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LD技术在计算机数字视频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森[1](2019)在《数字视频信息电磁泄漏的抑制与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计算机、通信等电子信息设备已经完全应用于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领域,信息的安全性问题已经被高度重视。目前,信息安全也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然而,电子信息设备在工作的同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除了可能对环境产生电磁干扰之外,还可能会造成电子信息设备中有用信息的电磁泄漏问题,严重威胁到信息安全。但对信息安全的研究更多的关注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存储安全,而这种非接触式通过电磁辐射导致的信息安全问题被大多数人忽略。论文将当前流行的多种数字视频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从视频信息的传输途径中分析、查找电磁泄漏源,仿真与分析造成电磁泄漏的时域、频域特征。根据数字视频信息的电磁截获还原技术,研究视频传输通道中数字视频信号的电磁辐射特征,找出截获接收机的接收带宽与还原图像的关系。研究计算机视频信息的电磁泄漏抑制方法,并将基于信号处理的抑制方法通过样机加以工程实现,通过测试验证。最后,提出了一种便捷的计算机数字视频信息电磁泄漏检测方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研究如下:(1)对多种数字视频系统的传输过程进行电磁泄漏分析,研究了视频传输通道电磁辐射的时域和频域特征:针对视频传输通道主要以差分传输的特点,通过对差分线由于差分电路结构的不对称、差分信号的错位与时延所造成的共模信号进行仿真与测试研究,发现了共模辐射引起的电磁辐射信号与所传输的视频信号相对应,说明视频通道的共模辐射所引起的电磁辐射信号是产生视频信息的电磁辐射泄漏的主要原因。(2)结合数字视频电磁截获还原技术,研究了接收带宽与还原图像的关系:由于视频线缆的电磁辐射频谱呈现波瓣状,通过选择完整波瓣和部分波瓣进行信号还原仿真,发现了接收带宽与还原信号的误码率关系,即接收带宽越小,波瓣内的信息越少,还原出的信号的误码率越高;再通过研究图像数据的误码率与图像质量的关系,发现了还原信号的误码率越高,则图像的质量越差,而当图像质量达到可读性时的误码率所对应的波瓣宽度,则为能截获还原视频信息的最小接收带宽这一重要结论。(3)对计算机数字视频信息的电磁辐射泄漏抑制技术进行了研究:从无线通信模型的角度对电磁泄漏的抑制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多种抑制技术,提出了两种基于人眼视觉效应的视频泄漏抑制方法,即通过对视频数据进行噪声叠加和颜色变换处理,在保证视频图像的显示效果条件下,就可使得视频信息的电磁辐射不能还原出图像信息。(4)通过对HDMI视频线缆进行电磁辐射频谱仿真研究,提出了一种便捷的计算机数字视频信息电磁泄漏检测方法:对HDMI线缆传输典型红信息(图像)的电磁辐射频谱进行仿真以获取相应的红信息模板,再利用传导和辐射两种电磁兼容测试方法,获取计算机传输与典型红信息(图像)相同图像时的电磁辐射频谱,将红信息模板信号与测试频谱进行相关分析,以互相关系数来判断计算机是否产生了视频信息电磁泄漏。分析与测试结果表明:当互相关系数大于0.5时,则可判定计算机视频信息发生了电磁泄漏。
黄慧精[2](2016)在《浅谈PLD技术在计算机数字视频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提出PLD是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的缩写,意为可编程逻辑器件,即主要实现数字逻辑的集成电路,并且是可以通过编程来改变其功能的。本文介绍了用PLD芯片作为主要控制逻辑来设计计算机数字视频系统,驱动控制逻辑PLD芯片为载体通过数字集成电路方式实现,控制逻辑的功能设计是用IEEE标准的集成电路设计语言VHDL作为行为描述语言。最后,用ACEXl K30芯片实现了该数字视频系统。
张鹏[3](2008)在《基于FPGA的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图像处理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图像处理系统的小型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本系统为了达到小型化的要求,采用了FPGA+DSP的方案。系统中FPGA作为图像采集的主要控制部分,完成图像的预处理,有效的为DSP减轻了负担。FPGA由于其在完成复杂逻辑运算时的优异表现,成为系统控制芯片的首选。本文主要阐述了图像处理系统的总体构成,详细讨论了FPGA内部逻辑的设计,介绍了SAA7113图像编码芯片在图像处理系统中的应用。FPGA内部逻辑设计是本文的重点和核心。在图像采集过程中涉及到相关视频图像的标准,各种视频图像的格式,以及图像处理相关知识,文中都做了相关的介绍。在对SAA7113初始化时,要通过I2C进行初始化,因此详细介绍了I2C总线,并在FPGA内部模拟I2C总线控制器。FPGA内部逻辑设计包括:I2C控制模块,直方图统计模块,图像分辨率变换和图像灰度化处理模块。文章最后还介绍了图像采集过程中的缓存器——乒乓结构缓存。通过实际的仿真和运行,证明了该设计实现简单,运行稳定,基本可以满足实时图像处理的要求。
童超[4](2008)在《一种用于POCT的嵌入式实时图像采集处理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环境检测或医学检验中,很多检验结果需要通过颜色或灰度识别,如纳米金显色条带、微阵列点阵等,目前一般采用肉眼观测和扫描仪结合PC机实现判读,但针对高密度或多信息处理时会出现结果不准确等问题,也难以实现便携或手持式。将这种判读方法和目前先进的图像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开发一种小型的,能够实时采集图像数据的智能系统,实现床边检测(Point of careTesting,POCT)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文献报导的实时图像采集系统一般只作为和PC连接的一个模块,采用CPLD+DSP的结构来实现功能,难以应用于POCT中,或者利用比较昂贵的CCD来进行动态成像。本论文采用了一种带有乘法器的Cyclone系列FPGA芯片替代CPLD+DSP结构,设计了一种实时采集,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图像处理的嵌入式系统。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有:1.对POCT前端生化分析单元和后端数据处理单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调研,针对目前生化检测中图像系统不易便携,成本较高,无法脱离PC等不符合POCT要求的特点,在改进CPLD+DSP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基于FPGA的新方案。2.提出软硬件模块化设计方案,整个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处理模块、显示模块。在参照开发板设计的基础上,完成器件的选型、PCB布线工作、高速电路仿真。完成操作系统的编写、调试工作。本论文主要解决以下难点:(1)利用异步FIFO(First input first output,先进先出)解决不同时钟频率工作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2)设计YUV转RGB函数,利用高基乘法算法的改进算法,解决图像格式转换问题,成功进行了整个软件的计算机仿真。3.结合仿真成功的操作系统,完成了硬件系统各个模块的调试工作,使得系统能够成功采集动态视频图像,并且在LCD显示屏上实时显示,并将系统应用于点阵图的采集与处理,该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得到的实验数据和常规方法得到的数据基本一致,但是在体积、成本、功耗上都有了相当程度的改进。本论文研究表明,所设计的实时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具有小型化、智能化、实时性能优良等特点,并且在实现同等图像质量和处理速率的情况下,显着降低了系统成本和器件功耗,可用于便携或手持式POCT仪器中,也为便携式POCT仪器提供了一种新的硬件平台。
康迎曦[5](2007)在《远程车载视频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智能交通系统是指先进的信息、通讯、自动控制、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等运用于交通管理体系的交通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车辆监控系统是其核心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了车辆监控系统的远程车载视频监控移动终端的研制。该移动终端是一个软硬件结合的嵌入式系统。本文根据系统需求,制定了设计目标,分析比较了各种技术方案,确定了以x86嵌入式系统作为主机控制其他模块的架构,并且确定了系统组成与系统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远程车载视频监控移动终端的视频采集模块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程序接口。本文还研究了视频处理系统中的数字逻辑设计,经过大量实践及分析,总结出了较完整、规范化的设计流程和方法,提出了从图像处理算法到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规范化映射方法,总结了在视频系统中的高级设计技巧,包括并行流水线技术和循环结构的硬件实现方式等。为了对提出的设计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加以说明,本文还介绍了专用视频采集处理卡和基于PC/104总线的图像采集模块的设计。本文还介绍了GPRS技术和GM47无线通信模块。在本文的最后对远程视频监控移动终端的设计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杨东华[6](2006)在《电视跟踪系统的改进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围绕“211工程”“4KTD-170四轴稳定跟踪转台”项目中电视跟踪器的设计和“电视末制导导引头电子舱”项目中电视跟踪器的改进设计而展开。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稳定跟踪转台上电视跟踪器的总体设计及各个功能模块;导引头电子舱中改进的电视跟踪器的总体设计及各个功能模块;相关跟踪算法的研究。第一部分电视跟踪器的设计是在原有的多套电视跟踪器的基础上对系统功能进行重新划分,资源重新整合,使得整个系统的各模块更加独立,功能更加明确,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总体设计主要介绍了四轴稳定跟踪转台和电视跟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原理性地介绍了各模块的实现方法,重点讨论了视频信号的存储、DSP程序的引导装载、异步串行通信接口的扩展等关键性问题。在介绍第二部分内容之前,论文首先从视频信号的采集与存储、同步原理、系统逻辑设计器件和DSP及外围接口四个方面分析原电视跟踪器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设计方案,然后针对这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改进的电视跟踪器的各个功能模块。从调试结果分析,改进的电视跟踪器在系统的集成度、通用性、灵活性、设计成本、功率消耗等方面都比原电视跟踪器有较大的改善。论文最后分析了影响相关跟踪算法实时性和稳定性的各种因素,结合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相关算法。系统的运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一定的实时性、稳定性和自适应性。
王鲲鹏[7](2006)在《基于FPGA的视频图像处理系统的研究 ——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视频图像处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图像处理算法日趋成熟,相关的硬件技术更是不断推陈出新。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视频图像处理技术提供了硬件基础。其中,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用于嵌入式视频图像处理有其独特优势。FPGA高性能、高集成度、低功耗的特点不仅使其具备高速CPU的性能,而且其可编程性使得设计者可以方便的通过对逻辑结构的修改和配置,完成对系统的升级。FPGA开发的灵活性也使设计者可以快速的开发出新产品,以迅速占领市场。 本文针对FPGA在视频图像处理上的应用,研究了FPGA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视频解码编码的相关知识、视频图像处理系统硬件平台的搭建方法以及和边界扫描测试技术,提出了硬件平台设计方案,并选用Xilinx公司的Spartan Ⅱ系列FPGA芯片XC2S200为核心,设计实现了系统硬件电路。该硬件平台与相关的算法软件相结合,可实现微光图像增强、视频信号降噪等图像处理。 本文硬件设计主要包含了电路原理图设计、系统印刷电路板设计和系统测试。电路原理图设计主要包括系统各硬件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自身运行环境要求以及连接关系;印刷电路板设计主要包括了系统尺寸规划、板层规划和布线设计等等。系统测试包括了系统硬件功能测试和软件运行测试。在此硬件平台基础上对软件设计也进行了讨论。
包晗[8](2006)在《FPGA器件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自1985年Xilinx公司推出第一片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至今,FPGA已经成为当今电子设计应用市场上首选的可编程逻辑器件之一。从航空航天到数字信号处理,再到汽车家电等消费领域,无处不见FPGA的身影。而且,随着微电子等工艺的进步,FPGA器件本身的性能逐年在提高,使得FPGA器件与其他同类器件相比更有竞争力。然而在这个各类电子设计器件百花齐放的时代,广大消费者需要对林林总总的电子设计器件有个更深入地了解,从而为自己的科研学习或工业生产挑选到既能满足各项性能指标要求,又经济实惠的合适的电子设计器件。因此,进行FPGA器件的应用研究并进行各类电子设计产品的性能优势对比分析是一项很有价值和实际意义的工作。 本文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面向实际应用的需求,从FPGA的结构、原理、性能、功耗、成本等角度对FPGA这一新兴可编程器件进行应用研究。本文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后,首先对FPGA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包括主流FPGA产品之间的分析比较和FPGA与其他逻辑器件的对比分析。然后在数字信号处理、微机系统、出租车计费系统及雷达数字化单元这四个方面论述了FPGA的具体实现,并分析了用FP6A实现的优势所在。 通过本文的大量分析研究,完成了FPGA器件之间以及与其他同类器件性能上的比较,并对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借助于FPGA在四个方面具体应用的分析,可以看到FPGA器件在实现算法、控制和简单逻辑应用这三方面都有很出色的表现,十分适合推广应用。
张思杰[9](2005)在《基于MEMS的消化道无线内窥镜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虽然管道式消化道电子内窥镜在消化道疾病的检查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小肠的检查过程中却体现出了它的局限性,现有的管道式电子内窥镜无法对小肠的全程进行观察。其它传统的检查手段因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低,也无法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无线内窥镜克服了管道式内窥镜的局限,微型摄像胶囊通过吞咽进入肠道,可以对食道、胃、小肠和大肠进行特定和非特定位置的图像拍摄,从而可以对整个消化道系统进行检测,克服了传统电子内窥镜只能检测胃部及部分肠道的缺陷。病人检查是无创、无痛苦的,符合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所倡导的无创或微创的发展趋势。本文回顾了MEMS技术和消化道电子内窥镜的研究进展。MEMS技术的出现为消化道无线内窥镜摄像胶囊的微型化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无线内窥镜包括无线摄像胶囊、图像信号无线传输设备、影像浏览工作站三部分。本课题首先对系统的各个模块分别设计了多个方案,然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力求找到一个较佳的总体设计方案来实施。本项目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自行设计和研究出一种消化道无线内窥镜检查系统原理样机,在猪肠道中进行了模拟动物实验,拍摄到猪肠道内壁图片。(2)无线电摄像胶囊要求微型化和低能耗。在无法购到和定做到完全合乎技术要求图像传感器的情况下,选用了技术指标基本合乎要求的图像传感器OV7930N,但OV7930N也存在着尺寸过大和功耗过大的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一是通过激光切割取出图像传感器裸片,再通过MEMS技术加工,利用厚膜工艺实现了摄像电路模块的微型化。另外,本项目中摄像胶囊采用的是纽扣电池组供电,纽扣电池适宜在微电流情况下工作。在OV7930N内在功耗无法减小的情况下,对摄像胶囊采用了用了断续供电的工作方式,创造性地设计出一种能源管理电路:采用升压稳压模块lf1751-5作为电子开关,采用MSP430x11x1微处理器产生周期长达1分钟,脉宽为1秒的脉冲,来控制电子开关的通和断,从而控制整个摄像胶囊的供电。lf1751-5和MSP430x11x1都是微功耗的集成电路,整个能源管理电路的功耗不超过2mW。通过断续供电的工作方式,可以将摄像胶囊的工作时间从3分钟延长到6个多小时,基本满足临床需要。(3)根据项目的需要进行了光学透镜设计和照明电路设计,这两个模块对成像质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4)对模拟视频信号的无线传输采用了两种调制方式,一种是调幅方式,把图像传感器采集到的视频信号通过射频调幅的方式无线发送出去,体外有相应的调幅解调接收装置还原出视频信号;另一种是调频方式,方法和前面的类似,不过把调制方式换为调频。相较而言,调频方式传送的图像质量更好。两种方式设计的关键都是无线发射模块要微型化、微功耗。(5)研究了图
李景奇[10](2005)在《视频信号高速处理硬件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视频和图像信号技术的研究,已历经半个世纪,在理论和工程上都取得了很多成果。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在ISO 和ITU 等国际组织的协调下,对视频和图像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收集、整理、综合和加工,制定了几个通用的视频图像处理标准,包括适用于二值图像的JBIG、用于连续灰度和彩色静止图像的JPEG、用于64K 视频传输的H.261、面向1.5M 数字视频和音频传输及存储的MPEG-1、面向高品质数字视频和音频传输及存储的MPEG-2 以及适于低码率视频编码的H.263。这些标准的算法主要由四类技术混合构成,即运动补偿、正交变换、量化和熵编码,代表了20 世纪90年代中前期视频和图像编码的研究水平。随着电视广播的全面数字化,传统的电视媒体将在技术,功能上逐步与信息,通信领域的其他手段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全新的,庞大的数字电视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各发达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已经分别制订出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的方案和产业目标,数字电视被各国视为新的战略技术,成为电信引爆IT 之后的又一大热点。视频信号的研究和处理是当前信号处理的研究重点,本论文介绍了以TI 高性能DSP(TMS320C6414)为核心处理器的视频实时图像处理器系统的设计原理与组成,研究分析了高速板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介绍了一种以DSP 为处理核心的图像视频处理系统, 以FPGA 为数据采集逻辑控制单元, 并用CPLD 结合DSP 控制实现了多种电视制式信号图象数据采集。本系统的设计包括A/D转换电路模块,视频信号模式接收控制CPLD模块,视频存储部分的硬件模块,视频信号处理核心DSP模块,FPGA数据传输模块,USB高速接口模块以及电源模块.在介绍了系统组成原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数据采集部分的结构和FPGA 的控制逻辑,DSP响应中断实现数据转移和存储,模式的切换检测,基于IIC的总线协议的视频A/D转换模块的初试化。采用FPGA实现视频信号数据实时预处理,可提高系统性能,本系统的所有逻辑均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具有适应性与灵活性强、设计、调试方便等优点。
二、PLD技术在计算机数字视频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LD技术在计算机数字视频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视频信息电磁泄漏的抑制与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计算机信息电磁泄漏的研究背景 |
1.2 计算机信息电磁泄漏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电磁信息泄漏国外发展状况 |
1.2.2 电磁信息泄漏国内发展状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数字视频信息电磁泄漏分析 |
2.1 概述 |
2.2 数字视频系统构成及电磁泄漏威胁分析 |
2.2.1 台式计算机数字视频系统 |
2.2.2 LED大屏数字视频系统 |
2.2.3 办公会议系统的数字视频系统 |
2.3 数字视频信息泄漏的电磁特征分析 |
2.3.1 数字视频信息传输模型 |
2.3.2 数字视频信息泄漏的时域特征 |
2.3.3 数字视频信息泄漏的频域特征 |
2.3.4 数字视频信息泄漏的环节 |
2.4 视频传输通道的电磁信息泄漏 |
2.4.1 传输通道模型 |
2.4.2 传输通道电磁辐射仿真 |
2.4.3 传输通道电磁辐射测试 |
2.5 小结 |
第三章 数字视频信号电磁泄漏中的接收带宽研究 |
3.1 概述 |
3.2 数字视频信号的电磁泄漏截获还原原理分析 |
3.2.1 电磁泄漏截获还原技术时域分析 |
3.2.2 电磁泄漏截获还原技术频域分析 |
3.3 数字视频信号电磁泄漏中的接收带宽影响 |
3.3.1 完整波瓣的截获还原 |
3.3.2 部分波瓣的截获还原 |
3.4 基于图像质量与误码率的最小接收带宽研究 |
3.4.1 接收带宽与视频信号误码率 |
3.4.2 图像质量与视频信号误码率 |
3.4.3 视频信号截获还原的最小接收带宽 |
3.5 小结 |
第四章 数字视频信号电磁泄漏抑制的方法研究 |
4.1 概述 |
4.2 视频信息电磁泄漏的防护策略研究 |
4.3 视频信息电磁泄漏抑制方案 |
4.4 基于人眼视觉效应的电磁泄漏抑制方法 |
4.4.1 基于人眼视觉效应的噪声叠加方法 |
4.4.2 基于人眼视觉效应的颜色变换方法 |
4.5 小结 |
第五章 数字视频信号电磁泄漏抑制技术的实现 |
5.1 概述 |
5.2 数字视频信号泄漏保护装置 |
5.2.1 视频信息处理的电路设计方案 |
5.2.2 电路设计 |
5.3 视频信息电磁泄漏抑制防护计算机 |
5.4 视频信息电磁泄漏抑制方法的测试验证 |
5.5 小结 |
第六章 数字视频信息电磁泄漏的检测 |
6.1 概述 |
6.2 视频信息电磁泄漏的便捷检测方法 |
6.2.1 电磁辐射特征仿真 |
6.2.2 电磁辐射频谱测试 |
6.2.3 相关性计算与电磁泄漏评估 |
6.2.4 便捷测试方法的测试验证 |
6.3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浅谈PLD技术在计算机数字视频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PLD的结构与特点 |
1.1 EDA技术 |
1.2 CPLD和FPGA |
2 PLD技术的应用 |
2.1 LED显示屏 |
2.2 新产品或样机的开发 |
2.3 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
3 应用实例 |
3.1 输入奇偶校验电路 |
3.2 三态缓冲器 |
4 结语 |
(3)基于FPGA的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本课题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
1.2.1 数字图像的发展历史 |
1.2.2 现代图像采集方案 |
1.2.3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历史 |
1.2.4 DSP 的发展历史 |
1.2.5 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图像处理系统整体设计 |
2.1 图像处理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
2.2 硬件系统性能指标 |
2.3 器件选型 |
2.4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视频信号概述 |
3.1 全电视信号 |
3.1.1 全电视信号概述 |
3.1.2 我国广播电视标准 |
3.1.3 彩色全电视信号波形总结 |
3.1.4 复合电视信号的作用 |
3.2 数字视频标准 |
3.2.1 数字视频CCIR601 编码标准 |
3.2.2 YUV 色彩空间介绍 |
3.3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视频编码芯片部分设计 |
4.1 视频编码芯片介绍 |
4.1.1 SAA7113 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
4.1.2 SAA7113 的寄存器简要介绍 |
4.2 视频编码芯片的硬件连接 |
4.3 I~2C 总线简介 |
4.3.1 数据传输格式 |
4.3.2 I~2C 总线特点 |
4.3.3 I~2C 总线应用 |
4.4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FPGA 内部逻辑设计 |
5.1 基于FPGA 的设计方法 |
5.1.1 FPGA 的开发工具 |
5.1.2 FPGA 开发流程 |
5.2 SAA7113 初始化模块 |
5.2.1 I~2C 总线控制器的设计 |
5.2.2 I~2C 总线控制器仿真 |
5.2.3 初始化数据存放方案 |
5.3 图像预处理模块 |
5.3.1 彩色图像灰度处理以及直方图统计理论 |
5.3.2 灰度化处理模块 |
5.3.3 直方图统计模块 |
5.4 乒乓结构缓存 |
5.5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一种用于POCT的嵌入式实时图像采集处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POCT定义、技术原理、发展和应用 |
1.2.1 POCT定义 |
1.2.2 POCT技术原理 |
1.2.3 POCT发展和应用 |
1.3 本工作研究思路 |
1.4 本工作研究意义与技术难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
2.1 DSP简介 |
2.2 PLD/FPGA原理 |
2.2.1 PLD/FPGA简介 |
2.2.2 PLD开发软件 |
2.2.3 PLD的分类和使用 |
2.2.4 PLD/FPGA结构 |
2.2.5 PLD/FPGA原理初步 |
2.3 DSP、FPGA比较 |
2.3.1 复数乘法 |
2.3.2 傅立叶变换 |
2.4 系统主芯片选型与总体设计 |
2.5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图像采集模块的设计 |
3.2 图像处理模块硬件设计 |
3.2.1 FPGA主芯片的选型 |
3.2.2 FPGA的电源设计 |
3.2.3 USB-JTAG接口的设计 |
3.2.4 FPGA数据存储器和程序存储器扩展 |
3.3 图像显示模块的设计 |
3.4 处理模块与其他设备接口 |
3.5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
4.1 FPGA开发软件 |
4.2 FPGA的设计流程 |
4.3 系统软件程序框架与设计重难点 |
4.3.1 软件程序框架 |
4.3.2 SDRAM控制器中FIFO设计 |
4.3.3 图像数据格式转换模块 |
4.4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系统性能测试 |
5.1 图像采集模块性能与测试 |
5.2 异步FIFO测试 |
5.3 YUV转RGB模块测试 |
5.4 样机制作与系统整体性能测试 |
5.5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已申请专利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远程车载视频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 |
1.2 车载监控的发展情况 |
1.3 课题的提出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
第2章 远程视频监控移动终端系统设计 |
2.1 车辆监控系统 |
2.2 系统需求与设计目标 |
2.3 系统组成与功能 |
2.4 系统软件 |
2.5 系统技术方案 |
第3章 视频处理系统中的数字逻辑和视频采集处理卡的设计 |
3.1 数字视频处理系统设计 |
3.2 可编程逻辑器件 |
3.3 算法到硬件结构的映射 |
3.4 专用视频处理卡的设计 |
第4章 基于 PC/104 总线的图像采集模块设计 |
4.1 需求和总体设计 |
4.2 嵌入式主板简介 |
4.3 模拟视频前端设计 |
4.4 PC/104 总线 |
4.5 数据通道设计 |
4.6 控制单元设计 |
第5章 GPRS 和GM47 无线通信模块 |
5.1 GPRS 系统介绍 |
5.2 GM47 无线通信模块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6)电视跟踪系统的改进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视制导技术简介 |
1.2 电视制导技术发展与现状 |
1.3 课题研究背景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稳定跟踪转台上电视跟踪器的总体设计 |
2.1 四轴稳定跟踪转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2.1.1 四轴稳定跟踪转台的硬件结构 |
2.1.2 四轴稳定跟踪转台的工作原理 |
2.2 电视跟踪器的总体设计 |
2.2.1 电视跟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
2.2.2 电视跟踪器的软件流程 |
2.3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
第三章 稳定跟踪转台上电视跟踪器的主要模块分析与设计 |
3.1 系统时基模块 |
3.2 视频ADC 与数字图像存储 |
3.3 视频叠加 |
3.3.1 波门产生电路 |
3.3.2 十字丝产生电路 |
3.3.3 字符产生电路 |
3.4 中心处理器及外围接口 |
3.4.1 DSP 程序引导装载的设计与实现 |
3.4.2 定时/计数器实现外部中断的边沿触发 |
3.4.3 异步串行通信接口的扩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导引头电子舱中电视跟踪器的改进设计 |
4.1 原电视跟踪器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设计方案 |
4.2 改进的电视跟踪器的设计 |
4.2.1 改进的电视跟踪器总体设计 |
4.2.2 系统逻辑设计器件及开发工具 |
4.2.3 SAA7113 与I2C 控制器 |
4.2.4 地址发生模块 |
4.2.5 总线切换模块 |
4.2.6 中心处理器及外围接口 |
4.2.7 系统电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软硬件调试及系统联调 |
5.1 硬件调试 |
5.1.1 静态测试 |
5.1.2 各模块调试 |
5.2 软件调试 |
5.3 系统联调 |
第六章 相关跟踪算法的研究与设计 |
6.1 相关跟踪算法概述 |
6.2 相关跟踪算法的关键技术研究 |
6.2.1 跟踪稳定性的研究 |
6.2.2 跟踪实时性的研究 |
6.3 改进的相关跟踪算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论文发表情况 |
(7)基于FPGA的视频图像处理系统的研究 ——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图像处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1.1.2 FPGA在图像处理上的应用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FPGA概述 |
2.1 半定制芯片ASIC |
2.1.1 门阵列 |
2.1.2 标准单元 |
2.1.3 单元基础阵列 |
2.2 可编程逻辑器件 |
2.2.1 简单PLD |
2.2.2 复杂PLD |
2.3 FPGA |
2.3.1 FPGA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
2.3.2 FPGA的基本特点 |
2.3.3 FPGA与CPLD的比较 |
2.3.4 FPGA与ASIC的比较 |
2.3.5 FPGA的发展方向 |
2.4 FPGA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
2.4.1 数字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
2.4.2 优秀 FPGA设计的重要特征 |
2.4.3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一般设计流程 |
2.4.4 基于ISE的设计流程 |
2.5 常用FPGA产品开发软件简介 |
2.5.1 Protel 99 SE |
2.5.2 Cadence PSD 15.0 |
2.5.3 ISE集成开发环境 |
2.5.4 ModelSim SE 6.0电子仿真器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视频信号 |
3.1 视频的概念 |
3.2 模拟视频 |
3.2.1 模拟视频信号 |
3.2.2 模拟视频标准 |
3.3 数字视频 |
3.3.1 数字视频信号 |
3.3.2 数字视频标准 |
3.4 数字视频处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的技术方案及电路实现 |
4.1 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方案 |
4.2 系统的模块结构 |
4.2.1 中央处理单元 |
4.2.2 视频解码和编码 |
4.2.3 存储单元 |
4.2.4 配置单元 |
4.2.5 下载配置电路 |
4.3 系统电路原理图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的印刷电路板设计 |
5.1 PCB设计的基本概念 |
5.2 利用Protel进行PCB设计的一般步骤 |
5.3 利用 Allegro进行PCB设计简介 |
5.4 课题研究中所设计的印刷电路板 |
5.5 系统硬件电路测试 |
5.6 PCB设计注意的问题和设计反思 |
5.6.1 PCB设计注意的问题 |
5.6.2 设计反思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的软件结构 |
6.1 系统软件工作流程 |
6.2 系统程序的开发 |
6.3 VHDL和Verilog HOL开发FPGA的流程 |
6.4 系统功能实现效果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阶段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录 硬件电路测试记录和分析 |
(8)FPGA器件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FPGA应用研究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
1.1.1 FPGA发展的现状 |
1.1.2 FPGA应用研究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结构特点 |
第2章 FPGA器件的结构和应用特性分析 |
2.1 FPGA器件结构和特性分析 |
2.1.1 FPGA的结构分析 |
2.1.2 主流FPGA产品性能特点比较 |
2.1.3 FPGA与其它编程器件的对比分析 |
2.2 FPGA开发环境的分析 |
2.2.1 主流FPGA公司的开发工具 |
2.2.2 硬件描述语言HDL现状与发展 |
2.2.3 FPGA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 |
2.2.4 HDL语言编程目前的策略和方式 |
2.3 FPGA器件应用特性分析 |
2.3.1 FPGA应用的结构特点 |
2.3.2 FPGA应用前景分析 |
2.4 本章小节 |
第3章 FPGA器件应用领域分析 |
3.1 引言 |
3.2 FPGA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
3.2.1 DSP结构、性能及应用分析 |
3.2.2 用FPGA改进DSP性能的优势 |
3.2.3 DSP器件功能的FPGA实现 |
3.3 FPGA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 |
3.3.1 引言 |
3.3.2 简化CPU的FPGA实现 |
3.4 基于FPGA的出租车计费器 |
3.4.1 系统组成 |
3.4.2 功能模块的设计 |
3.4.3 小结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FPGA在雷达数字化单元中的应用研究 |
4.1 引言 |
4.2 雷达数字化单元系统设计技术分析 |
4.3 雷达数字化单元FPGA部分功能设计 |
4.3.1 用FPGA实现的正交采样控制 |
4.3.2 用FPGA实现的预处理/时序控制 |
4.3.3 总体调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9)基于MEMS的消化道无线内窥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MEMS 技术简介 |
1.1.1 MEMS 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 |
1.1.2 MEMS 器件的功能和分类 |
1.1.3 MEMS 技术的发展趋势 |
1.1.4 生物MEMS 技术的研究进展 |
1.2 人体消化道医用无线内窥镜的研究进展 |
1.2.1 医用电子内窥镜的研究进展 |
1.2.2 管道式消化道电子内窥镜的局限性及消化道无线内窥镜研究的重要意义 |
1.2.3 消化道无线内窥镜检查系统的研究进展 |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
1.3.1 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 |
1.3.2 研究目标 |
2 消化道无线内窥镜系统的方案设计 |
2.1 图像传感器 |
2.2 无线内窥镜胶囊的供电方案 |
2.3 体外图像接收装置 |
3 消化道无线内窥镜摄像胶囊的研究 |
3.1 人体胃肠道特征分析 |
3.2 图像传感器 |
3.2.1 CCD 图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3.2.2 CMOS 图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3.2.3 CCD、CMOS 图像传感器的比较 |
3.2.4 内窥镜胶囊对图像传感器的技术要求 |
3.2.5 图像传感器的选择 |
3.2.6 OV7930N 图像传感器简介 |
3.2.7 OV7930N 摄像电路中存在问题的解决 |
3.3 光学系统 |
3.3.1 摄影系统的一些光学特性 |
3.3.2 无线摄像胶囊的光学系统 |
3.4 照明电路 |
3.4.1 人眼的视觉特性 |
3.4.2 光源 |
3.4.3 消化道内窥镜所用光源 |
3.5 图像信号的无线传输技术 |
3.5.1 数字图像信号的无线传输 |
3.5.2 模拟视频信号的无线发射 |
3.5.3 模拟视频信号的无线接收 |
3.6 电源管理方案 |
3.6.1 电池 |
3.6.2 电源管理方案设计 |
3.7 小结 |
4 体外图像采集的研究 |
4.1 图像采集卡采集 |
4.1.1 视频信号的制式 |
4.1.2 视频信号采集卡的选取 |
4.1.3 OK_20A 卡的在无线窥镜图像采集中的应用 |
4.2 无线内窥镜便携式体外接收装置的设计 |
4.2.1 便携式无线内窥镜接收系统的构成 |
4.2.2 DSP 原理 |
4.2.3 视频信号的解码 |
4.2.4 DSP 和SAA7114H 之间数据的交换 |
4.2.5 便携式无线图像接收系统数据的存储 |
4.2.6 小结 |
4.3 模拟动物实验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一些 CMOS 图像传感器厂家及其部分产品型号 |
附录 B:像差追迹表 |
附录 C: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10)视频信号高速处理硬件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最新动向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2 图像与视频信息的获取与表示 |
2.1 图像与视频表示 |
2.2 数字视频信号标准 |
3 硬件系统设计 |
3.1 概述 |
3.2 需求分析 |
3.3 系统模块组成 |
4 高速电路设计 |
4.1 高速数字电路简介 |
4.2 电源分配系统 |
4.3 传输线 |
4.4 信号完整性 |
4.5 电磁兼容性 |
4.6 硬件系统的主体框图 |
5 总结 |
5.1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
5.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PLD技术在计算机数字视频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视频信息电磁泄漏的抑制与检测方法研究[D]. 王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2]浅谈PLD技术在计算机数字视频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应用[J]. 黄慧精.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6(08)
- [3]基于FPGA的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D]. 张鹏. 北京理工大学, 2008(09)
- [4]一种用于POCT的嵌入式实时图像采集处理系统[D]. 童超.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2008(10)
- [5]远程车载视频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D]. 康迎曦. 湖南大学, 2007(04)
- [6]电视跟踪系统的改进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 杨东华. 东南大学, 2006(04)
- [7]基于FPGA的视频图像处理系统的研究 ——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王鲲鹏. 昆明理工大学, 2006(10)
- [8]FPGA器件的应用研究[D]. 包晗. 大连海事大学, 2006(07)
- [9]基于MEMS的消化道无线内窥镜的研究[D]. 张思杰. 重庆大学, 2005(12)
- [10]视频信号高速处理硬件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景奇. 华中科技大学, 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