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彩色多普勒血流监测动静脉内瘘(论文文献综述)
钱传贺[1](2021)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肾脏病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肾脏病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的检查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3月我院接诊的临床怀疑动静脉内瘘异常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80例,所有患者接受造瘘术治疗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统计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内瘘狭窄、血栓)以及检测的准确率,进而评定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肾脏病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的检查价值。结果: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静脉段血栓、吻合口血栓、静脉段狭窄、吻合口狭窄、内瘘头静脉端闭塞患者分别为20例、10例、12例、10例、7例。血栓、狭窄、血栓+狭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86.36%、90.38%。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肾脏病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进行检查,可明确血栓和狭窄的具体情况,对血管通路功能进行有效评估,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陈珏莹[2](2021)在《水蛭酊湿热敷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水蛭酊湿热敷对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狭窄、穿刺后疼痛等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室采用内瘘每周规律透析(3次)的60例患者(脱落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27例,治疗组29例,对照组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治疗组予水蛭酊湿热敷治疗,均于透析间隔期进行干预。8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凝血功能:D-二聚体、APTT、PT,肾功能:Scr、BUN及炎症指标CRP,观察内瘘血流量、内径、穿刺后疼痛改善情况及随访对内瘘并发症的预防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原发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APTT、PT、Scr、BUN、CRP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治疗组组内D-二聚体、APTT、PT、Scr、BUN、CRP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穿刺后疼痛改善情况,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治疗后两组内瘘流量对比,治疗组血流量较对照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不同时间点血流量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治疗后两组内瘘内径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内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不同时间点内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随访4周,观察内瘘血流量不足、狭窄、穿刺后血肿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各自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观察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患者满意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蛭酊湿热敷可以提高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增加穿刺段内径和减轻穿刺后疼痛,对预防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有一定的疗效。
郭卫东,张晓玲,李文洪,曹亚坤,焦雷红,王运涛[3](2021)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瘘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终末期肾病患者桡动脉-头静脉形成术端侧吻合术与端端吻合术2种手术方式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估不同术式的差异优劣。方法选择成功行2种手术方式治疗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各6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瘘口处狭窄、动静脉瘤样扩张3种较高发生并发症的发生率,将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监测动静脉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端端吻合组血栓形成、瘘口狭窄发生率高于端侧吻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瘤样扩张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准确检查2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常见并发症,临床中可作为经济有效且准确的首选检查手段;在常用的2种手术方式中,采用动静脉端侧吻合手术方式的病例并发症发生较少且较轻,建议在临床手术适应证范围内,作为首选方案。
李佳美[4](2021)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及首次穿刺时机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首选,其成熟及首次穿刺使用时机在各地区间存在不同标准,我国血管通路专家共识建议内瘘穿刺时机术后8-12周最佳,可行4周后穿刺,使用套管针放宽至2-3周;2006美国版K/DOQI指南则推荐6-8周;欧洲血管通路指南推荐4周后使用,而日本血液透析指南则认为内瘘建立2周后即可安全地穿刺使用。在中国由于经济困难或排斥血液透析等因素,相当一部分初诊断终末期肾脏病的患者不能早期完善内瘘手术导致入院时需要紧急透析,在等待内瘘成熟时间内无涤纶套无隧道的中心静脉置管作为过渡方法被广泛使用,其易发生感染、出血、血管狭窄等并发症且发生率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进而影响患者生存时间和质量。目的:本研究拟通过不同时间段超声评估内瘘术后成熟进展情况,精准评估内瘘成熟指导内瘘首次穿刺,继而更有效安全地进行内瘘穿刺透析,并及时拔除或避免建立临时深静脉置管,规避或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获益。方法:随访研究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苏北人民医院有行血液透析指征且有意愿行上肢前臂内瘘的56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测量术前及术后1天、1周、2周、3周、4周、6周桡动脉直径、头静脉直径、肱动脉直径、肱动脉血流量、肱动脉阻力指数。由同一术者完成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后由有经验的血透室医生及护士经临床体格检查判断且满足术侧肱动脉血流量>500ml/min,头静脉管壁>4mm,穿刺血管皮下深度<6mm可考虑试行穿刺透析。满足顺利穿刺、透析血流量充分、穿刺后无明显血肿、可行1周3次规律透析认定为内瘘成熟。记录成熟内瘘透析后1年通畅情况、透析频率、狭窄、干预措施、并发症与否情况。根据内瘘成熟与否分成熟组和失败组。根据成熟组穿刺时间分早期穿刺组及晚期穿刺组。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6位手术患者中46例内瘘成熟,10例未成熟,自然成熟率82.1%;10例手术干预后8例成熟,辅助成熟率96.4%。1例干预后不成功建立长期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另1例建立对侧手臂内瘘后成功透析。2.成熟组(46)和失败组(10)两组间术前基线资料及血管参数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术后1天及之后各监测时间点的肱动脉血流量、肱动脉阻力指数、头静脉内径有统计学差异。成熟组肱动脉血流量、肱动脉阻力指数、头静脉直径在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2周的相邻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2周内指标变化迅速。3.术后1天、1周、2周肱动脉流量、头静脉直径可预测内瘘成熟,1周预测效果最好,术后1周肱动脉流量>305ml/min,头静脉直径>3.70mm可预测远期内瘘成熟。术后1天、1周肱动脉阻力指数可用于早期预测内瘘失败,术后1天预测价值最高,提示术后1天肱动脉RI>0.635,内瘘不成熟风险高。4.早期穿刺组(n=9)使用内瘘1年后与晚期穿刺组(n=37)相比,早期组狭窄1例,狭窄率11.1%,经干预后通畅,1年通畅率100%(9);晚期组狭窄5例,狭窄率13.5%,经干预后全部通畅;内瘘闭塞1人,经手术切除重建成功,内瘘1年通畅率97.2%(36)。两组间通畅率、狭窄率、干预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1.内瘘建立14天后行早期穿刺(<28天)与晚期穿刺(>28天)相比,使用1年后内瘘狭窄率无显着差异,且早期穿刺组内瘘通畅率并未低于晚期组。当满足肱动脉流量>513.5ml/min,头静脉>4.25mm且体格检查符合成熟判断时,紧急透析患者无其他血管通路时可行2周后的早期内瘘穿刺透析。2.内瘘存在一定失败率,超声监测下成熟内瘘血流量和血管直径在2周内大幅度增长,提示部分成熟内瘘在手术2周后即具备成功透析所要求的瘘管条件。3.术后早期肱动脉流量、头静脉直径可早期预测内瘘成熟,术后1周预测效果好;术后肱动脉RI可预测内瘘失功风险,术后1天预测效果好。
赵亮,蔡琴,王栋颖,尹文雁,张婧[5](2020)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术前及术后监测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与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术前及术后监测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并行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90例,在术前1-3 d与术后3个月进行超声监测,记录超声特征。记录患者术后内瘘失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3个月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超声上表现为"u"或"v"形管状结构,表现为高速低阻动静脉瘘血流频谱,瘘口处彩色血流均显示为五彩镶嵌紊乱血流。术后3个月患者的头静脉与桡动脉内径、血流量都高于术前(P<0.05)。90例患者术后3个月发生血栓形成2例、狭窄1例和静脉瘤样扩张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8%。同时发生8例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为8.9%;Pearson相关分析法显示术后动静脉内瘘失功、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头静脉、桡动脉内径与血流量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及动静脉内瘘患者可监测内瘘血流动力学、血管形态学变化,能够客观评价内瘘失功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徐涛[6](2020)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B-Flow诊断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B-Flow)诊断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及青岛大学第十五临床医学院血液透析中心自体动静脉内瘘透析患者,因物理检查异常或透析流量不足行上肢血管超声检查,其中56例患者透析泵血流量小于200ml/min并具有完整DSA检查记录纳入了研究范围。充分涂抹耦合剂,按顺序检查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吻合口、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肱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的解剖结构,有无变异;观察管腔有无血栓、闭塞、狭窄、斑块、内膜增厚、假性动脉瘤、静脉瘤样扩张、血肿等;分别应用B-Flow、二维(2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能量多普勒(PDI)模式下测量桡动脉、吻合口、头静脉远、中、近段最窄处内径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测量狭窄处内径、PSV及临近未见明显狭窄处PSV,计算两处PSV的比值(PSVR)。应用PACS系统,测量DSA瘘道五个区域最窄处内径。将收集的临床信息及检查结果录入Excel表格中,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0.05作为组间比较的检验水准。以DSA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用Kappa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出Kappa值,评价B-Flow、2D、CDFI、PDI对有无狭窄诊断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对指标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并得到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度、诊断指数、Kappa值等诊断评价结果。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不同测量方法内径值比较,组间比较用方差F检验。结果:56例AVF,DSA诊断63例狭窄,分别位于吻合口25处,头静脉远段、中段、近段各25处、12处、1处;B-Flow、2D、CDFI、PDI方法检查分别诊断AVF狭窄61处、58例、62例、61例;63处狭窄中血栓性狭窄8处,非血栓性狭窄55处。头静脉狭窄时B-Flow方法ROC曲线下面积0.923,敏感性为97.7%,特异性为86.8%,诊断指数0.845,准确率0.952;2D方法ROC曲线下面积0.909,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84.2%,诊断指数0.829,准确率0.946;CDFI方法ROC曲线下面积0.807,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68.4%,诊断指数0.614,准确率0.874;PDI方法ROC曲线下面积0.837,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73.7%,诊断指数0.675,准确率0.892。测量吻合口狭窄时B-Flow方法ROC曲线下面积0.928,敏感性为93.5%,特异性为92%,诊断指数0.855,准确率0.929;2D方法ROC曲线下面积0.888,敏感性为93.5%,特异性为84%,诊断指数0.755,准确率0.893;CDFI方法曲线下面积0.787,敏感性为77.4%,特异性为80%,诊断指数0.574,准确率0.786;PDI方法曲线下面积0.783,敏感性为80.6%,特异性为76%,诊断指数0.566,准确率0.786。B-Flow、2D、CDFI、PDI诊断头静脉狭窄与DSA比较,Kappa值分别为0.861,0.842,0.632,0.688;B-Flow、2D、CDFI、PDI诊断吻合口狭窄与DSA比较,Kappa值分别为0.855,0.782,0.570,0.566。狭窄头静脉PSV与DSA测量狭窄内径间呈正相关关系(r:0.401,P<0.05),PSVR与DSA测量狭窄内径间呈正相关关系(r:0.390,P<0.05);狭窄吻合口PSV与DSA测量狭窄内径间呈正相关关系(r:0.437,P<0.05),PSVR与DSA测量狭窄内径间呈正相关关系(r:0.511,P<0.05)结论:测量AVF狭窄内径,B-Flow优于2D、CDFI、PDI,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B-Flow诊断透析患者AVF狭窄效果良好,可作为AVF狭窄诊断、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王仡豪[7](2020)在《动静脉内瘘失功预测模型的建立及介入治疗的预后分析》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建立成熟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预测模型及临床评估研究目的:研究分析成熟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失功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临床预测模型,以列线图(Nomogram)表示,并在验证集中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方法:1、选取2014年01月至2018年07月在上海长征医院以AVF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280例作为训练集,64例作为验证集。收集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资料,根据患者AVF是否曾经发生失功进行分组。候选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史、低血压史、透析模式、超滤体积与干体重之比(超滤体重比)比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可能的危险因素,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阐明模型。2、分别采用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和校准曲线(Calibration curve)对AVF失功预测模型的区分度(Discrimination)和校准度(Calibration)进行评价。并在一组包含64例AVF的验证集中进行验证,以证实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1、训练集中280例以AVF作为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男169例,女111例,平均年龄50.32±12.20岁),其中57例(20.4%)AVF曾发生失功。验证集中64例患者(男36例,女28例,平均年龄54.81±12.97岁),其中9例(14.1%)曾发生AVF失功。2、将候选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30)、低血压(P=0.001)、超滤体重比(P=0.007)、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P=0.040)、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P=0.027)5个变量满足纳入要求。3、将上述5个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赤池信息量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最终纳入4项变量建立模型,分别是:年龄(OR=3.103,95%CI:1.336-7.209)、低血压(OR=4.503,95%CI:1.590-12.751)、超滤体重比(OR=1.335,95%CI:1.079-1.651)、LDL(OR=1.666,95%CI:1.089-2.548)。该预测模型的C-index为0.714(95%CI:0.639-0.789),提示区分度较好。绘制校准曲线提示模型校准度良好(P=0.941)。在验证集中表现出类似区分度,其中C-index为0.747(95%CI:0.581-0.914),校准曲线示校准度良好(P=0.274)。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临床危险因素的风险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较为方便地对AVF失功的风险进行初步预测。以期能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早期进行干预。第二部分超声引导下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预后及影响因素研究目的:为进一步明确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AVF狭窄的有效性。通过随访患者了解PTA术后一期通畅率,并分析影响术后通畅率的相关因素。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01月在上海长征医院肾内科或血液透析中心就诊,经多普勒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检查诊断AVF狭窄且满足介入手术指征的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TA术。术后1天复查狭窄程度、肱动脉血流量、肱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以明确治疗效果。术后进行至少12个月的随访,以了解术后一期通畅率。选取潜在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透析模式、AVF使用时间、狭窄部位、狭窄程度、狭窄长度、肱动脉RI、肱动脉血流量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对分类变量进行PTA术后一期通畅率的分析,单因素Cox回归对连续变量进行PTA术后一期通畅率的分析,得出可能影响术后通畅率的危险因素。对单因素回归得出的可能危险因素,使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与PTA术后AVF通畅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果:1、58例患者施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TA治疗,56例取得成功,成功率96.6%。2、AVF狭窄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TA治疗后经过至少12个月随访,3月、6月、12月AVF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7.50%,78.57%,60.20%。3、经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在年龄(P=0.046)、狭窄长度(P=0.002)及AVF使用时间(P=0.010)3个因素是影响一期通畅率的可能危险因素。将上述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得出狭窄长度(RR=3.544,95%CI:1.495-8.613)及AVF使用时间(RR=0.411,95%CI:0.173-0.975)是影响PTA术后一期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史、狭窄程度及透析模式等因素对术后一期通畅率影响不明显。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术是治疗血液透析用AVF狭窄的有效方法,技术成功率较高。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AVF使用时间和狭窄长度可能是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后一期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邓华[8](2020)在《术后早期超声检查预测动静脉内瘘成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随着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人数剧增,对于肾脏替代治疗的需求日益增长。超过80%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动静脉内瘘成为血液透析治疗理想的血管通路。随着动静脉内瘘的推广普及,内瘘成熟问题严重限制了内瘘的广泛使用。术后早期超声检查发现影响内瘘成熟的狭窄病变,通过介入治疗或者外科手术干预治疗,可辅助提高内瘘成熟率,减少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产生的死亡风险及费用支出。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科接受动静脉内瘘手术的36例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在内瘘术前、术后1天、术后2周、术后6周分别使用超声测量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内瘘临床成熟标准:满足单次4小时的透析治疗中行双针穿刺并且透析机泵控血流量达到200ml/min,满足≥3次/周的透析治疗。根据术后6周穿刺透析情况是否符合临床成熟标准分为成熟组和失功组。结果:1、动静脉内瘘成熟率77.8%,内瘘失功组中,75%患者发现狭窄病变,全部经干预治疗后辅助成熟。2、成熟组和失功组术后头静脉内径、桡动脉内径、肱动脉内径均比术前明显增加。头静脉内径、桡动脉内径、肱动脉内径在两组内的相邻时间点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静脉内径在两组间的相同时间点仅在术后第1天和第6周有统计学意义,桡动脉内径和肱动脉内径在两组间的相同时间点无显着差异。3、成熟组和失功组术后肱动脉血流量均比术前明显增加。肱动脉血流量在两组内的相邻时间点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间的相同时间点仅在术后第2周和第6周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肱动脉阻力指数均比术前明显降低。肱动脉阻力指数在两组内的相邻时间点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间的相同时间点仅在术后第2周和第6周有统计学意义。4、术后1天、术后2周肱动脉血流量均可用于预测内瘘成熟,预测内瘘成熟的阈值分别为418ml/min、524.5ml/min,术后2周预测价值高于术后1天。5、术后1天、术后2周头静脉内径均可用于预测动静脉内瘘成熟,预测内瘘成熟的阈值分别为3.06mm、4.19mm,术后2周预测价值高于术后1天。结论:术后1天、术后2周超声测量肱动脉血流量、头静脉内径均可在临床上用于预测动静脉内瘘成熟,且术后2周预测价值好于术后1天。
章江川,吴丽琴,周荣生[9](2019)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评价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评价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行自体血管静脉内瘘成形术(AVF)后维持血液透析的6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了解动静脉瘘一般情况及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RAD、CVD及RVF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静脉内瘘各部位血管管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6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共发生动静脉瘘狭窄7例(11.67%),其超声表现为吻合口或血管内径明显缩小,且血流充盈较差。结论通过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可实现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其结构功能的有效监测,且有助于评估动静脉内瘘狭窄情况。
谢凌,程瑞红,朱丽萍[10](2019)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绵阳市安州区人民医院接受血透的90例尿毒症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监测结果。结果:42例(46.67%)为血栓形成,24例(26.67%)为狭窄,14例(15.56%)为静脉瘤样扩张,7例(7.78%)为血肿,3例(3.33%)为局部感染,各种并发症均表现其独有的超声现象。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准确诊断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为治疗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二、彩色多普勒血流监测动静脉内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彩色多普勒血流监测动静脉内瘘(论文提纲范文)
(1)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肾脏病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2结果 |
2.1 动静脉内瘘狭窄、血栓发生情况 |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内瘘血栓及狭窄的准确率 |
3讨论 |
(2)水蛭酊湿热敷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材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实验方案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1.5 技术路线图 |
2.结果 |
2.1 患者基本信息比较 |
2.2 治疗前后两组安全性指标及炎症指标比较 |
2.3 治疗前后两组穿刺疼痛评分 |
2.4 治疗第0周、第4周、第8周血流量对比 |
2.5 治疗第0周、第4周、第8周内瘘内径对比 |
2.6 治疗后随访4周并发症发生率 |
2.7 治疗后患者满意度情况 |
2.8 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
3.讨论 |
3.1 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
3.2 中医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认识 |
3.3 西医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认识 |
3.4 西医对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3.5 活血化瘀药物在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 |
3.6 水蛭的作用 |
3.7 水蛭酊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理论依据及疗效分析 |
3.8 超声在诊断及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 |
3.9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患者满意度调查 |
缩略词表 |
综述 活血化瘀中药外治法对维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3)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瘘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 料 与 方 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式 |
1.3 仪器与方法 |
1.4 评价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3种并发症超声表现 |
2.2 2组并发症比较 |
3 讨 论 |
(4)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及首次穿刺时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动静脉内瘘成熟的血管变化及成熟判定标准 |
2. 超声评估血管通路的科学性与获益 |
3. 穿刺时机的合理选择 |
资料及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4.研究器材 |
研究结果 |
1.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前一般情况 |
2.内瘘成熟组与失败组 |
3.早期穿刺组及晚期穿刺组 |
讨论 |
1.血管通路中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成熟评估 |
2.内瘘成熟后穿刺时机 |
3.对于研究不足的总结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彩色超声多普勒评估及首次穿刺时机研究 |
参考文献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术前及术后监测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手术方法 |
1.3 超声方法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超声特征 |
2.2 血管内径变化对比 |
2.3 血管血流量对比 |
2.4 并发症情况 |
2.5 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6)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B-Flow诊断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
1.资料 |
2.仪器与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 |
1.DSA诊断AVF狭窄数量及狭窄的类型 |
2.B-Flow、2D、CDFI、PDI模式诊断AVF狭窄数量 |
3.AVF狭窄性质 |
4.B-Flow、2D、CDFI、PDI测量头静脉、吻合口、桡动脉最窄处内径与DSA测量结果比较 |
5.B-Flow、2D、CDFI、PDI测量头静脉狭窄结果与DSA结果进行比较 |
6.B-Flow、2D、CDFI、PDI测量吻合口狭窄结果与DSA结果进行比较 |
7.狭窄头静脉PSV、PSVR与 DSA测量狭窄内径测量值相关性分析 |
8.狭窄吻合口PSV、PSVR与 DSA测量狭窄内径测量值相关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表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7)动静脉内瘘失功预测模型的建立及介入治疗的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建立成熟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预测模型及临床评估 |
引言 |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第二部分 超声引导下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预后及影响因素 |
引言 |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及干预方式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科研工作 |
致谢 |
(8)术后早期超声检查预测动静脉内瘘成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国内外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分布、变化及疾病负担 |
1.2 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类型、特点及现况 |
1.3 动静脉内瘘的内膜增生、成熟与失功 |
1.4 超声技术在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及发展 |
1.5 术后超声在预测内瘘成熟中的价值 |
1.6 研究概述 |
第2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入选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物理检查方法 |
2.2.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 |
2.2.3 手术方式 |
2.2.4 术后流程 |
2.2.5 成熟标准 |
2.2.6 主要器材及材料 |
2.2.7 统计学分析 |
2.2.8 技术路线图 |
第3章 结果 |
3.1 3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术前一般情况 |
3.2 失功组中动静脉内瘘成熟失败原因及干预治疗 |
3.3 两组术前术后动静脉内瘘头静脉内径、桡动脉内径、肱动脉内径随时间变化情况 |
3.4 两组术前术后肱动脉血流量和阻力指数随时间变化情况 |
3.5 术后肱动脉血流量预测动静脉内瘘成熟的ROC曲线 |
3.6 术后头静脉内径预测动静脉内瘘成熟的ROC曲线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1.动静脉内瘘成熟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2.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定义及标准 |
3.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重要性 |
4.术后早期超声检查预测内瘘成熟 |
4.1 血流量测定 |
4.2 血管内径 |
4.3 阻力指数 |
4.4 其他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评价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动静脉内瘘成熟进程 |
2.2 动静脉内瘘各部位管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
2.3 动静脉内瘘狭窄情况 |
3 讨论 |
(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2 结果 |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 |
2.2 超声检查表现 |
2.2.1 血肿及局部感染 |
2.2.2 头静脉瘤样扩张 |
2.2.3狭窄 |
2.2.4 血栓形成 |
3 讨论 |
四、彩色多普勒血流监测动静脉内瘘(论文参考文献)
- [1]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肾脏病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钱传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17)
- [2]水蛭酊湿热敷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临床观察[D]. 陈珏莹.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瘘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J]. 郭卫东,张晓玲,李文洪,曹亚坤,焦雷红,王运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02)
- [4]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及首次穿刺时机研究[D]. 李佳美.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术前及术后监测效果分析[J]. 赵亮,蔡琴,王栋颖,尹文雁,张婧.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0(12)
- [6]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B-Flow诊断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D]. 徐涛. 青岛大学, 2020(01)
- [7]动静脉内瘘失功预测模型的建立及介入治疗的预后分析[D]. 王仡豪.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8]术后早期超声检查预测动静脉内瘘成熟的临床研究[D]. 邓华. 南华大学, 2020(01)
- [9]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评价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应用价值[J]. 章江川,吴丽琴,周荣生. 当代医学, 2019(36)
- [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应用价值[J]. 谢凌,程瑞红,朱丽萍. 中国数字医学,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