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Debug 测试显示

使用 Debug 测试显示

一、用Debug测试显示器(论文文献综述)

陈乃战[1](2021)在《情境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汇编语言教学中的运用》文中指出本文阐述引入情境教学法进行汇编语言教学,克服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专业核心课程汇编语言不易掌握等不利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提高汇编语言学习质量。

刘峥[2](2020)在《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语义地图构建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智能机器人是工业化社会的重要研究方向,理解周围环境并根据周围环境自主地完成特定任务是机器人智能化的重要标志,而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术对于实现这个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SLAM算法通过建立几何地图实现机器人定位,而几何地图只能保证机器人能够避开障碍物到达指定的地点,无法完成更高级的任务。因此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语义地图构建算法,以提高三维地图的信息层次,帮助机器人更好的理解周围环境。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监督学习的深度矩阵估计改进算法,使得单目视觉融合了双目视觉在测距领域的优势,同时使算法能够灵活地适应于新场景。本文将几何关系已知的源图像与目标图像对,分别输入到编码器和解码器,最终得到所需要的模型。该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将源图像输入到编码器,通过训练得到深度矩阵预测模型;第二步在解码器端将目标图像与深度矩阵相融合得到重建图像;第三步将源图像和重建图像的测光误差作为自动编码器的重建误差来训练网络。2.将基于深度学习的物体语义信息分类器集成到ORB-SLAM系统中,将语义信息与单一的几何地图进行融合,提高了传统三维地图的信息层次,同时为了确保系统的实时运行能力,引入了一种从关键帧中提取重要信息的策略,并利用条件随机场对提取的物体语义信息进行优化和更新,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在跟踪定位过程中,融合提取的序列语义信息并生成三维环境中的物体,该物体包含所属类别、空间中的三维模型、世界坐标位置等信息,同时建立物体和关键帧之间的联系,将物体语义信息融合到SLAM系统中,最后基于快速光栅化的多线程八叉树地图表达算法,提高了三维语义地图的存取效率。3.对本文所提出的改进算法进行编程实现,对算法整体进行了优化,减小了前后端的计算量,并选择在标准数据集KITTI、TUM上进行测试,通过搭建实验设备并实现了整个算法流程。实验结果表明,在某些应用场景下,本文提出的三维语义地图构建算法相较于传统算法提升了一定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实时性要求。

杨忱浩[3](2019)在《基于Jetson TX2的车道线与车辆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汽车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必需的交通工具。各行业的汽车保有量增加导致了交通问题日趋严重。如何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了一个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因此,研究车道线与车辆识别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车道线与车辆识别系统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并给出了本课题实现的嵌入式识别系统的研究内容与技术指标要求。从车道线与车辆识别系统的两大算法即车道线识别算法与车辆识别算法的相关原理出发,提出了本课题使用的基于边缘特征和透视变换的车道线识别算法与基于改进SSD网络的车辆识别算法,从图像预处理,边缘提取,车道线识别详细介绍了车道线识别算法的实现;从数据集建立,改进SSD基础网络为MobileNet网络等详细介绍了车辆识别算法的实现。之后本文介绍了本课题所实现的车道线与车辆识别系统的硬件设计,给出了硬件的总体架构,接着分别介绍了系统的电源设计,HDMI转MIPI输入模块电路设计,图像处理模块选型及部分外围辅助电路设计和ECU电控模块相关电路设计。软件部分则从软件整体框架出发,详细介绍了输入模块的芯片配置程序,电源部分的SBC芯片驱动程序,Jetson TX2图像处理模块上的车道线与车辆识别程序设计与参数选择。本文最后进行了整个系统的性能测试。经测试,硬件测试性能良好,系统硬件能够正常运行,各数据通信稳定正常。本课题设计实现的车道线与车辆识别系统的车道线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2.7%,在本系统平台上的单帧图像识别时间为28ms,车辆识别算法在自建数据集上车辆的识别准确率(AP)达到了 82.1%,在本系统平台上的单帧图像识别时间为0.14279s,在精度与运行效率的实时性上达到了设计要求,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

赵有灵[4](2010)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机车乘务员驾驶疲劳监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在危害机车安全运行的各种因素中,乘务员的驾驶疲劳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车载的机车乘务员驾驶疲劳实时监测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机车运行的安全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利用计算机视觉方法,研究针对机车乘务员的驾驶疲劳检测算法;二、根据算法处理和实际应用的要求,搭建机车乘务员的驾驶疲劳监测系统。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为:首先,分析了机车乘务员驾驶过程的行为模式,结合机车乘务员的工作特点以及国内关于乘务员驾驶疲劳的相关调查,研究了驾驶疲劳产生的机理,从而为科学地认识机车驾驶疲劳提供理论支撑。分析和归纳了各种驾驶疲劳检测方法,并选择非接触式、被动计算机视觉的方法用于机车驾驶疲劳检测,形成了系统的设计方案。其次,针对机车驾驶的特点,提出了基于PERCLOS的疲劳检测算法。该算法分为人脸检测、眼睛定位和提取疲劳特征计算PERCLOS三个步骤。针对人脸检测,利用肤色在YCbCr颜色空间的聚类特性,分割人脸图像中的肤色区域,然后运用数学形态学开运算增强人脸区域,再根据面部的几何特征检测人脸。针对眼睛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具的积分投影方法,该方法利用眼睛的灰度和边缘特征在面部器官中突出的特点,以积分投影方法为基础,通过在积分投影前引入“面具”,成功地排除刘海、鬓角、衣领以及帽子等对眼睛定位的干扰。算法提取眼睛瞳孔的闭合度作为PERCLOS评测乘务员是否疲劳的依据。最后,采用TMS230DM 6437作为核心处理器,搭建了机车乘务员的驾驶疲劳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划分为图像采集、图像处理、扩展存储、语音提醒以及电源管理等五个功能模块。图像采集模块采集乘务员的人脸图像,并将采集的模拟图像信号转换成TMS230DM 6437支持的格式。图像处理模块对数字图像信号完成疲劳检测算法。检测的结果由RS485串口输出。如果系统检测到驾驶疲劳,可以通过语音提醒模块警醒乘务员,确保机车驾驶安全。

祝睿杰[5](2010)在《嵌入式网络多媒体终端与实时图像传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嵌入式微处理器、视频/图像处理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嵌入式网络多媒体终端已成为网络多媒体系统的主流设计技术。目前,该技术在远程视频监控、视频会议、IP网络摄像机、医学图像处理、可视电话等系统中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业务在传统嵌入式平台上实现时面临着开发复杂度大、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TI(Texas Instruments)于2005年推出了面向下一代嵌入式多媒体系统DaVinci技术。由于该技术针对嵌入多媒体业务的特点,采用了全新架构的处理器,并提供了完整的支持软件和高效的开发工具,得到了业界广泛的关注和普遍的认可。因此,基于DaVinci技术研制嵌入式网络多媒体终端,并在该平台上实现实时图像传输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TMS320DM6446是TI推出的第一批DaVinci处理器,是一款高性能的SoC,采用了ARM+DSP的双核架构。由ARM核负责系统的控制,DSP负责复杂的视频/图像处理,在DaVinci可配置的软件框架下保证所有基于ARM和DSP的硬件和软件无缝集成在一起工作。加之其高性能、低功耗等优点以及采用的65纳米技术,在嵌入式多媒体信息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论文基于DaVinci处理器TMS320DM6446研制新一代嵌入式网络多媒体终端系统,包括:系统硬件平台的测试调试、基于ARM核的嵌入式Linux系统构建、视频采集模块Linux驱动的移植开发和DSPServer、CMEM等基础软件的编译配置。在嵌入式多媒体终端系统研制基础上,基于DaVinci软件框架实现实时图像采集压缩和网络传输。并将软硬件系统应用于IP网络图像业务传输质量实验,用以测试DaVinci终端系统性能和网络传输质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猛[6](2009)在《计算机显卡常见故障解析》文中认为显卡是计算机的视觉中枢,它可以将CPU处理后的数据信号"翻译"成显示器能显示的模拟信号,与显示器组成了电脑的显示系统。一般情况下,显卡出现的故障并不是很多,但是随着应用增多和性能的提高,显卡出现的故障率也在增长,给我们的正常使用带来了很多的不便。该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计算机显卡的常见故障,供计算机使用者维修参考。

贾鸥莎[7](2009)在《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子墨水显示性能研究和显示器件制作》文中认为电子纸是一种既薄又轻的反射型平板显示器,它继承了传统纸张的阅读方式,具有双稳态显示、节能、大视角、可重复写入和擦除等优点。本论文首先进行了背景介绍,包括电子纸的原理和特性,回顾了其发展历史,分析了研究现状,可能应用的领域。目前已开发出多种电子纸技术,其中微胶囊电泳显示电子墨水技术(EPID)是实现柔性显示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研究了这项技术,介绍了微胶囊电泳显示电子墨水技术的结构、原理、制备方法和目前实验室在这项技术的进展。接着本文主要详细描述了两种电子纸显示器件的制作过程。一种是数字图形式显示器件,一种是微杯式显示器件。提出了一些独创性的思路想法。之后设计搭建了电子纸显示器件的驱动和控制电路来实现电子纸显示器件的显示,电子纸显示主要选择的芯片是AT89S51单片机芯片和高电压大电流的达林顿阵列芯片ULN2803A。运用这些芯片可以使我们较精确地控制显示的延迟时间达到分析和调试电子纸显示系统的目的。并且同时利用Proteus在软件环境对单片机系统进行建模,采用Keil完成对系统软件的编制与调试,通过Proteus与Keil对搭建的虚拟系统进行联合仿真,实现了脱离实物电路的软硬件仿真与调试。最后论文对电子墨水的显示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寻找到了影响带电粒子运动的因素,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而通过设计实验,对所配制的电泳液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光反射性能测试,并分析总结了影响电泳液显示对比度和响应时间的因素。

孙晔[8](2007)在《基于DSP的电气参数测试系统研究》文中认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电力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其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电力电子装置所产生的谐波污染问题不仅是阻碍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重大障碍,也会在电力系统内部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为了消除电压、电流的波形畸变产生的危害,就必须对电力系统进行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因此对电力系统中的电气参数进行测试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此前提下对基于TI公司的DSP TMS320F2812的电气参数测试系统进行了研究。 本文中需要计算的参数包括:直流电压、电流,交流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和谐波含量,其测量适用范围具有通用性。针对以上待测参数,本文提出了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电气参数测试的数学模型,并对待测的交流信号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进行频域分析以便分析其谐波含量,利用正弦信号抽样理论进行讨论以便确定其采样频率。 根据测试系统的功能,本文的硬件电路分为数据采集模块、外围器件接口电路和频率测试电路三部分。其中数据采集模块包括信号调理电路和模数转换电路,外围器件接口电路包括外部RAM扩展电路、USB数据通信电路、液晶显示器接口电路、微型打印机接口电路、CAN总线接口电路等,并在此基础上对硬件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根据本文中的需要计算的参数和硬件电路的要求,编写了电气参数计算软件及硬件电路驱动软件。其中电气参数计算软件包括采样数据的预处理软件、数据采集软件、数据测试软件、交流信号频域分析软件、交流信号频率测量软件、最小二乘法数据校正软件,硬件电路驱动软件包括外部RAM扩展电路软件、USB数据通信电路软件、液晶显示器接口电路软件、微型打印机接口电路软件、CAN总线接口的扩展及应用软件。 以飞机电源系统为测试对象,对本文中需要计算的参数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电气参数测试系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李俊山[9](2007)在《基于FPGA的雷达图像采集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俗称“船用黑匣子”,是一种专门用于实时记录船舶航行数据的仪器。在船舶发生海事事故后,该记录数据对于分析事故原因,进行海事责任判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论文以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为背景,对雷达图像采集技术进行了研究。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要求对雷达显示屏的雷达图像进行记录,因此,设计高分辨率的雷达图像采集系统,是实现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的关键性技术之一。论文深入分析了雷达图像采集的基本原理,结合系统的实际需要,在选择数据传输总线、帧存和雷达图像量化方式上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可行的设计方案。并对硬件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了FPGA整体结构和VHDL程序框架,整个硬件结构设计合理,满足了课题的需要。论文在实际电路设计和调试阶段总结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了PCI总线读、写FPGA,利用I2C总线初始化AD9887A和FPGA读、写SDRAM等VHDL程序的设计和WINDOWS XP下PCI驱动的编写,最后给出了各关键FPGA模块的仿真图和雷达卡调试,对从事相关课题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张涛[10](2006)在《宝刀不老的Debug》文中研究指明1.显示和修改寄存器或存储单元的有关命令1)R(Register)命令用途;①>显示单个寄存器的内容并等待修改这个寄存器内容;②显示所有寄存器内容、PSW内各个标志位的状态和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③显示PSW内的8个状态标志位的状态。

二、用Debug测试显示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Debug测试显示器(论文提纲范文)

(1)情境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汇编语言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情境教学及其特点
2 汇编语言情境教学教学实例
    2.1 设定情境,提出问题
    2.2 划分模块、适配分组、明确目标
        2.2.1 硬盘控制模块
        2.2.2 显示器控制模块
        2.2.3 CMOS控制模块
        2.2.4 键盘控制模块
    2.3 巡回观察、启发纠错、正确引导
    2.4 课程小结
3 结语

(2)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语义地图构建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与现状
        1.2.1 环境感知与SLAM研究发展与现状
        1.2.2 目标检测算法研究发展与现状
        1.2.3 三维语义地图构建方法研究发展与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总体设计
    2.1 SLAM数学描述
    2.2 视觉SLAM数学描述
        2.2.1 视觉SLAM
        2.2.2 帧间估计
        2.2.3 闭环检测
        2.2.4 地图构建
    2.3 视觉SLAM方案
        2.3.1 基于单目相机的视觉SLAM系统设计
        2.3.2 特征检测与匹配
        2.3.3 李代数和帧间估计
        2.3.4 地图生成算法
    2.4 目标检测算法
        2.4.1 基于特征点的传统检测算法
        2.4.2 基于深度学习的检测算法
    2.5 总体设计
        2.5.1 设计思路
        2.5.2 整体框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无监督学习的单目视觉深度估计方法研究
    3.1 本章算法框架
    3.2 系统损失函数构建
        3.2.1 基于立体几何的输入图像
        3.2.2 源图像的重建方法研究
        3.2.3 损失函数构建与优化
    3.3 深度估计网络搭建
        3.3.1 基于AlexNet的深度估计网络结构设计
        3.3.2 基于跳跃结构的输出结果精细化方法研究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3.4.1 实验所需参数设置
        3.4.2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语义地图构建方法设计
    4.1 三维语义地图构建方法总体设计
    4.2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设计
    4.3 基于条件随机场的目标正则化过程
        4.3.1 基于目标类别概率与上下文的稠密条件随机场
        4.3.2 目标同时出现的概率统计方法
    4.4 关键帧中临时目标生成模块
        4.4.1 特征点筛选
        4.4.2 离群点剔除
        4.4.3 点云降采样
    4.5 基于临时目标集的数据关联方法设计
        4.5.1 临时目标候选集生成
        4.5.2 候选集中对应目标查找
    4.6 目标模型更新
    4.7 基于Octomap的语义地图生成
        4.7.1 空闲节点计算方法改进
        4.7.2 Octomap多线程加速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算法实现与测试分析
    5.1 测试平台搭建
        5.1.1 测试数据集
        5.1.2 评价指标
        5.1.3 软件平台
        5.1.4 硬件平台
    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5.2.1 系统跟踪定位测试与分析
        5.2.2 语义SLAM物体检测测试与分析
        5.2.3 语义SLAM三维建图测试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基于Jetson TX2的车道线与车辆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辅助智能驾驶系统研究现状
        1.2.2 车道线识别研究现状
        1.2.3 前方车辆识别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基于边缘特征和透视变换的车道线识别
    2.1 车道线的特征
    2.2 基于边缘特征和透视变换的车道线识别算法
    2.3 图像预处理
        2.3.1 图像增强
        2.3.2 颜色空间变换
        2.3.3 图像平滑滤波
    2.4 边缘提取
        2.4.1 边缘检测
        2.4.2 二值化
    2.5 车道线识别
        2.5.1 透视变换
        2.5.2 车道线候选点提取
        2.5.3 最小二乘曲线拟合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改进SSD网络的车辆识别算法
    3.1 车辆数据集与预处理
        3.1.1 数据集建立
        3.1.2 二进制数据集制作
    3.2 卷积神经网络
        3.2.1 卷积与池化
        3.2.2 反向传播
    3.3 改进SSD网络构建
        3.3.1 MobileNet基础网络
        3.3.2 预选框设计
        3.3.3 MobileNet SSD网络建立
    3.4 基于改进SSD网络的车辆识别算法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车道线与车辆识别系统硬件设计
    4.1 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4.2 系统电源设计
        4.2.1 SBC系统基础芯片电路设计
        4.2.2 Jetson模块电源设计
        4.2.3 HDMI转MIPI模块电源设计
    4.3 输入模块电路设计
        4.3.1 基于TPD12S520DBTR的HDMI接口静电保护电路
        4.3.2 基于TC358743XBG的HDMI与MIPI转换电路
        4.3.3 TC358743XBG配置电路
    4.4 图像处理模块硬件设计
        4.4.1 Jetson TX2模块简介
        4.4.2 UARTB转USB电路设计
    4.5 ECU电控模块电路设计
        4.5.1 MPC5744P部分核心电路设计
        4.5.2 CAN收发电路设计
        4.5.3 EEPROM电路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车道线与车辆识别系统软件设计
    5.1 TC358743XBG配置程序
        5.1.1 配置程序流程
        5.1.2 程序I2C通信协议
    5.2 车道线与车辆识别程序设计
        5.2.1 依赖库与框架安装配置
        5.2.2 车道线与车辆识别程序实现
    5.3 SBC配置程序
        5.3.1 程序SPI通信协议
        5.3.2 关键寄存器配置说明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车道线与车辆识别系统的调试与结果分析
    6.1 系统调试环境搭建
    6.2 系统硬件测试
    6.3 车道线识别测试与结果分析
    6.4 车辆识别测试与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机车乘务员驾驶疲劳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驾驶疲劳检测方法的分析和归纳
        1.2.2 各种方法的研究进展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机车驾驶疲劳的研究及系统设计
    2.1 机车乘务员驾驶疲劳分析
        2.1.1 机车驾驶的行为模型
        2.1.2 机车驾驶疲劳产生的机理
        2.1.3 机车驾驶疲劳导致的危害
    2.2 系统设计
        2.2.1 需求分析
        2.2.2 机车驾驶疲劳检测的方法
        2.2.3 方案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驾驶疲劳检测算法
    3.1 算法的步骤及原理
    3.2 人脸检测
        3.2.1 人脸检测的常用方法
        3.2.2 基于肤色特征检测人脸的过程
        3.2.3 色彩空间的选择
        3.2.4 基于CbCr 的肤色分割
        3.2.5 利用数学形态学增强人脸区域
        3.2.6 根据几何特征定位人脸
    3.3 眼睛定位
        3.3.1 人眼定位的经典方法
        3.3.2 图像预处理
        3.3.3 面具的提出及实现
        3.3.4 积分投影定位眼睛
        3.3.5 眼睛定位的实验
    3.4 提取疲劳特征计算PERCLOS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车驾驶疲劳监测系统的硬件实现
    4.1 TMS320DM6437 的性能分析
    4.2 基于TMS320DM6437 的系统硬件方案
        4.2.1 摄像头
        4.2.2 集成电路板
        4.2.3 系统的工作过程
    4.3 系统的硬件平台设计
        4.3.1 开发板分析
        4.3.2 外围设备
        4.3.3 开发板与外围设备的连接
    4.4 系统的集成
        4.4.1 集成开发环境CCS
        4.4.2 系统的硬件测试
        4.4.3 算法的移植及系统的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嵌入式网络多媒体终端与实时图像传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嵌入式网络多媒体终端技术研究现状
        1.2.1 嵌入式多媒体处理平台发展及现状
        1.2.2 网络传输技术
        1.2.3 嵌入式操作系统
    1.3 DaVinci技术及应用
    1.4 课题目标和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DaVinci嵌入式多媒体处理系统技术基础
    2.1 DaVinci处理器简介
    2.2 TMS320DM6446处理器
        2.2.1 ARM子系统
        2.2.2 DSP子系统
        2.2.3 视频处理子系统
        2.2.3.1 视频处理前端(VPFE)
        2.2.3.2 视频处理后端(VPBE)
        2.2.4 其他主要模块
    2.3 DaVinci的软件
        2.3.1 嵌入式Linux
        2.3.1.1 Bootloader
        2.3.1.2 内核映像和文件系统
        2.3.1.3 MontaVista Linux
        2.3.2 Codec Engine
        2.3.3 DSP/BIOS LINK
        2.3.3.1 DSP/BIOS LINK软件结构
        2.3.3.2 DSP/BIOS LINK的关键组件
        2.3.4 CMEM模块
    2.4 DaVinci开发工具与软件包
        2.4.1 CCS
        2.4.2 XDC
        2.4.3 数字视频软件开发包(DVSDK)
    2.5 IP网络QoS机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DaVinci的嵌入式多媒体终端硬件系统
    3.1 系统结构框图
    3.2 分模块设计
        3.2.1 处理器模块
        3.2.2 存储器
        3.2.3 图像视频采集模块
        3.2.4 RS232标准异步通信串口
        3.2.5 网络通信模块
        3.2.6 电源模块
    3.3 硬件系统调试与测试
        3.3.1 硬件平台测试环境搭建
        3.3.2 ARM处理器测试调试方法
        3.3.3 DSP处理器测试调试方法
        3.3.4 图像采集显示模块测试调试方法
        3.3.5 DDR2 SDRAM测试调试方法
        3.3.6 网络通信模块测试调试方法
        3.3.7 RS232通信模块测试调试方法
    3.4 硬件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DaVinci的嵌入式多媒体终端软件系统
    4.1 基于串口的Bootloader烧写
        4.1.1 基于串口的Bootloader烧写原理
    4.2 嵌入式Linux内核配置和网络下载
        4.2.1 Linux内核裁剪配置
        4.2.2 Linux内核TFTP下载
    4.3 网络文件系统的构建
    4.4 TVP5146图像采集模块驱动的移植与开发
    4.5 CMEM和DSPLink的配置与编译
        4.5.1 CMEM的配置与编译
        4.5.2 DSPLink的配置与编译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DaVinci平台的网络图像采集传输实现
    5.1 系统架构
        5.1.1 总体结构
        5.1.2 图像采集/压缩软件结构
    5.2 图像采集与JPEG图像压缩
        5.2.1 图像采集
        5.2.2 JPEG图像压缩
    5.3 网络图像传输
    5.4 图像网络实时传输系统构建
    5.5 系统性能测试与优化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果与IP网络实时图像传输QOS实验
    6.1 硬件终端系统
    6.2 图像采集与网络实时传输
    6.3 IP网络实时图像传输QoS实验
        6.3.1 实验背景
        6.3.2 试验目标
        6.3.3 IP网络实验测试环境
        6.3.4 QoS策略部署方案
        6.3.4.1 核心路由器ZXR10简介及QoS策略部署方案
        6.3.4.2 汇聚路由器S3610简介及QoS策略部署方案
        6.3.5 测试方法
        6.3.6 网络中无QoS策略测试结果
        6.3.7 网络中加载QoS策略测试结果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结果及结论
    7.2 不足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7.3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计算机显卡常见故障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显卡驱动未能正常安装
2 显卡接触不良所造成的故障
3 AGP电压过低造成的黑屏故障
4 显示花屏的故障
5 主板与显卡不兼容的故障

(7)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子墨水显示性能研究和显示器件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图像显示技术
        1.2.1 显示技术概况
        1.2.2 电子纸技术概况
        1.2.2.1 电子纸的概念、发展和特点
        1.2.2.2 电子纸分类及工作原理
    1.3 单片机概述和51 系列单片机
        1.3.1 单片机的发展、特点及应用
        1.3.2 MCS-51 系列单片机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工作
第二章 电泳型电子纸的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微胶囊电泳型电子纸的基本结构
        2.2.1 ITO 导电玻璃
        2.2.2 微胶囊电泳显示器件构造
    2.3 微胶囊电泳显示原理
    2.4 微胶囊电泳型电子纸的驱动方式
    2.5 电子纸微胶囊电泳液的组成
    2.6 电子纸微胶囊的制备
        2.6.1 微胶囊技术
        2.6.2 微胶囊制备方法
        2.6.2.1 界面聚合法
        2.6.2.2 原位聚合法
        2.6.2.3 复凝聚法
    2.7 微胶囊电子墨水应用现状与展望
    2.8 实验室已制备的电泳粒子和微胶囊形貌
第三章 电子纸显示器件研制
    3.1 电子纸数字图形式显示器件制备
    3.2 电子纸微杯显示器件研制
    3.3 电子纸柔性显示器件制作
第四章 电子墨水显示系统硬件设计
    4.1 显示系统硬件设计总体思路
    4.2 数字图形式电子纸显示系统的硬件设计
        4.2.1 数字图形式电子纸显示系统的各功能模块原理图
        4.2.2 数字图形式电子纸显示系统的各元器件选择
        4.2.2.1 单片机芯片的选择及控制电路的设计
        4.2.2.2 驱动芯片的选择及驱动电路的设计
        4.2.2.3 硬件制作和调试
    4.3 无源矩阵式电子纸控制驱动电路研究
第五章 电子纸显示器件控制电路软件设计
    5.1 程序设计总体要求
    5.2 程序设计目的
    5.3 程序设计方法
        5.3.1 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
        5.3.2 MCS-51 的指令系统
        5.3.3 汇编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
        5.3.4 模块化程序设计
        5.3.4.1 主程序
        5.3.4.2 显示子程序
        5.3.4.3 定时延时子程序
        5.3.4.4 按键控制子程序
        5.3.5 程序流程图
    5.4 程序编译与仿真
第六章 电泳液显示性能研究
    6.1 对电泳液显示性能的理论分析
        6.1.1 电泳液的电学性质
        6.1.2 电泳理论
        6.1.3 忽略介电泳时粒子的电泳特征及显示性能
    6.2 对电泳液显示性能的实验测试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和科研情况
附录
致谢

(8)基于DSP的电气参数测试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电气参数测试理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2.2 电气参数测试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3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第2章 电气参数测试的理论研究与整体方案设计
    2.1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电气参数测试模型的建立
        2.1.1 基于瞬时功率电路无功功率理论的分析
        2.1.2 畸变波形条件下无功功率理论的分析
    2.2 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对交流信号进行频域分析
        2.2.1 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概念及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介绍
        2.2.2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分辨率
        2.2.3 复正弦波形条件下电压和电流的频域分析
    2.3 关于正弦信号抽样理论的讨论
        2.3.1 带限信号采样频率的选择
        2.3.2 正弦信号采样的讨论
    2.4 电气参数测试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
        2.4.1 电气参数测试系统的性能要求
        2.4.2 电气参数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
        2.4.2.1 TMS320F2812芯片简介
        2.4.2.2 系统硬件的总体结构
        2.4.2.3 系统软件的总体结构
第3章 电气参数测试系统的硬件开发
    3.1 数据采集模块
        3.1.1 信号调理电路
        3.1.2 模数转换电路
    3.2 外围器件接口电路
        3.2.1 外部RAM扩展电路
        3.2.2 USB数据通信电路
        3.2.2.1 MCUAN2131Q介绍
        3.2.2.2 TMS320F2812SPI接口介绍
        3.2.2.3 AN2131Q与TMS320F2812的 SPI硬件接口
        3.2.3 液晶显示器接口电路
        3.2.4 微型打印机接口电路
        3.2.5 CAN总线接口的扩展及应用
    3.3 频率测试电路
    3.4 电磁兼容性研究
        3.4.1 电磁兼容概述
        3.4.2 测试系统中电磁干扰(EMI)的研究
        3.4.3 本测试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第4章 电气参数测试系统的软件开发
    4.1 采样数据的预处理软件
        4.1.1 采样数据的奇异项剔除
        4.1.2 采样数据的数字滤波
        4.1.3 数据预处理流程
    4.2 数据采集软件
        4.2.1 直流信号数据采集软件
        4.2.2 交流信号数据采集软件
    4.3 数据测试软件
        4.3.1 直流信号平均值测试软件
        4.3.2 交流信号有效值测试软件
        4.3.3 交流信号功率因数测试软件
    4.4 交流信号频域分析软件
        4.4.1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快速算法
        4.4.2 时间抽取基2算法
    4.5 交流信号频率测量软件
    4.6 最小二乘法数据校正软件
        4.6.1 最小二乘法参数校正的基本原理
        4.6.2 矩阵运算实现最小二乘曲线拟合
    4.7 外围器件接口软件
        4.7.1 外部 RAM扩展电路软件
        4.7.1.1 外部 RAM测试程序的设计
        4.7.1.2 编写测试程序注意事项
        4.7.2 USB数据通信电路软件
        4.7.2.1 USB固件开发程序
        4.7.2.2 USB设备驱动程序
        4.7.2.3 主机应用程序
        4.7.3 液晶显示器接口电路软件
        4.7.3.1 单个8×8西文字符模块的显示
        4.7.3.2 汉字的显示
        4.7.3.3 NS12864-10A显示的格式及软件流程
        4.7.4 微型打印机接口电路软件
        4.7.4.1 常用的控制代码
        4.7.4.2 打印命令和数据的写入
        4.7.4.3 数据报表的打印软件
        4.7.5 CAN总线接口的扩展及应用软们
        4.7.5.1 eCAN模块的初始化
        4.7.5.2 CAN信息的发送过程
        4.7.5 3 CAN信息的接收过程
第5章 电气参数测试系统的测试结果与误差分析
    5.1 电气参数测试系统的测试结果
    5.2 电气参数测试系统的误差分析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发表的论文

(9)基于FPGA的雷达图像采集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雷达图像采集技术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雷达图像采集的原理与方案选择
    2.1 雷达图像采集的技术要求
    2.2 雷达图像信号基本原理
    2.3 雷达卡的方案选择
        2.3.1 数据传输总线的选择
        2.3.2 帧存选择
        2.3.3 雷达图像量化的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雷达卡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雷达卡总体设计
    3.2 FPGA总体设计构思
    3.3 FPGA控制AD9887A的设计与实现
        3.3.1 AD9887A的电路设计
        3.3.2 AD9887A初始化的VHDL实现
    3.4 FPGA控制SDRAM的设计与实现
        3.4.1 SDRAM的电路设计
        3.4.2 SDRAM读写的VHDL实现
    3.5 FPGA控制PCI9054的设计与实现
        3.5.1 PCI9054的电路设计
        3.5.2 PCI总线读写的VHDL实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雷达卡的驱动程序的设计
    4.1 WDM驱动程序模型
    4.2 WINDRIVER的基本原理
    4.3 基于WINDRIVER的PCI的驱动程序的实现
        4.3.1 基于驱动向导的驱动实现
        4.3.2 基于API的驱动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雷达卡仿真与调试
    5.1 FPGA对AD9887A初始化的时序仿真
    5.2 FPGA对SDRAM读写的时序仿真
    5.3 PCI对FPGA读写的时序仿真
    5.4 雷达卡的调试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A 雷达卡原理图
附录B 雷达卡实物照片

四、用Debug测试显示器(论文参考文献)

  • [1]情境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汇编语言教学中的运用[J]. 陈乃战. 软件, 2021(02)
  • [2]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语义地图构建的研究与应用[D]. 刘峥.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3]基于Jetson TX2的车道线与车辆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杨忱浩.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4]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机车乘务员驾驶疲劳监测研究[D]. 赵有灵.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02)
  • [5]嵌入式网络多媒体终端与实时图像传输[D]. 祝睿杰.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6]计算机显卡常见故障解析[J]. 关猛.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36)
  • [7]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子墨水显示性能研究和显示器件制作[D]. 贾鸥莎. 天津大学, 2009(S2)
  • [8]基于DSP的电气参数测试系统研究[D]. 孙晔. 西北工业大学, 2007(06)
  • [9]基于FPGA的雷达图像采集技术研究与实现[D]. 李俊山.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04)
  • [10]宝刀不老的Debug[J]. 张涛. 内蒙古统计, 2006(06)

标签:;  ;  ;  ;  ;  

使用 Debug 测试显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