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7-甲基异炔诺酮改善绝经期症状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玉梅[1](2021)在《基于“证体合辨”思想运用益气安坤饮治疗阳虚体质气阴两虚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益气安坤饮对阳虚体质气阴两虚型绝经综合征(PMS)的治疗效果,以客观指标评价导师经验方益气安坤饮对阳虚体质气阴两虚型PMS的临床疗效,通过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性研讨其作用机制,并进行“证体合辨”思想的理论探讨和益气安坤饮组方特点的分析,阐述导师临床诊疗中对“证体合辨”思想的运用,为中医药治疗PMS探索安全有效的新方法,为中医辨证诊疗体系提供新思路,以期丰富中医认识疾病的理论体系。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阳虚体质气阴两虚型绝经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益气安坤饮)50例和对照组(单纯替勃龙)50例,每组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FSH、LH、E2水平变化、中医证候总评分、Kupperman评分、MENQOL评分、PSQI评分、HAMA评分的改善情况、中医证候有效率及停药3月复发率的差异性,运用统计学分析相关数据。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程度及治疗前FSH、LH、E2水平、Kupperman评分、MENQOL评分、PSQI评分、HAMA评分、中医证候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后E2水平均升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升高E2水平,且作用相当。两组治疗后FSH、LH水平均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替勃龙组在改善FSH、LH水平方面优于益气安坤饮组。3.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评分、Kupperman评分、MENQOL评分、PSQI评分、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综合疗效分别是88%、7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停药3月后的复发率,治疗组复发率18%低于对照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且妇科彩超、乳腺彩超、心电图、肝、肾功能较治疗前未见异常。结论:益气安坤饮治疗阳虚体质气阴两虚型绝经综合征疗效显着,优于替勃龙激素替代治疗。益气安坤饮在改善E2水平方面与替勃龙相当;益气安坤饮有降低FSH、LH的趋势,但替勃龙优于益气安坤饮;益气安坤饮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优于替勃龙;益气安坤饮治疗后Kupperman评分、MENQOL评分、PSQI评分、HAMA评分下降程度均优于替勃龙;益气安坤饮治疗后总有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
陈晓璐[2](2020)在《浅针结合体针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对比浅针结合体针与口服替勃龙片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寻求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更优方案,为针灸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浅针结合体针治疗,先行体针治疗,留针的同时行浅针操作,体针选穴为关元、子宫(双)、神门(双)、三阴交(双)、太溪(双),浅针选穴为山根、百会,每日1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6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连续治疗4周,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替勃龙片1.25mg,每日1次,连续服药4周;两组均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观察治疗前后中西医评分表、血清性激素(E2、FSH、LH)的变化情况,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所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假设检验设定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中医证候总评分:组内比较,两种疗法均能降低中医证候总评分(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在中医证候总评分改善度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状各单项评分:组内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均能降低中医症状各单项评分(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改善烦躁易怒、失眠、五心烦热症状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改良Kupperman总评分:组内比较,两种疗法均能降低改良Kupperman总评分(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改良Kupperman总评分改善度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改良Kupperman各单项评分:组内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均能降低改良Kupperman各单项评分(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改善失眠、易激动症状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E2、FSH、LH值:组内比较,两种疗法均可降低血清FSH、LH值,升高E2值(P<0.01);组间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临床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88.89%,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浅针结合体针与口服替勃龙片在降低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清FSH、LH值,升高E2值方面疗效相当。2.浅针结合体针与口服替勃龙片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相当,均能降低患者中医证候总评分、改良Kupperman总评分,改善临床相关症状,但浅针结合体针疗法在改善烦躁易怒易激动、失眠、五心烦热症状方面更具优势,值得肯定和研究。
李莉[3](2020)在《滋肾育阴方治疗心肾不交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滋肾育阴方治疗心肾不交型绝经综合征患者,并对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单项中医症状积分、月经情况、KI评分、PSQI、HAMA、MENQOL以及性激素、血脂等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以探讨滋肾育阴方治疗绝经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就诊于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及住院部并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心肾不交型绝经综合征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滋肾育阴方组)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原方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连续用药14天(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单项中医症状积分、月经情况、Kupperman评分、PSQI、HAMA、MENQOL以及性激素、血脂等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并以肝肾功为安全性指标,以此评价滋肾育阴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本课题共入组病例为72例,完成有效临床观察64例,观察组脱落3例,剔除1例,对照组脱落4例。2.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在年龄、体重、身高、BMI、病程、中医症状总积分、单项中医症状积分、月经情况、Kupperman评分、PSQI、HAMA、MENQOL、性激素(FSH、LH、E2)、血脂(TC、TG、HDL、LDL)、肝肾功能等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疗程结束后,分析临床总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疗程结束后,分析体重和BMI情况:组内比较,两组体重、BMI较治疗前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体重、BMI下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5.疗程结束后,分析中医症状总积分、单项中医症状积分、月经情况、KI评分、HAMA积分、PSQI积分情况:(1)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KI评分组内比较,两组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2)治疗前后单项中医症状积分、月经情况组内比较示:(1)两组月经紊乱总积分治疗前后的改善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单项中医症状改善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将月经紊乱者的月经紊乱单项症状进行治疗前后组内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单项月经紊乱情况改善较对照组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PSQI、HAMA组内比较,两组均能减低PSQI、HAMA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在中医症状总积分、KI评分、HAMA积分下降以及月经紊乱改善方面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在单项烘热汗出、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咽干口燥等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失眠健忘方面对照组改善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对PSQI总体改善情况较观察组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虽均对月经紊乱、多梦易惊、心悸怔忡、心烦不宁单项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疗程结束后,分析MENQOL评分情况:组内比较,两组MENQOL在血管舒缩、躯体症状、心理症状、性生活4个维度评分均降低(P<0.0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观察组在躯体症状、血管舒缩症状、心理症状三个维度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性生活维度对照组改善较观察组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疗程结束后,分析性激素三项(FSH、LH、E2)情况:组内比较,观察组、对照组均能改善FSH、LH、E2水平,但组内改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对性激素三项的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8.疗程结束后,分析血脂(TC、TG、HDL-C、LDL-C)情况:组内比较,两组血脂水平均有所改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血脂改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9.疗程结束后,分析安全性指标肝肾功能情况:两组组内比较,肝功能(ALT、AST)和肾功能(Cr、BUN、UA)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疗程结束后3个月,对治疗有效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复发情况:观察组随访32例,复发5例,未复发27例,复发率为15.6%,对照组随访32例,复发8例,未复发24例,复发率为25.0%,两组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育阴方治疗心肾不交型绝经综合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烘热汗出、腰膝酸软、月经紊乱等临床症状,能有效提高患者绝经期生存质量。并对性激素三项、血脂等实验室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的方法。
张巧瑞[4](2020)在《三种不同药物治疗绝经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三种不同药物(安今益、替勃龙、坤泰胶囊)治疗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宁医大总院妇科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轻中度绝经综合征患者共120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安今益组、替勃龙组、坤泰胶囊组,每组40例。观察三组药物临床疗效指标[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mKMI)、更年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殖激素、血脂、血压]及药物安全指标[血尿素(BU)、血肌酐(SCr)、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妇科B超、乳腺B超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及各临床观察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临床疗效比较:(1)改良kupperman总积分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3、6个月后,3组患者改良kupperma总积分均显着下降(P<0.01);3组患者治疗1、3月后组间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月后组间mKMI总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981>0.05);(2)HAMA、MENQOL总积分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3、6个月后3组药物HAMA、MENQOL总积分均显着下降(P<0.01)。同一治疗时间3组药物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殖激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3、6月后,3组患者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均显着下降,雌二醇(E2)均显着上升(P<0.01)。治疗1月后3组患者组间比较血清E2、LH、FSH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3组患者组间血清FSH有统计学差异(P=0.049<0.05),组间LH、E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3组药物血清FSH、LH、E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脂比较:治疗6月后3组药物的甘油三脂组间比较及与用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6月后安今益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勃龙、坤泰胶囊组药物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较用药前无明显差异(P>0.05);(5)血压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3、6月后安今益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着下降(P<0.05),替勃龙、坤泰胶囊组均无明显的改变(P>0.05);2.安全性比较:(1)肝功、肾功比较:3组药物AST、ALT、BU、SCr在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子宫内膜厚度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3、6月后3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无显着改变(P>0.05);(3)乳腺B超:治疗前后三组药物乳腺B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6>0.05);(4)不良反应:坤泰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安今益、替勃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1)安今益、替勃龙、坤泰胶囊三种药物对绝经综合征患者相关症状疗效确切。(2)安今益具有保护心血管作用。(3)安今益、替勃龙、坤泰胶囊三种药物短期服用安全性均较好,坤泰胶囊的不良反应较少。
徐淑杰[5](2019)在《补肾和营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以往多称为“更年期综合征(MPS)”。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停用这一病名,改用“围绝经期综合征”。然而我国民众早已习惯“更年期综合征”这一病名,因此“更年期综合征”一直沿用至今。卵巢是人体第一个完全衰老、丧失全部功能的器官。研究显示,人类寿命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增长,同时妇女在绝经以后,生命还将延续30年左右。在此期间,由于雌激素的严重不足,导致一系列症候群的发生。为了提高广大妇女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寻找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好的疗法治疗本病十分必要。补肾和营汤是导师王加维教授总结数十余年临床经验而成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专方,将补肾与调和营卫有机结合起来,临床疗效显着,尤其是在改善患者的潮热盗汗、面部潮红等方面效果明显,且与激素替代疗法相比,适用范围广,禁忌症少,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研究目的:观察补肾和营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有效性、单项症状改善率及安全性,探讨其研究背景、发病机制和药理学研究,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提供观察和新思路,提供临床推广应用的依据。研究方法:本观察设置西药芬吗通对照组,采用随机方法,病例来源于2017年10月——2018年6月武汉市中医医院名医堂专家门诊招募、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67例围绝经期综分为35例补肾和营汤治疗组和32例芬吗通对照组,治疗1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中医症候总有效率、单项中医症状总有效率、kupperman评分,使用统计软件SPSS25.0数据分析处理,观察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对内分泌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结果:(1)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病程长短、Kupperman症状积分、中医症候积分、肝肾功能、三大常规、心电图、乳腺彩超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Kupperman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单项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月经紊乱、面色潮红、潮热盗汗等症状。治疗组补肾和营汤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潮热盗汗、面色潮红症状,且由于对照组激素补充治疗方案。(4)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E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FSH、LH数值较前下降,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肾和营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单纯运用激素补充治疗相比,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西医kupperman积分、缓解临床症状等方面均优于芬吗通组,同时能明显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E2水平,改善面色潮红、潮热盗汗等症状,延缓卵巢衰退,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且安全性好,无明显毒副作用,疗效确切,为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依据,可供进一步研究。
宋芳,童巧玲[6](2016)在《7-甲基异炔诺酮对绝经后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疗效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7-甲基异炔诺酮对绝经后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疗效及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武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绝经后更年期综合征妇女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己烯雌酚片0.5 mg,每日1次,观察组口服7-甲基异炔诺酮片2.5 mg,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93.3%(56/60)比81.7%(49/60),P<0.05]。治疗后观察组潮热出汗、烦躁不安、失眠抑郁、阴道干涩、疲倦乏力临床症状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1.2±0.3)分比(1.7±0.3)分、(0.9±0.3)分比(1.4±0.3)分、(1.1±0.2)分比(1.7±0.3)分、(1.3±0.3)分比(1.7±0.3)分、(0.7±0.1)分比(1.3±0.2)分](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黄体生成素显着低于对照组[(54.8±10.4)U/L比(63.9±11.3)、(30.8±9.4)U/L比(36.9±10.3)U/L],雌二醇显着高于对照组[(47.4±10.6)ng/L比(42.9±9.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阴道黏膜充血、阴道出血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3.3%(2/60)比13.3%(8/60),1.7%(1/30)比15.0%(9/60)](P<0.05)。结论 7-甲基异炔诺酮能够显着改善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的临床症状和血清雌二醇水平,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肖芬,杨小苗,范格丽[7](2016)在《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替代疗法对激素水平的临床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替代疗法对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淀粉片安慰剂,研究组患者使用7-基异炔诺酮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激素水平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激素水平,改善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季鑫[8](2016)在《7-甲基异炔诺酮与甲硝唑栓联用对萎缩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提出目的:评价7-甲基异炔诺酮与甲硝唑栓联用对萎缩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萎缩性阴道炎患者97例,按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甲硝唑栓阴道给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7-甲基异炔诺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为18.75%和72.9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为4.08%,明显低于对照组为22.92%(P<0.05)。结论:采用7-甲基异炔诺酮与甲硝唑栓联用治疗萎缩性阴道炎患者,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甲硝唑栓的治疗,疗效显着复发率较低。
姚婷[9](2016)在《补肾舒更汤配合利维爱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阳两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补肾舒更汤配合利维爱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阳两虚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资料和方法本研究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开展,病例采集时间:2015年02月04日至2015年12月04日,纳入62例符合观察条件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阳两虚证患者。使用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设计方法,脱落2例,有效病例6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前两组受试者年龄、病程、病情程度比较无显着差异。治疗组予补肾舒更汤配合利维爱,补肾舒更汤每日一剂,连服7天(服用利维爱第一天开始服,来月经不停药),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次200ml;利维爱每日1次,每次1片,连服28天(来月经不停药)为一个周期;连续3个周期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予利维爱,每日1次,每次1片,连服28天(来月经不停药)为一个周期,连续3个周期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安全性指标变化情况并观察用药中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7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3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齐同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中医症候总积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单项症状比较,在潮热盗汗、腰背冷痛、乍寒乍热、畏寒肢冷、阴道干涩及失眠多梦症状的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余症状差异不明显。两组治疗前血清E2、FS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血清E2水平较治疗前轻度升高,FSH水平较治疗前轻度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均不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治疗组不良反应率6.67%,对照组不良反应率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治疗组较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说明治疗组安全性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舒更汤配合利维爱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单纯服用利维爱比较疗效相当。但经治疗后口服补肾舒更汤配合利维爱组在改善患者潮热盗汗、腰背冷痛、乍寒乍热、畏寒肢冷、阴道干涩及失眠多梦中医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单纯服用利维爱组。服用补肾舒更汤配合利维爱组和单纯服用利维爱组治疗后均不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补肾舒更汤配合利维爱在治疗PMS患者期间不良反应较少,有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李小英[10](2014)在《醋酸曲普瑞林联合7-甲基异炔诺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3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醋酸曲普瑞林联合7-甲基异炔诺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行腹腔镜手术,试验组给予醋酸曲普瑞林治疗1个月后加用小剂量7-甲基异炔诺酮。均随访2年,比较两组疗效和妊娠率,记录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个月测定患者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4%和93.02%,妊娠率分别为16.67%和46.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试验组出现潮热出汗等轻微低雌激素症状。结论醋酸曲普瑞林联合7-甲基异炔诺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提高临床疗效和妊娠率,降低复发的风险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二、7-甲基异炔诺酮改善绝经期症状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7-甲基异炔诺酮改善绝经期症状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证体合辨”思想运用益气安坤饮治疗阳虚体质气阴两虚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益气安坤饮治疗阳虚体质气阴两虚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随机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指标观察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基本情况 |
3.2 临床疗效结果 |
3.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比较 |
3.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评分比较 |
3.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
3.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比较 |
3.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MENQOL 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 |
3.3 停药3 月后复发率观察 |
3.4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
讨论 |
1 中医体质学说及“证体合辨”思想理论来源及探讨 |
1.1 中医体质理论的学术渊源——《黄帝内经》 |
1.2 体质形成及转化因素 |
1.3 女性体质特点与常见疾病的关系——“辨体论治” |
1.4 “辨体论治”与“治未病” |
1.5 辨体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名家“证体合辨”诊疗疾病 |
1.6 导师基于“证体合辨”思想诊疗妇科疾病的经验 |
1.7 绝经综合征患者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与特点 |
2 益气安坤饮治疗阳虚体质气阴两虚型PMS的理论探讨 |
2.1 PMS 的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
2.2 阳虚体质气阴两虚型PMS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 |
2.3 益气安坤饮的组方特点分析——“名方取义,良药益脏,调体相济,以平为期” |
3 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3.1 方药君、臣、佐、使拆方分析 |
3.2 药对、药组分析 |
3.3 方药中主要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
3.4 对照组药物替勃龙的选择依据 |
4 研究结果分析 |
5 作用机理探讨 |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绝经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现代西医学对绝经综合征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
1.1 女性生殖衰老分期的认识 |
1.2 PMS的概念 |
1.3 现代西医学对PMS发病机制的认识 |
1.4 PMS的治疗 |
2 祖国医学对PMS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
2.1 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 中医治疗的认识 |
2.3 中医其他治疗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2)浅针结合体针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剔除和终止标准 |
6 脱落标准 |
7 分组方法 |
7.1 随机序列产生及分组 |
7.2 盲法 |
8 研究方法 |
8.1 器械与药品 |
8.2 治疗方法 |
8.3 不良反应处理 |
9 观察指标 |
9.1 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积分 |
9.2 中医证候评分表积分 |
9.3 血清性激素水平(E2、FSH、LH) |
10 临床疗效评定 |
11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研究结果 |
1 基线资料比较 |
1.1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比较 |
1.2 两组患者的病情程度比较 |
1.3 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评分比较 |
1.4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各单项评分比较 |
1.5 两组患者的改良Kupperman总评分比较 |
1.6 两组患者改良Kupperman单项评分比较 |
1.7 两组患者的血清E2、FSH、LH值比较 |
2 观察指标比较 |
2.1 中医证候总评分比较 |
2.2 中医症状各单项评分比较 |
2.3 改良Kupperman总评分比较 |
2.4 改良Kupperman各单项评分比较 |
2.5 血清E2、FSH、LH值比较 |
2.6 临床疗效比较 |
3 不良反应比较 |
讨论与分析 |
1 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 |
1.1 概况 |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3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西医治疗 |
2 祖国医学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 |
2.1 中医病名认识 |
2.2 病因病机 |
2.3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
3 证型选择依据 |
4 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理 |
4.1 针刺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的影响 |
4.2 针刺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的影响 |
5 浅针选择依据 |
5.1 浅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理 |
6 针刺穴位选择依据 |
7 浅针选穴依据 |
8 对照组药物选用的依据 |
9 研究结果与分析 |
9.1 病例完成情况及基线资料分析 |
9.2 中医证候总评分比较分析 |
9.3 改良Kupperman总评分比较分析 |
9.4 中医症状各单项评分、改良Kupperman各单项评分比较分析 |
9.5 对性激素影响的分析 |
9.6 对临床疗效的分析 |
10 创新性 |
11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滋肾育阴方治疗心肾不交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第一章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2.3 实验室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筛选入组病例 |
2.2 入组方法 |
2.3 治疗方法 |
2.3.1 观察组(滋肾育阴方组) |
2.3.2 对照组(天王补心丹组) |
2.4 观察指标 |
2.4.1 一般资料 |
2.4.2 疗效性相关量表 |
2.4.3 实验室检查指标 |
2.4.4 疗效判定 |
2.4.5 安全性指标 |
2.4.6 随访及复发 |
3.数据统计分析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比较 |
1.1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
1.2 两组患者治疗后体重、BMI比较,见表3 |
2.各种相关量表治疗前后比较 |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见表4 |
2.2 两组治疗前后单项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见表5 |
2.3 两组治疗前后KI比较,见表7 |
2.4 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见表8 |
2.5 两组治疗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比较,见表9 |
2.6 两组治疗前后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比较,见表10 |
2.7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综合疗效 |
3.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血脂比较 |
3.1 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比较,见表12 |
3.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见表13 |
4.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比较,见表14 |
5.两组治疗结束后随访复发情况,见表15 |
6.不良反应事件 |
第三章 讨论 |
1.立题依据 |
1.1 传统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1.1.1 肾虚为本病的病因基础 |
1.1.2 心肾不交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
1.2 西医对绝经综合征的认识 |
1.3 滋肾育阴方的立方依据 |
1.3.1 滋肾育阴方的立论依据 |
1.3.2 方药分析及药理研究 |
2.研究结果分析 |
3.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三种不同药物治疗绝经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5)补肾和营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理论研究 |
1 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 |
1.1 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研究 |
2 西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 |
2.1 发病机制 |
2.2 临床治疗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诊断标准 |
1.2 病例纳入标准 |
1.3 病例排除标准 |
1.4 病例剔除、脱落和终止标准 |
1.5 病例来源 |
1.6 质量控制标准 |
2 研究过程 |
2.1 病史采集 |
2.2 治疗方案 |
3 观察指标 |
3.1 安全性观测 |
3.2 疗效性指标 |
3.3 疗效判定标准 |
3.4 数据统计 |
4 研究结果 |
4.1 临床疗效比较 |
4.2 中医症候疗效结果 |
4.3 kupperman评分结果 |
4.4 实验室检查 |
5 研究结果分析 |
5.1 研究对象及观察指标具有可比性 |
5.2 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情况 |
5.3 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比较 |
5.4 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单项中医症状总有效率比较 |
5.5 治疗前后E2、FSH、LH水平比较 |
5.6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本研究的立法依据 |
1.1 药物选择依据 |
1.2 补肾和营法理论依据 |
1.3 用药持续时间选择依据 |
2 组方及用药解析 |
3 常用中药功效及药理分析 |
4 不足之处和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6)7-甲基异炔诺酮对绝经后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疗效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疗效评判标准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
2.4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7)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替代疗法对激素水平的临床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9)补肾舒更汤配合利维爱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阳两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和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辨证标准 |
1.2.3 临床症状评分标准 |
1.2.4 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标准 |
1.6 病例退出(脱落)标准 |
1.7 病例终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方法 |
2.1.1 试验设计 |
2.1.2 随机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2.1 治疗方法 |
2.2.2 合并用药 |
2.3 观测指标 |
2.3.1 一般资料观察 |
2.3.2 诊断性观察 |
2.3.3 疗效性观察 |
2.3.4 安全性观察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不良事件的观察和记录 |
2.5.1 不良事件的定义 |
2.5.2 获取不良事件信息和记录不良事件 |
2.6 统计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患者的基本情况 |
1.1 病例入组与完成情况 |
1.2 两组年龄、病程的比较 |
1.3 两组病情程度的比较 |
2.临床数据结果及分析 |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 |
2.4 两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
2.5 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
3 安全性评价结果 |
3.1 不良反应事件 |
3.2 一般功能检测 |
第三部分 讨论 |
1.西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 |
1.1 西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机理的研究 |
1.1.1 神经内分泌因素 |
1.1.2 免疫功能异常 |
1.1.3 自由基学说 |
1.1.4 血管舒缩因子 |
1.1.5 细胞凋亡学说 |
1.1.6 肾上腺皮质 |
1.2 西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现状 |
1.2.1 一般治疗 |
1.2.2 激素替代疗法(HRT) |
1.2.3 植物雌激素 |
1.2.4 非激素类药物 |
2.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 |
2.1 中医病因病机 |
2.2 中医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 |
2.2.1 辨证分型治疗 |
2.2.2 古方加减 |
2.2.3 中成药治疗 |
2.2.4 其他治疗 |
3.选择补肾舒更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理论依据及组方分析 |
3.1 选择补肾舒更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理论依据 |
3.2 补肾舒更汤的组方分析 |
4.选择利维爱对照的依据 |
5.本临床研究的结果分析 |
6.本临床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A:病例报告表 |
附件B:随机数字表 |
附件C: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7-甲基异炔诺酮改善绝经期症状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证体合辨”思想运用益气安坤饮治疗阳虚体质气阴两虚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王玉梅.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浅针结合体针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晓璐.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滋肾育阴方治疗心肾不交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李莉.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三种不同药物治疗绝经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张巧瑞.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5]补肾和营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徐淑杰.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9(08)
- [6]7-甲基异炔诺酮对绝经后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疗效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 宋芳,童巧玲. 医学综述, 2016(22)
- [7]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替代疗法对激素水平的临床影响分析[J]. 肖芬,杨小苗,范格丽.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08)
- [8]7-甲基异炔诺酮与甲硝唑栓联用对萎缩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 季鑫. 抗感染药学, 2016(03)
- [9]补肾舒更汤配合利维爱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阳两虚证的临床观察[D]. 姚婷.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6(03)
- [10]醋酸曲普瑞林联合7-甲基异炔诺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3例[J]. 李小英. 中国药业,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