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水田泥鳅繁育技术

北方水田泥鳅繁育技术

一、北方稻田养殖泥鳅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陈泽[1](2021)在《基于Android的稻田综合种养决策支持系统研发》文中研究表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繁杂多样,技术要求各异,关键环节多元,知识单元离散,信息孤岛林立,迫切需要先进实用的信息系统支撑。而移动手机端系统用户海量,携带方便,且功能强大、应用灵活,是稻田综合种养决策支持功能实现与应用的优质平台。本文针对稻田综合种养移动手机端决策支持系统缺乏的问题,运用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原理与方法以及水稻栽培技术和水产畜禽动物养殖技术等,选用XML和Java语言与Spring、SpringMVC、Mybatis 等框架以及 Android Studio、Intellij IDEA 等开发工具,研发了基于Android的稻田综合种养决策支持系统V1.0,实现了移动端与服务器端数据同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搜集整理和归纳总结了大量的数据信息,系统建立了覆盖28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籼粳稻品种、水稻和水产畜禽动物病虫害防治等数据库与知识库,丰富了稻田综合种养决策支持系统内容体系,可为用户提供一个快速学习和查询检索的共享资源平台。(2)根据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规范与水稻群体质量和精确定量栽培、水产畜禽动物养殖、水质规范等相关知识,结合稻田综合种养实际,分别构建了水稻品种筛选、基本苗计算、精确施肥、病虫害防治、适宜水质、饲料投喂、经济效益计算等计算机模型,为辅助决策功能的实现创造条件。(3)运用Android Studio开发平台,以XML和Java语言完成前后端编码,研发出基于Android的稻田综合种养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集成了 28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介绍与水稻品种筛选、基本苗计算、精确施肥、病虫害防治和适宜水质、饲料投喂、经济效益计算等精准决策支持功能,且移动端软件界面小巧、功能完备、易于使用、移植性强,是稻田综合种养从业人员自主学习和自主决策的信息化新平台。

王明[2](2020)在《通河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通过对稻鱼共作、稻蟹共作、稻虾共作3种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的讨论,提出了通河县在实施过程中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今后通河县的稻渔综合种养,提出了应对措施。针对稻鱼共作模式效益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开发稻田养殖的高效鱼类品种的办法;对完善稻蟹共作模式配套技术提出了具体要求;针对稻田养殖小龙虾成活率低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小龙虾苗种本地化繁育的方法来解决。

杨大柳,胡中泽,衣政伟,孙飞,吴爱国,王显[3](2020)在《稻—泥鳅绿色高效种养技术》文中认为介绍了泰州地区推广应用并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优质粳稻与泥鳅生态互作种养技术要点,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要求、稻田改造方式、泥鳅养殖技术以及水稻种植管理措施等。该技术有效实现了水稻绿色栽培与泥鳅高效养殖的有机结合,扩大了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能大幅提高当地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为实现农业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贡献有力的智慧与数据支持。

代国锋[4](2020)在《绥滨县淡水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绥滨县地处黑龙江和松花江夹角地带,水域资源优越,鱼类种类丰富,是黑龙江省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淡水渔业作为促进绥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产业,是绥滨县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全县各类养殖水域面积共250平方千米,水产品产量7000吨,产值1.36亿元,养殖方式主要为池塘、坑塘、河沟养殖、稻田养殖、网箱生态养殖、工厂化车间养殖。改革开放以来,绥滨县的淡水渔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养殖品种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等诸多问题,阻碍了绥滨县渔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研究了绥滨县淡水渔业的发展现状,并对绥滨县淡水渔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优劣势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的渔业生产情况,对绥滨县的淡水渔业发展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建议。近年来,绥滨县淡水渔业取得了显着成就,渔业经济持续发展,渔业资源得到养护,生态养殖高速发展,名特优品种得到大力推广,但还存在以下问题:(1)渔业产业结构层次低,二、三产业发展滞后;(2)特色养殖发展不足,支撑服务体系不健全;(3)科研创新不足,技术装备落后等。本文运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当前绥滨县渔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入分析。提出绥滨县渔业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第一、发展绿色渔业,促进特色渔业发展;第二、强化品牌效应,促进规模化发展;第三、推动科技创新,合理布局渔业三产。本文的完成对进一步调整绥滨县渔业产业结构、扩大再生产、发展绿色养殖提供了理论参考,旨在对在绥滨县推行科技兴渔,以及加强淡水渔业品牌建设提供合理建议,为绥滨县淡水渔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李荣福,寇祥明,王守红,孙龙生,王曙光[5](2020)在《新中国稻田渔业发展的经验启示》文中指出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稻田渔业的发展成就和主要经验,根据稻田渔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体制、社会需求和经济政策条件,将新中国成立70年稻田渔业发展过程为三个发展时期,其中第一、第二发展时期,又分别划分为两个阶段。从党和政府政策推动、稻田渔业理论与技术创新、经营方式转变、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稻田渔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社会原因,并对十八大之后,稻田渔业顺应生态文明新时代要求和新发展理念,进行生态化探索,在提升湿地生态功能、提高生态安全、引导绿色健康生活和带动生态文化旅游等方面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

李艳华,胡佳,冉光强,杨秀萍,张永峰[6](2020)在《泥鳅主要养殖模式及其新形势下产业发展趋势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泥鳅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其中江浙、两湖、两广、山东、辽宁是泥鳅的主产区。目前台湾泥鳅己占泥鳅养殖产量的80%以上,带动商品鳅和寸苗批发价格逐渐回归理性,目前商品鳅塘头批发价格基本维持在16~22元/千克,寸苗价格已经降至3~5分/尾,商品鳅基本维持着2~5元的利润空间。尽管养殖利润还有较大空间,但是效益大小却因人而异,其中养殖模式选择已成为影

刘凯[7](2019)在《银川陆基生态渔场系统稻渔共作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稻渔综合种养,是在我国传统稻田养鱼基础上,经过近年提升和优化,推广实践发展起来的新的农业模式。最早是由扬州大学张洪程院士团队提出“稻渔共作”这个概念。与传统稻田养殖相比,新型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具有以粮为主、生态优化、突出了产业化发展三个特征。稻渔综合种养因养殖种类不同可以分为稻鱼养殖,稻虾养殖,稻蟹养殖等,是一种“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生态循环、高效节能”的符合时代环保要求的新模式。稻渔共作系统是一种高效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这种动物和植物共存的综合生态系统,是强于单独水稻种植的生态系统,净化能力和资源生产能力结合,成为水稻主产区,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生态效益,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手抓手。实践证明,稻田综合种养普遍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能够实现水稻化肥和农药减量,真正实现绿色高效生产。各地气候和地质条件不同,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不能够轻易在其它地方实现,各地需根据生产实际,通过示范和应用实践,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综合种养模式。本论文中,我们以宁夏银川光明渔场基地作为试验基地,从稻渔共作系统中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草鱼产量及水质变化、稻渔共作系统中水质和土壤变化、稻渔共作系统中主要养殖对象的稳定同位素特征等三个方面进行相关研究,为人工构建的复合稻渔生产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以求进一步发展。一、稻渔共作系统中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草鱼产量及水质变化方面:本研究对光明渔场基地的两套流水池系统在2017年和2018年的草鱼生产情况和水体水质变化进行研究。其中草鱼产量,在2017年也达到了68.1kg/m3,2018年达到了76.8kg/m3;整个养殖期间,流水槽内和流水槽外塘中水质保持良好,极少使用“底改调水”类鱼药;现代渔业物联网的应用,给整个水产养殖过程提供了安全保障,逐步实现了生产区域水质监控和智能管理,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产品质量安全。与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是一种更高效,生态,环保的新型养殖方式。二、稻渔共作系统中水质和土壤变化研究方面:本研究在光明渔场基地,主要选取了稻鳅系统、稻蟹系统和稻鱼系统(对照组)三块试验田作为试验田。在58月,分5次在三块试验田中采取环沟水样、环沟底泥和稻田泥样进行研究。根据宁夏2017年稻渔综合种养示范户生产经营情况调查报告,结合光明渔场基地以及周边种植户的情况,在不考虑政府补贴的情况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亩产量大概为600kg/亩,水产品大概60kg/亩,收入2880元;传统水稻单作模式下,水稻亩产量700kg,收益1820元。在相同条件下,尽管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投入较传统水稻单作模式,在土地租金、水产苗种费、人工费等方面多投入11,250元/hm2,净利润也多3750元/hm2左右。本项目实现所有养殖水体在系统中循环利用,没有排放到外源环境,只通过补充黄河水源,实现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系统的大耦合,实现高产高生态的目标。三、稻渔共作系统中主要养殖对象的稳定同位素特征方面:本研究从银川市光明渔场的五种稻渔共作系统(稻鳅系统、稻虾系统、稻蟹系统和两个稻鱼系统)中共采样物种148尾(检测同位素88尾),生物种类10种。系统中生物δ13C值范围为-28.39‰-20.95‰,δ15N值范围为4.41‰14.49‰。其中δ15N值最低的是鲤鱼,最高的是黑鱼,都属于稻鱼系统,说明鲤鱼和黑鱼的生活环境以及摄食有所不同。δ13C最低的是鲢,最高的是蟹。营养级的范围在1.584.54之间,主要集中在2.53.8之间。鱼类平均营养级为3.0。营养级大于2.5的鱼类占总数的79%。其中台湾泥鳅和异育银鲫“中科三号”的营养级最低;营养级大于3.0的占总数的53.4%,最高的为黑鱼,其营养级为4.54。其余营养级顺序分别为:梭鲈>鲢>蒙古红鲌>鳙>克氏原螯虾>中华绒鳌蟹>异域银鲫“中科三号”>台湾泥鳅。本研究旨在为系统中主要生物提供基础科学资料,为进一步研究宁夏银川陆基生态渔场系统渔业资源营养结构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本研究的创新点,是将传统的池塘养殖和稻田综合养殖结合起来,用池塘的肥水来种植水稻,用稻田净化的清水来养鱼,从而达到“以渔肥田、以田净水、尾水零排放”的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的目标。研究表明,饲料中被有效利用的氮含量大约占2027%、磷含量大约占824%,大部分都在池塘中沉积、浪费;而稻田水稻对池塘尾水中的氮、磷的去除率非常高,均达到70%以上。经过在银川光明渔场基地两年的试验证明,我们创新的综合生产模式,是一种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的新模式,值得继续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郭海松[8](2019)在《青田稻-鱼共生模式优化-水稻栽培密度对稻、鱼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文中提出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作物栽培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农业-水产复合生产体系(Integrated agri-aquaculture system,IAAS),利用改造后的稻田进行种养殖活动,使之形成稻-鱼共生系统。通过稻-鱼共生互利,可以在有效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的前提下,生产绿色生态的农产品,从而达到稳粮增收的目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该模式为提高稻田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提升农产品质量及安全水平和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契机。位于浙江省青田县的传统的稻-鱼共生系统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始于唐景云二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原生态的古老的农业生产方式。2005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将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确立为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Global Important Agriculture Heritage System,GIAHS)试点保护项目,该系统倡导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即允许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创新和优化,基于该理念,为了提高其生产效益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该模式更好地传承和保留,经科学研究后对其进行合理优化是可行也是必要的。目前对这种传统模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调查层面,关于该模式水稻密度的报道较少,已报道的研究评价了不同水稻栽培密度下的稻鱼产量,而对不同水稻栽培密度下的稻鱼生长、鱼营养价值和土壤肥力的定量等研究鲜见,这使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中水稻栽培密度的研究缺乏系统和全面的科学依据。我们的研究从稻、鱼(青田田鱼,Cyprinus carpio var.color,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和土壤养分的角度,跟踪观察了不同水稻栽培密度下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中水稻的生长、茎秆性状和产量,比较了不同水稻密度下田鱼的存活率SR、特定生长率SGR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探索了不同水稻密度下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旨在综合评价不同的水稻栽培密度,探寻最佳值。试验设置3个密度处理组,以水稻栽培株行距来调控:20 cm×30 cm、30 cm×30 cm和40 cm×30 cm,分别记作高、中和低密度,每组设3个平行,栽插方式均为单穴双株。水稻移栽20天后按9000尾/hm2的密度投放田鱼,规格50 g/尾,大小均匀。田鱼投放3天后开始投喂饲料,日投喂量为田鱼体重的25%,分早晚两次投喂,并根据田鱼生长和摄食情况同步增加饲料投喂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低密度(40 cm×30 cm)条件下的水稻分蘖数和生物量在拔节期后均显着高于高密度;在3种密度中,低密度(40 cm×30 cm)下的水稻茎秆构成性状优势明显;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着,但高密度组水稻产量最高,低密度组有效穗数显着高于高密度组,低密度组成穗率显着高于中、高密度组。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与水稻产量关联度最大的茎秆构成因子是穗长、关联度最大的产量构成因子是千粒重。基于水稻生长和生产效益考虑,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采用低密度(40 cm×30 cm)栽培方式可以在保证水稻不减产的同时节约劳动成本。2.水稻中密度(30 cm×30 cm)栽培时田鱼的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SGR)达到最高值4.54±0.03,极显着高于高密度(20 cm×30 cm)时的3.62±0.04。各水稻密度下的田鱼的存活率(survival rate,SR)无显着差异。田鱼的营养价值总体较高,其中粗脂肪(crude fat,CF)、粗蛋白(crude protein,CP)、氨基酸(amino acid,AA)和脂肪酸(fatty acid,FA)的含量在各处理组间均未产生显着差异。水稻高、中、低密度下鱼肉的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含量分别为(37.35±1.07)%、(37.35±0.27)%、(32.20±1.29)%;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Met,中、高密度处理组的EAA总量、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EAAI)略高于低密度组。中、低密度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含量略高于高密度组。3.调查区域稻田土壤的pH变幅为5.506.13,呈弱酸性;土壤养分(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水稻生长均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且在拔节期-抽穗期达到最低值,但在水稻收割前的成熟期均能恢复至不低于初始的较高水平,表明田鱼的活动有助于维持土壤肥力。根据水稻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关联度分析结果,发现与水稻产量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壤pH和速效钾;相比于含量丰富的全氮、有效磷和有机质,轻度缺乏的速效钾和较低的pH限制了水稻的生长和最终产量。综合来看,在本季运用青田稻-鱼共生模式进行种养殖的试验中,最优的水稻密度为30 cm×30 cm。

孔令杰,王昕阳,杨秀,邹民,张旭彬[9](2018)在《黑龙江省稻田综合种养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黑龙江省为中国水稻种植面积、生产量和商品量最大的省份。但黑龙江省水稻多采取单一的种植模式,存在着化肥过度使用、农药滥用、经济效益提升难等问题,亟需对水稻单一的种植模式进行改进,推广生态种植模式。稻田综合种养是在我国传统稻田养鱼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生态农业新模式,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实现一水双用、一田双收。本文介绍了2013~2017年黑龙江省稻田综合种养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加快黑龙江省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促进黑龙江省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和可持续发展。

刘月芬[10](2018)在《稻田养殖台湾泥鳅高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台湾泥鳅,又名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因其生长速度快,不易钻泥,容易捕捞,产量高效益好,受到养殖户的青睐。盘锦市水稻种植面积170万亩,从2015年起发展稻田养殖台湾泥鳅,2017年,我站在15个养殖场进行试验,通过放养不同规格和密度的苗种,探索适合北方稻区的"稻-鳅"综合种养模式,来提高产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现总结如下:

二、北方稻田养殖泥鳅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方稻田养殖泥鳅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ndroid的稻田综合种养决策支持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研究进展
        2.2 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进展
        2.3 Android端手机APP研究进展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
    0 前言
    1 系统可行性分析
        1.1 技术可行性
        1.2 经济可行性
        1.3 社会可行性
    2 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2.2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设计原则
        3.2 系统架构设计
        3.3 系统设计目标
    4 系统关键技术
        4.1 Material Design界面设计
        4.2 Android四大组件
        4.3 数据持久化技术
        4.4 Volley框架
        4.5 Maven工具
        4.6 MySQL数据库
        4.7 三层架构
    5 小结与讨论
        5.1 小结
        5.2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数据库、知识库、模型库的研发
    0 前言
    1 数据库的研发
        1.1 数据库建表
        1.2 数据存储
    2 知识库的研发
        2.1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知识库
        2.2 水稻品种知识库
        2.3 病虫害防治知识库
    3 模型库的研发
        3.1 水稻基本苗计算决策模型的构建
        3.2 水稻精确施肥决策模型的构建
        3.3 饲料投喂决策模型的构建
        3.4 适宜水质决策模型的构建
        3.5 其它决策模型的构建
    4 小结与讨论
        4.1 小结
        4.2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Android端手机APP功能设计与实现
    0 前言
    1 系统开发方法与功能
        1.1 系统开发环境
        1.2 页面设计常用组件
    2 系统程序实现与功能应用
        2.1 注册
        2.2 登录
        2.3 页面功能程序实现
        2.4 功能应用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3.2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1 结论
    2 创新点
    3 讨论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通河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通河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1.1 稻鱼共作
    1.2 稻蟹共作
    1.3 稻虾共作
2 存在问题
    2.1 稻鱼共作模式效益较低
    2.2 稻蟹共作模式配套技术有待完善
    2.3 稻田养殖小龙虾成活率低
3 今后推广措施
    3.1 开发稻田养殖的高效鱼类品种
    3.2 完善稻蟹共作模式配套技术
    3.3 解决小龙虾苗种本地化繁育问题

(3)稻—泥鳅绿色高效种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养泥鳅稻田环境条件
    1.1 环境要求
    1.2 水源水质
    1.3 稻田选择
2 稻田改造
    2.1 挖沟筑埂
    2.2 进排水设施
    2.3 防虫设施
    2.4 防鸟网布置
3 品种选择
    3.1 水稻品种
    3.2 泥鳅品种
4 水稻绿色生产技术
    4.1 育苗整地
    4.2 机械栽插
    4.3 合理施肥
    4.4 科学管水
        4.4.1 水位控制
        4.4.2 晒田
    4.5 杂草防除
    4.6 病虫防治
5 泥鳅绿色饲养技术
    5.1 清杂消毒
    5.2 投放鱼苗
        5.2.1 鱼苗选择
        5.2.2放养时间和密度
    5.3 饲料投喂
        5.3.1 饲料来源
        5.3.2 投喂要求
    5.4 水位水质管理
        5.4.1 水位管理
        5.4.2 水质管理
    5.5 病害防治
    5.6 巡塘
6 收割捕捞

(4)绥滨县淡水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绥滨县淡水渔业发展现状
    2.1 绥滨县淡水水域资源概况
    2.2 绥滨县淡水渔业养殖现状
    2.3 绥滨县淡水渔业养殖模式及产量变动分析
        2.3.1 绥滨县淡水鱼的主要养殖模式
        2.3.2 绥滨县淡水鱼的主要养殖品种及产量变动
    2.4 绥滨县淡水渔业产业结构组成概况
        2.4.1 绥滨县淡水渔业产业结构现状
        2.4.2 绥滨县淡水渔业经济产值现状
第3章 绥滨县渔业发展的SWOT分析
    3.1 问卷设计与数据搜集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2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3.1.3 问卷回收的结果
        3.1.4 样本特征统计分析
    3.2 绥滨县淡水渔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分析
        3.2.1 自然环境优势
        3.2.2 资源储备优势
        3.2.3 特色文化优势
    3.3 绥滨县淡水渔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3.3.1 养殖特色欠缺
        3.3.2 品牌效应不强
        3.3.3 产业结构滞后
        3.3.4 资源利用率低
    3.4 绥滨县淡水渔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
        3.4.1 绿色渔业发展潜力巨大
        3.4.2 淡水渔业市场需求扩大
        3.4.3 经济转型发展带来契机
        3.4.4 国家地方政策大力支持
    3.5 绥滨县淡水渔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分析
        3.5.1 当地市场流通体系滞后
        3.5.2 外埠淡水渔业带来冲击
        3.5.3 电子商务发展进程缓慢
        3.5.4 科技创新力度后劲不足
    3.6 绥滨县淡水渔业发展的矩阵分析和战略选择
        3.6.1 绥滨县淡水渔业SWOT战略组合分析
        3.6.2 绥滨县淡水渔业发展战略选择
第4章 绥滨县淡水渔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主打绿色渔业,提升特色化优势
    4.2 强化品牌效应,推动规模化进程
    4.3 改善产业结构,实现合理化布局
    4.4 重视资源保护,力求发展可持续
    4.5 完善市场体系,增强产业竞争力
    4.6 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渔业“互联网+”
第5章 结论与未来发展预测
    5.1 结论
        5.1.1 采取增长型战略,使淡水渔业发展产业化
        5.1.2 合理布局三产,从根本上改善产业结构
        5.1.3 发展特色渔业,向绿色渔业转型
        5.1.4 推进龙头企业发展,进一步强化品牌效应
    5.2 绥滨县淡水渔业未来发展预测
参考文献
附录 绥滨县淡水渔业发展调査间卷
致谢

(5)新中国稻田渔业发展的经验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新中国成立后稻田渔业历史分期
2 传统稻田渔业发展时期
    2.1 传统稻田渔业快速扩展阶段
    2.2 传统稻田渔业曲折徘徊阶段
3 现代稻田渔业科学发展时期
    3.1 稻田渔业快速扩张阶段
        3.1.1 规模与生产水平全面提升
        3.1.2 政府与政策强力推动
        3.1.3 理论与技术创新推动
    3.2 稻田渔业适应市场发展阶段
        3.2.1 政府和部门推动
        3.2.2 技术创新推动
        3.2.3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带动
    3.3 稻田渔业科学发展经验
        3.3.1 建立利益机制,经济利益与生产成果挂钩
        3.3.2 适应市场需求,调整养殖结构
        3.3.3 建设田间工程,防范自然风险
        3.3.4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增产增效
        3.3.5 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规模经营
4 现代稻田生态渔业建设时期
    4.1 稻田渔业生态化探索
    4.2 稻田渔业的湿地生态功能
        4.2.1 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4.2.2 治理污水,预防疾病
        4.2.3 蓄水保土,防控洪涝
    4.3 稻田渔业提升生态安全
    4.4 稻田渔业引导绿色健康生活
    4.5 稻田渔业带动生态文化旅游
    4.6 现代稻田生态渔业的发展经验

(6)泥鳅主要养殖模式及其新形势下产业发展趋势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泥鳅主要养殖模式介绍
    1. 土塘养殖
    2. 水泥池养殖
    3. 稻田养殖
    4. 莲藕塘、虾蟹塘、蛙池等套养
    5. 网箱养殖模式
二、泥鳅产业发展趋势探讨
    1. 苗种供应和商品鳅养殖进入优胜劣汰的洗牌调整期
    2. 泥鳅产业将进入降成本和拼模式的双轨驱动发展阶段
    3. 泥鳅品系的优胜劣汰和品质品牌沉淀亟待加强
    4. 泥鳅精深加工、出口及功能性产品开发亟待更上一个台阶

(7)银川陆基生态渔场系统稻渔共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稻渔综合种养生态系统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稻鱼共生系统中生态学研究
        1.2.2 稻蟹共作系统中生态学研究
        1.2.3 稻虾共作系统中生态学研究
        1.2.4 稻渔共生系统的整合和展望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创新点
第二章 宁夏银川大型稻渔共作系统中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草鱼产量及水质变化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光明渔场基地介绍
        2.1.2 系统组成
        2.1.3 池塘工程化建设内容
        2.1.4 设备安装
        2.1.5 鱼种放养
        2.1.6 饲养投喂及水质管理(养殖旺季)
        2.1.7 水质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流水槽养殖草鱼产量
        2.2.2 水质变化
    2.3 讨论
        2.3.1 流水槽产量情况
        2.3.2 流水槽水质变化情况
        2.3.3 流水槽污染处理问题
第三章 银川大型稻渔共作系统稻鱼共生单元水质和土壤变化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塘口布局和生产情况
        3.1.2 采样和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三种稻鱼系统pH值变化
        3.2.2 三种稻鱼系统盐度变化
        3.2.3 三种稻鱼系统三态氮的变化
        3.2.4 三种稻鱼系统全磷和钾的变化
        3.2.5 稻鱼共生系统的水体其它水质变化
        3.2.6 不同稻渔工作模式下水稻(地上部分)生物量
    3.3 小结
第四章 银川稻渔共作系统中主要养殖对象的稳定同位素特征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品采集
        4.1.2 样品处理
        4.1.3 稳定同位素分析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各养殖系统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
        4.2.2 各塘口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
        4.2.3 各养殖系统中生物营养级情况
        4.2.4 同一系统不同种类生物营养级情况
        4.2.5 不同系统中同一种类生物营养级情况
    4.3 讨论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
    5.1 流水池养殖草鱼产量及水质变化方面
    5.2 稻渔共作系统下环沟水化学指标和土壤指标的分析方面
    5.3 稻渔共作系统中同位素特征方面
    5.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青田稻-鱼共生模式优化-水稻栽培密度对稻、鱼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稻田养殖模式研究与发展概况
        2.1 我国主要稻田养殖模式
        2.2 养殖动物种类
        2.3 各国家和地区稻田养殖的研究现状概述
    3 水稻栽培密度对水稻和养殖动物的影响
    4 研究思路与内容
        4.1 研究内容
        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水稻密度对水稻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与测算
        1.4 数据分析与统计
    2 结果
        2.1 不同水稻栽培密度下水稻分蘖动态变化规律
        2.2 不同水稻栽培密度对水稻生物量的影响
        2.3 不同水稻栽培密度对水稻茎秆构成的影响
        2.4 不同水稻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2.5 水稻产量与水稻茎秆构成因子、产量构成因素关系探讨
    3 讨论
第三章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水稻密度对田鱼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1.4 测定方法
        1.5 肌肉营养价值评价方法
        1.6 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计算方法
        1.7 数据分析与统计
    2 结果
        2.1 稻田水质
        2.2 田鱼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
        2.3 肌肉中粗脂肪、粗蛋白的含量
        2.4 田鱼氨基酸的组成及营养品质评价
        2.4.1 氨基酸组成及含量
        2.4.2 氨基酸品质评价
        2.5 田鱼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3 讨论
第四章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水稻密度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土壤样品采集与养分含量测定
        1.4 数据分析与统计
    2 结果
        2.1 不同水稻栽培密度下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
        2.1.1 土壤p H的动态变化
        2.1.2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
        2.1.3 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化
        2.1.4 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
        2.1.5 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
        2.2 水稻产量与土壤养分关系探讨
        2.3 土壤养分含量分级评价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9)黑龙江省稻田综合种养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黑龙江省稻田综合种养现状
    1.1 实现了产业化发展
    1.2 种养模式及配套技术取得突破
    1.3 取得了显着的综合效益
    1.4 有关单位加入了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 存在问题
    2.1 稻田综合种养推广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
    2.2 高效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缺乏
    2.3 稻田综合种养服务体系薄弱
3 发展对策
    3.1 加快制定规划
    3.2 抓好先进典型
    3.3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3.4 重视服务体系和示范区建设
    3.5 加强舆论宣传和技术培训
    3.6 提升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水平
    3.7 积极参与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关活动

(10)稻田养殖台湾泥鳅高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材料方法
    (一) 试验时间
    (二) 试验条件和地点
    (三) 暂养池的准备
    (四) 田间工程
    (五) 水稻种植
    (六) 鳅苗放养
        1. 鳅苗的暂养
        2. 稻田放苗
    (七) 饵料投喂
    (八) 水质管理
    (九) 病害防治
二、结果
三、讨论分析
    (一) 稻田泥鳅养殖暂养非常关键
    (二) 放苗规格对泥鳅鱼产量影响很大
    (三) 合理放苗密度
    (四) 注重饲养管理

四、北方稻田养殖泥鳅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ndroid的稻田综合种养决策支持系统研发[D]. 陈泽. 扬州大学, 2021
  • [2]通河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探讨[J]. 王明. 黑龙江水产, 2020(06)
  • [3]稻—泥鳅绿色高效种养技术[J]. 杨大柳,胡中泽,衣政伟,孙飞,吴爱国,王显. 北方水稻, 2020(06)
  • [4]绥滨县淡水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代国锋.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5]新中国稻田渔业发展的经验启示[J]. 李荣福,寇祥明,王守红,孙龙生,王曙光.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0(02)
  • [6]泥鳅主要养殖模式及其新形势下产业发展趋势探讨[J]. 李艳华,胡佳,冉光强,杨秀萍,张永峰. 科学养鱼, 2020(01)
  • [7]银川陆基生态渔场系统稻渔共作机制研究[D]. 刘凯.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8]青田稻-鱼共生模式优化-水稻栽培密度对稻、鱼和土壤肥力的影响[D]. 郭海松.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9]黑龙江省稻田综合种养现状及发展对策[J]. 孔令杰,王昕阳,杨秀,邹民,张旭彬. 黑龙江水产, 2018(06)
  • [10]稻田养殖台湾泥鳅高产技术研究[J]. 刘月芬. 中国水产, 2018(03)

标签:;  ;  ;  ;  ;  

北方水田泥鳅繁育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