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鼠兔诱饵和引诱剂的试验研究

高原鼠兔诱饵和引诱剂的试验研究

一、高原鼠兔饵料引诱剂的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任程,杨利林[1](2021)在《柴达木地区3000毒价C·肉毒杀鼠素饵料防控高原鼠兔田间小区试验》文中提出在青海省青南牧区试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验证3000毒价/C型肉毒素饵料防控高原鼠兔效果的稳定性和探寻最佳使用剂量,通过对青海省生物药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C型肉毒素饵料Ⅰ(全引诱剂型)不同施饵量筛选试验,并与C型肉毒素饵料Ⅱ(单引诱剂型)的小区对比试验以及常温保存后的氧化失毒试验,结果表明:C型肉毒素饵料Ⅰ施饵量为3 g/洞、2 g/洞、1 g/洞,平均校正防控效果为88.35%、90.12%和89.19%。三种剂量间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着(F=0.025<F0.05=5.143,即P>0.05),对高原鼠兔具有相同的防控效果。经与C型肉毒素饵料Ⅱ田间小区对比试验,平均校正防治效果为90.09%和90.22%,经t检验,差异不显着(│T│=0.027<t0.05=2.119),两种不同添加剂对高原鼠兔具有相同的引诱效果。

张玉霞,杨孔[2](2020)在《红原县高原鼢鼠密度调查及D型肉毒素复合毒饵筛选》文中研究表明鼠害防治仍然是我国西部草原治理的重要工作.在2013年和2014年的工作基础上,于2015年至2016年对红原县高原鼢鼠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调查,并对高原鼢鼠进行了复合毒饵灭效的测试.采用堵洞盗洞法调查6个样方的种群密度,用不同引诱剂、不同基础饵料、不同浓度D型肉毒素配制复方毒饵,并检测对高原鼢鼠的灭效.结果表明,红原县2015年和2016年高原鼢鼠的平均密度为36.22只/hm2.引诱剂可明显改善D型肉毒素的灭效,菜籽油是最理想的引诱剂,灭效最佳的复合毒饵中D型肉毒素浓度为0.10%.

马隆喜[3](2019)在《3种诱饵材料对C型肉毒梭菌外毒素灭鼠效果的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提高C型肉毒梭菌外毒素燕麦毒饵的采食率和灭鼠效果,对韭菜、葱和白菜3种诱饵材料的添加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诱饵材料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毒饵采食率的效果,其中韭菜的诱导效果最佳,采食率和灭洞率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4.7%和12.5%,较白菜分别提高了29.4%和5.4%,较葱分别提高了17.0%和5.5%。

刘晓辉[4](2018)在《我国杀鼠剂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杀鼠剂研究与应用是害鼠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化学治理则是鼠害综合治理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针对我国主要杀鼠剂种类及特征,简要介绍了目前我国杀鼠剂应用技术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目前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及以生态学理念为指导的鼠害综合治理的发展趋势中,在有效避免鼠类为害的前提下,如何有效降低杀鼠剂应用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时最大化发挥鼠类的生态学功能,将是害鼠生物学及杀鼠剂应用研究的基本发展方向。

邓熙龄,徐高伟,刘伟,杨庭勇,何剑,谢红旗,杨孔,李西动,Bastiaan G.Meerburg[5](2017)在《川西北草原高原鼢鼠密度调查及引诱剂与D型肉毒素复合毒饵对其的灭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了掌握川西北草原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 Pallas种群密度和提高D型肉毒素杀灭高原鼢鼠的效率,于2013年和2014年在位于川西北草原的红原县草原调查了高原鼢鼠的密度,并研究了不同引诱剂的引诱效果及引诱剂与D型肉毒素复合毒饵对高原鼢鼠的灭效。方法采用开洞堵洞法和连续捕净法调查高原鼢鼠密度;选用菜籽油和花生油配制引诱剂,然后用引诱剂和D型肉毒素配制复合毒饵,采用开洞堵洞法研究其灭效。结果红原县草原高原鼢鼠密度2013年为39.70只/hm2,2014年为42.14只/hm2,平均密度为40.92只/hm2,危害程度为Ⅳ级(严重危害)。菜籽油引诱剂取食率为72.2%,花生油引诱剂取食率为60.0%,二者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未添加引诱剂的D型肉毒素毒饵的灭效为77.2%,添加引诱剂的灭效为89.8%,二者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复合毒饵各组内灭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浓度0.10%的D型肉毒素与引诱剂配制复合毒饵,可以显着提高D型肉毒素对高原鼢鼠的灭效。

贾立军[6](2014)在《陕西定边长爪沙鼠的经济损害水平及防治指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陕北靖边县海子梁村荒漠化草原长爪沙鼠的危害状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平均相对鼠密度645.93有效洞口/hm2,平均经济损失228.69元/hm2,鼠密度与牧草减产量及其经济损失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38,有效洞口数(X)与草地植物减产量(M)的线性回归方程为:M=0.836 X-32.10。用溴敌隆进行大面积防治,测得在防治成本42.75元/hm2、防效为73.34%时,防治收益为167.72元/hm2,投入产出比1∶3.92;经济允许损失率8.00%,约为实际损失率(31.42%)的1/4;经济损害水平193.46有效洞口/hm2,最佳防治指标115.00有效洞口/hm2,符合"得>失"的防治原则。

高志祥,冯志勇,郭永旺,姚丹丹,隋晶晶,曾繁娟[7](2011)在《新型处方灭鼠诱饵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适合广东省农田害鼠用的处方饵料。方法采用室内有选择条件下适口性检验法,配制饵料并对广东省农区主要农业害鼠黄毛鼠、板齿鼠、褐家鼠进行效果检测。结果初步筛选出适合不同害鼠种类的"基本配方C+引诱配方Ⅱ"和"基本配方G+引诱配方Ⅰ"2种处方饵料配方,当以稻谷为对照时,新型处方饵料对黄毛鼠、板齿鼠的摄食系数分别为2.97和2.89,对褐家鼠的摄食系数为1.76;适口性均为优。结论本研究为领域内的同类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参考,研究成果为下一步处方诱饵应用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宋兵[8](2009)在《苦参生物碱杀鼠活性和微囊制备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主要对苦参中的氧化苦参碱、槐定碱、苦参碱三种生物碱作为活性成分开展植物源灭鼠药剂研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适口性试验、三者间相互作用关系测定、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试验以及应用于鼠药研发的微囊制作初试,得出以下结果:1.小鼠对添加了不同含量的氧化苦参碱、槐定碱的饵料摄食系数较之CK组都有降低,拒食现象明显;对不同含量的苦参碱饵料表现为较好的适口性,当含量为0.1%时,摄食系数甚至高于CK组,对小鼠的适口性有促进作用。三者对小鼠体重的影响显着,即随着浓度的增大,体重降低越明显。2.从三种苦参碱和溴敌隆混合后的毒性结果来看,其-20<c.f <20范围内,表现为相加作用。表明了3种苦参生物碱与溴敌隆混合后对小鼠的毒性增加不显着。而摄食系数较之前期的适口性测定结果有明显的提高。3.混合后的三种苦参生物碱毒性增加,苦参碱+槐定碱的增效作用最强,协同毒力指数(c.f)值达到59.1,氧化苦参碱+苦参碱混合给药,c.f值为37.3,表现为增效作用;氧化苦参碱+槐定碱混合给药,c.f值为13.6,表现为相加作用。4.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血常规检测结果确定三种苦参生物碱处理组小鼠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总数(PLT)、中粒细胞(GR)较之对照组显着增高;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各处理组小鼠的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苦参碱各处理组小鼠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ST)水平较之对照组升高(p<0.01);脏器系数的统计结果表明:槐定碱、氧化苦参碱各处理组小鼠的肾脏系数、心脏系数以及肝脏系数均显着地高于对照组(p<0.01),苦参碱处理组小鼠的肾脏系数、心脏系数及肺脏系数显着地高于对照组(p<0.01、p<0.05、p<0.05)。由此说明以上三种苦参生物碱对肝脏、肾脏有影响,初步确定他们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脏和肾脏。5.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的制备苦参生物碱微囊的方法,结果表明当氧化苦参碱微囊囊心囊材比为1.00:0.75,转速为600rpm,温度为70℃时含量较高;当槐定碱微囊的囊心囊材比为0.75:0.75,转速为600rpm,温度为50℃时生物碱含量较高;囊心囊材比为1.00:0.75,转速为600rpm,温度为70℃时制得的苦参碱微囊所含的生物碱含量高。本实验利用改良后的工艺制备苦参生物碱微囊,所得微囊是颗粒状,流动性好。6.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三种苦参生物碱分别以414nm、411nm、413nm为检测波长,吸光度A为纵坐标,含量B为横坐标,得出苦参碱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0.0104B+0.0084 R2=0.9994 ( n=7 );氧化苦参碱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0.0103B-0.0191 R2=0.999 ( n=7 );槐定碱的回归方程为: A=0.0111B-0.0164 R2=0.9991(n=7),且三者在0—1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通过加样回收率试验表明:三种苦参生物碱微囊的加样回收率较高,苦参碱的为91.59%;槐定碱微囊的为97.72%;氧化苦参碱微囊的为103.65%。所制备的微囊在24h内有较好的稳定性。苦参碱微囊样品中生物碱含量为15.0%;氧化苦参碱微囊样品中生物碱含量为16.7%;槐定碱微囊样品中生物碱含量为18.5%。7.投食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了苦参碱微囊的饵料对小鼠的适口性有较大的提高,很好地改善了小鼠拒食的现象。试鼠体重没有明显的下降,呈平稳状况。由小鼠的死亡数量来看,死亡率为25%,其毒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黄倩[9](2008)在《甘肃草原鼠害区划及高原鼠兔的精确性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1)甘肃草原啮齿类动物区系由68种组成,占全省啮齿动物总种数的75.6%,其中,大多数种的种群密度不超过经济损害水平,有一定的生态学价值;约有18~26种的种群密度在多数地区几乎经常维持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上,是不同草原类型的优势种害鼠。(2)以草原分布的规律性、草原害鼠区系组成、草原害鼠对不同草原的适宜性及草原鼠害的普遍性、长期性和严重性为草原鼠害区划基础,坚持历史发展、生态适应和生产实践三项基本原则,先按草原啮齿动物区系组成、地带性生物气候和地带性植被等项标准将甘肃草原鼠害划分为5个草原鼠害区,再按具有一定优势的地带性草原类型,具有代表性鼠类分布型和优势种害鼠等标准,将甘肃草原鼠害划分为13个草原鼠害亚区。(3)经实地抽样调查,高原鼠兔种群数量与其危害所造成草原牧草减产量(地上植物)及经济损失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 =0.9765;高原鼠兔的有效洞口数(X)与牧草减产量(M)的线性回归方程为:M = -16.9603 + 0.9180X ;在1330hm2范围内进行大面积防治,核算单位面积防治成本为25.05元/hm2;通过计算,确认在2008年4月份肃南县大岔乡的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上高原鼠兔的经济损害水平是130(个)有效洞口/hm2,对应的经济允许损失率为7.5%;提出了不同经济允许损失率对应的理论防治指标。(4)对杀鼠剂、杀鼠剂浓度、毒饵投放量和饵料种类的L9(34)试验结果表明:①前3个因子差异极显着,且各因子对灭洞率影响的主、次不同,表现为杀鼠剂﹥杀鼠剂浓度﹥毒饵投放量﹥饵料种类;②由于各水平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显着性,因而对灭洞率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的平均灭洞率为82.6%,C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灭洞率为75.0%,敌鼠钠盐为68.9%;3种用药浓度对应的平均灭洞率在69.0~82.4%之间;3种投饵量对应的平均灭洞率为69.4%、80.8%和76.2%;3种饵料对应的平均灭洞率是75.3%、72.7%和78.4%;③最优组合是A2B3C2D3,即,用0.15%的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以小麦作饵料,每个有效洞口投25粒毒饵有最佳的防治效果。(5)对大隆的使用浓度、投饵量和饵料种类的L9(34)试验结果表明:①试验重复间、各因子间及不同因子各水平间的差异均不显着,所有处理组合的平均灭洞率差别也不大,在81.6%~86.8%之间;②从R值及各因子的不同水平与灭洞率关系示意图可直观看出最优组合是A2B1C1,也就是用0.01%的大隆,以青稞作饵料,每个有效洞口投5g毒饵应当有最佳灭效。这个组合同样在已经做过试验的9个组合中没有出现,但是它应该比从9个组合中直接找出的最好组合A1B1C1更好;(6)对溴敌隆的使用浓度、投饵量和饵料种类的L9(34)试验结果表明:①试验重复间、各因子间及不同因子各水平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显着性,因此,灭洞效果也不一样。3个用药浓度(0.005%、0.010%和0.015%)对应的灭洞率依次是:72.6%、85.3%和80.4%;3个投饵量(1g、2g和3g)对应的灭洞率是:80.6%、75.7%和82.1%;3个饵料种类(青稞、燕麦和小麦)对应的灭洞率依次是76.7%、80.6%和81.3%。②A2B3C3是最优组合,也就是用0.01%溴敌隆,以小麦作饵料,每个有效洞口投3g毒饵是最佳组合。

李森,高尚玉,杨萍,陈怀顺[10](2005)在《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的若干问题——以藏西-藏北荒漠化区为例》文中认为冻融荒漠化是高海拔地区特有的土地退化过程,依据生态基准面理论将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划分为极重度、重度、中度和轻度4个等级.藏西-藏北区冻融荒漠化面积达44303.73km2,多呈斑块状零星分布和片状分散分布.高原冻土区具有冻融荒漠化形成的环境基质,近40a区域气候持续变暖,人为活动频率与强度加剧,鼠类活动猖獗,使浅层多年冻土的冻融过程加剧,从而形成冻融荒漠化土地.其形成过程主要有多年冻土季节融化层增厚—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土壤干燥化、地表覆盖改变或地下融水增加—冻土融冻界面热融—地表沉陷破碎、冻融作用过程和斜坡过程受到强化等.预测未来2030a冻融荒漠化继续发展,程度加重.防治冻融荒漠化的对策主要是减轻草场压力、恢复草地植被,加强鼠害防治和合理布局开发工程、采用工程与生物措施等.

二、高原鼠兔饵料引诱剂的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原鼠兔饵料引诱剂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柴达木地区3000毒价C·肉毒杀鼠素饵料防控高原鼠兔田间小区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区自然概况
2 材料与内容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内容
3 试验方法
    3.1 C型肉毒素饵料使用剂量试验
    3.2 C型肉毒素饵料不同引诱剂试验
    3.3 C型肉毒素饵料氧化失毒试验
4 结果与分析
    4.1 C型肉毒素饵料使用剂量试验
    4.2 C型肉毒素饵料不同引诱剂试验
    4.3 C型肉毒素饵料氧化失毒试验
5 结论与讨论
    5.1 毒饵施饵剂量效果
    5.2 不同引诱剂效果
    5.3 毒饵失毒试验
    5.4 建议

(2)红原县高原鼢鼠密度调查及D型肉毒素复合毒饵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高原鼢鼠密度调查
    1.2 引诱剂和基础饵料配方
    1.3 复合毒饵的灭效试验
2 结果
    2.1 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
    2.2 筛选饵料配方
    2.3 不同种类复合毒饵的灭效试验
3 讨论
    3.1 红原县的高原鼢鼠密度及其危害
    3.2 引诱剂和基础饵料的筛选
    3.3 D型肉毒素浓度的筛选
4 结论

(3)3种诱饵材料对C型肉毒梭菌外毒素灭鼠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供试因素及处理水平
        1.2.2 研究地设置
        1.2.3 毒饵配制及投放
    1.3 样地观测
        1.3.1 采食率
        1.3.2 灭洞率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诱饵的采食率比较
    2.2 不同添加量的比较
    2.3 灭洞率的比较
    2.4 诱导效果的比较
3 讨论

(4)我国杀鼠剂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主要杀鼠剂种类、特征及应用现状
2 杀鼠剂施用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3 杀鼠剂抗性现状、监测及治理
4 展望与思考

(5)川西北草原高原鼢鼠密度调查及引诱剂与D型肉毒素复合毒饵对其的灭效(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高原鼢鼠密度调查
    2.2 引诱剂和饵料配方
    2.3 引诱剂和D型肉毒素配制复合毒饵的灭效试验
3 研究结果
    3.1 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
    3.2 筛选饵料配方
    3.3 不同种类毒饵的灭效试验
4 讨论
    4.1 川西北草原高原鼢鼠密度
    4.2 不同饵料与引诱剂的配方及高原鼢鼠的取食率
    4.3 引诱剂与不同浓度D型肉毒素配制不同复合毒饵的灭效
5 结论

(6)陕西定边长爪沙鼠的经济损害水平及防治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环境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和步骤
2 结果与分析
    2.1 长爪沙鼠种群密度与其危害植物减产量及经济价值的相关性分析
    2.2 防治成本与效果分析
    2.3 长爪沙鼠的经济损害水平
    2.4 长爪沙鼠的经济允许损失率及防治指标
    2.5 长爪沙鼠的防治指标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2 结论

(7)新型处方灭鼠诱饵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主要实验器材
    1.2 实验方法
        1.2.1 饵料配方
        1.2.1. 1 饵料基本配方的筛选
        1.2.1. 2 辅助配方的筛选
        1.2.2 实验方法
        1.2.2. 1 鼠类对不同处方基饵的适口性
        1.2.2. 2 不同引诱配方对鼠类的增食作用
        1.2.3 参数与换算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处方饵料基本配方筛选
    2.2 处方饵料引诱配方筛选
3 讨论

(8)苦参生物碱杀鼠活性和微囊制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中国鼠害研究概况
        1.1.1 鼠类危害现状
        1.1.2 鼠害发生的原因及规律
        1.1.3 鼠害的预防措施和防治方法
    1.2 苦参研究概况
        1.2.1 苦参的生物学特性
        1.2.2 苦参化学成分研究
        1.2.3 药理作用的研究
        1.2.4 农药应用研究
        1.2.5 苦参的其它活性
    1.3 植物源灭鼠药剂的研究进展
        1.3.1 杀鼠
        1.3.2 驱鼠
        1.3.3 不育
    1.4 微囊研究进展
        1.4.1 壁材聚合物
        1.4.2 微囊微球制备方法
        1.4.3 微囊技术的应用
        1.4.4 微囊化技术展望
    1.5 问题的提出
    1.6 论文设计思路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1.3 供试动物
    2.2 试验方法
        2.2.1 三种苦参生物碱的适口性测定
        2.2.2 三种苦参生物碱两两混合后对小鼠的活性关系测定
        2.2.3 三种苦参生物碱与溴敌隆混合后对小鼠的活性关系测定
        2.2.4 三种苦参生物碱对小鼠的毒性及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2.2.5 苦参生物碱微囊制备方法
        2.2.6 生物碱含量测定
        2.2.7 微囊形态学特征研究
        2.2.8 微囊适口性测定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三种苦参生物碱对小鼠的适口性测定结果
        3.1.1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适口性测定结果
        3.1.2 槐定碱对小鼠的适口性测定结果
        3.1.3 苦参碱对小鼠的适口性测定结果
    3.2 三种苦参生物碱与溴敌隆对小鼠的混合毒性研究结果
    3.3 三种苦参生物碱对小鼠的活性关系测定结果
    3.4 三种苦参生物碱的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3.4.1 对试鼠体重的影响
        3.4.2 对试鼠日平均采食量的影响
        3.4.3 试鼠对饲料的利用率
        3.4.4 试鼠的脏器系数变化
        3.4.5 试鼠的血液常规检测结果
        3.4.6 试鼠的血清酶学检测结果
    3.5 正交试验结果
        3.5.1 氧化苦参碱微囊正交试验设计结果
        3.5.2 苦参碱微囊正交试验设计结果
        3.5.3 槐定碱微囊正交试验设计结果
    3.6 测定波长的结果
        3.6.1 苦参碱紫外吸收光谱
        3.6.2 氧化苦参碱紫外吸收光谱
        3.6.3 槐定碱紫外吸收光谱
    3.7 标准曲线的绘制
        3.7.1 苦参碱标准曲线
        3.7.2 槐定碱标准曲线
        3.7.3 氧化苦参碱标准曲线
    3.8 加样回收率试验
    3.9 精密度考察
    3.10 稳定性试验
    3.11 样品含量测定
    3.12 微囊形态观察
    3.13 投食试验测定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介绍

(9)甘肃草原鼠害区划及高原鼠兔的精确性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1 文献综述
    1.1 啮齿动物地理区划及区系研究
        1.1.1 生物地理区划的诞生与发展
        1.1.2 中国啮齿类动物区系研究的主要成果
        1.1.3 甘肃啮齿类动物区系研究现状概述
    1.2 经济损害水平及经济阈值研究
        1.2.1 经济损害水平及经济阈值的历史回顾
        1.2.2 经济损害水平及经济阈值的研究进展
    1.3 杀鼠剂防治草原鼠害研究
        1.3.1 杀鼠剂的诞生及发展
        1.3.2 我国杀鼠剂的使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1.4 高原鼠兔的研究进展
2 意义和目的
    2.1 意义
    2.2 目的
3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4.1 草原鼠害区划
        4.1.1 核对鼠标本
        4.1.2 实地调查及查阅文献
        4.1.3 区划界限的确定
        4.1.4 调查研究时间
    4.2 高原鼠兔的经济损害水平及理论防治指标测定
        4.2.1 原理
        4.2.2 试验地选择
        4.2.3 试验材料与步骤
    4.3 几种杀鼠剂对高原鼠兔控制效果的对比试验
        4.3.1 材料
        4.3.2 试验设计
        4.3.3 试验方法
5 结果与分析
    5.1 甘肃草原鼠害区划
        5.1.1 甘肃草原害鼠和鼠害
        5.1.2 鼠害草原区划原则
        5.1.3 草原鼠害区划命名方法和系统
        5.1.4 草原鼠害分区概述
        5.1.5 小结
    5.2 高原鼠兔的经济损害水平及理论防治指标测定
        5.2.1 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经济损失的相关性分析
        5.2.2 防治成本与效果分析
        5.2.3 高原鼠兔的经济损害水平
        5.2.4 高原鼠兔的理论防治指标
        5.2.5 小结
    5.3 几种杀鼠剂对高原鼠兔的控制效果对比试验
        5.3.1 三种杀鼠剂防治效果分析(试验一)
        5.3.2 大隆防治效果分析(试验二)
        5.3.3 溴敌隆防治效果分析(试验三)
        5.3.4 小结
6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10)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的若干问题——以藏西-藏北荒漠化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冻融荒漠化的概念、 分级与景观特征
    1.1 冻融荒漠化的概念
    1.2 冻融荒漠化的分级与景观特征
        1.2.1 极重度冻融荒漠化土地
        1.2.2 重度冻融荒漠化土地
        1.2.3 中度冻融荒漠化土地
        1.2.4 轻度冻融荒漠化土地
2 冻融荒漠化的面积、 程度与分布规律
    2.1 冻融荒漠化的面积与程度
    2.2 冻融荒漠化的分布特点
3 冻融荒漠化形成的环境基质、 动因与过程
    3.1 冻融荒漠化形成的环境基质
        3.1.1 延续时间很长的冻融作用过程是冻融荒漠化形成的动力条件
        3.1.2 具有低温易变性质的多年冻土是冻融荒漠化形成的基质条件
        3.1.3 高原地表植被稀疏是冻融荒漠化形成的环境条件
    3.2 冻融荒漠化形成的动因
        3.2.1 区域气候持续变暖的作用
        3.2.2 人为活动的影响
        3.2.3 高原鼠类的危害作用
    3.3 冻融荒漠化的形成过程
        3.3.1 季节融化层增厚-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干燥化-冻融荒漠化过程
        3.3.2 地表覆盖变化或地下融水增多-多年冻土融冻界面热融-地表沉陷、 破碎-冻融荒漠化过程
        3.3.3 强化以冻融交替作用为主的冻融作用过程和斜坡过程, 加快冻融荒漠化过程
4 冻融荒漠化发展趋势预测
5 冻融荒漠化防治的主要对策

四、高原鼠兔饵料引诱剂的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柴达木地区3000毒价C·肉毒杀鼠素饵料防控高原鼠兔田间小区试验[J]. 任程,杨利林. 青海草业, 2021(01)
  • [2]红原县高原鼢鼠密度调查及D型肉毒素复合毒饵筛选[J]. 张玉霞,杨孔.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3]3种诱饵材料对C型肉毒梭菌外毒素灭鼠效果的研究[J]. 马隆喜. 畜牧兽医杂志, 2019(03)
  • [4]我国杀鼠剂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刘晓辉. 植物保护, 2018(05)
  • [5]川西北草原高原鼢鼠密度调查及引诱剂与D型肉毒素复合毒饵对其的灭效[J]. 邓熙龄,徐高伟,刘伟,杨庭勇,何剑,谢红旗,杨孔,李西动,Bastiaan G.Meerburg. 四川动物, 2017(02)
  • [6]陕西定边长爪沙鼠的经济损害水平及防治指标研究[J]. 贾立军. 草原与草坪, 2014(03)
  • [7]新型处方灭鼠诱饵的初步研究[J]. 高志祥,冯志勇,郭永旺,姚丹丹,隋晶晶,曾繁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1(05)
  • [8]苦参生物碱杀鼠活性和微囊制备的研究[D]. 宋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9]甘肃草原鼠害区划及高原鼠兔的精确性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D]. 黄倩. 甘肃农业大学, 2008(09)
  • [10]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的若干问题——以藏西-藏北荒漠化区为例[J]. 李森,高尚玉,杨萍,陈怀顺. 冰川冻土, 2005(04)

标签:;  

高原鼠兔诱饵和引诱剂的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