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妇幼营养提高母婴健康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Branch of Women′s Health Care,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1](2021)在《产后保健服务指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概述孕产期健康是人类健康的基石,是妇幼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孕产期保健包含了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分娩期和产褥期保健。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孕产期保健系统,孕产妇可在孕期获得全程和系列的保健服务,孕产妇孕期保健意识较强,基本都能达到5次以上的产前检查,产前检查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同时积极促进住院分娩,保障母婴安全。产后保健服务管理不断规范,服务内涵不断丰
赵永杰[2](2021)在《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研究》文中提出每个家庭都希望孕产妇能够顺利安全地度过整个孕产期并生育聪明健康的孩子,这也是整个社会的共同愿望,因此母婴安全保障与每一个家庭都息息相关,每个人都要重视,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二孩政策的放开,人们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出生人口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变高,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高龄孕妇,如何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母婴安全保障服务,是母婴安全保障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对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通过对母婴安全的内容进行解读,对其重要意义进行研究阐述,并结合分析吕梁市母婴安全工作的现状及困境,发现在母婴安全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机遇,可以更好地抓住机遇针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科学把握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为吕梁市人民提供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阐述母婴安全保障工作产前、孕产期、产后三方面内容及提高群体健康水平、提升社会幸福感、带动医疗技术发展等重要意义;第二、通过制度建设、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能力建设、各辖区的情况对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进行剖析,从制度、硬件、软件等各项指标与行业照标准化进行比对,结合现阶段母婴安全保障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现状;第三、发现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寻找并分析引发问题的各种原因;第四、分别在政府、医疗机构以及个人层面对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提出建议。吕梁市地处黄土高原,在全市13个县市区中有10个贫困县,6个国家级贫困县,4个省级贫困县,属于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对于公共卫生方面的支出制约着母婴保障工作的方方面面,缺乏吸引优秀人才的能力,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单位认识无法统一也影响着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本论文在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薄弱的基础上,各项数据与行业标准进行逐一比对,并通过与沿海发达地级市及省内母婴安全保障工作完成较好的地级市横向对照,以及吕梁市各辖区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到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急需在基础设施、人员配备、工作规范、沟通协调、人群健康理念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方可达到国家相应标准。为了更好地提升吕梁市的母婴安全保障工作能力,提供优质的公共医疗服务,需要行政部门制定规范,加大宏观调控与沟通协调力度,积极调配资源,医疗机构按照要求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共同努力提高吕梁市的母婴安全保障能力,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维护好妇女儿童的健康权益,加大宣传力度,让母婴保障健康知识普及群众,形成良性循环。
姚晓璐[3](2021)在《上海市某医院孕产相关人员母婴健康素养水平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妇幼保健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提升母婴健康素养,对开展妇幼保健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医院等妇幼保健机构担负着履行公共卫生职责,负责开展与妇女儿童健康相关的医疗服务以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因此,从医院的角度为妇幼保健提供服务,了解孕产相关人员母婴健康素养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其影响因素,对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从而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研究目的:调查上海市某医院孕产相关人员的母婴健康素养现状水平,分析主要影响母婴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进一步确定提升母婴健康素养的重点对象和重点内容,为医院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保障母婴安全,构建更完善的孕产妇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卫生部2012年编制的测评工具《母婴健康素养评价问卷》,对2018年8月-2020年8月在上海市某医院的部分备孕人群、孕妇夫妇、婴幼儿家长三类人群,共计425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包括两方面内容:一般情况和母婴健康素养测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使用Epidata3.1创建的数据库录入数据,应用SPSS22.0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统计。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分析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或精确概率法分析比较不同人口特征间的健康素养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中的逐步回归法进行影响因素筛选。为了更好地了解孕产相关人员对母婴健康素养的理解和自我评价、最易接受的提高母婴健康素养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孕产服务供需双方的半结构化访谈。研究结果:1.孕产相关人员母婴健康素养现状:共有18人具备了母婴健康素养,母婴健康素养的总具备率为4.24%。其中,母孕期基本知识、婴幼儿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以及基本技能的素养水平分别为11.06%(47人)、21.18%(90人)、6.35%(27人)和11.06%(47人),四个方面的具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孕产相关人员母婴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影响母孕期基本知识掌握的因素。调查对象、性别、家庭收入是影响婴幼儿基本知识掌握的因素。调查对象、性别、文化程度和分娩次数是影响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行为掌握的因素。调查对象、性别、文化程度是影响基本技能掌握的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与母孕期基本知识的具备相关;调查对象、性别、家庭收入,与婴幼儿基本知识的具备相关;调查对象、性别、分娩次数,与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具备相关;调查对象、性别、文化程度,与基本技能的具备相关。备孕人群、男性、低文化程度人群为重点对象。3.孕产相关人员母婴健康素养访谈结果:孕产相关人员:普遍反映自己对母婴健康素养知识了解不够,希望获得母婴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最关注当前影响最大、关系最紧密的健康问题。在健康信息获得途径方面,对于专业从业人员宣教的方式最为接受;同时,同伴间妈妈群分享也是孕产相关人员接受度较高的方式;希望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以便及时获取知识。专业从业人员:认为问卷的部分内容过于专业,个别问题晦涩难懂,需要一定专业知识才能准确回答相关问题。对于备孕人群以及处于孕周较小的人群,要做到准确应答难度更大。由于劳动强度大、接诊时间有限,每次产检重点关注和孕产安全息息相关的内容,而对于母婴健康素养,关注度和宣传力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医院管理者:医院虽然提供了特定的时间、场地和人员做相关健康教育服务,但是从参与率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缺乏客观可靠的测评工具对培训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的探索与提升、宣传具备母婴健康素养的重要性是重点内容。研究结论:1.上海市某医院孕产相关人员母婴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和同期上海市平均健康素养的水平相比差距明显,与其他地区相比未显示出明显差异。2.母婴健康知识和技能具有专业性强和实操性强等特点,需要进行专门学习。3.孕产相关人员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而对于健康行为的掌握相对较差,说明掌握知识并不等于具有相应的行为,知识未能很好地转化为行为,“知-信-行”统一是今后工作的重点。4.利用好每次的门诊时间,以孕产相关人员接受度高的多种方式,结合孕妇孕周或孩子月龄,通过使用频率最高的手机推送有关的健康信息,同时提供查找健康信息的可靠途径,方便随时查阅。5.随着母婴健康素养重视程度的逐步提高,相应政策的支持和人员保障的落实,将健康教育作为专业从业人员日常工作考核的一个部分,保证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6.需要社会、社区、医院、个人共同协作,发挥各自优势,才能更好地促进母婴健康素养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马昭凯[4](2021)在《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婚检认知与优生健康素养研究》文中提出为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三级预防”策略,其中婚检是最重要的一级预防策略。目前,上海市的婚检率较低,而新生儿缺陷发生率较高。优化婚前保健相关工作,提高围婚期人群的优生健康素养,对于预防出生缺陷有积极作用。研究目的:研究上海市某区婚检情况与出生缺陷的关系;了解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参加婚前保健服务的情况,并分析该人群参加婚检的影响因素;研究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婚检认知与优生健康素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做比较分析;为今后某区改善婚前保健服务提供思路。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面,首先通过回顾性资料,探讨分析某区9年婚检资料与2年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采用横断面调查,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的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资料;通过描述分析,比较已婚检和未婚检人群的基本情况,优生健康素养具备率等情况;将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收集,分别纳入统计分析。使用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明确相关变量对人群优生健康素养具备情况的影响因素及差异状况。定性研究方面,通过对调查对象访谈,分析其对婚检的认知和优生健康素养水平,以及期望获得相关健康信息的方式渠道等,为改进婚检相关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为形成建议对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一)某区婚检率持续降低,疾病检出率上升。9年来婚检率从最高峰时的35.08%,降至2019年的12.88%。而疾病检出率逐年上升,由1.11%上升至17.31%。男性在检出人数及检出率上均远高于女性,尤其是男性疾病检出总人数约为女性的3.5倍(1968/561)。(二)某区2018年和2019年新生儿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1.26‰和9.24‰,其中先心疾病占第一位。(三)已婚检和未婚检人群的不良孕产史比例均较低,已婚检人群在个人月收入和计划妊娠比例方面高于未婚检人群,而常规体检比例则低于未婚检人群。约75%的女性婚后2年左右首次怀孕,未婚先孕者占5.89%。遗传缺陷家族史知晓比例低,女性为47.61%,男性为45.13%。(四)已婚人群的婚检知晓率较高,为95%;婚检参与度较低,为54.20%。对婚检存在错误认知,认同单位/普通体检不能替代婚检的女性仅为67.36%,男性仅为69.03%;在未参加婚检的人群中,有37.05%的人认为已做常规体检没必要参加婚检。(五)人群优生健康素养总体具备率较低,为7.11%。已婚检人群具备率为9.94%,未婚检人群具备率为3.76%,已婚检高于未婚检人群(P<0.05);不良孕产史(OR=2.354)、婚检(OR=2.207)和计划妊娠(OR=37.274)为优生健康素养重要影响因素(P<0.05)。(六)访谈结果显示:民政和亲朋依然为人群获取婚检信息主要参考渠道,优化婚检服务细化咨询指导内容覆盖更多人群,需提高专业人员知识水平和待遇。研究结论:(一)提高婚检率,需政府部门大力支持,衔接婚前和孕前保健。重点宣传常规体检和婚检的区别,纠正人群错误认识。尝试开展旅行结合专科体检项目。(二)以预防出生缺陷为宣传重点,调整检测项目,优化人才队伍建设。依托母子健康手册,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实现优生健康素养的提升。(三)树立婚检仪式感,促进计划妊娠。牢固树立健康孕育下一代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特别需要唤起丈夫的责任感,提升婚检参与度。(四)以婚姻登记为关口,针对未参加婚检、无不良孕产史和暂时无生育计划的人群,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手段开展宣传,多宣传广覆盖,提升人群健康素养。
韩敏佳[5](2021)在《藏族高龄多产产妇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背景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孕产妇以世居藏族农牧民为主,整体生活环境、饮食结构、生活方式与内地平原地区有着显着的差异。由于民族政策和生育政策的不同,藏族产妇高龄和多产的特点与内地差异尤为显着。西藏农牧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其地区的妇女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导致该地区藏族妇女产前检查不规范以及产妇的依从性较差,故藏族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因此,了解藏族高龄多产产妇的危险因素,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从而改善其不良妊娠结局和围产儿结局尤为重要。目的 了解藏族产妇高龄、多产两个因素与母婴不良结局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提倡适龄妊娠及优生优育,并通过孕期规范的保健和适当干预措施,减少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降低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8年01月~2020年11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4356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高龄多产组(年龄≥35岁且产次≥5次)、高龄非多产组(年龄≥35岁且产次<5次)、非高龄多产组(年龄在18~34岁且产次≥5次)和非高龄非多产组(年龄在18~34岁且产次<5次)。比较四组产妇一般临床资料、妊娠合并症、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情况。根据是否产生妊娠不良结局,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龄多产产妇妊娠和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将高龄多产组和高龄非多产组合并为高龄,再根据产妇年龄分为高龄组(35~39岁)和超高龄组(≥40岁)。比较两组高龄产妇一般临床资料、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及围产儿结局情况;根据是否产生围产儿不良结局,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龄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将高龄多产组和非高龄多产组合并为多产组,再根据产妇产次分为多产组(产次=5)、超多产组(产次6~9次)和极多产组(产次≥10次)。比较三组多产产妇一般临床资料、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及围产儿结局情况;根据是否产生围产儿不良结局,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多产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1.非高龄非多产组胎盘早剥、死胎的发病率最低(P<0.001)。2.高龄非多产组:顺产率最低(P<0.001),剖宫产率最高(P<0.001);早产儿发病率大于非高龄组(P<0.05);新生儿体重小于非高龄多产组(P<0.05)。3.非高龄多产组:顺产率最高(P<0.05),巨大儿的发病率大于非高龄非多产组(P<0.05)。4.高龄组: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P<0.001);孕周小于非高龄非多产组(P<0.001)。5.多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非多产组(P<0.05);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多产组(P<0.001)。6.高龄多产组:助产率、前置胎盘、羊水Ⅲ度污染、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低、胎儿畸形、死胎的发生率最高(P<0.05)。7.高龄多产组围产儿不良结局的Logistic回归结果:羊水多、羊水Ⅲ度污染是高龄多产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OR>1),孕周是其保护因素(P<0.05,OR<1)。8.超高龄组:其年龄、孕次、产次均大于高龄组(P<0.001),孕周小于高龄组(P=0.001);超高龄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羊水Ⅲ度污染、新生儿早产、1分钟Apgar评分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龄组(P<0.05);同时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高龄组(P<0.05),分娩方式与高龄组无明显差异。9.高龄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宫内窘迫、羊水多和羊水Ⅲ度污染是高龄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而孕周是保护因素(P<0.001,OR<1)。10.极多产组:极多产组产妇HELLP综合征、产后出血、新生儿早产和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多产组和超多产组(P<0.05)。11.多产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Logistic回归分析:羊水Ⅲ度污染是多产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OR>1);孕周是其保护因素(P<0.001,OR<1)。结论1.高龄多产产妇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率、助产率、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明显升高;羊水多、羊水Ⅲ度污染是高龄多产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孕周是其保护因素。2.高龄产妇妊娠合并症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产妇;超高龄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和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会进一步升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多、宫内窘迫和羊水Ⅲ度污染是高龄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孕周是保护因素。3.多产产妇妊娠合并症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多产产妇;产次达到10次及以上的多产产妇其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和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进一步升高。羊水Ⅲ度污染是多产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孕周是保护因素。4.对于藏族高龄产妇、多产产妇、尤其是高龄多产产妇,临床应加强重视程度,强调适龄妊娠及优生优育的重要性,同时强调规律产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对孕产妇及其家属的医疗卫生知识普及和教育、切实做好孕期产期护理和保健工作、积极干预和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最大程度改善母婴结局。
刘梦笛[6](2020)在《基于亲子互动的妇幼保健院空间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民大众对生活服务水平的需求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被关注的程度日趋增长,而我国“全面二孩”时代的来临以及在“大健康”观念影响下,更为当下的妇幼保健机构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提升保健服务能力和改善建筑空间品质成为了研究的热门话题,面对妇女儿童这类特殊的服务人群,各类保健科室和亲子活动空间已供不应求,因此亲子互动空间的营造设计尤为重要。站在亲子活动的角度,目前我国城市中并没有足够丰富的亲子互动空间,主要集中在居民区、儿童公园和商业综合体相对应的场所里,且以关注儿童的活动为主,忽略了家长的感受。随着人们多元化的需求,传统的医疗服务系统也在当下的时代环境中寻求出路与转型,形成可以面向社区且融入城市空间的趋势。选取基于亲子互动的妇幼保健院空间设计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突显妇幼保健机构的妇幼特色、相应保健主题的同时,可以提升不同亲子群体的就诊体验,满足不同的服务需求。而相对更广大的群众来言,更能面向社区,吸引周边居民的活动,成为城市空间中重要的公共场所。文章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妇幼保健院亲子互动空间相关研究理论的整理,明确研究范畴和概念界定。进而研究当前我国妇幼保健院的发展趋势及政策引导,明确了亲子互动空间在妇幼保健机构设计中的重要性。根据具有代表性的基于亲子互动空间的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总结机构中亲子互动空间的现状和不足。分析了妇幼保健院存在的亲子类型,界定各个空间的亲子程度,从而总结出不同亲子类型的需求,在总结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亲子互动空间的设计原则。在进一步的设计策略探究中,基于亲子互动的妇幼保健院空间提出了妇幼建筑的整体考量、公共空间的功能复合、建筑庭院的绿色互动、儿童保健中心的家庭趣味、围产保健中心的安全温馨等亲子互动空间营造设计策略。最后,通过对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实际项目设计优化分析,来验证基于亲子互动的妇幼保健院空间设计研究的实践意义。
张琪明[7](2020)在《苏粤两地孕产期保健管理运行机制的量化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保障母婴健康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但我国孕产期保健体系仍然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服务不充分等诸多问题,尚不能满足母婴的健康需求。管理运行机制作为孕产期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量化评价有助于了解现状、发现不足,进而促进母婴健康结果的改善。研究目的:(1)评价苏粤两地孕产期保健管理运行机制的现状和效果,并验证量化评价的可行性。(2)分析两地管理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两地孕产期保健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穷尽原则,通过网站和数据库系统搜集2017年及以前苏粤两地公开发布的涉及孕产期保健的所有政策文件,对文件进行逐一摘录后形成基础数据库。以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为指导,通过适宜公共卫生体系定位与评价标准对苏粤两地孕产期保健管理运行机制进行量化评价。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量化指标与孕产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运用规范差距分析,明确苏粤两地的优势和待完善之处。研究结果:(1)2000-2017年,苏粤两地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程度一直稳定提升,江苏从28.2%提升至57.1%,广东从14.4%提升至53.1%,与适宜标准的比值分别为67.2%和62.5%。(2)2017年江苏在管理与监控机制(39.5%vs 36.2%)、计划与评价机制(68.6%vs 66.0%)、筹资与补偿机制(81.9%vs 75.8%)、协调与激励机制(33.1%vs 29.5%)四个方面的健全程度均优于广东。(3)两地机制完善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呈负相关(P<0.05)。(4)江苏和广东管理运行机制完善程度对孕产妇死亡率的解释程度分别为82.9%、90.2%。(5)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程度较好,苏粤两地管理运行机制至健康结果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96和-0.89。研究结论:(1)苏粤两地均重视机制的建设,但仍有较大完善空间,江苏孕产期保健管理运行机制的健全程度略优于广东。(2)管理运行机制对孕产期保健健康结果的改善作用初步体现。(3)基于政策文件对管理机制量化具有可行性。(4)两地在各相关部门职责的明确程度、主要部门职责清晰可考且有考核主体的程度、政府的筹资主导地位和经费增长机制、制度性协调机制、业务主管部门的可执行激励机制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建议:(1)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可考核职责,建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长效机制。(2)明确政府在筹资中的主导地位,保障经费的稳定投入和增长。(3)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提升对重大孕产期保健问题的协调能力。(4)明确业务主管部门的激励措施,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罗淳[8](2020)在《孕产妇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与母婴健康素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后,‘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健康素养作为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公共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已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同期,我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据估计,未来每年我国的新增人口数量将达到两百万,尽管我国孕产妇的身心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健康素养水平参差不齐。而孕产妇的健康素养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将直接影响自身和孩子的健康结局,如何通过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获取健康信息提高母婴健康素养十分重要。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即个体因意识和需求对健康信息进行查询、获取、评价和利用的一系列健康行为。本文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就诊的准妈妈、哺乳期妈妈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孕产妇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差异对实际健康素养的影响,以期能够改善国内面向孕产妇群体的健康信息服务,提高母婴健康水平,为向母婴群体传播相应的健康知识和观念提供一个路径选择的参考。本文通过文献梳理、问卷调查以及深度访谈,以已有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对母婴健康素养影响的模型为参照,并针对模型加以验证和修正。本文针对人口变量、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和孕产妇健康素养操作化制定相关调查问卷,于2019年11月10日进行问卷前测,回收50份前测问卷根据反映情况调整问卷内容,于2019年11月16日派发正式问卷368份(目前广州市的妇幼医院会针对片区建立前来产检的妈妈健康群,在里面分享健康信息,同时也便利孕产妇在其中交流沟通孕期情况,因此问卷派发形式则为线上微信社群派发),其中有效问卷367份。通过367份问卷调查发现: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和母婴健康素养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且各素养受健康搜寻行为影响有明显差异,其中,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对基本知识与理念的影响明显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以及基本健康技能。
刘璐[9](2020)在《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妇幼保健管理体系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初期我国仅有9家专科妇幼保健服务机构,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居高不下。我国政府认识到只有不断发展、壮大妇幼人才队伍,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提升我国妇幼保健工作服务水平才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婴幼儿死亡率的根本措施,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妇幼保健机构,搭建妇幼三级信息网络,不断优化妇幼保健管理体系,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水平,为母婴安全保驾护航。A市属于县级市,位于辽东半岛,下辖6个乡,15个镇,4个街道,总人口 82.4万人。由于人口分散,地区发展不均衡,导致A市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制度化缺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高龄、高危孕产妇增加,对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因此分析新形势下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理论为指导基础,对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分析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妇幼保健管理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其次,对妇幼保健相关概念和公共管理理论进行阐述;再次,从组织机构、人员配备、服务能力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分析了 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指出当前存在对问题,包括政府对妇幼保健管理体系投入不足、妇幼保健服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机构资源利用不足、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并分析问题成因;在此基础上,从母婴安全、儿童保健、智慧医疗三个方面提出了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的优化方案;最后,为保证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优化方案能最终得以实现,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完善工作制度、打造优质服务等多项保障措施。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针对性研究,不仅对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为全国其他县级城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优化问题提供了参考。
邓宇晨[10](2020)在《合肥市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信行”及培训情况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合肥市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以及培训情况,探讨影响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信-行水平主要因素,发现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在从事社区生命早期健康管理工作中以及培训中的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的具体培训需求,旨在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和更好地促进社区生命早期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合肥市为研究现场,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妇女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信行”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和《社区儿童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信行”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前往合肥市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女保健科和儿童保健科,分别对各家中心实际在岗的妇女保健人员和儿童保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孕产妇健康管理/0-2岁儿童健康管理知识、态度、行为情况、学习培训情况等。调查资料采用Epi Data3.1进行双录入,数据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利用频数、率、构成比、均数、标准差、中位数等指标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运用?2检验方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本次调查共发放219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7份,有效应答率99.1%。调查对象中社区妇女保健人员101名(46.5%),社区儿童保健人员116名(53.5%)。性别分布上,男性为9人(4.1%),女性208人(95.9%);年龄在21-64岁之间,平均年龄(34.52±7.84)岁(中位数为34分);调查对象的学历以本科(57.1%)和大专(35.0%)为主;调查对象所学专业以临床医学专业(55.3%)和护理学专业(30.0%)为主;201名(92.6%)调查对象参加过孕产妇保健/0-2岁儿童保健专业知识培训;调查对象中有150名医生(69.1%),67名护士(30.9%),其中医生的学历以本科(65.3%)为主,护士的学历以大专为主(55.2%);142人(65.4%)有执业医师资格,65人(30.0%)有护士执业资格,10人(4.6%)无执业资格;职称分布上,以初级和中级职称为主(89.4%);调查对象中有专职人员187人(86.2%),兼职人员30人(13.8%);正式在编人员86人(39.6%)、非正式在编人员131人(60.4%);调查对象月收入多集中在2000-4999元,共161人(74.2%);调查对象从事妇幼保健工作年限最短的不足1年,最长的38年(中位数4年)。(2)社区妇女保健人员孕产妇健康管理知识得分为37-67分(中位数41分),优秀率为44.6%;态度得分在53-75分之间(中位数70分),优秀率为64.4%;行为得分为25-44分(中位数41分),优秀率为66.3%;知信行总分得分为143-183分(中位数170分),优秀率为59.4%。专职人员的孕产妇健康管理知信行总水平和态度水平优于兼职人员(?2=10.910、7.526,P<0.05),医生的孕产妇健康管理行为水平优于护士(?2=5.002,P<0.05)。(3)社区儿童保健人员0-2岁儿童健康管理知识得分为29-64分(中位数53分),优秀率为25.0%;态度得分在22-70分之间(中位数62分),优秀率为40.5%;行为得分为63-112分(中位数100分),优秀率为46.6%,知信行总得分为168-236分(中位数214.5分),优秀率为42.2%。非在编人员的0-2岁儿童知信行总水平优于在编人员(?2=4.073,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非在编人员知识水平同样优于在编人员(OR=4.296,95%CI:1.693-10.899,P<0.05),男性的态度水平优于女性(?2=5.621,P<0.05)。(4)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实际参加年均培训的频率以0-2次最多(49.8%),期望每年参加3-5次培训的人数最多(57.6%);组织培训最多的机构为区级卫生主管部门(89.6%);参加的培训形式人数最多的为“集中授课”(95.0%),期望参加的培训形式人数最多的为“去上级医院交流进修”(74.2%);培训内容上,社区妇女保健人员实际接受人数最多的培训内容为“孕期健康检查知识”和“孕期疾病筛查与防治知识”(90.6%),期望接受人数最多的为“孕期疾病筛查与防治知识”培训(84.2%);社区儿童保健人员实际接受人数最多的培训内容为“婴幼儿喂养知识”(92.4%),期望接受人数最多的培训内容为“婴幼儿疾病防治知识”(85.3%);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方面,“培训时间不自由”(60.7%)、“培训形式过于单一”(53.7%)和“培训的频率不足”(38.3%)为反映人数居前三位的问题。培训的建议方面,“培训的形式应更多样化”(81.6%)、“培训的内容应注重实用性并及时更新”(69.1%)和“培训的时间安排应更灵活”(68.7%)为调查对象提出频率最高的3条建议。结论:本研究发现,调查对象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兼职比例总体良好,但职称结构不尽合理,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不足,护理人员比重不足。调查对象生命早期健康管理基本知识总体知晓水平一般,专业知识知晓系统性和全面性不足;态度方面,调查对象生命早期健康管理态度总体良好,但存在着一定的职业倦怠;行为方面,调查对象总体行为水平良好,但一些具体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人员培训上,内容和形式与人员实际需求均存在一定的偏差,培训时间不自由、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陈旧为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进一步重视社区妇幼保健人力资源建设,改进并创新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培训形式与内容。提高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信行水平和社区生命早期健康管理服务能力,需要政府、社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等多方面的合力。
二、加强妇幼营养提高母婴健康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妇幼营养提高母婴健康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产后保健服务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一)定义 |
1.产褥期 |
2.产褥期保健 |
3.产后保健 |
(二)健康教育与指导 |
1.原则与方式 |
2.主要内容 |
二、常规保健内容 |
(一)住院期间保健 |
1.产妇保健 |
2.新生儿保健 |
(二)产后访视 |
1.产后访视前的准备 |
2.产妇访视内容 |
3.新生儿访视 |
4.产后访视记录 |
(三)产后42天健康检查 |
1.产妇健康检查 |
2.婴儿健康检查 |
(四)产后3~6个月健康检查 |
1.产妇健康检查 |
2.婴儿健康检查 |
三、产妇重点保健内容 |
(一)产褥期卫生指导与保健 |
1.产褥期卫生指导 |
(1)休养环境 |
(2)个人卫生 |
(3)休息与活动 |
(4)产后性生活 |
2.产褥感染预防 |
(1)注意产褥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防止会阴伤口感染。 |
(2)指导产妇学会测量体温,观察伤口和恶露性状等。 |
3.产后出血预防 |
(二)产后营养与体重管理 |
1.膳食管理 |
(1)膳食能量摄入推荐 |
(2)均衡饮食且多样化 |
(3)合理补充营养素 |
(4)忌烟酒,避免浓茶和咖啡 |
2.体重管理 |
(1)产后体重滞留 |
(2)适宜体重 |
(3)体重管理策略 |
(三)产后运动与骨健康 |
1.运动指导 |
(1)尽早适当运动 |
(2)运动方式、时间 |
2.产后骨健康 |
(四)产后心理保健 |
1.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 |
2.识别高危产妇和测评 |
3.心理咨询和保健指导 |
(1)基本原则 |
(2)轻度焦虑抑郁 |
(3)产后抑郁 |
(五)母乳喂养 |
1.健康教育和指导 |
2.尽早建立母乳喂养行为 |
3.实施母婴同室,鼓励按需哺乳 |
4.及时评估母乳喂养效果 |
5.鼓励纯母乳喂养 |
6.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使用人工奶嘴或安抚奶嘴 |
7.指导产妇母婴分离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
8.建立母乳喂养社会支持体系 |
9.母乳家庭储存指导 |
10.母亲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 |
(1)母亲用药与母乳喂养 |
(2)母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
(3)肝炎 |
(4)梅毒感染 |
(5)流感 |
11.母乳喂养常见问题指导 |
(1)乳头扁平或内陷 |
(2)乳头皲裂、乳头疼痛 |
(3)乳房肿胀 |
(4)乳腺管阻塞和乳腺炎 |
(5)乳汁不足 |
(六)产后避孕 |
1.健康教育 |
(1)主要内容 |
(2)健康教育形式 |
2.个性化咨询指导 |
(七)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
1.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 |
2.检查与评估 |
(1)询问病史 |
(2)妇科检查 |
(3)专科检查 |
(4)盆底功能评估 |
(5)特殊检查 |
(6)常用问卷调查 |
3.康复时间 |
4.康复方法 |
(1)康复原则 |
(2)注意事项 |
5.随访时间和内容 |
(八)孕期合并症与并发症产后随访与慢病管理 |
1.妊娠期缺铁性贫血 |
(1)随访时间及处理 |
(2)干预与指导 |
2.妊娠期糖尿病 |
(1)随访时间及处理 |
(2)干预与指导 |
3.妊娠高血压疾病 |
(1)随访时间及处理 |
(2)干预与指导 |
4.妊娠合并乙肝 |
(1)随访时间及处理 |
(2)干预与指导 |
5.妊娠合并梅毒 |
(1)随访时间及处理 |
(2)干预与指导 |
6.妊娠合并HIV感染 |
(1)随访时间及处理 |
(2)干预和指导 |
四、新生儿和婴儿基本保健 |
(一)住院期间新生儿保健 |
1.个体特点 |
2.基本保健内容和措施 |
(二)出院后新生儿保健 |
1.个体特点 |
2.基本保健内容和措施 |
(1)新生儿访视 |
(2)营养与喂养 |
(3)生活护理 |
(4)疾病预防 |
(5)早期发展 |
(三)1~3个月婴儿保健 |
1.个体特点 |
(1)体格发育 |
(2)心理发展 |
2.基本保健内容和措施 |
(1)营养与喂养 |
(2)生活护理 |
(3)疾病预防 |
(4)早期发展 |
(5)健康检查 |
(四)4~6个月婴儿保健 |
1.个体特点 |
(1)体格发育 |
(2)心理发育 |
2.基本保健内容和措施 |
(1)营养与喂养 |
(2)生活护理 |
(3)疾病预防 |
(4)早期发展 |
(5)健康检查 |
编写委员会 |
(2)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母婴安全保障概述 |
1.1 母婴安全保障主要内容 |
1.1.1 产前风险防范 |
1.1.2 孕产期管理与救治 |
1.1.3 产后服务 |
1.2 母婴安全保障重大意义 |
1.2.1 提高群体健康水平 |
1.2.2 提升社会幸福感 |
1.2.3 带动医疗技术发展 |
第二章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挑战和现状 |
2.1 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总体要求 |
2.2 现阶段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机遇和形势 |
2.2.1 吕梁市出生人口变化情况 |
2.2.2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机遇 |
2.2.3 吕梁市的母婴安全保障工作严峻形势 |
2.3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现状 |
2.3.1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主体现状 |
2.3.2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客体现状 |
2.3.3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内容现状 |
第三章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1 政府保障力度不足 |
3.1.2 医疗机构保障工作开展不规范 |
3.1.3 群众主动参与度低 |
3.2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政府对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投入不足 |
3.2.2 医疗机构执行政策力度不强 |
3.2.3 群众医疗健康观念缺乏不配合参与母婴保障安全 |
第四章 做好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
4.1 政府层面 |
4.1.1 完善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顶层设计 |
4.1.2 加大母婴安全保障的投入力度 |
4.1.3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培养并留住人才 |
4.2 医疗机构层面 |
4.2.1 提高对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认识 |
4.2.2 制定标准规范业务操作 |
4.2.3 加强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
4.2.4 重视健康教育工作 |
4.3 公民个人层面 |
4.3.1 孕产妇本人 |
4.3.2 孕产妇家属及社会其他人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3)上海市某医院孕产相关人员母婴健康素养水平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的和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上海市某医院孕产相关人员母婴健康素养现况调查 |
一、调查对象人口学基本特征 |
二、母婴健康素养具备情况结果 |
三、小结 |
第二部分 上海市某医院孕产相关人员母婴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
一、母婴健康素养单因素分析 |
二、母婴健康素养多因素分析 |
三、母婴健康素养状况讨论 |
四、小结 |
第三部分 上海市某医院孕产相关人员母婴健康素养访谈分析 |
一、访谈目的与对象 |
二、访谈内容与方法 |
三、访谈结果与分析 |
四、小结 |
第四部分 上海市某医院母婴健康素养提升对策建议 |
一、社会层面 |
二、社区层面 |
三、医院层面 |
四、个人层面 |
五、小结 |
总结 |
一、主要研究结果 |
二、研究创新点 |
三、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母婴健康素养调查问卷 |
文献综述 国内外母婴健康素养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
致谢 |
(4)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婚检认知与优生健康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上海市某区9 年婚检资料与2 年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
三、研究结果 |
四、小结 |
第二部分 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婚检认知与优生健康素养现状调查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调查设计 |
四、调查实施 |
五、调查结果 |
六、小结 |
第三部分 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婚检认知 与优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
一、影响因素筛选 |
二、优生健康素养具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三、婚检和优生健康素养具备情况多因素分析 |
四、小结 |
第四部分 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婚检认知与优生健康素养访谈调查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访谈设计与实施 |
三、伦理方面 |
四、访谈提纲内容 |
五、资料分析方法 |
六、访谈结果 |
七、小结 |
第五部分 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婚检认知 与优生健康素养的讨论与建议 |
一、讨论 |
二、建议 |
三、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婚前保健服务及预防出生缺陷现状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和科研情况 |
致谢 |
(5)藏族高龄多产产妇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高龄产妇妊娠现状分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基于亲子互动的妇幼保健院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基础 |
1.1.1 国际背景 |
1.1.2 国内政策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和内容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相关慨念界定 |
1.3.3 研究内容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4.1 妇幼保健院设计相关研究 |
1.4.2 亲子互动空间设计相关研究 |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论文框架 |
第2章 妇幼保健院的发展动态及设计趋势 |
2.1 妇幼保健院与综合医院的差异 |
2.1.1 服务人群定位不同 |
2.1.2 服务内容与机制不同 |
2.1.3 医疗功能配置构成不同 |
2.1.4 功能布局与就诊流线不同 |
2.1.5 建筑标准与建筑设计不同 |
2.2 妇幼保健院的发展概况 |
2.2.1 妇幼保健院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2.2.2 妇幼保健院存在问题 |
2.3 妇幼保健院的发展趋势 |
2.3.1 妇幼保健网络的完善 |
2.3.2 建筑设计的观念革新 |
2.4 营造妇幼保健院亲子互动空间的目的与意义 |
2.4.1 积极影响服务人群 |
2.4.2 突显妇幼特色建筑 |
2.4.3 升华城市活力空间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亲子互动的妇幼保健院空间调研分析 |
3.1 省、市级妇幼保健院的实地调研 |
3.1.1 调研对象和方法 |
3.1.2 调研案例 |
3.1.3 调研成果统计分析 |
3.1.4 调研小结 |
3.2 基于亲子互动的妇幼保健院空间属性界定 |
3.2.1 妇幼保健院空间的亲子类型 |
3.2.2 妇幼保健院空间的亲子程度 |
3.3 妇幼保健院亲子互动类型的需求 |
3.3.1 “亲”对空间的需求 |
3.3.2 “子”对空间的需求 |
3.4 基于亲子互动的妇幼保健院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
3.4.1 安全性 |
3.4.2 针对性和可参与性 |
3.4.3 尺度适宜性 |
3.4.4 功能复合性 |
3.4.5 舒适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亲子互动的妇幼保健院空间设计策略 |
4.1 妇幼建筑的整体考量 |
4.1.1 突出妇幼特色建筑形象 |
4.1.2 优化中心化建设布局 |
4.2 公共空间的功能复合 |
4.2.1 探讨建筑入口形象 |
4.2.2 优化合厅式空间布局 |
4.2.3 整合街厅式空间布局 |
4.3 建筑庭院的绿色互动 |
4.3.1 中庭及边庭的体块穿插 |
4.3.2 屋顶花园的互动设施配置 |
4.4 儿童保健中心的家庭趣味 |
4.4.1 儿童保健门诊空间布局优化 |
4.4.2 儿科护理单元家庭氛围营造 |
4.5 围产保健中心的安全温馨 |
4.5.1 孕产保健门诊空间布局优化 |
4.5.2 产科护理单元LDRP模式设计 |
4.6 其他功能区域 |
4.6.1 急诊区域 |
4.6.2 营养餐厅 |
4.6.3 附属商业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新院设计 |
5.1 项目概况 |
5.1.1 项目定位 |
5.1.2 总图规划 |
5.2 亲子互动空间设计特点 |
5.2.1 妇幼特色的建筑形象 |
5.2.2 绿色人文的功能布局 |
5.2.3 清晰高效的流线组织 |
5.2.4 活力亲人的街厅空间 |
5.3 亲子互动空间优化 |
5.3.1 妇幼特质的强调 |
5.3.2 公共空间的复合 |
5.3.3 环境氛围的营造 |
5.3.4 功能形式的多维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附录 图表目录索引 |
(7)苏粤两地孕产期保健管理运行机制的量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1.孕产期保健体系的建设关乎母婴健康 |
2.管理运行机制是孕产期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3.我国孕产期保健体系建设的挑战和机遇 |
4.对管理运行机制进行量化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5.江苏和广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对孕产期保健的评价研究 |
2.国内对孕产期保健的评价研究 |
3.简要述评 |
三、研究目的与内容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一、资料来源 |
1.政策文件的收集 |
2.管理运行机制的初步量化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1.卫生系统宏观模型 |
2.规范差距分析法 |
3.结构方程模型 |
4.数据分析方法 |
三、质量控制 |
四、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一、管理与监控机制健全情况分析 |
1.管理与监控齐全程度 |
2.管理与监控机制的可落实程度 |
3.管理与监控机制的健全程度 |
二、计划与评价机制健全情况分析 |
1.中长期规划的设置情况 |
2.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情况 |
3.中长期目标和评价标准可落实性 |
4.计划与评价机制的健全程度 |
三、筹资与补偿机制的健全情况分析 |
1.明确筹资与补偿机制经费投入水平的程度 |
2.明确筹资与补偿机制政府主导地位的程度 |
3.筹资与补偿机制的可落实程度 |
4.筹资与补偿机制的健全程度 |
四、协调与激励机制健全情况分析 |
1.协调机制的覆盖范围 |
2.激励机制的覆盖范围 |
3.协调与激励机制的权威程度 |
4.协调与激励机制的可行程度 |
5.协调与激励机制的健全程度 |
五、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程度分析 |
1.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程度现状 |
2.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 |
六、结构方程模型 |
1.变量选择和定义 |
2.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
3.模型拟合与评价 |
4.模型分析 |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 |
一、苏粤两地均重视管理运行机制的建设 |
二、管理运行机制对健康结果的改善作用初步体现 |
三、江苏孕产期保健管理运行机制的健全程度略优于广东 |
四、苏粤两地管理运行机制待完善之处 |
1.各相关部门职责的明确程度较低 |
2.主要部门职责清晰可考且有考核主体的程度较低 |
3.筹资中政府的主导地位和经费增长机制有待完善 |
4.缺乏对重大孕产期保健问题的制度性协调机制 |
5.业务主管部门缺乏可执行的激励机制 |
五、建议 |
1.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长效机制 |
2.明确政府筹资主导地位,保障经费的稳定投入和增长 |
3.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提升对重大孕产期保健问题的协调能力 |
4.明确业务主管部门的激励措施,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
六、基于政策文件对管理机制量化具有可行性 |
第五章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 |
二、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我国孕产期保健评价研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孕产妇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与母婴健康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层面 |
1.2.2 实践层面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信息行为 |
2.1.2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 |
2.1.3 健康素养 |
2.1.4 母婴健康素养 |
2.2 有关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 |
2.2.1 信息行为模型研究 |
2.2.2 网络信息行为模型研究 |
2.2.3 本文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模型阐述 |
2.3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对母婴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
2.3.1 健康素养的测量 |
2.3.2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对母婴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
2.4 文献评价 |
第三章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假设 |
3.2.1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与母婴健康素养三个部分的关系 |
3.2.2 健康信息搜寻平台与健康素养的关系 |
3.2.3 健康信息搜寻模式与健康素养的关系 |
3.2.4 人口变量与母婴健康素养的关系 |
第四章 变量测量与问卷设计 |
4.1 主要变量的操作化 |
4.1.1 因变量 |
4.1.2 自变量 |
4.1.3 控制变量 |
4.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4.2.1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方法设计 |
4.3.1 相关性分析 |
4.3.2 差异性分析 |
4.3.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五章 统计分析 |
5.1 描述性统计 |
5.1.1 年龄分析 |
5.1.2 受教育情况分析 |
5.1.3 家庭收入分析 |
5.1.4 职业分析 |
5.1.5 其他分析 |
5.2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统计性发现 |
5.2.1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描述性统计 |
5.2.2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分析 |
5.2.2.1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年龄差异 |
5.2.2.2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经济收入差异 |
5.2.2.3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职业差异 |
5.3 差异性分析 |
5.3.1 健康搜寻行为后母婴健康素养各素养差异分析 |
5.3.2 母婴健康素养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分析 |
5.4 相关性分析 |
第六章 研究发现与启示 |
6.1 研究发现 |
6.1.1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对母婴健康素养的的三个部分影响存在差异 |
6.1.2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渠道对母婴健康素养的影响并绝对明显关系 |
6.1.3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频次、时长和孕产妇健康素养成正相关,但健康信息搜寻模式与健康素养无较明显关系 |
6.1.4 人口变量作为中介变量作使得孕产妇健康素养存在差异 |
6.1.5 网络健康信息搜寻为孕产妇获取信息主要渠道 |
6.2 启示 |
6.2.1 运用线上线下渠道缩短孕产妇群体存在的‘数字鸿沟’ |
6.2.2 政府要强化互联网母婴健康信息监管把好质量关 |
6.2.3 建立健全完善的孕产期母婴健康教育课程 |
6.2.4 搭建高质量信息服务平台 根据细分孕产妇健康信息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
6.2.5 搭建专业医疗机构与孕产妇群体的社群 |
第七章 研究不足 |
7.1 研究不足 |
7.1.1 研究方法的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9)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2 论文的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妇幼保健相关概念 |
2.1.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概念 |
2.1.3 妇幼保健三级服务网络及职责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公共服务理论 |
2.2.2 公共管理理论 |
3 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现状 |
3.1.1 妇幼保健管理体系组织结构 |
3.1.2 妇幼保健管理体系人员配备 |
3.1.3 妇幼保健管理体系服务能力 |
3.2 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
3.2.1 管理体制机制单一 |
3.2.2 政府对妇幼保健体系投入不足 |
3.2.3 妇幼保健服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
3.2.4 基层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不健全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妇幼保健资金缺口大 |
3.3.2 城乡妇幼保健体系发展不均衡 |
3.3.3 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及意识较低 |
3.3.4 监督管理机制未有效落实 |
4 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优化方案 |
4.1 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
4.1.1 指导思想 |
4.1.2 基本原则 |
4.2 母婴安全管理 |
4.2.1 母婴安全风险管理 |
4.2.2 母婴安全信息管理 |
4.2.3 母婴安全应急管理 |
4.3 儿童健康管理 |
4.3.1 培养儿童健康生活方式 |
4.3.2 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管理 |
4.3.3 散居儿童健康管理 |
4.3.4 残障儿童管理 |
4.4 智慧医疗管理 |
4.4.1 “互联网+医疗”服务 |
4.4.2 人工智能应用 |
4.4.3 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 |
5 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加强资金管理 |
5.1.1 加大资金投入 |
5.1.2 建立资金补充机制 |
5.2 完善妇幼保健机构建设 |
5.2.1 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设施建设 |
5.2.2 完善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
5.3 建立人才培养基地 |
5.3.1 建立基地管理机制 |
5.3.2 优化培训体系 |
5.3.3 高水平专家授课 |
5.4 优化管理工作机制 |
5.5 打造优质服务 |
5.5.1 加大宣传力度 |
5.5.2 加强服务监管 |
5.5.3 提高服务品质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合肥市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信行”及培训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复习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3 研究内容 |
2.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2.3.2 社区妇女保健人员孕产妇健康管理知信行水平 |
2.3.3 社区儿童保健人员 0-2 岁儿童健康管理知信行水平 |
2.3.4 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情况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4.1 数据整理 |
2.4.2 问卷信效度检验 |
2.4.3 统计学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2.5.1 研究方案和问卷设计阶段 |
2.5.2 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阶段 |
2.5.3 资料整理和录入阶段 |
3 结果 |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3.1.1 调查对象的所在区域分布 |
3.1.2 调查对象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
3.1.3 调查对象的学历构成和毕业学校分布 |
3.1.4 调查对象的专业分布 |
3.1.5 调查对象参加培训的情况 |
3.1.6 调查对象的岗位类别情况 |
3.1.7 调查对象的执业资格和职称情况 |
3.1.8 调查对象的工作性质和月收入情况 |
3.1.9 调查对象的工作年限情况 |
3.1.10 调查对象对生命早期1000天的基本认知情况 |
3.2 社区妇女保健人员孕产妇健康管理知信行水平 |
3.2.1 社区妇女保健人员孕产妇健康管理知信行总体水平 |
3.2.2 社区妇女保健人员孕产妇健康管理知识具体知晓情况 |
3.2.3 社区妇女保健人员孕产妇健康管理态度具体情况 |
3.2.4 社区妇女保健人员孕产妇健康管理行为具体情况 |
3.2.5 社区妇女保健人员孕产妇健康管理知信行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
3.3 社区儿童保健人员0-2岁儿童健康管理知信行水平 |
3.3.1 社区儿童保健人员0-2岁儿童健康管理知信行总体水平 |
3.3.2 社区儿童保健人员0-2岁儿童健康管理知识具体知晓情况 |
3.3.3 社区儿童保健人员0-2岁儿童健康管理态度具体情况 |
3.3.4 社区儿童保健人员0-2岁儿童健康管理行为具体情况 |
3.3.5 社区儿童保健人员0-2岁儿童健康管理知信行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
3.4 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情况 |
3.4.1 总体情况 |
3.4.2 培训频率 |
3.4.3 培训组织机构 |
3.4.4 培训形式 |
3.4.5 培训内容 |
3.4.6 培训评价及培训中主要的问题与建议反映 |
4 讨论 |
4.1 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基本情况分析 |
4.2 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信行状况分析 |
4.2.1 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识知晓情况 |
4.2.2 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工作态度 |
4.2.3 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行为 |
4.2.4 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信行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
4.3 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情况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国家应更加重视社区生命早期健康管理工作,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
5.2.2 完善社区妇幼保健人才准入制度,多途径引进专业人才 |
5.2.3 完善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机制,切实提升培训效果 |
5.2.4 建立健全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
5.2.5 加强对社区居民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的宣传,提高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社会地位 |
5.2.6 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应苦练内功,增强自身职业认同感 |
6 研究不足与改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个人简历 |
附录二 社区妇女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信行”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
致谢 |
综述 社区生命早期健康管理工作及人力资源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四、加强妇幼营养提高母婴健康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 [1]产后保健服务指南[J]. Branch of Women′s Health Care,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06)
- [2]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研究[D]. 赵永杰. 山西大学, 2021(12)
- [3]上海市某医院孕产相关人员母婴健康素养水平调查分析[D]. 姚晓璐.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4]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婚检认知与优生健康素养研究[D]. 马昭凯.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5]藏族高龄多产产妇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的临床分析[D]. 韩敏佳. 西藏大学, 2021(12)
- [6]基于亲子互动的妇幼保健院空间设计研究[D]. 刘梦笛.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1)
- [7]苏粤两地孕产期保健管理运行机制的量化分析[D]. 张琪明.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8]孕产妇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与母婴健康素养研究[D]. 罗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10)
- [9]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刘璐.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10]合肥市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信行”及培训情况研究[D]. 邓宇晨.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