。本论文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释研究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缘由,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以及对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调查目的、方法等进行说明。第二部分对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现状调查,包括问卷编制、信度分析,以及班级管理总体特征和各维度数据统计。第三部分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现状进行阐释与具体分析。本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处于中上水平。具体特点为:班级的教学管理水平较高,重视时间管理、预习和复习、注意力训练;班集体具有积极向上的班风、舆论,班主任有较强规范意识,工作认真到位;校内班级教育力量管理水平高于校外,与任课教师形成良好的课堂合力,生生关系和谐融洽;较重视开展以学科知识竞赛以及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班级活动。同时,笔者根据调查结果以及访谈内容对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探讨。问题归纳为:班级的教学管理中学习方法指导以及学习能力培养的不足;班级的组织机构建设中不够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管理能力;校内外教育力量管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班级的活动管理中存在活动内容轻文艺体育类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在被调查和访谈的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基础上,结合班级管理研究已有成果,对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提出内部外部两层建议。外部建议:农村小学应拉开班主任与非班主任的薪资差距,消除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弊端;解放个人思想;做好稳定教师队伍的工作、完善班级管理工作考评体系。内部建议:班主任应提升自我能力与专业水平,确保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加强班级的组织建设,重点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加强班级教育力量管理,实现各方教育力量的合力促管;加强班级的教学管理,融入大自然元素,实现有效教学;加强班级的活动管理,因时因地制宜,丰富班级活动内容。
王妍[9](2016)在《初中“名着导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为例》文中指出2002年“名着导读”纳入初中语文教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着”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教学实施建议。然而,现实中的“名着导读”教学却常常遭到草率的处理。基于对“名着导读”教学现状客观、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以进一步掌握“名着导读”教学的规律,总结“名着导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为目的,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并结合一线的教学经验和案例,对“名着导读”教学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论文的正文部分由三章构成:第一章:明确“名着”及“名着导读”的概念内涵,分析“名着导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梳理与“名着导读”教学有关的教学理论。第二章:以教师和学生为研究视角,调查了解“名着导读”教学的基本现状并进行准确的问题诊断。第三章:针对调查中显示出的问题,以教师教学为中心,从教、学、考、辅等几个方面提出对策。研究认为,教师在“名着导读”教学中具有主导地位,起着连接教材、学生和家长的关键作用。教师应在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教学内容的甄选、教学形式的创新和丰富考试形式等方面进行探索钻研,并在努力提高自身阅读素质的同时,通过密切家校联系为学生创造更优良的阅读环境,真正将提高“名着导读”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柴雨青[10](2015)在《乡土与校园—云南省巍山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何更好的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近年来音乐教育界热议的话题。然而,当我们聚焦少数民族音乐的校园传承时,却不得不关注少数民族音乐原来的生存空间及其特有的乡土传承方式。他们两者的关系如何?有何异同?对于两者关系的考察是探究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不可或缺的内容。鉴于此,笔者选取了拥有众多民族和丰富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并且乡土文化样态保存较为完整的云南省巍山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教育人类学中的田野调查法以及质化研究,对该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校园传承和民间传承两条路径分别进行考察,通过梳理、比较来分析两种传承路径的异同,探讨两种传承路径在融合优势、互为支撑的可能性。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描述云南省巍山县少数民族音乐的乡土传承方式及传承功能;第二章基于对巍山地区六所中小学的考察,从理念、内容以及方式三个方面描述少数民族音乐的校园传承方式;第三章对乡土与校园两种传承路径的目的、环境、内容等方面进行比对分析,总结出不同传承方式的优势和局限;第四章是对探寻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最佳传承路径的讨论与反思,笔者提出了乡土与校园两种传承路径应该在相互支撑的同时,进一步引发出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是应该构建以乡土本位的传承或是重建校园本位传承问题向纵深方向的深入探讨。通过对云南省巍山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两种基本传承路径的描述与分析,笔者认为:无论是乡土传承还是校园传承,都是一种促进少数民族音乐继承与发展的有效路径。而如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音乐文化,则涉及到乡土和校园两者所依附的文化空间不同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而,传承少数民族音乐的路径究竟是乡土本位还是校园本位依旧值得深入探讨。
二、有益的启示——由学生们主持家长会所想到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益的启示——由学生们主持家长会所想到的(论文提纲范文)
(3)风景园林视角下环境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城市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1.1 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环境意识 |
1.1.1.2 环境教育受到国家高度重视 |
1.1.1.3 风景园林教育功能较为薄弱 |
1.1.1.4 环境教育方法和手段需革新 |
1.1.1.5 城市公园是环境教育重要载体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风景园林、城市公园与环境教育 |
1.2.1 概念解析 |
1.2.1.1 风景园林 |
1.2.1.2 环境教育 |
1.2.1.3 城市公园 |
1.2.2 风景园林的教育功能 |
1.2.3 风景园林环境教育的内容 |
1.2.3.1 环境忧患意识 |
1.2.3.2 环境道德意识 |
1.2.3.3 环境保护行动 |
1.2.3.4 可持续发展意识 |
1.2.3.5 环境科学知识 |
1.2.4 城市公园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 |
1.2.4.1 提供开展环境教育的场所 |
1.2.4.2 承载多样环境教育的资源 |
1.2.4.3 满足环境教育对象的需求 |
1.2.4.4 组织丰富环境教育的活动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环境教育的发展研究 |
1.3.2 风景园林环境教育的理论研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2.1 文献研究 |
1.4.2.2 实地调研 |
1.4.2.3 案例分析 |
1.4.2.4 比较研究 |
1.5 研究框架 |
2 风景园林视角下环境教育的实践经验 |
2.1 国外风景园林视角下环境教育的实践 |
2.1.1 英国 |
2.1.2 美国 |
2.1.3 德国 |
2.2 中国风景园林视角下环境教育的实践 |
2.2.1 香港 |
2.2.2 台湾 |
2.2.3 大陆 |
2.3 小结 |
3 城市公园环境教育的实施途径 |
3.1 规划与落实 |
3.2 设计与展示 |
3.2.1 植物景观设计 |
3.2.2 景观构筑物设计 |
3.2.3 景观小品设计 |
3.2.4 场地铺装设计 |
3.2.5 步道游线设计 |
3.2.6 解说系统设计 |
3.3 活动与推广 |
3.3.1 依对象制定活动 |
3.3.2 依条件制定活动 |
3.4 媒介与宣传 |
3.4.1 网络媒体 |
3.4.2 印刷品 |
3.4.3 其他产品 |
4 城市公园环境教育现状案例分析 |
4.1 北京植物园 |
4.1.1 概况 |
4.1.2 环境教育资源 |
4.1.2.1 植物资源 |
4.1.2.2 生态环境资源 |
4.1.3 环境教育园林载体 |
4.1.3.1 解说系统 |
4.1.3.2 展览场馆 |
4.1.4 环境教育宣传推广 |
4.1.4.1 网络媒体 |
4.1.4.2 物品解说 |
4.1.4.3 活动推广 |
4.1.5 小结 |
4.2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
4.2.1 概况 |
4.2.2 环境教育资源 |
4.2.2.1 植物资源 |
4.2.2.2 动物资源 |
4.2.2.3 生态环境资源 |
4.2.3 环境教育园林载体 |
4.2.3.1 解说系统 |
4.2.3.2 展览场馆 |
4.2.3.3 步道游线 |
4.2.3.4 景观构筑物 |
4.2.3.5 景观小品 |
4.2.4 环境教育宣传推广 |
4.2.4.1 网络媒体 |
4.2.4.2 物品解说 |
4.2.4.3 活动推广 |
4.2.5 小结 |
4.3 上海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 |
4.3.1 概况 |
4.3.2 环境教育资源 |
4.3.3 环境教育园林载体 |
4.3.3.1 展览场馆 |
4.3.3.2 景观小品 |
4.3.3.3 解说系统 |
4.3.4 环境教育宣传推广 |
4.3.5 小结 |
5 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
5.1 现状问题 |
5.1.1 规划设计方面体现不足 |
5.1.2 经营管理形式较为单一 |
5.2 对策建议 |
5.2.1 规划设计方面 |
5.2.1.1 公园规划与环境教育相结合 |
5.2.1.2 步道游线满足环境教育功能 |
5.2.1.3 园林设施设计融合环保理念 |
5.2.2 经营管理方面 |
5.2.2.1 开展多样化的环境教育活动 |
5.2.2.2 开发全民终身环境教育项目 |
5.2.2.3 运用新手段推广环境教育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4)初中学科融合式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 ——以语文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 |
(一)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对批判性思维的呼唤 |
(二)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视 |
(三)当前我国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要求 |
(四)我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现状令人堪忧 |
(五)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
二、相关研究述评 |
(一)有关批判性思维的研究 |
(二)有关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 |
(三)有关批判性思维测评的研究 |
(四)有关语文科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 |
三、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路线 |
四、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二章 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 |
一、批判性思维透视 |
(一)批判性思维的涵义及特征 |
(二)批判性思维的构成要素 |
(三)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及标准 |
(四)批判性思维的译名讨论 |
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基础 |
(一)批判性思维的可教性:不同学者间的论争 |
(二)超越皮亚杰:从形式思维到后形式思维 |
(三)使批判性思维具有批判性:社会认知的视角 |
三、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基本方式 |
(一)设置专门课程的独立式培养 |
(二)与学科课程结合的融合式培养 |
(三)将专门课程与学科课程结合的混合式培养 |
(四)对初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启示 |
四、学科融合式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基本路径 |
(一)目标聚焦:将批判性思维作为基本教学目标 |
(二)内容重构:保证有达成目标的有效教学内容 |
(三)过程优化:采用有效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
(四)评价凸显:将批判性思维作为评价教学重要指标 |
第三章 初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
二、基于国内外相关的实证调查 |
三、基于自编测试工具的实证调查 |
(一)批判性思维测试工具编制 |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
四、小结 |
第四章 影响初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因素分析 |
一、影响初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外部因素 |
(一)传统思维模式中批判性思维的不足 |
(二)传统伦理道德下批判性思维的失落 |
(三)封建专制体制遗留的负面影响 |
(四)一般公众对批判性思维的误读 |
二、影响初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内部因素:以语文科为例 |
(一)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 |
(二)从教学过程的角度看 |
(三)从作业布置的角度看 |
(四)从考试测评的角度看 |
三、小结 |
第五章 初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分析 |
一、认知取向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
(一)认知取向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体系 |
(二)认知取向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应用范例 |
二、解放取向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分析 |
(一)解放取向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体系 |
(二)解放取向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应用范例 |
三、情感取向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分析 |
(一)情感取向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体系 |
(二)情感取向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应用范例 |
第六章 语文科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探索 |
一、实践探索的目的与对象 |
二、实践探索的内容与基本策略 |
(一)实践探索的内容 |
(二)实践探索的基本策略:教案重塑 |
三、实践探索的过程 |
(一)对合作教师进行批判性思维培训 |
(二)学习和借鉴批判性思维教学范例 |
(三)合作教师教案重塑并开展教学实践 |
(四)开展公开教学并对合作教师进行访谈 |
四、实践探索的成效 |
(一)教师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能力明显提升 |
(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品质明显发展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果撮要 |
二、研究的一些新意 |
三、研究的限制 |
四、未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测试卷 |
附录二 对参与实践探索教师的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立人为本 立言为魂 ——黄玉峰语文教育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真语文”大讨论与教师专业化问题 |
二、黄玉峰的影响力 |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 |
一、黄玉峰自我总结 |
二、学界的研究现状 |
三、黄玉峰研究的空间 |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理论分析法 |
三、案例分析法 |
四、观察法 |
五、比较法 |
第一章 语文教育理念:“立人”与“立言” |
第一节 “人”的确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第二节 教育使命:还原真正的“人” |
一、教师的“不随”精神 |
二、培育学生的能力与人格 |
第三节 “大语文”观:涵养人文底蕴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为“立言”莫基的阅读教学观 |
第一节 回归经典阅读:“还我琅琅书声” |
第二节 超越课本:“我即教材” |
一、大胆增删的教材观 |
二、为课堂引入优质资源 |
三、立足于培育“思想者” |
第三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
一、回归学生“自悟”的基点 |
二、文本特性是教学法之“魂” |
三、批判性阅读:从膜拜文本向客观审视转换 |
第四节 “读”的终极指向是“写” |
一、读后感:搭建读写的桥梁 |
二、模仿写作:让阅读为写作初阶服务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指向“立言”的写作教学观 |
第一节 召唤“潜开启”的言语生命 |
一、多管齐下触碰心灵的情思 |
二、师生言语生命的相互激活 |
第二节 “写要轻松”:给言语表现松绑 |
第三节 论文写作:引领“立言” |
第四节 作品发表:让生命之作广为流通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黄玉峰对语文教师素养提升的启示 |
第一节 语文教师的“命根”:学问与操守 |
第二节 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养护言语生命 |
第三节 教学相长的前提:热爱所有学生 |
本章小结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三) 研究方法 |
一、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 |
(一) 有利于强化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动机 |
(二) 有利于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内容 |
(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
(四) 有利于促使学生掌握恰当的课外阅读方法 |
(五) 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结果进行迁移 |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需求情况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 调查对象 |
(二) 调查问卷及访谈大纲设计 |
(三) 数据统计、总结 |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原则 |
(一) 选择性原则 |
(二) 趣味性原则 |
(三) 自主性原则 |
(四) 互动性原则 |
(五) 差异性原则 |
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
(一) 指导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并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
(二) 指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合理地选择与利用 |
(三)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四) 指导学生熟悉并恰用多种阅读方法 |
(五) 指导学生用课外阅读辅助课内学习 |
(六) 指导学生将课外阅读应用于生活实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7)四川音乐学院管乐与乐队训练专业探究 ——兼论高等院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集体课教学的意义与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四川音乐学院"管乐与乐队训练专业"建立的基础和条件 |
第一节 社会与历史背景:西洋管乐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 |
(一) 西风东渐——明末清初 |
(二) 专业教育机构与社会音乐生活——民国时期的两条线索 |
(三) 专业教育与普及教育并行——新中国成立至今 |
第二节 关于社会需求的考察 |
(一) 我国群众性管乐团的发展概况 |
(二) 四川省管乐团的发展概况 |
第三节 四川音乐学院管乐与乐队训练专业的创办历程 |
(一) 曲折前进的筹备期 |
(二) 渐入正轨的实践期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四川音乐学院管乐与乐队训练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学生实践 |
第一节 专业课程体系分析:优势与缺失 |
第二节 学生实践:艺术实践与教学实践 |
(一) 艺术实践 |
(二) 教学实践 |
第三节 建立管乐与训练专业的意义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一) 管乐与乐队训练专业是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学科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
(二) 管乐与乐队训练专业适应社会和中小学对管乐团师资的需求 |
(三) 困境与展望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从管乐与乐队训练专业看集体课在高等院校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意义与价值 |
第一节 集体课的概念界定与学科地位 |
(一) 集体课与"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关系 |
(二) 集体课在高等院校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地位的再思考 |
(三) 集体课与音乐技能个别课的关系 |
第二节 集体课在高等院校音乐教师教育中的发展和意义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附录八 |
致谢 |
(8)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研究 ——以J市Y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班级管理的研究现状 |
1.3.2 我国小学班级管理的研究现状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班级 |
1.4.2 班级管理 |
1.5 研究思路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1.5.3 研究对象 |
1.5.4 研究方法 |
1.5.5 研究实施步骤 |
2.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现状调查 |
2.1 调查对象 |
2.2 问卷编制 |
2.2.1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现状问卷编制 |
2.3 问卷信度分析 |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4.1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总体特征分析 |
2.4.2 各维度数据统计 |
3.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特点及原因分析 |
3.1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总体特点及原因分析 |
3.1.1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总体特点 |
3.1.2 促成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水平较高的原因分析 |
3.2 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2.1 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
3.2.2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启示与建议 |
4.1 农村小学应积极落实政府的各种政策,推动班级管理的发展 |
4.1.1 拉开薪资差距,消除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弊端 |
4.1.2 解放个人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4.1.3 做好稳定教师队伍的工作,提高职业归属感 |
4.1.4 完善班级管理工作考评体系,提高职业荣誉感 |
4.2 班主任应努力提升自我,创新班级管理策略,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
4.2.1 提升自我能力与专业水平,确保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
4.2.2 加强班级的组织建设,重点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
4.2.3 加强班级教育力量管理,实现各方教育力量的合力促管 |
4.2.4 加强班级的教学管理,融入大自然元素,实现有效教学 |
4.2.5 加强班级的活动管理,因时因地制宜,丰富班级活动内容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致谢 |
(9)初中“名着导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一、选题的理由与价值 |
二、研究文献综述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名着导读”教学的概念内涵与理论依据 |
第一节 “名着导读”教学的概念与特点 |
第二节 “名着导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
第二章 初中“名着导读”教学现状调查及问题诊断 |
第一节 “名着导读”教学教材情况调查及问题诊断 |
第二节 “名着导读”教学教师情况调查及问题诊断 |
第三节 “名着导读”教学学生情况调查及问题诊断 |
第四节 “名着导读”教学中考情况调查及问题诊断 |
第三章 初中“名着导读”教学的改进对策与建议 |
第一节 “名着导读”教材的使用对策与建议 |
第二节 “名着导读”的教学改进对策与建议 |
第三节 “名着导读”的考试改进对策与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乡土与校园—云南省巍山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四节 概念界定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巍山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民间传承路径 |
第一节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 |
一、“师传众习”的师徒传承 |
二、“父承子袭”的家庭传承 |
三、“民俗活动”的自然传承 |
第二节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教育功能 |
一、个体行为塑造功能 |
二、群体社会维系功能 |
三、族群文化认同功能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巍山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校园传承路径 |
第一节 汉族学生为主的学校音乐文化传承 |
一、为民小学 |
二、群力小学 |
三、大仓中学 |
第二节 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音乐文化传承 |
一、中和小学 |
二、蒙新小学 |
三、云鹤小学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巍山县少数民族音乐传承路径的对比分析 |
第一节 学校传承与民间传承的对比 |
一、传承目的 |
二、传承者与被传承者 |
三、传承场域 |
四、传承内容与方式 |
第二节 民间传承与学校传承的优势与局限 |
一、学校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优势 |
二、民间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优势 |
第三节 传承效果的总结与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讨论与反思——巍山县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两种路径的融合 |
第一节 本土因素:民间传承与学校传承的融合 |
第二节 搭建民间与学校互为支撑与借鉴的传承场 |
一、教师队伍建设 |
二、传承理念 |
三、教学大纲的设计 |
四、新课堂教学模式对传承的启示 |
五、民间和学校的协同工作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
附录二 考察方案 |
附录三 田野考察图片(精选)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四、有益的启示——由学生们主持家长会所想到的(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学困生转化中的亲师合作探究[D]. 尚秀娟.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主题式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D]. 蔡金秀. 石河子大学, 2021
- [3]风景园林视角下环境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城市公园为例[D]. 邓文莉. 浙江农林大学, 2018(01)
- [4]初中学科融合式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 ——以语文科为例[D]. 陈旭.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5]立人为本 立言为魂 ——黄玉峰语文教育观研究[D]. 蔡惠君. 福建师范大学, 2017(12)
- [6]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D]. 徐丰. 辽宁师范大学, 2017(06)
- [7]四川音乐学院管乐与乐队训练专业探究 ——兼论高等院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集体课教学的意义与价值[D]. 王晨雪. 上海音乐学院, 2017(08)
- [8]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研究 ——以J市Y区为例[D]. 向小清. 四川师范大学, 2017(02)
- [9]初中“名着导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为例[D]. 王妍.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6)
- [10]乡土与校园—云南省巍山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路径研究[D]. 柴雨青. 中国音乐学院,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