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肖雨潼[1](2022)在《医学生大学英语课程的衔接对策——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文中认为针对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专业学生英语课程衔接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从公共英语、医学英语、医学专业课双语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现状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衔接对策,探讨了实现三者合理衔接的有效路径。
陈晓芳[2](2020)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研究 ——以西藏Z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目前,随着国家、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与重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正快速而稳步的大发展,学前教育人才需求量仍存在很大缺口,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学前教育教师人才的主力军。然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毕业生的质量不容乐观。据调研显示,目前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后较为普遍的存在着缺乏综合职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等突出问题。其原因虽然是综合性多方面的,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亦是其重要影响性因素。面对中职学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堪忧的困境,本研究从具体的调查研究入手了解西藏中职学前的课程设置现实状况,探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结合既有研究和实践调查提出自己的相关改进建议和思考,从而指导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以期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促进西藏幼儿园师资培养并促进学校的发展。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展开具体研究。问卷调查从培养规格目标、课程设置整体看法、课程内容的安排与实施效果来阐述西藏中职学前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然后结合职业能力教育思想,分析西藏中职学前专业当前课程设置现状,将中职学前的职业要求与课程设置进行了对比并且深入分析,并结合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总体态度发现中职学前课程设置存在着的主要问题。进而,以西藏Z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个案,综合运用了访法、问卷调查以及文本分析法,在纵向分析比较个案对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该专业一、二、三年级随机抽取34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课程设置结构与目标的合理性以及课程设置对升学和就业的偏重性了解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整体看法;从安排的课时量、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及学习内容对学生的难易程度调查课程内容的合理性;从课程重要性、课时及内容安排的满意度、学习效果及原因、与幼儿园的关联程度等方面调查了学生对课程实施的评价。本研究还选取了6名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通过访谈来了解个案对象的课程结构、师资队伍、实训建设、课程内容、园校合作情况等。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定位不准,培养方向不够明确;课程设置整体构建不完善,课程结构与实践能力培养脱节;课程与幼儿园实际脱节,理实分离未一体化;缺乏统一的课程实施评价标准,对开设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民族文化课程和双语教育课程等。进一步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这些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缺乏紧跟时代的职业教育新理念引领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没有调研分析职业能力要求、未健全保障课程设置有效实施的体系、形式主义严重,对国家以及地方政策的解读把握不到位等。结合既有研究成果和思考,基于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相关课程理论建设理念,论文最后,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思考:第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先进的职业能力教育新理念以及正确科学的现代儿童观;第二,调研西藏当前幼儿市场人才职业能力要求修订明确培养目标;第三,加强校企联办,密切园校合作,沟通搭建继续教育桥梁;第四,合理设计课程结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第五,完善课程设置有效实施的保障体系。从师资建设、课程整合、实训基地、国家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有关西藏中职学前课程设置的思考。
傅文增[3](2019)在《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文中认为双语教育作为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增进民族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及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国家中长期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等文件均明确指出,重视支持民族教育事业,科学稳妥推行双语教育,不断推进民族教育提质量、上水平。其中科学稳妥推行双语教育是推进民族教育提质量上水平的关键。双语师资培养作为双语教育的首要环节,起着至关全局的作用。然而受历史及现实条件的制约,我国民族教育尤其是双语理科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仍存在着双语理科专业教师不足、高质量双语理科教师严重紧缺、高校所培养出的双语理科教师与民族地区实践需求之间存在差距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影响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和作用机理,对于提升双语理科师资培养质量,推动民汉双语教育发展,提升民族教育水平,壮大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近年来,西北民族大学不断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及学科优势为民族地区培养并输送了相当一部分的藏汉双语一线理科教育工作者,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社会学习理论、能力本位理论、教育质量观理论为理论基础。质性研究部分,通过对国内外师资、双语培养质量现状以及师资、双语师资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分析,结合藏区基础教育阶段藏汉双语一线教师的实践反思,并在专家咨询及分析讨论的基础上甄别出课程设置、培养范式、校园文化、教师素养、理科思维能力、双语学习态度六大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前人对双语教育目标的论述以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重新界定双语师资培养质量。构建藏汉双语师资培养质量影响因素框架结构。定量研究部分。首先,在定性研究基础上,提出藏汉双语师资培养质量六个影响因素与藏汉双语师资培养质量的关系假设,并设计初始问卷,运用项目分析、信度检验及探测性因子分子对初始问卷予以修正,形成正式问卷。再次,针对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专业及物理学(藏汉双语)专业的学生发放正式问卷,进而通过相关分析得出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养质量六个影响因素对培养质量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回归分析验进一步证研究假设,并得出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养质量六个影响因素中双语理科师资培养质量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学习态度,最小的是教师素养。最后,依据调查研究结果提出改善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养质量的建议措施。
余东升,常幸[4](2016)在《“高分子材料学”双语课程教学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以《高分子材料学》双语课程教学为案例,论述双语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并结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专业特点,阐述了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现状,从师资力量培养、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以期推动我国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发展,为双语教学改革提供启示。
宁建新,王小丽[5](2015)在《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郑州大学经管类专业双语教学为例,依据十年间的教学及跟踪调查情况,分析其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比较其与国内其他高校的共性与个性,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管理机制、优化教学体系、保证系统性及连贯性等的对策。
肖凯[6](2013)在《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实践——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文中指出一、引言(一)研究背景2001年教育部明确规定,在高等学校各专业开设一定比例双语课程。之后双语教学在我国各高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促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会计教育的现实环境要求中国会计走向世界,会计教育也必然要走国际化道路。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中双语教学是其中一个热点和必然的发展趋势。纵观国外双语教育的发展历程,研究双语能
朱远来[7](2012)在《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新疆哈萨克族和哈萨克族地区正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种变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和适应新生产生活方式的新的行为方式。这就需要教育充分发挥出文化功能,肩负起传播新观念、塑造培育现代化人的神圣责任、由此推动科技发展、经济振兴、文化繁荣与社会进步。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切实解决好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好教育发展问题。因为,发展民族教育是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素质,振兴民族经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逐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大计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合运用民族学、社会学、教育人类学、教育生态学和历史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建构对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和分析的框架,通过对所选取的哈萨克族聚居地区有代表性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伊犁师范学院等所属不同办学类型和层次学校教育的田野调查,结合当前哈萨克族教育发展所处的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现实背景,借助历时与共时的比较,为正确制定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相关规划提供明确有针对性的实证依据,为当前哈萨克民族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最佳的教育选择和设计行之有效的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研究结论可为后继的研究以及教育政策的关怀提供一定的(文献)参考与咨询,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疆民族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全文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相关研究的状况及动态、研究依据的主要理论与方法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在叙述新疆哈萨克族形成发展简史、经济社会及人口分布等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借助教育生态学理论,探讨了哈萨克族教育所依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作用机制,从传统游牧经济及其生产生活方式、牧民定居及人口的国际迁移等方面对哈萨克族教育与其所依存的社会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优化社会生态环境的思考和建议;第三部分,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在借鉴教育人类学和教育生态学有关理论方法的基础上,选取了哈萨克文化生态环境中宗教和民俗两个方面的内容,探讨分析了它们与哈萨克族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第四部分,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从新疆清末民初,盛世才统治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等三个不同历史阶段,回顾了哈萨克族经堂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与现代学校教育形成发展的主要历程;第五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哈萨克族教育的发展历程。分别从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建设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两个历史阶段回顾了新疆哈萨克族教育的发展历程,重点就新时期以来新疆哈萨克族义务教育和“两基”工作,牧区教育以及双语教育的改革发展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与分析;第六部分,新形势下新疆哈萨克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个案研究—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为例。详细描述了新疆哈萨克地区一个哈萨克族作为主体民族的国家级贫困县-尼勒克县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过对该县“两基”达标和巩固提高工作情况、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以来学前教育,双语教育的改革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反映出了当前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新疆哈萨克族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获得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困难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建议;第七部分,当代哈萨克文化和教育的重镇—伊犁师范学院。通过对所选取的全国唯一的以培养哈萨克族师资和各类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伊犁师范学院办学历史与现状的细致描述,结合当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实际,就伊犁师范学院如何实现弘扬与传承哈萨克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目标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针对新形势下新疆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促进学院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与建议;第八部分,结语。对照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哈萨克族现代教育自身发展中所具有的规律与特点,无一不与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在当前新疆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过程中,必须正视和解决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造成的哈萨克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经费投入不足,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够均衡,软硬件建设和发展不协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政府大力推行的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工程,适应了新时期社会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不断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规模办学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这对缩小民、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培养和增强各族师生的相互理解和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满足了广大农牧民群众渴望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高度认同与支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要抓好农牧区学前双语幼儿园的建设工作,把普及农牧区学前双语幼儿园作为新疆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作为当代哈萨克文化和教育重镇的伊犁师范学院必须认真研判形势,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确立“地方院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总体定位的基础上面向区内,为区域基础教育服务,做优做强传统教师教育专业,同时主动适应区域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管理服务现代化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抢抓机遇,着力推进学院从传统师范教育为主体向现代教师教育和非教师教育并重转型,并逐步向综合性大学方向迈进。学院要继续运用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服务于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要在传承与弘扬哈萨克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柴华彬[8](2011)在《测绘专业研究生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我校研究生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本文对传统的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进行了改革,提出了适合硕士研究生的阶段式互动双语教学模式,并对研究生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总结。在双语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师生互动交流、双语教材(或讲义)的编写等方面对研究生专业课双语教学进行了改革。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研究生专业课双语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
齐娜,冯海萍,廖迎,徐勤[9](2010)在《本科和高职两层次药剂学双语教学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本科和高职两层次学生的调查研究,为我校药学学生药剂学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对我校06级本科和高职两层次学生进行有关药剂学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研究我校本科和高职两层次学生对药剂学双语教学的认同及接受情况等。结果本科较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好,更容易接受药剂学专业课双语教学。结论开展双语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外语水平,适当调整,循序渐进。
陈晓璠,刘元洪[10](2010)在《一般本科院校开设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瓶颈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合作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增强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双语教学就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在一般本科院校中,双语教学尤其是专业课的双语教学,面临着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外语讲授水平及讲授方式的艺术性欠缺、英文原版教材难理解、师生互动难等一系列瓶颈问题,着手分析一般本科院校开设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现状及瓶颈,并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探究其解决方式及发展对策。
二、我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医学生大学英语课程的衔接对策——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
2 公共英语教学的思考 |
2.1 我校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
2.2 分层次分阶段语境化教学 |
3 医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
3.1 课程设置多元化,培养学生综合语用能力 |
3.2 医学英语课程教材选择的建议 |
3.3 医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调整 |
3.3.1 医学英语词汇学教学模式思考 |
3.3.2 学术英语氛围的构建 |
4 双语教学衔接的思考 |
5 结语 |
(2)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研究 ——以西藏Z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1.顺应学前教育发展形势之必然需求 |
2.解决西藏学前教育发展所遇问题之应然选择 |
3.西藏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窘境之实然状态 |
4.个人兴趣之主要助推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外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
2.国内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
3.简评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中职学校 |
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
3.课程设置 |
4.能力本位 |
(五)本研究设计 |
1.研究思路 |
2.研究内容 |
3.研究方法 |
一、理性探究: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
(一)基本课程定位 |
1.就业导向课程理念 |
2.能力本位课程理念 |
(二)一般原则 |
1.适应性原则 |
2.能力本位原则 |
3.整体性原则 |
4.循序渐进原则 |
(三)藏区特殊要求 |
二、西藏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一)基本情况 |
1.个案基本情况 |
2.西藏中职学前教育基本情况 |
(二)某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文本解读分析 |
1.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
2.职业面向 |
(三)某个案课程设置的文本分析 |
(四)西藏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总体状况描述 |
1.对象选择和问卷设计 |
2.问卷调查的方法 |
3.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
4.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调查情况总结 |
三、西藏中职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主要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 |
(一)主要问题 |
1.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定位不准,培养方向不够明确 |
2.课程设置整体构建不完善,课程结构与实践能力培养脱节 |
3.课程与幼儿园实际脱节,理实分离未一体化 |
4.缺乏统一的课程实施评价标准,对开设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
5.缺乏民族文化课程和双语教育课程 |
(二)主要影响因素 |
1.观念因素——课程设置缺少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的引领 |
2.个体差异因素——课程设置未对职业能力要求调研分析 |
3.保障课程设置有效实施的体系不健全 |
4.形式主义严重,对国家以及地方政策的解读把握不到位 |
四、优化西藏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与思考 |
(一)优化西藏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先进的职业能力教育新理念以及正确科学的现代儿童观 |
2.调研西藏当前幼儿市场人才职业能力要求修订明确培养目标 |
3.加强校企联办,密切园校合作,沟通搭建继续教育桥梁 |
4.合理设计课程结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
5.完善课程设置有效实施的保障体系 |
(二)关于西藏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
1.加强师资建设 |
2.提升教学实践频次 |
3.整合课程,改进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
4.熟悉国家发展的宏观政策,搭建中职学校——幼教行业联系平台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访谈提纲 |
致谢 |
(3)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政策背景 |
(二)现实困境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五、理论基础 |
(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
(二)能力本位的教育理论 |
(三)教育质量观 |
第二章 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甄别 |
一、藏汉双语教育现状 |
(一)甘南地区藏汉双语理科教育现状 |
(二)西北民族大学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养现状 |
二、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养影响因素识别 |
(一)对甘南地区藏汉双语理科教育工作者访谈 |
(二)对西北民族大学藏汉双语理科专业教育管理者的访谈 |
三、藏汉双语师资培养质量影响因素释析 |
(一)教育影响 |
(二)教育者 |
(三)受教育者 |
(四)目标导向 |
四、藏汉双语师资培养质量影响因素框架构建 |
第三章 藏汉双语师资培养质量研究设计与实施 |
一、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问卷设计 |
(三)研究实施步骤 |
二、预测问卷分析 |
(一)项目分析 |
(二)信度检验 |
(三)因子分析 |
三、正式调查的实施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描述性分析 |
(一)样本人口统计特征 |
(二)藏汉双语师资培养质量各影响因素描述 |
(三)藏汉双语师资培养质量描述 |
(四)对样本总体情况的描述 |
二、差异性分析 |
(一)性别差异 |
(二)不同年级差异 |
(三)专业差异 |
(四)接受不同教育模式的差异 |
三、相关分析 |
(一)对课程设置的认识与对质量认识关系 |
(二)对培养方式的认识与对质量认识关系 |
(三)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与对质量认识关系 |
(四)对教师素养的认识与对质量认识关系 |
(五)对理科思维能力的认识与对质量认识关系 |
(六)对双语学习态度的认识与对质量认识的关系 |
四、拟合度检验与回归分析 |
(一)拟合度检验 |
(二)回归分析 |
第五章 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养质量改善建议 |
一、课程设置方面 |
(一)依据科学规律开设专业课程 |
(二)所设课程应与学生今后实际工作需求相匹配 |
二、培养方式 |
(一)强调培养途径的灵活多样性 |
(二)注重双语理科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 |
(三)培养方式特色化 |
三、校园文化 |
(一)创设轻松和谐的校园环境 |
(二)加强双语理科师范生的文化交流能力 |
四、教师素养 |
(一)教师积极引导培养藏汉双语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 |
(二)深入了解藏汉双语师范生民族文化特点因材施教 |
五、理科思维能力 |
(一)寻找认知根源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
(二)通过加强双语运用能力促进理科思维能力发展 |
六、双语学习态度 |
(一)明确的双语学习目标有利于学习态度的培养 |
(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以提升学生双语学习态度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访谈提纲(用人单位) |
附录2 访谈提纲(培养单位) |
附录3 调查问卷(预测版) |
附录4 调查问卷(正式版) |
附录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高分子材料学”双语课程教学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
2《高分子材料学》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2.1 提高双语教师素质 |
2.2 优化教材选择 |
2.3 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
2.3.1 梳理重点 |
2.3.2 电子课件的开发 |
2.3.3 丰富双语课程教学方法 |
2.3.4 考试形式的改革 |
3 结束语 |
(5)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双语教学的发展现状 |
(一)对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基本认知 |
(二)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二、郑州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双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背景与实施情况 |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
1.对开设双语课程必要性的分析 |
2.对双语课程中使用外语授课情况的分析 |
3.对学校开设双语课程合理性的分析 |
4.对双语课程学习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
5.对我国经济管理类双语教学的综合分析 |
三、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双语教学的对策建议 |
(一)学校须真正重视双语教学,改革管理机制,优化教学体系 |
(二)将大学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通盘考虑,以保证双语教学的连贯性 |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6)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实践——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特色 |
二、研究设计 |
(一) 样本描述 |
(二) 问卷设计 |
三、统计数据结果及分析 |
(一) 学生对会计专业双语课程的学习目的和课程定位的认识 |
(二) 学生对会计专业双语课程教学评价的认识 |
(三) 学生对会计专业双语课程存在问题的认识 |
四、结论 |
(一) 研究发现的问题 |
(二) 建议及对策 |
(7)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目的 |
一、研究的缘由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目的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关于哈萨克族教育研究现状 |
二、国外关于哈萨克教育的研究 |
三、文献评价 |
第三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
一、研究理论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 |
第一节 新疆哈萨克族概况 |
一、哈萨克族与哈萨克先民 |
二、哈萨克族的人口与分布 |
三、经济生活 |
第二节 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 |
一、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 |
二、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 第二章 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 |
第一节 文化生态环境理论概述 |
一、文化与教育 |
二、文化生态环境理论 |
第二节 宗教与哈萨克族教育 |
一、宗教的本质与教育 |
二、哈萨克族原始宗教与教育 |
三、伊斯兰教与哈萨克族教育 |
第三节 哈萨克族民俗与教育 |
一、民俗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
二、哈萨克民俗的教育功能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
第一节 清末民国初年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的兴起 |
一、清末新疆近代学校教育的兴起 |
二、新疆哈萨克经文宗教教育向现代学校教育的转变 |
第二节 盛世才统治时期新疆哈萨克现代教育的发展 |
一、盛世才统治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措施 |
二、盛世才统治时期哈萨克族各级各类教育的新发展 |
三、师资培训和教材建设 |
第三节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新疆哈萨克族教育 |
一、三区政府时期的教育政策和措施 |
二、三区政府时期哈萨克族教育的恢复与发展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哈萨克族教育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建设时期的新疆哈萨克族教育 |
一、新疆哈萨克族教育的特点、性质和任务 |
二、哈萨克族教育的整顿与改造 |
三、社会主义初步建设时期的哈萨克族教育 |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哈萨克族教育 |
五、民族语言文字与教材建设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新疆哈萨克族教育 |
一、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历史回顾 |
二、新时期以来的新疆哈萨克族义务教育和“两基”工作 |
三、新时期以来的新疆哈萨克族牧区教育 |
四、新时期以来的新疆哈萨克族双语教育 第五章 新形势下新疆哈萨克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个案研究—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为例 |
第一节 尼勒克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认识 |
一、尼勒克县的自然生态环境 |
二、近年来尼勒克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尼勒克县基础教育发展的实证描述 |
一、尼勒克县“两基”攻坚达标工作情况 |
二、尼勒克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 |
三、尼勒克县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
第三节 对尼勒克县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后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调查 |
一、尼勒克县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的现实背景 |
二、尼勒克县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的现状 |
三、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民汉合校中尼勒克县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与面临的问题和出路 |
四、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民汉合校对尼勒克县双语教学工作产生的影响与变化 |
五、尼勒克县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今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第六章 当代哈萨克文化和教育的重镇—伊犁师范学院 |
第一节 伊犁师范学院的历史沿革—传承与发展 |
第二节 伊犁师范学院的发展现状 |
一、发展现状 |
二、伊犁师范学院最具办学特色的院系--人文学院发展现状扫描 |
第三节 连心牵手促发展—对伊犁师范学院对口支援工作现状的考察 |
一、对口支援的基本情况 |
二、对口支援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
三、对口支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 |
第四节 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对伊犁师范学院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
一、伊犁师范学院的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二、今后发展的主要思路与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访谈录辑要 附录2:尼勒克县学前双语幼儿园布局图 附录3:2011年秋季少数民族农村双语幼儿园免费教育教学用书发货结算专用表 附录4:“国培计划”初中数学02班课程培训总结报告 附录5:“国培计划”--网络课堂培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6: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本科和高职两层次药剂学双语教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调查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3.1 学生对双语教学认同情况 |
3.2 学生能接受的双语教学中英语的比例 |
3.3 学生对国外着名的医药企业知晓程度 |
3.4 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应用 |
3.5 学习专业英语的必要性 |
(10)一般本科院校开设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瓶颈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双语教学概述 |
二、专业课开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
三、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瓶颈分析 |
1. 双语师资建设不足。 |
2. 学生总体外语水平不高、师生互动难。 |
3. 双语教学教材选择困难、理解困难。 |
四、一般本科院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发展对策 |
1. 大力推进双语师资建设的步伐。 |
2. 积极鼓励教师自编双语教材。 |
3. 双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
五、结束语 |
四、我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医学生大学英语课程的衔接对策——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J]. 肖雨潼.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2(01)
- [2]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研究 ——以西藏Z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D]. 陈晓芳. 西南大学, 2020(05)
- [3]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D]. 傅文增. 西北民族大学, 2019(02)
- [4]“高分子材料学”双语课程教学的探索[J]. 余东升,常幸. 广东化工, 2016(16)
- [5]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宁建新,王小丽. 河南教育(高教), 2015(12)
- [6]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实践——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J]. 肖凯. 财会通讯, 2013(10)
- [7]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D]. 朱远来. 中央民族大学, 2012(10)
- [8]测绘专业研究生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柴华彬. 测绘科学, 2011(04)
- [9]本科和高职两层次药剂学双语教学的调查[J]. 齐娜,冯海萍,廖迎,徐勤. 广西医学, 2010(12)
- [10]一般本科院校开设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瓶颈及对策[J]. 陈晓璠,刘元洪. 经济研究导刊, 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