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发性中叶肺癌的特征及外科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鲁天宇[1](2021)在《2006-2020年延边地区1344例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延边地区近15年来1344例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为本地区肺癌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01月至2020年12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肺癌1344例,按每5年为一个时间段分为2006年-2010年,2011年-2015年及2016年-2020年3个时间段。根据初诊断时年龄分为<40岁组(青年肺癌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及≥70岁组。分析三个不同时间段朝、汉族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理类型、病变部位等临床资料,并分析不同时间段两个民族、不同性别间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肺癌的发病年龄:三个不同时间段朝鲜族的发病平均年龄各为63.2岁、63.8岁及64.3岁,汉族各为60.7岁、61.0岁及62.3岁,发病平均年龄均逐渐增大,朝鲜族发病平均年龄高于汉族,2011年-2015年及2016年-2020年间朝、汉族间发病平均年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个民族发病高峰年龄段相同,均为60-69岁组;两个民族青年肺癌的病例数在逐年增加。2.肺癌的病理类型:朝、汉族肺癌的病理类型均以腺癌为主,构成比分别为45.18%和46.05%,两个民族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099,P>0.05),鳞癌、小细胞癌及其它类型构成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个民族男性肺癌以鳞癌为主,但鳞癌的构成比逐渐减少(P<0.001),腺癌的构成比增加(P<0.001),其余类型变化不明显(均P>0.001),两个民族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个民族女性肺癌以腺癌为主,且腺癌的构成比逐渐增加(P<0.001),而鳞癌的构成比逐渐减少(P<0.001),其余类型的构成比变化不明显(均P>0.05);朝鲜族女性腺癌构成比高于汉族(85.6%vs 68.9%),有统计学差异(P<0.0125);鳞癌构成比(5.5%vs 13.2%)和小细胞癌构成比(5.0%vs 12.5%)均低于汉族女性,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25),其它类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肺癌的发病部位:朝、汉族及不同性别肺癌的发病部位均以右肺上叶构成比最高,右肺中叶构成比最低,两个民族及不同性别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1.延边地区朝、汉族肺癌的发病高峰年龄在60-69岁,朝鲜族肺癌的发病平均年龄高于汉族。2.朝、汉族女性肺癌以腺癌为主,但朝鲜族女性腺癌构成比高于汉族女性,而鳞癌和小细胞癌构成比低于汉族女性。3.朝、汉族男性肺癌以鳞癌为主,但鳞癌构成比逐渐减少,腺癌构成比增加,两个民族男性比较无明显差异。4.朝、汉族不同性别的肺癌发病部位均以右肺上叶最常见,右肺中叶最少见。
王月英[2](2021)在《基于机器学习的不同性别原发性肺癌的预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对不同性别原发性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筛选不同性别肺癌患者的预后预测的重要特征,并针对不同性别肺癌患者的预后数据进行建模,为个体化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本文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中收集了36039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对不同性别肺癌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进行差异分析,同时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性别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使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朴素贝叶斯(NBayes,BN)、决策树(DTree,CART)、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自适应提升(Adaptive Boosting,Ada Boost)和极端梯度提升算法(e 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共八种分类器对不同性别肺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建模,并筛选准确率较高的模型进行下一步分析。使用XGBoost算法和RF算法进行特征筛选,确定最优特征集合。结果:1.女性患者一年、三年和五年的总生存率分别91.1%,75.5%和63.9%,男性患者分别为84.2%,63.3%和51.2%。男性患者一年、三年和五年的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7.9%、71.5%和63.1%,而女性患者分别为93.2%、81.0%和72.8%。2.在男性患者中,XGBoost分类器在一年总生存率(Acc=0.8535)和五年总生存率(Acc=0.7438)的预测中均获得了最高的准确率。同样,XGBoost分类器在一年特异性生存率(Acc=0.8857)和三年特异性生存率(Acc=0.7246)预测上也获得了最高的准确率。在女性肺癌患者中,XGBoost分类器在三年总生存率(Acc=0.7462)、五年总生存率(Acc=0.6885)、一年特异性生存率(Acc=0.9331)及五年特异性生存率(Acc=0.7068)预测上获得了最高的准确率。3.在男性中,一年总生存率、三年总生存率、五年总生存率及一年特异性生存率预测中,XGBoost模型得到的最佳特征集合的预测结果分别较RF模型得到的最佳特征集合的预测结果高0.03%、0.35%、0.04%和0.04%。4.在女性样本,一年总生存率、三年特异性生存率及五年特异性生存率预测中,XGBoost模型得到的最佳特征集合的预测结果较RF模型得到的最佳特征集合的预测结果分别高0.09%、0.02%和0.05%。五年总生存率和一年特异性生存率预测中,XGBoost模型得到的最佳特征集合的特征个数较RF模型得到的最佳特征集合的特征个数分别少4个和2个。5.在男性样本一年、三年和五年总生存率和特异性生存率预测时,XGBoost得到的最佳特征集合的特征个数分别是13个(Acc=0.8536)、9个(Acc=0.6800)、12个(Acc=0.7437)、11个(Acc=0.8863)、15个(Acc=0.7267)和12个(Acc=0.7229)。而女性样本一年、三年和五年总生存率和特异性生存率预测时,XGBoost得到的最佳特征集合的特征个数分别是7个(Acc=0.9141)、14个(Acc=0.7468)、11个(Acc=0.6896)、10个(Acc=0.9331)、11个(Acc=0.7929)和13个(Acc=0.7084)。结论:1.在原发性肺癌中,女性的一年、三年、五年总生存率和特异性生存率均优于男性。2.男性和女性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一年总生存率、三年总生存率及一年特异性生存率预测中,XGBoost算法得到的最佳特征集合的特征数较随机森林少,且准确率更高。3.运用XGBoost算法进行建模,男性与女性肺癌患者的一年总生存率、三年总生存率及特异性生存率预测中,女性肺癌患者的预测结果较男性好,而五年总生存率及特异性生存率预测中,男性肺癌患者的预测结果较女性好。4.男性和女性原发性肺癌患者的预后预测分析中,XGBoost算法得到的最佳特征集合不同。因此,有必要建立针对不同性别原发性肺癌患者的预后预测模型。
罗世银[3](2021)在《手术干预对NSCLC伴胸外寡转移的生存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治疗指南建议在选定的IV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行手术治疗,但证据有限,本研究评估了手术干预对胸外单器官转移NSCLC的生存影响。方法:从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随访结果数据库(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database)中提取2010-2015年诊断的胸外单器官转移NSCLC患者,利用倾向匹配评分(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SM)平衡基线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ancer specific survival,CSS)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符合条件的患者总数共23291人,脑转移、骨转移、肝转移分别为8592例(36.9%)、11886例(51.0%)、2814例(12.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手术干预与改善患者CSS独立相关(P<0.001)。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按1:1进行倾向评分匹配。在接受原发灶手术的患者中,倾向匹配评分后,手术组的CSS更好(P<0.001),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中位CSS分别为20个月、9个月,根据不同转移器官进行亚组分析,在倾向匹配评分后,脑转移队列和骨转移队列手术组的CSS更好,有统计学差异(P<0.001)。肝转移队列手术组的CSS与非手术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灶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与未手术相比,在倾向评分匹配前后均显示出更好的生存效益。在接受转移灶手术的患者中,倾向匹配评分后,手术组的CSS更好(P<0.001),根据不同转移器官进行亚组分析,在倾向匹配评分后,仅脑转移队列接受转移灶手术组的CSS明显优于非手术组(P<0.001),相应的中位CSS分别为11个月和8个月。骨转移队列和肝转移队列手术组CSS与非手术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脑转移的患者,PMTR优于PTR或MTR,PMTR、PTR、MTR和NONE的中位CSS分别为31个月、17个月、10个月、6个月,不同手术干预方式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在胸外单器官转移NSCLC患者中,脑转移患者和骨转移患者接受原发灶手术治疗优于无手术治疗。原发灶行肺叶或双肺叶切除优于楔形切除和全肺切除。对于单纯脑转移患者,转移灶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相比预后更好,在不同的手术干预方式中,PMTR优于PTR或MTR。
冀瑛[4](2021)在《同时性多原发肺癌外科治疗的预后研究及基因组学分析》文中认为背景第八版肺癌分期系统对同时性多原发肺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此次的改动较之前几版分期差异较大。其中,多发磨玻璃/附壁型(Ground-glass/lepidic,GG/L)肺腺癌作为独特的一类同时性多原发肺癌被单独列出。但截至目前,多原发肺癌的分期仍然是基于传统的TNM分期。通过回顾既往研究和临床数据,我们发现,即使是对于同一分期的多原发肺癌,患者的复发生存情况也会出现较大差异。因此,我们想要建立一个基于临床病理特征的列线图以便更好地预测可切除多原发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从病案系统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多原发肺癌患者共926例,按第八版肺癌分期系统分为多灶GG/L肺腺癌和第二原发癌(Second primary lung cancer,SPLC)两类。通过筛选影响患者无复发生存(RFS)和总生存(OS)的重要预后因素,分别对两类患者建立预后预测的列线图。并通过内部验证确定模型的稳定性,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危险分层评价预测的准确性和判别能力。结果926例多原发肺癌患者中,GG/L有561例,SPLC 365例,两者的临床病例特征和预后均差异显着。在GG/L和SPLC中,分别筛选确定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变量。根据筛选的变量建立起4个列线图模型,分别预测GG/L和SPLC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1年、3年、5年的RFS和OS校准曲线显示出列线图预测和实际观察之间的最佳一致性。4个列线图的C-index均高于第八版传统TNM分期预测的RFS和 OS(分别为 GG/L:RFS,0.798vs,P=;OS:0.732 vs,P=;SPLC:RFS,0.798 vs,P=;OS:0.732 vs,P=)。不同危险分层允许在同一 TNM类别内生存曲线之间存在显着差异。结论本研究首次在一个样本量较大的队列中分析了影响多原发肺癌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了新的诺模图,可以为可手术切除的多原发肺癌患者提供RFS和OS的个体化预测。这种基于患者临床病理的实用预后模型可以帮助胸外科医生进行临床决策,同时为多原发肺癌的进一步精准分期提供依据。背景尽管目前对于多灶肺结节,多数胸外科医生推荐行亚肺叶切除,但早期多原发肺腺癌行楔形切除术的预后仍不明确。既往也鲜有报道多原发肺结节和孤立性肺结节预后对比的临床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肺腺癌的疗效,确定这些患者的潜在预后因素,并进一步明确多原发肺腺癌行楔形切除术是否合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间190例接受楔形切除术的患者资料(99例孤立性肺腺癌和91例多灶性肺腺癌)。Cox 比例风险模型用于评估有意义的临床预后因素。此外,回顾性分析2014.10-2015.09年间125例行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多灶肺腺癌患者的资料,并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比较楔形切除术和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APL)治疗多灶肺结节(multiplepulmonarynodules,MPN)患者的预后。结果190例接受楔形切除术的早期肺腺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S)、无复发生存率(RFS)和肺癌特异性生存率(LCSS)分别为95.5%、87.9%和97.7%。多因素分析显示MPN(危险比[HR]3.07;95%可信区间[CI],1.05-8.98)和结节以实性成分为主(HR 15.87;95%可信区间,0.21-4.76)与更差的RFS独立相关。此外,倾向评分匹配分析显示,MPN患者行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后RFS优于行楔形切除术(94%比80.9%,P=0.008)。MPN患者行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APL)时进行纵隔淋巴结系统性采样的比例明显(95.6%对59.3%,P<0.001)高于楔形切除术。结论对于肿瘤大小小于2cm且实性成分占比(consolidation-to-tumor ratio,CTR)≤0.5的早期肺腺癌,楔形切除术可以获得较好的远期预后。然而,对于多灶肺结节,即使主病灶CTR≤0.5,楔形切除术的远期预后仍劣于APL,提示我们在多灶肺腺癌中应谨慎选择楔形切除术。背景在前两部分的回顾性研究中,我们发现多原发肺癌术后病理报告中的病灶位置常常表述不清,当病灶数目超过3个时,我们很难将病理报告中的病理结果与术前CT的影像结果一一对应起来。另外,在同一肺叶或肺段内有多个结节的病例中,胸外科医师和病理学家通常很难准确定位手术切除标本中的所有病变。因此,我们开展了这一前瞻性的临床队列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将三维重建技术与三维打印技术相结合,作为术后多发性小结节定位的辅助方法,并评价其有效性。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国家癌症中心进行了这项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共有43名患有多发结节的拟手术患者接受了肺叶切除术或节段切除术,40名患者最终被纳入本研究。借助三维重建/3D打印模型,对获得的标本进行标记,然后由病理学家进行取材判读。主要观察指标为病灶定位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病灶病理结果与CT图像的符合率。结果在40例患者中,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126个结节,其中124个结节(阳性率98.4%)通过三维重建/打印成功定位于切除标本中。124个结节,在三维重建/打印模型辅助下,标本病理结果与CT图像符合率为100.0%。结论结果表明,三维重建/3D打印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切除标本中的多个肺结节。病变的病理结果与术前CT检查结果能够一一对应,这对进一步研究多发性肺结节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放射组学具有重要意义。背景目前已有许多研究对肺腺癌进行了测序,试图了解其复杂的基因组学特征。而在多原发肺腺癌中,有许多病灶为肺腺癌浸润前病变。这些结节手术切除效果极佳。然而,目前很少有人关注多原发肺癌中这些病灶从浸润前到浸润性肺腺癌的基因组学变化情况。为了探究多原发早期肺腺癌发病机制方面的问题,我们对这些病灶的基因组学特征进行了系统性探究。同时,通过单细胞测序分析,我们对早期多原发肺腺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方法我们对4名患者的23个肿瘤组织样本和相应的癌旁组织样本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其中,AAH有7例,AIS有5例,MIA有2例,浸润性肺腺癌(IAC)有9例。随后,我们对另外6名患者的共17个肿瘤组织样本进行了单细胞测序分析,17例样本均为浸润性早期肺腺癌。结果同一患者的不同病灶均显示出不同的基因组学突变特征,提示这些患者均为早期多原发肺腺癌。NEFH(20.7%)、NOTCHl(20.7%)和 EGFR(17.2%)是三个最常见的突变癌基因。IAC的肿瘤突变负荷明显高于腺癌浸润前病变。单细胞测序显示多原发肺腺癌病灶中B细胞的相对丰度均高于正常肺组织。与正常肺组织相比,单核巨噬细胞的相对丰度升高,而T细胞未显示出明显差异。同时,同一患者的不同病灶之间,免疫微环境状态也不同,因此多原发肺癌的不同病灶是在不同的微环境中独立生长演进的。结论本研究首次对多原发肺癌进行了单细胞测序分析,展示了不同病灶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图谱。同时,对早期多原发肺癌不同阶段的病灶进行了测序分析,揭示了多原发肺癌的基因突变特征和肿瘤演进过程中基因突变类别。
杨翠林[5](2021)在《NSCLC患者免疫组化指标联合检测及临床病理特征与EGFR突变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针对目前临床肺癌基因突变检测费用高、耗时相对较长、病理取材相对困难等因素导致的基因检测送检率低的问题,本文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组化指标TTF-1、NapsinA、CK7、P63、P40的表达以及临床病理特征、胸部CT影像特征、肿瘤标记物表达水平与EGFR突变的相关性,为预测EGFR突变状态提供依据,为肺癌患者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胸外科的65例经病理科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并行基因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上述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情况、临床病理特征、CT影像特征、肿瘤标记物的表达水平与EGFR突变的相关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肺腺癌中EGFR突变率52.63%(30/57),突变位点以19外显子和21外显子为主,两者突变共占80%,肺鳞癌中EGFR突变率12.50%;EGFR突变在女性中高于男性(P<0.05)、非吸烟患者高于吸烟患者(P<0.05);长期居住地、年龄、TNM分期与EGFR突变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肺腺癌中,TTF-1阳性表达者的EGFR突变率高于阴性表达者,TTF-1预测EGFR突变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26%,阴性预测值为100%,阳性预测值为60%;NapsinA阳性与阴性表达EGFR突变率分别为58%、22%.两者间统计学差异不显着(P=0.05);CK7、P63、P40的表达与EGFR突变无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TTF-1阴性或TTF-1、NapsinA双阴性的肺腺癌患者中,无一例EGFR基因突变,但这些患者86%存在KRAS基因突变。4.在肺腺癌中,TTF-1阳性率为88%(50/57),NapsinA阳性率为84%(48/57),CK7 阳性率为 98%(56/57),P63 和 P40 阳性率分别为 4%(2/57)和 5%(3/57);在肺鳞癌中,P63阳性率为100%,P40阳性率为100%,CK7、TTF-1和NapsinA表达为0。5.含有毛刺征患者的EGFR突变率(65%)高于无毛刺征患者的突变率(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磨玻璃影、胸膜增厚征、分叶特征、肿瘤所处部位、肺不张、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征、肿瘤直径的大小与EGRR突变无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CEA在EGFR突变组的表达水平为13.15(3.98,36.44)ng/ml,高于野生组的表达水平4.42(1.39,12.20)ng/m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E、CYFR21-1、SCCA、CA125、CA-199、ProGRP、CA-153 的表达水平在EGFR突变组和野生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EGFR突变多见于女性、非吸烟、腺癌患者,突变位点以19外显子缺失和21外显子点突变为主,含有毛刺影像特征的患者更易发生EGFR基因突变,EGFR突变者的CEA水平较无突变者高。2.免疫组化标记物TTF-1、NapsinA、CK7、P40、P63可以用来进行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3.肺腺癌患者中TTF-1阳性表达与EGFR突变显着相关,TTF-1阴性表达对EGFR突变有极高的阴性预测价值,当免疫组化TTF-1阴性时,提示EGFR突变的可能性极低,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
张嘉文[6](2021)在《裸眼3D胸腔镜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手术中应用优势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胸腔镜系统及其相关配套的手术器械也得以发展迅速。胸腔镜走过了一个由普清到高清,从高清到3D,从3D到裸眼3D的进程,截止至今裸眼3D胸腔镜技术已经应用到临床中。本论文对应用裸眼3D胸腔镜术式与常规胸腔镜术式进行肺占位性病变切除的对比研究旨在找到裸眼3D胸腔镜的优势,针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钉仓使用数量、复发率、肺段切除范围、引流时间、引流量、术后在院所需时间等关键指标来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方法:选取自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的胸外科的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60例,对照组60例。由于两个组别的手术术式相同,只存在着胸腔镜仪器不同的问题,所以两组患者均执行非插管麻醉,手术中实施健肺通气,其中研究组使用裸眼3D胸腔镜,对照组使用普通胸腔镜,两组患者均在同一个麻醉师,同一个术者配合下进行手术。在术中记录观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钉仓使用情况、肺段切除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患者引流时间、胸腔引流量,组织病理学结果,患者术后在院所需时间,用于对比研究。结果:手术过程顺利,裸眼3D胸腔镜技术对比常规胸腔镜手术它有效的减少了术中出血量、节省了术中钉仓的使用、缓解了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降低了术后在院所需时间,术后恢复顺利,无重大术后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FEV1(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即最大深吸气后做最大呼气,最大呼气第一秒呼出的气量的容积)/术前FEV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顺利出院。术后及随访3个月期间均无出血、肺不张、胸腔包裹性积液、支气管胸膜瘘和乳糜胸等并发症,患者影像学复查无复发、转移情况。结论:裸眼3D胸腔镜技术对比常规胸腔镜手术其在术中出血量、术中钉仓的使用、术后在院所需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FEV1/术前FEV1(%)比较等方面均有着一定的优势。
刘子旭[7](2021)在《第一部分 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在肺癌筛查和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 第二部分 110例肺内淋巴结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决策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肺癌的筛查和鉴别诊断缺少令人满意的生物标记物,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肺癌的早期诊断。代谢组学是对体内所有低分子代谢物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肺部病变和健康人群血浆代谢组学的对比和深入研究,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血浆低分子代谢物水平的差异,这些代谢物具备成为肺癌生物标记物的潜力。方法:收集我科自2019年2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收治入院的肺部结节患者,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肺转移癌组16人、肺良性结节组32人、原发性肺癌组160人,并将同期在门诊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共96人纳入研究,将肺癌组和健康人群组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各选出一半,分别作为实验组和验证组。一方面从健康人群肺癌筛查的角度,先将肺转移癌组、肺良性结节组、原发性肺癌组和健康人群组四组进行整体比较,再将三个肺结节病变组和健康人群组分别比较,运用多元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各组间有差异的低分子代谢物,并通过ROC曲线图验证它们的筛查能力。另一方面从肺癌鉴别诊断的角度,将肺转移癌组、肺良性结节组、原发性肺癌组进行整体比较和两两比较,用相同方法筛选低分子代谢物并检验其鉴别能力。结果:各组间性别、年龄等方面的比较无明显差异,肺癌在实验组和验证组的一般情况如吸烟史、合并症、恶性肿瘤病史、病理类型和分期方面的比较无明显差异。健康人群的肺癌筛查方面,四组的整体比较共筛选出5种低分子代谢物,分别为癸酰肉碱、谷氨酰苯丙氨酸、溶血磷脂酰甘油(18:1)、嘧啶核糖核苷单磷酸和类黄酮c-糖苷,三个肺部结节病变组和健康人群组的分别比较各筛选出了 4-6种低分子代谢物,这些代谢物经检验均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方面,三组整体比较筛选出的低分子代谢物有新烟碱、辛烷基肉碱、2-甲氧基乙酮、视黄醇、癸酰肉碱、降钙酸、糖原、黄酮醇,两两比较筛选出的代谢物各有三种。原发性肺癌和健康人群组经过实验组的分析,筛选出6种低分子代谢物,有新烟碱、1-水杨酸葡萄糖醛酸苷、亚硝基谷胱甘肽、双氢咖啡酸3-o-葡萄糖醛酸内酯、嘧啶核糖核苷单磷酸和类黄酮c-糖苷,它们在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95,说明这六种物质对原发性肺癌和健康人群有较强的鉴别诊断能力。结论:通过代谢组学研究,可以有效地发现肺癌和其他肺部结节病变的血浆低分子代谢物水平的变化,筛选出有差异的代谢物,这些低分子代谢物具备成为健康人群肺癌筛查和肺癌鉴别诊断的生物标记物的能力。目的:通过一定数量样本的总结和分析,将肺内淋巴结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定量化,并制定出相应的评分表,通过这种客观的方法与肺原发癌相鉴别,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我科手术的符合条件的共117个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82个患者的110个肺内淋巴结和35个患者的35个原发性肺癌,所有病灶均为经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12mm的实性小结节,观察项目包括结节位置、大小、形状、密度是否均匀、边缘是否光滑、周围是否有线状高密度影、内部是否有空泡、与胸膜距离、有无胸膜凹陷、是否逐渐增大等影像学特点。结果:在结节位置、大小、形态、有无空泡和与胸膜距离五个方面,两者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将位于上叶、与胸膜距离大于10mm、大小为8-12mm、不规则形、结节内有2个及以上空泡、合并中晚期肺癌者均分别记为1分,位于中叶或舌段、与胸膜距离0-10mm、大小为4-8mm、圆形或卵圆形、结节内有1个空泡、合并早期肺癌者均分别记为2分,位于下叶、与胸膜相连、大小为0-4mm、三角形或四边形、结节内无空泡、不合并肺癌者均分别记为3分,以此绘制成肺内实性小结节性质诊断评分表。将各项积分相加后得到的总分,按照由低到高分成三组,分别对应肺内实性小结节恶性风险等级,A级(6—9分)对应的肺原发癌可能性最大,建议手术切除,C级(15—18分)对应肺内淋巴结的可能性最大,建议不予处理,而B级(10—14分)则建议抗炎治疗后复查或定期复查,以此绘制成恶性风险等级表。检测其阳性预测值为81%(23/28),阴性预测值为97%(89/92),灵敏性为63%(23/35),特异性为 81%(89/110)。结论:对于直径小于12mm性质不明的肺内实性小结节,按照本研究的评分表和风险等级表进行评估,可以比原来更加准确、快速地进行判断,给临床医生带来诊疗决策上的帮助。
王其龙[8](2021)在《Ⅰ期原发性周围型非小细胞肺腺癌术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Ⅰ期原发性周围型非小细胞肺腺癌病理升级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为临床手术医生提供对FS准确度的一个判断依据,更加准确地指导肺癌术式的选择,进而使患者获得获益最大化。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的Ⅰ期原发性周围型非小细胞肺腺癌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FP分期较晚的患者共36例为病理升级组(实验组),FP符合FS的患者有561例为病理未升级组(对照组),收集可能影响术后病理升级的相关临床资料,先对相关因素中的分类变量采用X2检验,连续性变量采用t检验,再对有显着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14年6月至2020年6月共597例患者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施行肺癌手术,病理升级率为6.03%。当FS报告为MIA时,其有25%的升级率,当FS报告为浸润前病变时,此时的升级率有75%,其中AAH和AIS的升级率分别为33.34%、41.67%。病理升级与结节性质、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征等CT征象相关,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结节大小及病变部位相关,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肿瘤部位后,有胸膜凹陷征相对于无胸膜凹陷征者,发生病理升级的风险增加(OR=22.43,95%CI=1.99-258.17)。结论:≤1 cm的肺磨玻璃结节的CT征象与Ⅰ期原发性周围型肺腺癌的病理升级有关。
任占良,任小朋,张泳,张卫锋,韩英杰,高山,刘云昊[9](2020)在《原发性巨大肺肉瘤一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原发性肺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肺恶性肿瘤,起源于肺间质、血管壁和支气管壁等间叶组织,在原发性肺恶性肿瘤中,国外统计其发病率占0.1%~0.5%,国内统计占0.7%~3.6%,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男多于女,容易误诊,治疗首选手术方案[1-5]。本研究对1例手术治疗原发性巨大肺肉瘤进行分析。
刘帅帅[10](2020)在《肺腺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标志物关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腺癌并行EGFR基因检测、术前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患者完整病历资料,探讨原发性肺腺癌淋巴结转移与人类学特征,肿瘤直径,分化程度,EGFR突变,肿瘤原发位置,肿瘤标志物 CEA、CA125、CA19-9、CA72-4、CYFRA21-1、TAP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9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肺腺癌患者241例。比较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直径、分化程度、EGFR突变、肿瘤原发位置及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CA72-4、CYFRA21-1、TAP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以明确原发性肺腺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肿瘤直径、分化程度、EGFR突变、肿瘤原发位置)和肿瘤标志物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在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及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TAP表达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吸烟史、EGFR突变、肿瘤原发位置及肿瘤标志物CA72-4、CYFRA21-1表达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潜在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小于60、肿瘤直径>1cm、低分化及肿瘤标志物CEA、CA125表达水平升高为原发性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淋巴结转移阳性分为N1、N2转移组,发现两组在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组之间,Nl、N2淋巴结转移组之间以及跳跃性N2转移和非跳跃性N2转移组之间在EGFR突变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肿瘤原发位置将研究资料分为右肺上叶、左肺上叶、右肺下叶、左肺下叶、右肺中叶五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4.7%(21/85)、25.4%(15/59)、27.7%(13/47)、20.0%(7/35)、26.7%(4/1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将研究资料分为上叶肿瘤组和中下叶肿瘤组,结果两组在肺门淋巴结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上纵隔、5、6组淋巴结转移及跳跃性N2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下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小于60、肿瘤直径>1cm、低分化及肿瘤标志物CEA、CA125表达水平升高是原发性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原发位置肿瘤具有不同纵隔淋巴结转移倾向。上叶肿瘤主要转移至上纵隔和第5、6组淋巴结,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较少见:而中下叶肿瘤常在发生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同时出现上纵隔和第5、6组淋巴结转移。
二、原发性中叶肺癌的特征及外科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中叶肺癌的特征及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2006-2020年延边地区1344例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肺癌的年龄分布 |
3.2 肺癌的病理类型 |
3.3 肺癌的发病部位分布 |
第四章 讨论 |
4.1 肺癌与年龄的关系 |
4.2 肺癌病理类型的变化 |
4.3 肺癌发病部位的变化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癌的流行病学及高危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发表的文章 |
(2)基于机器学习的不同性别原发性肺癌的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肺癌的流行病学 |
1.1.2 肺癌的组织学类型 |
1.1.3 肺癌的诊断及早期检测 |
1.1.4 肺癌的影响因素 |
1.1.5 肺癌的治疗 |
1.1.6 肺癌的预后 |
1.1.7 性别与肺癌 |
1.2 机器学习的研究现状 |
1.3 特征选择研究现状 |
1.4 肺癌预后预测常用算法及发展现状 |
1.5 本文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数据源 |
2.2 数据预处理 |
2.3 本文采用的特征选择算法 |
2.3.1 XGBoost算法 |
2.3.2 RF算法 |
2.4 特征选择步骤 |
2.5 分类器 |
2.5.1 Logistic回归算法 |
2.5.2 朴素贝叶斯算法 |
2.5.3 决策树算法 |
2.5.4 支持向量机 |
2.5.5 K近邻算法 |
2.5.6 随机森林算法 |
2.5.7 极端梯度提升算法 |
2.5.8 自适应提升算法 |
2.6 交叉验证 |
2.7 分类算法的评估指标 |
2.8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数据的基本情况分析 |
3.2 肺癌预后的性别差异性分析 |
3.2.1 男性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2 女性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 机器学习模型对不同性别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分析 |
3.4 两种特征选择算法分析 |
3.4.1 XGBoost算法特征选择分析 |
3.4.2 RF算法特征选择分析 |
3.5 结果对比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肺癌预后的性别差异 |
4.2 机器学习预测肺癌预后的优势 |
4.3 机器学习预测肺癌预后的性别差异 |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3)手术干预对NSCLC伴胸外寡转移的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图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1.病人特征 |
2.原发灶手术在倾向评分匹配后的结果 |
2.1 原发灶手术在倾向评分匹配后的生存结果 |
2.1.1 各器官转移患者倾向评分匹配后的生存结果 |
2.1.1.1 单纯骨转移的患者 |
2.1.1.2 单纯脑转移的患者 |
2.1.1.3 单纯肝转移的患者 |
3.原发灶不同手术方式的生存结果 |
3.1 原发灶不同手术方式在倾向评分匹配后的结果 |
3.1.1 接受楔形切除的患者 |
3.1.2 接受肺叶切除的患者 |
3.1.3 接受全肺切除的患者 |
4.转移灶手术在倾向评分匹配后的结果 |
4.1 转移灶手术在倾向评分匹配后的生存结果 |
4.1.1 各器官转移的患者倾向评分匹配后的生存结果 |
4.1.1.1 单纯脑转移的患者 |
4.1.1.2 单纯骨转移的患者 |
4.1.1.3 单纯肝转移的患者 |
5.不同手术干预方式与生存的相关性 |
5.1 所有胸外单器官转移的患者 |
5.2 单纯脑转移的患者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手术干预在IV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同时性多原发肺癌外科治疗的预后研究及基因组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语表 |
第一部分: 同时性多原发肺癌预后研究及手术方式探索 |
一、同时性多原发肺癌预后研究: 基于第八版AJCC分期建立可手术切除同时性多原发肺癌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模型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患者入组标准及筛选流程 |
2. 患者临床信息收集 |
3. 患者随访信息 |
4. 病理诊断 |
5. Nomogram的构建和验证 |
6.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sMP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
2. sMPLC患者预后情况 |
3. 以磨玻璃或附壁型成分(GG/L)为主的多发肺腺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
4. 第二原发肺癌(SPLC)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
讨论 |
总结 |
二、多原发肺癌手术方式探索:早期肺腺癌行楔形切除术预后分析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患者入组标准及筛选流程 |
2. 影像学评估 |
3. 手术方式 |
4. 病理诊断和术后随访策略 |
5.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行楔形切除术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学结局 |
2. 行楔形切除术患者独立预后因素 |
3. 多灶肺腺癌行楔形切除术和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倾向性匹配的预后对比 |
讨论 |
总结 |
三、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估三维重建技术在肺部多发结节病理取材过程中的有效性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3. 主要结局和次要结局 |
4. 三维重建和3D打印模型 |
结果 |
1. 患者特征 |
2. 结节定位情况 |
讨论 |
总结 |
第二部分:同时性多原发肺癌基因组学分析:多原发早期肺腺癌基因图谱和免疫微环境特征初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患者组织样本 |
2. 主要实验设备 |
3. 主要实验试剂 |
4. 全外显子测序主要实验流程 |
5. 单细胞测序主要实验流程 |
结果 |
1. sMPLC患者体细胞突变图谱特征 |
2. 不同病灶异质性分析 |
3. sMPLC单细胞测序初步分析 |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资金资助 |
已发表与本论文相关学术论文 |
文献综述 同时性多原发肺癌研究进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NSCLC患者免疫组化指标联合检测及临床病理特征与EGFR突变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腺癌免疫组化标记物的临床应用及其与基因突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裸眼3D胸腔镜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手术中应用优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胸腔镜外科发展的历史回顾 |
1.2 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领域的应用 |
1.2.1 胸腔镜在肺部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
1.2.2 胸腔镜在食管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
1.2.3 胸腔镜在纵隔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
1.2.4 胸腔镜在胸壁畸形手术中的应用 |
1.2.5 胸腔镜在胸部外伤手术中的应用 |
1.2.6 胸腔镜其他胸部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
1.3 人体肺部解剖 |
1.3.1 肺的体表投影 |
1.3.2 肺 |
1.3.4 肺的血管 |
1.3.5 肺的神经 |
1.3.6 肺的淋巴引流 |
1.3.7 肺的淋巴结 |
1.3.8 纵隔淋巴结群 |
1.4 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治疗中的进展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临床病例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观察指标 |
2.2 研究方法 |
2.2.1 术前布置 |
2.2.2 设备及人员 |
2.2.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手术时间比较 |
3.2 术中出血量比较 |
3.3 术中钉仓使用量比较 |
3.4 引流时间及胸腔引流量比较 |
3.5 术后在院所需时间和术后FEV1/术前FEV1(%)比较 |
3.6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
3.7 具体肺段切除分布 |
3.8 术后病理学情况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第一部分 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在肺癌筛查和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 第二部分 110例肺内淋巴结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决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在肺癌筛查和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的资料收集与分组 |
1、临床及病理资料收集 |
2、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 |
3、分组方法 |
二、样本收集制备与仪器分析 |
三、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四、标志物筛选 |
结果 |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二、健康人群的肺癌筛查 |
三、肺结节的鉴别诊断 |
四、原发性肺癌组与健康人群组的验证 |
五、原发性肺癌的进一步分析 |
讨论 |
总结 |
综述 代谢组学在恶性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110例肺内淋巴结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决策分析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入组及排除标准 |
2、一般资料 |
3、观察项目 |
4、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肺内淋巴结与原发性肺癌的影像学区别 |
2、绘制评分表和风险等级表 |
3、验证评分表和风险等级表的准确性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基金资助 |
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Ⅰ期原发性周围型非小细胞肺腺癌术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质量控制 |
3 内容与方法 |
4 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早期肺癌术后病理升级的最新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9)原发性巨大肺肉瘤一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
2 讨论 |
(10)肺腺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标志物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术前诊断和术中清扫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原发性中叶肺癌的特征及外科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2006-2020年延边地区1344例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D]. 鲁天宇. 延边大学, 2021(02)
- [2]基于机器学习的不同性别原发性肺癌的预后研究[D]. 王月英. 吉林大学, 2021(01)
- [3]手术干预对NSCLC伴胸外寡转移的生存分析[D]. 罗世银.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同时性多原发肺癌外科治疗的预后研究及基因组学分析[D]. 冀瑛.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5]NSCLC患者免疫组化指标联合检测及临床病理特征与EGFR突变的相关性研究[D]. 杨翠林.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6]裸眼3D胸腔镜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手术中应用优势的研究[D]. 张嘉文. 吉林大学, 2021(01)
- [7]第一部分 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在肺癌筛查和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 第二部分 110例肺内淋巴结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决策分析[D]. 刘子旭.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8]Ⅰ期原发性周围型非小细胞肺腺癌术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王其龙.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9]原发性巨大肺肉瘤一例报告[J]. 任占良,任小朋,张泳,张卫锋,韩英杰,高山,刘云昊. 社区医学杂志, 2020(14)
- [10]肺腺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标志物关系分析[D]. 刘帅帅. 郑州大学, 2020(02)