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物流市场供求分析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文[1](2021)在《FDI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物流业是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消费状况的衡量指标之一。2008年,北部湾经济区获批成立,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和强劲的经济发展态势使北部湾经济区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但尽管FDI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物流业方面仍存在投资结构失衡、规模偏小等问题。与此同时,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自身发展也存在着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企业转型升级意愿不强等现象。因此,开展研究将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与FDI进行联系,探讨FDI对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产生的影响,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如何有效地吸收和利用FDI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以FDI对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系统梳理了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利用外资的规模和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FDI对于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来说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采用定量分析对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历年实际利用外资和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历年产值两类指标进行平稳性检验、E-G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FDI的增长与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产值的提高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第三部分,通过对比分析FDI对珠三角经济区物流业的成功发展作为案例,总结其成功经验;第四部分,论文最后从积极利用外资促进北部湾物流产业稳健发展和充分发挥北部湾物流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综合效应两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
靖开航[2](2020)在《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10年以来,中国进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并更加频繁的参与到各国的货运代理的业务之中,从海外流进大量的物流性企业和贸易公司进入到中国的物流市场之后,中国国境内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务中海运的业务进出口量日益增加。给出于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和国际货运代理造成了供不应求的阻碍和冲击,再然后加上中国自身的物流企业和国际货运的起步较晚,很多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等客观因素,其中更重要的是缺乏营销的一些创新精神,仍旧停留在提供很多基础的功能性物流运输服务上,比如报关、运输、仓储等,获取市场份额的手段就是价格的比拼。在这种传统的营销的模式下,中国本土企业越发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导致我国的传统物流企业和货运代理竞争越来越无力,进而失去与外资货运代理企业竞争的能力。大部分的物流市场被外资企业所占据。其中的每个国家的海运业务都是国际进出口业务运输中处在最中心的位置,用海洋作为运输的特点是运量十足大、开销很低、航路非常广,这就成为了各个物流企业和货运代理公司都要相互竞争的首要目标市场。其中DGF(DHL Global Forwarding)就是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本文从DGF国际海运业务的整体发展现状出发,对其所处环境做出细致分析,结合自身的优劣势情况,对公司国际海运业务的营销提出几点建议。
许虎林[3](2020)在《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际产业链专业化分工和供应链的有序衔接,扩大了国际贸易规模,有效推进了国际物流的发展。在大图们江次区域合作中国际物流的地位日益突出,国际物流合作如何开展、在哪些方面开展,虽然GTI组织专家们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和通关问题的探讨,但都没有对区域内国际物流合作效应进行全面深入地论证。在大图们江区域各地方政府急于发展经济,各成员国对这一区域的发展给予更多关注的大背景下,大图们江次区域合作从国际物流合作先行突破,但现有的国际物流发展现状表明,国际物流合作的发展还处于规模化的第一阶段,没有达到大图们江区域成员国的预期。所以,本研究从归纳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入手,首先将研究的地理范畴扩展为以大图们江倡议成员地理范围的经济辐射范畴为研究对象,突破了研究范畴的局限性。通过对国际物流合作概念的重新界定,明确研究以基础设施建设、通关货物运输、国际物流服务及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合作为基础,探讨宏观层面的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问题。在研究中明确了合作的基础源于国家战略与合作机制为大图们江地区国际物流合作提供的制度保障,陆海联运形成的互联互通为国际物流合作奠定的通道基础,区域各国经济的发展为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提供的源泉与动力及朝鲜与日本积极参与大图们江区域合作。通过对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进程、模式和成效分析,展示了合作发展的程度。尝试从国际物流量(进口量和出口量)和国际物流额(进口额和出口额)两个方面的四个维度来分析,突破已往物流研究中单一物流量指标的局限性。通过时间固定效应方法对总结出的国际物流五方面影响因素核心变量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了这些变量对国际物流发展产生的影响及原因,为国际物流合作效应的分析提供了前期基础。研究中,通过耦合方法将国际物流五方面合作的各变量耦合处理,经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提炼出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的国际物流环境指标、国际物流基础设施指标、国际物流效率指标、国际物流成本指标和国际物流市场指标等五个效应指标,引入效用理论,利用时间固定效应方法并结合倒U型模型分析法对五个方面指标进行效应分析,得出五个方面的效应情况。依据以上的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研究通过以上的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发展经过二个阶段发展,处于规模扩大的发展阶段;现阶段主要的合作机制主要有四种机制,即决策机制、沟通与协调机制、冲突调解机制、收益分配机制等,但尚未形成一套制度化和程序化的国际物流合作专门决策机制,沟通与协调机制不能及时解决跨境国际物流中的即时问题,影响了跨境国际物流合作的流畅性,仅形成了双边收益分配机制,冲突调解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合作模式主要有政府间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模式、清关互认模式、企业间双边合作模式、跨境电商物流合作模式等;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项目合作、国际物流标准化建设合作以及电商国际物流方面取得成效。通过对进(出)口国际物流五方面28个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在进口与出口的量(额)的二个方面四个维度上,各变量全部体现其直接影响作用,但直接影响程度不同。对出口国(或地区)而言,公路的质量、使用国际互联网用户贸易壁垒、海关手续负担、本地竞争的强度、价值链宽度、国际分销和市场营销控制货运及时性、清关效率、物流服务能力、货物可追溯性、法律框架解决纠纷的效率、反垄断政策的有效性等因素的直接影响最大。对进口国(或地区)而言,公路的质量、铁路基础设施的质量、港口基础设施的质量、本地竞争的强度、当地供应商质量、国际分销和市场营销控制、贸易壁垒、贸易关税、海关手续负担、清关效率、货物可追溯性、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反垄断政策的有效性、政府官员的决定中徇私等因素的直接影响最大。主要原因是,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处于规模化的初级阶段,合作水平低,各国政策和合作机制不完善,区域各国的经济和社会水平不同,各国间国际物流发展不平衡,外部环境对国际物流的发展产生冲击。通过对五个国际物流合作效应的替代指标分析,得出,对进口国而言,大图们江区域的国际物流环境、国际物流效率和国际物流市场三个国际物流合作效应的替代指标显着性体现出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效应是递增的,国际物流基础设施也基本反映出这一点。而对出口国而言,大图们江区域的国际物流环境、国际物流效率二个国际物流合作效应的替代指标显着性体现出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效应的作用。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还处于合作规模扩大阶段,没有进入质变的平衡发展阶段,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各替代指标的效应存在差异是必然的。针对上述研究,借鉴国内外物流合作的相关经验,结合大图们江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四点对策建议:改善国际物流合作环境、促进政府间合作,提高国际物流合作效率,创造新的国际物流需求,有效推进国际物流通道基础和通道畅通化建设等对策建议。
赵萌[4](2020)在《“平台—模块”主导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城镇化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大力推动下,“城乡二元”结构正向“城—镇—乡”三元结构转变,使得村镇与城镇作为联通城乡、连接工业与农业,承接二元双向物流的桥梁地位更加突出。城市在产业升级、成本高企、空间制约及交通拥堵等压力条件下,一方面推动城市物流向平台化的高端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推动物流实体产业向外迁移。而农村物流在缺乏有效的要素支撑以及物流基础设施支撑情况下,开始寻求向上构建资源更加丰富、市场更加接近的村镇物流平台。另外,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分离,使村镇物流摆脱了地理区位、市场距离、资源禀赋等传统限制而发挥成本洼地优势,促进“城—镇—乡”三元物流形态与物流空间重构,从而真正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本文选取村镇物流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揭示村镇物流在时代发展中作用和地位的变化,本文从村镇物流系统内部演化研究入手,通过比较分析法在第三章构建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架构,通过系统理论、种群生态理论、演化博弈理论等成熟的理论方法,在第四、五章研究分析村镇物流系统的生态演化方向、演化路径和演化机制等,第六章通过系统动力学模拟仿真进行验证。经过本文研究,论文取得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成果:(1)本文经过多种方式研究,构建了一个“三要素、四生态流、双层圈”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架构。架构包含村镇物流核心要素、村镇物流支持要素、村镇物流环境要素三类主体要素Agent;物质流、资金流、技术流、人员流四类生态流;“链环—功能”为基础层,“平台—模块”为主导层的两个层圈。其中,平台处于顶层,模块动态组合成柔性链条,功能融合于平台及模块化柔性链环之中。同时该架构也是由“生态元—生态链—生态网—生态群—生态圈—生态系统”组成的生态体系。(2)本文结合生态理论和系统理论研究,揭示出村镇物流生态演化机理、路径与方向。其中,三类主体要素的生态元变化是演化基础;技术依赖、制度依赖、关系依赖是平衡态演化路径;生态流是推动村镇物流演化的动力机制;共生机制与竞争机制引起生态位变化是演化的传导机制;“耦合—协同”是演化的放大机制;“链环—功能”主导模式到“平台—模块”主导是村镇物流生态系统的演化方向。(3)通过本文的研究内容得出一个重要的管理启示,“双向双网—双层平台”是城乡一体化物流生态体系的演化架构。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物流加之区域化分工所带来的大流通,共同交织形成农村和城市两大市场网络。农村物流寻找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向上建构物流平台;城市物流一方面向高端升级发展以形成信息化为主导的虚拟网络平台,一方面向低端挤压通过快捷配送的替代方式和经济成本调节方式将物流实体平台向外推移。两种力量作用的结果,城市化的顶层虚拟平台和村镇化的物流实体平台分离,形成“双向双网—双层平台”的城乡一体化生态架构,平台与网络通过现代化的“集送/配送”连接。论文在取得创新成果的基础上,还形成了如下的研究性结论:(1)本论文通过采用改进的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处理2009-2013年村镇物流服务节点投入产出数据,通过对“链环—功能”进行效率评价得出,2012年后由于互联网技术迸发形成“平台—模块”主导的电商双边市场使村镇物流服务主体的运营效率由发散转向收敛。(2)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结合收益矩阵和复制动态方程对村镇电商平台的运营主体、平台使用主体与政府三者之间合作机制进行分析得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是“平台—模块”发展模式的重要支撑,同时网络平台还推动了城乡物流的产业升级以及空间重构,论文使用MATLAB进行仿真模拟之后得出同样的结论。(3)本文基于非平衡力学构建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部更新分形机制,通过理论模型进行量化分析,“生态流”对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时空结构具有分形影响,村镇物流空间结构变化是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的基础,内部“生态流”作用空间分异是系统演化的本质。(4)本文运用SOM神经网络模拟预测“生态流”作用发现,外部环境稳定情况下,村镇物流生态系统空间自组织缓慢生长。2012年以后,在城镇化政策推动下,村镇物流空间环境巨变,进入新维度的空间重构和规模增长,使整个演化过程具有典型跨越性,但物流规模扩张仍滞后于村镇建成区面积扩张。(5)本文以村镇物流环境子系统2006-2026年历史数据及发展预测为依据,通过系统动力学仿真预测三种互动情景推演出,提高教育经费和物流技术投入能够促进环境子系统整体“耦合—协同”状态改善,但从效果看,政策对经济和社会子系统效果明显,对资源和环境作用较弱。
张景豪[5](2020)在《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众所周知,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由于受温度的影响易腐烂变质,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损耗,不仅使生鲜农产品的营养价值降低,甚至出现质量安全问题。为了确保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实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就成为了重要手段。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省,生鲜农产品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比较滞后,不能满足目前市场的需求,严重制约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而效率评价是促进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不断改进、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因此,通过对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进行效率评价以及影响效率的因素分析,能够为后续湖南省做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整理了与该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对生鲜农产品以及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供应链管理理论和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评价等基本理论进行梳理;其次,对湖南省生鲜农产品的供求关系、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然后运用deap2.1软件对湖南省2014-2018年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分别进行了静态测度和动态测度,同时,结合相关影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因素的研究成果以及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和效率评价,对影响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效率评价结果以及影响效率的因素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通过实证分析的结果可发现,2014-2018年间,2015年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为1,达到了DEA有效状态,其他各年份其冷链物流效率均为DEA无效。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综合效率水平不高,效率的均值为0.772,说明投入还未达到最大利用,将综合效率分解后发现,纯技术效率的低下是造成物流效率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综合说明了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的状况,导致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较低。结合对影响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因素的分析,提出提升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的对策建议。
罗希[6](2020)在《西藏昌都冷链物流市场行业分析与发展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社会正在持续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原有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再满足,同时所具有的购买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使得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持续不断的升级。对于昌都人民来说,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于冷链产品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多。本文主要是对于昌都市在冷链物流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分析得到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昌都市冷链物流建设的分析,来构建一个满足昌都冷链需求的智慧物流平台。通过对昌都冷链物流的现状、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了相应的对策,并通过具体实例的方式,从而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本文通过昌都市的冷链物流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过程,通过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昌都市物流的现状及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深层次的挖掘导致昌都市冷链物流建设出现问题的根源,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为相关部门规范冷链物流市场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实现冷链物流建设的良性发展。对昌都市冷链物流的标准体系规范建设提出了建议,通过冷链流通标准体系研究,为相关部门建立冷链物流标准规范提供理论上的支持,有利于促进冷链流通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升冷链物流现代化水平。对昌都市的扶贫工作提供思路,通过研究冷链物流和农村电子商务的相互结合和推动,协助有关部门促进当地电商发展,推动当地扶贫脱贫政策实施。通过教育、引进的方式,吸纳全国各地的优秀的物流人才,这也是解决昌都冷链物流的关键因素。研究冷链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对冷链物流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智慧冷链物流综合平台建设提出整体规划,为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进行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本文对昌都市的基本状况及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等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和解决措施。
吴江[7](2019)在《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农村电商物流资源配置优化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由于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城乡物流社会公共服务平台长期存在的不均等问题,是制约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相对与城市电商物流,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普遍滞后,主要表现在因物流企业盈利能力不足所导致的供给缺失现象。对于农村电商物流而言,如何结合其自身的特性,科学合理的规划其配送路径以满足政府、企业和用户的合理诉求是现阶段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在分析我国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现状及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模型改进,将定向问题(Orienteering Problem,OP)与车辆路径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VRP)相结合,重点考虑了农村电商物流资源配置问题中所涉及到的企业利润最大化、需求覆盖率最大化、政府补贴策略选择、布局和路径集成优化等问题。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本研究从系统特征、目标、结构、功能及运作模式五个方面对我国农村电商物流进行系统分析。并基于我国农村电商物流的供给与需求特征,从市场培育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供需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因素。之后,基于物流企业的短期均衡曲线,阐述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电商物流市场的“市场失灵”现象及其形成机理。并基于企业的长期均衡曲线,分别提出了运用政府补贴,提高企业收益和运用合理的车辆路径规划,降低企业成本两种农村电商物流市场供给侧改革策略。以此作为全文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其次,本研究根据前文所提出的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对策,结合定向问题的建模思路,针对从乡镇到农村的物流配送路线安排问题,并假设物流企业的配送收入均来自于政府的单件补贴,建立了考虑企业利润的农村电商物流车辆路径规划模型(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Simultaneous Pickup and Delivery with Profit,VRPSPDP),继而找到一条经过部分需求点(行政村),且企业利润最大的车辆路径。并运用改进的蚁群算法来求解所建立的模型。本研究采用我国西部城市蒙自市草坝镇为研究案例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了模型的求解结果在不同的政府单件补贴策略下的变化情况。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电商物流企业在农村地区开展服务提供参考。再次,本研究在VRPSPDP的基础上,针对于模型中仅访问部分需求点的情况,将被访问需求量占总需求量的比例,即需求覆盖率,作为政府所关注的重点考虑进模型中,建立了以企业利润和需求覆盖率最大化为目标的多目标车辆路径问题的优化模型。本研究设计了 Pareto双重排序遗传算法用以求解所建立的模型,此外根据不同的政府单件补贴策略所求出的多组Pareto最优解集,设计了一种基于需求覆盖率、企业利润和政府补贴总额三项指标的评价方法来选取最优解,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在多种车辆路径规划方案中确定评分值最高的一种。最后,本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配送中心布局与车辆路径集成优化问题(Location-Routing Problem,LRP)的研究思路,考虑了多个配送中心的布局问题,建立了县域视角下的农村电商物流节点布局-配送路径集成优化模型。该模型将所研究的实际问题从单个乡镇扩展为拥有多个乡镇的县城,且每个乡镇拥有一个潜在的配送中心。模型的优化目标是找到一组起始于若干个乡镇配送中心,且经过部分需求点的车辆路径,使得企业利润和需求覆盖率达到最大。本研究运用贪婪搜索算法和Pareto双重排序遗传算法,将农村电商物流节点布局-配送路径集成优化分解为若干个单配送中心下的VRP予以求解,同时根据求解结果设计了一种需求点集邻域的生成方法用以对结果进行进一步优化。在案例分析部分,除了对所求得的多组Pareto最优解集进行评价分析之外,本研究还对政府的燃油补贴方式进行了定量分析,以验证该补贴方式的有效性及分析其对模型的影响,从而帮助政府制定最有效的补贴策略。
聂新韵[8](2019)在《江西省远成物流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资源以及商品在进行社会流转的过程中,社会对于物流的发展需求不断上涨,这为我国物流行业带来了空前的红利。物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出台各种税收等优惠政策来不断促进当地物流业的发展。随着电子商务企业的崛起,物流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物流行业作为市场中的新兴产业,要如何取得发展,开拓自己的市场,必然离不开发展战略的指导;发展战略作为一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也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企业发展战略可以帮助企业指引长远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并确定企业需要的发展能力,战略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帮助企业实现快速、健康、持续发展。考虑到现阶段物流企业的战略管理对于物流企业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本文通过对远成物流的研究,以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主要采用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五力分析模型等战略理论定性分析方法,联系公司本身的优势以及行业发展环境,对其宏观和微观环境进行分析,以此制定成本领先战略与差异化战略相融合的发展战略。
覃昊[9](2017)在《基于SCP范式的我国物流产业组织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过去二十年内,我国物流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十三五”规划中,更是将物流业单独设立章节,全面统筹规划,开启深化我国物流产业改革之路。近年,虽然物流系统的各个领域均取得优异的成绩,但也存在阻碍其组织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如何优化我国物流产业组织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打造物流大通道,着力发展多式联运,建立统一规范标准,制定“互联网+物流”发展计划,进一步加深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不断强化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这些物流政策不仅为当前物流发展困境提供改革方向,更有利于我国物流产业的长远发展,保证国民经济稳定运行。本文在阐述产业组织理论和物流产业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明确SCP分析范式对物流产业研究的适用性,结合我国物流产业演进历程及发展现状,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我国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强、物流企业服务类别比重、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总费用以及其所占GDP比重等多项数据获取,定量分析我国物流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与此同时,选取有针对性物流企业的真实案例对产品营销、兼并重组等组织协调行为进行分析与比较,并论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间非单向影响,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多维关系。在分析上述三者影响的基础上,对目前物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逐一分析,例如,物流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市场规模化程度低,物流服务效率有待提升等等,加之国外物流巨头的陆续涌入,属于国内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一再被挤压。为了保证优化建议的有效性,对美国、日本和欧洲物流产业组织发展模式进行借鉴,在充分考虑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明确提出提高物流市场集中度、改变行业壁垒、正确引导市场行为等发展建议,实现优化我国物流产业组织效率的最终目标。
孙本川[10](2016)在《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的系统布置规划与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产生的农产品经过流通后,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重。当前,我国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中心环节,在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城市居民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2年,全国农产品70%以上经过批发物流市场供应,部分大中城市高达80%。由于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具有其特殊属性,科学合理的规划市场功能和配套设施,才能减少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同时保障食品安全卫生。论文以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为研究对象,对其内涵、特征、作用、历史等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在选取国内不同地域的六个案例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的要素、功能、布局三方面的理论,引入并借鉴工业工程中的系统布置设计理论,尝试构建了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系统布置设计的规划方法,并将此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一部分为概念和基础研究(为第一章、第二章)。第一章为绪论。该部分从研究背景分析出发,提出本研究的对象,并分析了该研究的意义所在,同时对相关研究概念和范围作了分析界定。第二章为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研究进展及相关理论。该部分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了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所具有的类型及作用,并梳理了我国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的发展历史,最后概述了所涉及到其它相关领域的理论。第二部分为理论研究(为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三章为系统布置设计理论研究。该部分在梳理已有布局规划的方法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本研究所使用的理论方法——系统布置设计理论,指出该理论方法运用广泛,对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布局规划具有一定的可适用性。第四章为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的规划案例与分析。该部分从现有的六个实践案例出发,结合案例和理论,从要素研究、功能研究、布局研究梳理了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布局的相关理论和基础。第五章为系统布置设计理论指导下的布局规划方法构建。从要素分析、功能体系划分、系统布置设计理论指导规划布局、结果修正与完善四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系统布置设计的规划方法,为现有的实践工作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第三部分为实证研究(为第六章、第七章)。第六章为实证的应用研究。选取泸州市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为对象,将研究得出的规划方法体系,应用到实际的工程实践中,实现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相结合,并为工程实践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完善以往实际工作的成果。第七章为结论与讨论。总结和提出本研究的结论要点和不足之处,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提出讨论和方向。
二、中国物流市场供求分析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物流市场供求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FDI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外商直接投资与物流业的基本概念 |
2.1.1 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概念 |
2.1.2 物流业的基本概念 |
2.2 物流业FDI相关理论 |
2.2.1 垄断优势理论 |
2.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2.2.3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3.1 国家层面FDI对物流业发展的研究 |
2.3.2 区域层面FDI对物流业发展的研究 |
2.3.3 FDI与物流业各方面之间的联系的研究 |
2.4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FDI对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影响现状分析 |
3.1 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概况 |
3.1.1 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 |
3.1.2 物流业基础设施投资增速 |
3.1.3 广西保税物流体系初步形成 |
3.1.4 物流行业专业化趋势加强 |
3.1.5 物流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 |
3.1.6 政策明显倾斜 |
3.2 FDI对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影响的现状 |
3.2.1 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FDI总体规模 |
3.2.2 北部湾经济区利用物流业FDI具体情况 |
3.3 FDI对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3.3.1 行业利润率较低 |
3.3.2 专业物流人才缺乏 |
3.3.3 投资结构不合理 |
3.3.4 相对规模偏小 |
3.3.5 引资方式过于单一 |
3.3.6 产业优化欠佳 |
第四章 FDI对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影响的SWOT分析 |
4.1 FDI对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的内部优势 |
4.1.1 市场潜力大 |
4.1.2 产业关联性强 |
4.2 FDI对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的内部劣势 |
4.2.1 投资结构不合理 |
4.2.2 投资环境仍待改善 |
4.2.3 生态环境矛盾突出 |
4.2.4 自主品牌缺失 |
4.3 FDI对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的外部机遇 |
4.3.1 FDI大规模涌入 |
4.3.2 引资政策逐步完善 |
4.4 FDI对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的外部威胁 |
4.4.1 新基建成为投资新热点 |
4.4.2 新冠疫情削弱投资能力 |
第五章 FDI对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影响的定量分析 |
5.1 数据的选取与说明 |
5.2 模型的设立 |
5.3 实证分析 |
5.3.1 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 |
5.3.2 变量的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 |
5.3.3 E-G两步法协整检验 |
5.3.4 格兰杰因果检验 |
5.3.5 误差修正模型 |
5.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六章 FDI对物流业发展的案例及启示:以珠三角经济区为例 |
6.1 珠三角经济区物流业FDI以及物流业发展概况 |
6.1.1 总体规模 |
6.1.2 物流市场需求 |
6.1.3 交通运输网络 |
6.1.4 园区建设 |
6.1.5 政策环境 |
6.2 珠三角经济区物流业利用FDI的经验 |
6.2.1 物流技术的溢出效应 |
6.2.2 投资物流设施与设备 |
6.2.3 建设绿色物流 |
6.2.4 培养人才与扩大就业 |
6.3 珠三角经济区的成果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启示 |
第七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对策与建议 |
7.2.1 积极利用外资促进北部湾物流产业稳健发展的六点建议 |
7.2.2 充分发挥北部湾物流业外商直接投资综合效应的三点建议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2)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营销基础理论与分析工具 |
2.1.1 PEST分析 |
2.1.2 五力模型 |
2.1.3 SWOT分析 |
2.1.4 7PS营销理论 |
2.2 物流公司营销的相关文献 |
2.3 海运业务营销的相关文献 |
2.4 文献述评 |
第3章 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现状与问题 |
3.1 DGF公司概述 |
3.1.1 DGF公司简介 |
3.2 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的营销现状 |
3.3 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的中存在问题 |
3.3.1 服务产品结构单一 |
3.3.2 服务价格缺乏竞争性 |
3.3.3 传统营销渠道缺乏新颖 |
3.3.4 缺乏核心竞争力 |
3.3.5 人员流动性较大 |
3.3.6 信息传递滞后 |
3.3.7 缺乏品牌效应 |
第4章 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行业环境分析 |
4.2.1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
4.2.2 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 |
4.2.3 同行业之间的竞争 |
4.2.4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
4.2.5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
4.3 微观环境分析 |
4.3.1 DGF公司的优势 |
4.3.2 DGF公司的劣势 |
4.3.3 DGF公司的机会 |
4.3.4 DGF公司的威胁 |
4.4 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环境总结 |
第5章 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策略组合 |
5.1 产品策略 |
5.1.1 现有产品细分 |
5.1.2 定制化产品 |
5.2 价格策略 |
5.2.1 企业的营销额 |
5.2.2 企业的成本 |
5.3 渠道策略 |
5.3.1 一级关系渠道 |
5.3.2 二级关系渠道 |
5.4 促销策略 |
5.4.1 价格促销 |
5.4.2 沟通促销 |
5.5 人员策略 |
5.5.1 外部营销 |
5.5.2 内部营销 |
5.6 服务过程策略 |
5.6.1 建立规范的服务方式 |
5.6.2 进行有效的补救措施服务 |
5.7 有形展示策略 |
5.7.1 环境要素 |
5.7.2 人文要素 |
第6章 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
6.1.1 重视营销管理人才 |
6.1.2 加强营销队伍建设 |
6.1.3 加强公司员工的培训 |
6.1.4 制定绩效考核制度 |
6.2 风险管控措施 |
6.2.1 完善的风险措施 |
6.3 信息技术保障措施 |
6.3.1 引进全球化信息系统 |
6.4 企业文化保障措施 |
6.4.1 制度层 |
6.4.2 物质层 |
6.4.3 精神层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7.2.1 研究不足 |
7.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际物流合作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框架 |
1.5 主要创新与不足 |
1.5.1 主要创新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国际物流合作的一般分析 |
2.1 基本概念及界定 |
2.1.1 大图们江区域 |
2.1.2 物流与物流系统 |
2.1.3 区域物流与区域物流合作 |
2.1.4 国际物流与国际物流合作 |
2.2 区域国际物流合作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及作用 |
2.2.1 区域国际物流合作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
2.2.2 区域国际物流合作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
2.3 国际物流合作相关理论 |
2.3.1 区域物流理论 |
2.3.2 复合相互依赖理论 |
2.3.3 国际物流绩效理论 |
2.3.4 国际物流供应链理论 |
第3章 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基础 |
3.1 国家战略与合作机制为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
3.1.1 国家战略叠加效应为国际物流合作发展创造了时代机遇 |
3.1.2 国际物流合作机制的形成提供了合作的基础制度环境 |
3.2 陆海联运形成的互联互通为国际物流合作奠定了通道基础 |
3.2.1 陆海联运通道形成 |
3.2.2 国际物流口岸和港口节点形成 |
3.3 区域各国经济的发展为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提供了源泉与动力 |
3.3.1 大图们江区域经济规模扩大是国际物流合作的源泉 |
3.3.2 国际贸易是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发展的动力 |
3.4 朝鲜与日本为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增添了活力 |
3.4.1 朝鲜对大图们江区域合作项目的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
3.4.2 日本促进了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的增长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进程、模式和成效 |
4.1 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的发展进程 |
4.1.1 合作萌芽阶段(2005-2009) |
4.1.2 合作形成和扩大阶段(2010-现在) |
4.2 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模式 |
4.3 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的成效 |
4.3.1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项目合作进展顺利 |
4.3.2 国际物流标准化建设取得一定效果 |
4.3.3 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电商物流合作发展迅速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的核心影响因素分析 |
5.1 国际物流影响核心因素的选择分析 |
5.2 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核心影响因素分析的框架 |
5.2.1 理论模型 |
5.2.2 实证模型 |
5.2.3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
5.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
5.3.1 实证检验 |
5.3.2 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效应的实证分析 |
6.1 理论机制分析 |
6.1.1 区域国际物流合作效应的来源 |
6.1.2 区域国际物流合作的效用分析 |
6.2 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 |
6.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6.2.2 模型的构建 |
6.3 实证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促进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的对策建议 |
7.1 改善国际物流合作环境 |
7.1.1 建设新大图们江区域合作组织 |
7.1.2 补充、完善和优化现有合作机制 |
7.1.3 协调各国区域内的利益,建立规范的合作环境 |
7.1.4 建设具有竞争活力的物流市场环境 |
7.1.5 增加区域内各国政府决策透明度,减少政府管制影响 |
7.2 促进政府间合作,提高国际物流合作效率 |
7.2.1 建设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信息网络综合平台 |
7.2.2 推动区域国际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 |
7.2.3 加快区域国际物流的标准化建设 |
7.3 创造新的国际物流需求 |
7.4 有效推进国际物流通道基础设施和通道畅通化建设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平台—模块”主导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技术路线与内容安排 |
1.3.1 技术路线 |
1.3.2 内容安排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研究范畴界定 |
2.1.1 村镇概念范畴 |
2.1.2 村镇物流概念范畴 |
2.2 理论基础 |
2.2.1 系统理论 |
2.2.2 种群生态理论 |
2.2.3 演化博弈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产业链与价值链研究 |
2.3.2 系统演化与产业链演化研究 |
2.3.3 村镇物流发展研究 |
2.4 文献研究述评 |
2.5 本章小结 |
3 “平台—模块”主导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建构 |
3.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涵及构成 |
3.1.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涵 |
3.1.2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要素 |
3.1.3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CAS结构 |
3.1.4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层次与功能 |
3.2 “平台—模块”主导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发展模式 |
3.2.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的路径依赖 |
3.2.2 “链环-功能”主导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发展模式 |
3.2.3 “平台-模块”主导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发展模式 |
3.2.4 “链环-功能”升级至“平台-模块”主导模式的生态圈形成 |
3.3 “平台-模块”主导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平衡性 |
3.3.1 “平台-模块”主导村镇物流生态系统稳定性前提 |
3.3.2 实现系统层级平衡的关键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4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发展模式平衡机理 |
4.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产业链主体演化 |
4.1.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产业链主体生态位内涵 |
4.1.2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产业链主体生态位维度 |
4.1.3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产业链主体生态位测量及演化 |
4.2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产业链间演化 |
4.2.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产业链间网络特性 |
4.2.2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产业链间共生机制 |
4.3 “链环—功能”不平衡诱因实证研究 |
4.3.1 “链环-功能”效率评价理论基础 |
4.3.2 效率评价指标选取和样本选择 |
4.3.3 “链环—功能”效率评价实证分析 |
4.4 “平台-模块”主导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机制 |
4.4.1 平台服务型双边市场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
4.4.2 “运营主体-使用主体-政府”三方协调演化模拟 |
4.4.3 平台服务型双边市场主体合作机制与利益分配 |
4.5 本章小结 |
5 生态流作用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分形 |
5.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 |
5.1.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基础 |
5.1.2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远离平衡态需求 |
5.1.3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的非线性过程 |
5.1.4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外涨落驱动 |
5.1.5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自组织涌现 |
5.2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分形机制 |
5.2.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流作用力 |
5.2.2 生态流驱动村镇物流生态系统非平衡相变 |
5.2.3 生态流触发村镇物流生态系统结构时空分岔 |
5.2.4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部更新分形机制 |
5.3 生态流作用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模拟 |
5.3.1 SOM神经网络法模拟系统演化的适用性 |
5.3.2 生态流作用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实证及仿真 |
5.4 本章小结 |
6 村镇物流生态环境子系统仿真测度与优化 |
6.1 环境要素子系统“耦合—协同”驱动机制内涵 |
6.1.1 环境要素子系统“耦合”关联理论 |
6.1.2 环境要素子系统“耦合”关联内涵 |
6.1.3 协同学分析环境要素子系统的耦合性 |
6.2 村镇物流环境子系统序参量筛选 |
6.2.1 环境子系统序参量指标体系设计 |
6.2.2 环境子系统序参量指标体系构建 |
6.2.3 序参量指标筛选方法 |
6.2.4 环境子系统序参量筛选 |
6.3 环境子系统“耦合-协同”测度与优化 |
6.3.1 环境子系统“耦合-协同”测量模型 |
6.3.2 环境子系统“耦合—协同”动力学仿真 |
6.3.3 环境子系统“耦合—协同”动力学情景分析 |
6.3.4 环境子系统情景互动调控建议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建议与研究展望 |
7.1 论文结论 |
7.2 管理启示与政策建议 |
7.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生鲜农产品概念和特点 |
2.1.2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定义和特点 |
2.2 理论基础 |
2.2.1 供应链管理理论 |
2.2.2 效率理论及方法 |
2.2.3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 |
第三章 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
3.1 湖南省生鲜农产品生产现状 |
3.2 湖南省生鲜农产品消费现状 |
3.3 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
3.3.1 湖南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
3.3.2 湖南省冷链设施设备 |
3.3.3 湖南省冷链物流企业 |
3.3.4 湖南省冷链物流政策环境 |
第四章 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分析 |
4.1 研究方法介绍 |
4.1.1 数据包络分析法 |
4.1.2 Malmquist指数模型 |
4.2 指标体系构建 |
4.2.1 选取指标的原则 |
4.2.2 指标的选取 |
4.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4.4 效率分析结果 |
4.4.1 效率静态分析 |
4.4.2 效率动态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影响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的因素分析 |
5.1 冷链物流市场内部状况 |
5.1.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素质 |
5.1.2 生鲜农产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
5.2 外部宏观环境 |
5.2.1 交通基础设施 |
5.2.2 信息基础设施 |
5.2.3 经济发展水平 |
5.2.4 产业结构状况 |
5.2.5 市场化程度 |
第六章 提升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的对策建议 |
6.1 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
6.2 加强冷链物流网络信息化建设 |
6.3 加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
6.4 积极推动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 |
6.5 支持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 |
6.6 支持与冷链物流相关的第三产业发展 |
6.7 推进冷链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建设 |
6.8 落实和完善冷链物流相关规划和政策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致谢 |
(6)西藏昌都冷链物流市场行业分析与发展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相关理论与方法 |
1.3.1 相关理论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昌都市冷链物流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
2.1 冷链物流市场发展历程 |
2.2 昌都市冷链物流现状及存在问题 |
2.2.1 当前昌都冷链物流现状 |
2.2.2 主要存在的问题 |
2.3 昌都冷链物流存在问题的原因 |
2.3.1 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 |
2.3.2 人口数量、地理位置、居住地等方面的问题 |
2.3.3 基础设施不完善 |
2.3.4 冷链物流无法适应电商平台的发展 |
2.3.5 冷链物流企业经营落后,缺乏专业人才 |
第三章 昌都市冷链物流建设实例分析 |
3.1 项目的选址与建设条件 |
3.2 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
3.3 基础设施状况 |
3.4 冷链运营方式满足电商/批发市场的发展 |
3.5 建设冷藏库,完善物流体系 |
3.6 构建大数据系统 |
3.7 加强食品安全,创建货物追溯与管理系统 |
3.7.1 货物追溯与管理系统的主要优点 |
3.8 建立现代化智慧仓储与配送管理系统 |
3.8.1 系统需求分析 |
3.8.2 仓储与配送系统整体架构 |
3.8.3 仓储管理系统简介 |
3.8.4 满足智慧物流的基本构成 |
3.9 构建智慧冷链物流管理系统 |
3.10 小结 |
第四章 昌都市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对策 |
4.1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冷链物流市场,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
4.1.1 加强宏观调控 |
4.1.2 规范冷链物流市场,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
4.2 建立健全物流法律保障体系 |
4.2.1 当前主要法律法规 |
4.2.2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 |
4.3 逐步完善物流市场竞争运行机制 |
4.4 完善基础设施,创建公共服务平台,适应电商发展 |
4.5 提高企业经营水平,积极培养物流人才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农村电商物流资源配置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农村电商物流的定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农村电商物流研究现状 |
1.3.2 定向问题研究现状 |
1.3.3 农村物流配送路径问题研究现状 |
1.3.4 物流节点布局-配送路径集成优化问题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结构 |
2 基于农村电商物流系统的经济特征分析 |
2.1 相关理论 |
2.1.1 系统科学相关理论 |
2.1.2 微观经济学 |
2.1.3 物流经济学 |
2.2 农村电商物流系统分析 |
2.2.1 农村电商物流系统及其特征 |
2.2.2 农村电商物流系统目标 |
2.2.3 农村电商物流系统结构 |
2.2.4 农村电商物流系统功能 |
2.2.5 农村电商物流系统运作模式 |
2.3 农村电商物流的经济特征分析 |
2.3.1 农村电商物流需求的阶段性特征分析 |
2.3.2 农村电商物流需求特征及其复杂性分析 |
2.3.3 农村电商物流需求的空间不平衡性特征分析 |
2.3.4 农村电商物流供给环境的特征分析 |
2.3.5 农村电商物流供给主体的特征分析 |
2.3.6 农村电商物流供给条件的特征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
3.1 农村电商物流市场培育 |
3.1.1 农村电商物流市场的供求互动关系 |
3.1.2 农村电商物流市场的培育过程 |
3.2 农村电商物流市场失灵现象及机理分析 |
3.2.1 市场失灵 |
3.2.2 供需均衡机理 |
3.3 农村电商物流市场供给侧改革的策略研究 |
3.3.1 通过政府补贴,提高物流配送企业收益 |
3.3.2 以多种措施为手段,降低物流企业成本 |
3.4 本章小结 |
4 考虑企业利润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路径规划模型 |
4.1 引言 |
4.2 问题描述与基本假设 |
4.3 模型构建 |
4.3.1 目标函数 |
4.3.2 约束条件 |
4.4 算法设计 |
4.4.1 最大车辆数的确定 |
4.4.2 启发信息的定义 |
4.4.3 解的构造 |
4.4.4 信息素的更新规则 |
4.4.5 局部搜索 |
4.5 案例分析 |
4.5.1 基础数据 |
4.5.2 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Pareto最优的农村电商物流多目标车辆路径规划模型 |
5.1 引言 |
5.2 问题描述与模型构建 |
5.3 算法设计 |
5.3.1 Pareto最优解集 |
5.3.2 Pareto双重排序遗传算法 |
5.3.3 路劲规划方案的评价与选取 |
5.4 案例分析 |
5.4.1 算法参数 |
5.4.2 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
5.4.3 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县域视角下农村电商物流节点布局-配送路径集成优化问题研究 |
6.1 引言 |
6.2 问题描述与基本假设 |
6.3 模型建立 |
6.3.1 目标函数 |
6.3.2 约束条件 |
6.4 算法设计 |
6.4.1 贪婪聚类算法 |
6.4.2 潜在配送中心的选择与分配 |
6.4.3 Pareto双重排序遗传算法 |
6.4.4 需求点集邻域的生成 |
6.5 案例分析 |
6.5.1 基础数据 |
6.5.2 算法验证与参数选择 |
6.5.3 结果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江西省远成物流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和研究概述 |
2.1 企业战略理论概述 |
2.2 物流研究概述 |
2.2.1 物流的内涵 |
2.2.2 物流业务的各个环节构成与分析 |
2.2.3 大数据对物流管理战略决策的影响 |
第3章 我国民营物流企业战略管理现状分析 |
3.1 我国民营物流企业概述 |
3.2 我国民营物流企业发展的现状 |
3.3 我国民营物流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3.3.1 法律制度问题 |
3.3.2 环境问题 |
3.3.3 人才问题 |
3.3.4 服务观念问题 |
第4章 江西远成物流有限公司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
4.1 江西省远成物流有限公司简介 |
4.2 远成物流的PEST分析 |
4.2.1 宏观环境分析 |
4.2.2 远成物流的行业环境分析 |
4.2.3 远成物流的内部环境分析 |
4.3 远成物流企业的SWOT分析 |
4.4 远成物流企业发展战略调查问卷分析 |
4.4.1 远成物流企业发展战略问卷调查结果 |
4.4.2 远成物流企业发展战略调查结果分析 |
4.5 远成物流企业发展战略访谈内容分析 |
4.5.1 公司战略定位模糊不清 |
4.5.2 经营策略有待优化 |
第5章 远成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
5.1 远成物流发展战略选择 |
5.1.1 企业战略目标 |
5.1.2 企业总体发展战略选择 |
5.1.3 经营发展战略选择 |
5.2 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
5.2.1 完善公司内部管理 |
5.2.2 优化资源配置整合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SCP范式的我国物流产业组织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产业组织理论 |
2.1.1 哈佛学派SCP范式 |
2.1.2 新产业组织理论 |
2.2 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
2.2.1 物流产业界定 |
2.2.2 供需均衡理论 |
2.2.3 效益背反理论 |
2.3 相关理论对本文的适用性分析 |
第3章 我国物流产业组织的演进历程与发展现状 |
3.1 我国物流产业组织的发展历程 |
3.1.1 萌芽阶段(1978 年以前) |
3.1.2 初步引进(1978 年—1992 年) |
3.1.3 起步发展(1993 年—2000 年) |
3.1.4 快速发展(2001 年以来) |
3.2 我国物流产业组织的发展现状 |
第4章 我国物流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分析 |
4.1 物流产业市场结构测度 |
4.1.1 市场集中度测量 |
4.1.2 产品差异化比较 |
4.1.3 进出壁垒分析 |
4.1.4 消费者需求增长分析 |
4.2 物流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
4.2.1 定价行为 |
4.2.2 产品策略及营销行为 |
4.2.3 组织调整行为 |
4.3 物流产业市场绩效检验 |
4.3.1 产业规模 |
4.3.2 企业产值利润率 |
4.3.3 企业资源配置效率 |
4.3.4 企业现代物流技术使用率 |
4.4 我国物流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相互关系分析 |
第5章 我国物流产业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我国物流产业组织存在的问题 |
5.1.1 市场集中度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
5.1.2 企业产品差异化不显着 |
5.1.3 中低端物流企业陷入恶性市场竞争 |
5.1.4 物流市场整体绩效偏低 |
5.2 针对我国物流产业组织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
第6章 国外物流产业组织发展模式经验借鉴与启示 |
6.1 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组织发展的经验借鉴 |
6.1.1 美国物流—最优市场集中度 |
6.1.2 日本物流—市场行为因时制宜 |
6.1.3 欧洲物流—多式联运提高市场绩效 |
6.2 外国先进物流产业组织发展模式对我国物流产业组织优化启示和适用性分析 |
6.2.1 提高物流市场集中度势在必行 |
6.2.2 以政策法规修正物流市场壁垒 |
6.2.3 以技术创新支撑物流园区建设 |
6.2.4 全面提升物流从业人员素质 |
第7章 优化我国物流产业组织的政策建议 |
7.1 提高物流产业集中度,追求规模经济效应 |
7.2 增强产品差异化程度,注重企业品牌培育 |
7.3 改变行业进出入壁垒,优化物流市场结构 |
7.4 选择适宜的营销策略,拓宽有效物流需求 |
7.5 实施兼并与联盟计划,促进一体化建设 |
7.6 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提高增值服务质量 |
7.7 完善物流业法规建设,营造外部条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的系统布置规划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 |
1.2.1 批发市场 |
1.2.2 农产品批发市场 |
1.2.3 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 |
1.2.4 布局规划 |
1.2.5 系统布置设计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2 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研究进展及相关理论 |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2.2.1 国外研究 |
2.2.2 国内研究 |
2.2 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的类型特征 |
2.2.1 以地域特点划分 |
2.2.2 以经营种类划分 |
2.2.3 以发展阶段划分 |
2.3 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的作用 |
2.3.1 形成农产品流通格局 |
2.3.2 促进农业生产产业化 |
2.3.3 保障城市农产品供应 |
2.3.4 推动农产品流通改革 |
2.4 我国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的历史沿革 |
2.4.1 停滞阶段 |
2.4.2 萌芽阶段 |
2.4.3 兴起阶段 |
2.4.4 发展阶段 |
2.4.5 提升阶段 |
2.5 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发展趋势 |
2.5.1 升级改造,引入第三方物流,探索“互联网+农产品”模式 |
2.5.2 市场为导向,政府引导,企业参与 |
2.5.3 强化市场公益性,保护市民权益 |
2.5.4 形成综合化的市场综合体,专业化的物流园区 |
2.6 相关理论 |
2.6.1 系统理论 |
2.6.2 农产品流通理论 |
2.6.3 设施规划理论 |
2.6.4 物流工程理论 |
2.7 本章小结 |
3 系统布置设计理论 |
3.1 已有布局规划方法 |
3.2 系统布置设计理论内涵 |
3.2.1 布置设计的内涵 |
3.2.2 系统布置设计理论的概念 |
3.2.3 系统布置设计理论的应用现状 |
3.3 系统布置设计理论的实施步骤 |
3.3.1 布置设计的阶段 |
3.3.2 系统布置设计的实施步骤 |
3.4 系统布置设计理论与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布局的关联性 |
3.5 本章小结 |
4 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的规划案例与分析 |
4.1 规划案例研究 |
4.1.1 案例选择依据 |
4.1.2 南京农副产品配送中心 |
4.1.3 杭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
4.1.4 西安农副产品采购中心 |
4.1.5 长沙农产品采购中心 |
4.1.6 深圳海吉星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 |
4.1.7 宁波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
4.2 市场要素研究 |
4.2.1 市场主体 |
4.2.2 市场硬件环境 |
4.2.3 市场软件环境 |
4.3 市场功能研究 |
4.3.1 基本功能 |
4.3.2 配套功能 |
4.4 市场布局研究 |
4.4.1 布局规划的流程 |
4.4.2 布局规划的模式 |
4.4.3 功能区规模确定 |
4.4.4 布局规划的影响因素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布置设计理论指导下的规划方法构建 |
5.1 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
5.1.1 规划目标 |
5.1.2 规划原则 |
5.2 市场规模确定 |
5.2.1 经营量估算 |
5.2.2 建设规模估算 |
5.3 规划要素分析 |
5.3.1 宏观要素 |
5.3.2 微观要素 |
5.4 功能体系划分 |
5.4.1 整体功能定位 |
5.4.2 内部功能确定 |
5.4.3 内部功能分区 |
5.4.4 货物流程分析 |
5.5 系统布置设计理论指导规划布局 |
5.5.1 布局要素分析 |
5.5.2 物流关系分析 |
5.5.3 非物流关系分析 |
5.5.4 综合关系分析 |
5.5.5 作业单元位置确定 |
5.5.6 作业单元面积确定 |
5.5.7 方案评价选择 |
5.6 布局结果修正与完善 |
5.6.1 农产品属性方面 |
5.6.2 交通特性方面 |
5.6.3 货物运输流线方面 |
5.6.4 建筑特点方面 |
5.6.5 环境绿化方面 |
5.6.6 城市风貌方面 |
5.6.7 经营管理方面 |
5.6.8 信息网络方面 |
5.7 本章小结 |
6 实证研究——以泸州市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为例 |
6.1 市场规模 |
6.2 要素分析 |
6.2.1 宏观要素 |
6.2.2 微观要素 |
6.3 功能划分 |
6.4 系统布置设计理论指导规划布局 |
6.4.1 布局要素分析 |
6.4.2 物流分析 |
6.4.3 作业单元关系分析 |
6.4.4 作业单元综合关系分析 |
6.4.5 作业单元位置确定 |
6.4.6 作业单元面积确定 |
6.4.7 方案评价选择 |
6.5 布局结果修正与完善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讨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中国物流市场供求分析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FDI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 王志文. 北部湾大学, 2021(08)
- [2]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靖开航. 山东大学, 2020(05)
- [3]大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合作研究[D]. 许虎林. 吉林大学, 2020(03)
- [4]“平台—模块”主导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研究[D]. 赵萌.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5]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评价研究[D]. 张景豪.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 [6]西藏昌都冷链物流市场行业分析与发展方案研究[D]. 罗希.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7]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农村电商物流资源配置优化方法研究[D]. 吴江.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8]江西省远成物流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聂新韵.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9]基于SCP范式的我国物流产业组织优化研究[D]. 覃昊. 吉林大学, 2017(08)
- [10]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的系统布置规划与方法[D]. 孙本川. 重庆大学,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