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我国金刚石行业如何面对WTO(论文文献综述)
孙舒[1](2020)在《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法律技术脱节是指国际体系中同属特定领域国际公约的缔约方,在公约框架下的法律制定技术与法律适用技术的不一致。法律技术脱节研究是基于对法律主体在特定法律领域的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的研究,研究方法是采取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实证研究,得出该主体与其他国际法律主体之间存在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的不一致的现象。针对特定领域法律技术脱节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转化称为该领域法律技术的调整依据。法律技术脱节作为国际法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长久以来没有得到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重视,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2017年8月以来,美国对华发起“301调查”1并根据调查结果威胁加征关税,中美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互相申诉的同时利用国内措施互相进行贸易制裁施压,中美贸易关系急转直下,贸易争端解决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议题。当前中美贸易对立关系已经形成,在大国权利政治的较量之下,法律技术是处理中美经贸关系的有力合法武器,中国应根据中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的发展演变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鉴于实践和理论需要,论文以中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为研究切入点,以中美在世界贸易组织的39起争端解决案件为观察样本,研究中美在WTO框架下法律技术脱节的现象和原因,进而提出中国贸易法律技术的调整方案。论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概述了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创新点和现有研究述评。论文第二章重点解释了法律技术脱节的内涵和外延,法律技术脱节的概念是基于法律技术提出的。本文对传统法律技术概念进行了拓展,认为法律技术包括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法律技术脱节是指国际体系中同属特定领域国际公约的缔约方,在公约框架下的法律制定技术与法律适用技术的不一致。这一部分的重点是论文的理论概念解析。第三章内容为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的背景,包括WTO概况、中国对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的背景以及美国对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的背景,这一部分是后面的研究背景。第四章为法律技术脱节背景下中美世贸争端案件的统计分析。论文这一部分统计了中国诉美国的16起WTO争端案件和美国诉中国的23起WTO争端案件,并根据案件统计信息分析了案件的基本特点。第五章为WTO框架下中美实体法律规则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本章分析了中美互相提起的39起世贸案件涉及的WTO实体规则,以及通过案件分析中美在实体规则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即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在实体领域的不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美在WTO实体规则体系下存在法律技术脱节的原因。第六章为WTO框架下中美程序法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本章重点分析案件中涉及的程序性规则,重点集中在“双反”调查的程序和DSU程序下中美法律技术脱节的现象和原因。论文最后一部分为中国贸易法律技术的调整方案。针对前文分析的中美在实体法和程序法领域存在的法律技术脱节现象及原因,提出中国应对中美在WTO框架下法律技术脱节的方案,主要是贸易法律价值合法化、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调整路径。综上所述,本论文统计分析了中美互相在WTO争端解决机制提起的39起争端案件,并以法律技术脱节为切入点,分别分析了中美在实体和程序领域的具体法律技术脱节现象和原因。最后提出了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的调整方案。论文要强调的是国际法律技术脱节存在必然性,在应对国际法律技术脱节做出具体法律技术调整的过程中必须不以国内法律技术脱节为代价,这样一国的法律技术才能在相关法律领域发挥最大的效力。
卢晓菲[2](2020)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以英国硬脱欧、美国频频加税等为代表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成为国际贸易的突出特点,由此导致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在这种环境下,贸易壁垒、贸易保护、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中美贸易摩擦、贸易萎缩、经济损失等关键词频频出现,由此,学术界展开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丰富研究。本文基于当前中美贸易摩擦这一背景,深入研究了2002年中国入世期间、入世之后的过渡期和2018年前后中美贸易摩擦期这三个不同阶段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理论分析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效应。然后,利用中国海关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UNcomtrade数据、Feenstra等(2002)提供的关税数据和WTO的Tariff Download Facility数据等,使用引力模型估计、双重差分估计(DID)、高维面板固定效应估计、泊松模型和分位数估计等方法,针对三个阶段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实证检验。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以往经验表明,美国市场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地位,占中国总出口的18%左右。中国入世以来,输美出口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商品结构日益高级化,出口商品的价值链嵌入日益高端化,出口产品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第二,中国入世背景下,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显着促进了出口规模扩张,TPU下降0.1单位,导致行业出口规模提高4.59%。这一结论十分稳健,且消费品行业和中低技术行业规模扩张效应显着大于其他行业。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效应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沉没成本效应以及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效应。第三,在中国入世的过渡期,非关税壁垒政策不确定性和出口升级之间显着正相关,在控制一系列因素的条件下,TPU提高的企业相较于TPU没有提高的企业,其出口规模要高15.6%、出口产品质量要高1.2%、新增出口产品数量要低5.6%、退出出口产品数量要高28.4%。这一倒逼升级效应具有良好的稳健性,且加工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规模扩张和出口质量升级效应显着强于其他企业,国有企业的出口产品转换效应显着强于其他企业。就行业异质性而言,消费品行业和中低技术行业的出口产品规模扩张效应和产品转换效应显着强于其他行业,而资本品和中间品行业或高技术行业的出口质量升级效应显着更强。就出口市场异质性而言,美国市场或高收入市场的出口产品规模效应显着强于其他市场。最后,非关税壁垒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效应的作用机制略有差异,出口规模扩张和出口质量升级效应主要是通过企业自选择行为和市场再分割机制,而出口产品转换则主要是由于企业生产率的的中介效应。第四,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广义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和中国输美产品水平出口规模负相关,即TPU每提高1个单位,中国输美产品出口额降低7.6%。这一影响效应非常显着且稳健,具有异质性:加工贸易产品受到的抑制作用显着强于一般贸易;中间品显着强于资本品和消费品;高技术显着强于中低技术行业,主要原因可能是美国此次掀起贸易摩擦重点针对的是中国小规模的高技术出口。广义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产品出口规模的作用机制体现出明显的市场替代效应和产品调整效应。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内涵。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日益升级的国际大背景下,各国均致力于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以突破当前的低迷时期。无论是对政策制定者,还是对微观企业而言,本文的研究结论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政策制定者而言,尽管中美贸易摩擦抑制了宏观行业出口,但中国目前正在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出口贸易仍是推动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美国也仍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所以在目前的经济转型关键期,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更应该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扩大贸易自由化。对微观企业而言,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外贸市场进入门槛提高,市场竞争持续升级,原本靠出口低附加值、低质量产品而生存的企业纷纷退出,对出口企业构成了挑战。但另一方面,市场环境的恶化也形成新一轮的“洗牌”:出口企业各自凭借产品竞争力重新分割出口市场份额,倒逼企业不得不放弃“薄利多销”、只为短期获利的低质量出口,转而加强研发、提高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出口结构的转型。因此,企业更应该借此迎难而上、破茧成蝶。
徐冉[3](2020)在《WTO目标倾销规则下归零问题研究 ——以DS464案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归零法(zeroing)是计算倾销幅度的一种方法,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不是将计算得出的负倾销幅度和计算得出的正倾销幅度相抵消而是将负倾销幅度归零处理。这种计算倾销幅度的方式,很有可能会将不存在倾销幅度的商品认定为存在倾销。《反倾销协议》第2.4.2条规定了计算倾销幅度的三种方法,但是,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可以适用归零法。正是由于《反倾销协议》关于目标倾销下的归零法规定并不明确,所以才导致美国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一直适用归零法。通过对专家组和上诉机构裁决的分析,可以看出各方对W-T比较方法下适用归零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各方各执一词,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美国为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一直寻求W-T比较方法下适用归零法的合法性。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不断增加,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也越来越多,为了提高出口商或者外国生产商产品被认定为存在倾销的可能性,以美国为首的产品进口国家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采用目标倾销的方式,导致了国际贸易活动的不公平。所以,我国对此应该高度重视,了解目标倾销以及归零的违法性,并采取合理有效的对应措施,保护我国企业免受莫须有的反倾销惩罚。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相关的重点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目标倾销的概念,阐明归零法有关的定义、类型以及合法性争议的简单说明;第二部分,对韩国诉美国洗衣机案(DS464)涉及的归零问题进行介绍;第三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对目标倾销下采取归零做法的违法性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通过对当前国际反倾销形势的分析,提出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可以采取的策略;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束语部分,阐述反倾销调查过程中适用归零法的本质特征以及归零法在未来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发展趋势。
郝梦晗[4](2019)在《WTO改革背景下争端裁决遵守机制研究》文中提出WTO争端解决机制在有效解决贸易纠纷、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指出了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为多边贸易体制提供保障和可预见性的中心环节。“无救济即无权利”,法律的实施是实现立法目标的重要途径,而WTO成员对争端裁决的良好遵守,正是保证WTO争端解决机制长效运行的首要方式和手段。因此,WTO争端裁决遵守制度是争端解决机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WTO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保证WTO争端裁决在成员间得到有效遵守,既关系到WTO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与发展,又关系到WTO本身的权威性、认可度及其未来良好发展的态势。对于我国而言,通过全面研究WTO争端裁决遵守机制的运行和法律实践状况,揭示WTO争端裁决遵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国相关实务部门了解和运用遵守机制,在具体贸易争端的解决过程中更好地保护我国合法利益。首先,从法理上看,WTO争端解决制度是运用在国际贸易领域上的,具有国际公法性质规则,WTO争端解决机构作出的裁决对WTO成员有拘束力,遵守裁决是成员必须要履行的义务。成员对WTO争端裁决的及时有效遵守是争端解决机制得以良好运行的前提,《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创设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争端裁决遵守程序,但是实践中成员的遵守行为问题依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因此论文以相关国际法遵守理论为基础,从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理论上对影响成员遵守裁决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贸易全球化发展整体下行,WTO争端解决上诉机构停摆等现实原因,得出唯有通过改革才能推动争端裁决遵守机制的正常运行并发挥实效。其次,论文以WTO相关裁决和统计报告、美国USTR报告以及欧盟相关法律文件为基础,从合理期限、涉案措施、遵守情况等方面对美国和欧盟在WTO争端裁决遵守的实践情况进行梳理。通过梳理分析发现,作为WTO争端裁决遵守机制的主要利用者,美国和欧盟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实践中往往会通过采取“虚实结合”的策略,利用其强大的综合实力或争端裁决机制的缺陷消极遵守WTO争端裁决,这严重影响了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权威性。论文指出,为了减轻WTO争端解决上诉机构停摆、全球多边贸易发展后力不足等问题为WTO争端解决机制带来的负面影响,WTO应进一步提高成员对争端裁决的遵守度。一方面需要对争端裁决遵守机制进行改革,例如对合理期限、审查监督、补偿和报复的规定进行细化和完善。另一方面积极应对上诉机构停摆的现状,在各国合作寻求根本解决途径的同时,应设计可行的暂时性替代程序。论文最终落脚于中国在WTO中的利益维护问题上,对我国利用WTO争端裁决遵守机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通过对我国遵守DSB裁决的实践情况梳理,结合WTO改革的背景,论文认为我国应当坚定积极参与改革的基本立场,坚持对等原则,在特定的情况下接受报复。在具体对策方面,我国可以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积极履行遵守争端裁决义务,继续完善相关的国内法律法规,通过建立WTO争端解决专门机构等方式全面提升我国运用WTO争端裁决遵守机制的能力。
张军[5](2018)在《中美贸易摩擦之反倾销问题研究 ——以美国对华金刚石锯片反倾销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出口贸易保持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同时与国际间的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加,我国已经成为反倾销受害最严重的国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数据库统计,自1995年2016年,我国共遭受反倾销调查1217起,最终实施措施的有866起,分别是排在第二位的韩国3倍之多。美国等国家连续多年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已经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根据中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统计,自1980年2016年,美国针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金额高达近300亿美元。频繁的反倾销行为已经违背了WTO建立这一规则的初衷,损害了国际经济秩序,不利于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本文研究的重点是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例分析了企业的应对效果。文章首先梳理了美国对华反倾销程序流程,并通过剖析具体金刚石锯片反倾销案例,以比较清晰的时间节点介绍了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裁决进程,使中国企业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反倾销的全过程。然后介绍了反倾销的历史演化和经济效应分析,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分析反倾销的影响因素,利用1995年2016年中美两国最新宏观经济数据和WTO反倾销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美国对华的反倾销力度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文中通过对具体应诉企业的案例分析,以比较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反倾销对企业所产生的投资效应,希望以此为鉴,企业在面对反倾销时应积极应诉并采取对外投资等有效手段来规避反倾销的危害。最后,本文从企业自身,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三个层面给出如何规避和减少反倾销危害的对策建议。
孙晓优[6](2017)在《中美稀土贸易摩擦的产业内贸易理论解释之有效性探析》文中认为稀土在军事、冶金、高新材料技术方面有着重要应用,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快速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下,全球各个国家尤其是以美为首的发达国家,表现出对稀土元素的强烈需求和控制欲。2012年美国等向WTO针对我国稀土出口问题发起诉讼,该争端引发关注。本文尝试对中美贸易摩擦问题运用产业内贸易理论探析其解释有效性,以期为中国缓解中美稀土贸易摩擦提供新思路。本文第一章绪论,梳理有关文献进行述评,Balassa的“平滑调整”假说,指出产业内贸易的调整成本要低于产业间的,近年来关于该假说的理论与实证一直在进行。第二章是产业内贸易对贸易摩擦的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产业内贸易通过降低调整成本、均衡贸易利益分配和调整竞争方式,进而减小了摩擦发生的可能性;第三章是产业内贸易理论在中美整体贸易摩擦中的一般性检验。第四章以前面三章内容为基础,对中美稀土贸易摩擦问题运用产业内贸易理论探析其解释有效性。第五章对稀土贸易摩擦真正原因进行探讨,并以本文结论为基础对缓解我国稀土贸易摩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文研究发现,从国家特征角度的一般性检验来看,产业内贸易与中美贸易摩擦有反向关系,且美方在逆差情况下会加剧两国关系紧张,从而增加摩擦张力。从稀土产业特征角度来看,一方面在微观角度上,对稀土行业产业内贸易与调整成本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调整成本与稀土产业内贸易本身并无太大关系,主要是通过产业内贸易与对外贸易依赖度的交叉作用,影响调整成本变化,进而影响贸易摩擦;另一方面在宏观角度上,通过稀土行业上中下游产业内贸易与贸易失衡情况的分析,发现中美稀土贸易额相对于两国贸易总额而言,影响程度甚小,稀土产业内贸易失衡情况虽然十分严重,但对于中美整体贸易影响也是非常小的。综合宏微观分析,认为产业内贸易理论对中美贸易摩擦的解释性有限。
曾艳军[7](2015)在《我国应对反倾销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允许用来抵制倾销的贸易救济措施,同时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做法,该做法已经对我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出口商品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以来,我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在WTO公布的反倾销报告中讲到:“中国依然处于被反倾销调查最频繁的对象地位”,“从中国出口的商品仍然遭受到最频繁的最终反倾销措施”。中国出口产品符合反倾销法上的倾销构成要件,是进口国对华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前提。反倾销法包括国内法和国际条约。WTO《反倾销协议》是反倾销法上非常重要的国际条约,在成员国内具有普遍效力。它规定反倾销措施仅适用于《关贸总协定》(GATT)1994第6条规定的情况。因此,关于倾销的构成要件,目前最常用的标准是GATT1994第6条的规定,即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办法进入另一国商业,如因此对一缔约国领土内已建立的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或实质阻碍一国内产业的新建,则构成倾销。进口国反倾销主管机构进行裁决时,会涉及正常价值的确定、正常贸易过程、损害的确定、同类产品、国内产业、因果关系等具体问题。对中国而言,因为属于非市场经济国家还会涉及替代国制度和单独税率等等。这些问题是研究我国应对反倾销之前首先要解决的。WTO允许其成员方采用反倾销的手段维护公平贸易秩序,抵制不正当竞争,因此反倾销法律已成为WTO成员方贸易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入世后,我国既是贸易大国,又是反倾销最大的受害国。反倾销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主流之中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对华反倾销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这种局面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因此要认真对待,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我国应对反倾销过程中出现不少对我国有较大影响的问题,例如替代国制度、倾销与损害之间一般因果关系、日落复审、单独税率、“双反调查”、环境倾销和劳动力倾销等等。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因为WTO《反倾销协议》的模糊规定和缺漏,给了进口国反倾销主管机关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另一方面是由于进口国违反WTO《反倾销协议》,滥用反倾销措施,导致我国出口产品没有倾销的认定为倾销,倾销幅度低的认定为倾销幅度高,给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反倾销不仅是国内问题,还是国际问题;不仅是贸易问题,还是经济问题、法律问题、政治问题、企业问题。因此反倾销的应对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采取措施,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角度来应对。从国际层面上,我国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应对:如果其他成员国利用WTO《反倾销协议》的不合理和模糊规定之处,对我国采取反倾销措施,我国可以提议修改WTO《反倾销协议》相关规定或者进行合理解释。如果其他成员国的反倾销措施不符WTO《反倾销协议》的相关规定,我国可以提交WTO争端解决机制,若胜诉可以要求其按照WTO的裁决修改其反倾销法。对进口国反倾销主管机构作出的反倾销行政行为不服的,我国出口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在进口国寻求司法救济。由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我国出口产品在反倾销调查中遭到歧视对待,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多方交涉和谈判,争取合理对待,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待遇。从国内层面上,政府应对反倾销,主要从加强立法,争取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待,加强政府机关在反倾销中的服务意识,推动产业转型等方面采取措施;行业协会应对反倾销,则是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及时有效地组织企业应诉,建立应诉基金制度等等;企业应对反倾销,应该转化观念,改变低价出口的竞争战略,内部协调,改变出口低端无序的状态,积极应诉等等。应对反倾销是一项多方位的工程,仅靠任何一方是不行的,需要综合政府、企业、外贸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力量,各方面要通力合作并积极配合。2016年12月我国根据《入世议定书》将自动取得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进口国不能再采取替代国制度来计算我国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我国应对反倾销的问题会不会迎刃而解呢?情况不容乐观,因为西方发达国家不会轻易放弃反倾销这种对中国出口产品非常有效的贸易保护手段。不少国家已经开始对我国提出环境倾销和劳动力倾销的指控,这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应。同时,国外对我国规避反倾销调查的案件数也增长很快,成为我国继反倾销之后面临的新一轮贸易壁垒,将进一步削弱中国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的能力。这些问题跟传统的反倾销比较起来,应对的难度更大,又具有现实紧迫性。面对反倾销的新发展,我国不能再沿用过去的解决办法,否则只会徒劳无功。我国应该从理论上阐述新型反倾销的缺陷,同时深刻理解国际条约中的相关条款,并加以运用,在实践中寻求有效的法律解决途径,为维护国际贸易秩序和我国企业的正常出口保驾护航。
沈木珠[8](2014)在《中国WTO争端解决实践考察及反思》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入世"十余载,在对外贸易迅猛发展的同时,WTO争端案件也呈上升态势,中国应对WTO争端解决的基本态度由谨慎向积极转变。考察中国WTO争端解决实践的基本事实,不难发现中国在"双反"问题、反倾销问题、SPS措施、特保措施、原材料出口措施等问题上既有胜诉,也有败诉,既取得了成绩,也存在着问题,值得总结与反思。
杨楠[9](2013)在《WTO对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规制及中国立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燃料产品、矿石产品、渔业产品、林业产品等自然资源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国际贸易是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然资源产品的国际贸易受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体系的规制,同时也反过来影响并塑造着WTO规则体系的发展。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有其独特性,因此有必要从WTO纷繁复杂的货物贸易一般性规则中拣选出对自然资源产品具有特殊相关性和适用性的规则,并将其系统呈现出来,而且有必要对这些规则及其适用作深入解读,以明晰WTO规制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真实全貌。这对于身为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大国,并且近年来屡遭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争端的中国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现有的对这一领域及相关问题研究的不足,映衬出本文选题在理论、实践与学术方面的意义与价值。本文第一章为“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政治经济学”。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均衡性和可用竭性,决定着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进而决定着国家对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管理行为的特殊作用与意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很好地揭示了国家管理行为的利己主义本质。和个人行为一样,国家行为也会表现出种种非理性而造成“政府失灵”,如为追求最大贸易利润或最优贸易条件而推行单边的以邻为壑政策、为迎合特定利益集团在国际贸易中的需求而减损更广大社会成员的福利、为追求一时的贸易和经济利益而损害长远的非贸易价值以及与贸易相关的腐败等。因此国家管理行为必须受到约束和矫正。而WTO规制的正是其成员方的贸易管理行为。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政治经济学还可以解释各国情愿受WTO规制的根本原因。在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中,出口国和进口国一方面都受利己主义驱动,另一方面又迫于自身对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依赖而不得不有所收敛。对各国来说,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不可能是“零和游戏”,因以邻为壑政策而陷入贸易报复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两败俱伤是谁都承受不起的。因此按共同的游戏规则行事、互作妥协和让步,就成了最符合各国利益的现实方案。而在国际贸易领域,这种现实方案的载体正是WTO体制。本文第二章“WTO对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规制:规则识别与解读”,以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政治经济学为基础,描绘、阐释了WTO对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规制的全貌。总体而言,WTO所有现行的货物贸易规则都适用于自然资源产品,但其中的一些规则与其他规则相比,同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联系更为紧密,更有针对性地适用于与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相关的特殊问题。这些规则涉及WTO货物贸易规则的几个主要方面,包括非歧视待遇、进出口限制、货物运输、非关税壁垒等。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与出口税、补贴、过境运输等相关的规则。这几个问题也是“多哈回合”谈判中涉及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焦点事项。当前WTO对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规制还不够充分和有效,原因是WTO规制存在着进口规制和出口规制、贸易措施规制和国内管理措施规制以及成员方规制和非成员方规制等三个方面的不对称性。尽管如此,WTO规制对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仍是不可或缺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为WTO规制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了方向。除WTO规则外,其他一些国际法原则、规则或机制也适用于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如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原则、国际商品协定、多边环境协定等。它们与WTO规则一同构成了国际法对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规制。但WTO规则与非WTO规则间的协调还有待加强。本文第三章为“WTO对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规制:条约解释与规则适用”。规则只有被适用才能实现其规制作用与效果,否则就是一纸空文。WTO规则的适用除了成员方的主动遵守外,还要通过WTO争端解决机构对争端案件的审理来实现。本章从争端解决机构的司法经验出发,分析了与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密切相关的“一般例外”规则(GATT1994第20条)的解释和适用问题。本文力求摆脱第20条已有研究“用条款套措施”的固定模式,选择从争端解决机构确立的条约解释一般规则入手,强调遵循条约解释的“有效性原则”对WTO规则进行有效解释,并以此作为解释和分析第20条的理论基础。本文对第20条与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相关的六个条款逐一进行分析,指出了它们共同的适用范围,解析了对它们的有效解释问题。本文认为与如何解释某个具体条款相比,第20条整体的适用性及其有效解释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直接决定着WTO规制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边际与效果。本文第四章为“审视燃料产品国际贸易及其WTO规制的特殊性”。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是多元价值复合的,因此WTO对其的规制必须包容这些多元价值。这在燃料产品国际贸易的WTO规制中表现得较为典型。由于燃料产品国际贸易所关涉的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问题对各国在国际关系、国际事务中根本利益的触动和全局性影响,WTO在规制燃料产品国际贸易时不可能无视这些问题而自行其是。本章论述WTO对燃料产品国际贸易的特殊规制,重在对此问题进行一番制度性思考。从燃料产品国际贸易角度看,WTO的确是推动解决环境、能源、气候变化等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相关问题的适当平台,但WTO不可能解决所有这些问题,WTO体制也不是应对这些问题的唯一机制。WTO必须与其他国际性、区域性组织或机制相配合来实现对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适当和有效规制,以促进相关问题的切实解决及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自身的有序发展。本文第五章为“从‘原材料案’到‘稀土案’: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中国立场”。本章从中国近几年来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两起自然资源产品争端案件切入,阐明一方面争端解决机构是会犯错的,其在中国-原材料案中的错误已经给中国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对WTO规则的理解和运用水平仍有待提高,只有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才能在WTO体制下真正维护好中国的自然资源主权和可持续发展利益。这既需要眼观当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国际规则并加以运用,也需要眼观长远,积极参与事关切身利益和人类共同关切的新国际规则的制定,同时立足于自身需要推动现有国际规则的改革与完善。在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国际法规制中,中国必须把国际规则这盘棋下活,使国际规则及其制度性运作能真正为己所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利益需求和价值选择。
白玫[10](2013)在《美国对华暖水虾反倾销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美国反倾销调查程序中计算倾销幅度的做法为“归零”,指将负倾销幅度作零处理的计算方法。近年来,该种做法在反倾销实务中广受争议。自1998年起至2012年,世界贸易组织组织各成员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涉及“归零”问题的案件共有17个之多。在被多次裁定为违反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议》相关规定的现实之下,美国一直认为“归零”乃反倾销调查之合理存在。美国这番强硬的态度令深受反倾销“归零”计算之害的我国有必要对反倾销“归零”深入研究,以便使出更好的应对之策。文章主要探讨“归零”在反倾销实践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对“归零”的具体适用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案例及法理分析的方法对“归零”予以定性,并以此为基础,探寻解决“归零”问题的途径。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美国对华暖水虾反倾销案(DS422)的案件综述,包括案由、案件背景、案情简介。案由部分为美国对中国出口暖水虾和金刚石锯片企业的调查裁定介绍。案件背景介绍了中国出口暖水虾和金刚石锯片的国际贸易现状。案情简介是对中国提起磋商之后到获得胜诉期间的程序性概况。第二部分是围绕本案的争议焦点对案件的审理过程及裁决结果的分析。笔者忠实于本案专家组报告,主要从案件的争议焦点、主要成员方基本立场、裁决结论和意见三方面着手实体性的法理剖析。其中,争议焦点为本文重点——“归零”做法,中国、美国和第三方(欧盟、日本和泰国)分别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最终专家组报告从六方面分析认定了美国“归零”做法与WTO规则不符。第三部分是对本案所涉及的归零法律问题的剖析。笔者首先对“归零”的概念和操作方式等进行介绍;接着分析有关“归零”的法律问题,可见“归零”做法一直不符WTO规则;然后从“归零”的可被质疑性和法律评价方面分析,得出“归零”违法的结论;最后回归WTO规则,展望了“归零”可能发展的三条路径以及解决之道。第四部分则就本案探讨“归零”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的应对之策。前半部分简要阐述美国在本案裁决后的行为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后半部分首先回答中国应否对外积极采取反倾销措施的问题,其次从本案出发,探讨我国在国际反倾销大战中可以采取的措施,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我国合法权益,促进国际贸易良性互动和发展。
二、浅析我国金刚石行业如何面对WTO(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我国金刚石行业如何面对WTO(论文提纲范文)
(1)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中美贸易争端解决对中国贸易发展的重要性 |
二、WTO争端解决机制对中美争端解决的重要意义 |
三、中美法律技术脱节和中美贸易争端的关系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法律技术脱节的研究 |
二、关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研究 |
三、关于中美贸易争端的研究 |
四、关于中国贸易法律技术的研究 |
五、关于美国贸易法律技术的研究 |
六、关于中美贸易发展和战略的研究 |
七、关于中国发展战略和实力的研究 |
八、研究现状评述及启示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一、研究范畴 |
二、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 |
三、研究思路 |
第一章 法律技术脱节的内涵与外延 |
第一节 法律技术的概念发展及特征 |
一、法律技术的概念渊源 |
二、法律技术的概念拓展 |
三、法律技术的特性 |
第二节 法律技术脱节的基本内容 |
一、法律技术脱节的内涵 |
二、法律技术脱节的原因和特征 |
第三节 法律技术脱节的影响 |
一、法律技术脱节在国内领域的影响 |
二、法律技术脱节在国际领域的影响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WTO框架下中美法律技术脱节的背景分析 |
第一节 WTO的发展与现状 |
一、WTO制度发展 |
二、WTO规则体系的困境 |
第二节 中国对美国贸易法律技术脱节背景 |
一、入世后中国贸易发展概况、特点和前景 |
二、中国对美贸易战略演变 |
三、中国贸易法与WTO规则关系 |
第三节 美国对中国贸易法律技术脱节背景 |
一、2001 年至今美国贸易发展概况、特点和前景 |
二、美国对华贸易战略演变 |
三、美国贸易法与WTO规则关系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美贸易争端的法律技术脱节案例表现 |
第一节 中国诉美国的WTO争端案件统计与分析 |
一、年度起诉案件变化规律 |
二、美国应诉方式法律性强 |
三、从案件结果看 |
第二节 美国诉中国的WTO争端案件统计与分析 |
一、年度起诉案件变化规律 |
二、案件涉及传统贸易和美国优势领域 |
三、中国应诉方式政治性强 |
四、从案件结果看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美在WTO实体法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 |
第一节 中美贸易争端涉及的实体法领域概况 |
第二节 中美实体法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内容和特点 |
一、涉案WTO实体法规下中美法律技术脱节的内容 |
二、涉案WTO实体法规下中美法律技术脱节的特点 |
第三节 中美实体性法律技术脱节的原因 |
一、实体性立法领域的原因 |
二、实体法适用领域的原因 |
第五章 中美在WTO程序法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 |
第一节 中美“双反”案件中程序性的法律技术脱节 |
一、AD和 SCM中的程序性规定 |
二、中美涉反倾销或反补贴程序案的概况 |
三、中美在双反领域中的程序性法律技术脱节 |
第二节 中美在DSU程序中的法律技术脱节 |
一、DSU程序性规定 |
二、中美WTO争端案件涉DSU程序概况 |
三、中美在DSU程序下的法律技术脱节 |
第三节 中美WTO争端中程序性法律技术脱节的原因 |
一、程序价值理念不一致 |
二、程序性立法差异 |
三、程序法适用差异 |
第六章 WTO体系下中国的贸易法律技术调整方案 |
第一节 贸易法价值合法化 |
一、维护WTO多边贸易体制 |
二、坚持自由贸易和公平贸易原则 |
三、实体法和程序法并重原则 |
第二节 中国对美贸易立法技术调整方案 |
一、平衡内外的立法方针 |
二、调整立法机制和机构 |
三、确立科学的立法规范 |
第三节 中国对美贸易法律适用技术调整方案 |
一、法律适用部门分工专业化机制化 |
二、积极主动参与国际贸易争端解决 |
三、建立与立法机构的反馈机制 |
四、转变“第三方”思维,实践中提高对实体法的解释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参考文献 |
(一)中文着作 |
(二)中文译着 |
(三)中文论文 |
(四)中文学位论文 |
二、英文参考文献 |
(一)英文着作 |
(二)英文论文 |
三、相关网站数据库 |
附件:中美提交WTO争端案件统计(2001-2019) |
致谢 |
(2)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框架、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技术路线图 |
1.2.2 研究主要内容 |
1.3 论文创新与不足 |
1.3.1 创新点 |
1.3.2 不足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研究起源 |
2.1.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企业投资 |
2.1.2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出口贸易 |
2.1.3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其他经济要素 |
2.2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测度方法 |
2.2.1 关税测算法 |
2.2.2 非关税壁垒识别法 |
2.2.3 文本提取法 |
2.2.4 测算方法比较 |
2.3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效应 |
2.3.1 贸易协定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 |
2.3.2 贸易协定背景下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效应 |
2.3.3 无贸易协定背景下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效应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美贸易和贸易摩擦演变特征事实 |
3.1 中美贸易演变历程和特征事实 |
3.1.1 总贸易规模及地位趋势演变 |
3.1.2 贸易顺差趋势演变 |
3.1.3 行业分布特征演变 |
3.2 中美贸易摩擦演变历程和典型特征 |
3.2.1 摩擦初发时期 |
3.2.2 摩擦爆发时期 |
3.2.3 摩擦频发时期 |
3.2.4 摩擦高发时期 |
3.2.5 摩擦全面升级时期 |
3.3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演变和典型特征 |
3.3.1 关税政策不确定性趋势特征 |
3.3.2 非关税壁垒政策不确定性趋势特征 |
3.3.3 广义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趋势特征 |
3.4 日美贸易摩擦演化及经验启示 |
3.4.1 摩擦初发时期 |
3.4.2 摩擦爆发时期 |
3.4.3 摩擦高发时期 |
3.4.4 摩擦全面升级时期 |
3.4.5 中美贸易摩擦和日美贸易摩擦对比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出口升级的理论分析 |
4.1 相关概念辨析 |
4.1.1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 |
4.1.2 出口升级 |
4.2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和企业进入决策的理论建模 |
4.2.1 基本假设 |
4.2.2 考虑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企业进入 |
4.3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出口升级的理论机制 |
4.3.1 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和出口升级 |
4.3.2 广义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和出口升级 |
4.3.3 非关税壁垒政策不确定性和企业出口升级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与出口升级 |
5.1 数据、计量模型和变量选择 |
5.1.1 数据来源 |
5.1.2 计量模型设定 |
5.1.3 变量选择和统计描述 |
5.2 双重差分模型(DID)基础回归结果 |
5.3 稳健性检验 |
5.3.1 平行趋势检验 |
5.3.2 非关税壁垒 |
5.3.3 替代弹性变化 |
5.3.4 不可观测的供给侧冲击 |
5.3.5 不可观测的需求侧冲击 |
5.4 行业异质性影响 |
5.4.1 行业价值链嵌入异质性 |
5.4.2 行业技术异质性 |
5.5 机制分析 |
5.5.1 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 |
5.5.2 沉没成本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非关税壁垒政策不确定性与出口升级 |
6.1 数据、计量模型和变量选择 |
6.1.1 数据说明 |
6.1.2 计量模型设定 |
6.1.3 变量选择和统计描述 |
6.2 基础回归结果 |
6.2.1 企业出口产品规模效应 |
6.2.2 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 |
6.2.3 企业出口产品转换效应 |
6.3 稳健性检验 |
6.3.1 序列相关 |
6.3.2 逆向因果 |
6.3.3 入世效应 |
6.3.4 多纤维协议废除 |
6.3.5 金融危机冲击 |
6.4 企业异质性 |
6.4.1 企业贸易模式 |
6.4.2 企业所有权性质 |
6.5 行业异质性 |
6.5.1 价值链嵌入 |
6.5.2 技术水平 |
6.6 出口市场异质性 |
6.6.1 国家差异性 |
6.6.2 收入水平 |
6.7 机制检验 |
6.7.1 出口产品规模效应 |
6.7.2 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 |
6.7.3 出口产品转换效应 |
6.8 本章小结 |
第7章 广义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和出口升级 |
7.1 数据、计量模型和变量选择 |
7.1.1 数据来源 |
7.1.2 计量模型设定 |
7.1.3 变量选择和统计描述 |
7.2 引力模型基础回归结果 |
7.3 稳健性检验 |
7.3.1 季节性因素调整 |
7.3.2 时间趋势因素 |
7.3.3 产品编码差异 |
7.4 异质性影响 |
7.4.1 出口规模异质性 |
7.4.2 产品贸易方式异质性 |
7.4.3 价值链嵌入异质性 |
7.4.4 行业技术异质性 |
7.5 机制检验 |
7.5.1 市场替代效应 |
7.5.2 产品结构调整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8.1 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3 创新点、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得的科研成果 |
(3)WTO目标倾销规则下归零问题研究 ——以DS464案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提出问题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四、论文结构 |
五、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1 目标倾销 |
1.1.1 目标倾销的定义 |
1.1.2 目标倾销的构成要件 |
1.1.3 目标倾销的发展 |
1.2 归零法 |
1.2.1 归零法的概念 |
1.2.2 归零法的发展 |
1.2.3 目标倾销下的归零法 |
第二章 目标倾销下的归零法之DS464案件评析 |
2.1 DS464案情简介 |
2.1.1 起因背景 |
2.1.2 分别定价方法 |
2.2 案件分析 |
2.2.1 争议条款解读 |
2.2.2 争议焦点归纳 |
2.3 案件评价 |
2.3.1 W-T比较方法解释要求的“或”与“并” |
2.3.2 W-T比较方法交易范围的界定 |
2.3.3 W-T比较方法下归零法的合法性争议 |
第三章 目标倾销下归零法的违法性分析 |
3.1 美国国内法视角下归零法的违法性分析 |
3.1.1 WTO协议在美国国内法的适用分析 |
3.1.2 两大原则角度下归零法的违法性分析 |
3.2 WTO框架下归零法之违法性分析 |
3.2.1 归零之前提假设 |
3.2.2 数学等价之伪正当 |
第四章 WTO解决归零问题的缺失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4.1 归零裁决的缺失 |
4.1.1 解释方法的固化 |
4.1.2 归零裁决与司法经济原则的背离 |
4.2 WTO救济缺口 |
4.3 对中国的启示 |
4.3.1 归零裁决的缺失对中国的启示 |
4.3.2 WTO救济缺口对中国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WTO改革背景下争端裁决遵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WTO争端裁决遵守的基本理论 |
第一节 WTO争端裁决的法律约束力 |
第二节 WTO争端裁决遵守的理论动因 |
第三节 WTO争端裁决遵守的制度保障 |
第四节 WTO改革与争端裁决遵守 |
第三章 WTO成员争端裁决遵守的实践分析——以美欧为例 |
第一节 美国对WTO争端裁决的遵守情况 |
第二节 欧盟对WTO争端裁决的遵守情况 |
第四章 WTO成员遵守争端裁决机制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
第一节 成员在WTO争端裁决遵守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成员消极遵守WTO争端裁决的原因分析 |
第三节 对WTO争端裁决遵守机制改革的具体建议 |
第五章 中国对WTO争端裁决遵守的策略与建议 |
第一节 中国遵守WTO争端裁决的情况 |
第二节 中国在WTO争端裁决遵守问题上面临的困境 |
第三节 中国应对WTO争端裁决遵守的态度 |
第四节 中国在遵守WTO争端裁决时可以采取的措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中美贸易摩擦之反倾销问题研究 ——以美国对华金刚石锯片反倾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文献 |
1.2.2 国内相关文献 |
1.2.3 文献总体评述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 |
1.4.1 本文创新点 |
1.4.2 本文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美国对华金刚石锯片反倾销案件现状及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美国反倾销调查程序 |
2.3 美国对华金刚石锯片反倾销案件现状 |
2.4 反倾销对我国金刚石锯片行业影响与案例分析 |
2.4.1 反倾销对行业的影响 |
2.4.2 代表企业反倾销应对案例分析 |
第三章 反倾销及其影响因素与实证分析 |
3.1 反倾销的历史演化 |
3.2 反倾销的经济学分析 |
3.3 美国对华反倾销动因分析 |
3.3.1 反倾销博弈分析 |
3.3.2 美国内在因素 |
3.3.3 中国内在因素 |
3.4 影响美国对华反倾销因素的实证分析 |
3.4.1 变量选取 |
3.4.2 模型建立及数据来源 |
3.4.3 模型检验 |
3.4.4 回归结果分析 |
第四章 中国应对美国反倾销对策与建议 |
4.1 企业自身 |
4.2 行业协会 |
4.3 政府部门 |
4.3.1 调整发展模式 |
4.3.2 充分利用WTO机制 |
4.3.3 鼓励应诉及预警机制 |
4.3.4 提升国际话语权 |
4.3.5 增进双边互信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中美稀土贸易摩擦的产业内贸易理论解释之有效性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产业内贸易问题研究 |
1.2.2 产业内贸易与贸易摩擦关系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
1.4.1 本文创新点 |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产业内贸易对贸易摩擦的影响机制分析 |
2.1 产业内贸易 |
2.1.1 产业内贸易的测度 |
2.1.2 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 |
2.2 贸易摩擦 |
2.2.1 比较优势领域贸易摩擦 |
2.2.2 比较劣势领域贸易摩擦 |
2.3 产业内贸易影响贸易摩擦的机制分析 |
2.3.1 产业内贸易可减少调整成本,从而降低贸易摩擦可能性 |
2.3.2 产业内贸易可均衡贸易利益分配,从而降低贸易摩擦的可能性 |
2.3.3 产业内贸易可调整竞争方式,从而降低贸易摩擦可能性 |
第三章 产业内贸易理论对中美贸易摩擦的一般性解释 |
3.1 中美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 |
3.1.1 中美产业内贸易总体特征 |
3.1.2 中美产业内贸易产业实态 |
3.2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 |
3.2.1 中美贸易摩擦总体发展特征 |
3.2.2 中美贸易摩擦主要涉案产品与产业内贸易关系分析 |
3.3 中美产业内贸易与贸易摩擦实证分析 |
3.3.1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
3.3.2 模型构建及结果分析 |
第四章 产业内贸易理论对中美稀土贸易摩擦解释有效性检验 |
4.1 稀土产业发展现状 |
4.1.1 国内外稀土的供给与需求 |
4.1.2 稀土产品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
4.1.3 我国稀土出口贸易情况 |
4.2 中美稀土行业产业内贸易现状及摩擦情况 |
4.2.1 中美稀土贸易状况 |
4.2.2 中美稀土行业产业内贸易 |
4.2.3 中美稀土贸易争端 |
4.3 产业内贸易理论对中美贸易摩擦解释有效性分析 |
4.3.1 微观机制分析:基于调整成本的实证检验 |
4.3.2 宏观机制分析:基于产业内贸易失衡角度 |
4.3.3 产业内贸易理论对中美稀土贸易摩擦解释性有限的原因探讨 |
4.3.4 小结 |
第五章 中美稀土贸易摩擦的真实原因探讨及对策建议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5.2 中美稀土贸易摩擦成因探讨 |
5.3 中国应对稀土贸易摩擦对策建议 |
5.3.1 改进稀土出口管理,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
5.3.2 稀土开采与环境保护并重,完善资源、环境税费政策 |
5.3.3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逐步取代政府职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我国应对反倾销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1 选题研究的背景 |
1.2.2 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对反倾销法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文拟创新之处 |
1.4.1 拟对我国应对反倾销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
1.4.2 在充分竞争和国际市场的视角下还原倾销制度的实质 |
1.4.3 适当运用合理的贸易保护措施进行反制 |
1.4.4 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环境倾销问题 |
1.4.5 产业转型是解决反倾销问题的主要途径 |
1.5 研究方法 |
1.5.1 比较分析方法 |
1.5.2 文本分析方法 |
1.5.3 典型案例分析方法 |
1.5.4 综合分析方法 |
第2章 WTO体制下反倾销制度的功能与缺陷 |
2.1 反倾销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2.1.1 反倾销和反倾销法的概念 |
2.1.2 反倾销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2.2 反倾销法关于倾销的界定 |
2.2.1 倾销的概念 |
2.2.2 倾销的原因 |
2.2.3 反倾销法上倾销的构成要件 |
2.3 反倾销法的独特制度功能使其成为各国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 |
2.3.1 WTO各成员方经济利益的需要 |
2.3.2 国内产业集团利益的驱使 |
2.3.3 反倾销操作方便且效果显着 |
2.4 反倾销法的理论缺陷与制度功能的扩大化 |
2.4.1 反倾销法的理论缺陷 |
2.4.2 反倾销法在现阶段存在的合理性 |
2.4.3 反倾销法的改革 |
第3章 我国出口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的原因与症结 |
3.1 中国出口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的现状考察 |
3.1.1 中国出口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的背景 |
3.1.2 中国出口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的具体情形 |
3.1.3 中国出口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的新特征 |
3.1.4 中国出口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的影响 |
3.2 中国出口企业频繁遭到反倾销的主要原因 |
3.2.1 中国经贸出口的持续增长对欧美相关产业形成竞争压力 |
3.2.2 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 |
3.2.3 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 |
3.2.4 WTO反倾销协议某些规定的模糊行和不确定性 |
3.2.5 对华日益增长的贸易逆差 |
3.2.6 部分倾销产品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进入中国 |
3.2.7 中国出口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引发反倾销调查的直接诱因 |
3.3 我国应对反倾销不力的症结所在 |
3.3.1 替代国制度成为我国应对反倾销的“绊脚石” |
3.3.2 倾销与损害之间一般因果关系的设定导致反倾销案件增多 |
3.3.3 国外对华频繁发起反倾销“日落复审” |
3.3.4 符合条件的中国出口企业没有被给予单独税率 |
3.3.5 对我国提起的“双反”案件日趋增多 |
3.3.6 我国被频频提起环境倾销和劳动力倾销的调查 |
3.3.7 反规避调查成为我国面临的新的贸易壁垒 |
第4章 国际层面上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基本策略 |
4.1 充分利用新回合谈判提出完善WTO《反倾销协议》的建议 |
4.1.1 明确反倾销措施实施基本要件中的相关概念 |
4.1.2 明确倾销要件 |
4.1.3 完善替代国制度 |
4.1.4 明确损害要件 |
4.1.5 改进累积评估制 |
4.1.6 明确损害和倾销之间的因果关系 |
4.1.7 改进现有的调查启动机制 |
4.1.8 强化“公共利益”条款 |
4.1.9 强化“日落条款”的作用 |
4.1.10 强化对反倾销案件的监督 |
4.2 对恶意、不当反倾销调查及时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 |
4.2.1 法律依据 |
4.2.2 我国提交D S B时应该重视的问题 |
4.2.3 我国诉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的实践 |
4.2.4 我国提交WTO争端机制解决的典型案例 |
4.3 适时和有选择地利用进口国的司法审查制度 |
4.3.1 司法审查制度的法律依据 |
4.3.2 利用进口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典型案例 |
第5章 国内层面上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基本对策 |
5.1 国家(政府)层面的法律应对 |
5.1.1 加强相关立法 |
5.1.2 争取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待 |
5.1.3 加强政府机关在反倾销中的服务意识 |
5.1.4 政府推动设立出口应诉费用保险 |
5.1.5 调整企业出口的优惠及鼓励政策 |
5.1.6 产业转型 |
5.1.7 反倾销人才的培养 |
5.1.8 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 |
5.1.9 适当运用合理的贸易保护措施进行反制 |
5.2 行业协会的协调应对 |
5.2.1 行业协会在应对反倾销过程中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 |
5.2.2 及时有效地组织企业应诉 |
5.2.3 行业协会可以作为利害关系人应诉 |
5.2.4 协调行业内部以杜绝低端无序竞争 |
5.2.5 完善反倾销预警机制 |
5.2.6 建立应诉基金制度 |
5.3 企业自身的主动应对 |
5.3.1 改变低价出口的竞争战略 |
5.3.2 改变出口低端无序的状态 |
5.3.3 积极应诉 |
5.3.4 掌握反倾销协议中的“可获得最佳资料”规则 |
5.3.5 聘请熟悉反倾销规则的律师 |
第6章 我国应对新型反倾销的特殊对策 |
6.1 环境倾销问题的分析和特殊对策 |
6.1.1 环境倾销理论产生的原因 |
6.1.2 环境倾销理论出台的国际背景 |
6.1.3 环境倾销与W TO反倾销规则的冲突 |
6.1.4 从中欧光伏贸易摩擦看环境成本转移 |
6.1.5 我国应对环境倾销的特殊对策 |
6.2 劳动力倾销问题的分析和特殊对策 |
6.2.1 劳动力倾销问题概述 |
6.2.2 劳工标准定义 |
6.2.3 国家贸易中的劳工标准 |
6.2.4 实施反劳动力倾销贸易措施与W TO反倾销措施的关系 |
6.2.5 劳工标准已经进入贸易领域 |
6.2.6 劳动力倾销论调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
6.2.7 我国应对劳动力倾销的特殊对策 |
6.3 反规避措施的分析和特殊对策 |
6.3.1 反倾销领域规避和反规避概述 |
6.3.2 欧美反倾销法中反规避措施研究 |
6.3.3 反规避对我国的影响 |
6.3.4 我国应对反规避的特殊对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9)WTO对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规制及中国立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概念界定 |
三、 研究意义 |
四、 文献综述 |
五、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政治经济学 |
第一节 概论:为什么要研究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政治经济学? |
第二节 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决定论” |
第三节 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价值论” |
第四节 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公共选择论” |
第二章 WTO 对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规制:规则识别与解读 |
第一节 规则识别的背景与意义 |
第二节 相关 WTO 规则的识别与解读 |
第三节 WTO 之外的相关国际规则 |
第三章 WTO 对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规制:条约解释与规则适用 |
第一节 WTO 所确立的条约解释规则 |
第二节 WTO 适用协定的“有效解释” |
第三节 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与 GATT1994 第 20 条的解释 |
第四章 审视燃料产品国际贸易及其 WTO 规制的特殊性 |
第一节 燃料产品国际贸易本身的特殊性 |
第二节 WTO 规制的特殊性 |
第三节 对 WTO 规制燃料产品国际贸易的制度性思考 |
第五章 从“原材料案”到“稀土案”: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中国立场 |
第一节 “原材料案”:出口税之败与争端解决机构之错 |
第二节 “稀土案”:出口税抗辩的对策建议 |
第三节 争端之外:中国对 WTO 规制的应有立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10)美国对华暖水虾反倾销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案件综述 |
(一)案由 |
(二)案件背景 |
(三)案情简介 |
二、案件分析 |
(一)本案争议焦点 |
(二)主要成员方围绕焦点问题的基本立场 |
1. 中方 |
2. 美方 |
3. 第三方 |
(三)本案裁决简述 |
三、本案归零问题分析 |
(一)“归零”概念分析 |
(二)“归零”法理分析 |
1. 可被质疑性 |
2. 法律评价 |
(三)“归零”历史分析 |
(四)“归零”未来发展趋势 |
四、本案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 |
(一)本案的影响 |
(二)本案对我国的启示 |
1. 我国应对反倾销应有的态度 |
2. 我国应对反倾销可采的措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浅析我国金刚石行业如何面对WTO(论文参考文献)
- [1]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研究[D]. 孙舒. 外交学院, 2020(08)
- [2]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研究[D]. 卢晓菲.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08)
- [3]WTO目标倾销规则下归零问题研究 ——以DS464案例为例[D]. 徐冉. 兰州大学, 2020(01)
- [4]WTO改革背景下争端裁决遵守机制研究[D]. 郝梦晗. 浙江财经大学, 2019(06)
- [5]中美贸易摩擦之反倾销问题研究 ——以美国对华金刚石锯片反倾销为例[D]. 张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8(05)
- [6]中美稀土贸易摩擦的产业内贸易理论解释之有效性探析[D]. 孙晓优. 江西理工大学, 2017(06)
- [7]我国应对反倾销法律问题研究[D]. 曾艳军. 湖南大学, 2015(02)
- [8]中国WTO争端解决实践考察及反思[J]. 沈木珠. 国际商务研究, 2014(03)
- [9]WTO对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规制及中国立场[D]. 杨楠. 吉林大学, 2013(08)
- [10]美国对华暖水虾反倾销案研究[D]. 白玫. 西南政法大学, 2013(01)
标签:wto论文; 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论文; 倾销与反倾销论文; 法律规则论文; 法律行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