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草产业(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达,张红萍,赵丽丽,郑红[1](2022)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新型“三农”人才培养探析》文中指出乡村振兴需要新型"三农"人才的智力支撑,农业高职院校与"三农"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是专门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面对新时代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必须审时度势,诊视问题,扬长补短,发挥优势,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符旺[2](2021)在《我国北方温带草原饲草产业发展分析 ——以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草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北方温带草原季节性、区域间的饲草供需矛盾加剧,在饲草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技术、模式等方面的难题。本研究拟探讨一种跨区域饲草企业经营模式,以实现牧民增收、草原增绿和企业增效,为我国北方温带草原的生态保护与饲草产业发展提供建议。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与锡林郭勒盟的8个旗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对比分析两地饲草产业发展的生态、社会、经济、政策、技术环境,并使用筛选的草业产业化效益评价指标分析调研企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情况,使用情景分析法模拟典型饲草企业在呼伦贝尔市的发展可行性。研究结果如下:(1)呼伦贝尔市饲草资源不足,牧民的饲草料支出占畜牧业支出50%以上,购买饲草料的需求与意愿不断加强;(2)锡林郭勒盟的饲草交易以私人贩草为主,呼伦贝尔市以饲草企业为主,发展机会更多,两个盟市饲草企业的综合效益都较好,均存在资源少与技术差等问题;(3)锡林郭勒盟的“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优质高效,企业及其“易牧连锁超市”经营模式的综合效益较高;(4)情景模拟“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呼伦贝尔市的发展前景得SO、WO、ST、WT发展策略,说明企业在呼伦贝尔市发展是可行的,其“易牧连锁超市”模式是值得在我国北方温带草原推广的跨区域饲草产业发展模式,可有效减轻呼伦贝尔市天然草地放牧压力、增加牧民畜牧业收益、推进饲草产业产业化建设。
邹航[3](2021)在《中国牧草产品进口量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牧草产业是推动草食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缓解粮食安全压力的重要抓手,是落实全民健康战略的重要基点,是推进生态文明强国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居民膳食结构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发生了较大改善,乳畜产品的需求快速增加,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让人们对奶畜食品的安全关注度逐渐提高,让人们认识到优质安全的牧草是保障草食性畜奶产品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在我国“重粮轻草”文化影响下,我国牧草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种植技术相对滞后、生产基础设施不足、市场风险频现等诸多问题,优质稳定的饲草料基础难以为继。进口优质牧草产品成为解决国内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国内对优质牧草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牧草产品进口量逐渐提升,对外依存度不断加深,贸易风险和产业发展制约相继出现,分析我国牧草产品进口量影响因素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牧草产品进口贸易现状及格局,研究发现我国自2008年开始,出口逐渐缩小基本维持零出口,进口规模逐渐扩大,对外依存度和进口地位逐渐提升,产品结构稳固,进口市场来源较集中;其次结合我国牧草产品进口现状,基于需求、供给、国际、政策四个角度对中国牧草产品进口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解析,以国贸理论为分析脉络,对各因素与牧草进口量之间的关系提出假设影响;在理论解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对中国牧草产品进口量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乳制品市场销售量、奶牛规模养殖情况、世界草产品供给量和人均GDP对我国牧草进口量起到促进作用,其中奶牛存栏量对我国牧草进口量影响较小,而商品草产量、牧草种子田产量和进口单价对我国牧草进口量起到阻碍作用。为了应对我国牧草产品进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牧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提出推动牧草进口多元化发展、加大草业政策扶持、培育草业市场主体、创新草产业发展模式、加强草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武延琴[4](2021)在《甘肃省草产业生产效率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国民食物结构升级换代,肉蛋奶需求激增,畜牧业发展突飞猛进,传统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路必须更新,发展草地农业、走节粮型和非粮型饲料道路是解决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牧草产业作为种植业和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节器”,应该把牧草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甘肃省是传统种草大省,草地农业也是甘肃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方式,提高甘肃省草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对全省及全国牧草产业和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甘肃省45家牧草企业和25家合作社近5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借助投入产出法和随机前沿模型分析甘肃省草产业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进一步分析比较不同经营主体和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差异性,结果如下:(1)2015-2019年,甘肃省草产业生产能力持续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增加,全省草产业在产量和效益方面整体向好。在生产能力方面,每公顷产量和产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94%、3.44%,其中2019年每公顷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为16655.37kg和21749.56元。在经济效益方面,纯收益从2015年的-371.8元/hm2增长到2019年的2310.12元/hm2,2019年纯收益率最高,达11.88%。此外,制约全省草产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是土地租金和机械费,年均占比分别为28.33%、23.87%。(2)甘肃省草产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但全省草产业仍未实现规模经济。其中,技术效率不断提高且年均值为78.34%,甘肃省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整体呈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2.41%。技术进步是甘肃省草产业TFP增长的关键,而主要阻碍因素是不断降低的技术效率变化率和无效的规模扩张,分别年均降低甘肃省草产业TFP增长8.96%、1.52%。(3)从不同经营主体来看,2015-2019年甘肃省牧草企业生产效率高于合作社。其中,牧草企业TFP年均增长4.45%,合作社TFP年均增长2.92%。此外,牧草企业技术效率和规模报酬指数均高于合作社,牧草企业技术效率、规模报酬指数分别为合作社的1.02倍、1.11倍。制约甘肃省牧草企业和合作社发展的最关键内外部因素分别是资金短缺和销售渠道不畅。(4)从不同种植模式来看,旱作区生产效率高于灌溉区。其中灌溉区草产业TFP年均降低0.61%,而旱作区TFP年均增长2.98%。此外,从TFP增长率分解来看,规模效率变化年均促进灌溉区草产业TFP增长0.36%,而年均阻碍旱作区TFP增长4.75%,说明灌溉区全要素投入与规模报酬相适应,而旱作区却相反。据此提出,在甘肃省草产业发展过程中,首先需要重视提高合作社生产效率,从而带动种草农牧户脱贫致富。其次应当加强政府引导,因地制宜推动全省草产业提质增效。灌溉区发展规模集约化商品草产业,而旱作区注重草畜结合,强化草畜全产业建设。再次规范土地流转,推进牧草育种、机械自主研发等工程的实施。最后在促进甘肃省草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时,应重视提高技术的使用效率,防止无效的规模扩张和资源浪费。
朱连发,陈冬明,刘长清,蒋艳君[5](2021)在《甘孜州草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浅论》文中研究表明草原畜牧业是甘孜州传统产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饲草料是畜牧业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冬春季节饲草料严重不足是制约甘孜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甘孜地区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提出推动甘孜州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大意义。
李秀香[6](2020)在《我国草资源利用与草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中,草的作用不可小觑,发展草产业是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落地之作,加快草资源利用及草产业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草原植被覆盖率整体上升、草原生态治理成效显着,草业总产量稳中有增、草原载畜量波动上升。但与此同时,草资源保护不力、草地利用不平衡、草产业规模化水平较低、草产品进口依赖度较高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必须加强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草产业,创造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新亮点,跳出"养得起牛,种不起草"的魔咒。
王红霞,姜佳昌,李霞,王惠,潘冬荣,俞惠云[7](2020)在《基于CNKI数据库的我国草产业研究的可视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把握近二十年我国草产业研究的演进路径、研究热点及前沿,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出2000—2018年我国草产业研究相关文献,借助CNKI自身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和Cite Space软件进行文献数量分析及图谱绘制。结果共检出872篇有效文献,相关文献最早发表于1986年,年度发文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畜牧业、草产品和沙产业是与草产业相关性较强的主题,高频关键词为"草产业""对策""现状",当前2个较为明显的研究热点分别为草产业的经济效益研究和草产业的生态效益研究。在1999—2004年间,草产业研究较为活跃,2014—2018年间,草产业领域进入高度活跃期,草产业的发展与国家大政方针之间有密切关系。
万飞[8](2020)在《酒泉市肃州区草食畜牧业发展和农户生产意愿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发展草食畜牧业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解决新时代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端,是甘肃省畜产品主要产区之一,本研究基于2016年和2019年两次农户问卷调查数据,结合肃州区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农户生产意愿变动趋势,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受调查农户中具有小学及以上学历的占98.21%,高中及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13.98%,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缺少高学历的专业农民。在收入方面,相较2016年,受访农户中家庭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的比重上升了4.55%,农民整体经济收入有较大提升。在收入来源比重方面,种植业收入下降了3.61%,养殖业收入下降了2.91%,工资性收入上升了3.82%;在耕地主要用途方面,种植蔬菜和制种下降了6.57%,牧草种植上升了1.96%,土地流转上升了2.01%,农户更倾向于外出工作增加收入,为农户规模化经营创造了良好条件。2)农户是否从事养殖受技术条件制约。针对肃州区从事养殖农户调查发现,不具备养殖技术农户的比重下降了7.33%,有更多的农户具备了养殖专业技能,为发展草食畜牧业提供了更多的人力资源。在意愿调查中,因经济收益不理想而减少养殖规模的农户下降了5.72%。结合非洲猪瘟疫情,草食畜牧业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要注重引导农户科学、合理发展养殖。3)农户经营普遍存在金融方面的需求,但由于前期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大多已成功贷款,其余有借贷需求但无法满足银行借贷条件的农户,只能通过其他途径筹集资金。养殖类保险由于较高的经济费用,对普通农户负担较重,在没有政策补贴的情况下,普通农户没有参保意愿。由于养殖类补贴政策属于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名额有限,市区两级财政无法承担超出计划任务部分的高额补贴,限制了养殖类保险的推广普及,今后需要在发展草食畜牧业上加大对农户的扶持力度。在今后的发展中,要重视项目争取和政策扶持,提升饲草料生产能力和利用水平,健全完善人才队伍管理服务机制,提高草食畜牧业的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重视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建设,扶持培育奶产业。
闫志辉,戎悦胜,包祥[9](2018)在《内蒙古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草地畜牧业生产是以牧草为第一性生产,以家畜为第二性生产的能量和物质转化过程。草产业是以草地资源为基础,通过对牲畜的放牧和圈养获得畜产品的产业。也是内蒙古最具地区特色的产业,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天然草原不仅是内蒙古牧区的最大自然资源和最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及生活资料,更是维持该地区及周边地区生态平衡中分布面积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天然草地资源的盛衰状况不仅决定着草产业发展的根本,同样也决定着该地区及周边地区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草地畜牧业在我国畜牧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牧民增收、牧区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因此草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草原生态环境是草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内蒙古丰富的草地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具有提供生活产品和生态系统服务等多种功能,对于国家粮食、生态和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客观分析了国内外和内蒙古自治区草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当前内蒙古草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现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措施。
马黎[10](2017)在《河西走廊绿洲区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以金昌市金川区为例》文中指出金川区多年来以工业为主要经济发展动力,农业发展相对薄弱,且农业生产限于单一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畜牧养殖业尚处于发展和推广阶段,这使得在金川区大面积种植优质牧草,推进该地区草产业的发展,提高草产品的质量和供应量,快速发展金川区畜牧养殖业这一举措势在必行。然而,金川草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分析金川区草地资源的现状,查清主要的制约因素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是金川地区草产业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本研究以金川区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重点,通过查阅文献、走访政府部门、企业、农户等调查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了金川区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金川区草地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分析了金川区天然草地资源和栽培草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即天然草地资源不能满足畜牧业生产的需求,需要大力发展栽培草地金川区天然草场面积约为213.3万亩,其中81.2%为草产量最低的温性荒漠类草原,17.3%为温性草原类草原,剩余的均为产草量最高的温性草原化荒漠类草原。这三类草场的草产量远不能满足当地畜牧生产的需要。因此大力推进工草场的建植,扩大人工草场面积是增加该地区草产量的有效途径。此外,加大对农作物秸秆的再次利用,推广饲草秸秆的青贮氨化技术等措施能够有效缓解金川区饲草料不足的问题,减轻了天然草场的压力,促进了该地区草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2剖析了金川区未来草产业可持续发展会受到的各种制约因素金川区草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自给自足阶段,未来草产业的持续发展会受各种因素和问题的制约。目前制约金川区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1)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户对草产业发展缺乏科学的认识;2)当地自然资源的限制;3)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不足。3提出了解决金川区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存在问题的相关建议和对策从提升草产业发展前景认识、开拓土地资源、提升从业人员能力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的建议和对策。1)大力实施荒山种草,修复因工业生产破坏的植被,大力宣传发展草产业的意义,探索适合本地区的草产业发展模式,适时出台一系列连续性和长效性的优惠性政策鼓励支持草产业发展。2)充分利用现有耕地进行草田轮作和间作,积极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分利用率,在空间上合理配置人工草地布局,种植优良品种,提高生产管理水平。3)积极提升现有从业者的业务能力和素养,借助地区优势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
二、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草产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草产业(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新型“三农”人才培养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培养新型“三农”人才是新时代农业高职院校的新使命 |
(一)新型“三农”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
(二)农业职业院校是新型“三农”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
(三)农业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
二、农业高职院校新型“三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
(一)专业教育与农耕文化未能实现有效融合 |
(二)专业链与产业链未能实现有效对接 |
(三)目标定位与市场需求未能实现有效对接 |
三、农业高职院校新型“三农”人才培养的对策与措施 |
(一)明确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 |
(二)优化与产业对接的专业结构 |
(三)构建产学研创一体化培养模式 |
(四)优化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结构 |
(五)构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
(2)我国北方温带草原饲草产业发展分析 ——以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草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草畜平衡研究进展 |
1.2.2 饲草产业相关研究进展 |
1.3 科学问题 |
1.4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
第二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2.1 文献查阅与数据收集 |
2.2 实地调研 |
2.3 草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效益评价指标筛选 |
2.4 SWOT与PEST情景分析 |
第三章 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概况及对比分析 |
3.1 草地资源利用与畜牧业生产概况及对比分析 |
3.1.1 呼伦贝尔草原 |
3.1.2 锡林郭勒草原 |
3.1.3 呼伦贝尔草原与锡林郭勒草原对比 |
3.2 牧民生产、生活收支状况调研与分析 |
3.2.1 呼伦贝尔草原 |
3.2.2 锡林郭勒草原 |
3.2.3 呼伦贝尔草原与锡林郭勒草原对比 |
3.3 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饲草产业发展状况调研及对比分析 |
3.3.1 呼伦贝尔草原 |
3.3.2 企业案例分析 |
3.3.3 锡林郭勒草原及两地对比 |
3.4 小结 |
第四章 “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
4.1 “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4.2 草都企业效益分析 |
4.2.1 经济效益 |
4.2.2 社会效益 |
4.2.3 生态效益 |
4.3 易牧连锁超市 |
4.3.1 易牧连锁超市概况 |
4.3.2 易牧连锁超市经营效益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草都在呼伦贝尔市的发展分析 |
5.1 呼伦贝尔市饲草产业环境的机会与威胁 |
5.1.1 政治环境 |
5.1.2 经济环境 |
5.1.3 社会环境 |
5.1.4 技术环境 |
5.2 草都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
5.2.1 企业优势因素分析 |
5.2.2 企业限制因素分析 |
5.3 草都入驻呼伦贝尔市的发展战略与前景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6.1 讨论 |
6.2 结论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3)中国牧草产品进口量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2 概念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2 文献综述 |
2.2.1 关于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 |
2.2.2 关于中国牧草贸易的研究 |
2.2.3 关于牧草进口影响因素的研究 |
2.2.4 文献评述 |
3 中国牧草产品进口贸易现状 |
3.1 进口总体情况 |
3.1.1 进口规模 |
3.1.2 进口价格 |
3.1.3 进口地位 |
3.1.4 进口依存度 |
3.2 进口产品及市场结构 |
3.2.1 进口产品结构 |
3.2.2 进口市场结构 |
3.3 本章小结 |
4 中国牧草产品进口量影响理论分析 |
4.1 理论基础 |
4.1.1 新要素禀赋理论 |
4.1.2 相互需求理论 |
4.1.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4.2 中国牧草产品进口量影响因素解析 |
4.2.1 需求因素 |
4.2.2 供给因素 |
4.2.3 国际因素 |
4.2.4 政策因素 |
4.3 本章小结 |
5 中国牧草产品进口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5.1 构建模型与数据说明 |
5.1.1 构建模型 |
5.1.2 数据说明 |
5.2 牧草产品进口量影响因素实证结果与分析 |
5.2.1 牧草产品进口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
5.2.2 牧草产品进口影响因素多元回归模型建模分析 |
6 结论及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2.1 推动牧草进口多元化 |
6.2.2 加大草业政策扶持 |
6.2.3 培育草业市场主体 |
6.2.4 创新草产业发展模式 |
6.2.5 加强草产业人才培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甘肃省草产业生产效率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我国牧草产业历史 |
1.2.2 牧草产业研究进展 |
1.2.3 生产效率文献评述 |
1.3 理论基础 |
1.3.1 技术效率理论 |
1.3.2 全要率生产率及分解理论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图 |
1.4.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抽样调查设计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研究区牧草生产概况 |
2.2.1 全省人工种草面积和产量 |
2.2.2 全省苜蓿和燕麦种植面积及产量 |
2.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2.3.1 样本选取 |
2.3.2 数据来源 |
第三章 甘肃省草产业投入产出分析 |
3.1 全省牧草产业投入产出分析 |
3.1.1 全省牧草投入 |
3.1.2 全省牧草产出与收益 |
3.2 不同经营主体牧草投入产出比较 |
3.2.1 牧草企业和合作社投入比较 |
3.2.2 牧草企业和合作社产出收益比较 |
3.3 不同种植模式下牧草投入产出比较 |
3.3.1 灌溉区与旱作区牧草投入比较 |
3.3.2 灌溉区与旱作区产出收益比较 |
3.4 小结 |
第四章 甘肃省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定 |
4.1 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
4.1.1 投入产出指标选取 |
4.1.2 模型构建 |
4.2 SFA实证结果 |
4.3 甘肃省草产业生产效率分析 |
4.3.1 甘肃省草产业技术效率分析 |
4.3.2 甘肃省草产业TFP增长及分解 |
4.4 不同牧草经营主体生产效率分析 |
4.4.1 牧草企业与合作社技术效率、规模报酬指数比较 |
4.4.2 牧草企业与合作社TFP增长及分解比较 |
4.4.3 影响牧草企业和合作社发展的内外部因素 |
4.5 不同种植模式下生产效率比较 |
4.5.1 灌溉与旱作模式下技术效率与规模报酬指数比较 |
4.5.2 灌溉和旱作模式下TFP增长及分解比较 |
4.6 讨论 |
4.7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5.1 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5)甘孜州草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浅论(论文提纲范文)
1 草产业发展现状 |
2 草产业发展的短板及制约因素 |
2.1 思想观念传统,牲畜出栏出售难度大 |
2.2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 |
2.3 草地资源结构不合理 |
2.4 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
2.5 草原管理体制不完善 |
3 草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
3.1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
3.2 加强草原生态建设 |
3.3 建立人工草地,开发草产品 |
3.4 大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 |
3.5 培养草业科技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
3.6 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
3.7 加强草产业服务体系建设 |
(7)基于CNKI数据库的我国草产业研究的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研究方法与工具 |
2 结果与分析 |
2.1 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 |
2.1.1 草产业相关主题 |
2.1.2 文献产出时间序列分析 |
2.1.3研究层次 |
2.1.4以文献作者计量 |
2.1.5 以研究机构计量 |
2.1.6 以文献来源计量 |
2.1.7 以文献的高频关键词计量 |
2.1.8 以文献被引用频次计量 |
2.2 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
2.2.1 我国草产业研究的热点分析 |
2.2.2 2010—2018年我国草产业研究的前沿演进 |
3 结论及展望 |
(8)酒泉市肃州区草食畜牧业发展和农户生产意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国内外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和研究方法及内容 |
2.1 国外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
2.1.1 国外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
2.1.2 国外草食畜牧业发展特点 |
2.2 我国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
2.3 文献述评 |
2.4 研究方法及内容 |
2.4.1 研究方法 |
2.4.2 研究内容 |
2.4.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三章 酒泉市肃州区基本情况调研分析 |
3.1 肃州区自然条件 |
3.1.1 地理地形 |
3.1.2 气候、风力和降水 |
3.1.3 水文条件 |
3.1.4 草原资源 |
3.2 肃州区发展现状 |
3.2.1 肃州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
3.2.2 肃州区农业发展现状 |
3.3 肃州区畜牧业发展现状 |
3.3.1 政策扶持情况 |
3.3.2 管理机构和人才队伍情况 |
3.3.3 牛羊猪养殖情况 |
3.3.4 区域化布局情况 |
3.3.5 产业化经营情况 |
3.3.6 良种繁育情况 |
3.3.7 疫病防控情况 |
3.3.8 饲草料供应情况 |
3.3.9 牛羊保险情况 |
3.3.10 人力资源情况 |
第四章 酒泉市肃州区草牧业农户生产意愿变化分析 |
4.1 问卷调查方法 |
4.1.1 调查对象分布 |
4.1.2 问卷调查内容 |
4.1.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2 综合分析 |
第五章 结论和启示 |
5.1 结论 |
5.2 启示 |
5.2.1 重视项目争取和政策扶持 |
5.2.2 提升饲草料生产能力和利用水平 |
5.2.3 健全完善人才队伍管理服务机制 |
5.2.4 提高草食畜牧业的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 |
5.2.5 重视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建设 |
5.2.6 扶持培育奶产业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内蒙古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草产业发展现状 |
2 存在的问题 |
3 实现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3.1 树立生态优先的科学发展理念 |
3.2 探索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模式 |
3.3 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3.4 发挥草原优势, 开发生态有机畜产品 |
3.5 依靠科技进步, 实现数量向质量的转变 |
3.6 完善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 加强草原建设 |
3.7 制定发展规划, 加快牧区草产业发展 |
(10)河西走廊绿洲区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以金昌市金川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草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 |
1.1.1 发展草产业是农业结构调整和生产专业化的需要 |
1.1.2 发展草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 |
1.1.3 草产业是促农增收的新兴产业 |
1.2 国内外草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
1.2.1 国外草业发展现状 |
1.2.2 我国草产业发展现状 |
1.3 河西走廊发展草产业的重要性 |
1.4 金川区草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数据收集 |
2.2.2 数据整理 |
第三章 金昌市金川区草产业发展现状 |
3.1 金川区草地资源概况 |
3.1.1 区内天然草地资源 |
3.1.2 区内人工草地概况 |
3.1.3 青贮玉米及饲用作物秸秆资源现状 |
3.2 金川区草业产业发展概况 |
3.2.1 区内草产业企业现状 |
3.2.2 金川区畜牧业生产现状及与草产业发展的关系 |
第四章 金川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
4.1 金川区域经济发展与草产业发展的兼容性和相悖性 |
4.1.1 金川区经济发展与草产业发展的兼容性 |
4.1.2 金川区经济发展与草产业发展的相悖性 |
4.2 金川区草产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
4.2.1 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户对草产业发展认识的不足 |
4.2.2 草产业的发展受当地耕地和水资源的限制 |
4.2.3 草产业的发展受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限制 |
4.3 对策 |
4.3.1 针对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户对草产业发展认识不足这一制约因素的对策 |
4.3.2 针对草产业的发展受当地耕地和水资源限制这一制约因素的对策 |
4.3.3 针对草产业的发展受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限制这一制约因素的对策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1 草产业企业/种植户调查问卷 |
附件2 畜产品养殖收益及成本调查表 |
致谢 |
四、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草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新型“三农”人才培养探析[J]. 李明达,张红萍,赵丽丽,郑红. 甘肃农业, 2022
- [2]我国北方温带草原饲草产业发展分析 ——以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草原为例[D]. 符旺.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3]中国牧草产品进口量影响因素研究[D]. 邹航.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4]甘肃省草产业生产效率的实证研究[D]. 武延琴. 兰州大学, 2021
- [5]甘孜州草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浅论[J]. 朱连发,陈冬明,刘长清,蒋艳君. 草学, 2021(01)
- [6]我国草资源利用与草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 李秀香. 企业经济, 2020(09)
- [7]基于CNKI数据库的我国草产业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 王红霞,姜佳昌,李霞,王惠,潘冬荣,俞惠云.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20(01)
- [8]酒泉市肃州区草食畜牧业发展和农户生产意愿分析[D]. 万飞. 兰州大学, 2020(01)
- [9]内蒙古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 闫志辉,戎悦胜,包祥. 草原与草业, 2018(01)
- [10]河西走廊绿洲区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以金昌市金川区为例[D]. 马黎. 兰州大学,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