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胜利浅海卫星采油平台的流程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郭长伟[1](2018)在《埕岛油田高效注水工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调查埕岛油田注水现状,重点分析了注水系统效率、污水水质、分注及测调的相关技术,针对各环节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埕岛油田主体馆陶组采用两套或三套层系开发,以五点法井网为主,辅以四点法或边缘注水。整体上水驱动用程度较高,层系适应性好,层段划分适应油藏开发需求,但注水井层段合格度低,套损井增加、油管结垢腐蚀等问题有增多趋势;海上中心平台污水处理系统适用性差,处理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造成注水水质不达标;同时因注水管网长,配置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管网效率低。通过建立注水系统效率模型,统筹改造电机效率、注水泵效、管网效率等重要节点的效率,考虑管损、摩阻等因素,提出优化注水海管路由、优化水量配置,同时优化改造中心平台注水设备,注水系统效率提升了13.11%。水质主要受海上污水处理系统不达标影响,加之水质的沿程污染,井口注入水质难以达标。评价了回注水的体腐蚀、结垢特性,回注水腐蚀率达标,但其结垢趋势明显;岩芯实验表明回注水为弱速敏、中等偏强的水敏。提出中心平台污水处理系统的改进措施,改善源头水质,优化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提高水质标准,确保了注水水质的合格。分析注水井管柱和注水工具的技术状况,封隔器受管柱蠕动的影响而失效。注水管柱受封隔器漏、水嘴不吸、反洗阀漏、管柱穿孔影响而失效。针对管柱和工具存在的问题提出技术措施,针对测调一体化技术提出了各项改进措施,并取得良好应用效果。
任泽宇[2](2017)在《胜利油田信息化生产指挥系统优化改进研究》文中提出经过50多年开发建设,胜利油田已经进入到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油田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和矛盾,体现在生产管理方面主要是:技术配套和管控模式没有发生大的根本性变化;落后的生产管理模式与先进的信息传递方式之间矛盾突出。按照现代企业改革发展趋势,胜利油田结合自身实际,从2012年起逐步开展场站自动化配套设施建设,同时依靠信息化手段推进老油田转型升级,建成了部分具备实时监控、远程管控、平台化集成、专业化管理的采油示范区,初步实现了降低成本、盘活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效益的目的。示范区的成功运营对信息化条件下生产管理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极强的启示,油田层面的信息化生产指挥体系亟待建设。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在研究了国内外油田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结合管理系统优化的基础理论,通过全覆盖式的现场调研,分析了胜利油田生产指挥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在第四章以胜利油田生产指挥系统优化改进为例,从功能需求和实际应用等方面提出优化改进方案。通过创新性的提出了模块化的功能建设架构以及模板化信息采集方案,建立完善系统自动考评机制,得出系统优化改进是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强化生产运行管控,促进工作水平持续提高,工作效率持续提升的重要手段。论文的研究中,通过将基础理论与实际项目优化相结合,对系统进行深度优化改进剖析,一方面为建成涵盖油田生产全过程局、厂、管理区三级的生产管理指挥平台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为下一步进行基于大数据云平台下的系统升级提供些许借鉴。
苑守伟[3](2016)在《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平台员工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石油企业先后经历了石油、石化重组改制,各石油企业内部分离分流、减员增效、下岗再就业等一系列重大变革,中国石油工业逐步进入了国际能源经济和能源战略的快车道。但变革的震荡还在延续,因为石油企业人员多、成本高和效率低下的状况没有根本转变,特别是具有核心影响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对滞后。当前,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正积极推行“油公司模式”。油公司模式是石油企业的一种新型运营模式,通过创新企业管理,实现石油企业在勘探、开发、生产以及营销方面的全面发展。在低油价、新形势下,要想吸引、留住并充分挖掘人才的潜质,必须不断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管理,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员工的“满意感、荣誉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科学员工管理体系就成为每一个石油企业必须面对的新的战略性课题。本文借助管理学理论,以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为例,采取信息收集、专题调研、人员访谈、问卷调查及跟班写实等研究方式,对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海上平台员工管理现状、员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研与分析,同时,借鉴其他石油能源公司员工管理办法实施经验,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建立基于岗位分析的平台员工管理评价机制、建立与海上油田大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员工培训机制、建立平台员工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建立平台员工心理疏导及身心健康服务机制等四个方面的海上平台员工管理改进对策思路、原则及改进对策的具体内容,以激发海上平台员工工作积极性,推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山东省人民政府[4](2012)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中研究指明鲁政发[2012]44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鼓励科学技术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郭强,马坤,李广军[5](2012)在《海上平台采油工艺设计浅析》文中认为文章通过实例,简要阐述了滩海、浅海、深海三种开发模式的特点、主要工艺及其适用性。指出各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海上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刘锦昆,刘真,冯春健,刘化丽[6](2012)在《胜利海上油田开发海工技术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介绍胜利海上油田开发油气集输、海洋平台的技术及应用情况,分析其技术特点以及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发应用的可行性。实践证明,该方法能缩短施工工期,减少一次性投入,能提高经济效益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张海忠,荆波[7](2011)在《基于海上采油特殊性的和谐管理模式的构建——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海二生产管理区的探索》文中研究指明和谐管理是和谐社会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共同要求,是复杂多变环境下企业管理问题的解决之道。和谐管理是以和谐理念为指导的,由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操作方法、管理目标等构成的一整套管理系统。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海二生产管理区以和谐管理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企业和谐管理的成功经验,探索并构建起了一个适应海上采油这一独特环境及其相应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和谐管理模式,实现了海上采油生产安全有序地运行,也为复杂多变环境下的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刘真[8](2010)在《胜利海上油田开发模式及适应性分析》文中提出对国内外海上油田海工工程开发模式进行了调研,对比分析胜利海上油田开发方式、海工建设模式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按照不同水深和不同地质条件,采用多种结构形式,以达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并针对埕岛油田主体区域的油藏开发规划,进行海工工程的适应性分析,提出未来的发展规划。
马中原[9](2009)在《基于无线数传的海上采油平台监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油气作为国家的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浅海大陆架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这部分资源尚处于初期开发阶段。中国海洋石油开发公司所管辖的JZ9-3油田多年来产量一直保持在100万吨以上,是一个拥有良好开发前景的浅海油田。新建海上采油平台采用无人值守的采油模式,该模式拥有国内外其它海上油田采油模式所不可比拟的优点。本文着重讲述了无人值守采油平台无线监控方案的论证及研究,并对设计开发的系统进行了描述,最后分析了该系统的可靠性。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设计和研究内容:(1)从系统的需求分析出发,为满足海上中心采油平台对无人值守平台进行监控的需要,确定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在分析了海上采油平台采油工艺以及无线远程监控系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无线数传技术的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2)利用无线微波数传技术,对海上采油平台监控系统进行设计,选取工控机和可编程控制器作为整个监控系统主要设备,搭建监控系统的硬件网络。(3)利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6.0对海上采油平台无线监控系统的软件进行了设计,主要包括监控软件工作流程、数据采集等各种功能的开发。选用西门子公司的STEP7对中心平台和卫星平台的可编程控制器进行编程设计,使其满足监控系统所需要求。(4)针对海上采油平台周围环境的特点和监控系统的一些特殊性要求,分析了系统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在系统软硬件设计中采取了相应的抗干扰措施。(5)建立了无线监控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并对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计算和试验验证评估。(6)在完成监控系统软、硬件的建立后,对系统进行了安装调试,并对数据监测、报警提示等功能进行了全面的实验考察。通过以上工作,完成了海上采油平台无线监控系统的建立。经过了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性能优异、安全可靠、扩展方便等优点。本系统的优越功能可极大地提高海上无人值守采油平台工作的管理效率,降低岗位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油田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将来其它海上采油平台建立无线监控系统积累了实践经验和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远的意义。
孙明,王柏森,贾海涛,王志强,王守成[10](2008)在《信息技术在海上平台的建设及前景展望》文中提出由于受海上自然条件制约,埕岛油田自建设初期就高起点高标准要求,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建立了采油、火气、平台现场、电力、船舶等一系列自动化系统,建成了一个新型的信息化油田。实践证明,这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生产风险及强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胜利浅海卫星采油平台的流程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胜利浅海卫星采油平台的流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埕岛油田高效注水工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注水工艺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注水工艺研究现状 |
1.2.3 我国油田注水存在的问题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埕岛油田注水状况分析 |
2.1 埕岛油藏基本特征 |
2.1.1 区块概况 |
2.1.2 层系适应性分析 |
2.1.3 井网适应性分析 |
2.1.4 分层注水状况分析 |
2.1.5 能量保持及利用状况分析 |
2.2 埕岛油田注水井筒状态分析 |
2.2.1 注水井调查情况分析 |
2.2.2 井筒管柱情况调查 |
2.3 注水站及管网 |
2.3.1 注水站 |
2.3.2 注水管网 |
2.3.3 水井计量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埕岛油田注水系统效率提升研究 |
3.1 注水系统效率计算方法 |
3.1.1 注水系统效率计算模型 |
3.1.2 注水系统效率计算结果 |
3.2 埕岛油田注水系统效率分析 |
3.2.1 注水系统运行概况 |
3.2.2 海上注水管网效率低 |
3.2.3 单井管损较高 |
3.2.4 注水设备效率较低 |
3.3 埕岛油田效率提升可行性研究 |
3.3.1 注水系统效率常用提升技术 |
3.3.2 铺设注水海管 |
3.3.3 定期冲洗海管 |
3.3.4 水量优化 |
3.3.5 中心一号平台注水工艺改造工程 |
3.3.6 中心二号平台注水扩建提升工程 |
3.3.7 中心三号平台注水部分改造内容 |
3.4 注水系统效率提升效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埕岛油田水质适应性评价及对策 |
4.1 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及设备 |
4.1.1 中心一号污水处理系统 |
4.1.2 中心二号污水处理系统 |
4.1.3 海三联污水处理系统 |
4.1.4 海六污水处理系统 |
4.2 污水处理技术适应性评价 |
4.3 水质腐蚀结垢评价 |
4.3.1 水质腐蚀预测 |
4.3.2 水质结垢评价 |
4.3.3 岩芯伤害评价 |
4.4 注、采、输地面工程技术改造 |
4.4.1 中心平台更换分离器,提高分水量 |
4.4.2 扩建海三站为联合站,提高污水处理量及提高水质 |
4.4.3 海六站新增二级分离器,提高分水能力 |
4.5 中心平台注水站提升水质对策 |
4.5.1 来水水质 |
4.5.2 注水水质标准的确定 |
4.5.3 平台分水试验研究 |
4.5.4 改造工艺流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埕岛油田分注工艺优化技术研究 |
5.1 埕岛油田分注现状 |
5.1.1 分层注水概况 |
5.1.2 层段合格率 |
5.2 埕岛油田分注技术 |
5.2.1 封隔器技术状况调查分析 |
5.2.2 配水器技术状况调查分析 |
5.2.3 注水管柱有效期调查分析 |
5.2.4 测试技术状况调查分析 |
5.2.5 分注技术适应性趋势分析 |
5.3 埕岛油田分分注测调一体化技术的完善与改进 |
5.3.1 井下电动刮垢通井器的完善与改进 |
5.3.2 钻进式通井工艺改进 |
5.3.3 井下电动打捞器的完善与改进 |
5.3.4 测调一体化仪器的改进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胜利油田信息化生产指挥系统优化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
1.3.1 国内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
1.3.2 国外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
1.3.3 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
2.2 企业信息化的特点 |
2.2.1 智能化 |
2.2.2 信息化时代全球化 |
2.2.3 信息化时代非群体化 |
2.3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
2.3.1 企业信息化的应用领域 |
2.3.2 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 |
2.3.3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阶段 |
2.4 企业信息化的组织保障 |
2.5 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
2.5.1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适应快速变化的商业世界的需要 |
2.5.2 企业信息化可促进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 |
2.5.3 企业信息化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
2.5.4 企业信息化促成了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和组织的创新 |
2.5.5 企业信息化有助于提高企业智能 |
2.5.6 企业信息化有助于构筑企业知识平台 |
2.6 生产指挥系统的概念 |
2.7 生产指挥系统的基本任务 |
2.8 生产指挥系统的作用 |
2.9 企业信息化和生产指挥系统之间的关系 |
第3章 胜利油田信息化生产指挥系统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企业概况 |
3.2 胜利油田信息化生产指挥系统建设现状 |
3.2.1 生产监控 |
3.2.2 报警预警 |
3.2.3 生产动态 |
3.2.4 调度运行 |
3.2.5 生产管理 |
3.2.6 工程管理 |
3.2.7 应急管理 |
3.3 胜利油田信息化生产指挥系统存在问题 |
3.3.1 相关技术标准亟待统一 |
3.3.2 区域运行监控中心亟待建设 |
3.3.3 局厂两级指挥信息系统亟待对接 |
3.3.4 模板化信息上报模式亟待建立 |
3.4 胜利油田信息化生产指挥系统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
3.4.1 管理机制不统一 |
3.4.2 制度体系不健全 |
3.4.3 硬件及技术支持落后 |
第4章 胜利油田信息化生产指挥系统优化改进方案 |
4.1 生产监控 |
4.1.1 采油监控 |
4.1.2 注水监控 |
4.1.3 采气监控 |
4.1.4 集输 |
4.1.5 钻井现场监控 |
4.1.6 作业现场监控 |
4.1.7 车辆监控 |
4.2 报警预警 |
4.2.1 报警监控 |
4.2.2 报警考核管理 |
4.3 生产动态 |
4.3.1 原油生产 |
4.3.2 油田注水 |
4.3.3 天然气生产 |
4.3.4 集输动态 |
4.3.5 作业动态 |
4.3.6 钻井动态 |
4.4 调度运行 |
4.4.1 调度日志 |
4.4.2 生产会议 |
4.4.3 重点工作 |
4.4.4 气象信息 |
4.4.5 考核管理 |
4.5 石油工程 |
4.5.1 石油工程现场视频监控 |
4.5.2 实时数据监控功能集成 |
4.6 应急管理 |
第5章 信息化生产指挥系统优化改进方案的保障策略 |
5.1 组织机构保障策略 |
5.2 技术优化保障策略 |
5.2.1 统一技术平台,实现模块标准化建设 |
5.2.2 统一数据标准,实现数据共享 |
5.2.3 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分级授权管理 |
5.2.4 引入后台服务监控机制,实现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掌控 |
5.3 系统软硬件建设条件分析 |
5.3.1 生产调度软硬件集成技术 |
5.3.2 实时数据库及组态技术 |
5.3.3 工业网关技术 |
5.4 系统优化改进方案的实施计划 |
5.5 实施费用保障策略 |
5.6 预期效果分析 |
5.6.1 实现生产运行监控的信息化提升,达到“三提高”的预期效果。 |
5.6.2 形成现场监控、运行指挥的系列技术规范 |
5.6.3 为中石化上游生产运行管理提供典型示范 |
第6章 结论 |
6.1 本文研究总结 |
6.2 发展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平台员工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员工管理的内涵 |
2.2 员工管理的手段 |
2.3 员工管理相关理论 |
第3章 海洋采油厂平台员工管理现状 |
3.1 海洋采油厂基本情况 |
3.2 平台员工管理现状 |
3.3 平台员工管理成效 |
第4章 海洋采油厂平台员工管理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平台员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
4.1.1 2014年8月份调查结果 |
4.1.2 2015年10月份问卷调查部分统计分析 |
4.2 平台员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
4.3 平台员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第5章 海洋采油厂平台员工管理改进对策 |
5.1 建立基于岗位分析的平台员工管理评价机制 |
5.2 建立与海上油田大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员工培训机制 |
5.3 建立平台员工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
5.4 建立平台员工心理疏导及身心健康服务机制 |
第6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海上平台采油工艺设计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滩海开发模式 |
1.1 埕岛油田介绍 |
1.2 东区生产系统主要工艺流程 |
1.2.1 油气工艺流程 |
1.2.2 污水处理流程 |
1.2.3 火炬及放空系统流程 |
1.3 单井拉油平台工艺流程 |
1.4 滩海油田开发建议 |
2 浅海开发模式 |
2.1 生产储油平台系统 |
2.2 生产储油平台系统工艺流程 |
2.2.1 原油处理流程 |
2.2.2 单井计量流程 |
2.2.3 天然气流程 |
2.2.4 生产水处理流程 |
3 深海开发模式 |
3.1 生产系统与工艺 |
3.2 存在问题与建议 |
4 结束语 |
(6)胜利海上油田开发海工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半海半陆的油气集输技术 |
1.1 采用卫星平台与中心平台相结合的方式 |
1.2 油气水直接混输上岸的方式 |
1.3 船运油方式 |
2 海洋平台的优化与创新技术 |
2.1 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海洋平台组合技术 |
2.1.1 常规井组计量平台组合 |
2.1.2 中心平台组合 |
2.2 钢质桩基固定平台技术 |
1) 桩基导管架式中心平台。 |
2) 桩基导管架式采修一体化平台。 |
3) 桩基导管架式卫星计量平台。 |
4) 桩基高桩式卫星计量平台。 |
2.3 多样化的井口保护技术 |
1) 加强隔水管直接作为井口保护平台。 |
2) 高桩围护式井口保护。 |
3) 单桩井口保护。 |
4) 直立式井口导管架保护。 |
5) 导管架井口保护平台。 |
6) 水下基盘式井口保护。 |
2.4 海上轻型平台技术 |
1) 水下三桩塔式支撑单立柱平台。 |
2) 内加肋变径独桩平台技术。 |
3) 正压冲固基础平台。 |
4) 负压桩基式固定平台。 |
3 结束语 |
1) 埕岛油田开发海工建设优化技术。 |
2) 滩浅海油田开发安全生产与安全保障技术。 |
3) 海上边远区块油田开发技术。 |
(7)基于海上采油特殊性的和谐管理模式的构建——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海二生产管理区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和谐管理的理论架构 |
(一) 企业和谐管理模式建构的依据 |
(二) 企业和谐管理的基本内容 |
二、海上采油的特殊性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
(一) 海上采油特殊性的分析 |
1.海洋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
2.海上生产方式的特殊性 |
3.海上安全环保的特殊性 |
4.海上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二) 海上采油的特殊性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
1.确立系统、超前的管理思维 |
2.突出人文关怀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
3.要求把安全环保放在管理的首要位置 |
4.赋予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以鲜明海洋特色 |
三、海二生产管理区海上采油和谐管理的系统架构 |
(一) 海上采油和谐管理的目标设定 |
(二) 海上采油和谐管理的内容构成 |
(三) 海上采油和谐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
(9)基于无线数传的海上采油平台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海上油田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
1.2.1 国外海上油气田监控技术 |
1.2.2 国内海上油气田监控技术 |
1.3 通信方式选择 |
1.3.1 有线通信方式 |
1.3.2 常用无线通信方式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课题背景 |
2.1 工程背景 |
2.1.1 工程简介 |
2.1.2 平台采油、集输工艺流程 |
2.2 无线远程监控系统的基本原理 |
2.2.1 无线通信的基本工作原理 |
2.2.2 无线远程监控系统组成概述 |
2.3 系统需求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可行性分析及方案设计 |
3.1 系统可行性研究 |
3.1.1 采用无线通信系统的必要性 |
3.1.2 通信距离的估算 |
3.2 系统主要硬件设备选型 |
3.2.1 工控机IPC6908 |
3.2.2 无线收发设备SRM6100 |
3.2.3 西门子S7 系列PLC |
3.2.4 电源 |
3.3 总体方案设计 |
3.3.1 系统总体结构与组建 |
3.3.2 软件开发工具选择 |
3.3.3 系统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4.1 中心站监控软件主要设计原则 |
4.2 中心站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
4.2.1 主界面 |
4.2.2 通信模块 |
4.2.3 数据读写模块 |
4.2.4 数据库管理模块 |
4.2.5 参数设置模块 |
4.2.6 报表查询模块 |
4.2.7 曲线绘制模块 |
4.2.8 报警模块 |
4.2.9 报警历史信息的浏览和删除 |
4.2.10 用户管理模块 |
4.3 中心采油平台PLC 程序设计 |
4.3.1 I/O 点分配 |
4.3.2 程序设计 |
4.4 卫星采油平台PLC 系统设计 |
4.4.1 I/O 点分配 |
4.4.2 程序流程图 |
4.4.3 程序设计步骤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抗干扰措施及可靠性分析 |
5.1 系统抗干扰措施 |
5.1.1 无线链路的抗干扰分析 |
5.1.2 硬件的抗干扰分析 |
5.1.3 软件的抗干扰分析 |
5.2 系统可靠性分析 |
5.2.1 可靠性定义 |
5.2.2 系统可靠性评估的方法 |
5.2.3 故障分析约定 |
5.2.4 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5.2.5 监控系统可靠性指标计算 |
5.2.6 系统软件可靠性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调试与实验 |
6.1 硬件的安装和调试 |
6.1.1 无线调制解调器的调试 |
6.1.2 天线架设 |
6.1.3 软件的调试步骤 |
6.2 系统的实验结果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10)信息技术在海上平台的建设及前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信息化管理手段 |
1.1 平台采油管理信息化 |
1.2 数字式电视监控, 实现平台生产现场图像信息化管理 |
1.3 配电系统信息化管理 |
1.4 停靠平台的船舶管理信息化 |
2 信息网络传输 |
2.1 卫星平台—中心平台控制中心 |
2.2 中心平台-陆地控制中心传输 |
2.3 中心平台—前线调度中心传输 |
3 实施效果 |
4 信息化平台发展前景展望 |
四、胜利浅海卫星采油平台的流程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埕岛油田高效注水工艺技术研究[D]. 郭长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2]胜利油田信息化生产指挥系统优化改进研究[D]. 任泽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3]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平台员工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 苑守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7)
- [4]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J].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2(27)
- [5]海上平台采油工艺设计浅析[J]. 郭强,马坤,李广军.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12(03)
- [6]胜利海上油田开发海工技术及应用[J]. 刘锦昆,刘真,冯春健,刘化丽. 船海工程, 2012(02)
- [7]基于海上采油特殊性的和谐管理模式的构建——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海二生产管理区的探索[J]. 张海忠,荆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 [8]胜利海上油田开发模式及适应性分析[A]. 刘真. 2010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0
- [9]基于无线数传的海上采油平台监控系统设计[D]. 马中原. 天津理工大学, 2009(07)
- [10]信息技术在海上平台的建设及前景展望[J]. 孙明,王柏森,贾海涛,王志强,王守成. 海岸工程,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