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息防伪开启新世纪之匙(论文文献综述)
王媛[1](2019)在《基于光线跟踪的计算全息图快速生成方法》文中提出近年来,三维立体显示技术有了巨大的发展。在众多的立体显示方法中,全息显示可以重建出整个三维场景的全部光波场。除了传统图像所能传递的幅度信息,其还可以表达出光波的相位信息,以此来显示三维场景的深度变化。然而,传统的计算全息图(CGH)生成方法需要很长的计算时间。对此,本论文提出利用光线跟踪技术来实现计算全息图的快速生成。逆向地追踪光线可以渲染效果逼真、高质量的图像,并且可以利用图形处理器(GPU)的高度并行性来大幅减少全息图的计算时间。首先,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线跟踪技术的高效逼真的计算全息图生成方法。在不同的光照环境下光线被并行地发射和追踪,以此来计算得出全息平面的光波复振幅函数。实验结果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和传统的点云法计算全息图相比,基于100×100条的被跟踪光线,生成一幅具有连续深度变化的全息图并重建其光学再现像的时间减少至约24秒。最后,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线跟踪技术和波前记录平面(WRP)法的计算全息图实时生成方法。光线被并行地发射和追踪来得到光线和物体表面的碰撞点,以此来计算到达波前记录平面上有效像素范围内的复光波场,然后通过由波前记录平面至全息平面的衍射计算来得出到达全息平面的光波复振幅函数,在这个过程中利用了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算法来计算菲涅耳衍射积分。最后把通过编码得到的计算全息图输入一个相位型的空间光调制器(SLM),动态的三维模型就能够被光学重建出来。和传统的计算全息图相比,整个计算全息图的生成和光学再现像的重建刷新速率达到35.6fps,达到了实时渲染的效果和人机交互的目的。
周凤迟[2](2016)在《纪念钞的“凡”与“不凡”》文中提出纪念钞是为了纪念重大事件而特别发行的钞票。由于其具有独特和不凡的纪念意义且发行量小,所以有着很大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纪念钞通常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单纯的纪念钞,完全独立设计;第二种是由流通钞改作,加印上一些特殊的标记。到目前为止,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了4枚纪念钞。
樊敏[3](2016)在《基于RFID的酒产品防伪溯源系统Android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假冒伪劣的酒产品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也破坏经济秩序,由于近年来酒产品的假冒技术不断跟进,所以急需更新一套更完善更方便的酒产品防伪溯源系统产品。射频识别技术得益于其唯一的可识别性优点,近些年来被广泛用于防伪技术中,有酒类生产厂商已经应用射频识别技术标签作为防伪标签来使用。如今,安卓手机占据着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安卓手机的功能也日益全面,支持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功能的安卓手机可以作为射频识别技术标签的扫描工具,安卓的开源特性可以开发出供用户所需的各种应用软件。本文根据以上几点,设计基于安卓系统和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酒产品防伪溯源系统的软件。用户使用该软件,通过安卓手机上面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模块对准射频识别技术标签来进行扫描操作,实现包括厂商对标签信息的录入、各级经销商对产品真伪的查询和查询地址的更新、消费者对产品真伪的查询,查询结果最终都可以在安卓客户端上展示出来。本文根据实现目标对系统架构进行设计,包括具体设计出的各个功能模块,并对于设计出来的系统软件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本酒产品防伪溯源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完成对酒产品的真伪鉴定和追踪溯源功能。
于春妹[4](2015)在《《语文报》办报特色研究 ——以《高考版》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语文教辅材料是中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补充,其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着语文学科的学习,更可能会影响青少年未来的阅读和认知水平。由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山西师范大学主办的《语文报》,自1981年10月创刊以来,历时近十年,初步完成了自身的品牌塑造,报纸年发行总量长期保持在500万份左右。但它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这些年来,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改版和增刊之后,《语文报》的品牌得到了顺利的延伸和提升。《语文报·高考版》自2003年1月横空出世后,就不断地为备战高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本文运用编辑出版学的理论,研究《语文报》的办报特色,并以其中的《高考版》为例,来探讨语文教辅,乃至整个教辅出版行业的发展。文章首先概述了《语文报》的创刊和发展历程,并对主要案例——《高考版》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介绍,接着分别用两章的内容挖掘了《语文报》的编辑特色和经营管理特色,用实例和数据说明了《语文报》成功的原因。第四章中,通过大量仔细地研读,笔者进一步提出了《语文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又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设想和建议。第五章中,通过深入研究和调查,笔者深入挖掘了《语文报》的成功经验,并提取了《语文报》发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优势,旨在为同类教辅报刊的编辑出版与经营管理提供一些借鉴经验,进而为教辅市场的健康蓬勃发展助力。
孙孟善[5](2014)在《智能化防伪包装印刷技术原理及其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假冒伪劣产品,可以说是市场上的一个毒瘤,它不仅大幅度降低了被假冒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更危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伪造技术的高明与广泛性已给防伪技术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考虑到防伪包装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对包装传统功能的扩展,故可划入"智能型包装"。所谓"防伪包装技术"就是:主要以商品为对象,既是防伪部分的组成部分,又是包装技术的组成部分。因此防伪包装既有防伪技术的一般功能特点,同时又具有》合于商品包装的自身特
陆川[6](2014)在《细菌纤维素光致变色功能柔性膜的制备及性能》文中研究表明光致变色材料,是一种光学特性在适当的光能辐照后发生改变的新型功能材料,在众多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螺恶嗪作为一种新型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和光稳定性,此外,它还具有响应快、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很有希望进入应用领域。然而,光致变色化合物一般都是小分子,要真正的广泛应用比较困难,而高分子材料恰恰在这方面有很大优势。细菌纤维素是一种新型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它独特的纳米三维网状结构使其具备优异的物化特性,且表面具有大量的羟基,易于改性和表面修饰。以细菌纤维素为模板和螺恶嗪化合物复合,在传承细菌纤维素优秀性能的同时具有光致变色的特殊性能,使功能化细菌纤维素膜在现代光电子材料领域展现了诱人前景。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分别合成含羟基和羧基的两种螺恶嗪化合物。利用红外、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外界因素对其光致变色性能产生的影响。螺恶嗪在晶态下没有光致变色现象,在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强,螺恶嗪溶液呈色体颜色蓝移,最大吸收波长红移。螺恶嗪溶液在不同pH值范围存在颜色的可逆变化。随着温度的降低,螺嗯嗪溶液经紫外光照后颜色变深,恢复速度变慢。(2)通过TEMPO/NaClO/NaBr氧化体系对细菌纤维素膜进行羧基化改性。研究了乙二胺活化和缓冲溶液体系对提高氧化后羧基含量的影响。在NaClO用量为8mmol/g,反应时间为2小时的最优氧化条件下,羧基含量达1.22mmol/g。氧化过程对细菌纤维素膜的结构和性能影响不大。(3)通过氢键作用,制备了细菌纤维素,氧化细菌纤维素与螺嗯嗪的复合膜,研究了复合膜的光致变色性能。随着复合量的增加,热性能提高。含羟基螺嗯嗪在氧化细菌纤维素中具有更好的光响应性和光稳定性,经100次显色消色循环后,光密度仅仅下降4.9%,抗疲劳性较好。
潘鑫[7](2013)在《超高频激光全息RFID标签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射频识别技术[1](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开始起步一种自动化的识别技术,其原理是通过电磁波传递来进行不接触的通信,再通过通信携带的信息来进行身份识别,它不仅可以识别运动中的物体,并且可以同时非接触的识别多个物体。目前RFID技术不仅在物流管理、医疗、支付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防伪领域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前景。传统的激光全息标签有易识读,但是防伪程度低,而RFID标签用于防伪其防伪程度高,但是读取需要特殊设备,因此将激光全息标签和RFID标签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可以成为一种具有多重防伪功能的防伪标签。但是激光全息标签中有金属层,这层金属涂层会对RFID标签的天线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RFID标签的使用性能,因此设计出一款具有双重防伪功能的激光全息RFID标签是论文所要做的。本文首先研究RFID标签天线的理论设计方法,在其中重点研究标签设计中阻抗匹配的方法和天线阻抗测试的方法。在研究无源超高频的RFID标签天线设计时,为了达到功率传输效率的最大化,使得天线阻抗和芯片阻抗互为共轭。最后,通过电磁仿真软件对天线阻抗进行计算,然后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测试。其次,文章中提出了基于偶极子天线小型化的UHF RFID标签天线的设计和优化方法。偶极子的天线其结构简单,可以使天线小型化,性能好,所以在RFID中被广泛使用。论文通过在对阻抗匹配和偶极子天线设计的基本方法的理论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基于天线结构参数的改进和优化方法,然后结合仿真和样品制作,论证了本论文中优化方法正确可行。最后,论文在抗金属RFID标签的设计原理基础上,设计了几种种激光全息RFID标签,这种标签具有双重电子防伪的功能。由于激光全息膜里面有一层金属层,对普通RFID标签接受电磁波有影响,尤其是对于超高频标签。本论文借鉴已有的共面倒F天线设计作为参考,提出了几款新的设计方法,一种是用激光全息膜作为标签的天线辐射体,再就是利用电子标签和激光全息标签在空间上的位置交错,有效的避免了激光全息膜对RFID标签的影响,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王洋[8](2011)在《图案化氧化锌微纳结构的制备与表征》文中研究指明图案化有序纳米结构的制备主要涉及到自下而上的化学组装和自上而下的微纳加工技术,即在限定的基底上用纳米单位组装得到有序纳米结构材料,或者直接在基底上构筑具有独特结构的纳米材料。目前无论是传统光刻、电子束刻蚀(EBL)、离子束刻蚀(IBL)、纳米压印(NIL)、极紫外刻蚀(EUV)等自上而下式构筑纳米图案化结构的传统刻蚀技术,还是探针直写技术(SPM)、蘸笔印刷(DPN)、自组装等自下而上的新兴图案化技术,都由于自身技术特点的缺陷限制了它们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而且有些技术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制约着它们在纳米器件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因此积极改进和完善现有各种技术,探索基于现有技术和其他技术的结合,进行最优化配置探索开发出新颖的高效、低耗、高质量的纳米图案化制备方案成为纳米图案化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结合纳米压印和溶胶凝胶技术构筑图案化ZnO薄膜。首先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浇铸到母板上,复制出所需的高质量纳米压印软模板,并确定制备模板工艺的最佳参数。接着以PDMS模板作为微反应容器,以混合聚丙烯酸(PAA)的ZnO溶胶代替传统热压印中高分子热压胶作为阻挡层,结合溶胶凝胶技术,在热压印过程中将溶胶转化为凝胶,无需后续刻蚀工艺,直接压印出表面图案化的氧化锌薄膜。表征结果表明图案化的薄膜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较平整薄膜有所提高。该方法可重复性高,可以高效率、廉价制备大范围图案化氧化锌薄膜。二、以PS为模板利用热压印技术制备ZnO纳米点阵结构。我们将聚苯乙烯(PS)球单层模板引入到纳米压印中来,利用自组装方法在气液界面组装二维胶体球模板,再将PDMS浇铸到二维模板上得到半球形压印软模板。以PDMS模板作为微反应容器,将混合PAA的ZnO溶胶代替传统热压印中高分子热压胶作为阻挡层,结合溶胶凝胶技术,在热压印过程中将溶胶转化为凝胶,无需后续刻蚀工艺,直接压印出图案化的氧化锌薄膜。研究了压印过程中不同压力参数对图案化ZnO薄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印过程中选取的压力参数对ZnO点阵结构的制得至关重要,透射光谱表明薄膜具有良好的透光性。此方案可解决压印硬模板制作成本高昂的难题,并可以根据PS直径来调控图案的尺寸。三、利用图案化种子层和低温水热法制备多种图案化纳米线阵列结构。首先利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在基底上溅射氧化锌种子层,研究了不同基底温度对氧化锌纳米棒形貌的影响。然后利用电子束刻蚀和离子束溅射技术制备图案化的种子层,在低温水热条件下成功制备出不同图形的有序纳米阵列,并研究了不同时间、种子层图案化结构对于ZnO阵列有序结构的影响,以及利用PS微球模板和柠檬酸钠的双重调控机制,低温水热制备出氧化锌多孔有序结构。这些方法简单便捷,对制备其他半导体材料的有序纳米结构也有很显着的借鉴意义。
傅燕翔[9](2010)在《服装吊牌设计的视觉识别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服装吊牌是一张小小广告牌,是一种连接服装与消费者的纽带,吊牌将文字、图形和色彩信息通过一定的形式组合成视觉传达的特征符号,消费者在购买服装商品之时,通过吊牌识别服装信息,因此吊牌对提高服装企业的品牌形象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是现代时装文化的必然产物。本文通过对服装吊牌设计课题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吊牌的研究方法,同时介绍了吊牌中视觉传达的概念和吊牌的材料工艺,并阐述了吊牌在服装企业形象与产品销售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鲜明个性的服装吊牌是服装品牌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扩展与延伸。在视觉识别系统中,我们对吊牌的图形、文字、色彩和信息编排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服装吊牌的视觉识别理论进行研究,从而表明了视觉识别理论在吊牌设计中的重要性,同时阐述服装吊牌传达的审美价值、情感互动价值、个性力度与形象价值、经济价值和多元价值。从服装吊牌的应用类型、品牌文化、地域文化、消费群体以及消费感知与行为导向上做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总结出了服装吊牌设计的传达应用原则,即人本设计原则、形式美原则、强化视觉冲击力原则、规范化原则和艺术化原则,设计既符合视觉识别特点又美观实用的服装吊牌,从而达到吊牌设计的良好延伸与运用的目的。笔者在总结归纳服装吊牌设计现状的同时,也对吊牌设计提出了展望。针对服装吊牌设计视觉新策略作了相应的归纳和总结,吊牌设计过弱问题的根源是设计者对市场的商品价值和功能缺乏全面的了解。在当今飞速发展的多元经济时代,如果用简单和落俗的吊牌设计去竞争特色商品,是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品质的服装商品就必须进行相应的吊牌设计,名不副实则不能获取应有的利益。在多元的信息时代里,如何将服装吊牌设计化繁为简并建立合理的匹配关系当中已显得非常重要了。同时在各种风格并存与多学科交融的环境下表达自己的创造性与个性,并将传统、文化、情感和环保等观念融入到服装吊牌设计之中。吊牌是一种很好的收藏品,在完成无声推销的任务之后,还可成为让人赏心悦目的收藏品,从而达到了优质视觉传达的目的。在未来时代里,和谐与绿色主题让服装吊牌将以崭新的姿态迈向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设计也是人类生活中情感表达和文明延续的重要方式。人们在设计中感受到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吊牌作为联系服装与消费者的感情纽带,从它的多维设计角度出发来探究吊牌发展的新趋势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王希军[10](2006)在《我国光电子产业的技术选择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新产业是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希望所在,特点是依托科学技术一体化的高技术形成技术群,光电子技术产业就具有如此特点。因此,本文针对光电子技术的高技术特征,从技术哲学、技术经济学、技术创新学和竞争论等相关理论出发,对技术选择理论在高新产业应用中的问题加以分析,着重于与技术内在发展规律相关的技术轨道、技术发展模型和技术创新动态过程的研究。采用理论与实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新产业中的光电子技术产业进行分析和技术选择研究;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光电子产业的关键技术选择展开研究,设计了高技术发展路线图和提出了发展对策。第一,从技术内在发展规律角度,着手研究高新产业技术选择理论和设计方法,首次建立了技术轨道跃迁函数解析模型和创新过程三态转化定量模型。在分析传统的技术选择理论基础和原则的基础上,应用竞争理论建立了高新技术选择的原则,完成了选择方案设计。结合技术选择原则的讨论,建立了高新产业技术选择的指标体系,为开展我国光电技术产业的技术选择及对策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针对光电子技术具有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开展了我国光电子技术科研状况分析。在技术内在发展规律和技术选择理论的指导下,从高技术的科学基础和高新产业面对市场实践出发,研究我国光电子技术产业发展的现存问题。通过对全球光电子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的初步分析,首次从技术创新动态过程、技术轨道、技术选择和竞争战略等方面对我国光电子技术产业的技术选择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第三,在自主创新的国家科学发展战略指导下,应用技术选择理论对光电子技术产业提出关键技术选择设计。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光电子产业技术创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发展战略和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的建议。
二、全息防伪开启新世纪之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息防伪开启新世纪之匙(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光线跟踪的计算全息图快速生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
1.2.1 分光式立体显示 |
1.2.2 基于空间体的立体显示 |
1.2.3 全息立体显示 |
1.3 全息显示发展概述 |
1.3.1 光学全息 |
1.3.2 数字全息 |
1.3.3 计算全息 |
1.4 计算全息图的加速生成 |
1.4.1 基于光源算法的加速 |
1.4.2 基于多核硬件的加速 |
1.4.3 基于光线跟踪的加速 |
1.5 本论文主要内容 |
1.5.1 课题研究内容 |
1.5.2 课题关键性问题 |
1.5.3 本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基于GPU并行计算的光线跟踪技术 |
2.1 光线跟踪理论基础 |
2.1.1 全局光照 |
2.1.2 相交与着色计算 |
2.1.3 递归计算 |
2.2 光照模型与绘制效果 |
2.2.1 漫反射模型 |
2.2.2 Phong模型 |
2.2.3 真实透明度模型 |
2.2.4 纹理映射 |
2.3 GPU并行化 |
2.3.1 GPU并行计算结构 |
2.3.2 光线跟踪线程结构 |
2.3.3 并行计算全息图 |
2.4 光线跟踪引擎 |
2.4.1 Kernel核函数 |
2.4.2 Host API |
2.4.3 内存与缓存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一种基于光线跟踪的计算全息图快速生成方法 |
3.1 基本理论 |
3.1.1 光线跟踪计算全息图 |
3.1.2 光波场复振幅函数的生成 |
3.1.3 抽样和离散化 |
3.2 实现方法 |
3.2.1 光线跟踪算法实现 |
3.2.2 点云算法 |
3.2.3 计算全息图编码 |
3.2.4 空间光调制器 |
3.3 实验结果 |
3.3.1 计算机环境与程序实现 |
3.3.2 全息图再现光路搭建 |
3.3.3 光学重建图像与计算效率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一种基于光线跟踪和波前记录平面法的计算全息图实时生成方法 |
4.1 基本理论 |
4.1.1 菲涅耳衍射积分 |
4.1.2 单个波前记录平面 |
4.1.3 多个波前记录平面 |
4.2 实现方法 |
4.2.1 衍射传递函数 |
4.2.2 卷积积分 |
4.2.3 总体程序实现 |
4.3 实验结果 |
4.3.1 计算效率比较 |
4.3.2 光学重建图像 |
4.3.3 实时交互效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内容与创新 |
5.2 下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基于RFID的酒产品防伪溯源系统Android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系统技术构成 |
2.1 Android系统平台 |
2.1.1 Android系统简介 |
2.1.2 Android的系统架构 |
2.1.3 Android开发环境 |
2.1.4 Android应用程序构成 |
2.2 Android系统的NFC技术分析 |
2.2.1 NFC技术简介 |
2.2.2 NFC手机 |
2.2.3 NFC技术原理 |
2.2.4 Android的NFC构架 |
2.2.5 NFC的应用前景 |
2.3 RFID技术 |
2.3.1 RFID技术基本概念 |
2.3.2 RFID技术的系统组成 |
2.3.3 RFID标签技术特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系统构成概述 |
3.1.1 系统概述 |
3.1.2 系统工作流程 |
3.2 本系统的软件设计 |
3.2.1 Android客户端架构 |
3.2.2 Web服务器端架构 |
3.2.3 数据库服务器架构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4.1 软件系统的实现 |
4.1.1 Android客户端主要模块功能的实现 |
4.1.2 Web服务器端主要功能的实现 |
4.2 本系统的软件测试 |
4.2.1 准备阶段 |
4.2.2 手机软件初始界面 |
4.2.3 厂商、经销商登录界面 |
4.2.4 酒产品信息的录入 |
4.2.5 经销商产品溯源 |
4.2.6 消费者防伪验证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系统工作的总结 |
5.2 系统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语文报》办报特色研究 ——以《高考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1章《语文报》概述 |
1.1《语文报》概述 |
1.1.1 创刊与发展 |
1.1.2 办报队伍 |
1.2《语文报?高考版》概述 |
1.2.1 创办背景 |
1.2.2 市场定位 |
第2章《语文报》的编辑特色 |
2.1 内容特色 |
2.1.1“大语文”的编辑理念 |
2.1.2 栏目内容特色 |
2.2 形式特色 |
2.2.1 模块布局具象清晰 |
2.2.2 静态为主动态为辅 |
2.2.3 版面元素突出主题 |
第3章《语文报 》的经营管理特色 |
3.1 任用优秀人才 |
3.2 开展活动营销 |
3.2.1 活动营销的概念 |
3.2.2 《语文报》的活动营销 |
3.3 发展“手机报” |
第4章《语文报》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
4.1 《语文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4.1.1 新闻性差 |
4.1.2 数字化形式单一 |
4.1.3 缺乏版权保护意识 |
4.2 解决的建议 |
4.2.1 增加新闻版块 |
4.2.2 丰富数字化出版形式 |
4.2.3 主动出击打击盗版 |
第5章《语文报》对同类教辅类报刊的启示 |
5.1 胸怀四海开放办报 |
5.2 质量第一打造精品 |
5.2.1 做教辅中的“字典” |
5.2.2 角度多元激发兴趣 |
5.3 把握时机锐意进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5)智能化防伪包装印刷技术原理及其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智能型包装 |
1、激光全息图象 |
2、激光防伪包装材料 |
3、隐形标识系统 |
4、激光编码 |
5、凹版印刷防伪 |
6、特种工艺与材料 |
7、特殊包装结构 |
二、活性包装 |
1、吸收氧气系统 |
2、二氧化碳清除剂和发生剂 |
3、乙烯清除剂 |
4、灭菌剂的释放系统 |
三、电子信息组合包装 |
1、微波炉自动加热包装 |
2、带电子芯片销售包装 |
3、可跟踪性运输包装 |
四、智能化包装的趋势与发展建议 |
(6)细菌纤维素光致变色功能柔性膜的制备及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 |
1.2 螺恶嗪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1.3 细菌纤维素的研究进展 |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螺恶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致变色性能的表征 |
2.1 实验部分 |
2.2 结果与讨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氧化细菌纤维素膜的制备及表征 |
3.1 实验部分 |
3.2 结果与讨论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螺恶嗪/氧化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 |
4.1 实验部分 |
4.2 结果与讨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致谢 |
(7)超高频激光全息RFID标签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超高频 RFID 标签天线设计与优化 |
2.1 天线的近场与远场 |
2.2 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能量传输 |
2.3 阻抗共轭匹配技术 |
2.4 共轭匹配理论 |
2.5 标签识别距离的影响参数 |
2.6 影响超高频 RFID 系统识别距离的因素 |
2.7 小结 |
3 偶极子超高频 RFID 标签天线设计与优化 |
3.1 UHF RFID 标签的一般设计步骤 |
3.2 UHF RFID 标签设计 |
3.3 标签芯片和天线的测量 |
3.4 标签天线的制作 |
3.5 标签性能的测试 |
3.6 小结 |
4 基于偶极子的超高频激光全息 RFID 标签设计与实现 |
4.1 激光全息 RFID 标签 |
4.2 激光全息 RFID 标签的设计 |
4.3 激光全息 RFID 标签实物测试 |
4.4 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图案化氧化锌微纳结构的制备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纳米图案化研究现状 |
1.2.1 探针直写技术 |
1.2.2 光刻技术 |
1.2.3 纳米压印技术(NIL) |
1.2.4 其他技术 |
1.3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1.3.1 选题意义 |
1.3.1.1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1.2 拟解决问题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结合纳米压印和溶胶凝胶技术构筑图案化ZnO 薄膜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压印模板的制备 |
2.2.2 阻挡层的选择与制备 |
2.2.3 热压印过程 |
2.3 结果与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以PS 为模板利用热压印技术制备 ZnO 纳米阵列结构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利用膜层转移法制备PS 胶晶模板 |
3.2.2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制备和PS 负型结构的复制过程 |
3.2.3 氧化锌溶胶的制备 |
3.2.4 热压印过程及后处理 |
3.2.5 样品的测试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PS 单层模板组装机理分析 |
3.3.2 PS 胶晶阵列的表面形貌与光学分析 |
3.3.3 利用PDMS 复制PS 阵列后的表面形貌与分析 |
3.3.4 利用热压印技术构筑图案化ZnO 阵列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利用图案化种子层和低温水热法制备多种图案化纳米线阵列结构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1 衬底温度对种子层的影响 |
4.3.2 种子层对ZnO 纳米棒生长的影响 |
4.3.3 制备图案化氧化锌纳米棒阵列 |
4.3.4 以PS 为模板制备孔状氧化锌薄膜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9)服装吊牌设计的视觉识别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课题的研究方法 |
1.4 服装吊牌概述 |
1.4.1 服装吊牌的概念 |
1.4.2 服装吊牌的构建 |
1.4.3 服装吊牌的作用 |
1.5 视觉传达与识别 |
1.5.1 视觉传达与识别 |
1.5.2 视觉传达设计与识别的要素 |
第二章 服装吊牌设计的视觉识别信息构成与价值 |
2.1 服装吊牌设计的视觉识别信息构成 |
2.1.1 服装吊牌设计的文字信息识别 |
2.1.2 服装吊牌设计的图形信息识别 |
2.1.3 服装吊牌设计的色彩信息识别 |
2.1.4 服装吊牌设计的信息编排构成 |
2.2 服装吊牌设计的传达识别价值 |
2.2.1 服装吊牌设计的审美价值 |
2.2.2 服装吊牌设计的情感互动价值 |
2.2.3 服装吊牌设计的个性力度与形象价值 |
2.2.4 服装吊牌设计的经济价值 |
第三章 服装吊牌设计的传达应用分析与原则 |
3.1 服装吊牌设计的传达应用分析 |
3.1.1 服装吊牌设计的类型应用 |
3.1.2 服装吊牌设计的品牌文化传播应用 |
3.1.3 服装吊牌设计的地域文化特征应用 |
3.1.4 服装吊牌设计的消费群体应用 |
3.1.5 服装吊牌设计的消费感知与行为导向 |
3.2 服装吊牌设计的传达应用原则 |
3.2.1 人本设计原则 |
3.2.2 形式美原则 |
3.2.3 强化视觉冲击力原则 |
3.2.4 规范化原则 |
3.2.5 艺术化原则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1.1 服装吊牌设计的问题现状 |
4.1.2 服装吊牌设计的视觉传达新策略 |
4.2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附录3 |
致谢 |
(10)我国光电子产业的技术选择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技术选择文献综述 |
1.2.2 适度技术的技术选择 |
1.2.3 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的相关研究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基本结构 |
1.4 研究的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技术选择相关理论与方法综述 |
2.1 技术选择理论的基础 |
2.1.1 技术哲学理论 |
2.1.2 技术选择方法论 |
2.2 技术选择的相关理论 |
2.2.1 技术哲学的观点 |
2.2.2 技术预测 |
2.2.3 技术预见 |
2.2.4 技术轨道 |
2.2.5 技术跨越 |
2.2.6 技术路线图 |
2.3 灰度预测方法 |
2.3.1 灰色预测的概念简介 |
2.3.2 灰度关联度理论 |
2.3.3 灰度预测理论 |
2.3.4 模型检验 |
2.3.5 GM(1,1)残差模型及应用 |
2.3.6 适用性判别和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技术选择的理论模型研究 |
3.1 产品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3.1.1 产品生命周期曲线 |
3.1.2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3.1.3 高技术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技术创新特征 |
3.2 生命周期理论的洛仑兹曲线模型 |
3.2.1 洛仑兹曲线 |
3.2.2 频度空间生命周期理论意义的讨论 |
3.3 技术发展模型及技术轨道转辙证明 |
3.3.1 逻辑斯蒂曲线模型及技术选择 |
3.3.2 技术选择中的技术轨道转辙 |
3.4 创新动态过程的瓶颈模型 |
3.4.1 A-U模型的量化说明 |
3.4.2 动态创新过程理论的模型 |
3.4.3 对动态创新过程理论的量化 |
3.4.4 创新动态模型的判据 |
3.4.5 判据的使用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技术选择的基本原则研究 |
4.1 技术选择的界定 |
4.2 技术选择的基本原则 |
4.3 技术选择的主体确定原则 |
4.4 技术选择的目标原则 |
4.4.1 企业层面的技术选择 |
4.4.2 产业方面的技术选择 |
4.4.3 国家层面的技术选择 |
4.5 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的原则 |
4.6 高技术产业的技术选择原则 |
4.6.1 高技术产业技术选择的特性 |
4.6.2 高新产业技术发展的准则 |
4.6.3 竞争理论上的高新产业技术选择原则的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选择的指标体系 |
5.1 传统技术选择理论剖析 |
5.1.1 经典技术选择理论 |
5.1.2 传统技术选择理论的本质 |
5.2 基于技术选择的高新产业中高技术的本质特征 |
5.2.1 高技术的本质特征 |
5.2.2 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及特点 |
5.2.3 光电子产业的高技术特征 |
5.3 高技术产业技术选择指标体系 |
5.3.1 高技术产业技术选择的新视角 |
5.3.2 新视角下的高新产业技术选择指导原则 |
5.3.3 新视角下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选择指标体系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国内外光电子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6.1 光电子技术产业概况 |
6.1.1 光电子技术产业简介 |
6.1.2 光电子产业产品构成 |
6.2 国外光电子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
6.2.1 国外光电子产业经济规模 |
6.2.2 国外光电子产业产品构成分析 |
6.2.3 光电子产业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
6.3 我国光电子产业发展现状 |
6.3.1 吉林省光电子产业现状及发展 |
6.3.2 我国光电子产业总体发展形势 |
6.4 我国光电子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 |
6.4.1 国内外光电子产业发展趋势概述 |
6.4.2 我国光电子产业技术状况分析 |
6.4.3 我国光电子产业基础分析 |
6.4.4 我国光电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我国光电子产业技术选择方案设计 |
7.1 光电子产业技术选择的总体思路 |
7.2 国外光产业技术发展路线概述 |
7.2.1 产业关键产品技术 |
7.2.2 产业关键工艺技术 |
7.2.3 国外光产业技术发展趋势 |
7.3 光电子产业技术轨道特征分析 |
7.3.1 光电子产品构成比的关联度分析 |
7.3.2 光电子产品构成比的聚类分析 |
7.3.3 光电子产品构成比的因子分析 |
7.4 激光技术发展轨道的理论分析 |
7.4.1 1997-2005 年全球激光产品的统计分析 |
7.4.2 固体激光技术轨道转辙的分析 |
7.5 激光技术创新动态过程分析 |
7.5.1 激光产品的聚类分析 |
7.5.2 激光产品的主成分因子分析 |
7.6 我国光电子技术产业的技术选择 |
7.6.1 根据文献对光电子技术发展的评价与分析 |
7.6.2 我国光电产业技术选择的方案 |
7.7 本章小结 |
第8章 我国光电子产业关键技术选择与发展对策 |
8.1 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的准则 |
8.2 日本制定的光存储技术路线图的启示 |
8.3 国家总体战略目标下的关键技术选择 |
8.4 激光关键技术及选择 |
8.4.1 激光制造和加工技术 |
8.4.2 激光医疗技术 |
8.4.3 光通信技术 |
8.5 液晶显示领域关键技术及选择 |
8.6 LED关键技术及选择 |
8.7 太阳能关键技术及选择 |
8.8 我国光电子技术发展对策研究 |
8.9 本章小结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9.1 研究工作总结 |
9.2 未来研究展望 |
9.3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Mathcad2000 计算灰色关联度程序 |
附录2 Mathcad2000 计算GM(1,1)残差预测模型程序 |
附录3 Mathcad2000 计算模型误差检验程序 |
附录4 2003 年和2004 年激光器构成比汇总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摘要 |
Abstract |
四、全息防伪开启新世纪之匙(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光线跟踪的计算全息图快速生成方法[D]. 王媛. 北京邮电大学, 2019(08)
- [2]纪念钞的“凡”与“不凡”[J]. 周凤迟. 金融博览(财富), 2016(11)
- [3]基于RFID的酒产品防伪溯源系统Android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D]. 樊敏. 安徽大学, 2016(10)
- [4]《语文报》办报特色研究 ——以《高考版》为例[D]. 于春妹. 河北大学, 2015(12)
- [5]智能化防伪包装印刷技术原理及其发展[J]. 孙孟善. 中国防伪报道, 2014(03)
- [6]细菌纤维素光致变色功能柔性膜的制备及性能[D]. 陆川. 东华大学, 2014(06)
- [7]超高频激光全息RFID标签设计与实现[D]. 潘鑫.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6)
- [8]图案化氧化锌微纳结构的制备与表征[D]. 王洋. 河南大学, 2011(08)
- [9]服装吊牌设计的视觉识别与应用研究[D]. 傅燕翔. 湖南师范大学, 2010(10)
- [10]我国光电子产业的技术选择及对策研究[D]. 王希军. 吉林大学, 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