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券商面临生存考验(论文文献综述)
倪佳瑛[1](2020)在《GF基金公司公募基金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1998年第一家基金公司成立至今,国内公募基金市场经历了20年的高速发展,公募基金的种类日趋丰富,产品规模急剧扩大,国内公募基金市场逐步从稚嫩走向成熟。2018年资管新规的下发,开启资管行业统一监管新时代,正式拉开行业融合发展大幕。公募基金作为资管行业的关键参与者,站在历史新起点,迎来新的行业环境。GF公司是一家成立时间较长但规模仍处于行业中下游的基金公司,当前公司发展既面临着外部宏观经济政策带来的机遇和业内其他金融机构形成的挑战,也有着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和具备的优势。如何在新的竞争环境中,把握机会、利用优势、减少劣势、避开威胁,以有效的战略对策应对挑战,是GF基金公司在谋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GF基金公司需选择适合自身的竞争战略,把握变革浪潮中的发展先机,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以GF基金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并对国内关于公募基金行业环境分析和竞争战略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和述评。介绍公募基金行业和GF基金公司公募基金业务现状,剖释外部宏观环境、竞争环境和公司的内部环境,制定了GF基金公司的竞争战略和实施建议,使GF基金公司在中长期业务战略层面的方向更加清晰。以科学的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进行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旨在探寻适合GF基金公司的发展途径和着力点,帮助企业定制规划未来有可行性的竞争战略,强化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的生存发展能力。本文外部环境部分运用了PEST分析法与波特五力模型进行分析,从政策、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四个方面到内部竞争、替代品、潜在进入者、供应商和购买者五个角度,结合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矩阵),归纳出GF基金公司未来的机会来自于资本市场、投资管理、产品创新的政策支持;投资者理财意识的提升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带动第三方销售平台的发展。相反,宏观经济环境的下行、行业准入口槛降低、同业的激烈竞争、新入者和替代品对市场的挤占是主要的威胁。内部环境分析则通过因素评价矩阵(IFE矩阵),根据公司目前实际情况,从资源和能力方面的阐述了优势和劣势。GF基金公司的优势是有优秀的中长期投资管理能力、权益类投资优势突出、扁平化管理、外方股东有丰富海外投资经验,但存在产品创新不及时产品同质化严重、人员流失比较严重考核制度不完善、IT系统技术落后、过于依赖银行代销渠道缺乏多样性等劣势。本文认为,通过SWOT组合策略选择表及竞争战略可行性分析,得出GF基金公司适合实施差异化战略,提出了公司差异化竞争战略发展目标。对GF基金公司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提出实施建议,将权益类投资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挥主动投资能力,在市场上树立起投资稳健、权益专家的形象,在特定产品、服务领域进行研发创新,布局潜在市场,利用外部机会来满足市场客户不同的需求,借助第三方销售平台吸引更多的个人投资,也通过行业口碑获得稳定长期的机构投资的委外资金,形成竞争优势:一是梳理收缩产品线,加大对权益类产品的重视度,加强QDII产品寻求布局全球资产配置产品的机会;二是开展养老金公募业务,打造集投资、服务、销售于一体的养老金专业流程,布局潜在市场;三是构建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构建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体系,提供拓展增值服务,推进公募基金提升服务质量,形成自己的投资顾问品牌;四是提高零售占比,增进第三方平台的渠道合作。为保证差异化战略有效执行制定以下保障措施,GF基金公司要坚守合规底线,积极防控风险,施行有效信用风险管理;提升运营效率,推动关键流程自动化和数字化;建立事业部制度,积极跟随市场改革的激励机制,打造优秀投研团队;塑造公司企业文化,打造公司和产品品牌效应。
刘娟[2](2020)在《G证券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至2012年券商大会成功举办以来,券商迎来证券行业迅速发展的第一次红利期。近几年,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证券市场也发生了不同寻常的变化。伴随2018年监管部门的不断完善,资管业务、减持新规、质押业务等一系列新管理办法的影响逐步显现。银行、保险、信托机构等强有力的竞争者不断涉及券商业务,面对日益复杂的金融环境,证券行业的发展再次迎来了巨大挑战和新的机遇。一方面,面对众多市场参与者的竞争,需要做到维护客户,保证客户不流失。另一方面注册制、科创板的成功推出使得行业变革加速,券商行业再次迎来行业创新发展的红利期。最后面对越来越规范、完善的监管态势,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迅速找准行业定位和客户群体,把握住券商改革的机遇,如何将券商行业的业务做的更好,需要进行前瞻性布局。本文结合行业发展态势,对券商行业竞争战略进行研究。收集行业发展相关资料并进行对比,同时通过作者工作经验并以G证券公司为例,运用波特五力模型、PEST分析及SWOT分析进行解析,明确合规风控、投研实力、智能科技及人力资源等优势,抓住监管政策的红利期,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了更好的实现企业战略目标,通过几种竞争战略工具模型分析后,明确只有差异化竞争才能使G证券公司获得更好的市场竞争力。结合合规严监管下推出的科创板、注册制等创新业务发展,通过营销渠道差异化、产品服务差异化及品牌形象差异化明确企业竞争优势,更加突出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通过建立晋升降级的人事管理制度、后备干部储备制度和薪酬保障制度等相关举措使得企业良性发展,从而实现更高的战略目标。
付长江[3](2019)在《A证券Z分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中国证券市场在“去杠杆,严监管”政策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下,市场整体震荡下跌,两市成交量持续低迷,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大幅下滑。外加证券行业“券商牌照”放宽,互联网公司可以从事证券经纪业务,以低佣金方式揽客,导致市场竞争进一步激化,让原本对经纪业务收入严重依赖的A证券Z分公司的业务经营举步维艰,转换分公司的营销模式显得势在必行。本文主要运用市场营销、波特五力模型、PEST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7Ps营销等理论知识分别对证券经纪业务结构及深圳经纪业务市场、行业竞争现状、分公司自身优劣势情况以及分公司营销策略制定进行了有效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总结得出:Z分公司应紧跟证券市场行业发展动态,始终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做好客户细分服务工作、巩固完善多元化渠道建设、积极拥抱互联网金融科技、大力发展财富管理和创新性业务,方可赢得市场和客户的青睐,才能在未来的证券公司“服务战”中脱颖而出。本文第一章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二章借鉴文献综述及理论研究框架:第三章对证券经纪业务结构进行客观分析,总结出证券行业发展趋势及变化;第四章对分公司现有营销策略及资源进行分析,总结出分公司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从深圳经纪业务市场展开,系统地对深圳地区的行业环境、市场特点、竞争现状进行有效分析;第六章结合分公司自身优劣势并运用7Ps理论制定出新的营销策略;最后一章总结出分公司在未来证券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方向。
侯国治[4](2019)在《HT基金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资产管理行业作为我国金融领域的重要分支,经历了 30余年的快速发展,为广大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而公募基金作为和投资者接触最为直接的分支,一直在发展速度和关注程度方面排在行业前列。HT基金公司是公募基金行业的一名新兵,依托股东雄厚的资金和渠道,成立之初便被集团视为进军普惠金融领域的重要触角。近年来我国参与全球化的脚步继续加快,相继提出了“工业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等重大国策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有多项政策支持金融领域的创新发展,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资产增值需求的提高,为行业和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时代契机。但是随着流动性新规和资管新规的推行、银行理财子公司以及公募信托产品的相继获批,在产品线建设和市场拓展等多个方面给公募行业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挑战,势必对整个行业的规模发展和持续盈利有所影响。如何把握外部的历史机遇,克服诸多不利挑战,发挥行业和自身的优势资源,弥补自身竞争劣势,成为每个成员现阶段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论文以HT基金公司为研究案例,在经典战略管理学范畴内,首先运用PEST模型分析了 HT基金公司所在的宏观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领域的影响;而后在行业层次对业内对手的竞争、替代品威胁、潜在进入者威胁,以及产业链中供应方和购买者议价能力等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介绍HT公司本身在组织、人才等硬件结构和文化、培训等软性实力方面的投入和布局。结合宏观、产业和微观诸多方面实际情况,邀请业内多位专家进行客观评价打分,引入QSPM量化分析模型进行定性和定量归纳分析,并通过SPACE矩阵加以从旁印证;得出HT基金公司应该在新常态的市场环境中勇于采用发展战略,并最终确定积极拓展地市级业务的二线市场开发和努力拓展全品类业务的产品开发相结合的密集型战略;同时在策略层次通过组织结构调整、“风控”和“创新”文化培养、财务资源和技术力量投入以及人力资源优化等方式多管齐下,保障HT公司切实高效地落实其发展战略。
杨晓宸[5](2019)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型券商经纪业务转型策略与路径分析 ——以H证券为例》文中指出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正式开业,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了自己的资本市场。在其二十九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资本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取得的成绩是毋庸置疑和有目共睹的。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中重要的一环,在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方之间扮演着重要的金融中介的作用——从数量上来看,中国目前有131家金融机构拥有券商牌照,而在这131家券商中,中小券商占比超过八成。这样的数据意味着中小券商在经济新常态下无疑是我国证券行业的主体。中小券商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来说代表了我国证券行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从质量上来看,总资产排名前20的券商拥有五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它们的盈利水平和资产质量明显优于中小券商,近几年证券市场的发展渐渐呈现出马太效应,中小券商的业务范围和盈利空间逐渐被压缩,不少中小券商的生存和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本文中笔者参考总结了大量国内外证券市场发展的案例和转型模式,结合我国目前中小型证券公司的特点以及我国目前的经纪业务现状为我国的中小型证券经纪业务转型提供借鉴。互联网金融是一种科技和金融有机结合的新型业态,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为证券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证券经纪业务因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整个证券行业面临的生存和竞争压力日趋加大,如何借助技术和金融的创新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寻找促进证券传统经纪业务转型发展的对策成为证券行业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纵观国外证券行业的发展历程,随着浮动佣金制的推行,美国证券经营机构出现分化,形成了“提供信息咨询的完全服务商”和“只提供交易通道的折扣经纪商”。随着分化的出现,对信息咨询的作用和咨询费的收取方式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对象。从产品创新方面来看:丰富产品类型,完善产品选择渠道可以很好的开拓传统经纪业务的利润边界,有效解决券商与客户之间刚性供给与弹性需求之间的矛盾。从营销体系方面来看,通过对中国市场中交易成本模型、营销费用模型、利差收入模型与时间价值模型等的研究与探索认为:中小型证券公司应该根据佣金折扣系数进行差异化定价,同时还要通过多元化、差异化的服务提升盈利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对当前的通道模式的依赖。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券商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为国内传统证券经纪业务的转型提供了可行的参考依据。文章中主要以美国和日本两个经济发达国家为例,分析了多种券商案例,例如:1.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模式模型;2.E-Trade模式模型;3.嘉信模式模型;4.SBI模式模型;5.Monex模式模型。通过有针对性的分析并借鉴这些案例的成功关键,对我国中小型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转型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结合以上分析对国内的“H证券”的发展和转型提出意见和建议:1.对于中小型证券公司而言,随着证券公司的牌照壁垒逐渐弱化,其证券经纪业务选择专业化、差异化、网络化的转型路线,着重打造特定领域或区域的竞争力,这是一种合适的选择。2.佣金价格战不可持续,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还是要回归到提供金融服务的本质。经纪业务也将逐渐摆脱传统单一的通道服务模式,进一步向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更个性、更专业的服务转变。3.升级中小型券商的服务技术,让客户体验到更专业的服务,也能够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4.从传统通道商向财富管理转型,在财富管理背景下,证券经纪业务将作为最为重要的流量入口。依托APP为主的线上化服务,证券经纪业务服务的全自助化体验将会越来越好。未来,经纪业务(不包含融资融券)的全面线上化、自动化或许并不遥远。证券经纪业务转型是一个持续的系统工程,不会一蹴而就,但顺应潮流才是经纪业务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正确选择。
薄萍萍[6](2019)在《证券服务机构监管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资本市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证券市场制度又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中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资本市场是中国改革的方向,因此完善证券市场治理体制成为发展资本市场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解决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要注重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证券服务机构在证券市场中的制度设计初衷是负责核查、验证、审核公司信息,保证上市公司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勤勉尽责的证券服务机构对于公司价值准确定位、公司风险防控及治理以及证券市场的整体风险把控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但是,实践中由于其约束机制及权责划分的缺陷,导致其作用发挥不甚理想。因此,作为功能发挥的外在保证,对证券服务机构监管则显得尤其重要,如何通过监管外强约束、内生动力是证券服务机构监管的重要目标。第一章:证券服务机构监管的理论框架。本章主要是从证券服务机构自身出发进行界定剖析,目的是为提升监管机制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首先从理论上界定证券服务机构的范畴与特征,其所具备的信息传递性、专业性、独立性、可责性以及集群性特征,是界定证券服务机构权责的基础,也是监管的重要标准与目标,对其内在特性的分析是展开证券服务机构权责分析的前提,也是最终监管实现的目标追求。其次,对证券服务机构作用发挥的历史成因进行分析。证券服务机构的产生及发展是各种因素结合的结果,从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特征出发其需要证券服务机构发挥信息的传输作用,而从交易成本降低的角度来看,证券服务机构可充分利用自身能够连接交易各方以及决策制定者的优势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最后从公司监管挑战的角度来看,证券服务机构作为外部监督,是对目前广泛采用的公司内部监督策略的一种创新,通过对监管与被监管这一关系本质的改变,提升公司监督效率。这些都是证券服务机构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样也是证券服务机构监管的重要依据。反之,证券服务机构的监管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要保证其能够充分发挥传递信息、降低成本以及带动创新的作用。最后对证券服务机构的约束机制进行分析。有效监管的前提是对监管对象自身的约束机制进行全面把握,这是实现监管“有牙齿”的重要方面。证券服务机构的约束机制主要有声誉约束机制、责任约束机制,各项约束机制各自发挥作用的前提与方式各不相同,声誉约束机制主要是在证券服务机构行业内部,是一种具有内生性、自发力量的约束形式。而责任约束机制则是一种通过外在力量实现总体平衡的约束方式。两种不同的约束机制,分别代表市场与国家两种不同的约束力量。第二章:证券服务机构之功能定位及责任厘清。本章主要是对证券服务机构的功能与责任进行界定,分别从宏观的功能定位与微观的义务类型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监管虽是常态化的,但是不同的监管措施采取的标准却不尽相同,具体则要根据证券服务机构的义务履行情况也即“勤勉尽责”义务履行情况进行把握,证券服务机构作为证券市场的第三方执行机制,是交易双方的中介,其所承担的责任与交易双方各自所承担的义务具有一定重叠性,并且在各证券服务机构间亦有重叠,那么证券服务机构作为第三方侵入的程度需要严格考量,需要在内部监督失效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其监督职责。同时从证券服务机构最大效用发挥的角度考虑,职责分担的目标应当是震慑与引导作用兼顾,以此为前提设定不同的监管要求。所以,这就决定证券服务机构的职责性质,从执业角度分析,具有明显的服务性,但是从其策略选择角度来讲,则具有明显的被动性。但是证券服务机构在职责配置方面的存有各种困境,宏观层面是市场与政府之间的职责混淆导致证券服务机构作用发挥过程中对市场与政府力量的控制调节不到位;中观层面是机构之间由于自利本性以及竞争缺乏导致的共谋问题;微观层面则是机构自身职责设定的层层矛盾。实践中对证券服务机构的义务内容主要是勤勉尽责的义务,进行类型化分析,则包括忠实义务、注意义务及谨慎义务。第三章:我国证券服务机构监管的实证检视与现状反思。本章的思路逻辑遵循从微观现状到宏观设计对当前的监管进行抽丝剥茧式的分析。首先从目前对证券服务机构的监管处罚案件情况入手,对现行的监管处罚手段进行整体分析。其次对目前有关监管的现状进行反思,主要从立法与执法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最后,由微观的现状分析上升到当前监管失范的原因分析,主要包括法律关系错位、市场化秩序扭曲、自律监管缺失以及责任机制不到位四个方面。法律关系错位从证券服务机构所处法律地位与其所承担的投资者保护义务之间的矛盾境地出发进行分析,而市场化秩序扭曲主要从目前证券服务机构行业市场竞争不充分,导致行业垄断产生,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声誉机制作用的发挥。自律监管缺失主要是针对目前对证券服务机构的监管过于注重行政监管,而缺乏对自律监管的运用现状,而无论是从证券服务机构自身的机构特性还是目前存在的监管问题来看,我国证券服务机构加强自律监管都具有必要性。最后从违法成本的角度考虑,目前的责任约束机制导致违法成本过低,因此很多证券服务机构选择铤而走险。第四章:证券服务机构监管的理念选择。对于制度建设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制度的建设理念,即一个制度为实现何种目标而建立,为实现该目标的制度应当具有何种功能,以及这些功能通过何种机制来实现。对证券服务机构监管理念定位的基础是政府管制与市场约束之间的力量博弈,对证券服务机构的监管理念需要在考察现有监管基础、监管对象特征以及监管目标定位的基础上确定政府与市场的力量界限,同时还要在综合公司能力、融资标准等因素的情况下满足监管适应性的要求。而证券服务机构良好监管的标准则需同时满足前瞻性、灵活性以及强制性的特征,以“成本—收益”为核心进行监管合理局限的划分。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注重市场与政府作用的平衡是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方面,在市场化前提下,政府如何发挥最大效用是监管效果实现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注重政府的角色定位,另一方面则要注重市场监管方式的扩大。从目前政府与市场的替代性来看,市场仍不具有取代政府的前提,政府作用发挥更大程度应当定位于市场裁判者地位。而对于市场监管的扩大则主要依赖于自律监管的扩大,通过行业自律增强监管有效性,这是与市场要求相契合的。第五章:我国证券服务机构监管机制的完善。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出发,目前证券服务机构监管既要注重基础法律关系的处理,同时要注重制度机制的构建,首先针对委托关系错位的问题,要从证券服务机构的职责本意出发,实现证券服务机构委托由私人性向公共性的转变。其次,从现有监管模式类型考虑,行政监管在模式构建上几乎已经穷尽其能,可以考虑扩大发挥自律监管的效用发挥,设立专门的证券服务机构协会作为自律组织,有效避免现行自律监管的缺陷,保障自律监管的效果。最后,责任约束机制应当是监管中最具有惩戒性的部分,但是事实是目前的责任机制根本不具有威慑性,一方面要建立全面的责任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优化现行的过错责任原则,尤其是在交叉引用情况下的责任进行区分,同时要注重免责情形的适用。
李思潇[7](2018)在《基于资管新规的Z基金公司零售渠道协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因长期受自身销售渠道不足和人力成本控制的限制,基金公司的公募产品主要依赖商业银行等代销渠道进行销售,在互联网技术推广后部分开发了线上代销平台。随着资管新规的发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基金产品与银行产品的销售渠道冲突会加剧,代销渠道的制约更加凸显。如何适应政策、技术、代销渠道和客户需求发展的新常态,探索一条新时期多渠道协同发展的新道路,已成为国内基金公司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本论文以营销渠道理论为指导,结合比较分析和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首先从国内公募基金的源起、发展入手,分析了国内基金公司的行业情况,及面临的外部环境与政策变化;其后讨论了基金公司产品销售模式与构成,研究了银行等代销渠道和基金投资者等角色,及其在互联网新技术之下的需求变化;以及通过对国内外现有基金销售模式的借鉴,从Z基金公司的现状和销售现状出发,提出了Z基金公司应对资管新规的渠道协同方案,最后探讨了方案的实施建议。论文研究针对资产管理市场的变化,回应了投资者所提出的新的需求,研究的对策建议有利于稳定公募基金公司的销售,也有利于促进资管行业更加健康稳健发展。
郭茂佳[8](2014)在《中国经济特区金融产业发展报告》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中国经济特区金融产业的发展尽管经历了国际、国内严峻经济形势和众多困难的考验,仍然取得不菲的成就,表现出一些新特点。2014年,特区金融产业的发展要想在2013年的基础上有更大的作为,必须抓住新机遇,推出新举措,迎接新挑战。一2013年中国经济特区金融业发展的新进展(一)金融业在特区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汪杰,孔驰[9](2013)在《解读中小企业私募债券》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以来,经历了从热火朝天到无人问津的的尴尬境遇,拓宽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渠道,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丰富债券市场品种,确保中小企业私募债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仍需更多努力。
李贵军[10](2013)在《基于产业生态位视角的券商盈利模式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产业生态位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理论与生态位理论互相融合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创新理论,由Hutchinson提出的“n维超体积”在生态位的研究中具有深远影响。产业生态位理论将生态位理论引入到产业经济学中,据此提出产业组织生态位理论、产业生态位理论等。基于产业生态位理论,可以将证券行业的发展看作一个产业种群生态系统,该种群生态系统包含了种群数量、种群生态环境、种群竞争格局、种群生命周期等相关内容,每一项内容都是影响生态系统优化与变革的生态因子。盈利模式则是综合反映该种群利用资源环境输出产品和服务,以及随之形成的业务模式、业务结构、收入规模、利润增长的战略规划和制度安排。随着生态系统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生态因子必须通过不断调整(内部优化与外部关系整合)才能获取更多的发展能量。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券商盈利模式创新是券商行业和个体不断适应内外生态因子变化,寻求资源获取和产品输出路径改变的过程。盈利模式创新的本质是在特定资源维度和规模形态的空间结构中,内部各行为主体通过与外部环境进行互动和矛盾冲突,不断打破自身发展限制、努力获取最佳战略位置的过程和状态。因此,利用产业生态位理论对券商行业转型和产业,研究盈利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证券行业的发展,既面临内部生态位错乱,竞争无序的压力,又面临金融领域其他行业的挑战。券商行业总体存在规模较小,竞争加剧,业务单一,资金效率低下、行业周期性强、融资渠道窄的现实特征,盈利模式面临严重挑战。券商行业生态位水平较同为金融行业的银行、保险和信托低,且近年来出现继续下行趋势。在产业生态多维影响因素中,盈利模式是一个能够影响行业升级和业务结构调整的重要生态因子,因此利用产业生态位理论分析行业现状、解释产生各种现实情况产生的原因,并在此方向下深入研究行业和企业发展战略、业务规划,和解决证券行业盈利模式创新问题,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在研究中拟解决三个主要问题:(1)为什么用产业生态位理论分析券商行业,以及本文分析券商行业问题着眼点;(2)基于产业生态位理论视角,券商盈利模式存在的3大主要问题,即对比资产收益率低下,收入周期性特征明显、收入模式单一;(3)针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及改变现状的政策建议,即基于存在的3大主要问题如何进行券商盈利模式进行创新。带着这样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目的,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范式,进行了7个部分的研究。第一章绪论部分。绪论部分针对本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简单说明,并根据研究的主要内容,来描述文章整体研究框架。通过对文章研究内容的总体介绍,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研究思路和脉络。第二章是理论和文献综述部分。首先,该部分主要针对国内外关于产业生态位理论研究及应用状况进行综述分析,从而为本文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综述部分,可以发现产业生态位理论作为一种产业经济学的衍生性理论,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接受,并在现实的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迄今为止,将产业生态位理论应用到券商盈利模式创新当中,还属于一个全新课题。如何从本质上分析产业生态位理论以及理解该理论与券商盈利模式创新之间的关系,从深层次上认识券商盈利模式创新的现实意义、探寻到具有前瞻性的券商盈利模式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其次、文章对盈利模式的理论基础作了相应的介绍,明确了盈利模式构成要素及特征,盈利模式的本质。文章认为盈利模式是构成价值获得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是基于战略层面的以客户和利润为导向的企业资源运营方式,其本质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体现,是实现企业利润和价值的最大化。再次,文章对券商发展和创新的文献进行了综述。现有文献总体认为,我国证券公司之间的业务过于同质化,公司之间缺乏业务分工,且恶性竞争严重,这样的盈利模式造成证券公司的收入来源严重依赖于市场行情周期,使证券行业很难持续发展壮大。相关的研究多立足于行业竞争和收入结构,对于更深层次的机理分析,以及扭转行业盈利模式的着力点和具体措施相对缺乏。第三章是基于产业生态位视角的盈利模式现状研究和实证分析。首先,该部分从产业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券商盈利模式转型的宏观环境,即经济发展趋势、产业政策调整、资产证券化、产业转型和升级对盈利模式的积极影响。其次,文章接着分析行业内部生态环境,从行业当前盈利模式特点、行业竞争状况,经纪业务现状和佣金率下滑等方面作了相应的分析。再次,文章在分析内外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再利用相关的量化理论对前文研究作相应的实证分析。文章利用基于生态位时空分异测度的相关理论,利用行业集中度、行业结构定量模型分析了行业竞争格局,实证分析券商行业当前过度竞争,行业集中度度过低,产业绩效低下的判断。最后,文章通过构建产业生态位值测度的数量模式,分别对金融行业内券商生态位水平,以及行业内券商之间的生态位水平的差异,研究行业生态环境所处的态势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券商行业与金融领域其他行业相比,其生态位值偏低,且仍处于下滑趋势。通过该部分的理论实证得出结论,券商行业盈利模式的三大症结在于盈利周期性波动严重、行业资产收益率低、行业收入结构狭窄。针对以上三大问题,后文将分别从逆周期调节机制研究、券商行业资金使用效率研究和功能定位三个方面分别予以分析。第四章是关于券商盈利模式与逆周期调节机制的研究。券商行业靠天吃饭的特征明显,市场行情的波动直接决定着券商行业收入曲线。盈利模式具有较强的周期性是我国券商行业盈利模式的一大显着特征。发达资本市场投资银行收入曲线并未呈现如此大的波动。文章第四部分就证券行业顺周期性特征以及逆周期调节机制作相关分析,以促进券商盈利模式创新。第五章是关于券商盈利模式与资金使用效率研究。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杠杆率低是我国券商行业盈利模式的主要特征。该部分对国内券商融资和资金使用特点,对券商风险管理和资产负责等作了相关研究,并对比分析发达资本市场资金效率情况后,提出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政策建议。第六章是关于券商盈利模式与功能定位的研究。券商业务收入来源单一业务结构过于集中是行业的又一弊端。证券行业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广泛参与投资融资业务、证券发行承销、资产管理、财务咨询业务,但经纪业务仍是收入结构的主体。券商盈利模式的创新必须明确业务功能和定位,拓宽业务范围,深化券商作为金融中介和资本服务职能。该部分通过梳理发达市场券商功能发展历程,对比分析与成熟市场的差距,提出完善我国券商行业功能定位的政策建议。第七章是结论与建议。主要对文章研究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和概括,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研究创新点主要表现在:(1)本文将产业生态位理论引入到券商盈利模式创新当中,以产业生态位的视角研究券商行业存在的问题,是对产业生态位理论运用的一种新尝试,也是券商盈利模式创新研究视角创新。文章通过为券商盈利模式创新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寻找新的注脚和依据,对于推动券商盈利模式创新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本文基于产业生态位的视角得出券商行业三大根源性痹症,在此基础上将盈利模式主要问题归纳为分析了三大痹症,即券商行业盈利模式的三大症结在于盈利周期波动严重、行业资产收益率低、行业收入结构过窄造成竞争过度。这一分析有别于行业盈利模式痼疾在于竞争加剧、佣金率下滑的普遍认识。(3)文章结合行业规制和盈利模式现状,分别针对三大弊病提出与之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措施,这为监管部门改善行业生态外部环境,券商个体转变企业经营思路,构架新的盈利模式具有现实参考意义。本文研究不足主要表现在:(1)理论深度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生态位理论属于一种产业经济学理论与生态位理论结合式的创新。产业生态位理论既融合了产业经济学一些基本的理论(诸如产业制度理论、组织理论、交易理论等),也吸纳了生态位理论的基本观点,因此产业生态位理论包含了丰富的内容。鉴于本人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对于产业生态位的理解的层次还需要提高,因此本文针对产业生态位的一些论述以及尝试性创新,可能还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因此进一步提高本文研究的理论深度,是日后仍然需要完善的课题。(2)定量研究不足。定量研究是为理论研究提供现实论据的主要研究手段,鉴于本文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变量比较复杂,因果关系难以进行单线条式的梳理,因此模型构建显然十分困然,从而造成本文定量研究只能提供一些基本的数据分析作为研究论据,导致本文定量研究不足。这些对于本文得出的一些结论合理性以及说服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将产业生态位理论引入到券商盈利模式创新之中,是采用产业经济学理论解决券商盈利模式问题的一种全新尝试。从理论来看,这种尝试对于丰富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内容,提高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实战价值、拓展产业经济学理论应用边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实践来看,券商盈利模式创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诸多方面因素,使用产业生态位理论去系统研究券商盈利模式创新问题,有助于我们从现实的角度,站在战略高度去认识券商盈利模式创新的内在迫切性,同时有助于从比较凌乱的现实中,寻求到正确的方向,不再局限于细枝末节问题处理,而是着眼于未来战略性方向,从根本上为券商盈利模式创新提供不竭动力。
二、券商面临生存考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券商面临生存考验(论文提纲范文)
(1)GF基金公司公募基金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相关理论与分析方法 |
一、竞争战略的基本理论 |
二、竞争战略的分析方法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
一、公募基金行业环境分析的文献研究 |
二、公募基金业务竞争战略的相关文献研究 |
三、文献述评 |
第三章 公募基金行业及GF基金公司介绍 |
第一节 公募基金行业现状 |
第二节 GF基金公司介绍 |
一、公司介绍 |
二、基金产品 |
三、基金业绩 |
第四章 GF基金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 |
一、政治环境:政策利好推进行业快速发展,但也面临新的挑战 |
二、经济环境:国内外投资环境恶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和全球化同步推进 |
三、技术环境:智能科技赋能,优化投资模式,促进运营效率 |
四、社会文化环境:金融资产投资成为趋势,养老理财意识显着提升 |
五、总结 |
第二节 竞争环境分析 |
一、同业竞争:行业集中竞争激烈,头部公司优势明显 |
二、潜在进入者威胁:行业壁垒逐步降低,外资私募成为潜在威胁 |
三、替代商品威胁:多元化的理财投资产品,分化投资者选择 |
四、供方议价能力:销售渠道及运营系统提供商议价能力较强 |
五、买方议价能力:投资者刚性费用较多,议价能力一般 |
六、总结 |
第三节 GF基金公司外部因素评估 |
一、机会 |
二、威胁 |
三、外部因素评价 |
第五章 GF基金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GF基金公司资源分析 |
一、股东资源 |
二、代销渠道 |
三、人力资源 |
四、品牌资源 |
五、牌照资源 |
第二节 GF基金公司能力分析 |
一、投研能力 |
二、内部管理能力 |
三、产品创新能力 |
四、产品营销能力 |
五、客户服务能力 |
第三节 GF基金公司内部因素评估 |
一、优势 |
二、劣势 |
三、内部因素评价 |
第六章 GF基金公司竞争战略的分析与选择 |
第一节 GF基金公司SWOT分析 |
第二节 GF基金公司竞争战略选择与可行性分析 |
一、GF基金公司现有公司战略 |
二、竞争战略选择与可行性分析 |
三、差异化竞争战略目标 |
第七章 GF基金公司差异化竞争战略举措 |
第一节 差异化竞争战略的主要任务 |
一、权益类产品为主打,加强QDII产品 |
二、开展养老金公募业务,布局潜在市场 |
三、构建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拓展增值服务 |
四、提高零售占比,增进第三方平台的渠道合作 |
第二节 差异化战略的保障措施 |
一、坚守合规底线,积极防控风险 |
二、提升运营效率,推行自动化 |
三、建立事业部制度,打造优秀投研团队 |
四、塑造公司企业文化,打造品牌效应 |
第八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一、不足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2)G证券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竞争战略的定义 |
1.2.2 竞争战略的分类 |
1.2.3 证券行业竞争战略研究 |
1.2.4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竞争战略概念 |
2.1.2 证券行业主要业务概念 |
2.2 竞争战略分析工具 |
2.2.1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
2.2.2 SWOT分析法 |
2.2.3 PEST分析法 |
3 G证券公司环境分析 |
3.1 G证券公司简介 |
3.2 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治环境分析 |
3.2.2 经济环境分析 |
3.2.3 社会环境分析 |
3.2.4 技术环境分析 |
3.3 G证券公司竞争环境分析 |
3.3.1 行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 |
3.3.2 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
3.3.3 来自替代品的威胁 |
3.3.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3.5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3.4 G证券公司的内部条件分析 |
3.4.1 企业资源条件分析 |
3.4.2 企业能力分析 |
3.5 G证券公司的SWOT分析 |
3.5.1 G证券公司的优势分析 |
3.5.2 G证券公司的劣势分析 |
3.5.3 G证券公司的机遇分析 |
3.5.4 G证券公司的威胁分析 |
3.5.5 G证券公司SWOT矩阵分析 |
4 G证券公司的竞争战略的选择与制定 |
4.1 G证券公司的愿景及目标 |
4.2 三种竞争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
4.2.1 成本领先战略 |
4.2.2 集中化战略 |
4.2.3 差异化战略 |
4.3 G证券公司的战略选择 |
4.4 G证券公司的战略制定 |
5 G证券公司竞争战略实施与保障 |
5.1 战略实施 |
5.1.1 丰富线上多样活动,营销渠道差异化 |
5.1.2 优化服务产品类型,体验服务差异化 |
5.1.3 营造正面形象塑造,品牌形象差异化 |
5.2 保障措施 |
5.2.1 文化保障 |
5.2.2 组织保障 |
5.2.3 制度保障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3)A证券Z分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知识 |
第一节 证券营销的现有研究 |
第二节 主要分析框架 |
第三章 证券经纪业务结构分析 |
第一节 证券经纪业务定义与相关政策法规 |
第二节 证券行业收入结构分析 |
第三节 证券行业竞争分析 |
第四节 证券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变化 |
第四章 A证券Z分公司现有营销模式分析 |
第一节 A证券公司概况及其经纪业务现状分析 |
第二节 A证券Z分公司概况 |
第三节 A证券Z分公司现有营销模式 |
第四节 A证券Z分公司资源 |
第五节 A证券Z分公司营销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五章 深圳经纪业务市场分析 |
第一节 深圳市场的PEST分析 |
第二节 深圳市场特点与发展趋势 |
第三节 深圳市场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第六章 A证券Z分公司营销策略制定 |
第一节 Z分公司的营销策略 |
第二节 产品策略 |
第三节 价格策略 |
第四节 渠道策略 |
第五节 促销策略 |
第六节 人员策略 |
第七节 有形展示策略 |
第八节 服务过程策略 |
第九节 营销策略的实施和保障 |
第七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HT基金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回顾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2.3 综述述评 |
1.3 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
1.3.1 战略的概念和层次 |
1.3.2 战略管理过程 |
1.4 战略分析和选择的工具 |
1.4.1 PEST模型分析法 |
1.4.2 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 |
1.4.3 QSPM吸引力分析模型 |
1.4.4 SPACE矩阵分析模型 |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创新点与不足 |
1.7 本章小结 |
2 HT基金公司介绍及战略环境分析 |
2.1 HT基金公司及公募基金行业的介绍 |
2.1.1 HT基金公司的介绍 |
2.1.2 行业整体发展现状的介绍 |
2.1.3 HT基金公司过往的发展战略 |
2.2 外部宏观环境多因素分析 |
2.2.1 政治和政策等因素分析 |
2.2.2 经济发展因素分析 |
2.2.3 社会文化因素分析 |
2.2.4 技术发展和进步的因素分析 |
2.3 行业层次的竞争状况分析 |
2.3.1 行业内竞争格局分析 |
2.3.2 行业潜在的进入者威胁 |
2.3.3 相似替代品的威胁 |
2.3.4 供应者的议价能力分析 |
2.3.5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分析 |
2.4 公司自身资源情况和现存问题的分析 |
2.4.1 公司基础能力和问题分析 |
2.4.2 公司核心能力和问题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HT基金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
3.1 HT基金公司总体层次的目标和阶段布局 |
3.2 HT基金公司现阶段发展的战略选择 |
3.2.1 二线城市为主的市场开发战略 |
3.2.2 丰富产品线的产品开发战略 |
3.3 通过SPACE矩阵的辅助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4 HT基金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保障 |
4.1 HT基金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 |
4.1.1 市场开发战略的实施措施 |
4.1.2 产品开发战略的实施措施 |
4.2 HT基金公司发展战略成功实施的保障措施 |
4.2.1 公司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
4.2.2 加强公司风控和创新文化建设 |
4.2.3 财务支持方面的保障 |
4.2.4 技术力量方面的保障 |
4.2.5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
4.3 本章小结 |
5 本研究的结论 |
5.1 研究的结论 |
5.2 研究的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QSPM矩阵权重因素问卷 |
附录B SPACE矩阵的变量选择问卷 |
个人简介 |
第一导师简介 |
第二导师简介 |
致谢 |
(5)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型券商经纪业务转型策略与路径分析 ——以H证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一节 国外研究综述 |
第二节 国内研究综述 |
第三章 我国中小型券商与经纪业务发展现状 |
第一节 我国中小券商现状 |
一、中小型券商发展现状 |
二、中小型券商创新业务发展情况 |
第二节 国内券商经纪业务现状 |
一、传统经纪业务进入瓶颈——盈利下滑,前景不容乐观 |
二、传统经济业务亟需转型——市场所迫,自身所需 |
三、财富管理服务模式取代低价佣金策略——大势所趋,众望所归 |
第四章 国外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发展现状与启示 |
第一节 美国证券公司发展现状 |
一、定位理财模式——以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公司为例 |
二、互联网经纪模式——以“E-TRADE”为例 |
三、线上线下结合经纪模式——以“嘉信(CHARLES SCHWAB)”为例 |
第二节 美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特点 |
第三节 美国证券经纪业务的启示 |
一、“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公司”定位理财模式的启示 |
二、“E-TRADE”互联网经纪模式的启示 |
三、“嘉信”线上+线下结合的启示 |
第四节 日本证券经纪业务发展现状与特点 |
一、全产业链的金融生态体系——以“SBI模式”为例 |
二、提供专业交易系统,形成技术壁垒——以“MONEX模式”为例 |
第五节 日本互联网证券公司发展的启示 |
第五章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
一、金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互联网证券 |
二、互联网给证券行业带来深刻变革 |
第二节 互联网证券发展现状 |
一、自建平台 |
二、与第三方平台合作 |
第三节 证券公司推进互联网证券业务实践 |
一、打造多层次互联网平台,整合升级线上线下资源 |
二、互联网先发优势明显 |
三、互联网开户激增,移动端占主流 |
四、产品和营销手段创新 |
第四节 互联网证券面临的问题 |
一、证券公司自建平台与合作引流各有利弊 |
二、互联网企业的平台的专业性 |
三、佣金中枢下滑加大证券公司经营压力 |
第六章 智能投顾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
第一节 智能投顾的历史、原理及发展趋势 |
第二节 财富管理业务中的智能投顾 |
第三节 智能投顾在国内外的应用 |
一、BETTERMENT |
二、蓝海智投 |
三、有鱼YOUYU |
第四节 智能投顾特点优缺点比较 |
第七章 H证券经纪业务转型分析 |
第一节 H证券经纪业务发展现状 |
一、公司简介 |
二、公司资产质量、流动性情况及负债状况 |
第二节 H证券经纪业务转型的必要性 |
第三节 H证券经纪业务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
一、定位问题 |
二、客户服务管理问题 |
第四节 H证券SWOT分析 |
第八章 中小型证券转型的路径与对策 |
第一节 做好公司定位 |
第二节 加强业务创新 |
一、完善人才储备和体系建设 |
二、提高IT的软硬件实力 |
第三节 从传统交易通道向财富管理转型 |
一、财富管理的定义 |
二、财富管理的主要模式 |
三、国内券商投顾应用模式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证券服务机构监管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证券服务机构监管的变迁史 |
二、证券服务机构监管问题的提出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一章 证券服务机构监管的理论框架 |
第一节 证券服务机构的内涵 |
一、证券服务机构的范围界定 |
二、证券服务机构的共性分析 |
第二节 证券服务机构作用发挥的历史成因 |
一、中介制度的兴起 |
二、交易成本的降低 |
三、公司治理监管挑战的选择 |
第三节 证券服务机构约束机制分析 |
一、声誉约束机制 |
二、责任约束机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证券服务机构之功能定位与责任厘清 |
第一节 证券服务机构责任的功能定位 |
一、证券服务机构的义务前提:内部监督失效 |
二、证券服务机构职责分担目标:震慑与引导兼顾 |
第二节 证券服务机构的职责特殊性 |
一、证券服务机构的职责性质 |
二、证券服务机构的职责分配困境 |
第三节 证券服务机构的义务内容 |
一、证券服务机构的行为标准 |
二、证券服务机构义务的类型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证券服务机构监管的实证检视与现状反思 |
第一节 对我国证券服务机构监管的实证检视 |
一、证券服务机构监管处罚案件数量综述 |
二、处罚手段综述 |
第二节 我国证券服务机构监管现状反思 |
一、监管法规立法情况 |
二、监管法规的立法缺陷 |
三、监管的执法漏洞 |
第三节 证券服务机构监管失范原因分析 |
一、法律关系错位:投资者保护义务的尴尬处境 |
二、市场化秩序扭曲:市场竞争不充分 |
三、自律监管缺失:自律的功能弱化 |
四、责任机制不到位:违法的成本过低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证券服务机构监管的理念选择 |
第一节 证券服务机构监管理念定位及要求 |
一、证券服务机构理念监管的意义 |
二、政府管制与市场约束的博弈:理念定位的基础 |
三、证券服务机构监管的适应性要求 |
第二节 证券服务机构监管的正当标准 |
一、证券服务机构监管的良好标准 |
二、证券服务机构监管的合理局限:以成本-收益为视角 |
三、证券服务机构监管模式的选择 |
第三节 市场化前提下政府的最大效用发挥 |
一、政府角色的定位——市场的裁判者 |
二、市场监管的重要方式——自律监管的扩大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证券服务机构监管机制的完善 |
第一节 委托关系的重构:由私人性向公共性的转变 |
一、公司委托模式的非适当性 |
二、公共介入模式的功能性构建 |
第二节 证券服务机构自律治理的扩大: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 |
一、自律监管的框架 |
二、监管职能的自律性 |
三、监管执法的自律性 |
四、自律监管的不确定性展望 |
第三节 责任约束机制的完善:执法与司法的双重要求 |
一、建立全面的责任制度体系 |
二、优化现行过错责任原则 |
三、关于责任机制的反思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7)基于资管新规的Z基金公司零售渠道协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1.5 研究意义 |
第2章 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分析 |
2.1 .国内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
2.1.1 国内公募基金行业的诞生 |
2.1.2 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发展与现状 |
2.2 银行系基金公司竞争分析 |
2.2.1 基金公司股东背景分类 |
2.2.2 银行系基金公司比较分析 |
2.3 资管新规之下的公募基金行业 |
2.3.1 资产管理行业 |
2.3.2 资产管理新规的颁布 |
2.3.3 资管新规对公募基金的冲击 |
第3章 公募基金零售渠道构成 |
3.1 公募基金零售渠道发展概述 |
3.1.1 传统代理销售机构 |
3.1.2 线上渠道的兴起 |
3.1.3 各基金销售渠道的比较 |
3.2 公募基金产品销售构成 |
3.2.1 投资人 |
3.2.2 渠道经理 |
3.2.3 基金公司与代销渠道 |
3.3 基金销售各角色之间关系 |
3.3.1 合作关系 |
3.3.2 竞争关系 |
第4章 公募基金零售代销渠道分析 |
4.1 银行渠道 |
4.1.1 银行代销渠道概况 |
4.1.2 银行代销费用 |
4.1.3 新时期银行零售代销需求 |
4.2 券商渠道 |
4.2.1 券商代销渠道概况 |
4.2.2 券商代销费用 |
4.3 互联网渠道 |
4.3.1 互联网渠道概况 |
4.3.2 互联网渠道代销困局 |
第5章 公募基金个人投资者分析 |
5.1 中国个人基金投资者特征 |
5.1.1 个人基金投资者的总量 |
5.1.2 个人基金投资者持有规模 |
5.1.3 个人基金投资者的基础特征 |
5.2 个人基金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
5.2.1 产品选择与投资年限 |
5.2.2 投资专业性 |
5.2.3 投资渠道 |
5.3 个人基金投资者的新需求 |
5.3.1 重视产品因素 |
5.3.2 重视费率因素 |
5.3.3 重视渠道因素 |
第6章 Z基金公司的零售现状和渠道协同分析 |
6.1 Z基金概述 |
6.1.1 Z基金发展情况 |
6.1.2 Z基金的架构 |
6.2 Z基金产品零售现状 |
6.2.1 基金销售模式 |
6.2.2 投研业绩与中后台支持 |
6.3 Z基金产品零售与公司关系 |
6.3.1 管理费收入与管理规模 |
6.3.2 客户风险偏好与产品销售 |
第7章 海外与国内基金零售现有模式借鉴 |
7.1 海外基金零售主要分类与模式 |
7.1.1 集合投资型 |
7.1.2 投资顾问型 |
7.1.3 银行、券商代销型 |
7.2 海外基金销售的困境与破局 |
7.2.1 规模和增速的困境 |
7.2.2 金融科技的破局 |
7.3 国内代销渠道的尝试 |
7.3.1 国内银行的探索 |
7.3.2 多家银行的尝试 |
第8章 资管新规下Z公司零售渠道协同对策 |
8.1 协同战略与市场定位 |
8.1.1 战略规划 |
8.1.2 市场定位 |
8.2 代销多渠道协同 |
8.2.1 银行线上金融平台 |
8.2.2 集团内协作 |
8.3 渠道客户需求协同 |
8.3.1 目标客户确定 |
8.3.2 提升线上服务 |
第9章 Z公司零售渠道协同策略的实施 |
9.1 实施重点 |
9.1.1 销售组织 |
9.1.2 考核架构 |
9.2 内部的协同管理 |
9.2.1 产品类型的创新 |
9.2.2 投研能力发展 |
9.2.3 互联网与运营管理 |
9.3 Z公司渠道协同对策实施步骤 |
9.3.1 稳定现状的“渠道化” |
9.3.2 协同发展的“平台化” |
9.3.3 全面升级的“互联网化” |
9.4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解读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论文提纲范文)
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诞生背景 |
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
中小企业私募债券顺畅发行的关键 |
发行主体的甄选 |
政府部门的推动 |
后期偿债保证 |
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
其他保障措施 |
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目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增信措施难以实现 |
利率预期存在差异 |
信息批露不够透明 |
流动性制约明显 |
风险与收益不匹配 |
受投资者风险偏好影响大 |
考验券商的业务水平与风险控制能力 |
考察发行企业的资质 |
考验投资者的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 |
培育市场, 发展中小企业私募债券 |
完善制度建设 |
发挥券商中介作用, 加强中小企业融资项目储备, 牵手PE发行私募债 |
构建非公开定向工具有限流通的机制 |
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
(10)基于产业生态位视角的券商盈利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
1.2.1 研究的内容及框架 |
1.2.2 研究方法 |
1.3 创新与不足 |
2 理论和文献综述 |
2.1 产业生态位理论研究和应用 |
2.1.1 产业生态位理论形成与发展 |
2.1.2 产业生态位理论运用与拓展 |
2.2 券商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
2.2.1 关于盈利模式文献和理论研究 |
2.2.2 券商盈利模式的文献综述 |
3 基于产业生态位视角的券商盈利模式现状及实证研究 |
3.1 券商盈利模式创新的外部生态环境分析 |
3.1.1 券商盈利模式的规制变迁 |
3.1.2 经济发展带来我国证券业发展机遇 |
3.1.3 中国经济的证券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
3.1.4 济转型带来我国证券业发展机遇 |
3.2 券商盈利模式创新的内部生态环境分析 |
3.2.1 我国券商盈利模式特点 |
3.2.2 经纪业务竞争现状分析 |
3.3 券商产业生态位的时空分异测度 |
3.3.1 行业结构与集中度的理论研究方法 |
3.3.2 我国证券行业结构分析 |
3.4 基于产业生态位视角的券商竞争力实证分析 |
3.4.1 券商行业生态位评价 |
3.4.2 券商行业和券商之间生态位实证分析 |
3.5 小结 |
4 券商盈利模式创新之一:建立逆周期调节机制 |
4.1 券商行业盈利周期性 |
4.1.1 金融行业的顺周期性 |
4.1.2 定义顺周期性 |
4.1.3 金融行业顺周期性的影响 |
4.1.4 金融行业逆周期调节 |
4.2 券商行业的顺周期盈利模式形成机理 |
4.2.1 外部信用机构导致证券行业顺周期性 |
4.2.2 证券公司内部管理引致的顺周期性 |
4.2.3 证券公司主要证券业务的顺周期 |
4.2.4 投资基金的顺周期性形成 |
4.3 证券行业的逆周期调节 |
4.3.1 证券行业管理的逆周期调节机制 |
4.3.2 证券公司业务发展逆周期调节机制 |
4.3.3 证券投资基金逆周期调节机制 |
4.3.4 券商盈利模式逆周期调节机制 |
4.4 小结 |
5 券商盈利模式创新之二:提高资金效率 |
5.1 我国券商的资金运用 |
5.1.1 证券公司的融资渠道 |
5.1.2 证券公司资金运用和发展阶段 |
5.2 我国券商的资金运用效率 |
5.2.1 券商整体资金效率低下 |
5.2.2 券商资金效率低下的原因探析 |
5.3 证券公司资产负债与风险管理 |
5.3.1 美国证券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
5.3.2 中美证券公司资本配置结构的差异 |
5.4 美国投行资金管理经验对我国券商行业发展的启示 |
5.4.1 坚守中介业务 |
5.4.2 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
5.4.3 增加单一业务的价值链 |
5.4.4 债券市场业务占据核心地位 |
5.4.5 合理利用资产杠杆 |
5.5 小结 |
6 券商盈利模式创新之三:拓宽业务功能定位 |
6.1 现代投资银行盈利模式及演变 |
6.1.1 现代投行功能定位和业务发展的演变历程 |
6.1.2 现代投行金融中介的核心定位 |
6.2 我国券商功能定位及业务类型与国际投行差距 |
6.2.1 我国券商功能定位和业务类型现状 |
6.2.2 与国际券商功能和业务的差距:以高盛为例 |
6.3 金融危机对国际投行盈利模式的影响 |
6.3.1 由现代分业向现代混业转变 |
6.3.2 缩小杠杆回归金融中介本源 |
6.4 我国证券公司功能方向和业务发展方向 |
6.4.1 提供分业经营下的综合金融服务 |
6.4.2 发挥投资中介职能优势 |
6.4.3 挖掘服务实体经济的潜力 |
6.5 小结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四、券商面临生存考验(论文参考文献)
- [1]GF基金公司公募基金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倪佳瑛.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7)
- [2]G证券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刘娟. 贵州财经大学, 2020(05)
- [3]A证券Z分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付长江. 厦门大学, 2019(12)
- [4]HT基金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D]. 侯国治.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5]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型券商经纪业务转型策略与路径分析 ——以H证券为例[D]. 杨晓宸.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2)
- [6]证券服务机构监管机制研究[D]. 薄萍萍.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7]基于资管新规的Z基金公司零售渠道协同研究[D]. 李思潇.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7)
- [8]中国经济特区金融产业发展报告[A]. 郭茂佳. 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2014), 2014
- [9]解读中小企业私募债券[J]. 汪杰,孔驰. 金融市场研究, 2013(09)
- [10]基于产业生态位视角的券商盈利模式创新研究[D]. 李贵军. 西南财经大学,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