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双优”战略 积极支持西部大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张世俊[1](2018)在《西部地区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研究 ——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例》文中提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已成为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阻力。如何破解这一困境,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中央根据国际形势变化、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分别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四大发展板块,以有序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时期,在众多的发展战略中,于2000年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到目前为止已经实施18年,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深入挖掘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8年来,虽然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组织推进政策落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进一步拉大趋势,区域发展失衡的现象仍然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所推出的政策设计问题还是政策的执行问题值得探讨,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宏观经济政策体系角度切入,探讨问题背后的原因。本论文以西部地区为例,在分析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各经济子系统发展现状和政策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总结现有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存在的弊端;进一步运用计量模型考察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宏观经济子系统内部运行状况;最后,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PSM-DID方法,分别从宏观经济子系统内部协调运转、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三个方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绩效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西部大开发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的效益和缺陷,进而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随着时间的推移,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绩效有所回落,持续性、针对性有待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力度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而明显提高,但这种增长状态不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从社会消费能力看,西部各地区之间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并没有明显改善这一局面;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维持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长,而在2012年以后,增速出现明显下滑,地区之间的投资差异依旧较大。(2)政策运行体系与政策工具体系是西部大开发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的两个重要维度,存在政策纵向失真、横向孤岛、工具错位、效果虚化等问题。首先,政策运行体系主要由中央部委和省级机关的相关职能构成,并具有层级性和多属性,政策实施目标在中央和地方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且战略实施的目标约束较多,不同目标分别指向政府不同的职能部门和不同的利益诉求,从而形成了多元参与者的复杂网络关系。其次,无论是中央部委、西部地区省市还是对口支援西部的省市,均综合运用了自愿性政策工具、混合型政策工具和强制性政策工具这三类政策工具的组合,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由于央地之间、地方政府之间的目标诉求不一致、信息不对称,现有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运行体系上表现出纵向失真和横向孤岛的现象,政策工具选择上则表现出工具错位与效果虚化的现象。(3)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后经济、投资、财政三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西部地区宏观经济子系统的协调运转情况并不理想,处在明显的失调状态,西北地区三系统协调发展程度明显低于西南地区。西部大开发战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三大子系统发展,但这一推动作用有限,甚至出现了片面性的发展趋势。(4)通过运用基于倾向匹配得分法的双重差分模型对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绩效进行检验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经济总量的提升作用尤为明显,但对西部地区人均收入的影响却并不显着,甚至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了抑制效应。本文进一步检验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各经济子系统的作用,发现这一战略仅提升了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由于战略实施过程中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存在诸多弊端,这一战略的实施对西部地区贸易、财政和社会消费购买子系统的推动作用并不显着。
符太增[2](2006)在《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财税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86年,按照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七五”计划将我国经济区域明确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三大经济地带。西部地区是由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9个省、自治区组成。1997年,原四川省分为重庆直辖市和新四川省后,西部地区则由原来的9个省、自治区变为现在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东、中、西部三大地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展差距。一些省区,如内蒙古、广西、湖南、湖北的全部或部分,地理位置毗邻西部十省区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与西部省区相仿。因此,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地域范围由西南5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5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12省(市、区)组成,被称为“10+2”。至于像湘西、鄂西这样一些经济发展水平很低而且在今后发展中的确存在着很大困难的地区,国家则采取个案对待的办法,确定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和吉林延边三个自治州比照实行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本文中,西部大开发的研究范围仅限于上述12个省、市、自治区。这12个省(市、区)下辖130个地区、913个县,土地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4%,2002年末总人口3.6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8.56%。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0%以上。西部地区土地、水能、矿产、旅游十分丰富资源,但是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比较效益差,总体水平仅相当于全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水平;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劳动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及商品化率低,生态代价巨大;工业总量小,工业增长滞后;重工业偏重,轻工业偏轻,轻重工业发展相互脱节;服务业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发展水平低;旅游资源粗放经营,旅游业发展滞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将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在总体上持续稳步增长,欠发达地区也可能找到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同样也会使得欠发达地区处于不利的竞争态势。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扩散,为一些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发挥“后发优势”而“后来居上”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前提。同时,西部大开发具有良好的国内宏观环境:国家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可以为西部大开发提供较大规模的启动资金和技术基础。应该看到,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西部开发仍然客观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困难。一是国内买方市场的初步形成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西部开发面临发展思维转向和经营模式转轨。二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关键性突破,将加大西部地区大规模筹集和使用各类开发建设资金的难度。三是加入WTO所带来的权利和义务,使得西部大开发必须尽快地熟悉和适应国际通行规则的要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发展,这是我们党总揽全局,在千年之交,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和“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综述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就我国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财政和税收政策进行探讨。具体来讲,本文包括五章:第一章,中国西部:大开发的理论探讨。第一节从自然和社会的限制因素、企业家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发动因素角度以及经济增长的资本和结构变化等一般性因素角度,综述经济区划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理论。在此基础上,讨论包括一般区域的增长阶段、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在内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以及工业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发展、出口导向发展、农业发展在内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第二节不发达地区经济结构的转换,综述包括刘易斯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乔根森模型的“二元结构”论,以及产业结构的分类及演变规律、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形态与机制、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增长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第三节中国西部大开发理论意义和战略观。第二章,国外对不发达地区开发的财税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第一节国外对不发达地区开发的财税政策,我们考虑了以色列和埃及对沙漠地区开发的财税政策以及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和美国的财税政策;第二节国外对不发达地区开发的经验和教训;第三节考虑国外经验和教训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启示。第三章,西部大开发与财税政策。第一节考虑政府在经济开发中的作用,第二节进一步从经济政策的目标、基本内容角度讨论西部大开发中的政府财税政策。第三节具体讨论财税政策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作用。第四章,西部大开发中的财政政策。第一节从财政政策的功能与效应、财政政策目标、手段和效果、西部开发财政政策的历史沿革、西部大开发财政政策类型等角度考虑西部大开发与财政政策;第二节从建立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调节税收返还系数、适当调整中央与西部省区市的共享税分成比例、实行差别税率、设立西部大开发基金、发行西部开发专项国债等角度考虑西部大开发中财政政策的创新。第五章,西部大开发中的税收政策。第一节西部大开发中税收政策的作用和目标,第二节考虑支持西部大开发的税收政策,考虑推进环保产业化、引进外资、发展西部地区重点领域以及调节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税收政策。
杨捷[3](2002)在《巴州农行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思考》文中认为
龙大才[4](2001)在《西部大开发与农行“双优”战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吴耀荣[5](2001)在《谈谈贫困地区农行支持西部大开发》文中提出
高继文[6](2001)在《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为主线 促进全行经营状况根本好转 努力实现新世纪各项工作良好开局——高继文同志在2001年全省支行行长会议上的讲话(摘要)》文中认为 一、总结去年成绩,正视存在问题2000年,各级行认真贯彻落实年初全省支行行长会议和各专业会议精神,树立商业银行经营观念,围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在拓展市场业务、调整信贷结构、加强内控建设、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较
王正亮[7](2001)在《实施“双优”战略 积极支持西部大开发》文中研究指明“双优”战略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 ,又给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资金支持。因此 ,坚定不移地实施“双优”战略 ,是农业银行投资西部大开发 ,促进青海大发展的重要举措。
宁夏农行课题组,张树彬,刘永功,陈志毅,徐波,高智敏[8](2000)在《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农行经营方略调整》文中研究说明
韦家干,周 丹,周仕强,农行河池分行课题组[9](2000)在《西部大开发与农行支持策略》文中指出
王德华[10](2000)在《简论农行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定位和策略》文中指出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世纪之交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同时,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地区农行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在总行的支持下,大力发展各项业务,提高全行整体经营效益是我们急需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现结合贵州农行实际简要提出如下探
二、实施“双优”战略 积极支持西部大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双优”战略 积极支持西部大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西部地区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研究 ——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问题提出 |
1.1.2 研究背景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政府 |
2.2 市场 |
2.3 公共政策 |
2.4 政府与市场关系 |
2.5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2.6 西部大开发政策绩效评价 |
2.7 西部大开发研究评述 |
3 理论框架 |
3.1 基础理论 |
3.1.1 政府与市场关系范式 |
3.1.2 系统论 |
3.1.3 公共政策理论 |
3.1.4 博弈论 |
3.2 基于博弈均衡视角的中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分析 |
3.2.1 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均衡分析 |
3.2.2 政府、市场与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特征事实 |
3.3 宏观经济政策体系架构 |
3.4 西部大开发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构建 |
4 西部大开发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分析 |
4.1 西部大开发相关政策文件回顾 |
4.2 西部大开发宏观经济政策运行体系 |
4.2.1 高位推进:党委领导下的纵向与横向高位推动机制 |
4.2.2 纵向维度:西部大开发宏观经济政策层级性 |
4.2.3 横向维度:西部大开发宏观经济政策多属性 |
4.3 西部大开发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体系 |
4.3.1 强制性政策工具 |
4.3.2 混合性政策工具 |
4.3.3 自愿型政策工具 |
4.4 西部大开发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 |
4.4.1 宏观经济政策运行:纵向失真与横向孤岛 |
4.4.2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选择:错位与效果虚化 |
5 西部大开发前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
5.1 经济总量 |
5.2 财政收支 |
5.3 社会商品购买力 |
5.4 固定资产投资 |
6 西部地区宏观经济系统运行计量分析 |
6.1 经济发展子系统计量分析 |
6.1.1 生产模块 |
6.1.2 劳动力模块 |
6.1.3 工资收入模块 |
6.2 投资、消费与贸易子系统计量分析 |
6.2.1 投资模块 |
6.2.2 消费模块 |
6.2.3 对外贸易模块 |
6.3 财政与金融子系统计量分析 |
6.3.1 财政收入模块 |
6.3.2 金融模块 |
7 西部大开发宏观政策绩效评估分析 |
7.1 西部大开发战略前后宏观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分析 |
7.1.1 宏观经济子系统耦合协调模型构建 |
7.1.2 宏观经济子系统耦合协调性分析 |
7.2 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各子系统运转的经济绩效 |
7.2.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
7.2.2 经济增长视角 |
7.2.3 产业结构升级视角 |
7.2.4 PSM-DID与宏观经济子系统政策绩效的检验 |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1.1 西部地区宏观经济政策持续性与针对性有待提升 |
8.1.2 西部地区宏观经济政策运行体系和工具存在复杂多样化利益冲突现象 |
8.1.3 西部地区宏观经济子系统的协调运转效率需要提高 |
8.1.4 多层级的政策运行体系引发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间出现“过滤”机制 |
8.2 西部大开发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的构建思路 |
8.2.1. 政府层面 |
8.2.2. 市场层面 |
8.3 西部大开发宏观经济政策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 |
8.3.1 推动地方政府自身改革,打破固有利益格局 |
8.3.2 充分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推动宏观经济子系统协同发展 |
8.3.3 提升西部政府认知能力,健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体系 |
8.3.4 构筑法制思维和信用体系,化解层级政府间利益制衡博弈困境 |
参考文献 |
(2)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财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西部地区的地域范围 |
二、西部地区的自然状况 |
三、西部地区的经济状况 |
四、国家西部大开发实施的背景 |
五、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 |
第一章 中国西部大开发的理论探讨 |
第一节 经济区划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理论 |
一、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因素 |
二、区域经济增长阶段 |
三、区域经济增长模式 |
四、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第二节 不发达地区经济结构的转换 |
一、二元经济模型 |
二、产业结构的分类及演变规律 |
三、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形态与机制 |
四、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增长分析 |
五、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 |
第三节 中国西部大开发理论意义和战略观 |
一、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理论意义 |
二、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观 |
第二章 国外对不发达地区开发的财税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一节 国外对不发达地区开发的财税政策政策 |
一、以色列和埃及对沙漠地区开发的财税政策 |
二、西欧对不发达地区开发的财税政策 |
三、俄罗斯对不发达地区开发的财税政策 |
四、巴西对不发达地区开发的财政经济政策 |
五、美国对不发达地区开发的财政经济政策 |
第二节 国外对不发达地区开发的经验和教训 |
一、国外对不发达地区开发的经验 |
二、国外对不发达地区开发的教训 |
第三节 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启示 |
一、实行积极的土地开发利用政策 |
二、大力加强交通运输建设,至关重要 |
三、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
五、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权 |
六、高度重视立法,加强法制建设 |
七、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
八、提高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
九、大力培育和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
十、实行沿边全方位开放,大力发展边贸事业 |
十一、地区倾斜政策同产业政策相结合,实现产业政策区域化和区域政策产业化 |
十二、调整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加强中央企业与地方传统产业的融合 |
十三、推广巴西“发展极”开发战略 |
第三章 西部大开发与财税政策 |
第一节 政府在经济开发中的作用 |
第二节 西部大开发中政府的财税政策 |
一、经济政策的目标 |
二、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 |
第三节 财税政策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
一、财政政策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 |
二、货币政策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 |
三、收入政策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 |
四、产业政策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 |
五、外汇政策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 |
第四章 西部大开发中的财政政策 |
第一节 西部大开发与财政政策 |
一、西部开发中的财政政策的功能与效应 |
二、西部开发中的财政政策目标、手段和效果 |
三、西部开发财政政策的历史沿革 |
四、西部大开发财政政策类型 |
第二节 西部大开发中财政政策的创新 |
一、国家对西部地区开发投入和扶持的基本情况 |
二、国债资金在西部地区的投入、使用和影响 |
三、中央财政支持西部大开发存在的问题 |
四、中央财政支持西部开发的财政政策建议 |
第五章 西部大开发中的税收政策 |
第一节 西部大开发中税收政策的作用和目标 |
一、西部大开发中税收政策的作用 |
二、西部大开发中的税收政策目标 |
第二节 支持西部大开发的税收政策 |
一、推进环保产业化的税收政策 |
二、引进外资的税收政策 |
三、发展西部地区重点领域的税收政策 |
四、调节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税收政策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西部大开发与农行“双优”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支持西部大开发给我区农行业务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
二、双优战略与西部大开发相结合是西部贫困地区农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 |
三、在支持西部大开发中农行实施“双优战略”,必须解决几个问题 |
(一)观念问题。 |
(二)制度问题。 |
(三)信贷风险问题。 |
(四)金融服务问题。 |
四、广西农行在支持西部大开发中实施双优战略的侧重点 |
(一)积极支持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交通建设。 |
(二)积极支持建设南亚热带特色的农林产品创汇基地。 |
(三)积极支持水力、矿产资源建设。 |
(四)积极支持旅游资源的开发。 |
(五)积极支持绿色生态工程。 |
(六)积极支持小城镇建设,建设布局合理的农村城镇化体系。 |
(5)谈谈贫困地区农行支持西部大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一、转变观念, 提高对“双优”战略的认识 |
二、立足实际, 确定优势产业 |
三、推行多样化的资金聚集、投入方式 |
(一) 独资投入方式。 |
(二) 上下联合投资方式。 |
(三) 横向联合投资方式。 |
四、加强人才的开发为培养 |
五、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
(一) 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轻重关系。 |
(二) 政府与农行的关系。 |
(三) 处理好投资者的投资与利益的关系。 |
四、实施“双优”战略 积极支持西部大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西部地区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研究 ——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例[D]. 张世俊. 浙江大学, 2018(07)
- [2]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财税政策研究[D]. 符太增. 东北财经大学, 2006(06)
- [3]巴州农行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思考[J]. 杨捷. 新疆金融, 2002(06)
- [4]西部大开发与农行“双优”战略[J]. 龙大才. 广西农村金融研究, 2001(01)
- [5]谈谈贫困地区农行支持西部大开发[J]. 吴耀荣. 广西农村金融研究, 2001(01)
- [6]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为主线 促进全行经营状况根本好转 努力实现新世纪各项工作良好开局——高继文同志在2001年全省支行行长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 高继文. 贵州农村金融, 2001(02)
- [7]实施“双优”战略 积极支持西部大开发[J]. 王正亮. 攀登, 2001(01)
- [8]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农行经营方略调整[J]. 宁夏农行课题组,张树彬,刘永功,陈志毅,徐波,高智敏. 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 2000(06)
- [9]西部大开发与农行支持策略[J]. 韦家干,周 丹,周仕强,农行河池分行课题组. 广西农村金融研究, 2000(04)
- [10]简论农行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定位和策略[J]. 王德华. 贵州农村金融, 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