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附注射液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反应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客蕊,张旭明,迟庆滨[1](2021)在《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血小板减少症是恶性肿瘤化疗后常见的毒副反应,可导致化疗无法如期完成,严重时会引起出血、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中医辨证论治,采用中药汤剂、成药口服以及其他外治法等,均可改善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的情况。目前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中成药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等,仍需作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于瑞,王建茹,彭广操,王新陆,赵齐飞,李彬,李兴渊,王永霞,朱明军[2](2021)在《中药注射液防治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系统评价》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注射液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作用,为中药注射液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8月31日,收集所有使用中药注射液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研究,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项研究,1705例患者,所纳入研究总体质量一般。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注射液可减少蒽环类药物所致心电图出现异常情况[OR=0.22,95%CI(0.17,0.29),P<0.000 01],降低心脏毒性[OR=0.26,95%CI(0.16,0.43),P<0.000 01],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MD=5.72,95%CI(4.16,7.29),P<0.000 01],降低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水平[SMD=-1.13,95%CI(-2.21,-0.06),P=0.04]、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c TnI)水平[SMD=-3.03,95%CI(-4.37,-1.69),P<0.000 01]和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MD=-31.03,95%CI(-59.02,-3.03),P=0.03]。结论中药注射液可有效防治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但仍需要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进一步验证。
杨鸣[3](2021)在《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造成巨大疾病负担。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仍不能解决所有临床问题。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一系列加强辅助用药管理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的通知出台。由于药品说明书对临床定位不清,循证证据不足,中药注射剂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亟需精准的循证证据支撑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在中西医并重的政策下,中西药联合应用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最普遍的现状,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药联合应用以“增效减毒”。然而对于“增效减毒”的本质仍需要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目前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较少,可能与欠缺方法学指导有关,亟待对相关方法学要点和框架进行探索研究。目的明确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定位,以艾迪注射液为例,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证据。在掌握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基础上,初步建立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框架和要点,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在深入了解辅助用药、医保目录调整等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检索国家药监局网站、药智网、米内网等数据库,梳理历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调研用于恶性肿瘤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以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抗肿瘤/辅助治疗肿瘤的10种中药注射剂为研究对象,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以上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检索时间2020年12月。排除题目摘要明显不符合的研究后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中国知网的检索题录为资料,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呈现;归纳受试人群病种、分期、中医证候、联合用药、对照和结局,以证据图谱展示,明确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系统检索截至2020年12月发表的中药艾迪注射液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研究人员两两一组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根据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2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声明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完整性。归纳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对生存率和肿瘤缓解、生活质量、恶性积液、放化疗副作用、免疫功能等结局进行分类综合。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本研究通过概括性评价,系统收集了近10年PubMed收录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评价方法,提炼其方法学要点,参考各国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指南和相关指导原则、国际临床试验质量与报告规范,结合当前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联合应用的临床实际现状,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框架和方法要点,提出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建议清单。结果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共发现30种曾经或当前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其中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包含10个品种。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各类中药注射剂品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自2000年后发表数量显着增加,发表高峰在2014-2016年。各品种纳入研究的关键词中均包含“化疗”,VOSviewer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显示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联合应用,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等病种,以及恶性积液、癌痛、癌性疲乏等肿瘤相关症状体征,文献报告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减轻放化疗副作用的效应。证据图谱共纳入366项RCT和48项系统评价,217项(59.3%)RCT的干预措施包含复方苦参、参芪扶正和艾迪注射液,118项(32.2%)RCT的研究疾病为肺癌(118,32.2%),其次是结直肠癌(39,10.7%)和胃癌(39,10.7%)。355 项(97.0%)RCT 和所有系统评价都评价的是中药注射剂的加载作用。结局证据图谱显示RCT使用较多的结局包括肿瘤近期疗效指标、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仅艾迪和华蟾素注射液分别有2项RCT在生存期相关的结局中报告了一致的获益。与医保规定相比,证据明显不足的有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吞咽困难、猪苓多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与药品说明书相比,缺少相应证型临床证据的是参芪扶正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注射用黄芪多糖。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本研究共纳入了 52项艾迪注射液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肺癌(20,38.5%)、肝癌(10,19.2%)和结直肠癌(7,13.5%)是研究最多的肿瘤类型。14项(26.9%)纳入的RCT受试者为中晚期肿瘤患者。除1项研究之外,其余纳入的系统评价均使用艾迪注射液作为放化疗的加载疗法应用,对比单纯标准治疗(放化疗),显示出对生存率、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的明显获益。此外,联合疗法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然而,仅2项(3.8%)系统评价采用AMSTAR2工具评价的结果为低质量证据,其余为极低质量证据,没有研究完整报告了全部27项条目,9项(17.3%)英文发表的系统评价研究报告了 25-26项。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在概括性评价中纳入了近10年发表的20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的研究分别为平行组随机对照试验(3,15%)、交叉试验(6,30%)、单臂试验(8,40%)等,涉及心血管疾病(7,35%)、传染性疾病(2,10%)和恶性肿瘤(2,10%)等。研究的草药包括多种草药来源(6,30%)和单一草药提取物(14,70%),联合应用药物为药物代谢酶底物、鸡尾酒药物或在临床实践中与草药干预同时使用的药物。许多研究选择药代动力学结局作为测量终点,而其他研究则使用药效学结局。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提高依从性的策略。其他方法学要点包括:草药质量控制(9,45%),受试者体格检查(16,80%),受试者服用的药物、饮食摄入以及饮酒和吸烟习惯限制(18,90%)等。目前未发现中药注射剂-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研究,借鉴现有研究证据、指南和质量评价与报告规范,本研究创新地提出了 4点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建议,比较了不同研究设计应用于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优缺点,细化了研究人群特征和样本量计算方法,分别归纳了中药注射剂与指示药物、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提供结局指标选择与测量的建议。最终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评价相关研究的质量评价建议和报告规范建议。结论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中药注射剂多与化疗联合应用,在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等病种研究较多,对近期疗效指标、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有较一致的改善作用。《医保目录》中的各品种循证证据、说明书适应症和医保规定之间存在一定证据缺口。艾迪注射液可能对肺癌和肝癌生存期有获益,对大部分肿瘤生活质量和放化疗副作用有改善作用。但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较低,限制了对艾迪注射液证据的解释和基于证据的应用。需要针对更有临床价值的原发性肝癌和肺癌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补充系统评价的原始研究证据。单臂前后对照研究和随机交叉试验是最常使用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在未来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应增加对方法学细节的描述。本研究初步梳理完成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要点,提出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报告建议清单和质量评价建议清单,为未来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齐翎羽[4](2020)在《归脾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归脾汤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常规相关指标、生存质量、中医证候评分及毒性反应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归脾汤在减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面的优势。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试验组用药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联合归脾汤,对照组仅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血常规相关指标、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状况及毒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通过SPSS 22.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血常规指标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且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血红蛋白虽然也产生了下降的趋势,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者的评分从13.10±2.893改善到6.30±2.307,对照组患者的评分从13.97±2.580改善到8.97±3.275,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50.00%,同样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生活质量方面:治疗后试验组生活质量提高、稳定、降低的患者分别为13例、10例、7例;治疗后对照组生活质量提高、稳定、降低的患者分别为9例、4例、17例。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生活质量存在统计学差异;4.毒副反应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虽在治疗后的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以及胃肠道功能损伤方面有所差异,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不仅在减轻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的骨髓抑制程度方面具有优势,还能够有效地降低骨髓抑制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提高骨髓抑制患者的生活质量。
吕盼盼[5](2020)在《参附注射液防治紫杉醇化疗所致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参附注射液防治紫杉醇外周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试验:在四川省中医药及华西医院肿瘤科分别符合纳入条件的紫杉醇方案化疗患者,华西医院病例为对照组,单纯化疗;中医药病例为实验组,在化疗同期联合使用参附注射液100ml/d。分别在化疗第2、4、6周期评估并比较外周神经损伤CIPN20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出现外周神经毒性症状开始时间;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及第2、4、6周期疼痛评分、骨髓抑制发生率、KPS评分。2)动物体外实验:分离20只Wistar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于体外培养,分为空白组(MOCK),化疗组(PT),化疗+低量中药(PT+LD),化疗+高量中药(PT+HD);各组均以血清总浓度10%培养,其中MOCK组予以10%的空白血清,PT组予以0.73(IC30)umol/L紫杉醇+10%空白血清,参附中药高、低剂量组分别加10%、5%含药血清及等量紫杉醇。共培养24h后行以下检测:(1)细胞增殖:用CCK-8及酶标仪来检测。(2)轴突长度:以β-tubulinⅢ抗体行细胞免疫染色并检测分析。(3)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以JC-1探针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结果:1)临床试验:至2020年1月随访截止,共纳入117例含紫杉醇化疗方案患者,其中实验组有62例,对照组55例。(1)CIPN20评分:化疗2、4、6周期结束后实验组评分分别为21.92±1.42、23.23±2.35、24.84±4.0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统计有明显差异。进一步年龄分层后评分分析示年龄≤60y的患者评分中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差距大于年龄>60y的患者。(2)首次PIPN时间:实验组首次PIPN时间为(88.00±12.27)天,较对照组(61.23±19.07)显着延长(P<0.05)。(3)疼痛评分:化疗第2、4、6周期时实验组疼痛评分分别为1.47±0.68、1.61±1.02、1.97±1.4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对照组第4、6周期与第2周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骨髓抑制分级:化疗第2周期时实验组骨髓抑制总发生率为23.7%、26.1%、49.3%,与对照组比较(40.2%、59.6%、64.3%),P值<0.05,其中实验组第2、6周期无III、IV度骨髓抑制发生。(5)KPS评分:化疗第2周期时实验组KPS评分为91.27±8.40,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第4周期及第6周期时实验组疼痛评分分别为88.33±9.07、84.87±7.56,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动物体外实验:(1)细胞增殖:MOCK组与PT组OD值分别为0.43±0.02、0.25±0.03(P<0.05);而PT+LD、PT+HD组OD值分别为0.41±0.05、0.46±0.03,均高于PT组(P<0.05)。(2)轴突长度:MOCK组与PT组分别为(171.19±9.2)um、(59.2±6.1)um(P<0.05);PT+LD、PT+HD组分别为(124.2±18.3)um、(154.5±22.9)um,均高于PT组(P<0.05)。(3)线粒体膜电位变化:MOCK组显示红色荧光,与MOCK组比较,PT组绿色荧光增强,红色荧光减弱;而PT+LD、PT+HD组红色荧光较PT组部分增强。结论:参附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可有效预防PIPN的发生,并能减轻PIPN的周围神经症状,减缓其疼痛的发生,减少骨髓抑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机制与防护线粒体功能损伤有关。
王立[6](2020)在《芎归蠲痹方防治长春碱类药物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芎归蠲痹方对长春碱类药物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价值,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学、充分的依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80例患者,均来源于甘肃省肿瘤医院中西医血液病科,皆采用含长春碱类药物的化疗方案进行化疗,符合周围神经毒性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所有纳入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钴胺胶囊(每次0.5mg,每日3次),治疗组给予芎归蠲痹方水煎液外洗(早晚各一次),21天为一个治疗周期,4个周期后观察治疗效果。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围神经毒性分级、总有效率、中医临床症状及体力状况来评价芎归蠲痹方的有效性;同时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皮肤过敏、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来评价芎归蠲痹方的安全性。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的8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例患者因不能耐受化疗而退出,按脱落病例处理,治疗组有1例患者依从性差,不能配合用药,故剔除出组。最后实际进入临床研究的共77例患者(对照组39例,治疗组38例),具体结果如下:(1)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性:治疗组痊愈16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8.95%;对照组痊愈7例,有效1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58.97%。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但治疗组在降低周围神经毒性分级,防止疾病进展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的中医临床疗效: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6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81.58%,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53.85%。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治疗后的体力状况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体力状况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5)安全性评价: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皮肤过敏、色素沉着及烫伤等不良反应。结论:芎归蠲痹方外洗能有效的减轻周围神经毒性的严重程度,降低周围神经毒性分级,防止疾病进展,并能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体力状况,在防治长春碱类药物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方面确有成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马旭[7](2020)在《从肝脾肾论治中药对改善乳腺癌化疗期间毒副反应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从肝脾肾论治中药对改善乳腺癌化疗期间毒副反应的临床疗效,初步评估其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门诊选取符合标准的72例患者纳入,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予口服中药汤剂,治以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对照组予利可君片、胃复安、维生素B6片,以21天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比较两组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分级、中医临床证候评分、Karnofsky生存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评估治疗的有效性,以治疗前后肝功能、心电图的分级变化情况以及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估治疗的安全性。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将两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分析,对从肝脾肾论治中药对改善乳腺癌化疗期间毒副反应的临床可行性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疗效观察指标上,治疗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水平、白细胞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疗效肯定,对照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水平、白细胞分级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疗效欠佳,两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水平、白细胞分级比较,差异显着(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改善化疗期间白细胞减少症的功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恶心呕吐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说明疗效肯定,对照组治疗前后恶心呕吐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说明疗效肯定,两组恶心呕吐分级比较,从第2疗程开始,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改善化疗期间恶心呕吐的功效显着优于对照组。两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改善中医临床症状的功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卡氏评分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在安全性标准评定上,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心电图分级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肝功能损害以I、Ⅱ级损害为主,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健脾益气、滋补肝肾法治疗化疗期间毒副反应未增加心、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证明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结论从肝脾肾论治中药对改善乳腺癌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出现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等一系列毒副反应,缓解中医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并提高生存质量,且本研究未增加患者心、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红凯,卜雯静,朱庆[8](2020)在《参附注射液防治化疗药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化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对人体各系统的副作用是患者不能完成全疗程治疗的主要制约因素。参附注射液来源于中药经典名方《参附汤》,由红参、黑附片的提取物加工合成,其内有效生物成分为人参皂苷和乌头类生物碱。红参可大补元气、益脾、补肺;黑附片可回阳救逆、振脾肾阳气。参附注射液不但在动物研究中观察到显着效果,
吕树垚[9](2019)在《益气活血方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疗效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方在干预含顺铂化疗方案时,在改善骨髓抑制及临床症状等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经组织学和病理学诊断证实的,并且使用含顺铂化疗方案的恶性实体瘤且化疗前无骨髓抑制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自化疗开始第1天到第21天,试验组采用每日口服中药汤剂益气活血方,对照组每日口服地榆升白片治疗(3片,tid)。结果:1.对骨髓抑制疗效评估:通过对白细胞数据分析可以得知,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第21天时两组数据具有显着差异(P<0.05);通过对血红蛋白数值的评估可得,化疗后第7、14、21天,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均有极显着差异(P<0.01);通过对血小板数值的评估可以看出,化疗后第7、14、21天,两组试验数据均有极显着差异(P<0.01)。2.对中医证型评分数值的评估: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两周后,两组数据具有极显着差异(P<0.01)。3.对卡式评分数值的评估: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具有极显着差异(P<0.01)。4.对体重变化数值的评估:经过统计学处理可知,两组数据在治疗前后均没有显着差异。5.对毒副反应及安全性的评估:本次试验中,试验组有11例出现I度骨髓抑制,6例出现I度消化道反应,1例出现轻度肝损伤,0例出现轻度肾功能损伤;对照组有15例II度骨髓抑制,8例出现III度骨髓抑制,4例出现I度消化道反应,8例出现II~III度消化道反应,3例出现轻度肝损伤,2例出现肾功能损伤。两组药物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活血方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在升高白细胞方面,远期疗效要优于地榆升白片,在升高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方面,无论是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地榆升白片。在中医评分改善、卡式评分改善及安全性方面与地榆升白片相比均具有明显优势。在提升患者体重方面,益气活血方未表现出显着差异。综上,益气活血方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及临床获益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中医证候评分,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缓解化疗所致的相关毒副反应及胃肠道反应。
李田宏[10](2019)在《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及中药防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乳腺癌传统的中医证型与现代分子分型之间的关系,以及乳腺癌中医证型与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之间的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提供理论依据。应用Meta分析对中药注射液防治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资料与方法:1.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原沈阳军区总医院肿瘤科病理诊断明确的152例乳腺癌患者全部资料,包括年龄、肿瘤最大径、临床分期、ER、PR、HER2、Ki67的表达情况、是否联合放疗、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体质量数(BMI)、心电图异常表现、蒽环类药物(表柔比星)累积剂量、化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在该院两位中医师的指导下,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林洪生教授《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2014年编)中乳腺癌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将乳腺癌辨证分为肝气郁结证、毒热蕴结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四种;依据第12届St Gallen国际乳腺癌会议确定的乳腺癌分子分型标准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扩增型和三阴型乳腺癌。将患者按照心电图情况将患者分成两组,即正常心电图组和异常心电图组。信息整理后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化疗前后指标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心电图异常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乳腺癌中医证型与分子分型及乳腺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探讨乳腺癌中医证型与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相关性。2.应用Pubmed、Medline、Cochrane、CNKI和Wan Fang电子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并同时到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进行手工检索。检索词分为注射液和蒽环类药物两个部分,中文检索词:注射液、蒽环类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多柔比星、吡柔比星、柔红霉素、心脏毒性、心脏损伤;英文检索词为:injection、anthracyclines、adriamycin、epirubicin、doxorubicin、pyrrobicin、roxithromycin、myocardial injury、cardiotoxicity、cardiac side effects。检索时间截至2018年4月。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运用Jadad评分量表对文献进行评价,提取文献数据信息,运用Cochran协作网提供的统计软件Revman5.3系统评价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文献中涉及二分类变量采用相对风险度RR(relative ratio,RR)和95%置信区间(CI)进行表示,通过漏斗图对称情况来分析文章发表偏倚。结果:1.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与乳腺癌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结果(1)中医证型与分子分型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er-2扩增型在四种中医证型间差异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LuminalA型中肝气郁结证比例最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型与ER、PR表达情况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型与Ki67表达情况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2例患者中56例出现心电图异常表现,发生率为36.2%,其中以ST-T改变为主,发生率为18.4%;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为6.6%,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7.2%,房性期前收缩发生率为2.6%,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为2.0%。(3)年龄在心电图正常组与异常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BMI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心电图正常组与异常组的EF、CK、CKMB结果比较,仅有CKMB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心电图正常组与异常组的中医证型分布结果显示异常心电图组中气血亏虚证分布较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中药注射液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Meta分析结果(1)观察组化疗后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RR=0.44,95%CI(0.36,0.52),P<0.00001]。(2)观察组化疗后LVEF减少的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SMD=0.65,95%CI(0.40,0.90),P<0.00001]。(3)观察组化疗后cTnI增加的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2,95%CI(-0.25,0.02),P=0.09]。(4)观察组化疗后CKMB增加的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SMD=-1.10,95%CI(-1.87,-0.32),P=0.005]。结论:1.乳腺癌中医证型与分子分型具有一定关联性。LuminalA型乳腺癌中肝气郁结证最多,提示肝气郁结证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好。乳腺癌中医证型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ER、PR、HER2表达情况无关。2.年龄是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3.中医证型中气血亏虚证患者容易出现心脏毒性,故化疗过程中对于气血亏虚证乳腺癌患者应慎用蒽环类化疗药物或提前应用心脏保护药物。4.注射用益气复脉、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心脉隆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对于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具有一定作用,在临床应用蒽环类化疗药物同时可联合以上中药注射液。
二、参附注射液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反应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参附注射液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反应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相关研究 |
1.1 鸡血藤 |
1.2 黄芪 |
1.3 仙鹤草 |
1.4 肿节风 |
1.5 花生衣 |
2 中药汤剂相关研究 |
2.1 八珍汤 |
2.2 归脾汤 |
2.3 当归补血汤 |
2.4 四君子汤加味 |
2.5 四逆汤加味 |
3 中成药相关研究 |
3.1 生血丸 |
3.2 升红颗粒 |
3.3 血速升颗粒 |
3.4 参附注射液 |
3.5 参芪扶正注射液 |
3.6 脾多肽注射液 |
4 外治法相关研究 |
4.1 艾灸 |
4.2 穴位注射 |
5 结语 |
(2)中药注射液防治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1.1 研究类型 |
1.1.2 研究对象 |
1.2 排除标准 |
1.3 结局指标 |
1.3.1 主要结局指标 |
1.3.2 次要结局指标 |
1.4 文献检索 |
1.4.1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
1.4.2 文献质量评价 |
1.5 统计分析 |
2 Meta分析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文献基本特征 |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2.4 研究结果 |
2.4.1 心电图指标 |
2.4.2 心脏毒性 |
2.4.3 LVEF |
2.4.4 CK-MB |
2.4.5 c Tn I |
2.4.6 NT-pro BNP |
2.5 发表偏移风险评估 |
3 讨论 |
(3)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
1. 中药注射剂的历史和发展 |
2. 监管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
3. 循证研究助力科学决策 |
4. 具有较强科技竞争力的肿瘤用药中药注射剂品种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的国内外进展 |
1. 前言 |
2.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
3.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 |
4. 有望应用于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新方法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 |
研究一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证据综合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 |
研究3-1 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评价方法:对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的概括性评价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研究3-2 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初探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归脾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病例脱落 |
2 研究内容 |
2.1 病例选取 |
2.2 随机分组 |
2.3 治疗方案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分析 |
研究结果 |
1 基线情况统计 |
1.1 年龄 |
1.2 性别 |
1.3 肿瘤类型 |
1.4 肿瘤分期 |
1.5 治疗前KPS评分 |
2 临床疗效 |
2.1 相关血常规指标变化 |
2.2 中医证候疗效 |
2.3 生活质量评价 |
2.4 毒副反应情况 |
讨论 |
1 研究结果分析 |
1.1 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例在血常规指标方面的分析 |
1.2 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例在中医证候方面的分析 |
1.3 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例在生活质量方面的分析 |
1.4 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例在毒副反应方面的分析 |
2 中医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理论基础 |
2.1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中医认识 |
2.2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中医治疗研究现状 |
3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5)参附注射液防治紫杉醇化疗所致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
1 PIPN理论基础 |
1.1 PIPN影响因素 |
1.2 PIPN发病机制 |
2 PIPN的中医病因病机 |
3 PIPN中西医治疗现状与不足 |
3.1 西医治疗现状与不足 |
3.2 中医治疗现状与不足 |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实验药品仪器 |
1.3 给药方法 |
1.4 诊断标准 |
1.5 评价指标 |
1.6 随访方法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入组患者基线资料 |
2.2 化疗神经毒性EORTCQLQ-CIPN20 评分 |
2.3 PIPN出现时间 |
2.4 四肢疼痛评分 |
2.5 骨髓抑制分级 |
2.6 KPS评分 |
第三部分 细胞实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
1.2 实验器材与试剂 |
1.3 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的制备 |
1.4 DRG神经元细胞的制备与培养 |
1.5 紫杉醇IC30检测 |
1.6 分组给药 |
1.7 检测指标 |
1.8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紫杉醇IC30测定 |
2.2 细胞增殖 |
2.3 DRG轴突长度 |
2.4 线粒体功能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参附注射液防治PIPN理论基础 |
2 临床资料 |
3 PIPN的临床评估 |
4 PIPN的细胞实验评估 |
特色和创新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参附注射液防治化疗所致外周神经毒性理论研究 |
1.PIPN发病机制概括 |
2.参附注射液研究现状 |
3.参附注射液药理与CIPN |
参考文献 |
附件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附件2:EORTCQLQ–CIPN20问卷调查 |
附件3:KPS百分法评分表 |
(6)芎归蠲痹方防治长春碱类药物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一、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选择 |
2 研究方法 |
3 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
4 临床疗效判定 |
5 安全性评价标准 |
6 临床研究记录 |
7 统计学处理 |
二、结果与分析 |
1 入组情况 |
2 一般资料分析 |
3 有效性指标比较 |
4 安全性评价 |
5 不良事件记录 |
三、总结讨论 |
1 夏小军主任医师治疗经验总结 |
2 芎归蠲痹方方论 |
3 临床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一、现代医学对长春碱类药物所致周围神经毒性(CIPN)的概述 |
1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CIPN)的流行病学调查 |
2 长春碱类药物的概述 |
3 长春碱类药物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CIPN) |
二、祖国医学对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CIPN)的认识 |
1 中医病名 |
2 病因病机认识 |
3 治法治则 |
4 中医治疗 |
三、总结与展望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从肝脾肾论治中药对改善乳腺癌化疗期间毒副反应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临床疗效 |
讨论 |
1 乳腺癌及乳腺癌化疗期间毒副反应的流行病学 |
2 现代医学对乳腺癌化疗期间毒副反应的认识 |
3 中医对乳腺癌化疗期间毒副反应的认识 |
4 方药分析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乳腺癌化疗期间毒副作用的研究进展 |
1 概述 |
2 现代医学对乳腺癌化疗期间毒副反应的认识 |
3 中医对乳腺癌化疗期间毒副反应的认识 |
4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参附注射液防治化疗药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改善化疗患者心功能 |
2 改善骨髓抑制 |
3 改善化疗患者神经毒性 |
4 改善化疗患者生活质量 |
5 结语 |
(9)益气活血方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疗效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
1.7 纳入资料 |
2 试验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随机分组 |
2.3 药物来源及控制 |
2.4 试验用药 |
3 观察指标 |
4 疗效评价标准 |
5 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1 外周血象变化 |
2 治疗前后中医证型评分改善情况 |
3 治疗前后卡式评分改善情况 |
4 治疗前后两组的体重变化情况 |
5 毒副反应及安全性观察 |
讨论 |
1 研究背景 |
2 中医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认识 |
3 方药分析 |
4 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10)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及中药防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与乳腺癌中医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论文二 中药注射液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Meta分析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四、参附注射液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反应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进展[J]. 客蕊,张旭明,迟庆滨. 江苏中医药, 2021
- [2]中药注射液防治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系统评价[J]. 于瑞,王建茹,彭广操,王新陆,赵齐飞,李彬,李兴渊,王永霞,朱明军. 中草药, 2021(10)
- [3]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D]. 杨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归脾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D]. 齐翎羽.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参附注射液防治紫杉醇化疗所致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及机制研究[D]. 吕盼盼.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芎归蠲痹方防治长春碱类药物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D]. 王立.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7]从肝脾肾论治中药对改善乳腺癌化疗期间毒副反应的临床疗效观察[D]. 马旭.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参附注射液防治化疗药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研究进展[J]. 张红凯,卜雯静,朱庆. 北京中医药, 2020(02)
- [9]益气活血方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疗效的临床观察[D]. 吕树垚.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10]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及中药防治的临床研究[D]. 李田宏.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