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节软骨损伤与修复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田明月,丁小芬,韩松辰,杨志孟,李彦华,贾梦雅,周友龙[1](2021)在《臭氧水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软骨修复作用及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臭氧水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对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内在的修复机制。方法将4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臭氧水组共4组, 每组各12只。除空白组外, 余各组采用木瓜蛋白酶关节腔注射建立KOA模型。取关节软骨行HE染色确认造模成功后, 臭氧水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行臭氧水和生理盐水关节注射治疗, 每周1次, 连续3周, 空白组和模型组则不进行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后行大鼠膝关节行为学评分、治疗后行关节软骨表面大体评分、软骨组织HE染色及改良Mankin评分、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软骨NF-κBp65(P65)、IKKβ及IκBα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 治疗后臭氧水组大鼠的膝关节行为学评分显着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 臭氧水组大鼠关节软骨表面大体评分、改良的Mankin评分均显着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 臭氧水组大鼠软骨组织P65和IKK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 IκBα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臭氧水关节腔注射治疗KOA能有效修复损伤的关节软骨, 其修复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而实现的。
朱春晖,张宜,宋黄鹤,梁文卫[2](2022)在《虾青素对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软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关节软骨损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探索其损伤修复机制有助于改善临床治疗策略。虾青素对关节软骨具有保护作用,但相关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评价虾青素对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的C28/I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环状RNA circHP1BP3如何参与该作用。方法:采用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软骨细胞C28/I2损伤,通过细胞活力、凋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胞外基质降解情况评价虾青素对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C28/I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叔丁基过氧化氢和虾青素处理对环状RNA表达的影响,并对差异表达的环状RNA进行特性评价;通过转染过表达质粒或小干扰RNA,研究circHP1BP3在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的C28/I2细胞损伤和虾青素介导的细胞损伤保护中的作用。结果与结论:(1)叔丁基过氧化氢可降低C28/I2细胞活性,增加凋亡率、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胞外基质降解,诱导细胞损伤;虾青素处理对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的C28/I2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2)叔丁基过氧化氢可下调C28/I2细胞中circHP1BP3的表达,虾青素处理可显着上调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的细胞中circHP1BP3的表达;(3)过表达circHP1BP3可降低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的C28/I2细胞损伤;(4)沉默circHP1BP3可抑制虾青素对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的C28/I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5)结果表明,虾青素可能通过影响circHP1BP3对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的C28/I2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
马丁,师东良,李姣,戴黎鸣,张晓玲[3](2021)在《关节软骨损伤再生修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创伤、磨损等导致的关节软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软骨组织内缺乏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关节软骨在损伤后的自我再生修复能力十分有限。保守的药物治疗和关节置换术均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完美再生修复关节软骨是治愈软骨损伤的理想状态,这仍是再生医学领域极具挑战性的难题。经历数年的发展,骨髓刺激术、骨软骨移植、软骨细胞植入和软骨组织工程等软骨再生相关技术有些已被逐步开发应用,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该领域目前仍存在的许多基本科学问题需要解答,当前的再生修复技术仍需要不断研究以改进和完善。该文主要就目前关节软骨损伤再生修复研究所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取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富昱[4](2021)在《基于Wnt通路探讨经筋针刺调控KOA大鼠股四头肌再生修复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实验以膝关节制动法制备KOA动物模型,观察针刺结筋病灶点对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大鼠股四头肌结构功能以及与股四头肌再生修复相关的生肌分子标志物的影响,进而探索再生修复相关通路(Wnt/β-catenin)介导的针刺结筋病灶点促进KOA大鼠股四头肌再生修复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经筋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将44只SPF级雄性SD大鼠(6周龄、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KOA模型组(简称:模型组)、针刺结筋病灶点组(简称:病灶点组)、针刺经穴组(简称:经穴组),每组11只(1只用于检验模型是否成立,10只用于指标检测)。模型组、病灶点组、经穴组采用膝关节制动造模方法制备KOA模型。造模完成后,将正常组和模型组两组大鼠每日用固定器固定20min,连续进行14天;将病灶点组大鼠每日固定于固定器,类比《中国经筋学》中膝周结筋病灶点定位,视循膝关节经筋触诊结果,在大鼠右后肢股前侧的股直肌肌腱抵止处,腹股沟部的股直肌肌腱抵止处,以及臀后侧半腱肌和股二头肌长头之间当坐骨结节处软组织的拘挛、结节处标记结筋病灶点,并且对以上3个结筋病灶点进行针刺干预,一次20min,连续干预14天;将经穴组大鼠每日固定于固定器,针刺右后肢犊鼻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一次20min,连续干预14天。在形态学方面,测量各组大鼠右后肢的大腿围度、股四头肌质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的形态结构;在行为学方面,测量各组大鼠右后肢膝关节被动活动度和改良Lequesne MG膝关节功能指数,采用步态分析技术测量各组大鼠爪印面积、最大接触面积、最大压强、摆动速度以及站立时间等步态参数;在分子生物学方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Pax7、MyoD、MyoG、MyHC1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Pax7、MyoD、MyoG、MyHC1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Wnt、GSK3β、β-catenin、Cyclin D1蛋白表达以及GSK3β、β-catenin蛋白磷酸化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Wnt、GSK3β、β-catenin、Cyclin D1 mRNA表达。实验相关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比较各组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各组大鼠右后肢大腿围度变化:膝关节制动法制备KOA大鼠腿围显着降低(P<0.05);针刺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以及经穴组大鼠大腿围度显着升高(P<0.05)。2.各组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质量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绝对湿重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以及经穴组绝对湿重显着升高(P<0.05),病灶点组显着高于经穴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肌湿重维持率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和经穴组肌湿重维持率显着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股四头肌肌湿重体重比值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和经穴组肌湿重体重比值显着升高(P<0.05)。3.各组大鼠右后肢步态参数变化情况比较(1)爪印面积变化情况比较:膝关节制动法制备KOA大鼠爪印面积显着降低(P<0.05)。针刺干预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爪印面积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以及经穴组爪印面积显着增加(P<0.05)。(2)最大接触面积变化情况比较:膝关节制动法制备KOA大鼠最大接触面积显着降低(P<0.05)。针刺干预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最大接触面积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以及经穴组最大接触面积显着增加(P<0.05)。(3)最大压强变化情况比较:膝关节制动法制备KOA大鼠最大压强显着降低(P<0.05)。针刺干预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最大压强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以及经穴组最大压强显着升高(P<0.05),病灶点组升高程度显着高于经穴组(P<0.05)。(4)摆动速度变化情况比较:膝关节制动法制备KOA大鼠摆动速度显着降低(P<0.05)。针刺干预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摆动速度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以及经穴组摆动速度显着升高(P<0.05),病灶点组升高程度显着高于经穴组(P<0.05)。(5)站立时间变化情况比较:膝关节制动法制备KOA大鼠站立时间显着降低(P<0.05)。针刺干预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站立时间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以及经穴组站立时间均显着升高(P<0.05)。4.各组大鼠右后肢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比较:膝关节制动法制备KOA大鼠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显着降低(P<0.05)。针刺干预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以及经穴组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显着增加(P<0.05),病灶点组增加幅度显着高于经穴组(P<0.05)。5.各组大鼠改良Lequesne MG膝关节功能指数比较:膝关节制动法制备KOA大鼠改良Lequesne MG指数显着升高(P<0.05)。针刺干预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改良Lequesne MG指数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以及经穴组改良Lequesne MG指数显着降低(P<0.05)。6.各组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HE染色结果分析:正常组肌纤维结构完整,排列整齐;模型组肌纤维形态改变,结构破坏;病灶点组肌纤维结构较完整,可见再生的肌纤维;经穴组肌纤维结构有所恢复,但肌纤维之间间隙较大。7.各组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生肌分子标志物免疫组化结果:7.1形态学结果显示:各组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Pax7、MyoD、MyoG、MyHC1的免疫反应阳性染色结果均呈棕黄色,其中Pax7、MyoD和MyoG在各组大鼠股四头肌中的免疫阳性反应表达在肌纤维的细胞核上,MyHC1免疫阳性反应表达在肌纤维的胞浆中。7.2积分光密度值比较结果:(1)Pax7积分光密度值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积分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与经穴组积分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5),病灶点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经穴组(P<0.05)。(2)MyoD积分光密度值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积分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与经穴组积分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5),病灶点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经穴组(P<0.05)。(3)MyoG积分光密度值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积分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与经穴组积分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5)。(4)MyHC1积分光密度值比较: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积分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病灶点组和经穴组积分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5)。8.各组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Pax7、MyoD、MyoG、MyHC1 mRNA的表达情况:(1)Pax7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病灶点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2)MyoD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和经穴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病灶点组升高幅度显着高于经穴组(P<0.05)。(3)MyoG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病灶点组以及经穴组表达均显着升高(P<0.05)。(4)MyHC1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表达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以及经穴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9.各组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Wnt、GSK3β、β-catenin、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1)Wnt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病灶点组和经穴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病灶点组升高幅度更加显着(P<0.05)。(2)GSK3βmRNA表达水平比较: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表达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病灶点组和经穴组表达显着降低(P<0.05),病灶点组下降幅度更加显着(P<0.05)。(3)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病灶点组和经穴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病灶点组升高幅度更加显着(P<0.05)。(4)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病灶点组和经穴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病灶点组升高幅度更加显着(P<0.05)。10.各组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Wnt、GSK3β、β-catenin、Cyclin D1蛋白相对含量以及GSK3β、β-catenin蛋白磷酸化水平:(1)Wnt/β-actin: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病灶点组和经穴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病灶点组升高幅度更加显着(P<0.05)。(2)p-GSK3β/GSK3β: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显着升高(P<0.05)。(3)p-β-catenin/β-catenin: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显着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病灶点组和经穴组均显着下降(P<0.05),病灶点组下降幅度更显着(P<0.05)。(4)Cyclin D1/β-actin: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病灶点组和经穴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病灶点组升高幅度更显着(P<0.05)。结论:1.针刺结筋病灶点可以重塑肌纤维的形态结构,增加KOA大鼠患侧后肢腿围以及肌肉质量,从而改善KOA大鼠股四头肌的病理形态。2.针刺结筋病灶点可以有效增加KOA大鼠患侧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度、纠正患侧后肢的异常步态以及降低KOA膝关节功能指数,从而改善KOA大鼠膝关节活动受限等功能异常。3.针刺结筋病灶点能显着提高KOA大鼠患侧后肢股四头肌Pax7、MyoD、MyoG、MyHC1等生肌分子标志物的表达,促进骨骼肌干细胞增殖分化以实现对受损骨骼肌的再生修复。4.针刺结筋病灶点能够调节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Wnt/β-catenin通路介导的骨骼肌干细胞再生修复可能是经筋刺法改善KOA大鼠股四头肌形态结构及功能的作用途径之一。
张逸芸[5](2021)在《改性柑橘果胶对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作用的基础研究》文中指出关节软骨自身特殊的无血运、无淋巴的生理结构,导致其在受损后难以自我修复,一直是临床和再生医学重要的研究领域。虽然,已有多种手段被用于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治疗,但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关节软骨损伤再生修复方法,尤其是由于新生组织与周围组织的结构和力学上的整合性不良,严重影响了关节软骨的损伤修复效果,是关节软骨损伤修复领域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保护损伤周围软骨组织中的细胞活性、维持其数量,可能是促进组织修复、改善新生软骨组织整合性的有效策略。半乳糖苷凝集素-3(Galectin-3,Gal-3)是关节软骨损伤和骨关节炎发生、发展中重要的前炎性因子,被认为是该类疾病治疗的潜在的靶点。改性柑橘果胶(Modified citrus pectin,MCP)是Gal-3的天然拮抗剂,可通过与细胞表面Gal-3受体的结合而竞争性抑制Gal-3,同时MCP也具有直接抑制Gal-3表达的作用,但目前MCP对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作用仍不清楚。本文对此进行初步的研究,首先,考察了 MCP对软骨细胞的影响;进一步,制备了载MCP的胶原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在兔全层软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最后,结合转录组测序手段,初步分析了其在关节软骨修复中作用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结论如下:1.MCP对软骨细胞的作用:分离并体外培养兔膝关节软骨细胞,然后分别以不同浓度的MCP和Gal-3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软骨细胞进行处理,通过对细胞增殖活性、基因表达以及Ⅱ型胶原合成情况的检测,考察MCP对软骨细胞的作用。研究发现,MCP具有维持软骨细胞表型、促进其增殖、上调其合成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和抑制分解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同时,MCP具有抑制软骨细胞Gal-3表达的作用,并且可以抑制Gal-3对软骨细胞的作用;另外,MCP可部分改变由IL-1β所致的软骨细胞骨关节炎样表型,减缓软骨细胞的退变。2.胶原-MCP复合材料构建及表征:本部分首先通过浊度、圆二色谱等方法,检测了 MCP与胶原的相互作用;进一步,通过物理吸附法,构建了胶原-MCP复合材料,并通过形貌结构、红外、XPS、热学和酶降解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能及复合材料上MCP的吸附量进行了表征和检测。研究发现,胶原与MCP之间可以产生明显的相互作用,虽然MCP不影响胶原三螺旋结构,但会影响其进一步的自组装;吸附法可用于胶原-MCP复合材料的构建;通过调节MCP的初始浓度可以获得MCP吸附量、理化及降解性能可调控的胶原-MCP复合材料;MCP的复合可以降低胶原膜的降解速率。3.胶原-MCP复合材料在全层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本部分参考前面两个部分的研究结果,优化构建了胶原-MCP复合材料,并检测其吸附量和MCP的释放行为。采用手术方式创建兔膝关节全层软骨损伤,在植入胶原-MCP复合材料8周后取材,通过组织学、免疫组化以及组织学评分等手段对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优化构建的复合材料可以有效吸附MCP,同时也可以在一天时间内有效释放所吸附的MCP;胶原-MCP复合材料显示了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同时具有明显的软骨保护作用;出乎意料的是,复合材料可以促进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尤其是MCP有效释放量达500 μg的复合材料(MCP500-C)明显促进了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再生和组织的修复;同时,由于复合材料所具有的软骨保护作用,可显着改善新生软骨组织的整合性。4.MCP对关节软骨修复作用的机制的初步研究:本部分对软骨细胞进行MCP处理后,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并结合RT-qPCR验证,对MCP在软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的软骨细胞相比,MCP处理后的软骨细胞中软骨形成相关的转录因子和生长因子等的基因表达水平有显着上升,尤其是BMP4表达的升高,提示TGFβ/BMP4信号通路在MCP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关节软骨的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MCP处理后软骨细胞中与软骨退变、分解代谢以及炎症反应等相关的TGFβ1、MMP1、MMP3、MMP13显着降低,提示糖酵解、HIF-1、IL-17等信号通路在MCP的软骨保护和稳态维持以及软骨分解代谢和炎性反应的降低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本文初步考察了 MCP对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发现:MCP具有维持软骨细胞表型、促进增殖、上调合成代谢和抑制分解代谢的作用;通过吸附法可以构建胶原-MCP复合材料;胶原-MCP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以促进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尤以复合材料MCP500-C组的组织修复效果最好,并可以改善新生组织的整合性;初步的结果提示,TGFβ/BMP4通路在MCP促进软骨的形成和组织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糖酵解、HIF-1、IL-17等信号通路在MCP的软骨保护作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些结果提示,MCP在关节软骨的损伤修复、组织工程及骨关节炎治疗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研究发现为MCP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中的合理应用奠定了基础。
张政[6](2020)在《基于MRI评价推拿手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软骨代谢影响的自身对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膝骨性关节炎作为目前患病率最高的关节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膝盖肿胀、疼痛、关节弹响、关节积液、严重者导致关节畸形,上述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并对其社会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全世界人口的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身体超重人口的大量增加、办公室工作的群体普遍习惯长时间固定一个坐姿、缺乏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另外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进步,对KOA的检出率不断提高,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一全球性的变化趋势使得膝骨关节炎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医学领域的广泛关注,也因此成为国际上目前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1研究目的运用《膝骨关节炎中医手法循证治疗方案》中的推拿手法治疗早、中期(K-L分级1-3级)膝骨关节炎,以MRI软骨形态学改变(2015年OARSI指南推荐)为主要观测指标,通过对比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中医推拿治疗前后的症状及软骨形态改变,评价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索推拿手法是否具有影响膝骨关节炎患者软骨代谢、促进软骨修复的作用。2研究方案与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自2018年6月起招募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医院推拿科和骨科、宣武医院推拿科、北京市中医院推拿科、东方医院骨科和推拿科门诊的膝骨关节炎的病人,截至2020年1月共纳入符合早、中期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以及本研究纳入标准并完成方案随访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给予顺序编号,其中正在接受膝骨关节炎治疗的患者需停止所有有关膝骨关节炎的治疗至少1周后正式开始本试验方案的治疗。推拿治疗方案包括放松手法、点穴手法、理髌手法、调筋手法、活动关节手法、结束手法六步手法方案:患者取仰卧位,嘱其下肢放松,医者位于患者的患侧。(1)放松手法:首先用揉法在股四头肌上自上而下做有节律的螺旋形(正、反均可)运动,反复操作3~5遍;再用拿法将股四头肌、胫骨前肌上垂直捏住并提起,再慢慢放松,由近端向远端反复操作3~5遍;最后用滚法在股四头肌上以频率约120次/分,自上而下,反复操作3~5遍。(2)点穴手法:选择患侧膝关节周围的梁丘穴、血海穴、鹤顶穴、内外犊鼻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及阿是穴缓慢加力,持续5~10秒,用中指或食指勾点委中穴、承山穴5~10秒,以患者感觉酸胀疼痛忍受为度。(3)理髌手法:首先提髌,反复操作3~5次;再揉髌反复操作5~10次。(4)理筋手法:在膝关节周围的髂胫束、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上分筋,沿着纤维走形方向刮动3~5次;再用拨筋手法置于腓肠肌内外侧头和腘绳肌处,做横向往返拨动3~5次。(5)活动关节手法:屈伸牵抖膝关节2~3次,然后顺势快速地牵抖膝关节;展筋至患者能忍受的最大限度,并保持5~10秒钟。(6)结束手法:最后用揉法在股四头肌、胫骨前肌上反复操作3-5遍结束。所有手法以患者耐受度,切记使用暴力。每次手法治疗时间约为10分钟、一周治疗2次,共治疗10周。手法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10周)后均进行访视完成主观量表填写及客观指标检查检验,记录一般资料、生命体征、西安大略和曼彻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WOMAC)指数量表、基于中医辨证思路的膝骨关节炎 PRO 量表(Chinese scale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CSKO)评分、软骨Recht评分、软骨厚度,软骨T2-mapping值的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3研究结果3.1基本资料分析本次研究一共纳入四个分中心的60例患者,其中脱落8例,实际采用病例52例。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39例,平均年龄为59.17±9.23岁,患病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120天。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与KOA的流行病学相关研究的结果一致;患者年龄均符合正态分布,其中50-70岁年龄段较为集中。3.2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WOMAC评分,经配对t检验,t=-16.674,p=.000,p<0.01,即治疗后患者疼痛、僵硬、功能活动障碍评分较前降低,且变化具有极显着性差异,说明本研究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僵硬、及功能活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CSKO评分,经配对t检验,t=-14.239,p=.000,p<0.01,治疗后患者中医症候评分降低,且变化具有极显着性差异,说明本研究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症候评价量表中的诸多症状。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Recht评分,经配对t检验,t=-3.638,p=.001,p<0.01,治疗后患者软骨损伤分级降低,具有极显着性差异,说明本研究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软骨缺损程度积分,对软骨有明显修复作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感兴趣区软骨厚度比较,经五个感兴趣区分别配对t检验,股骨内侧t=-.187,p=.853,p>0.05;胫骨内侧t=.989,p=.327,p>0.05;髌 骨 t=-.472,p=.639,p>0.05;股 骨 外 侧t=4.178,p=.000,p<0.01;胫骨外侧 t=.483,p=.632,p>0.05,可见治疗前后仅股骨外侧软骨厚度比较值具有极显着性差异,股骨外侧软骨较前明显增厚,其余四个区域软骨厚度改变无统计意义,并不能说明该研究手法治疗10周能改变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软骨厚度。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感兴趣区软骨T2值比较,经五个感兴趣区分别配对t检验,股骨内侧t=-6.756,p.000,p<0.01;胫骨内侧t=-6.414,p=.000,p<0.01;髌 骨 t=-3.711,p=.001,p<0.01;股 骨 外 侧t=-3.078,p=.000,p<0.01;胫骨外侧 t=.483,p=.003,p<0.01,可见治疗后股骨外侧、胫骨外侧、髌骨、股骨内侧、胫骨内侧软骨的T2值均较治疗前减低,且具有显着性差异。由于T2值反应软骨生物化学成分的改变,T2值降低证明关节软骨内的蛋白多糖含量增加而水的含量减少,说明该研究手法治疗10周对于改善软骨代谢有显着意义。3.3安全性评价及脱落情况在治疗期间,有一位患者摔伤,女性、59岁,追踪随访系患者居家下楼梯时意外踩空导致,与膝关节病症及治疗无关。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具有临床意义的异常变化,这表明该方案中的推拿治疗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是安全的。本次研究共有8名患者脱落,考虑治疗频率高、治疗周期过长、核磁共振检查不适感等因素会影响患者依从性。4研究结论一、中医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技术规范手法,将放松手法、点穴手法、理筋手法、调髌手法、活动关节类手法融为一体治疗膝骨关节炎,通过WOMAC评分、CSKO评分的显着降低,证明推拿手法对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僵硬、功能活动及中医症候方面面有显着疗效;二、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所得膝关节软骨损伤程度Recht评分、软骨T2值治疗后显着降低,证明推拿手法可改善软骨代谢情况、促进软骨修复;三、基于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及MRI影像学改变可见推拿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安全有效,不仅能够缓解症状而且可以改善软骨代谢促进软骨修复。
付晓宁[7](2020)在《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半月板修复并阻止骨关节炎的形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半月板损伤在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长期临床观察结果证实:半月板撕裂后行部分切除术,不能减少OA的发生率。如果半月板损伤不能及时治疗,可诱发关节炎症,引起关节生物力学变化,导致OA形成。因此,急需发现可促进半月板再生的药物,延缓或逆转OA病程。而在动物试验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可促进骨折愈合和软骨缺损修复。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目的是研究小鼠半月板的发育过程,研究与软骨修复相关生长因子以及EPO对半月板细胞的影响,重点是关节形成、软骨形成、血管生成、炎症和基质的代谢,建立小鼠半月板器官培养体系来检测所选生长因子的作用,并揭示EPO对小鼠半月板损伤诱发的OA(MIO)的作用。研究方法1.首先通过研究小鼠半月板的发育过程,收集胚胎期和出生后一定时期内小鼠的膝关节样本,进行组织学方面的研究。2.分离出原代半月板细胞进行细胞体外培养,用来检测一些可能涉及关节形成、软骨再生和半月板修复有关的因素。3.建立了小鼠半月板器官的体外培养体系,经过体外培养和处理,提取RNA和蛋白质分别进行RT-PCR及Western Blotting,还可以进行组织切片用于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4.建立了半月板损伤诱发的OA(MIO)的小鼠模型,在不同时期对小鼠模型进行了 PBS/EPO干预,观察EPO是否增强了半月板修复并防止了 OA的形成。研究结果1.通过研究小鼠半月板的发育过程,获得了一些半月板细胞增殖、凋亡和Col-1的分布的基本数据,提示出生前后半月板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同时发生提示在这一时期有活跃的组织更替。2.通过分离半月板细胞进行细胞培养研究,结果显示EPO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基质蛋白生成和新生血管生成的能力。3.通过小鼠半月板的器官体外培养,结果显示,EPO上调Col-1,Col-2和VEGF-A的表达,并下调MMP-13的表达。说明EPO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基质蛋白生成和新生血管生成的能力,并抑制关节的炎症。4.通过对比EPO/PBS在不同时期进行干预,收集膝关节样本进行组织染色。结果显示,早期干预是最有效的,EPO可显着减轻MI0的严重程度,这可能与增强半月板再生有关。研究结论1.EPO可抑制半月板金属蛋白酶MMP-13的表达,上调Col-1,Col-2,VEGF-A的表达,抑制关节的炎症、促进半月板再生修复。2.EPO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DMOAD,可以用于半月板损伤的早期治疗,对半月板再生具有最佳效果,以防止OA进展。
邵加华[8](2019)在《Kartogenin预处理对髌下脂肪垫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修复关节软骨的作用及机制探索》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及目的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通常表现为关节软骨的不规则缺损。由于关节软骨中缺乏血管和神经,一旦损伤后,人体自身对其修复能力极其有限,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的出现和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修复病损关节软骨的希望。本研究旨在评价从使用Kartogenin预处理过后的髌下脂肪垫间充质干细胞中提取的外泌体的作用,明确其促进软骨缺损修复的能力及可行性,并探究在该外泌体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内容物性质及相关机制。方法及结果第一部分:Kartogenin预处理对髌下脂肪垫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促进软骨细胞成软骨能力的作用研究研究方法:(1)从兔髌下脂肪垫中提取分离髌下脂肪垫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2)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CD45、CD73、CD90、和CD105等,并对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成脂、成软骨三系诱导分化,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3)使用Kartogenin预处理间充质干细胞,收集预处理后及未处理的两种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过程中的上清液,使用超速离心法收集两种干细胞所分泌的外泌体;(4)使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种外泌体中特异性表面蛋白表达情况,使用BCA法检测所提取外泌体的蛋白浓度,使用Nanosight检测外泌体浓度及纯度,使用透射电镜检测外泌体形态;(5)从兔膝关节软骨中提取软骨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及鉴定;(6)在软骨细胞中加入外泌体培养,检测外泌体对于软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7)在软骨细胞中加入外泌体培养,使用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成软骨特异性蛋白及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实验结果:(1)成功分离提取到了兔髌下脂肪垫间充质干细胞;(2)流式细仪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CD45、CD73、CD90和CD105等,明确了干细胞提取质量,三系诱导分化实验证明了所提取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3)使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到了两种外泌体exo及KGN-exo,Western blot检测其外泌体特异性表面蛋白CD9和TSG101表达阳性,透射电镜下观察到扁平盘状双凹面的特征性外泌体结构,Nanosight检测显示沉淀物粒径集中于40-100nm之间,提示所提取外泌体纯度较高;(4)成功分离提取到了兔软骨细胞,加入外泌体处理后,结果显示exo和KGN-exo均可显着促进软骨细胞增殖能力增强;(5)使用exo及KGN-exo分别处理软骨细胞后,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结果显示,KGN-exo可促进成软骨特异性蛋白及基因表达。结论:我们成功分离提取了兔髌下脂肪垫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鉴定其符合国际通用标准,并从干细胞培养的上清液中提取到了两种外泌体exo及KGN-exo,外泌体的鉴定也符合实验要求。在体外实验中,我们验证了使用KGN预处理间充质干细胞后可显着增强外泌体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成软骨相关蛋白及基因表达的能力。第二部分:Kartogenin预处理对髌下脂肪垫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促进兔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研究方法:(1)使用手术方法在兔膝关节股骨滑车部制造软骨缺损动物模型;(2)使用4种不同方法处理实验动物:空白对照、髌下脂肪垫间充质干细胞注射、exo注射、KGN-exo注射;(3)术后4周和12周时分批处死实验动物,进行标本大体观察及评分,组织学染色及评分。实验结果:(1)兔膝关节软骨缺损造模成功;(2)术后4周和12周时分批处死实验动物,大体观察及评分结果显示,使用KGN-exo处理组,修复组织表面光滑平整,缺损部位几乎均被再生的软骨组织所覆盖,填充良好,修复组织内几乎无裂缝,与周围正常软骨组织接合良好,难以看到边界,明显优于其余三组,大体评分KGN-exo组也明显高于其余三组;(3)HE染色及番红固绿染色结果显示KGN-exo组缺损部位几乎被完全修复,表明平整,可见大量透明软骨样结构,未见明显裂缝,番红O染色见均匀强阳性染色,提示其内含有大量蛋白多糖,修复组织与周围正常软骨完全整合,难以看到边界。组织学评分KGN-exo组也明显高于其余三组。结论:我们成功制造了兔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采用4种不同方法处理后,在4周及12周时分批处死实验动物,大体观察及评分、组织学染色及评分结果表明,KGN处理髌下脂肪垫间充质干细胞后所提取的外泌体具有最强促进软骨缺损修复的能力,其明显优于其余三组。第三部分:Kartogenin预处理对髌下脂肪垫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促进软骨修复作用的机制探索研究方法:(1)使用蛋白酶及核酸酶分别单独裂解KGN-exo中的蛋白和核酸,得到KGN-exo-RNAse和KGN-exo-PROnase;(2)分为4组进行蛋白和核酸裂解后外泌体促进软骨细胞表型改变的实验,使用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外泌体处理后软骨细胞内Sox-9,Aggrecan,Col-II的蛋白及基因表达变化情况;(3)分为4组进行蛋白和核酸裂解后外泌体促进软骨细胞增殖能力改变的实验,使用CCK-8检测处理后软骨细胞增殖能力改变情况;(4)提取两种外泌体内的miRNA,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两种外泌体中miRNA表达差异情况;(5)检测在软骨细胞内分别加入两种外泌体处理后,相关miRNA表达情况;(6)验证过表达miR-140-5p、miR-127-5p、miR-125b的外泌体对成软骨作用的影响;(7)验证抑制miR-140-5p、miR-127-5p、miR-125b的外泌体对成软骨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1)使用蛋白酶及核酸酶分别裂解了KGN-exo中的蛋白和核酸,得到仅存在蛋白的KGN-exo-RNAse和仅存在核酸的KGN-exoPROnase;(2)蛋白和核酸裂解后的外泌体促进软骨细胞表型改变的实验中,qRT-PCR结果显示KGN-exo-PROnase组成软骨特异性基因表达明显增高,与KGN-exo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明显高于KGN-exo-RNAse组,Western blot结果与qRT-PCR结果一致;(3)在各种外泌体促进软骨细胞增殖能力改变的研究中,KGN-exo-PROnase组软骨细胞增殖速度明显下降,显着低于KGN-exo-RNAse组;(4)使用miRNA试剂盒成功提取了两种外泌体exo和KGN-exo中的miRNA,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两种外泌体中miRNA表达情况,通过相互之间的比较,筛选出排名前三的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的miRNA:miR-140-5p、miR-127-5p、miR-125b;(5)在软骨细胞内加入外泌体培养后,qRT-PCR结果提示,KGN-exo组miR-140-5p、miR-127-5p、miR-125b表达量均明显上升;(6)经过miRNA激动剂处理后,所提取的外泌体中miR-140-5p、miR-127-5p、miR-125b含量均明显提高,经ago-miR-140-5p-exo、ago-miR-127-5p-exo及ago-miR-125b-exo处理后,软骨细胞中成软骨相关基因Sox-9,Aggrecan,Col-II的表达明显增高,这其中ago-miR-140-5p-exo组表达增高尤为明显;(7)通过miRNA抑制剂处理后,KGN-exo中miR-140-5p、miR-127-5p、miR-125b的含量均明显降低,同时,与未经处理的KGN-exo组相比较,KGNexo中的miR-140-5p、miR-127-5p、miR-125b被抑制后再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可明显降低成软骨相关基因Sox-9,Aggrecan,Col-II的表达,而这其中尤以ant-miR-140-5p-exo组最为显着。结论:我们使用蛋白酶及核酸酶分别单独处理KGN-exo后加入软骨细胞培养,结果提示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促进软骨修复的作用主要依靠外泌体内的核酸成分,而在外泌体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方面,则主要依赖于其内的蛋白成分发挥作用。高通量测序检测了KGN-exo和exo中差异表达的miRNA,提示使用KGN预处理后导致外泌体促进软骨修复能力显着增强可能与这些miRNA相关。并通过过表达及抑制这些miRNA验证了其对软骨再生的作用。在后续研究工作中,我们拟对这些miRNA调控软骨缺损修复的具体机制开展进一步研究。小结1、KGN预处理的髌下脂肪垫间充质干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可以显着增强外泌体在体外及体内促进软骨修复再生的能力。2、KGN预处理髌下脂肪垫间充质干细胞后所提取的外泌体促进成软骨分化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外泌体内的核酸成分发挥作用,而在促进软骨细胞增殖能力方面则主要依赖于外泌体内的蛋白成分。3、KGN预处理间充质干细胞后主要改变了外泌体内miR-140-5p、miR-127-5p、miR-125b的表达量,可能介导了其成软骨能力的增强。4、在后续研究工作中,我们拟对这些miRNA调控软骨缺损修复的具体机制开展进一步研究,深入探索相关miRNA发挥作用的靶点及具体通路。
李宇[9](2019)在《补肾壮筋汤与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应用对大鼠膝软骨损伤修复价值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关节软骨损伤是骨性关节炎的病变基础,关节软骨修复是关节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将补肾壮筋汤与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应用后,通过制备相应浓度的含药血清,作用于离体的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观察中西医药物的联合应用对软骨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再制备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再将补肾壮筋汤与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应用于大鼠,观察大鼠膝软骨损伤修复过程中组织形态学变化、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探索中西医药物联合应用的方式对治疗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作用价值,为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思路。材料与方法:本实验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补肾壮筋汤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对大鼠膝软骨细胞增殖及凋亡影响的研究将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生理盐水(单纯血清)、补肾壮筋汤(中药血清)、盐酸氨基葡萄糖(西药血清)、补肾壮筋汤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中西结合血清组)对大鼠进行药物灌胃1周,制备相应浓度的含药血清,作用体外培养的大鼠膝软骨细胞(传至4代),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6%、1.2%、2.4%)含药血清对软骨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中II型胶原(collagenⅡ)蛋白的表达情况。第二部分:补肾壮筋汤与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应用对大鼠膝软骨缺损修复的初步研究将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4组,A组为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B组为补肾壮筋汤(中药组)、C组为盐酸氨基葡萄糖(西药组)、D组为补肾壮筋汤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中西药联合组)对大鼠进行药物灌胃,通过大体观察、HE染色、扫描电镜分别观察4W、8W、12W大鼠膝软骨缺损修复情况;RT-PCR检测各组collagenⅡ、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ollagen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体外培养大鼠膝软骨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大体呈圆球形,贴壁后呈三角形、多角形。传代至第4代时,可以观察到细胞生长速度加快,细胞周边可见具有明显折光性的细胞外基质,细胞呈片状生长,可呈明显的“铺路石”状外观。按照阿尔新蓝染色试剂盒步骤进行染色后,可见软骨细胞多呈多角形,胞质呈均质状,较疏松,大部分可见到核仁,少数也可见分裂相,细胞浆和胞膜呈蓝色,维持表型的稳定。通过MTT法检测软骨细胞增殖结果示:对大鼠膝软骨细胞的促进增殖作用中,中西医结合组优于中药血清组、西药血清组及单纯血清组(P<0.000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设置0.6%、1.2%、2.4%含药血清浓度,当中西医结合组含药血清浓度为1.2%时,对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最为显着。2.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示:中西结合血清组能够明显降低软骨细胞凋亡率,与其他各组比较(P<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中collagenⅡ蛋白表达的结果示:中西医结合血清组促进软骨细胞中collagenⅡ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中药血清组、西药血清组及单纯血清组(P<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通过大体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4W、8W、12W的修复情况。第4W时,中西药联合组(D组)可见软骨缺损处明显变浅,呈浅凹状,填充物仍为白色纤维组织;中药组(B组)、西药组(C组)可见软骨缺损面积有减小,但没有明显区别,缺损处填充物为白色纤维组织;空白对照组(A组)软骨缺损清晰可见,修复迹象不明显,略有少许纤维组织填充,各组与周边正常关节软骨组织仍有明显区别。第8W时,中西药联合组(D组)软骨缺损基本填平,填充物为类似透明软骨组织,但仍可见缺损印记,股骨髁未见明显骨赘生长;中药组(B组)软骨缺损处凹陷变浅,有白色纤维组织填充,填充物与周边正常关节软骨组织仍有区别,股骨髁周边未见明显骨赘生长;西药组(C组)软骨缺损基本填平,填充物为透明纤维组织,质地较软,股骨髁略变宽,有少许骨赘生长;空白对照组(A组)股骨髁软骨缺损面积有减小,变浅,填充物为少量深色纤维组织,股骨髁内侧髁增宽,有少许骨赘生长。第12W时,中西药联合组(D组)软骨缺损处填平,损伤处关节软骨修复平整、光滑,与周边软骨组织融合为一体;接近正常关节软骨组织;中药组(B组)软骨缺损处基本填平,股骨髁周边有骨赘生长;西药组(C组)软骨缺损处仍可见少许凹陷,填充物为类似软骨组织,缺损表面欠光滑;空白对照组(A组)股骨髁明显呈退行性改变,缺损处较8W时无明显变化,关节软骨表面凹凸不平。大体观察结果初步证明了补肾壮筋汤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对关节软骨缺损处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补肾壮筋汤、盐酸氨基葡萄糖、生理盐水。5.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4W、8W、12W时组织学变化。第4W时,中西药联合组(D组)软骨缺损处已完全被纤维组织填充,细胞形态有异常,关节软骨表面略有凹陷欠光滑;中药组(B组)软骨缺损处凹陷变浅、软骨表面粗糙不平,纤维组织修复为主,软骨下骨有少许修复;西药组(C组)可见软骨缺损处纤维组织填充,软骨表面粗糙,软骨细胞形态异常,修复组织以纤维组织修复为主;空白对照组(A组)可见软骨缺损处凹陷明显,少许纤维组织修复,软骨表面粗糙不平,细胞形态异常。第8W时,中西药联合组(D组)可见软骨缺损处软骨细胞增殖明显,层次结构清晰,形态接近正常软骨细胞,软骨下骨修复明显,但软骨表面仍有少许缺损;中药组(B组)可见软骨缺损处有少许软骨细胞生长,软骨表面毛糙,软骨下骨有少许修复;西药组(C组)可见软骨缺损处少许软骨细胞生长,纤维组织填充,软骨表面毛糙,软骨下骨有少许修复;空白对照组(A组)可见软骨缺损处未见明显新生软骨细胞,缺损处以纤维组织填充,软骨表面粗糙不平,软骨下骨未见明显修复。第12W时,中西药联合组(D组)可见软骨缺损处软骨修复已接近正常软骨表面,软骨下骨结构修复正常,修复层次清晰可见,软骨细胞形态正常;中药组(B组)可见软骨缺损处凹陷明显变浅,软骨表面欠光滑,新生软骨细胞增殖明显,排列接近正常软骨潮线,软骨下骨修复优于C组;西药组(C组)可见软骨缺损处仍有少许凹陷,修复层次紊乱,可见软骨细胞生长;空白对照组(A组)可见软骨缺损处明显的凹凸不平,软骨表面损伤严重,软骨细胞形态异常,结构层次紊乱。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膝软骨组织学变化证明:补肾壮筋汤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对关节软骨缺损处的修复从组织形态学上观察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补肾壮筋汤、盐酸氨基葡萄糖、生理盐水。6.通过RT-PCR检测各组4W、8W、12W的collagenⅡ、Aggrecan基因的表达示:第4W、8W、12W时中西药联合组(D组)collagenⅡ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中药组(B组)、西药组(C组)、空白对照组(A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B组)与西药组(C组)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第4W、8W、12W时中西药联合组(D组)Aggrecan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中药组(B组)、西药组(C组)、空白对照组(A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B组)与西药组(C组)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了补肾壮筋汤、盐酸氨基葡萄糖对软骨细胞中collagenⅡ、Aggrecan基因的表达有促进作用,而补肾壮筋汤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对软骨细胞中collagenⅡ、Aggrecan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更为显着。7.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4W、8W、12W collagenⅡ蛋白的表达情况示:第4W、8W时中西药联合组(D组)collagenⅡ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中药组(B组)、西药组(C组)、空白对照组(A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B组)与西药组(C组)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第12W时中西药联合组(D组)collagenⅡ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中药组(B组)、西药组(C组)、空白对照组(A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B组)与西药组(C组)比较(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补肾壮筋汤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能够明显促进软骨细胞中collagenⅡ蛋白的表达,其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补肾壮筋汤、盐酸氨基葡萄糖。8.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软骨缺损微观结构的修复情况,中西药联合组(D组)可见软骨缺损处虽然可见缺损边界,但再生软骨组织表面平坦,基本与周边正常软骨组织融合,结构形态已趋于正常软骨组织;中药组(B组)可见关节软骨缺损处软骨表面有凹陷,损伤的边界仍较清晰,有胶原纤维组织生长;西药组(C组)可见软骨缺损表面较平坦,但较正常软骨组织有明显凹陷,垄沟起伏,损伤表面清晰可见;空白对照组(A组)可见软骨缺损处软骨表面隆起,再生软骨组织呈不规则生长,凹凸不平。证明补肾壮筋汤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对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优于其他各组。结论:1.中西医药物联合应用对大鼠膝软骨细胞具有显着的促进增殖作用,降低软骨细胞的凋亡率,显着促进软骨细胞中collagenⅡ蛋白的表达。2.中西医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更为有效的促进大鼠膝软骨缺损的修复,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探索中西医药物联合应用对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治疗价值,为临床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陈钢泓[10](2019)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提取同种异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探索膝关节注射不同BMSCs浓度对软骨缺损的疗效影响,并比较BMSCs注射治疗与搭载软骨碎块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凝胶移植治疗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1.新西兰大白兔2只,提取股骨骨髓行BMSCs的培养及传代,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BMSCs的表型鉴定。2.取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于双侧股骨滑车建立软骨缺损模型。建模成功1周后,对照组于膝关节腔内注射1ml生理盐水,105组、106组、107组、108组分别注射1ml细胞浓度为105个/ml、106个/ml、107个/ml、108个/ml的BMSCs。6周、12周后每组各取3只动物制成股骨滑车标本,行大体观察、HE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Ⅰ型及Ⅱ型胶原染色,评估软骨组织修复效果,相关数据行统计学分析。3.取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建立软骨缺损模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ml注射治疗;微骨折组行微骨折术治疗;软骨碎块凝胶组,抽取兔静脉血10ml,离心取0.5mlPRP,混合软骨碎块后制成凝胶移植于缺损区域。BMSCs组关节内注射1ml细胞浓度为107个/ml的BMSCs。6周、12周后每组各取3只动物制成滑车标本,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染色分析,评估软骨组织修复效果,相关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细胞浓度实验中,空白组术后缺损软骨无明显再生。105组、106组、107组缺损区域可见软骨再生,Ⅰ型及Ⅱ型胶原染色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8组软骨修复结果与107组相似(P>0.05)。2.在比较BMSCs与软骨碎块凝胶实验中,空白组术后缺损软骨无明显再生。微骨折组、软骨碎块凝胶组、BMSCs组可见软骨再生,Ⅰ型及Ⅱ型胶原染色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浓度研究中,软骨修复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当浓度超过107个/ml时组织修复能力保持稳定。软骨碎块化PRP凝胶移植对软骨缺损的治疗效果优于微骨折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关节注射BMSCs的修复效果最佳,更有利于透明软骨的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关节腔注射BMSCs是一种治疗软骨缺损的有效方法,适宜的细胞浓度有利于提高软骨再生能力。
二、关节软骨损伤与修复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节软骨损伤与修复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2)虾青素对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软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
1.1 设计 |
1.2 时间及地点 |
1.3 材料 |
1.4 实验方法 |
1.4.1 细胞培养和药物处理 |
1.4.2 MTT法 |
1.4.3细胞凋亡检测 |
1.4.4 ELISA检测炎症因子 |
1.4.5氧化应激指标检测 |
1.4.6 差异表达环状RNA的筛选及鉴定 |
1.4.7 circHP1BP3特性分析 |
1.4.8 细胞转染 |
1.4.9 Western blot |
1.5 主要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Results |
2.1 tBHP诱导C28/I2细胞损伤 |
2.2 虾青素对tBHP诱导的C28/I2细胞损伤的影响 |
2.3 tBHP对C28/I2细胞环状RNA表达的影响 |
2.4 过表达circHP1BP3降低tBHP诱导的C28/I2细胞损伤 |
2.5 虾青素通过circHP1BP3调控tBHP诱导的C28/I2细胞损伤 |
3 讨论Discussion |
(3)关节软骨损伤再生修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关节软骨再生技术的发展状况及亟需解决的基本科学问题 |
1.1 关节软骨的自我修复现象及骨髓刺激技术 |
1.2 软骨或软骨细胞移植技术 |
1.3 干细胞及组织工程技术 |
2 关节软骨再生的干细胞及生物材料 |
2.1 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
2.2 脂肪干细胞 |
2.3 软骨干/祖细胞 |
2.4 胚胎干细胞 |
2.5 骨骼干细胞 |
2.6 软骨再生修复材料 |
3 软骨再生修复研究领域的新技术 |
3.1 细胞谱系示踪技术及新细胞亚群及标记物 |
3.2 细胞扩增及培养微环境的优化 |
3.3 3D生物打印与软骨再生修复 |
4 总结与展望 |
(4)基于Wnt通路探讨经筋针刺调控KOA大鼠股四头肌再生修复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经筋刺法对KOA大鼠股四头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调节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经筋刺法对KOA大鼠股四头肌再生修复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经筋刺法对KOA大鼠股四头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KOA的骨骼肌损伤机制以及经筋疗法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5)改性柑橘果胶对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作用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关节软骨的组成和结构 |
1.2 关节软骨的损伤分类 |
1.3 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 |
1.3.1 清创或灌洗 |
1.3.2 骨髓刺激术 |
1.3.3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
1.3.4 骨软骨移植 |
1.3.5 关节置换术 |
1.3.6 组织工程化软骨 |
1.4 软骨组织的整合 |
1.4.1 软骨-软骨的整合 |
1.4.1.1 生物粘合剂 |
1.4.1.2 支架功能化 |
1.4.1.3 增加软骨-软骨界面处的细胞 |
1.4.1.4 光化学方法 |
1.4.1.5 其他 |
1.4.2 软骨-骨的整合 |
1.5 课题的提出和主要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改性柑橘果胶(MCP)对软骨细胞的作用 |
2.1 前言 |
2.2 试剂和仪器 |
2.2.1 试剂 |
2.2.2 仪器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软骨细胞的提取与培养 |
2.3.2 MCP溶液配制 |
2.3.3 CCK-8实验 |
2.3.4 MCP对正常软骨细胞的影响 |
2.3.4.1 正常软骨细胞的MCP处理 |
2.3.4.2 MCP预处理及Gal-3诱导 |
2.3.4.3 IL-1β预诱导及MCP后处理 |
2.3.4.4 MCP预处理及IL-1β诱导 |
2.3.5 软骨细胞的RNA提取 |
2.3.6 实时反转录PCR(RT-qPCR) |
2.3.7 软骨细胞的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 |
2.3.8 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 |
2.4 实验结果 |
2.4.1 MCP对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
2.4.2 MCP对软骨细胞形态的影响 |
2.4.3 MCP对软骨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
2.4.4 MCP对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
2.4.5 MCP预处理、Gal-3诱导对软骨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
2.4.6 MCP预处理、Gal-3诱导对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
2.4.7 IL-1β预诱导、MCP后处理对软骨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
2.4.8 IL-1β预诱导后与MCP共培养对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
2.4.9 MCP预处理、IL-1β诱导对软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2.4.10 MCP预处理、IL-1β诱导共培养对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
2.5 讨论 |
2.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胶原-MCP复合材料构建及表征 |
3.1 前言 |
3.2 试剂与仪器 |
3.2.1 试剂 |
3.2.2 仪器与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MCP与胶原的相互作用 |
3.3.1.1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胶原浊度 |
3.3.1.2 圆二色(CD)谱表征 |
3.3.1.3 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 |
3.3.1.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 |
3.3.2 胶原-MC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
3.3.2.1 胶原-MCP复合材料的制备 |
3.3.2.2 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表征 |
3.3.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 |
3.3.2.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 |
3.3.2.5 热力学表征 |
3.3.3 胶原-MCP复合材料中MCP的吸附 |
3.3.3.1 间羟基联苯法检测MCP以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
3.3.3.2 胶原-MCP复合材料中MCP负载量的测定 |
3.3.4 胶原-MCP复合材料的降解 |
3.3.5 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 |
3.4 结果 |
3.4.1 胶原溶胀液的浊度变化结果 |
3.4.2 胶原-MCP混合溶液的圆二色谱分析 |
3.4.3 胶原-MCP混合物的AFM及SEM表征 |
3.4.4 胶原-MCP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 |
3.4.5 胶原-MCP复合材料的XPS分析 |
3.4.6 胶原-MCP复合材料的表征 |
3.4.7 胶原-MCP复合材料的热力学表征 |
3.4.8 胶原-MCP复合材料中MCP的吸附量 |
3.4.9 胶原-MCP复合材料的体外降解 |
3.5 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胶原-MCP复合材料对全层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作用 |
4.1 前言 |
4.2 试剂与仪器 |
4.2.1 试剂 |
4.2.2 仪器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胶原-MCP复合材料的构建 |
4.3.2 胶原-MCP复合材料对MCP的释放 |
4.3.3 扫描电镜表征 |
4.3.4 MCP-胶原基材料对关节软骨的修复作用 |
4.3.4.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4.3.4.2 手术操作及取材 |
4.3.4.3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 |
4.3.4.4 番红O-固绿染色 |
4.3.4.5 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 |
4.3.5 组织学评分 |
4.3.6 新生软骨整合性的评价 |
4.3.7 统计分析 |
4.4 实验结果 |
4.4.1 MCP-胶原基材料的MCP释放 |
4.4.2 胶原基材料的表征 |
4.4.3 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的大体观察 |
4.4.4 组织免疫学观察 |
4.4.4.1 组织学观察 |
4.4.4.2 损伤修复组织的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4.4.5 组织学评分 |
4.4.6 新生软骨的整合性 |
4.5 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MCP对关节软骨修复作用的机制的初步研究 |
5.1 前言 |
5.2 试剂和仪器 |
5.2.1 试剂 |
5.2.2 仪器和设备 |
5.3 实验方法 |
5.3.1 软骨细胞的MCP处理 |
5.3.2 RNA提取与检测 |
5.3.3 全转录组测序分析与数据处理 |
5.3.4 RT-qPCR |
5.3.5 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 |
5.4 实验结果 |
5.4.1 数据质控 |
5.4.2 差异表达基因(DEGs) |
5.4.3 GO(Gene Ontology)功能富集分析 |
5.4.4 KEGG通路富集分析 |
5.4.5 软骨形成相关基因的分析 |
5.4.6 RT-qPCR验证BMP4基因的表达 |
5.5 讨论 |
5.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参与科研项目 |
致谢 |
(6)基于MRI评价推拿手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软骨代谢影响的自身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膝骨关节炎中医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1 中医发病原因 |
1.1 外邪侵袭 |
1.2 肝肾不足、气血亏虚 |
1.3 跌扑闪挫、劳损过度 |
2 中医发病机制 |
2.1 不通则痛 |
2.2 不荣则痛 |
3 小结 |
二、膝骨性关节炎的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1 西医发病病因 |
1.1 年龄 |
1.2 肥胖 |
1.3 性别 |
1.4 遗传 |
1.5 营养 |
1.6 神经肌肉控制失调 |
1.7 先、后天畸形 |
1.8 其他 |
2 西医发病机制 |
2.1 膝骨性关节炎的生物力学机制 |
2.2 膝骨性关节炎的生物学机制 |
3 膝骨性关节炎的其他可能机制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诊断标准 |
2.3 试验方法 |
2.4 治疗方案 |
2.5 观察指标 |
2.6 治疗周期及随访时点 |
2.7 评价标准 |
2.8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临床疗效 |
3.3 安全性评价及脱落情况 |
4 研究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优势 |
2 推拿手法促进软骨修复的机制研究 |
3 本次研究推拿方案的理论基础 |
4 存在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半月板修复并阻止骨关节炎的形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引言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半月板的修复与再生对骨关节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Kartogenin预处理对髌下脂肪垫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修复关节软骨的作用及机制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Kartogenin预处理对髌下脂肪垫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促进软骨细胞成软骨能力的作用研究 |
前言 |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第二章:Kartogenin预处理对髌下脂肪垫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促进兔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作用研究 |
前言 |
一、主要实验材料及仪器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第三章:Kartogenin预处理对髌下脂肪垫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促进软骨修复作用的机制探索 |
前言 |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小结 |
文献综述 骨关节炎组织工程的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9)补肾壮筋汤与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应用对大鼠膝软骨损伤修复价值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补肾壮筋汤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对大鼠膝软骨细胞增殖及凋亡影响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补肾壮筋汤与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应用对大鼠膝软骨缺损修复的初步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10)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写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软骨缺损治疗的发展进程 |
1.3 MSCs成软骨化的研究现状 |
1.4 MSCs移植治疗的研究现状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膝关节腔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软骨缺损的细胞浓度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关节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碎块凝胶移植对兔膝软骨缺损的疗效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关节软骨损伤与修复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臭氧水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软骨修复作用及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J]. 田明月,丁小芬,韩松辰,杨志孟,李彦华,贾梦雅,周友龙. 中华骨科杂志, 2021(23)
- [2]虾青素对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软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 朱春晖,张宜,宋黄鹤,梁文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11)
- [3]关节软骨损伤再生修复研究进展[J]. 马丁,师东良,李姣,戴黎鸣,张晓玲. 生命科学, 2021
- [4]基于Wnt通路探讨经筋针刺调控KOA大鼠股四头肌再生修复的机制研究[D]. 富昱.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改性柑橘果胶对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作用的基础研究[D]. 张逸芸.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6]基于MRI评价推拿手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软骨代谢影响的自身对照研究[D]. 张政.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7]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半月板修复并阻止骨关节炎的形成[D]. 付晓宁. 郑州大学, 2020(02)
- [8]Kartogenin预处理对髌下脂肪垫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修复关节软骨的作用及机制探索[D]. 邵加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9(03)
- [9]补肾壮筋汤与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应用对大鼠膝软骨损伤修复价值的初步研究[D]. 李宇.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10]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D]. 陈钢泓.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标签:关节软骨论文;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症状论文; 膝关节软骨磨损论文; 关节弹响论文; 骨关节疾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