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PLC法测定三黄痔疮软膏中大黄素的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蒙丽斌,潘洪平[1](2021)在《HPLC法同时测定痔瘘洗液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痔瘘洗液中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的方法,为该制剂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痔瘘洗液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色谱柱: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体积比为80∶20);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5℃;进样量10μl。结果大黄素、大黄酚的进样量分别在1.90~6.00μg/ml(n=5,R=0.999)和4.00~18.51μg/ml(n=5,R=0.999)范围内与各自的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0%、102.50%,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19%(n=6)、0.02%(n=6)。结论该法具有操作简单、准确、回收率好、精密度和重复性高、分析快速等优点,可作为痔瘘洗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张佳军,张燕,朱峰,戴建锋[2](2019)在《HPLC法同时测定三黄消肿软膏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黄消肿软膏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4.6×150mm,5μm),柱温25℃;流动相:甲醇-0.1%磷酸(80∶2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大黄素、大黄酚分别在0.95~9.5μg·mL-1、5.1~51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7%、99.99%(RSD<2.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专属性强,可作为三黄消肿软膏的质量控制方法。
杨洁,孟楣,王晓玉,陈莉,吴溪[3](2017)在《四味黄连洗剂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四味黄连洗剂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方法。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柱温为30℃;流速:1.0 m L·min-1;进样量:10μL。结果大黄素与大黄酚分别在3.978.0、6.3126.0 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01%、97.15%,RSD为1.64%、1.20%。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可靠、重复性良好,可作为四味黄连洗剂的定量分析方法。
钱伟,蒋志涛,潘金火,杨锐,张月婵[4](2017)在《妇舒保凝胶的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建立妇舒保凝胶的质量标准。方法 TLC法用于鉴别黄柏、苦参、大黄;采用HPLC法测定处方中大黄的主要成分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和黄柏的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黄柏、苦参、大黄的薄层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盐酸小檗碱分别在530、4.1925.14、14.58174.99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含量分别为0.0277、0.0249、8.709 mg/g,方法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7%、98.1%、97.9%。结论本试验结果可靠,方法可行,可作为妇舒保凝胶的质量控制方法。
曾晓丹,刘英姿[5](2014)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京万红软膏中没食子酸和大黄酸的含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京万红软膏中没食子酸和大黄酸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4.6mm×150 mm,5μm),以甲醇(A)-0.2%醋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2℃,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没食子酸和大黄酸分别在14.3353.73μg·mL-1(r=0.999 8)、6.5624.6μg·mL-1(r=0.999 6)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低、中、高浓度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100.1%、100.1%(n=3)和98.1%、98.2%、98.8%(n=3),RSD分别为1.5%、1.2%、1.2%和0.87%、1.1%、0.88%。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京万红软膏的质量。
易学东,张倩茹,张小英[6](2011)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虎杖膏中大黄素的含量》文中提出目的:建立虎杖膏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正交试验考察大黄素最佳提取条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选用Agilent XDB-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1%冰醋酸(80∶20)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大黄素在6~60 mg.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6%,RSD为1.18%。结论:本实验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虎杖膏的质量控制。
罗琴[7](2011)在《中成药中单一指标成分和多指标成分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药材、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研究和成药质量检测中,选择其有效成分作为指标成分,建立含量测定项目来衡量其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及产品是否稳定已成为一项重要内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因具有柱效高、灵敏度高、分离速度快、重现性好、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而成为中药有效成分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对二十五味大汤胶囊中单一指标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其次对三黄片中7种有效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1)二十五味大汤丸现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标准中,由红花、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去核)、藏木香等二十五味药材组成,其功能为调和龙、赤巴、培根,具有开胃、止血、愈溃疡等作用。可用于久病不愈的身倦体重,食欲不振,胃、肝区疼痛,月经过多,鼻衄等症。藏药部颁标准中二十五味大汤丸的质量标准仅有木香和骨碎补的薄层鉴别,尚无含量测定标准,且目前未见二十五味大汤胶囊含量测定相关报道。因此,本文用HPLC测定二十五味大汤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通过考察色谱条件和供试品制备方法,得出最佳的色谱分离条件和提取效率最高的供试品制备方法,并对样品分析的线性、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回收率进行了分析验证,建立了二十五味大汤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二十五味大汤胶囊稳定性考察的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分析测定。(2)三黄片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最早收载于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现收载于2010版中《中国药典》中,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之功效,可用于三焦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心烦口渴、便秘、尿黄;亦可用于急性胃肠炎,痢疾等。近年来的药理研究显示,三黄片还具有抗炎、抑菌、治疗糖尿病和高血脂、治疗妇科疾病等作用。本文建立了同时测定三黄片中没食子酸、番泻苷A、盐酸小檗碱、黄芩苷、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7种有效成分含量的HPLC方法。详细考察了色谱条件,包括流动相的组成、洗脱梯度、检测波长、柱温、流速等,得出最佳色谱分离条件;详细考察了供试品的制备方法,包括提取方法、提取溶剂、提取时间等,得出提取最为完全的供试品制备方法;并对样品分析的线性、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和回收率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良好。将该方法用于来自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三黄片中该7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三黄片中这7种成分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差异最大的是黄芩苷,最小的是盐酸小檗碱,这可能是因为方中黄芩苷以黄芩浸膏投料,质量不易于控制;而盐酸小檗碱则直接以盐酸小檗碱投料,质量易于控制。本文先后建立了二十五味大汤胶囊中单一指标成分和三黄片中多指标成分的HPLC测定方法,为提高和完善这两味药的质量标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周勇高,韩燕全,孟楣[8](2011)在《HPLC法同时测定苦黄软膏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苦黄软膏中大黄素、大黄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ymmetryC18柱(250mm×4.6 mm,5μm),甲醇-0.1%磷酸(85:1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大黄素在0.3201.60μg(r=0.999 5),大黄酚在0.1320.660μg(r=0.999 2)范围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2%、98.15%;RSD分别为1.66%、1.52%。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作为苦黄软膏的质量控制方法。
刘丹[9](2009)在《三黄片、一清胶囊、一清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大黄、黄连、黄芩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二章建立同时测定三黄片、一清胶囊中7种有效成分,一清颗粒中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胶束电动色谱法。电泳条件:采用未涂层弹性融硅石英毛细管柱55cm×75μm ID,有效长度47cm;以25mmol·L-1硼砂溶液+25mmol·L-1 SDS+4mmol·L-1磺丁基β-CD+8%甲醇(pH9.42)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14kV;重力进样5s(高度15cm);检测波长254nm。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三黄片中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2~20.16μg·ml-1(r = 0.9996)、1.0~10.0μg·ml-1(r = 0.9993)、1.6~16.0μg·ml?(1r = 0.9996)、1.2~12.0μg·ml?(1r = 0.9990)、2.0~20μg·ml-1(r = 0.9995)、7.2~72.0μg·ml-1(r = 0.9986)、1.0~10.0μg·ml-1(r = 0.9981);汉黄芩苷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 =1.15%;汉黄芩素平均回收率为98.3%,RSD=1.51%;大黄素平均回收率为99.9%,RSD=2.81%;芦荟大黄素平均回收率为101.2%,RSD=1.49%;大黄酸平均回收率为99.8%,RSD=2.77%;大黄酚平均回收率为102.0%,RSD=2.60%;大黄素甲醚平均回收率为101.8%,RSD=2.04%。一清胶囊中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2~20.16μg·ml-1(r = 0.9996)、1.0~10.0μg·ml-1(r = 0.9993)、1.6~16.0μg·ml?(1r = 0.9996)、1.2~12.0μg·ml?(1r = 0.9990)、2.0~20μg·ml-1(r = 0.9995)、0.8~8.0μg·ml-1(r = 0.9997)、0.2~2.0μg·ml-1(r = 0.9996);汉黄芩苷平均回收率为102.0%,RSD = 0.65%;汉黄芩素平均回收率为98.8%,RSD=3.02%;大黄素平均回收率为99.5%,RSD=2.87%;芦荟大黄素平均回收率为101.2%,RSD=3.12%;大黄酸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1.69%;大黄酚平均回收率为99.3%,RSD=2.32%;大黄素甲醚平均回收率为99.5%,RSD=2.01%。一清颗粒中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2~20.16μg·ml?(1r = 0.9996)、1.0~10.0μg·ml?(1r = 0.9993)、1.6~16.0μg·ml-1(r = 0.9996)、1.2~12.0μg·ml-1(r = 0.9990)、7.2~72 .0μg·ml-1(r =0.9986)、1.0~10.0μg·ml?(1r = 0.9981);汉黄芩苷平均回收率为102.7%,RSD = 2.16%;汉黄芩素平均回收率为101.8%,RSD=2.61%;大黄素平均回收率为102.0%,RSD=2.22%;芦荟大黄素平均回收率为99.0%,RSD=1.82%;大黄酚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1.71%;大黄素甲醚平均回收率为98.2%,RSD=3.06%。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三黄片、一清胶囊、一清颗粒的质量控制。第三章建立测定一清颗粒、一清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及同时测定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含量的毛细管电泳法。盐酸小檗碱的测定: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电泳条件:采用未涂层弹性融硅石英毛细管柱60cm×75μm ID,有效长度52cm;以0.2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无水乙醇(1∶1)(pH5.50)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21kV;重力进样10s(高度15cm);检测波长265nm。以盐酸雷尼替丁为内标。盐酸小檗碱的线性范围为2.613.0μg·ml-1 (r = 0.9972);一清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 = 0.96%;一清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平均回收率99.4%、RSD = 1.86%。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的测定: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电泳条件:采用未涂层弹性融硅石英毛细管柱60cm×75μm ID,有效长度52cm;以0.2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无水乙醇(1∶1)(pH5.50)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18kV;重力进样10s(高度15cm);检测波长265nm。以盐酸雷尼替丁为内标。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37~11.84μg·ml-1(r = 0.9991),0.45~2.24μg·ml-1(r = 0.9985),一清颗粒中盐酸巴马汀的平均回收率为102.1%、RSD =1.02%;盐酸药根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8.5%、RSD = 1.29%。一清胶囊中盐酸巴马汀的平均回收率为99.3%、RSD = 2.58%,盐酸药根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7%、RSD = 2.75%。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一清颗粒、一清胶囊的质量控制。
李莉[10](2009)在《三黄泻心滴丸的研制与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进行三黄泻心滴丸研制,建立科学的生产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标准,并进行初步的制剂稳定性试验。方法: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分别以三黄泻心处方的三味中药大黄、黄连、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大黄素、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及出膏率为指标对各药味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选研究;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以大黄素为指标对大黄的水提醇沉工艺的醇沉前相对密度,醇沉浓度进行了优选,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对黄连的酸沉法精制工艺中浓缩液相对体积及氯化钠加入量进行优选,黄芩以黄芩苷为指标的精制工艺早有成熟的文献报道,直接参考文献方法进行;以滴丸的外观性状、硬度、成型性为指标,对基质与物料的比例、滴制工艺等参数进行了优选;参照现行版药典的相关规定及中药新药申报的有关要求以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三味中药大黄、黄连、黄芩进行了定性鉴别研究,并对本品的主要有效成分大黄素、大黄酚及黄芩苷进行了含量测定,并规定了含量限度,制定了三黄泻心滴丸的质量标准;以大黄素、大黄酚和黄芩苷的溶出曲线为指标对三黄泻心滴丸与相似处方制剂一清颗粒和一清胶囊进行了体外溶出度比较;对中试三批的三黄泻心滴丸在在拟市售包装条件下(药用塑料瓶包装),在40℃±2℃、RH75%±5%条件下进行了6个月的加速稳定性试验考察,在25℃±2℃,RH40%~60%的室温条件下,进行了6个月的长期留样稳定性试验考察。结果:采用优选后的提取精制工艺,大黄、黄连、黄芩提取物的出膏率大为降低,主要有效成分得到了富集;成型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可制得每丸重40mg的滴丸,每次服用30粒;建立了三黄泻心滴丸的质量标准,增加了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测定项,规定本品每丸大黄素与大黄酚的含量和不得少于0.10mg,提高了黄芩苷的含量限度,规定本品每丸黄芩苷的含量不得少于1.5mg,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含测方法精密度高、稳定性好,回收率高,均符合中药新药的要求,三味中药的定性鉴别方法操作简便,图谱清晰,重现性好,阴性无干扰;三黄泻心滴丸与一清胶囊、一清颗粒的溶出曲线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黄泻心滴丸大黄素与大黄酚的溶出速率与颗粒剂基本接近,三黄泻心滴丸黄芩苷的溶出速率较一清颗粒及一清胶囊都快,且能达到的最大溶出百分率也高出很多;初步稳定性试验考察结果表明,本品室温放置6个月、加速6个月,其外观性状及内在质量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结论:本课题研究的三黄泻心滴丸体内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提高,临床疗效更加突出,是对三黄泻心汤经典方研究开发的又一中成药制剂,相对于已市的类似制剂提高疗效、减少服用量和改善服用口感,方便患者选择,提高质量标准。使三黄泻心滴丸达到了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现代化中成药制剂要求。
二、HPLC法测定三黄痔疮软膏中大黄素的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PLC法测定三黄痔疮软膏中大黄素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HPLC法同时测定痔瘘洗液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方法 |
1.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1.2.2 溶液的制备 |
1.2.2. 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1.2.2. 2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1.2.2. 3 阴性样品溶液配制 |
1.2.2. 4 线性关系考察 |
1.2.2. 5 精密度考察 |
1.2.2. 6 稳定性试验 |
1.2.2. 7 重复性试验 |
1.2.2. 8 加样回收率试验 |
1.2.2. 9 样品含量测定 |
2 结果 |
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结果 |
2.2 线性关系考察结果 |
2.3 精密度考察结果 |
2.4 稳定性试验结果 |
2.5 重复性试验结果 |
2.6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
2.7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
3 讨论 |
(2)HPLC法同时测定三黄消肿软膏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剂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3] |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4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
2.5 专属性试验 |
2.6 线性关系考察 |
2.7 精密度试验 |
2.8 稳定性试验 |
2.9 重复性试验 |
2.10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11 样品的测定 |
3 讨论 |
3.1 含量测定方法的确定 |
3.2 流动相的优化 |
(3)四味黄连洗剂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溶液的制备 |
2.1.1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1.3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
2.2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2.3 线性关系考察 |
2.4 精密度试验 |
2.5 稳定性试验 |
2.6 重复性试验 |
2.7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8 样品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 |
3 讨论 |
3.1 检测波长的选定 |
3.2 不同流动相的比较 |
3.3 供试品溶液提取的考察 |
3.4 含量指标成分的选择 |
(4)妇舒保凝胶的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材料 |
2 方法及结果 |
2.1 薄层鉴别 |
2.1.1 黄柏的鉴别 |
2.1.1. 1 对照品溶液 |
2.1.1. 2 供试品溶液 |
2.1.1. 3 阴性对照液 |
2.1.1. 4 薄层鉴别 |
2.1.2 苦参的鉴别 |
2.1.2. 1 对照品溶液 |
2.1.2. 2 供试品溶液 |
2.1.2. 3 阴性对照液 |
2.1.2. 4 薄层鉴别 |
2.1.3 大黄的鉴别 |
2.1.3. 1 对照品溶液 |
2.1.3. 2 供试品溶液 |
2.1.3. 3 阴性对照液 |
2.1.3. 4 薄层鉴别 |
2.2 含量测定 |
2.2.1 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
2.2.1. 1 色谱条件 |
2.2.1. 2 供试品溶液制备 |
2.2.1. 3 对照品的制备 |
2.2.1. 4 线性关系的考察 |
2.2.1. 5 精密度考察 |
2.2.1. 6 稳定性考察 |
2.2.1. 7 重复性考察 |
2.2.1. 8 专属性试验 |
2.2.1. 9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2.1. 1 0 样品含量测定 |
2.2.2 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测定 |
2.2.2. 1 色谱条件 |
2.2.2. 2 供试品溶液制备 |
2.2.2. 3 对照品的制备 |
2.2.2. 4 线性关系的考察 |
2.2.2. 5 精密度考察 |
2.2.2. 6 稳定性考察 |
2.2.2. 7 重复性考察 |
2.2.2. 8 专属性试验 |
2.2.2. 9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2.2. 1 0 样品含量测定 |
3 讨论 |
(5)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京万红软膏中没食子酸和大黄酸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溶液的制备 |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2.3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
2.3 系统适应性试验 |
2.4 线性范围考察 |
2.5 精密度试验 |
2.6 稳定性试验 |
2.7 重复性试验 |
2.8 加样回收试验 |
2.9 样品含量测定 |
3 讨论 |
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
3.2 流动相的选择 |
3.3 提取方法的选择 |
3.4 质量控制标准的建议 |
(6)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虎杖膏中大黄素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溶液的制备 |
2.2.1 对照品溶液 |
2.2.2 供试品溶液 |
2.2.3 阴性对照溶液 |
2.3 系统适用性试验 |
2.4 线性关系考察 |
2.5 提取条件优选 |
2.5.1 正交实验设计 |
2.5.2 正交试验结果 |
2.6 大黄素含量测定 |
2.6.1 精密度试验 |
2.6.2 稳定性试验 |
2.6.3 重复性试验 |
2.6.4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6.5 样品含量测定 |
3 讨论 |
(7)中成药中单一指标成分和多指标成分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二十五味大汤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 HPLC含量测定方法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2 三黄片种7种有效成分HPLC含量测定方法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二十五味大汤胶囊研究现状 |
1.2.2 三黄片质量标准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3.1 二十五味大汤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3.2 三黄片中7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二十五味大汤胶囊和三黄片研究概况 |
2.1 二十五味大汤胶囊及中药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
2.1.1 二十五味大汤胶囊研究进展 |
2.1.2 中药稳定性研究概况 |
2.2 三黄片研究概况 |
2.2.1 三黄片的历史沿革 |
2.2.2 三黄片的药理研究概况 |
2.2.3 三黄片中各味药的研究概况 |
2.2.4 三黄片的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
2.3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概况 |
2.3.1 我国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概况 |
2.3.2 建立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必要性 |
第3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十五味大汤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 |
3.1 仪器与试药 |
3.2 色谱条件考察试验 |
3.2.1 检测波长的考察 |
3.2.2 流动相考察 |
3.2.3 柱温考察 |
3.2.4 色谱条件 |
3.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3.4 供试品制备方法考察 |
3.4.1 提取溶剂的考察 |
3.4.2 提取时间考察 |
3.4.3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 |
3.5 专属性考察 |
3.6 方法学验证 |
3.6.1 线性和范围 |
3.6.2 检测限和定量限 |
3.6.3 精密度实验 |
3.6.4 重现性考察 |
3.6.5 稳定性考察 |
3.6.6 加样回收率考察 |
3.7 样品含量测定 |
3.8 二十五大汤胶囊稳定性实验含量测定 |
3.8.1 常温稳定性实验 |
3.8.2 加速稳定性实验 |
3.9 结果与讨论 |
第4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黄片中7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
4.1 仪器与试药 |
4.2 色谱条件考察试验 |
4.2.1 检测波长的考察 |
4.2.2 流动相的考察 |
4.2.3 柱温的考察 |
4.2.4 色谱条件 |
4.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考察 |
4.3.1 提取方法考察 |
4.3.2 提取溶剂的考察 |
4.3.3 提取时间的考察 |
4.3.4 溶剂空白试验 |
4.3.5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确定 |
4.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4.5 专属性考察 |
4.6 方法学考察 |
4.6.1 线性和范围 |
4.6.2 精密度 |
4.6.3 重现性 |
4.6.4 稳定性 |
4.6.5 加样回收率 |
4.7 不同厂家三黄片中7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
4.8 结果与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二十五味大汤胶囊照片 |
附录2 二十五味大汤胶囊稳定性考察HPLC色谱图 |
附录3 三黄片照片 |
附录4 三黄片含量测定HPLC色谱图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8)HPLC法同时测定苦黄软膏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 |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4] |
2.4 阴性对照溶液制备 |
2.5 专属性试验 |
2.6 线性关系考察 |
2.7 精密度试验 |
2.8 稳定性试验 |
2.9 重复性试验 |
2.10 加样回收率 |
2.11 样品的测定 |
3 讨论 |
(9)三黄片、一清胶囊、一清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大黄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 |
1.1.1 大黄主要成分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 |
1.1.2 大黄有效成分的分离及含量测定 |
1.2 黄连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 |
1.2.1 有效成分 |
1.2.2 药理作用 |
1.2.3 分析方法 |
1.3 黄芩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 |
1.3.1 化学成分 |
1.3.2 药理作用 |
1.3.3 分析方法 |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三黄片、一清胶囊、一清颗粒中黄酮类、蒽醌类成分含量 |
2.1 仪器与试药 |
2.2 方法研究 |
2.2.1 电泳条件的选择 |
2.2.2 检测波长的选择 |
2.2.3 内标物的选择 |
2.3 三黄片中7 组分含量测定研究 |
2.3.1 溶液的制备 |
2.3.2 电泳条件 |
2.3.3 方法学考察 |
2.3.4 样品测定 |
2.4 一清胶囊中7 组分含量测定研究 |
2.4.1 溶液的制备 |
2.4.2 电泳条件 |
2.4.3 方法学考察 |
2.4.4 样品测定 |
2.5 一清颗粒中6 组分含量测定研究 |
2.5.1 溶液的制备 |
2.5.2 电泳条件 |
2.5.3 方法学考察 |
2.5.4 样品测定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一清胶囊、一清颗粒中生物碱类成分含量 |
3.1 仪器和试药 |
3.2 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
3.2.1 溶液的制备 |
3.2.2 电泳条件 |
3.2.3 方法学考察 |
3.2.4 样品测定 |
3.3 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的含量测定 |
3.3.1 溶液的制备 |
3.3.2 电泳条件 |
3.3.3 方法学考察 |
3.3.4 样品测定 |
3.4 讨论 |
3.4.1 供试品提取方法的选择 |
3.4.2 检测波长的选择 |
3.4.3 内标物的选择 |
3.4.4 电泳条件的选择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10)三黄泻心滴丸的研制与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三黄泻心滴丸的立题依据 |
1 立项依据 |
2 处方组成 |
3 处方分析 |
4 古代文献资料综述 |
4.1 黄连 |
4.2 大黄 |
4.3 黄芩 |
5 现代研究文献综述 |
5.1 黄连 |
5.2 大黄 |
5.3 黄芩 |
5.4 三黄泻心汤 |
第二部分 三黄泻心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原料 |
2 大黄提取物制备工艺研究 |
2.1 大黄提取工艺研究 |
2.2 大黄提取工艺验证试验 |
2.3 大黄醇沉工艺研究 |
3 黄连提取物制备工艺研究 |
3.1 黄连提取工艺的研究 |
3.2 黄连提取工艺验证试验 |
3.3 黄连提取物精制工艺研究 |
4 黄芩提取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
4.1 黄芩提取工艺研究 |
4.2 黄芩精制工艺研究 |
5 成型工艺的研究 |
5.1 基质选择 |
5.2 滴丸成型主要参数的优化研究 |
6 中试三批样品的制备 |
第三部分 三黄泻心滴丸的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 |
1 质量标准(草案) |
1.1 原料(药材)、辅料的质量标准 |
1.2 药品质量标准(草案) |
2 原料(药材)、辅料的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
3 成品的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
第四部分 三黄泻心滴丸与已上市制剂的溶出度比较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试验方法 |
2.1 三黄泻心滴丸溶出曲线的绘制 |
2.2 一清胶囊溶出曲线的绘制 |
2.3 一清颗粒溶出曲线的绘制 |
3 结果与讨论 |
第五部分 三黄泻心滴丸的初步稳定性试验 |
第六部分 结果与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四、HPLC法测定三黄痔疮软膏中大黄素的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 [1]HPLC法同时测定痔瘘洗液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J]. 蒙丽斌,潘洪平.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09)
- [2]HPLC法同时测定三黄消肿软膏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J]. 张佳军,张燕,朱峰,戴建锋. 海峡药学, 2019(04)
- [3]四味黄连洗剂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 杨洁,孟楣,王晓玉,陈莉,吴溪. 安徽医药, 2017(06)
- [4]妇舒保凝胶的质量标准研究[J]. 钱伟,蒋志涛,潘金火,杨锐,张月婵. 中国医药导报, 2017(12)
- [5]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京万红软膏中没食子酸和大黄酸的含量[J]. 曾晓丹,刘英姿. 中南药学, 2014(07)
- [6]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虎杖膏中大黄素的含量[J]. 易学东,张倩茹,张小英.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17)
- [7]中成药中单一指标成分和多指标成分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D]. 罗琴.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4)
- [8]HPLC法同时测定苦黄软膏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J]. 周勇高,韩燕全,孟楣. 安徽医药, 2011(04)
- [9]三黄片、一清胶囊、一清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D]. 刘丹. 广东药学院, 2009(07)
- [10]三黄泻心滴丸的研制与质量标准研究[D]. 李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