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库岸再造预测方法及其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秦二乐[1](2021)在《鲸鱼沟库区黄土库岸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塌岸预测研究》文中提出位于西安市东郊鲸鱼沟内的新建车村水库工程被列为引汉济渭工程重要的调蓄工程,承担灞河支线调蓄的任务,同时兼作西安市备用水源。拟建水库库岸所处的地质环境在蓄水及运行过程中将发生显着改变,易诱发老滑坡和库岸边坡失稳,形成滑坡和塌岸,直接影响到水库建设的工程效益。为此,本文在工程区详细调查、勘探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外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数值模拟等手段对研究区的岸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研究了库区岩土体的基本物理指标、渗透及强度特性,并综合试验结果和研究区工程经验确定了库区第四系覆盖层及第三系灞河组泥岩地层的强度指标。(2)研究了库区内岸坡的坡形、结构类型、地质构造、变形破坏模式等基本特征。库区下游和中下游段左岸边坡平均坡高、坡角高于右岸,沟口至库尾两岸边坡坡度放缓;结构类型包括黄土岸坡、黄土-坡积土岸坡、黄土-砂泥岩岸坡、黄土-滑坡堆积土岸坡,分别占39.22%、40.20%、8.82%和11.76%;坝址区至库尾,左岸灞河组砂泥岩地层自中游段向下游倾斜,右岸较为平缓;岸坡破坏模式主要有侵蚀剥蚀型、滑移型和坍塌型。(3)基于渗流理论对典型岸坡进行数值模拟,提出了适合黄土地区渗透性较差岸坡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评价了库水位升降过程中库岸边坡的稳定状态,探讨了库水作用对库岸边坡稳定性、破坏范围及方式的影响规律。(1)在水位激增过程中,岸坡最不利情况为水位变化始末的稳定情况。在水位骤降情况下,最不利情况为原高水位浸没的坡体内地下水渗出前时的稳定情况;(2)四种岸坡的整体最小稳定系数均高于安全系数,发生整体滑动的可能性较小。库水变动过程中局部潜在滑面范围控制稳定系数的变化,斜坡平缓地带以滑移破坏为主,陡峻地带以坍塌破坏为主,基岩界面及以上覆盖层产生局部破坏,库水作用下黄土库岸再造活动强烈;(3)在不同岸坡的各蓄水高度,库水位下降明显加大了岸坡局部失稳的可能性,对位于坡面由平缓转陡峻的地带,稳定性受库水波动影响显着,极易产生局部岸坡失稳。(4)综合岸坡结构法和卡丘金法两种方法,提出了适合鲸鱼沟库区(黄土台塬内峡谷型水库)的塌岸预测方法和原则,利用该方法对库区进行了长期塌岸范围预测,发现黄土岸坡塌岸活动强烈。对黄土库岸段进行了塌岸方量的预测,总塌岸方量约为396.4万m3,占预测总塌岸方量的69.8%,为库区的主要塌岸部分。
韩小刚,刘晓哲[2](2017)在《基于计算图解法的库岸再造预测及应用》文中指出水库蓄水后,由于水位抬升等因素影响,库岸发生坍塌破坏。坍岸具有短时性、突发性等特点,对库区沿岸的建筑物影响较大,因而预测水库坍岸是有必要的。以溪洛渡水电站库区码头为研究对象,采用两段图解法、卡丘金计算法两种方法进行库岸再造分析,评价水库蓄水后引起的库岸再造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廖艺[3](2016)在《山区水库土质岸坡塌岸预测研究 ——以龙开口水库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对水能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全国范围内各大小水库也随之修建并投入运营。目前,仅长江流域已建成的大型水库就达113座,总库容达1048亿m3。在水库蓄水之后,由于库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则不可避免的会引起一些工程地质问题。在这些工程地质问题中又尤以水库塌岸最为明显。水库塌岸是指水库蓄水后库区原始岸坡在库水浸泡、库水调动、干湿交替、水流冲蚀、风浪(船行浪)冲击等影响下,导致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变差,岩土体风化速率加剧——冲蚀磨蚀、坍塌、滑移等再造变形,使得库岸线不断后退的不良地质现象。水库塌岸发展到一定程度会给库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的危害。目前塌岸预测研究成果丰硕,对已有和在建工程方法概括起来有二大类,一类为工程地质类比法,另一类为极限平衡搜索法。工程地质类比法是建立在水库塌岸调查基础上的分析方法,其中有代表的预测方法有佐洛塔寥夫预测法、手册法(三段法)、二段法和岸坡结构法。这些方法的运用条件皆有限制,在将其运用到我国西部山区峡谷型水库塌岸预测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我国西部粗颗粒土地区的塌岸实际宽度小于预测宽度;土体粒径越细粒、均匀性越好,则预测相对较准确,土体粒径越大,均匀性越差则预测误差越大等方面。本文以龙开口水库塌岸预测为例,选择3个典型断面作为长期监测断面。根据地形地貌,库岸结构,覆盖土体颗粒组成等地质条件利用几何条件相似、物质组成相似、动力相似、运动相似、外部条件(降雨、波浪等)相似等原则利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进行9次多因素实验和13组单因素实验。整理分析多因素试验结果,利用极差法分析各因素对塌岸影响的敏感性。得到岸坡坡角变化对塌岸宽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物质组成变化略大于波浪变化,水位变化的影响最小。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得到,在同等条件下,凸型坡的塌岸宽度最大,其次为直型坡和凹形坡,阶梯形坡塌岸宽度最小等一系列结论。根据龙开口水库塌岸特征,选择西部的三岔湖水库(四川)、龚咀水库(四川)、白云水库(湖南)、威溪水库(湖南)调查了其塌岸特征,结合室内物理模拟试验得到山区水库土质岸坡塌岸的一系列规律。如山区水库塌岸时间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大多数库区在蓄水40年之后库岸处于稳定或较稳定状态;塌岸模式主要以坍塌型和冲蚀磨蚀型为主,坍塌型又可以分为坍塌后退型和冲刷浪坎型等。对经典图解法,包括佐洛塔廖夫法、类比图解法、两段法、库岸结构法进行了适用性分析。选择较为适宜西部山区水库的塌岸预测图解法——“三段法”,对其塌岸预测参数进行修正。修正主要包括:在分析塌岸特征、成因机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其中的三个点及一个坡度进行修正。将其塌岸预测参数中的将蓄水前常年枯水位作为起点修正为常年洪水位;将设计低水位和设计高水位作为水位消落带起止点修正为水库长期运行低水位和长期运行高水位;将水下堆积坡角作为水下稳定坡角修正为水下土体在静水条件下的稳定坡角。根据作者调查的塌岸预测参数结合以往学者提出的塌岸预测参数,提出了常见山区粗颗粒土体组成的构成库岸的塌岸预测参数。结合龙开口断面现场监测数据,运用修正“三段法”和库岸结构法进行断面的塌岸预测。得到如下结果:(1)修正“三段法”能较好的运用于龙开口水库的塌岸预测。(2)修正“三段法”方法的预测值相对库岸结构法偏大,主要是由于修正“三段法”预测起点为原河道常年洪水位,考虑了蓄水后死水位以下的岸坡坍塌,而库岸结构法的预测起点为蓄水后死水位,并未涉及死水位以下土体坍塌情况,导致其预测结果偏小。根据作者大量野外水库调查,认为死水位以下岸坡在蓄水后会发生破坏更加切合实际。(3)对于死水位以下岸坡蓄水后不破坏或者破坏程度较小岸坡,修正“三段法”和库岸结构法预测结果一致,如a-a′剖面。(4)根据现场调查,现阶段个监测剖面塌岸宽度较小,一般在几米到十米左右,主要原因龙开口水库蓄水时间较短,正处于库岸再造演化初期,所以实际塌岸值相对预测值偏小很多。
王峰[4](2014)在《猴子岩水电站愚公山段路基库岸再造防治研究》文中提出库岸再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地质历史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控制,目前还没有严格的物理和数学方程能够解决这类问题,迄今为止的预测、防治方法多属于经验性或半经验性的。结合S211线大渡河猴子岩库区淹没复建公路愚公山段路基下边坡水库库岸再造防治方案研究,分析了库岸再造破坏的机理、提出了针对性的处置措施,对岸坡塌岸防治作了积极的探索。
文军[5](2014)在《五一水库古河槽防渗线塌岸预测》文中认为通过调查岸坡岩体结构面的分布、类型及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判定水库蓄水后库岸稳定性,定量估计塌岸宽度,对古河槽段库岸进行塌岸预测。选取具代表性的断面,按非均质多层结构岸坡进行库岸塌岸预测。Ⅰ-Ⅰ剖面计算最终塌岸宽度为46.63m;Ⅱ-Ⅱ剖面计算最终塌岸宽度为69.01m;Ⅲ-Ⅲ剖面计算最终塌岸宽度为51.13m;水库蓄水后,古河槽段库岸存在一定规模的塌岸,近古河槽防渗线库岸预测最终塌岸宽度均小于防渗线距坎边宽度,说明水库最终塌岸不至影响坝线防渗体,因此塌岸对水库运行安全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同时塌岸预测为选定工程处理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邹琳琳[6](2012)在《三峡库区夹滩场镇库岸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库岸再造预测》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开始逐步加大对水利水电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利用同时也会破坏库区的地质环境。水库建成蓄水后,沿岸地区的地质条件将发生很大变化,轻则造成水土流失,河道被堵塞,更严重的会发生崩塌、滑坡等灾难,这将给人类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伤亡。本文以夹滩场镇库岸边坡为例,在大量收集库区相关资料和室内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夹滩场镇库岸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进行了初步判定,同时根据库岸边坡的分段原则,对此库岸进行了工程地质分段;然后运用极限平衡理论(Sarma法、Bishop法、Janbu法和不平衡推力法),对夹滩场镇库岸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同时运用卡丘金图解法对夹滩场镇库岸边坡进行了塌岸预测;预测的塌岸宽度和影响高程为夹滩场镇库岸日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对其他地区类似库岸的研究和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依据岸坡结构形态对库岸进行工程地质分段,将库岸分成760和761两段。760段位于渝东公路岸坡地带,长约200m,岸坡平面形态呈长条形,纵剖面形态呈外凸形,渝东公路外侧岸坡坡度较陡,岸坡整体坡度为30o~35o;761段位于江南职中公路外侧岸坡地带,长约300m,岸坡平面形态呈弧形,纵剖面形态呈外凸形,江南职中公路外侧岸坡坡度较陡,整体坡度为25o~35o。2.库岸变形特征主要表现为前缘及陡坡地带出现小规模坍塌现象,导致后缘及坡顶一带出现房屋开裂,公路路面拉张裂缝,岸坡上树木弯曲成马刀形。3.在760和761两段库岸内分别选取一条典型的代表性剖面,建立其地质模型和力学模型,然后采用极限平衡理论(Sarma法、Bishop法、Janbu法和不平衡推力法),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由于库岸边坡可能存在三种潜在的破坏模式,分别为第四系土内部的圆弧形滑动、沿填土和第四系粉质粘土的接触面滑动、沿第四系土与卵砾石层的接触面滑动,所以需要对这三种潜在的破坏模式分别进行计算;而每次计算选取的工况条件也不同,根据夹滩场镇库岸的实际情况,本文选取了六种工况,然后分别对每种工况下库岸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760段和761段库岸边坡沿后两种潜在破坏模式滑动的稳定系数较大,所以发生此类破坏的可能性不大,而且760段库岸边坡沿第一种破坏模式滑动的稳定系数也较大,所以库岸边坡相对稳定,但是在后三种工况下,761段库岸边坡沿第一种破坏模式滑动的稳定系数较小,所以库岸边坡处于失稳边缘。4.在对夹滩场镇库岸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卡丘金图解法,对该库岸边坡进行塌岸预测,然后根据预测的塌岸宽度,对库岸再造的强烈程度进行分级;塌岸预测的结果显示,760段和761段库岸边坡的塌岸范围都高于移民迁建最低高程,并且预测的塌岸宽度都大于20m,所以这两段库岸的再造程度强烈。5.根据对夹滩场镇库岸边坡的稳定性计算、塌岸预测结果和防治效益分析,可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生态治理措施和工程治理等。本次勘查库岸760段为侵蚀剥蚀型库岸,影响对象为库岸上3户居民,影响对象较少,对比工程处理措施,建议搬迁避让;761段库岸为侵蚀剥蚀型库岸,影响对象为后缘移民复建公路江南职中公路,建议对其采用护坡处理措施。
李钟[7](2011)在《三峡库区白涛镇老区库岸边坡稳定性研究》文中提出白涛镇老区是重庆市新老化工园区,白涛镇老区人口超过两千,核工业816厂是重庆市化工行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过亿元。白涛镇库岸老区在塌岸带及其影响范围有建峰化工总厂的热电厂、水厂和公路等设施,为不搬迁尚需保护的对象。对于白涛镇老区库岸边坡而言,在水库蓄水后,一旦失稳,会对保护对象的安全有较大影响,因此研究白涛镇老区库岸边坡在不同状态下、不同水位时的稳定性及变形特征并提出治理措施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在充分收集库岸段的相关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其地质环境条件,同时参考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运用现场调查、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方案比较等方法,对白涛镇老区库岸边坡的塌岸形成机制、塌岸预测、稳定性及其综合治理方案进行了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及新的认识如下:(1)首先根据白涛镇老区库岸所在的位置将其划分为两段:搅拌厂—白涛粮店段(178-586-fL-21-1)、白涛粮店—码头段(178-587-fL-21-2);然后根据库岸分类标准和分类原则,结合库岸边坡结构特征又进一步将fL-21-1段划分为岩土混合岸坡,将fL-21-2段划分为岩质岸坡和岩土混合岸坡。(2)采用卡丘金图解法预测白涛镇老区库岸边坡塌岸范围及其强烈程度。根据预测结果,fL-21-1产生塌岸的宽度38.08~68.84m,影响顶高程176.90~182.14m,塌岸程度为强烈;fL-21-2产生塌岸的宽度12.50~119.84m,影响顶高程175.45-211.04m,塌岸程度为大部分地区强烈,只在局部地区轻微(PX6)。(3)库岸边坡稳定性计算中,剖面整体稳定性验算采用传递系数法,前缘局部稳定性验算采用圆弧滑动法。经计算,fL-21-1岸坡整体稳定;但岸坡前缘在第4、第5工况下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易产生坍塌。fL-21-2库岸段大部分整体稳定差,为整体滑移型塌岸,局部(PX7、PX9)为侵蚀剥蚀型塌岸。(4)根据上述结果,依据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白涛镇老区FL-21-1段库岸塌岸治理方案选取碎石压脚,压脚后坡面采用削坡后浆砌格构加干砌片石护坡;白涛镇老区FL-21-2段库岸塌岸治理方案选取挡墙与护坡(削坡)相结合,并在局部设置抗滑桩。本治理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刘云鹏,黄润秋,邓辉[8](2011)在《库岸再造对雅泸高速公路岗子上隧道进口岸坡的影响》文中认为雅泸高速公路青杠咀特大桥泸沽岸桥台与岗子上隧道进口衔接段位于大渡河右岸上部冰积扇上,由于瀑布沟水电站的蓄水将使岸坡前缘约1/4部分没于水下。对整个岸坡影响较大的岩土体主要是由上-中更新统冰积、冰水沉积层组成的冰水堆积物,这类岩土体在水的作用下,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强度将会发生显着变化,弱化工程性状,从而影响岸坡的稳定性及桥台布置。可以预见,对岸坡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外部条件就是水的作用,库岸再造将是影响岸坡稳定性的控制性因素。本文以岗子上隧道进口岸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岸坡工程地质条件、岩土体结构及物理力学特性、岸坡影响因素的分析,深入研究了瀑布沟电站水库蓄水后引起的库岸再造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卡丘金法、两段法(多段法)、极限平衡分析法对库岸再造影响宽度进行预测。3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表明:瀑布沟电站蓄水后该段岸坡各个不同部位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塌岸破坏。根据该库岸岸坡的结构特点和3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提出对库岸岸坡不同梯段需要采用不同的预测方法综合预测,即对于水下岸坡可按两段法预测,而对于水上岸坡可综合考虑卡丘金法和极限平衡法的计算结果。对于类似库岸岸坡的稳定性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帅[9](2010)在《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技术研究 ——以梨园水电工程为例》文中认为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重要研究课题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非工程性重要措施。无论是发育在水电工程枢纽区及库区的地质灾害,都会对人类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本论文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为水电工程区域发展及中长远规划提供基础背景资料;为合理地确定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方案提供地质依据,做到趋利避害;为评价建设工程用地的适宜性及基础设施布设提供依据;为受灾害威胁的地区制定应急措施以及为保障生命及财产安全提供工作基础;同时还可以为灾害保险及发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及损失提供参考依据。本论文主要通过对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进行初步研究,建立适用于水电工程风险评价的方法体系。最终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对水电工程评价区进行地质灾害规划。风险源识别是整个评价的第一步,在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塌岸四种水电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源的识别后。分别建立枢纽区及库区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级表及评价模型和方法。并提出各指标定量化及标准化处理方法及针对库区单体滑坡涌浪危险性评价的评价方法体系。各区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历史灾害因素、地质环境因素及诱发因素三大类组成。在对区域比例尺(枢纽区及库区)地质灾害风险分析当中,主要采用的是Dai等人引用Morgan等人的研究成果的半定量分析方法。本论文中对最终风险评价结果分为风险性高、风险性中等、风险性低、风险性极低四级。论文最终以梨园水电工程枢纽区为示范区,基于ILWIS空间数据处理工具进行地质灾害风险示范评价。按照风险性由极低——高四个等级划分得出梨园枢纽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地质灾害风险性高区总面积为0.92km2,占枢纽区总评价面积的4.57% ;地质灾害风险性极低区总面积为5.93km2,占总评估区面积的29.57%。最后,在综合分析风险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对示范区做出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初探,整个管理流程大致可分为规划控制、工程措施、监测预警、防灾减灾教育四步为梨园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初步进行提供依据。
张梁,王俊杰,阎宗岭[10](2010)在《山区库岸塌岸预测方法综述》文中认为库岸坍塌是一种地质灾害,极大地威胁着库岸人民财产和生命的安全,同时也影响着水库库容。介绍了现有常用的一些塌岸预测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适宜性做出了总结。总结的塌岸预测方法有:佐洛塔廖夫为代表的条件类比图解法、康德拉捷夫为代表的数学分析法、平衡剖面法、动力法、徐瑞春的塌岸预测图解的若干修正、超前信息法、数值模拟法等。在工程具体应用中,结合山区水库的特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实际选用合理的方法。
二、库岸再造预测方法及其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库岸再造预测方法及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鲸鱼沟库区黄土库岸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塌岸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选择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库岸涉水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1.2.2 塌岸预测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库区地理位置及工程地质条件 |
2.1 地理位置 |
2.2 地形地貌 |
2.3 地层岩性 |
2.4 水文地质 |
2.5 气候特征 |
2.6 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 |
2.7 人类工程活动 |
第三章 研究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
3.1 基本物理指标测定 |
3.1.1 覆盖层三相比例指标 |
3.1.2 土体粒度成分 |
3.2 岩土体渗透系数测定 |
3.3 岩土体强度参数测定 |
3.3.1 覆盖层黄土强度指标测定 |
3.3.2 第三系泥岩强度指标测定 |
3.3.3 库区岩土体强度指标确定 |
附图 |
第四章 库区岸坡基本特征研究 |
4.1 库区岸坡地形地貌特征 |
4.2 库区岸坡地层结构特征 |
4.3 库区岸坡地质构造特征 |
4.4 库区岸坡变形破坏模式 |
第五章 库水作用下库岸边坡稳定性研究 |
5.1 岸坡分类原则及典型岸坡的选择 |
5.1.1 岸坡分类的原则 |
5.1.2 典型岸坡的选择 |
5.2 计算方案的选择 |
5.3 稳定性计算方法的选择 |
5.4 地质模型的建立 |
5.5 库水上升对库岸边坡稳定性影响 |
5.6 库水下降对库岸边坡稳定性影响 |
5.7 库水波动对库岸边坡稳定性影响 |
第六章 塌岸预测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
6.1 库岸再造预测方法 |
6.2 塌岸预测方法的选择和原则确定 |
6.3 研究区塌岸预测 |
6.3.1 评价指标的确定 |
6.3.2 黄土峡谷结合法塌岸预测 |
6.3.3 综合评价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基于计算图解法的库岸再造预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工程概况 |
3 场地地质概况 |
3.1 地形地貌 |
3.2 地层岩性 |
3.2.1 第四系覆盖层 |
3.2.2 基岩 |
4 库岸再造预测 |
4.1 库岸再造预测方法 |
4.1.1 卡丘金计算法 |
4.1.2 两段图解法 |
4.2 预测结果 |
5 结论 |
(3)山区水库土质岸坡塌岸预测研究 ——以龙开口水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
1.1.1 研究意义 |
1.1.2 选题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塌岸模式研究现状 |
1.2.2 塌岸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 |
2.1 自然环境条件 |
2.1.1 气象条件 |
2.1.2 水文地质条件 |
2.2 区域地质概况 |
2.2.1 区域地形地貌 |
2.2.2 区域地层岩性 |
2.2.3 区域地质构造 |
2.2.4 地震 |
第3章 研究区典型断面水库塌岸物理模拟 |
3.1 监测断面的工程地质条件 |
3.1.1 宋家菁1号断面 |
3.1.2 宋家菁2号断面 |
3.1.3 上甘村断面 |
3.2 实验模型设计 |
3.2.1 相似关系 |
3.2.2 实验材料 |
3.2.3 模型设计 |
3.3 模拟实验 |
3.3.1 多因素模拟试验及现象 |
3.3.2 单因素模拟试验及现象 |
3.4 实验结果分析 |
3.4.1 多因素模拟试验结果分析 |
3.4.2 单因素模拟试验结果分析 |
3.5 小结 |
第4章 类似水库调查研究 |
4.1 三岔湖水库 |
4.1.1 工程概况及基本地质条件 |
4.1.2 水库塌岸特征 |
4.2 龚咀水库 |
4.2.1 工程概况及基本地质条件 |
4.2.2 水库塌岸特征 |
4.3 白云水库 |
4.3.1 工程概况及基本地质条件 |
4.3.2 水库塌岸特征 |
4.4 威溪水库 |
4.4.1 工程概况及基本地质条件 |
4.4.2 水库塌岸特征 |
4.5 塌岸规律分析 |
第5章 山区水库塌岸预测研究 |
5.1 经典图解法的适用性分析 |
5.1.1 佐洛塔廖夫法 |
5.1.2 类比图解法 |
5.1.3 两段法 |
5.1.4 库岸结构法 |
5.2 适用于山区土质岸坡的塌岸预测方法 |
5.2.1 基础模型选择 |
5.2.2 参数修正 |
5.2.3 修正模型及参数取值 |
5.3 修正模型适用范围 |
第6章 修正后塌岸预测方法的验证与分析 |
6.1 现场塌岸监测 |
6.1.1 宋家菁1号断面 |
6.1.2 宋家菁2号断面 |
6.1.3 上甘村断面 |
6.2 修正方法的塌岸预测验证 |
6.3 结论与展望 |
6.3.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 |
6.3.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4)猴子岩水电站愚公山段路基库岸再造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1.1 猴子岩水电站蓄水运营概况 |
1.2 愚公山段路基基本特征 |
2 库岸破坏机理[2, 3] |
2.1 物理因素影响 |
2.2 化学因素影响 |
2.3 力学因素影响 |
2.4 淘蚀因素影响[5] |
3 愚公山段路基下边坡水库库岸再造影响分析 |
4 库岸边坡防护方案 |
5 结语 |
(5)五一水库古河槽防渗线塌岸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地质条件 |
2 塌岸变形破坏形式 |
3 塌岸预测的方法选择 |
4 塌岸预测 |
5 结论 |
(6)三峡库区夹滩场镇库岸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库岸再造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1.2.2 库岸再造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夹滩场镇库岸工程地质条件 |
2.1 自然地理条件 |
2.2 社会经济概况 |
2.3 气象水文条件 |
2.4 地形地貌 |
2.5 地层岩性 |
2.6 地质构造及地震 |
2.7 水文地质条件 |
2.8 库岸区岩土透水性分析 |
2.9 库岸区环境水对混凝土材料腐蚀性分析 |
2.10 人类工程活动 |
第3章 塌岸的形成机制及库岸分段 |
3.1 塌岸的形成机制 |
3.1.1 塌岸的形成过程 |
3.1.2 塌岸模式 |
3.1.3 塌岸的影响因素 |
3.2 库岸工程地质分段 |
3.2.1 库岸分类标准 |
3.2.2 库岸工程地质分段原则 |
3.2.3 库岸工程地质分段 |
第4章 库岸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法分析 |
4.1 极限平衡法计算原理 |
4.1.1 不平衡推力法计算原理 |
4.1.2 SARMA 法计算原理 |
4.1.3 JANBU 法计算原理 |
4.1.4 BISHOP 法计算原理 |
4.2 剖面选取 |
4.3 力学模式 |
4.4 计算参数 |
4.4.1 容重的选取 |
4.4.2 抗剪强度参数的选取 |
4.4.3 计算工况 |
4.5 稳定性分析评价 |
第5章 库岸再造预测与评价 |
5.1 库岸再造预测方法 |
5.1.1 类比图解法 |
5.1.2 计算图解法 |
5.1.3 动力法 |
5.1.4 两段法 |
5.2 夹滩场镇库岸再造预测 |
5.2.1 评价参数的选取 |
5.2.2 图解法塌岸预测 |
5.2.3 预测结果分析 |
5.2.4 综合评价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三峡库区白涛镇老区库岸边坡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1.2.2 库岸边坡塌岸再造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三峡库区白涛镇老区库岸地质环境条件 |
2.1 地形地貌 |
2.2 地层岩性 |
2.3 地质构造 |
2.4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
2.4.1 新构造运动特征 |
2.4.2 地震 |
2.5 水文地质条件 |
2.6 环境水对混凝土材料腐蚀性分析 |
2.7 人类工程活动 |
第3章 库岸工程地质分段 |
3.1 库岸边坡结构特征 |
3.2 库岸工程地质分段 |
3.2.1 库岸分类标准 |
3.2.2 库岸工程地质分段原则 |
3.2.3 库岸工程地质分段 |
第4章 塌岸预测分析评价 |
4.1 塌岸影响因素分析 |
4.2 塌岸的形成过程及破坏模式 |
4.2.1 塌岸的形成过程 |
4.2.2 塌岸的破坏模式 |
4.3 塌岸预测方法 |
4.3.1 类比图解法 |
4.3.2 计算图解法 |
4.3.3 动力法 |
4.3.4 两段法 |
4.3.5 徐瑞春关于红层塌岸预测的若干修正 |
4.3.6 极限平衡法 |
4.3.7 现有水库塌岸预测方法适宜性分析 |
4.4 塌岸预测参数的选取 |
4.5 白涛镇老区库岸边坡塌岸预测分析 |
4.6 小结 |
第5章 库岸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
5.1 选取计算方法 |
5.2 确定计算剖面 |
5.3 计算参数的选取 |
5.3.1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
5.3.2 计算工况 |
5.3.3 地下水位浸润线的确定 |
5.4 稳定性计算分析 |
5.5 塌岸后库岸边坡稳定性评价 |
5.6 小结 |
第6章 库岸边坡治理措施研究 |
6.1 库岸边坡治理原则 |
6.2 治理方案的选取 |
6.2.1 白涛镇库岸搅拌厂—白涛粮店段(178-586-fL-21-1) |
6.2.2 白涛镇老区库岸白涛粮店—码头段(178-587-fL-21-2) |
6.3 措施建议及处理效果 |
第7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库岸再造对雅泸高速公路岗子上隧道进口岸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地质环境概况 |
2.1 地形地貌 |
2.2 地层岩性 |
2.3 地质构造 |
2.4 水文地质条件 |
3 岩土体结构及物理力学特征 |
3.1 岩土体介质类型及结构特征 |
3.2 物理力学特征 |
4 库岸再造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及计算分析 |
4.1 库岸再造的形式 |
4.2 卡丘金图解法确定库岸塌岸宽度 |
4.3 基于两段法的库岸再造预测 |
4.4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岸坡再造预测 |
4.5 库岸再造综合评价 |
5 结论 |
(9)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技术研究 ——以梨园水电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梨园水电站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
2.1 区域构造稳定性 |
2.2 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 |
2.2.1 地形地貌 |
2.2.2 地层岩性 |
2.2.3 地质构造 |
2.2.4 物理地质现象 |
2.2.5 水文地质条件 |
2.3 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
2.3.1 地形地貌 |
2.3.2 地层岩性 |
2.3.3 地质构造 |
2.3.4 物理地质作用 |
2.3.5 水文地质条件 |
2.4 梨园水电工程区地质灾害发育现状 |
2.4.1 枢纽区地质灾害 |
2.4.2 库区地质灾害 |
第3章 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风险源识别 |
3.1 基本概念 |
3.1.1 风险概念 |
3.1.2 水电工程地质灾害种类 |
3.2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野外调查方法研究 |
3.2.1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 |
3.2.2 受灾体野外调查 |
3.3 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风险源及识别 |
3.3.1 风险源识别指标选取及定权 |
3.3.2 崩塌(滑)体及识别 |
3.3.3 滑坡(含变形体)及识别 |
3.3.4 泥石流及识别 |
3.3.5 塌岸及识别 |
第4章 水电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4.1 基本概念 |
4.1.1 水电工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
4.1.2 水电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4.2 水电工程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及方法 |
4.3 水电工程单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及方法 |
4.4 评价指标体系 |
4.4.1 影响岸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
4.4.2 枢纽区评价指标体系 |
4.4.3 库区评价指标体系 |
4.4.4 单体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 |
第5章 水电工程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 |
5.1 基本概念 |
5.2 水电工程地质灾害破坏效应 |
5.3 水电工程地质灾害受灾体 |
5.4 水电工程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 |
5.4.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5.4.2 枢纽区评价指标体系 |
5.4.3 库区评价指标体系 |
5.4.4 单体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 |
5.5 水电工程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模型及方法 |
5.5.1 评价模型 |
5.5.2 易损性评价方法 |
第6章 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
6.1 概述 |
6.2 风险评价模型 |
6.3 风险评价方法 |
6.3.1 地质灾害风险定性分析评价 |
6.3.2 地质灾害风险半定量分析评价 |
6.3.3 地质灾害风险定量分析评价 |
6.4 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风险管理 |
第7章 梨园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实例研究 |
7.1 梨园水电站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范围 |
7.2 梨园水电工程枢纽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
7.2.1 梨园水电工程枢纽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7.2.2 梨园水电工程枢纽区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 |
7.2.3 梨园水电工程枢纽区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 |
7.3 梨园水电工程库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
7.3.1 梨园水电工程库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7.3.2 梨园水电工程库区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 |
7.3.3 梨园水电工程库区库岸再造定性评价 |
7.3.4 梨园水电工程库区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 |
7.4 梨园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初探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10)山区库岸塌岸预测方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山区库岸塌岸过程及影响因素 |
1.1 山区库岸塌岸过程 |
1.2 山区库岸塌岸影响因素 |
2 山区土质库岸塌岸预测方法 |
2.1 图解法 |
2.1.1 工程地质类比图解法[5-6, 30] |
2.1.2 卡丘金法[7-8, 31] |
2.1.3 佐洛塔寥夫法[1-2, 32] |
2.2 以康德拉捷夫为代表的数学分析法 |
2.3 平衡剖面法 |
2.4 动力法 |
2.5 关于红层塌岸预测的若干修正 |
2.6 两段法 |
2.7 岸坡结构法 |
2.8 其它方法 |
3 结语 |
四、库岸再造预测方法及其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鲸鱼沟库区黄土库岸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塌岸预测研究[D]. 秦二乐. 长安大学, 2021
- [2]基于计算图解法的库岸再造预测及应用[J]. 韩小刚,刘晓哲. 铜业工程, 2017(02)
- [3]山区水库土质岸坡塌岸预测研究 ——以龙开口水库为例[D]. 廖艺.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3)
- [4]猴子岩水电站愚公山段路基库岸再造防治研究[J]. 王峰. 路基工程, 2014(04)
- [5]五一水库古河槽防渗线塌岸预测[J]. 文军. 西部探矿工程, 2014(01)
- [6]三峡库区夹滩场镇库岸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库岸再造预测[D]. 邹琳琳. 吉林大学, 2012(09)
- [7]三峡库区白涛镇老区库岸边坡稳定性研究[D]. 李钟. 成都理工大学, 2011(05)
- [8]库岸再造对雅泸高速公路岗子上隧道进口岸坡的影响[J]. 刘云鹏,黄润秋,邓辉. 工程地质学报, 2011(03)
- [9]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技术研究 ——以梨园水电工程为例[D]. 张帅. 成都理工大学, 2010(04)
- [10]山区库岸塌岸预测方法综述[J]. 张梁,王俊杰,阎宗岭.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